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为什么西班牙能扭转绿化

为什么西班牙能扭转绿化

发布时间: 2022-05-24 14:49:49

⑴ 据说以前西班牙被绿化过,后来怎么又还原的

西班牙是当时世界最黑暗的基督教国家,伊莎贝拉女王对世界的贡献,首先提到的就是邪恶的宗教裁判所,然后才是新大陆的发现,英西战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英国是一个新教国家,而西班牙是一个天主教国家,当时的西班牙是欧洲教廷的保护神,到处维持治安,打击新教,包括低地国家,那时候是他的殖民地,英国,乃至整个西地中海,

⑵ 西班牙森林的概况


占地面积约为53333平米,建筑面积约为124782平米,规划用户567户,容积率仅为1.69。项目由4+1,6+1,7+1为主的花园洋房为主,延续了西班牙传统建筑中的景观特色。
西班牙森林绿化面积高,邻近江安河,社区内配套齐全。超低的容积率,远高近低层级排布,建筑形态为多层花园洋房,景观资源丰富,另外西班牙建筑风格也使得项目比较有特色。
西班牙森林交通不便,距离市区较远。比较适合自驾前往,对于无车人士不够方便。项目周边公共交通不够便利,公交线路较少且距离项目较远,不太适合刚需购房者。

⑶ 美西战争因何而起老牌帝国为何败北

美西战争作为工业时代重要的一次洗牌战争,美西战争的起因和西班牙因何失败的原因就让黎塞留的野望来简要解释一番吧(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还望指出,勿喷)


故而但就此消彼长的实力因素。西班牙就已经无法挽回失败了。即便是西班牙想利用其它强国诸如英国介入也无济于事,因为此时英美关系正处于一段友好时期,而英国则更是在舆论上站在美国一边。所以美国只要在战争中正常发挥,西班牙根本无力扭转败势。

⑷ 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历史

与法国争霸

1494年开始的意大利战争本来是米兰国内部斗争引发的,当时一方借助于那不勒斯王国,另一方借助于法国。但意大利北部历来是法国、奥地利和西班牙的必争之地,所以法国一介入,奥地利和西班牙也随即介入。他们联合了一些小国家先后组织了两次反法神圣同盟把法国赶出了意大利。

查理五世后,其帝国庞大的身躯,其统一欧洲的计划让英国、法国、丹麦等新兴国家甚至整个欧洲感到了威胁,其中尤以法国最为敏感,因为法国的东、北、南三面都被它包围。因此,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反对查理五世,他从外交上积极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势力,这也是法国此后二百年间的对外政策基轴。16世纪的意大利战争就这样逐渐演变成欧洲的第一次争霸战,战争的主角就是法国和查理五世领导的哈布斯堡王朝。1515年,法国派兵攻占了米兰,但在第二年就被打退。1523年,佛朗西斯又派兵进入意大利,结果仍是败退。1524年10月,佛朗西斯在打败趁势进入法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后,攻入意大利,直取米兰,但在1525年的巴威亚战役中兵败被俘。作为俘虏,佛朗西斯被迫签订了《马德里条约》,交出勃艮第公国,放弃对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米兰的要求。在他回国后,马上推翻了条约,准备再战。

查理五世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教皇也感到害怕了,两次反法同盟的盟友教皇克力门七世也起来反对他了。教皇组织了科涅克同盟,在法国领导下反对查理五世。查理派遣了一支军队在波旁公爵的率领下进攻罗马。波旁公爵在罗马城下战死,于是他率领的约两万德意志和西班牙雇佣军便失去了控制。1527年5月,他们冲进罗马城烧杀抢掠,把圣体盒拿去当夜壶,把十字架当靶子,把修道院改成妓院,教皇也被捉了。此事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终结的标志。两年后,查理在博罗尼亚会见了教皇,这是天主教皇帝与教皇的第一次会面,他双膝跪下,为罗马事件表示歉意,教皇原谅了他。三个月后,查理接受了神圣罗马帝国的金皇冠后,坚持为教皇执镫,表示他精神上服从教皇。

此时的法国选择了和土耳其联合。在海上, 法国、土耳其和热那亚的舰队于1528 年对西班牙舰队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采取了联合行动, 迫使查理五世不得不全力关注地中海。 1536年,法土条约签订后,法国和土耳其海军常常一起行动,法国的马赛港就停泊着土耳其军舰。1538 年法土舰队进攻威尼斯,同年的普雷维沙海战后, 奥斯曼帝国开始享有地中海的海上优势, 查理五世受到遏制。1542 年, 法土两国又一次采取海上联合行动, 进攻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尼斯。在行动过程中, 土耳其舰队停靠土伦港, 并设立了海军前线指挥所, 以至当时该港被称为“君士坦丁堡第二”。亨利二世继承王位后, 继续执行其父佛朗西斯一世的政策, 仍保持与土耳其的同盟关系, 同时在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打击哈布斯堡王朝。因此, 法土同盟的重要意义在于: 法国把奥斯曼帝国的力量引入到欧洲国际关系, 将整个欧洲大陆的敌人引入欧洲大陆的权力政治之中, 迫使哈布斯堡王朝陷于两线作战的窘境,从而最终在欧洲恢复并维持了一种均势,维护了法国和其他正在兴起的、反抗查理五世霸权企图的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1544年,查理五世攻入法国,法国求和。3年后,佛朗西斯死后,他的儿子亨利二世又恢复了战争。查理五世在1556年退位后,战争在亨利二世和菲利浦二世之间进行,1557年和1558年法军连遭失败后,两国于1559年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实现了和平,法国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卡托-康布雷西和约》也标志着查理五世欧洲霸权图谋的失败和以均势为基础的欧洲体系的初步形成。

反对宗教改革

除意大利战争外,查理五世还有一件烦心事,那就是在德意志发生的宗教改革。查理计划的首要目标是统一德意志,以壮大帝国的力量。因此,自诩为天主教正统的查理不会容忍反对罗马天主教廷的宗教改革。然而不可遏止的洪流还是把他的计划冲得七零八落。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政府作为自己发展经济的后盾,但德意志境内分布的大大小小各行其是的独立力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时的教会也日益腐化,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中央集权政府抵制腐化的教会时,教会仍利用德意志的分裂进行掠夺。据统计,在16世纪初,每年从德意志流入教会的财富为30万金币,而当时的德意志税收只有1?4万金币,德意志成了“教皇的奶牛”,这招致了广泛的反对。当时全德意志约有1/3的土地属于教会财产,这是各路诸侯不能容忍的。

1517年,教会大力推行赎罪券,宣称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入钱箱时叮当一响,其已死亲属的灵魂马上就从炼狱飞升天堂。这种说法与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从《圣经》中所得出的理论完全相反。1517年11月1日晨,马丁?路德将着名的《九十五条论纲》贴在了维腾堡教堂的大门上。由于印刷术的帮助,《九十五条论纲》迅速传播,被译成多种文字,一个月之中就传遍了整个欧洲。形势的发展使原本对《九十五条论纲》不屑一顾的教皇利奥十世不得不重视起来。1519年3月,经过谈判,马丁?路德写信向教皇请罪,并呼吁德意志各阶层忠于罗马教会。尽管路德作了让步,但教会中的强硬派不肯罢休,他们派出了着名神学家约翰?艾克与路德辩论,结果路德输了。1520年,教皇驻德使节宣布将路德开除教籍,当众焚毁其着作。教皇于6月15日勒令马丁? 路德放弃自己的观点,于是路德被迫与教会决裂。

面对宗教改革,此时的德意志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三派势力:一是反对宗教改革的保守派;一是主张建立摆脱罗马教会控制的国家教会的温和改革派;一是主张变革整个社会制度的激进改革派。查理五世出于正统的天主教观念,支持保守派。但由于意大利战争的拖累以及不愿意得罪温和派势力,所以他采取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待马丁?路德。1521年4月18日,在沃尔姆斯帝国会议上威吓马丁?路德失败后的第二天,虽然查理五世发表声明说“朕决心用朕之王国和领土, 朕之朋友, 朕之身躯,朕之鲜血, 朕之生命及朕之心灵来捍卫它(天主教信仰)” ,表明了自己坚定的保守派思想。但他其实是在马丁?路德离开沃尔姆斯后才下逮捕令的,后来马丁?路德被支持宗教改革的选侯菲特烈派人以绑架的形式保护下来。5月6日,帝国会议发布了《沃尔姆斯敕令》,宣布马丁?路德为异端,并在帝国境内逮捕马丁?路德及其支持者。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1531年,新教徒们组织了一个斯玛卡德同盟,来反对查理五世和天主教诸侯,天主教诸侯则针锋相对地组织了一个纽伦堡同盟。1535年,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力量不足的旧教徒旧教徒指支持罗马教会的诸侯,后文中的新教徒指支持路德派的诸侯。不得不寻求新教徒的帮助,新教徒趁机扩大势力。1536年,纽伦堡联盟瓦解,一些旧教诸侯也倒向新教徒。与此同时,英国和北欧诸国纷纷建立国家教会,脱离罗马教廷。原本信奉旧教的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为了对抗查理五世也转而支持新教徒。1540年,为了扭转局势,查理五世提出新旧教诸侯进行谈判,探讨建立德国教会的可能性。在谈判破裂后,1546年,查理五世决定动用武力来打败新教徒。在作战中,不顾自己痛风的毛病,他骑在一匹大黑马上达21个小时,而且始终冲在前面。1550年,他颁布《血腥诏令》,宣布镇压新教,恢复旧教的统治。这个明显抬高世俗皇权的诏令引起了教皇和所有诸侯的不安,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反对查理五世。1552年查理五世被打败。1555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路德派的合法地位,并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各诸侯拥有决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权利。德国的宗教改革在其他国家引起了连锁反应,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派生出许多脱离罗马教廷的新教派,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等。宗教改革取得了成功,这其实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查理梦寐以求的帝国境内的宗教统一变成了泡影,德意志不仅没有统一反而更分裂了。1556 年查理五世退位, 皇位传给他的弟弟斐迪南,统治着德意志帝国, 包括奥地利及其领地捷克和部分匈牙利;他的儿子菲利浦则统治西班牙、尼德兰和海外领地。查理帝国分解, 形成哈布斯堡王室的两个统治支系。
打击穆斯林
当查理在为帝国奔忙的时候,基督教的“老朋友”伊斯兰教又在欧洲东部方向威胁着欧洲诸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基督教反对伊斯兰教的天然保护人,查理的先辈伊莎贝拉女王光复整个西班牙的辉煌也促使他具有这种使命感。然而这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在其历史上最伟大的苏丹苏莱曼的统治下国力强盛,横跨亚、非、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他们的行政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行政管理之一,他们还拥有让欧洲许多国家羡慕的财政平衡。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这样的一个强国,欧洲各大国都在避其锋芒。只有查理五世怀有击败异端的宗教热情,想要打败苏莱曼。轻率的企图产生了荒谬的行动。1526年,土耳其军队在莫哈奇大败查理五世的军队。1529年,维也纳受到围攻。

查理五世也不是没有胜利过。1534年,突尼斯哈夫斯王朝发生内乱,苏丹穆莱?哈桑被着名的“红胡子”巴巴洛萨就是红胡子的意思,赫尔丁是当时地中海上富有传奇色彩的海盗。他投靠土耳其政府后,经常骚扰西班牙海岸,是查理五世的心腹之患。海盗巴巴洛萨?赫尔丁废黜。哈桑向查理五世表示要做永久的附庸。查理五世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打击土耳其的势力。1535年,他在巴塞罗那集结了300艘战船,亲自登上一艘有80面金色船帆的大船,御驾亲征。3万人在迦太基废墟附近登陆,攻下了古莱特要塞,恢复了哈桑在突尼斯的统治。红胡子海盗逃往阿尔及尔。哈桑向查理称臣纳贡,并释放了2万名基督徒奴隶。查理凯旋而回,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巴勒莫、墨西拿和那不勒斯停留时,居民热烈欢迎这位“在非洲和亚洲的欧洲捍卫者”,入城时在一些旗上写着“从旭日东升直到夕阳西下”,这应该就是指他的国土广袤,可能也是后世日不落帝国说法的起源。查理这次胜利的一个后果就是法国与土耳其结盟,他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1541年,受这次胜利的影响,为了赢得地中海的优势,查理率260艘船讨伐阿尔及尔。无奈天公不作美,有100艘船在路上因为暴风雨而损失,还有14艘船触礁。在好不容易登陆后,倾盆大雨又让他们陷入泥泞,面对蜂拥而来的阿拉伯人,只好撤退。查理五世垂头丧气,他打击伊斯兰教的战斗以失败告终。

但战斗并没有停止,双方仍在不断地发生冲突。1569 年 9 月,全欧最大的威尼斯火药厂突然大爆炸,烧毁了火药厂,也使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舰队损失了 4 艘舰船。苏莱曼误以为威尼斯舰队已在爆炸中化为灰烬,于是决定进攻威尼斯的塞浦路斯岛。1570 年 7 月,土耳其舰队开始进攻塞浦路斯。面对威胁,威尼斯向所有基督教国家求援,但应者寥寥。唯一的支持者是罗马教皇,他清醒地认识到基督教世界所面临的危险,认为夺得并保持地中海的制海权就可以扼制土耳其向西的扩张。在他的倡导下,地中海沿岸一些国家形成了一个反穆斯林同盟,并组建了一支基督教联合舰队。 联合舰队总算拼凑了230 余艘军舰,总司令由唐?约翰(唐?胡安)担任,他是查理五世的私生子。此时的约翰年仅 26 岁,年轻气盛,是一位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将领。 1571年10月7日,联合舰队将土耳其舰队堵在了位于希腊勒班陀的佩雷特湾。清晨,土耳其舰队突围,联合舰队只有190艘船赶了上来。双方展开激战。由于联合舰队的火力猛,装甲厚,士兵普遍装备了火绳枪,强于土耳其士兵装备的弓箭,再加上唐?胡安的正确指挥,最终土耳其舰队大败。此战,联合舰队共击沉土军战舰 113 艘,俘获117 艘,缴获火炮 274门,击毙土军 3 万余人,俘虏 8000 余人,土军主帅战死。联合舰队只损失了 12 艘战舰,被俘 1 艘,死伤 15000 余人。根据胡安战前的宣言,联合舰队 15000 名奴隶划桨手全部获得自由。 此战,一个小兵在战斗中胸部和左臂受伤,他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塞万提斯。

1588年无敌舰队的覆灭,标志着西班牙的衰落,1598年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去世,说明西班牙黄金时代的终结。无敌舰队的失败是军事上的失败,但黄金时代的终结却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金银

有了金银就意味着富强,西班牙之所以能成为强国,与之不无关系。但金银的大量输入引发了许多意料不到的问题。首要的就是通货膨胀。大量的金银使得金银的价格下降,物价上涨,首先是农产品,既而是工业品。到了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谷价上涨了5倍。法、英、德等地区的平均物价上涨了2倍半以上。价格的上涨使西班牙制成品价格昂贵,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而在国内由于物价上涨速度超过了普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造成群众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日益狭小。其次,就是对国内工商业的打击。由于本国产品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不占优势,为了挣钱,国内外纷纷把其他国家的产品走私到西班牙来,从而进一步打击了西班牙本已弱小的工商业。由于菲利浦二世利用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打击异端,迫使1568年~1570年摩里斯哥指留在西班牙的皈依了基督教的摩尔人。人被迫举行大规模起义。1609年在大主教瓦伦西指使下,西班牙颁布驱逐从事工商业的摩里斯哥人敕令。1609年~1610年,大约50万有熟练技艺的从事工商业的摩里斯哥人被逐出西班牙,这严重阻碍了西班牙经济的发展。第三,是引发国内奢侈和好逸恶劳之风。在拥有大量金银后,国内的贵族和富人把它用在了奢侈品消费上。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政府鼓励外国商品大量输入,一方面为别国输送了资金,对他们的工商业起了促进作用,也使自己高度依赖于外国,主要是尼德兰、英国、法国、德意志;另一方面阻碍了本国工业的进步。一些人则离家到美洲去追求金银。人口的减少影响了国内市场、农业生产和工业进步。由于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危机,使它不能吸纳殖民地生产出来的物品,而国内不能以优惠的价格提供足够数量的产品又加剧了殖民地经济的困难。从西班牙涌入美洲的大量人口需要美洲增加食物供应,而劳动力的大量死亡使这种增加远远赶不上需要。同时,西班牙王室由于财政困难(战争消耗、税收减少和海盗)又迫使它不断地攫取更多的金银,进而加剧了危机。国内和殖民地的人口变动和经济危机正好是同时发生的,它们相互作用增加了损失,激化了矛盾。

军费开支耗空了财富

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一直打仗,意大利战争、与德意志新教徒的战争、镇压尼德兰革命、与土耳其人的战争、与英国人的战争,还有席卷欧洲的三十年战争等等。一个不稳固的大国,怀着过时的梦想,拥有如此多的对手,卷入如此多的战争,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支撑的问题。在多场战争的背后,就是天文数字般的军费开支。在15世纪,欧洲开始了一场军事革命,战争规模扩大、新兵器崭露头角,攻打坚固的城防设施需要大量的人员,这一切都使得军费开支直线上升。1552年,查理五世在意大利、德意志、尼德兰、西班牙、大西洋和地中海各条战线上同时受到攻击,于是他在德意志和尼德兰出动了109000人,在伦巴第出动了24000人,在西西里、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出动了更多的人。海军的花费更加惊人。由于广泛的敌人的存在,西班牙的船越造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装备越来越先进。在1574年,菲利浦二世拥有146艘大帆船,几乎是十几年前的3倍。1580年吞并葡萄牙后,敌人的增多,迫使菲利浦扩大舰队规模。

支出的增长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1552年,查理五世在梅斯一战中就花费了约征自美洲的正常收入10倍的金钱。在不断的战争中,帝国来不及喘息。查理五世发现他的各种收入根本不能支付开销,连税收也早已抵押。查理不断向银行家借债以支持战争,但借款条件越来越苛刻,王室的信用在下降,利息越来越高,正常收入的大部分只能用来偿还以往债务的利息。金钱大量流入银行家手中。1557年,王室再也支撑不住,使得他的大债主德意志的银行家富格尔也破产了。但是战争仍在继续,支出也就避免不了。菲利浦二世在他统治期间将税收增加了2倍仍不能满足需要。这时,美洲金银产量的增加以及破产后不再给付利息,缓解了王室的困难,但随后的战争支出给王室带来了灾难。镇压尼德兰革命的军队每年的花费是政府总收入的1/4。1588年花费1000万金币的无敌舰队覆灭。1596年,在以空前的数额借债之后,西班牙政府又一次宣布破产。1598年,菲利浦二世死后,他遗留的债务高达1亿金币。政府的高额支出使它的收入来源地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美洲的金银是王室重要的经济来源,但它屡遭私掠船的袭击,损失惨重。1628年一次就被荷兰人劫走价值1000万金币的白银。王室更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卡斯提的税收。沉重的税负,是经济日益萎靡的普通卡斯提人所无法承受的。他们只有两条路:破产或逃亡。尼德兰也是一个重要税源地,但尼德兰革命的爆发,使西班牙不仅收不上税,反而要为镇压革命额外增加开支。经济的窘迫影响了西班牙的军事能力,军事能力的削弱也影响了财富的获得。

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竞争

西班牙趁欧洲其他国家忙于自身事务时,占得先机,取得了成功。17世纪,西欧各国力量不断增强,他们不满足教皇对西班牙霸权的承认,趁其沉陷于欧洲不能自拔的机会,开始了挑战西班牙帝国的过程。竞争主要在三个地区展开:一个是欧洲本土和地中海,一个是美洲和大西洋地区,一个是东亚和东南亚。在欧洲本土和地中海,西班牙在一场接一场的车轮战中消耗着自己的力量;在美洲和大西洋,西班牙建立的贸易垄断制度面临着其他国家走私和海盗行为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张胆的破坏。与腐败的官员勾结的走私分子吞蚀着西班牙的市场,在菲利浦二世统治时期,美洲殖民地进口商品中的90%来自于其他国家。到18世纪,这个数字变成了19/20。大西洋上的海盗给西班牙的船只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西班牙往欧洲运送白银的船只是他们掠夺的目标。他们有时还攻入防护薄弱的城市,烧杀抢掠。在美洲大陆上,也出现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身影,他们在美洲试图建立永久居住地,从西班牙口中抢食吃,这也是对美洲争夺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587年荷兰商人在巴西出现,1621年,他们建立西印度公司,以后又相继占领巴西繁华的圣萨尔瓦多、伯南布哥等城市。1623年,法国人和英国人分割了圣基茨岛,英国的议会决定设立西印度公司。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不仅在南美洲进行殖民活动,他们还到西班牙尚未正式占领的北美洲拓殖,并以此为跳板不断地向西属美洲渗透。

在亚洲的竞争更加激烈。西班牙在亚洲采取的是守势。1600年,英国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602年,荷兰人也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他们打破葡萄牙人的垄断,来到东方贸易。1595年,葡萄牙人保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印度洋航线的秘密被荷兰人公布出来。1606年,葡萄牙和荷兰的舰队在马六甲进行了一场海战,战败的葡萄牙失去了东方海上霸主的地位。荷兰取代了它的位置,1641年,马六甲被荷兰人占领,葡萄牙的东方贸易航线被截断。荷兰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强大的殖民地,西班牙在菲律宾从此处于守势。

西班牙在17世纪迅速衰落,1700年国王查理二世的死亡引发了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战争后,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以外的领土丧失殆尽,直布罗陀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今天。受法国大革命的鼓舞,西属美洲开始了独立战争,到1826年,除古巴外,各殖民地先后独立,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终结。西班牙再也没有恢复它的荣耀。

⑸ 西班牙景观风格有哪些特点

1.西班牙风格的园林风格是源自于西亚的造园活动,根源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同时还影响着叙利亚、伊拉克、埃及以及阿拉伯等伊斯兰教地区,色彩浓郁,热情奔放,神秘而热烈,景观上运用大片的地被和宿根花卉,颜色对比强烈鲜明,大量应用陶罐。陶罐、卵石和草相结合,趣味横生,多运用雕塑提升品位。
2.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块绿洲,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景观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
3.台地景观。这是西班牙的主要景观设计要素之一,项目原始地形高差变化大,这是铸造西班牙台地景观的很大。根据各个部位高差的不用,因地制宜,作出高差跌落不同的台地景观。立面景观丰富,上海绿城局部景观,上海绿城局部景观,台地景观用绿化结合地势高差,处理的巧妙。同时解决了道路无障碍路线。

⑹ 移民到西班牙哪个城市比较好

然而,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那足以令全中国人羡慕的温和气候却也不足为其,最令人惊讶的是,西班牙竟然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比巴塞罗那更加气候宜人的地方!
1、Las Palmas de
Canaria拉斯帕尔马斯:拉斯帕尔马斯位于加那利群岛,它的气候全年保持在人类居住最适宜的温度上。全年日平均气温是20.7ºC,夏季的时候平均是23.7ºC。而最热的月份(八月)每天平均在27℃。
此外,这个城市常年光照充足而且伴有微风,大家想和谁牵着手去吹吹风的话,选择这里就不错啦。
2、Málaga
马拉加:马拉加的气候是这样的,冬天非常温和,夏天呢,也非常温和。马拉加的天气的确是因为海洋的影响,全年温度上都是温和的,这里的年平均气温是18.5℃,最热的八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也就25.4℃。降雨也很少,年平均降雨量只有469.2毫米。
而且每年有超过3000小时的日照时间,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每年白天加晚上有8760个小时,平分昼夜的话,每年大概有57天白天不晴朗,但想想有十个月都有日照那还是可以的~马拉加可以算得上是西班牙最适宜居住城市之一。
3、Palma de
Mallorca帕尔马:“泰晤士报”将帕尔马选为世界上最适宜生活的城市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它全年温和的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虽然年气温看上去很诱人的样子,但夏天都在30℃左右。全年不怎么降雨量不多,但大多集中在秋天。
4、Huelva韦尔瓦:由于其地理位置,韦尔瓦省拥有受到大西洋影响的地中海气候。被大西洋的海风吹着的温柔的夏天的风,是海的味道哦~而冬季是非常温和的。年平均温度在18℃-20℃之间,平均降雨量为每年500毫米。

⑺ 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特点:

1、海湾式布局: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一些西班牙项目通常在空间分割中使用水系、绿化带为分隔媒介,使社区与外部自然区分,由社区空间到生活空间,水岸气息散落每个角落,体现了建筑与水与人的完美和谐。

2、层级分明的规划设计:西班牙建筑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外立面设计着重突出整体的层次感和空间表情,通过空间层次的转变,打破传统立面的单一和呆板,其节奏、比例、尺度符合数学美。

3、创新联排别墅独栋化:以往的联排别墅大多是多联体的简单复制,不具备可识别性和整体感官效果。而在现今的一些西班牙建筑项目中,设计者通常用模块的形式雕筑联排别墅,每户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这样的设计对于过客是美景的享受,对于家人则是舒适的生活空间。

4、浅色调:西班牙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在西班牙建筑中融入了阳光和活力,采取更为质朴温暖的色彩,使建筑外立面色彩明快,既醒目又不过分张扬,且采用柔和的特殊涂料,不生反射光,不会晃眼,给人以踏实的感觉。

5、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元素及特征:从红陶筒瓦到手工抹灰墙(STUCCO),从弧型墙到一步阳台,还有铁艺、陶艺挂件等,以及对于小拱璇、文化石外墙、红色坡屋顶、圆弧檐口等符号的抽象化利用,都表达出西班牙风格的特征。

6、取材朴实,产品完全手工化、精细化:西班牙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一般都会给人斑驳的、手工的、比较旧的感觉,但却非常有视觉感和生态性,像陶瓦,泥土烧制、环保吸水等都可以保持屋内温度。无论是在地形处理还是铁艺、门窗及外墙施工工艺方面,西班牙风格建筑能体现出手工打造的典型特征。

(7)为什么西班牙能扭转绿化扩展阅读:

西班牙建筑-登陆中国

2009年9月25日,23件西班牙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作品和32件安徽本土建筑师的作品在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馆同台展出。当天,“中国-西班牙”建筑师交流论坛在我校开幕,来自西班牙8家顶级建筑事务所的大师们来到我校主讲“可持续建筑设计”,并同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安徽省本土建筑师以及安徽培养的建筑师就“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进行学术交流。校党委书记李廉出席了中国-西班牙建筑师作品展揭幕揭幕仪式。

⑻ 西班牙无叶片风机设计引人注目,它是如何工作发电的

现在的新能源是一种很流行的趋势,在西班牙有一家Vortex Bladeless公司开发了这款无叶片风机,这种风机不需要特别多和繁琐的材料,成本也更低,噪声也很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对塔科马桥的风毁事故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冯卡门1954年在《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一书中写道,塔科玛海峡大桥的毁坏是由周期性漩涡的共振引起的,设计的人想建造一个叫便宜的结构,采用了平钣来代替桁架作为边墙。不幸,这些平钣引起了涡旋的发放,使桥身开始扭转振动,这一大桥的破坏现象是振动与涡旋发放发生共振而引起的。

说的简单易懂一些就是流体通过障碍物速度变化而引起的震动,使其发电。

⑼ 请教西班牙内战共和政府的失败原因

1、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力量消弱
第一,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内部分裂。
共和政府在马德里保卫战胜利后进行了改革,虽然有了明显的进展,但却是治标不治本的,没有适应时势的要求。许多措施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反而出现了混乱状态,比如,大多数的社会民主党和无政府主义者反对“争取胜利的八项条件”,拉尔哥·卡瓦列罗的追随者们反对共产党人提出的民主土地改革。由此可见共和政府内部并不是团结的,甚至出现了离心现象。
第二,共和国政府控制区域缩小、军事力量锐减。
1938年初,国家的疆土已有百分之六十落在了法西斯分子手中。与此同时,面对共和政府不断恶化的局势,一些人们产生了投降的念头,虽然共和政府企图扭转这种局面,但自身的力量越来越小,已无力扭转大的趋势。到1939年2月9日,共和国只剩下约占全国领土四分之一、人口约一千万的中南部地区了。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共约七十万人,而且军队装备也不良。在10月30日发生了埃布罗河战役,这次战役使共和政府和叛军都受到了重大削弱,但叛军可以从德意两国得到武器的补充,而共和政府得到苏联援助的物资却被卡在了加泰罗尼亚。
第三,国际纵队撤出。
1938年7月初,伦敦不干涉委员会通过了所谓“召回外国志愿军的计划”。共和国表示同意撤出一万名国际纵队队员,这个数目占当时在共和军中全部外国人的百分之八十,这一计划又削弱了共和政府的力量。应该说,国际纵队帮助共和政府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但瓜达拉哈拉战役在成为国际纵队辉煌胜利的同时也成为了国际纵队辉煌的转折点。志愿加入国际纵队的人在早期达到一个高峰后日渐减少,组建国际纵队的最初六个月,总共招募了1、8万人,而后面的六个月里,到达训练营的国际纵队新兵只有6464名。最主要的是国际纵队伤亡率非常的高,使人们不敢再报名参加。尤其随着佛朗哥主力的回师,埃布罗河南岸很快变成了双方的绞肉机,短短两个月里,渡过埃布罗河的7000名国际志愿者的伤亡率达到了75%。于是西班牙共和国领导人涅格林在国际联盟宣布单方面撤出所有外国战斗部队。1938年10月,国际纵队开始陆续撤出西班牙。在整个战争期间,国际纵队志愿军的总数达三万五千人。其中法国派往共和制西班牙的志愿军约九千人,波兰――五千人,意大利――约三千五百人,美国――二千八百人,英国――二千人。参加国际纵队作战的还有一千加拿大人,一千二百匈牙利人,一千二百南斯拉夫人,三千德国人和二千奥地利人。国际纵队的撤出,使共和政府的战斗更加艰难,力量更加分散。
第四,苏联的撤退。
在内战初期,苏联积极支持共和政府,在财力方面,在1936年苏联政府就支援共和政府300多万美元,人力方面,苏联向西班牙派了大量的军事顾问、专家和志愿者,帮助共和政府制定作战计划和参加作战,据记载,1936年10月,在西班牙作战的苏联飞行员已经达到300人,专家也至少有387名,这些飞行员都表现非常英勇,歼击机飞行员切尔内赫击落德国一架战斗机。[8]物力方面,数据统计,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军交付的屋子总量有:227架飞机、206辆坦克、60辆装甲车、196门中口径火炮、340枚德国造火箭筒、3600挺重机枪、3150挺轻机枪、16万支步枪、12万枚手榴弹以及数万发炮弹和几百万发子弹。[9]
苏联在内战之初积极支持共和政府,他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集体安全政策得以实现,英法可以加入到人民阵线一方,但英法竟然采取了“不干涉”政策,不予苏联在内战中共进退,这就使得苏联害怕英法与法西斯国家形成反苏联盟,所以苏联不得不另谋出路。为了避免英法与德意法西斯相互勾结,苏联放弃了一贯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开始推行个体安全政策。所以,在1938年以后苏联逐渐减少了对西班牙共和国的支持,并撤回军事顾问与志愿军。
在1938年――1939年这一年中,共和政府内部出现了分歧,控制的区域越来越小,与叛军的军事对比上也大不如从前,而国际纵队和苏联的撤退更加消弱了共和国政府的力量,这也预示着共和政府的失败。
2、德意干涉的加强及对佛朗哥叛军的支持
早在1936年11月,德国就建立了“康多尔”军团,此军团拥有强大的防空设施、机械化部队、坦克和装甲车。它的全体战斗人员超过六千人,而空军在刚建立时就已有八个轰炸机和驱逐机大队、一个水上飞机大队。
马德里保卫战佛朗哥叛军失败后,德国和意大利加强了对叛军的援助,在叛军占领的整个地区疯狂的动员和训练新的武装力量。在1937年初,叛乱分子已拥有一直相当强大的、装备精良的正规军队。1937年3月初,意大利的正规军占领了马拉加。德国军舰炮轰了共和制西班牙的沿海一带。3月8日,德意开始对马德里进行又一次进攻,在德国飞机、坦克和炮队的支援下,有五万意大利军被调到这里。4月26日,德国飞行员对盖尔尼卡进行了连续数小时的轰炸,使盖尔尼卡变成了一片废墟。
在共和政府国内外局势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佛朗哥的装备和有生力量在不断的增长,在加泰罗尼亚,只有三万七千支步枪的不足十二万名的共和军士兵,对抗者差不多三十万佛朗哥分子、意大利人、德国人和摩洛哥人的军队。每一架共和国飞机要对付十五至二十架法西斯飞机。
在德意的积极支持下,佛朗哥叛军于3月28日攻陷了马德里。德意对叛军的支持可以说对整个战争的进程起了重大影响,当叛军陷入困境的时候德意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在1938年以后加大对叛军的支持,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在整个战争中,意大利共派出官兵73000人左右,还提供给叛军700多架飞机、700多辆坦克以及火炮、机关枪等等。军援的总值约120―140亿里尔,等于意大利一年军事预算的两倍。(关于意大利和德国对佛朗哥的军事援助,各种统计数字相差很大。意大利出兵的数字多至15万,少至5万。对德国投入兵力的估计,多至5万,少至5000―6000人。)没有意大利和德国的支援,叛乱分子是绝对不可能获胜的。
3、英法美“不干涉”与中立政策对西班牙的影响
第一,截断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武器来源,消弱了抵抗力量
英法美在西班牙内战初期采取的“不干涉” 和中立政策,其实质就是“绥靖政策”推行的一种方式,其目标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保全自身利益,以换取和平和安全。但是这一政策的实行损害西班牙共和国的利益,尤其是“不干涉”委员会的成立,要求各参加国实行武器禁运政策,这样就截断了西班牙共和国得到武器的途径,苏联支援共和政府的武器不能到达作战前线,致使共和国士兵的装备在战争后期显得较为落后,武器也出现了短缺现象,作战比较困难。而佛朗哥叛军则可以从德意两国得到武器,内战后期,德意对叛军的支持力度加大,英法美等国则听之任之,任由德意的张狂行为。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不干涉”委员会,但它也实行了“不干涉”政策,在战争中,叛军所需的石油75%以上是美国石油公司提供的。比如在1938年7月25日的埃布罗河战役,虽然叛军伤亡达8万多人,但是,在12月底进攻加泰罗尼亚时,叛军加上意、德侵略军,约有34万人,装备着飞机、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而共和国的军队只有12万人。[12]在1939年1月,共和国军队在得不到不记得情况下,加泰罗尼亚全境陷落。所以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变相的削弱了共和政府的力量。
第二,大涨了德意及西班牙叛军的士气
英法等国对德意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使德意更加肆无忌惮的公开支援佛朗哥叛军,由于英法美的默认,法西斯国家的气焰更加嚣张。这时欧洲的一些小国家开始坐立不安,他们害怕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于是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就比如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就投入了德意法西斯的怀抱,无形之中就壮大了法西斯阵营的力量。而由于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使它们与苏联之间更加不信任,进而不能够团结在一起,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严重的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总之,英法美企图利用德国仇恨社会主义苏联的心理,让德国的侵略矛头指向苏联,但却恰恰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不干涉”政策成为了变相的“干涉”政策,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使西班牙共和政府在得不到援助的情况下节节败退,最终政权落入了佛朗哥手里。

⑽ 西班牙风格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1、海湾式布局:西班牙是海洋国家,所以"水"是西班牙风格的灵魂元素之一,一些西班牙项目通常在空间分割中使用水系、绿化带为分隔媒介,使社区与外部自然区分,由社区空间到生活空间,水岸气息散落每个角落,体现了建筑与水与人的完美和谐。
2、层级分明的规划设计:西班牙建筑通常以远高近低的层级方式排布,高低错落,符合人的空间尺度感。外立面设计着重突出整体的层次感和空间表情,通过空间层次的转变,打破传统立面的单一和呆板,其节奏、比例、尺度符合数学美。
3、创新联排别墅独栋化:以往的联排别墅大多是多联体的简单复制,不具备可识别性和整体感官效果。而在现在的一些西班牙建筑项目中,设计者通常用模块的形式雕筑联排别墅,每户不再是简单的复制。这样的设计对于过客是美景的享受,对于家人则是舒适的生活空间。
4、浅色调:西班牙风格的最大特点是在西班牙建筑中融入了阳光和活力,采取更为质朴温暖的色彩,使建筑外立面色彩明快,既醒目又不过分张扬,且采用柔和的特殊涂料,不产生反射光,不会晃眼,给人以踏实的感觉。
5、具有典型的西班牙建筑元素及特征:从红陶筒瓦到手工抹灰墙(STUCCO),从弧型墙到一步阳台,还有铁艺、陶艺挂件等,以及对于小拱璇、文化石外墙、红色坡屋顶、圆弧檐口等符号的抽象化利用,都表达出西班牙风格的特征。
6、取材朴实,产品完全手工化、精细化:西班牙建筑采用的建筑材料一般都会给人斑驳的、手工的、比较旧的感觉,但却非常有视觉感和生态性,像陶瓦,泥土烧制、环保吸水等都可以保持屋内温度。无论是在地形处理还是铁艺、门窗及外墙施工工艺方面,西班牙风格建筑能体现出手工打造的典型特征。
7、家庭庭院:典型的西班牙建筑一般每户都有两个庭院——入户庭院和家庭庭院,入户庭院突出了会客的气氛,院门为仿旧铁艺门;家庭庭院则体现了家人交流空间的特点,同时有一定的私密性。
8、强调家庭厅:家庭厅在房屋的最好位置,采光效果也最好,是家人聚集的地方,体现了以居住为本的功能性。另外淘汰了大客厅,满足了主人饮食起居、交流礼仪等各方面的家庭生活需要。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62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100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72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551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66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30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6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61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8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