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菜和中国的菜有什么区别
1. 西班牙菜有什么特点
西班牙菜的特点是采用清香健康的橄榄油调味,此外餐馆套餐份量大,分为开胃菜、前菜、主菜,还有甜品和浓缩咖啡;餐前还要喝淡酒如雪利酒,吃主菜时配上红、白葡萄酒。
西班牙菜肴具有独特的风味,它融合了地中海和东方烹饪的精华,你完全可以通过这些菜中浓郁的橄榄油味和喷香的蒜蓉味识别西班牙菜。在西班牙,午餐是一天中的主餐,西班牙人午休时间较长,人们通常都回家吃午饭。
西班牙菜和法国菜,意大利菜并称为西餐三大流派,西班牙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度,对于西班牙人来说美食也是一种艺术,西班牙菜色彩丰富种类繁多。
(1)西班牙的菜和中国的菜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西班牙菜用餐吃法介绍:
西班牙菜如同其他西餐吃法上一样,分前菜、汤、主菜、甜品,而西班牙菜又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与法餐、意大利餐区别开来,自成一派。
1、小吃:Tapas是西班牙饮食国粹,几乎大餐厅和小馆子都有Tapas。Tapas源起据说是旅客无暇正式用餐,就地在餐厅门口或马车边解决一顿饭,常是一碟菜配块面包。薯仔饼、蒜香橄榄油煎虾,金枪鱼、曼切格奶酪、火腿等是Tapas常见菜品。
2、主食:海鲜饭是西班牙餐食中当仁不让的主角。Paella(西班牙海鲜饭)这个词,直译过来是烩饭的意思,不单单指海鲜,比如鸡肉、兔丁、香肠等都可以使得Paella很美味。
3、汤:汤品特别要介绍西班牙西红柿冷汤,这一道菜口味偏酸,由西红柿、黄瓜及各类蔬菜烹饪而成,是道略带辛辣味的清爽提神冷汤。
4、甜品:西班牙米饭布丁是一道闻名的家庭式甜品,浓郁甜美的口感透着微微的柠檬酸,冷热皆宜。在西班牙北部的阿斯图里亚斯区,这道甜品还会额外附上一层在热铁器里制成的焦糖。
2. 西班牙和中国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1500字
总的来说就是中西文化差异
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但在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其原因正是文化差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饮食习俗,不论在其特征、功能,还是在其性质、对象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都是非常鲜明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吃”的问题,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哲学、艺术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
中西方文化有着相通之处,比如:西方人重视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中国人则主张积极进取;西方人主张教育为先,中国人倡导发展教育;西方人奉行实用主义,中国人讲究实事求是。但是,中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不同,在美国,个人自由主义形象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非常鲜明,而在中国,家庭责任感会体现出这样的强烈与鲜明。有人说,文化就像一个磁场,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分布,而同处一个磁场的中西两方的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碰撞出火花。本文主要就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为代表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跨文化交际研究,以更好的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文化。
一、“分离”与“合同”的特征不同。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今说:“文化异, 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 西方重分别”[1]。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了各自的饮食文化。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了这种“合同”与“分离”的文化特征。
(一)追求自由开放的西方人倾向分门别类。
西式菜肴中除少数汤菜, 如法式洋葱大虾汤,是把多种荤素原料混合在一锅里熬炖而成之外, 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虾就是虾,羊排就是羊排。就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不是搅拌在一起的。如 “美式牛扒”, 一边放着牛扒,另一边是意大利青瓜、干笋,切碎加入植物牛油中拌匀,直至凝固,切成小块,放上已煎好的美国牛扒面,即可供食。色彩上形成对比鲜明,但在口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混,各是各的味。即使是调味的佐料,如植物牛油、盐,也都是现吃现加,而不是一次性放够。即使有所搭配,也是简单明了。以上种种做法都体现了“西方重分别”的饮食文化。
(二) 崇尚和谐的中国人强调统一。
中国人的儒家传统思想,主张以“和”为贵,认为其为最美妙的境界,不但体现在社会为人处世中,而且反映在其他各各方面,当然也包括烹饪思想。这种“合同”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烹饪上就反映为“五味调和”。要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指导这一调和,调和既要合乎时序,又要注意时令,才能达到“美味可口”的目的。既烹制食物时需要在保留原味的基础上进行调和,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烹制。即使是家常菜也如此,一般主要原料选用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再加上各种调料,如青椒肉丝、宫保鸡丁、乌鸡红枣汤。中国人认为把多种原料放在一起,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就如多种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经这种过程搭配出来的菜才美味可口,这也是一种集中个体到整体的过程,只不过还有一个把握火候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说的“度”,不同的火候就会烹饪出不同的味儿,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之互相通、互助渗透[2]。可见中国人烹调追求整体、统一。
二、饮食功能的不同。
中国人认为饮食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情感沟通的重要媒介,又是一项工作,许多工作都是在餐桌旁进行并完成的,这是中方饮食功能突出特色。中国人往往在节日时邀请客人吃饭,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共享一席,除了寒暄客套便是大讲吃经,款款叙来,滔滔不绝,人们相互敬酒、劝菜。伤心时找人吃饭,倾诉自己的惆怅、委屈,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感,通过别人的开导,寻找心理安慰,以达释放解脱之目的。谈业务时约人吃饭,既可以寻求到更多的机会,又可以了解对方,在轻松地环境中达成协议。表感谢时也请人吃饭,中国人认为享受美味佳肴最能代表真心诚意,饭局俨然成为了中国式生活的缩影。西方人则认为饮食是一种休息,是一种放松,饮食与工作相对分开,工作主要是在办公桌旁进行并完成的。于是,西方人在吃饭时通常不谈工作,或安安静静地独自享用盘中美食,或轻轻松松地听着音乐并吃着食物,或平心静气地谈一些让人放松而愉快的话题,这也仅限于邻座的宾客,而不像中国进行全席的交流,没有中国人进餐时的热闹,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比作舞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当然也不会因为工作业务或心情失落、表达谢意之类的而请人吃饭。由此可见,中西方的饮食功能是不同的。
三、饮食对象的不同。
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与其生存环境和传统密切相关。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区域,人们的饮食生活都离不开特定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不仅决定了可能获得的食物来源和种类,而且对于食物的获得方式与消费方式等也产生重要影响,“生存环境及其内部诸因素的变化,最终也将导致饮食文化体系的种种变化”[3]。
由于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又加之人口压力以及其他多种原因的存在,使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这就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物结构。从“食”的内容来看,中国人有明确的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辅以肉类[4]。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五谷杂粮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蔬菜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 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中国人以淀粉为能量的主要来源,荤素搭配比较均衡,喜食果蔬,讲究杂食。对于蔬菜的烹调以熟食为主,不喜欢生吃蔬菜或生饮果汁。这一饮食习惯又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倡导吃斋饭,即素食,认为动物是“生灵”,而生灵是不可以杀死的,更不能食用,另外道教亦倡导忌食鱼肉。中国人一般还喜欢热食,主菜大多是热的,他们认为菜凉了,就失去了菜原有的味道,对肠胃也不好,只有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鲜味,吃到菜原有的特色。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肉类菜肴和奶类食品的比重,肉食已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但以蔬菜为主导的意识却仍然植根于人们的观念中。
在西方,其农业结构是一种农牧混合结构,由于其地理气候不太适合农耕却有利于牧草生长,使得畜牧业占据了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独特的临海区位优势使得他们的航海业也非常发达。西方饮食文化就起源于这种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其膳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没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为典型特征,主要以牛肉、羊肉、猪肉等为主要菜肴。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从动物身上取料炼制。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而且西方人多生吃蔬菜。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一直很高,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肩部宽大、肌肉发达, 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体质较弱。但西方人也认识到这种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开始转向以植物蔬菜为主的清淡型饮食,西方人的餐桌上蔬菜的种类及份量逐渐明显增加且也趋向于熟吃。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总体来看,中西方的饮食结构日趋合理化、营养化。
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蔬菜、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多为上寿”[5]。他还认为“欧美人之所饮者独酒, 所食者腥腹,亦相习成风,故虽在前有科学之提倡,在后有重法之厉禁”[6]。孙中山先生讲了中西饮食的利弊,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差异,有人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把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这种性格反映在文化行为价值观上就是,中国人喜欢安土重迁,固本守己,而西方人则喜欢开拓、冒险、冲突。美国民俗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曾经提出过“文化模式”这一理论,她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类似于古典世界的阿波罗式,而西方人的文化性格则近似于现代世界的浮士德式。
四、中西饮食归属及性质的不同。
中西方饮食性质的差异,与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节奏是相一致的。在西方,一般实行工资制,重复的工作比较多,且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有意无意地受工作节奏的影响,通常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生活的单一乏味导致了饮食结构的单一性并对此熟视无睹,西方人平常享用的罐头快餐等,口味千篇一律,与从事的工作一样单调重复,他们对此很漠然,就像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不足道[7]。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可以了。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自然无兴趣、滋味可言。中国则不然,工作节奏相对比较慢,工作形式多样,往往追求两全齐美,边工作边游戏。当然饮食结构也相对复杂,对于色、香、味、形、质、意等都相当讲究,并且种类之多,无所不有。中国人饮食的目的,不同于西方人,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才会有食欲。厨师在炒菜时一般上下晃动炒勺,注意烹炒的节奏感。这些自然不会提高工作效率,但却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趣味,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工作才会使身心愉悦,才能体现出中国菜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五、规范科学与随意特色的烹调准则不同。
西方人在摄取食物时基本上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的,十分注意营养搭配,不论食物的色泽鲜嫩怎样,营养是一到菜谱成功与否的标准,在营养的标准上讲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对他们而言,饮食只是一种手段,所以态度也就较为随便,吃得也较为简单。在西方, 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平时宴请,饭菜更为简单。还有一种聚会,称之为“Party”,主人只提供饮料、酒和一些简单的食物,如奶酪、炸薯条、三明治等, 并不提供饭菜。可见, 他们将吃饭看成是聚会和交流的机会,吃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享受在饮食中基本上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像中国过分地追求特色口味。早餐往往是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几片面包再加上一根香肠,热量非常充足。午餐往往是自助快餐,即使是最讲究的晚餐也不外乎是面包、薯条、香肠、牛排、炸鸡、奶酪等, 也很简单,但营养十分丰富。西方人相关的烹调全过程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从菜谱的制定就可以发现,西方菜谱中的计量都以精确数字计算。从表面上看,菜谱似乎是科学的,西方人买菜和制作菜肴也总是对照着菜谱。但相比中国烹调,它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在复杂的具体情况面前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比如为了体现客人身份,在做菜时要打破常规,在味道花色上稍作调整,使之精致一些。这对于中国的厨师轻而易举,而对于西方厨师就会不知所措。而这种一致性导致了西方饮食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要求配料的准备、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得烹调成为一种机械性的工作,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毫无创造性和艺术可言。而且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都是同一种味道,几乎没有变化。即使是高档的宴席,也不过是更讲究餐具,布置更华贵,服务更为周到而已,菜仍旧是一个味。西方人这种重科学、重营养的理性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也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了,到处打上了方法论中的形而上学痕迹。
3.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中国最接近呢他们有何特色呢
在“吃”这方面,中国人可谓是世界上非常难被讨好的一群人,旅居国外的人最牵挂的便是家乡美食。在普遍的概念中,欧洲菜系烹调方式单一,多爱用奶酪黄油,所以口感厚重粘稠,尤其在德法英这些目的地,除了中餐馆基本看不到米饭的身影,这让中国胃很是煎熬。但其实,在欧洲众多国家中,有一个地方的饮食口味和中国称得上相近,这个国家便是——西班牙!
西班牙菜式喜用橄榄油、番茄调味,由于这片土地曾被阿拉伯人占领过,还有藏红花、大米、茄子等重要的食材,以及孜然、香菜等其他欧洲国家不常用的调料。此外西班牙是欧洲国家里最偏爱吃猪肉的,在这里可以找到非常丰富的猪肉菜式,这一点也很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和中国菜最相似的西班牙菜式吧!
板鸭也有饺子
如果比起米饭你更偏爱面食,那么西班牙饺子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种叫Empanada的食物从外形上,就与中国饺子非常相似,比起意大利饺子Ravioli的奶酪馅,Empanada的馅料是洋葱、辣椒、金枪鱼或鸡肉,口感自然更利落爽口。我们重点来推荐一下Empanada gallega——加利西亚馅饼。
这是非常典型的加利西亚美食。最初,这是为了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士准备的食物,现在馅饼已经成了当地美食必要的组成部分,松脆的两层面饼中夹着洋葱、青椒、番茄混合的美味馅料,肉馅可以添加金枪鱼、沙丁鱼、鳕鱼、猪肉里脊等等,总有一款味道能抓住你的胃,饼有冷、有热,随你怎么吃。在你没空坐在餐馆里吃一顿大餐的时候,带着肉馅饼到公园长椅上晒着太阳享用也是不错的选择。西班牙人乐天幽默的个性让他们的烹饪方式也充满了热情、轻松的氛围,西班牙美食亲切、随意却不失精致,这种在美味佳肴中透出的随散安闲的感觉,会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以深深的感染。
看了这么多的美食,小伙伴们有没有兴趣来西班牙尝试一下呢?
4. 关于西班牙菜的问题
根据喜好来吧。西班牙很多菜做法比较接近中国的口味,比如椒盐啊大蒜啊他们都经常用。西班牙东部瓦伦西亚的海鲜饭 蒜汁鲈鱼 蒜汁大虾 和红烧牛尾是特色,中部的火腿啊烤乳猪啊炖肘子啊什么的最出名。当然这里面必吃的两个就是火腿JAMON(音译哈蒙)和海鲜饭PAELLA(音译百雅)
JAMON要点最好的JAMON IBERICO, 配着哈密瓜和烤面包一起,好的JAMON很贵,削成半透明的薄片的一盘,十几二十欧很正常
PAELLA最好的是MARISCO,就是海鲜类的。想特别一点就点黑的,黑色的是墨鱼的墨汁烤出来的,口味浓郁香醇,二十几欧一盘的足够两三个人吃的。
饮料方面有SANGRIA(音译香格里拉)就是低度果酒,CEREVESA CON LEMON,柠檬啤酒。西班牙的红酒世界闻名,最好的是RIOJA地区的红酒,不可不尝!
5.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是什么
1、烹饪材料的区别:
中餐:由于我国多数人在饮食上受宗教禁忌的约束较少,除了部分少数民族餐厅有一些禁忌外,几乎无所不吃,所以中餐的选料非常广泛。
西餐:由于受到宗教信条的约束和现代营养学的建立与发展,大多常用选用牛肉、羊肉、猪肉和禽类以及乳蛋类等,作为餐饮的料理材料。
2、食物色相的不同:
中餐:讲究勾芡、明油亮芡,使菜肴达到增色诱人的效果;在出锅后,加入葱姜蒜进行点缀调味。
西餐:则采用浇小汤的方式来完成此过程,从而提高菜肴的档次,在出锅后加放奶油和起司等。
3、口味的区别:
中餐:中餐菜肴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为名,并富于变化,并且多数菜肴是完全成熟后再食用。
西餐:菜的口味变化比较少,并且主要以甜食和咸食为主,追求菜肴鲜嫩,如牛排、羊排等,讲究熟嫩程度,分为三分、五分、七分熟等。
4、主食的区别:
中餐:拥有有明确的主、副食概念,主食有米、面等多种制品。在这之下还有地域的区分,像北方人,通常以面食为主,如面条等,在南方则以大米为主。
西餐:无明确的主、副食概念,面包及其他面食、米饭经常作为配菜放在盘子旁边,用量也较少。
(5)西班牙的菜和中国的菜有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西餐: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正规西菜而言应包括了餐汤、前菜、主菜、餐后甜品及饮品。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菜肴。
中餐:讲究色、香、味、意、形、养,一般以筷子作为餐具。在国际乐施会日前发布一项对全球17个国家民众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在全球600多种不同食物中,意大利面最受欢迎,中餐在不少国家同样受到青睐。排名世界第8。
6.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
中餐用筷子,西餐用刀叉勺子。
西餐在菜单的安排上与中餐有很大不同。以举办宴会为例,中餐宴会除近 10种冷菜外,还要有热菜 6-8种,再加上点心甜食和水果,显得十分丰富。而西餐虽然看着有6-7道,似乎很繁琐,但每道一般只有一种,下面我们就将其上菜顺序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您初到西餐厅点菜时能有所帮助。
1.头盘
也称为开胃品,一般有冷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局蜗牛等。
2.汤
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葱头汤。
3.副菜
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均称为副菜。西餐吃鱼类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鞑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4.主菜
肉、禽类菜肴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计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蘑菇汁、白尼丝汁等。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禽类菜肴最多的是鸡,可煮、可炸、可烤、可炯,主要的调味汁有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类菜肴
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与主菜同时搭配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一般不加味汁。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作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7.咖啡
饮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
7. 学习中餐与西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等多种因素,东西方文明存在很大差异,餐饮文化作为其组成部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来说,西餐与中餐具有如下区别。
1.选料的区别
由于我国多数人在饮食上受宗教禁忌的约束较少,而人们在饮食上又喜欢猎奇,所以中餐的选料非常广泛,几乎是无所不食。而西方自中世纪后在精神文化上一直受到宗教信条的约束,加之现代营养学的建立,与中餐相比,西餐在选料上局限性较大,常用的原料有牛肉、羊肉、猪肉和禽类以及乳蛋类等,对动物内脏的选择很少。
2.原料加工的区别
中餐厨师非常讲究刀工,可以把原料加工成细小的丝、丁、片、末等。而西餐虽然厨刀的种类非常多,干什么用什么刀也很讲究,但很少把原料加工成细小的刀口,大都是体积较大的排、卷、块等形状,讲究造型。
3.烹调方法不同
操作上,中餐在烹调前对初加工的原料有挂糊、上浆等工序,使原料(特别是动物性原料)保持水分,达到外焦里嫩的效果;而西餐对初加工的原料则讲究沾面粉、鸡蛋、面包渣等,以达到同样效果。在加热熟制过程中,二者也略有区别,其中中餐大部分讲究旺火热油,迅速成熟,使菜肴形状美观,脆嫩可口;而西餐大部分用的是慢火温油,由此形成的菜肴也别具风格。在菜肴出勺前,中餐讲究勾芡、明油亮芡,使菜肴达到增色诱人的效果;而西餐则采用浇小汤的方式来完成此过程,从而提高菜肴的档次。
在调味上,中餐通常用于调味的调料是酱油、葱姜、蒜等,既调节了菜肴的口感,同时又增强了菜肴的色泽;而西餐中用于调味的是番茄酱、洋葱、洋姜、油面、香叶、胡椒面等,并且西餐中很少用酱油、淀粉。在烹调后的调味上,中餐常在出勺时淋明油,以增加菜肴的香气;而西餐则需加放奶油等。
4.口味的区别
中餐菜肴大都有明显的咸味,并富于变化,多数菜肴是完全成熟后再食用。而西餐菜肴很少有明显的咸味,口味变化相对没有中餐多,但追求菜肴鲜嫩的效果,像牛排、羊排等菜肴,多数人喜欢吃五成熟的,有些海鲜还喜欢生吃。再有,西餐非常讲究制作沙司,且种类繁多,几乎所有菜都配有沙司,用来增加菜肴的口味。
5.主食的区别
中餐有明确的主、副食概念,主食有米、面等多种制品。而西餐并无明确的主、副食概念,面包及其他面食、米饭经常作为配菜放在盘子旁边,用量也较少。
6.点菜不同
西餐的菜单大多只有一页纸, 多是正反面,还包括了饮料和甜品。中餐则不同,菜单一般都很长,选择很多,让点菜似乎变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7.上菜顺序不同
中餐的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 后上甜点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而西餐的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一冷菜一汤~副菜一主菜~甜点心一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 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清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肉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水果。
8.其他区别
在就餐形式上,西餐是每个人点自己的菜,自己吃;而中餐是主人把菜都点好,大家一起吃。
中餐与西餐,用餐工具不同。吃中餐主要用筷子,而吃西餐要用刀叉。
责任编辑:安迪
8. 西班牙菜有什么特点
西班牙菜深受犹太人和摩尔人(穆斯林,《奥赛罗》中的奥赛罗就是摩尔人)的影响。西班牙菜很多用橄榄油、大蒜、洋葱。吃饭时喝葡萄酒(和法国人一样)。 西班牙菜中有名的是tapa,即小菜。一小碟一小碟的,这样一个人可以点多个下酒,或者一个晚上去多家吃。 其他有名的还有伊比利亚火腿、油条蘸巧克力、海鲜汇饭等等。
9. 中餐跟西餐有什么区别
西餐与中餐的区别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等多种因素,东西方的餐饮文化有很大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选料的区别
由于我国多数人在饮食上受宗教的禁忌约束较少,而人们在饮食上又喜欢猎奇,讲究物以稀为贵,所以中餐的选料非常广泛,几乎是飞、潜、动、植,无所不食。而西方自中世纪后在精神文化上一直受到宗教的约束,加之由于现代营养学的建立,与中餐相比,西餐在选料上局限性较大,常用的原料有牛、羊、猪肉、和禽类、乳蛋类等,对内脏的选择很少。
原料加工的区别
中餐厨师非常讲究刀工,可以把原料加工成细小的丝、丁、片、末等刀口。而西餐橱刀的种类非常多,干什么用什么刀也很讲究,但很少把原料加工成细小的刀口,大都是体积较大的排、卷、块等形状,讲究造型。
烹调的区别
中餐做菜一般使用的圆底锅、明火灶非常适宜炒菜,所以中餐炒的烹调方法非常多。而西餐做菜是用平底锅、暗火灶,并带有烤箱,还要有扒板、面火炉等设备,所以烹调方法主要是煎、烤、焖、烩、铁扒等。
口味的区别
中餐菜肴大都有明显的咸味,并富于变化,多数菜肴都是完全成熟后在食用。西餐菜肴很少有明显的咸味,口味变化相对没有中餐多,但追求菜肴鲜嫩的效果,像牛排、羊排等菜肴多熟人喜欢吃五成熟的,有些海鲜还喜欢生吃。再有,西餐非常讲究制作沙司,且种类繁多,几乎所有菜都配有沙司,用来增加菜肴的口味。
主食的区别
中餐有明确的主、副食概念,主食有米、面等多种制品。而西餐并无明确的主、副食概念,面包及其他面食、米饭经常作为配菜放在盘子旁边,用量也较少。
上菜的区别:
中餐上菜顺序应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点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
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
西餐上菜顺序应是:
1.头盘
也称为开胃品,一般有冷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品种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鸡尾杯。奶油鸡酥盒、局蜗牛等。
2.汤
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4类。品种有牛尾清汤、各式奶油汤、海鲜汤、美式蛤蜊汤、意式蔬菜汤、俄式罗宋汤。法式葱头汤。
3.副菜
通常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酥盒菜肴均称为副菜。西餐吃鱼类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品种有鞑靼汁、荷兰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国汁和水手鱼汁等。
4.主菜
肉、禽类菜肴是主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肉类菜肴配用的调味计主要有西班牙汁、浓烧汁精、蘑菇汁、白尼丝汁等。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禽类菜肴最多的是鸡,可煮、可炸、可烤、可炯,主要的调味汁有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类菜肴
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与主菜同时搭配的沙拉,称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一般不加味汁。
6.甜品
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作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等。
7.咖啡
饮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