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为什么南部和北部会有矛盾
㈠ 介绍一下西班牙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方面情况
自然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西班牙全国总面积达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240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约830公里,东西方向最长1000公里。
绝大部份领土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隔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和安道尔相连,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北面比斯开湾,东临地中海与意大利隔海相望,西北、西南临大西洋。
拓展资料:
西班牙王国(西班牙语:Reino de España;英语:The Kingdom of Spain),简称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 地处欧洲与非洲的交界处,西邻葡萄牙,北濒比斯开湾,东北部与法国及安道尔接壤,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及非洲的休达和梅利利亚。该国是一个多山国家,总面积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 以西班牙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数量世界第二,仅次于英语。
㈡ 历史上西班牙发生内战的原因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中期,刚刚摆脱君主专制的西班牙又陷入新的政治危机。进步民主力量和极右翼法西斯势力进行空前激烈的斗争,双方都在准备最后的决战。
1936年1月,西班牙进步民主力量实现了历史性的联合,共产党、共和党左翼、共和联盟、社会党、工团主义党、劳工总会、马克思主义统一工党等左翼党派,宣布组成人民阵线。左翼力量的联合,对西班牙政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2月16日,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得胜利,组成人民阵线政府。
人民阵线政府上台后,大刀阔斧地推行民主改革,大赦政治犯,恢复人民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实行土地改革,分配土地给农民与佃农,限制天主教会的权利。这些改革引起西班牙长枪党所代表的极右法西斯势力的仇视,他们决心以武力推翻人民阵线政府,开始策划叛乱。西班牙山雨欲来风满楼,风云激荡。
㈢ 西班牙内战是因为什么
1936~1939年西班牙法西斯军人发动的反对共和政府的军事叛乱。1936年2月16日,西班牙举行大选,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政府。议会选举M.阿萨尼亚·伊·迪亚斯为共和国总统。人民阵线联合政府成立后,进行一系列改革。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军官F.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10月1日,叛军在布尔戈斯成立政府,开始了西班牙内战。 内战初期,西班牙人民在南部阻止了法西斯叛乱军队的进展。当A.希特勒、B.A.A.墨索里尼看到西班牙叛军受挫之后,德国派军5万人,意大利派军15万人协助叛军作战。国际进步力量支持西班牙联合政府,由来自54个国家的大约3.5万名志愿军组成国际纵队,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另有2万名外国人士在医疗队和辅助队服务。 英、法等国在“不干涉政策”的名义下,对西班牙政府进行封锁。1936年7月25日,法国政府撕毁协议,宣布对西班牙实行武器禁运。英国政府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采取敌视态度,美国则一直向叛军提供石油。 在西班牙人民面对佛朗哥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苏联政府给西班牙人民以巨大支持,提供大量的武器和弹药。 1936年9月~1937年3月18日,佛朗哥先后向西班牙至共和国的首都马德里发动4次大规模的进攻。西班牙共产党参加了马德里保卫战的领导工作,广大劳动人民保卫了马德里。 1938年,英、法和德、意签订了《慕尼黑协议》,促使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支持佛朗哥对西班牙共和国的进攻。由于共和国部队的军力与佛朗哥力量的悬殊,加之共和国方面混入了叛徒,从内部策应佛朗哥对共和国的进攻 。1939年3月底,佛朗哥军队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占领了西班牙大部分土地。3月27日马德里失守,4月1日,共和国政府被推翻,开始了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佛朗哥建立军国主义独裁政权,统治西班牙直到1975年去世。
㈣ 有关于西班牙内战的问题
1,西班牙在战争初期是犹豫不决的,但是最后保持了中立,作为盟军来说,一个中立国比一个敌对国好得多,所以,盟军并没有进攻西班牙。西班牙中立的意义尤其重大,因为正是有了它的中立,盟军在直布罗陀的要塞才能保住。若非如此的话,轴心国可以轻易控制北非,甚至封锁地中海,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所以,对盟军来说,西班牙是一定要保持中立的。
2,“法西斯政权”这个概念是战后才形成的,按照最狭义的观念,只有墨索里尼政府才使法西斯政权,希特勒政府是纳粹。到很久以后,独裁政府才被称为法西斯政府,所以盟军当时并不认为西班牙政府是需要和希特勒/墨索里尼一样被打倒的。
3,战后,国际局势急转直下,华沙条约/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是冷战双方的集团得以形成,但是西班牙在战后并没有加入华沙条约,所以西方也没有理由去对付这个政权。
㈤ 同在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为什么一直不能吞并葡萄牙
首先是自身实力的问题,你没有那个实力,还要去攻占强国,那不就是自寻死路吗。其次就是地区的影响,西班牙在大板块还没有变动的时候,就已经远离了他们有1000公里。在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的帮助,怎么能吞并葡萄牙。然而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哥伦布已经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也开始了环球航行。
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葡萄牙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暴动和起义,开始驱赶和谋杀西班牙的驻军。从1640年开始,断断续续打了28年,西班牙都没能扑灭葡萄牙的反抗,而且此时英国人更是大兵压境,不断的威胁。没有办法的他们,只能签订《里斯本条约》来限制两国这么紧张的关系,但是这都是后话了。
㈥ 西班牙算不算是强国,国际上的影响力大吗
1 就经济说西班牙是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国内生产总值居经济和发展组织第8位,世界第11位。主要矿产有煤88亿吨,铁19亿吨,黄铁矿5亿吨,铜400万吨,锌190万吨,汞70万吨。森林总面积1179.2公顷。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钢铁、汽车、水泥、采矿、建筑、纺织、化工、皮革、电力等行业。服务业是西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包括文教、卫生、商业、旅游、科研、社会保险、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中尤以旅游和金融业较为发达。旅游业是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着名旅游胜地有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太阳海岸、美丽海岸等。
2 外交上对外主张“和平与安全”,奉行以“和平、裁军、保护人权、国际合作与团结”为主导原则的“欧洲化、西方化和民主化”外交政策。
3 与中国关系:1973年3月9日,西班牙与中国建交。2005年4月西班牙参议长罗霍·加西亚访华。 2005年7月,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72.23亿美元。2005年1至5月,为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48.3%。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 。
㈦ 西班牙有关问题
西班牙的概况?
自然地理?
行政区划?
人口?
首都?
政治?
经济?
文化?
历史?
国王?
答案在:http://bk..com/view/3820.htm
㈧ 西班牙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战争]西班牙战争
西班牙内战是本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民为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捍卫革命成果、捍
卫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民族革命战争。
西班牙在16世纪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独立
革命战争风起云涌,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使它失去了绝大部分的美洲殖民
地。
1898年重新瓜分殖民领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美西战争又以西班牙的惨败而
告终。从此西班牙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落后的西班牙,引起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陷于紊乱,人
民群众非常不满,国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1931年4月,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可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真正解决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
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异常尖锐,共和国的社会基础很薄弱。1935年欧洲政局风云
变幻,战争的威胁逐渐逼近。面对法西斯日益猖獗的状况,共产国际提出了建立人民阵
线,团结无产阶级以及其他一切进步力量,以抗击法西斯势力的号召。西班牙共产党经
过努力使西班牙各左派政党联合组成了人民阵线,并在1935年2月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获
胜,组成了新的共和政府。新政府在人民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进步的社会改革。这些初
步的社会改革引起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极端仇视,迅速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几乎所有反共和的右翼党派和反动军官都在积极寻求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帮助和支持,
阴谋策划叛乱,以颠覆共和政府。
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驻西属摩洛哥梅利里亚的军队首先发动叛乱,次日,驻摩
洛哥殖民军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飞往摩洛哥的德土安指挥叛军,另一反动将领莫拉
则在西班牙北方发动反叛。叛乱在西班牙各大城市蔓延,这时共和国军队的80%官兵被
叛乱者所控制。叛乱因为早有预谋,而且是在国际反动势力支持下进行的,所以一开始
进展颇为顺利。佛朗哥统率的摩洛哥军团由南向北,莫拉率领的正统派和保皇党军队由
北向南,企图南北夹击首都马德里,迅速夺取政权。然而,广大人民群众痛恨君主制度
和法西斯主义,珍惜革命的初步成果,积极响应人民阵线的号召,纷纷自动起来保卫共
和国,民警部队和忠于共和国的军队同叛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爱国军民的浴血奋
战,使得马德里、巴塞罗那、巴伦西亚等中心城市的叛乱先后被迅速平定,叛军的速胜
计划破产。
正当叛乱几乎失败之时,德、意法西斯眼看西班牙反动派的叛乱难以获胜,便不惜
撕下伪装,于1936年8月公然支持叛乱,并武装干涉西班牙。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
班牙有其险恶的用意。一是想控制住成为地中海通往大西洋咽喉的西班牙这块战略要地,
以便在未来对英法作战时能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二是想以西班牙作为新武器的试验场,
以便为未来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德、意法西斯公开的武装干涉开始时,首先用飞机、
船只把佛朗哥的叛军主力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西班牙本土。与此同时,大批坦克、
飞机、大炮等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给叛军,并出动轰炸机闯进西班牙的领空,对和平
城市和居民实施狂轰滥炸。接着法西斯正规军也踏上了西班牙国土,与叛军一起进攻西
班牙政府。由此西班牙民主主义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内战争就演变为一场具有国际性的
反法西斯战争了。
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进行大规模武装干涉,是世界法西斯势力对民主势力的又一
次猖狂进攻。这场战争对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可
是,这时英、法、美政府却采取纵容侵略的“不干涉”政策,表面上禁止各国向西班牙
输送武器和军用物资,实际上是封锁西班牙共和国,听任德、意援助叛军,伙同德、意
共同扼杀民主的西班牙共和国。因此德、意法西斯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大武装干涉的规模,
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5万德军、15万意军在西班牙直接参战。叛军在得到德、意公开支
持,取得了大量军事装备和人力补充后,于8月13日攻占了西南重镇巴达霍斯,南北两
支叛军会合,然后挥兵直指马德里。共和国处境逐渐恶化。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联合
势力的战争,赢得了全世界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援,世界各地纷纷举行集会,谴责德、
意的武装干涉,要求英、美、法放弃“不干涉”政策。
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目的,来自54个国家的4.2万名志愿者组成“国际纵队”,
与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9月,马德里开始遭到轰炸。11月初叛军进至马德里城郊,马德里保卫战进入紧张
阶段。7日,叛军开始全线展开进攻。共和军顽强抵抗,狠狠打击叛军,使叛军每前进
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叛军进入马德里市区的企图未能得逞。1937年2月和3
月,叛军和德、意侵略军又先后发动了两次强大的攻势,都遭到失败。其中在着名的瓜
达拉哈达阻击战中,共和军和国际纵队的战士给意军和叛军以迎头痛击,经数小时的激
战,意军损失惨重,溃不成军,死伤近万人,被俘达数千人。经过几番较量后,法西斯
侵略军和叛军被迫暂时放弃占领马德里的企图,将其主要攻势转向北方。
1937年夏,叛军和侵略军在集聚兵力后转入进攻。参加这次进攻的兵力有15万人,
佛朗哥叛军主力集中在毕尔巴鄂方向作战。共和军仅能集结6万军队分散抗击敌人。6月
20日,巴斯克地区的首府毕尔巴鄂失守。10月22日,共和军在重工业区阿斯图里亚斯的
最后一个据点希洪城陷落。随后,法西斯指挥部把作战重点转向了东线。1938年3月,
叛军转入进攻,突破共和军防御,推进到地中海沿岸,切断了加泰罗尼亚和西班牙中部
以及南部地区的联系。接着叛军分兵出击,南攻巴伦西亚,北进巴塞罗那,共和国处于
多方受敌的危急局面。这时英、法政府却封锁法西边界,扣留共和国从国外购买的大批
军火。12月法西斯联军集中30万重兵进攻加泰罗尼亚。1939年1月26日,加泰罗尼亚首
府巴塞罗那失陷。
2月11日,法西斯联军在付出重大伤亡的代价后占领加泰罗尼亚全境。
英、法帝国主义者在美国公开支持下,胁迫共和国政府投降来迅速结束西班牙战争。
2月27日,英、法两国政府相继宣布承认佛朗哥政权并断绝同共和国政府的外交关系。
此时共和国政府处境非常困难,尽管决心作战到底,但共和国内部的反革命武装叛乱打
断了政府继续抗战的意图。3月5日在英、法指使下,共和国内部的卡萨多上校和右翼社
会党首领贝斯太罗与叛军相勾结,在马德里发动反革命政变,夺取了共和国政权,实行
白色恐怖,到处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爱国者。为了配合这一叛乱,佛朗哥的军队全线出
击,牵制在前线的共产党作战部队不能回师援救马德里。28日,经历了两年八个月战斗
洗礼的英雄城市马德里终于在内外敌人夹攻下陷落。4月初叛军控制西班牙全境,共和
国被扼杀,法西斯独裁政权开始了在西班牙的统治。
西班牙共和国的失败是一系列不利的内外因素所造成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
意的武装干涉以及英、法的所谓“不干涉”政策。内部诸因素中,西班牙共产党始终没
有掌握人民阵线的领导权问题则是最主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这场战争牵制了德、
意法西斯对其他国家的侵略行动,为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
的意义远远超出西班牙本身,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民主力量反对法西斯侵略势力的
一个重大事件,是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㈨ 西班牙的地理环境
西班牙地势以高原为主,间以山脉。海拔3718 米的穆拉森山为全国最高点。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个山脉环绕的闭塞性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3/5,平均海拔600米~800米。
北有东西绵亘的坎塔布里亚山脉和比利牛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是西班牙与法国的界山,长430多公里,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
西班牙的最高点在南部的内华达山,主峰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屋脊。
由于山脉逼近海岸,平原很少而且狭窄,比较宽广的只有东北部的埃布罗河谷地和西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平原。
西班牙全国海拔200米以下的土地占11%,201米至600米占31%,601米至1000米占39%,1001米至2000米占18%,海拔2000米以上占1%。
西班牙全国总面积达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240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约830公里,东西方向最长1000公里。
绝大部份领土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隔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和安道尔相连,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北面比斯开湾,东临地中海与意大利隔海相望,西北、西南临大西洋。
(9)西班牙为什么南部和北部会有矛盾扩展阅读:
一、西班牙区域划分:
西班牙全国划分为17个自治区、50个省、8000多个市镇,在摩洛哥境内另有休达和梅利利亚两块飞地。
自治区:安达卢西亚、阿拉贡、阿斯图里亚斯、巴利阿里群岛、巴斯克、加那利群岛、坎塔布利亚、卡斯蒂利亚-莱昂、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加泰罗尼亚、埃斯特雷马杜拉、加利西亚、马德里、穆尔西亚、纳瓦拉、拉里奥哈和巴伦西亚。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欧洲着名的历史名城,市区面积为607平方公里,市区人口323.3万人,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金融中心。
马德里是西班牙中央经济区的综合性经济中心,运输、物流、研发、消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市内通讯、交通发达,市区13条地铁线总长226公里。
市内有规模名列欧洲榜首的马德里自治大学,36个古代艺术博物馆、100多个博物馆、18家图书馆和100多个雕塑群。
二、水文特点:
西班牙主要河流有埃布罗河、杜罗河、塔霍河、瓜迪亚纳河和瓜达尔基维尔河。最长的是塔霍河,长1007公里,下游在葡萄牙境内。
埃布罗河长910公里,全程在境内,有时被看作西班牙第一大河。这些河流由于跌宕曲折,只有瓜达尔基维尔河下游可以通航,其他河流均无法航运。
㈩ 西班牙爆发内战的原因
西班牙内战发生于:1936年~1939年
1936年7月18日清晨,一架事先准备好的英国小型飞机,从北非加那利群岛载着西班牙在该岛的驻军司令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飞往西属摩洛哥的德土安。他在那里发动了一场反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军事叛乱。从此就开始了为时达两年多(1936年7月18日至1939年3月5日)的“西班牙内战”。由于德、意法西斯很快就给予叛乱分子直接支持和进行公开武装干涉,“内战”也在实际上成为西班牙人民抗击法西斯、捍卫民主和独立的民族革命战争。它的意义远远超出西班牙本身,对当时国际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民主力量和法西斯侵略势力斗争的一个重大事件,是30年代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题
这场内战的根源在西班牙社会本身,是它的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化的结果。而德、意法西斯的支持和干预,是促使这些矛盾爆发,并使内战得以延续和扩大的重要因素。
近代历史上的西班牙曾经是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尤其是占有除巴西外的几乎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可是这个显赫一时的殖民强国在3次重大的打击下一蹶不振:第1次是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侵英失败葬身英伦海峡,从此失去了海上霸权;第2次是1810~1826年,拉丁美洲西属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战争,使西班牙殖民体系摇摇欲坠;第3次是1898年美西战争,后起的美国给予它最后一击,它的势力完全被逐出美洲,失去了最后残存的殖民地——古巴、关岛和菲律宾。
军事失利是国力衰弱的必然结果,它反过来又加剧了内部的矛盾,加速了国家的衰落。20世纪初,正当西方其他大国大踏步前进的年代,古老的西班牙却远远被抛在后面,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被挤出了帝国主义争霸的行列,昔日称霸海上的雄风已经一去不复返。
西班牙社会落后的根源在于其半封建的生产关系。在这个基础上交织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土地问题、工人问题和民族问题构成西班牙社会的根本问题。
半封建生产关系首先表现在土地关系上的大土地贵族占有制。被喻为“西班牙社会的癌症”的大庄园制是其土地占有的基本形式。大庄园往往连田数万公顷,而广大农民则贫无立锥之地。20年代的西班牙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7%。土地分配情况如下:1%的人口占有全国耕地51%,14%的人口占有土地35%,20%的人口占有土地11%,25%的人口占有土地2%,40%的人口根本没有土地。大庄园的土地常常是种不完就任意抛荒也不给农民耕种,由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沉重地租夺去农民收获物的一半甚至更多,把农民压得喘不过气,大批农户完全失去了土地沦为雇农。在30年代初,全国只有40%的土地有人耕作,而这些耕地又有1/4年复一年地荒废着。内战前雇农人数约达250万人,只靠打短工为活。因此,农村贫困,阶级矛盾尖锐,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与这种半封建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是政治上的君主立宪制。20世纪的西班牙正处在波旁王朝末代君王阿方索十三世统治下,虽然有议会之类的资产阶级统治机构,但是政府要员,将军和议员们绝大部分还是大土地贵族,另外就是天主教会高级僧侣和一些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按其阶级性质来说,这个政权是封建贵族、上层僧侣和大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可以说,统治西班牙的主要力量还是贵族大地主。
天主教会在西班牙具有特殊的势力和地位。它深入到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会拥有全国的1/3的地产和一大批企业,高级僧侣本身常常是大地主或大财主,在政治上也有重要的影响,是君主政治的重要支柱。
此外,西班牙还具有一般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是中立国,它利用这一地位和交战双方都发展贸易,经济有所增长。但是重要的经济领域,如冶金、采矿等多为外国资本、尤其是英、法资本所控制。在20年代,西班牙现代无产者人数并不多,只有约40~50万人。1920年4月,成立了西班牙共产党,党员人数不过1200人。大量手工劳动者和农业劳动者以及小资产阶级的存在是无政府主义和机会主义思潮传播的温床,无政府主义的工会——“全国劳工联合会”会员达100万人;社会党的工会——“劳动总同盟”会员也达20万人。
除阶级矛盾外,西班牙还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少数民族处于受压迫的无权地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境内各少数民族:加泰罗尼亚人、加里西亚人、巴斯克人等,都各有其风俗、语言和文化,彼此存在很深的民族隔阂,分离主义严重。20年代初,在俄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高潮的影响下,西班牙工农运动和民族自治运动高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共和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这一切都冲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产生了君主制度的危机。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不得不借助原加泰罗尼亚军事长官普里莫·德·里维拉对全国实施军事专政,暂时压制了各类矛盾的发展。1929年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西班牙国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国王只得弃车保帅,抛开普里莫·德·里维拉,让他辞职以平众怒,结束了军事独裁专政。但是这阻止不了革命形势的发展。1931年,西班牙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