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最后结局如何
A. 西班牙不可一世的“无敌舰队”是如何覆灭的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为什么强大的“无敌舰队”竟然在寡弱对手面前不堪一击,一战而负呢?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基础说。西班牙的强盛,只是表面上的暂时的虚假繁荣。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加强专制统治,搜刮民财,连年征战,专横残忍,挥霍无度,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恨,国内危机四伏。这次战争根本是不得民心的。二是指挥失当说。另有学者认为,“无敌舰队”的惨败是由于西班牙国王用人不当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腓力二世在里斯本大教堂举行授旗仪式,任命大贵族西顿尼亚公爵为舰队总司令,率领舰队远征。西顿尼亚出身于名门望族,在贵族中有较高威望,深得国王信赖,所以被任命为舰队统帅。但是他本来是一名陆将,根本不懂海战,对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海上作战毫无经验,而且晕船。对这项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信心指挥这场战争。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请高明,但未被获准。试想,这样的将领指挥海战,焉有不败之理?三是天灾说。这种说法认为“无敌舰队”遇上了天灾,而不是人祸。它首先遇到的对手,是非常可怕而又无法战胜的大西洋的狂风巨浪,这是进军时机选择不当造成的。在“无敌舰队”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风暴的袭击,许多船只被毁坏,淡水从仓促制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烂变质,水手们疲惫不堪,大多数步兵也因为晕船而失去战斗力。“无敌舰队”还没有与英国交战先折兵,战斗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顿尼亚带着这样一支失去战斗力的舰队与英军开战,从而导致厄运的发生。回国时,在苏格兰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风暴,一些舰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触礁沉没。至此,“无敌舰队”几乎已全军覆没。
B. 西班牙是如何衰弱的
纵观世界战争史,海战对许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曾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如萨拉米斯海战之于波斯和希腊,阿克兴海战之于罗马和埃及。1588年,海上霸主西班牙派遣自己的“无敌舰队”入侵英国,最后失败,再一次证明了海战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力。西班牙衰落,而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两个海军强国的较量
16世纪,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后来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是欧洲的西班牙。自从哥伦布远涉重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纷纷涌到那里掠夺金银财宝,致使西班牙很快成为欧洲最富有的海上帝国。
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千余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骄傲地自称为“无敌舰队”。
那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它来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豪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而腓力二世却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无敌舰队”。
战争初期
1588年5月末,西班牙公爵梅迪纳统率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扬帆出航。这时“无敌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奴隶2000多人,船上满载2.1万名步兵。显然,梅迪纳是要利用西班牙步兵的优势,运用传统战法,冲撞敌舰,在强行登舰后进行肉搏,然后夺取英国船只。
不幸的是,“无敌舰队”出发不久,就在大西洋上遭遇风暴。狂风恶浪使帆船失去控制,水手们被晃得晕头转向,准备登陆的“旱鸭子”更晕得像站不住的醉汉。这样,舰队只好返港避风。待到7月,舰队又踏着大西洋的滔滔海浪,一路浩浩荡荡地驶进英吉利海峡。
英国方面也做好了迎击准备,由霍华德勋爵任统帅,德雷克任副帅。英军共有197艘战舰,载有作战人员9000多人,全是船员和水手,没有步兵。英国的战舰性能虽不如西班牙,但由豪金斯做了改进,船体小、速度快、机动性强,而且火炮数量多、射程远。这种战舰既可以躲开西班牙射程不远的重型炮弹的轰击,又可以在远距离对敌舰开炮,以火炮优势制胜。
7月22日清晨,战争爆发,英军纵队列阵,迎着强劲的西南风,抢到横队列阵的“无敌舰队”上风位置,放过“无敌舰队”的前卫后,充分发挥自己两舷的火力,重炮猛轰其后卫舰船。“无敌舰队”阵脚大乱,节节败退。23日拂晓,海上风向逆转,“无敌舰队”处在东北风上风头,于是他们以多围少,重创英国最大军舰“凯旋”号。这样,在第一回合双方打了个平手。
25日,双方再度交手,激战几小时后,双方尽管损失不大,但弹药基本上消耗光了。梅迪纳决定改变计划,向加莱前进。霍华德也率领舰队转向多维尔。此刻,双方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弹药补给问题,霍华德还可以从附近的港口获取一些补给,而“无敌舰队”则要困难得多,在未到达加莱之前,一点接济都没有。
26日黄昏,“无敌舰队”到达加莱附近海域,在加莱与格里斯尼兹港之间驻锚,英国舰队也随后赶来。鉴于“无敌舰队”弹药空虚,英国舰队放心大胆地在敌人长炮射程之内停泊,甚至一些英国舰只驶到敌轻武器射程的边缘线上,穿来穿去,随心所欲,梅迪纳对此惟有望洋兴叹。
28日凌晨,霍华德在旗舰“皇家方舟”号的主舱召集作战会议。因为攻击的时间紧迫,决定在舰队中挑选8艘200吨以下的小船,改装成大船,作为突击使用。清晨,“无敌舰队”的哨兵发现几艘轻装船只向他们靠拢,突然,小船上发出熊熊火光,接着,“无敌舰队”的大小船只一片混乱,一些船已经被大火点燃。梅迪纳慌忙命令各舰砍断锚索,想等火船过去后,重新占领这个投锚地。但在混乱中,许多船只只顾夺路逃走,结果互相碰撞,甚至自己打了起来,全舰队已经开始溃散。火船过后,梅迪纳命令所属各分舰队向加莱集中,但只有少数船只执行了命令,大多数船只由于刚才砍去两只锚,只靠剩下的一只锚已经系留不住,遂沿岸向东北方向漂流而去。
此时发生的情况,霍华德看得清清楚楚,“无敌舰队”正以杂乱无章的队形驶向敦刻尔克方向,这样它就没有可能再回到加莱了。霍华德立即命令舰队全速追击,在高速航行中,英国舰队与“无敌舰队”的距离逐渐缩短。考虑到自己的弹药也不是十分充足,霍华德命令舰队尽量靠近敌人,在保证弹无虚发、全部命中的短距离才开始实施炮击。此时,“无敌舰队”已没有弹药储备了,英国舰队抓住这个弱点,把握风向,进退灵活,无所顾忌,时而左舷,时而右舷,连续不断地向敌舰发射大小炮弹。“无敌舰队”只有后退之力而无招架之功。
上午9时,双方舰队在格南费里尼斯角接火。英国舰队步步紧逼,“无敌舰队”各舰距离越拉越大,秩序更加混乱。英国舰队各舰配合默契,各式火炮此起彼伏,打得有章有法。海战一直持续到下午6时,突然风向转变,霍华德及时命令舰队摆脱战斗,“无敌舰队”趁此机会,退出英吉利海峡。
整整一个星期的交战中,“无敌舰队”耗费了十万多发大型炮弹,而英国舰队无一遭到重创,只是阵亡了一名舰长和二十余名水手。与此相比,仅仅格南费里尼斯一战,“无敌舰队”即死伤一千四百余人。
7月29日黄昏,梅迪纳召集作战会议,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风向有利,应再度设法控制英吉利海峡,否则,别无出路,只能绕道北海,返回西班牙。结果,天公不作美,风向始终未变,“无敌舰队”只得采取第二方案,返回西班牙。
“无敌舰队”的覆灭
8月,英西两军在加莱东北海上进行了二次会战。西班牙的战舰高耸在水面上,外形壮观,但运转不灵,虽然人数和吨位占优势,却成为英国战舰集中炮火轰击的明显目标。英国战舰行动轻快,在远距离开炮,炮火又猛又狠,打得“无敌舰队”许多舰只纷纷中弹起火。西班牙开炮向英舰射击,却不能命中英舰,英国舰只尽可能避免进入西班牙火炮射程之内,在远处灵活闪避,活动自如。这种远距离炮战使西班牙舰队的步兵和重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激烈的炮战持续了一整天,直到双方弹药用尽,轰击才告终止。“无敌舰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两个分舰队的旗舰中弹、撞伤,一个分舰队司令被俘。
西班牙全线退却,在退却途中,英国舰队紧追不舍。8月8日,在格拉夫林子午线上,英国舰队又紧逼“无敌舰队”的50多艘军舰,以优势兵力发起攻击。这时,“无敌舰队”其余70余艘军舰正在6海里外,未能及时介入战斗。英国军舰轻便灵活,机动性能好,其火炮射程也远远大于敌人,因此,英舰始终保持着有利于自己的距离作战。而西班牙火炮射程近,只能力图靠近英舰队,以便进行接舷战。英舰凭借强大火力压制对方,不让其靠近一步。战斗持续到下午6时才以西班牙舰队受到重创而结束。这一战,“无敌舰队”被击沉16艘军舰,而英国军舰虽有一些损伤,但无一被击沉。
“无敌舰队”集中起残余船只,从北面绕过不列颠群岛向西班牙驶去。英国舰队虽取得胜利,但一些舰只受创,加之弹药消耗过大,霍华德命令停止追击。剩下的西班牙舰只乘着风势向北逃窜,准备绕过苏格兰、爱尔兰回国。受损的舰队抵达苏格兰西北岸的拉斯角时,遇到猛烈的大西洋风暴掀起的巨浪。战舰漏水、损坏,船员饥饿、生病,他们孤立无援地在海上随风漂泊。许多战舰撞上了岩石;另一些战舰进水下沉,消失在浪涛之中。风暴狂吹了一个月。还有一些战舰在爱尔兰海岸外失踪,数千人淹死。许多好容易登上爱尔兰海岸的幸存者也被杀死或饿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近乎全军覆没。而英舰没有损失,阵亡海员水手只有百人左右。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舰队所击败,虽然损失是微小的,但是在精神上的杀伤是巨大的。在此之前,西班牙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从发现新大陆到只用几百人就征服了美洲、环球航行、大败土耳其舰队、白银矿的发现和开采和遍布全球的贸易点和殖民地(16世纪末葡萄牙并入西班牙),这些伟大的成就让西班牙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是不可被击败的,而无敌舰队的毁灭则把这种自信击的粉碎,从此西班牙开始了衰退之路。
C. 都是法西斯国家,西班牙的结局怎么和德意日如此不同
南欧最强国——西班牙的经济复兴
文史君说:
西班牙在20世纪产生的激烈变革,总体上讲是分几个时段的。第一个时段是弗朗哥上台前的民主化政府时期,这个时期的西班牙内政是温和的,经济状况是低迷的。第二个时段是从弗朗哥上台到七十年代结束统治,这个时期西班牙的变动较大。在战后,弗朗哥政府从总体上接受了西方对西班牙的民主改造,其政权性质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通俗来说就是不那么“法西斯”,而是愈发地“德谟克拉西”起来。第三个阶段我们谈的比较少,是从弗朗哥下台后直到今天的新西班牙,她正在以其特有的活力重新活跃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之上。西班牙的明天将会怎样?让我们对她送上属于自己的美好祝愿吧!
D.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结果如何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指法国与奥地利和西班牙两个哈布斯堡王朝长期争夺欧洲霸权,以及英荷两国的活动所引起的战争。这是一次双方各有同盟的战争。一个同盟以封建君主专制的法国为首,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国、萨伏依、巴马参加;另一个同盟以奥地利和英国为首,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德意志小国和意大利小国参加。
1700年,无嗣的西班牙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二世之死,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
当时,属于西班牙的领土、领地,在欧洲有意大利的大部分、南尼德兰,在南美、中美和北美有几大片地方,在非洲有几个重要领地,还有许多岛屿。
继承西班牙王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欧洲的统治地位。在西属尼德兰、西班牙、意大利、莱茵河地区、南德意志、各殖民地和海上都发生了战事。
1701年,法奥未经正式宣战即在意大利领土上开始军事行动。双方军队经过交战,毫无结果,各自撤回冬季营房。
1702年5月,英国和荷兰站到奥地利一方参战。1702~1704年,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海上都发生过战斗。陆上的战斗行动仅局限于争夺要塞、实施行军机动和迂回运动。野战很少进行,仅在解除要塞包围时才使用。
1703年,由于拉科西领导的匈牙利人民反对哈布斯堡王朝压迫的解放斗争,奥军的大部分兵力被派去镇压起义。奥地利对战争的主动性大大降低,1704年,英军从海上攻占了直布罗陀。
同年,奥英同盟军集中主要精力击溃法国盟国巴伐利亚。1704年8月13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和马尔波罗公爵统率的奥英联军在豪什塔特附近击溃法巴军队,毙俘达2.8万人,使战争的进程变得有利于自己。1705~1709年,奥英同盟军把军事行动转到法国领土上的有利条件已经成熟。
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却因各同盟国战略力量有限,产生意见分歧而未被利用。1705年,奥英同盟军不仅在意大利,而且在尼德兰、莱茵河流域和西班牙都进行了联合行动,但没有收到实际效果。1706年9月7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统率的奥军在意大利都灵附近取得了巨大胜利。
战斗以后,法军渡过波河,撤回本国。都灵之战证明,在防御战中以线式战斗队形抗击集中突击是毫无用处的。1706年,法军在尼德兰的拉米利一带遭到失败。
法军仅仅在西班牙取得了几个局部性胜利,但对整个战争进程没有产生影响。1707年7月,奥英联军开始入侵法国,在包围上他长期未克之后返回意大利。1708年和1709年上半年,尼德兰和莱茵河流域发生了几次局部战斗。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于1709年9月11日发生在尼德兰马尔普拉凯村附近。1709年秋季,要塞争夺战持续不断。1710~1714年,交战双方持续打消耗战,都避免决战。
英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虽占明显优势,但没有对法采取积极行动。战略不果断的原因在于,当时俄国在北方战争中获胜。英国为了竭力阻挠俄国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改变政治方针,不愿将法国彻底击败。遂背着自己的盟国开始和谈,实际上停止了对法作战。
在英国的影响下,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也都放弃了积极的战斗行动。奥地利实际上孤军对法作战,未能攻入法国。1713年4月11日,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以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为另一方,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
1714年,奥法签订拉什塔特和约。
根据这些和约,法国将早先侵占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领地划归英国,法国在欧洲的领土未受太大损失。哈布斯堡王朝把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整个比利时、西属尼德兰和莱茵河地区部分领土并入自己的领地。西西里岛归属萨伏依。
英国除得到直布罗陀外,还有梅诺卡岛的一部分。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
这次战争的一个特点是,人数众多的常备雇佣军参战,他们装备有带刺刀的燧发枪、马枪、火炮等火器。这些雇佣军队精神素质差,脱离人民。
在战略上,双方都优柔寡断,战争缺乏统一计划,同盟部队缺乏统一指挥。双方在战略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式是行军和反行军、要塞防御与包围,很少进行野战。双方所采取的线式战术极其呆板,部队排成2~3线,平均配置在正面,不留预备队。
战斗的特点通常是两军正面接触,以兵力优势获胜。对敌很少实施追击,即使在浅纵深内,也很少追击敌人。各部队互不协同。在防御中广泛采用密布壁垒式野战工事。一些西欧国家的军队没有利用在武器装备方面的改进。
E. 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是怎样衰落的呢
人口数量衰减,很多西班牙向美洲殖民地移民;掠夺的黄金和白银都在王室贵族手中,这些人整天贪图享乐 ;到处发动战争,损失很大。
F. 二战,西班牙是个怎样的存在战后结局如何
翻看关于世界第二次大战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有很多国家都参与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西班牙这一个国家来说,他们并没有参与到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去,但是这一个国家之中的结局也并不是很好。它被各国孤立,只能自己寻求发展。
从上面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班牙最终结局是被各国孤立,只能独立发展。
G. 马德里保卫战最终是什么样的结局
西班牙人民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了32个月。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无条件承认佛朗哥政府,并对共和国政府施加压力,逼其向佛朗哥投降。3月,无政府主义分子和陆军卡萨多上校叛变,共和国军队陷于瓦解。3月38日,马德里终于失守。4月,西班牙共和国在国内外敌人的围攻下,进行了最后的顽强抵抗,终于失败。西班牙人民的英雄业绩,为世界各国人民反对法西斯武装侵略的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H. 西班牙尝试收复失地的结果是什么
1718-1720年英西战争中,西班牙企图收复其地中海的领地。
但是,宾格海军上将统率的英国分舰队击溃了西班牙的地中海舰队。英军的基本战略方针是:既靠本国的兵力,又借助法国、荷兰、奥地利等盟国的兵力来消灭对方的舰队,这样便最后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1726-1728年英西战争中,西班牙再次试图收复直布罗陀,又未成功。英国舰队封锁了西印度群岛,使西班牙政府无法继续进行这场战争。
I. 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是怎样被英国夺走的
16世纪末,英国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轻工业的发展,迫使它急于寻找海外商业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更加膨胀了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它来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开始进行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乘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当时,英国的海上实力并不强大,难以与西班牙海上舰队相匹敌,只能靠海盗头子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等人组织的海盗集团在海上袭击、拦劫西班牙运载金银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而腓力二世却拥有一支庞大的舰队——“无敌舰队”。
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西班牙和英国于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巨大,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的结局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J. 有哥伦布、麦哲伦开道的西班牙帝国为何最终还是破败了
当年,西班牙靠着哥伦布,麦哲伦开道,成功的发现了新大陆,并且借此开拓领土,此时的西班牙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虽然人人都知道日不落帝国代表的就是英国,但是曾经的西班牙也是日不落帝国,而且还要比英国早200多年。
最后一点就是当时的竞争太激烈了,此时的西班牙成为了日不落帝国之时,也是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上位之时。伊丽莎白仿照西班牙同时也开始了殖民扩张,之后法国,荷兰相继出现,共同争夺海洋的财富,其中西班牙就在这场争夺当中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