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罗马为什么征服西班牙

罗马为什么征服西班牙

发布时间: 2022-05-07 14:44:03

① 罗马在第三次布匿战争获胜,主要是因为哪些原因

相对于迦太基的元老院制度,罗马的元老院制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较高的权力集中程度和行政效率上。



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通过突袭攻取梅萨纳以后,迦太基本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援军,阻止罗马对西西里的进一步侵袭,但是由于决策层无法马上达成一致,以至于当迦太基的援军到达西西里的时候,岛上己经有很多城市投降了罗马,并且罗马的大量援军己经到达并做好了作战准备。

此外,迦太基元老院对国家将领的控制力也严重不足。公元前237年哈米尔卡巴尔卡受迦太基当局委派去征服西班牙。当他率领军队踏上西班牙的止地后,他马上就选成了自身权力的神圣,此后,原本完全受迦太基控制的西班牙就处于半独立状态,直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被罗马占领。

在布匿战争最关键的时期,迦太基元老院内部的分歧和疲软的控制力,使得迦太基以—个半分裂国家的状态对抗罗马这个高度统一,且上下一心的强国。

② 古罗马帝国是怎么扩张的

自公元前 5世纪初开始,经3次维伊战争、3次萨姆尼乌姆战争以及皮洛斯战争等,先后战胜拉丁同盟(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前338年瓦解)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控制了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征服了当地土着和希腊人的城邦。至公元前 3世纪上半叶,整个意大利除北部波河流域外,尽为罗马属地。罗马在被征服地区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除在被征服地区设置具有军事据点性质的殖民地外,还把屈从于罗马的意大利人公社划分为有投票权的自治公社、无投票权的自治公社、同盟者、臣属地等不同类型进行统治(见古代罗马地方自治制度)。
统一意大利之后,罗马进而向海外扩张,于是与西部地中海强国迦太基发生激烈冲突(见彩图斯巴达克(执斧者)率军同罗马军团激战)。经过3次布匿战争,迦太基遭到彻底毁灭(公元前146),罗马势力扩及整个西部地中海。与此同时,罗马也不断向东部地中海扩张。经3 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见古代马其顿),又通过叙利亚战争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被征服民族曾进行英勇的反抗,均遭残酷镇压。至公元前 2世纪下半叶,罗马已经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然大国。在意大利以外的广大被征服地区,罗马相继设置行省进行统治(见罗马行省)。
随着领土的迅速扩张,大批掠夺来的奴隶和财富源源流入,促进了罗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③ 关于罗马帝国对西班牙的扩张。

罗马对西班牙的征服和西庇阿家族密不可分。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帕布留斯 西庇阿(即老西庇阿)在西班牙经略多年,作战身亡后其子大西庇阿(阿非利加征服者)击败汉尼拔留守西班牙的军队,征服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并最终在扎马会战中击败汉尼拔本人,结束第二次布匿战争。小西庇阿(大西庇阿儿子的养子)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最终毁灭迦太基城,12年后入侵西班牙,围攻努曼提亚,次年城破。但此后征服塞尔梯贝里亚人的过程中遭到英勇抵抗,公元前19年罗马人才彻底征服整个半岛。

④ 谁知道罗马帝国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到结束。详细一定要详细

罗马帝国由于一个希腊城邦受迦太基围攻的求援对迦太基宣战期间西班牙几度易手最后在汉尼拔远征罗马期间,罗马名将西庇阿占领西班牙后在扎马会战中击败汉尼拔,迦太基割让西班牙为罗马领土,而后西班牙爆发了一个原罗马士兵弗里蒂根领导的起义,起义一度打退罗马正规军后来被罗马买通身边人杀死。而后西班牙半岛先后被雷必达等罗马军阀统治,名义上属于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后西哥特人首领阿拉里克杀入罗马城大肆掳掠金银财宝最后在西班牙半岛建立了西哥特王国

⑤ 古罗马刚刚建立国家的时候,是打败哪个国家建立的

古罗马

罗马位于意大利中部的台伯河下游地区。这条河流在低山地区缓慢地流淌,在沼泽地带折向海岸线,是从亚平宁山区下来的人们想要到达大海的理想通道。
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意大利半岛处于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的时期。 “古意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铜器时代,他们穿越北部和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并残暴地迫使许多当地土着部落迁徙他乡。他们起初过着游牧生活,但已经具有制作铜器、使用马匹和带轮子的大车的技能。抵达意大利之后,他们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随后几个世纪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罗马文明的衰落。“古意大利人”是由几个民族构成的,包括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
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民族: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古人认为埃特鲁斯坎人来自东方的安纳托利亚,今天的一些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起源看,他们似乎不是古意大利人,正如他们的语言也并非印欧语系一样,他们的文明混合了来自东西方的各种因素。着名的维朗诺瓦文明代表了埃特鲁斯坎人的最初发展阶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新领土上所取得的非凡的文化进步。这片新领土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及亚平宁山区和第勒尼安海之间的沿海平原地区。埃特鲁斯坎人居住在独立的、强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间通常结成联盟。这些城邦最初由一个君主统治,后来变成通过议会和选举出的官员施行统治的寡头政治。埃特鲁斯坎人本来是农耕部族,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用这些军队来统治周边民族,同时他们也喜欢经营商业和从事手工业。托斯卡纳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因此,在埃特鲁斯坎文明鼎盛时期还只是村民的罗马人,与埃特鲁斯坎人的语言、思想和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埃特鲁斯坎人对罗马文化向文明的转化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最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带纵横航行,随后停滞不前的时期才使得他们的航行告一段落。迫于在西方贸易线路上与腓尼基人的竞争,他们建立了新的贸易基地,接着在公元前8世纪使殖民地得到全面发展。他们最初在意大利的匹兹库萨 (在那不勒斯湾的伊斯基尔岛)建立殖民地,之后又把势力稍微地向北推进到西西里岛的库米大陆以及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区。随着与希腊人的接触,埃特鲁斯坎人很快变得更加成熟起来,他们根据希腊文字创造了字母,形成了自己的雕塑及绘画风格,发展了以希腊拟人神为基础的宗教信仰,并精心制定了一套占卜未来的仪式。所有这些后来都被罗马人继承了下来。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传统上,罗马人把罗马城的建立归功于英雄罗穆卢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腊女神阿佛洛狄特(罗马神话中称维纳斯)的儿子,他在希腊人占领特洛伊城之后来到意大利。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这样描述这个神话故事:这对孪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罗马东南部阿尔班山区阿尔巴国的国王。国王邪恶的兄弟阿穆利乌斯将国王驱逐出境,还让国王唯一的女儿雷娅·西尔维娅做贞女以阻止她生儿育女(贞女是不准生育的),以防止国王的子孙报仇。但是雷娅·西尔维娅违背了他的约束,与战神马耳斯相爱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这对双胞胎被遗弃在台伯河畔时,一只母狼哺育了他们,后来又被一位牧羊人发现,他的妻子将他们抚养大。长大后,这对孪生兄弟成为了绿林首领。在瑞摩斯被俘、带给国王阿穆利乌斯后,罗穆卢斯带领手下救出了他,并杀死了阿穆利乌斯。此时,孪生兄弟身世大白,他们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复了王位。兄弟俩离开外祖父,在被牧羊人发现的地方创建了自己的城市。在决定谁来做城市的主宰时,神谕告诉他们要由看到的预示成功的飞鸟来决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秃鹫,罗穆卢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秃鹫。后者的数字更幸运,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征兆的人。结果兄弟间发生了争吵,罗穆卢斯最终杀死瑞摩斯,成为新城的国王。他统治了很长时期,死后被接纳到诸神中,成为受人尊敬的战神奎里纳斯。
在罗马发展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过程中,罗马人仿效了其邻近的埃特鲁斯坎文明。意大利现存最早的文字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初罗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奥萨客栈大墓地。陶罐上刻画的4个希腊字母表明,刚刚建立罗马城的拉丁人在希腊人采用腓尼基字母后不久就学会使用了这种文字。罗马早期政治是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随着罗马权力和影响的增长, 财富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贵族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的成员,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的贸易、行政管理和军队,而且只有他们才能够进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选举为官员。平民主要是小农场主、劳动者和手工艺者,他们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却几乎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罗穆卢斯(在位统治37年)之后,传统上记载还有另外六位国王:奴玛·庞皮利乌斯(在位43年)、图卢斯·霍斯提利乌斯(在位32年)、安库斯·马蒂乌斯(在位44年)、L.塔奎尼乌斯·普里斯库斯(在位38年)、赛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在位44年)和L.塔奎尼乌斯·休珀博斯(在位 25年)。在王政时代,罗马极大地扩大了对周边领土的控制。建立王政的明确目的就是提供稳定和安全,而对周边领土的征服就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罗马人似乎对领土和财富并不特别贪婪;他们的征服主要为了防范周边民族对自己安全的威胁。随着领土范围的扩大,罗马人引起了北方强大的埃特鲁斯坎人的注意。公元前6世纪中叶,埃特鲁斯坎人攫取了罗马的政权。一时间,埃特鲁斯坎君王统治了这个城邦,这使得罗马人愤恨不平。终于因为埃特鲁斯坎国王塔尔文强奸了一个贵族的妻子卢克蕾蒂亚,罗马人在公元前509年奋起反抗,推翻了他的统治。尽管强奸卢克蕾蒂亚以及朱尼厄斯·布鲁图斯推翻塔尔文可能是演绎的故事,但塔尔文政权被推翻无疑标志着埃特鲁斯坎政权和文明的衰落。
罗马人没有再推选出一位拉丁人的君主,而是彻底摒弃了君主政治,建立了共和政体,这预示着罗马势力得到最大扩张时期的来临。罗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统治。执政官执掌最高权力,由推举出来的两名贵族担当,一年选举一次。他们行使最高权力,创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军事首脑及大祭祀长,与罗马王政时代的国王一样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他们甚至像君王一样着装,穿着紫色大袍,坐在传统上君王使用的象牙宝座上。不过,他们的权力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他们只执政一年,以后供职于元老院;他们是两人执政,任何一名执政官都可以凭借简单的否决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行动或决定。这样,由于执政官没有太多的展示进取心、发挥创造性的机会,罗马政府趋于保守和谨慎。
在两名执政官之下是两名财务官员,称为度支官。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还出现被了称为普雷艾特的官员。它起初是司法官,后来成为军队长官。另外,根据财富和纳税额来划分公民等级的工作,原是执政官的职责,最终由两名被称为监察员的新官员来承担。
有效的权势全部集中在贵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愤懑。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国创立到公元前1世纪在凯撒手中结束,这两个阶级之间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贵族对权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锲而不舍地追求社会和政治的平等。当时,平民生产食物并提供劳动,使得罗马经济得以发展,他们还是罗马军队的来源。可以说,离开平民,贵族就无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就试图平息这两个阶级间的斗争。公元前445年,平民获得了与贵族联姻的权力;公元前367年,平民获得当选为执政官的权力,随后获得进入元老院的权力。公元前300年,平民获准参加所有等级的祭祀活动,这使得他们在宗教事务上与贵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会的立法和决定被认定对所有罗马公民(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有约束力,这是平民最后在权力和影响上取得的最大胜利。这些改革是在没有战争或流血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阶级间的争斗,却避免了内战的发生。
在改革政治的同时,罗马人建立起领土霸权。起初,共和国的战争大多是防御性的,但不久罗马人就开始控制周边领土来消弭遭受进攻的威胁。这样,罗马人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期间,罗马人逐步占领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鲁斯坎人的领土。与此同时,他们受到了高卢人的挑战。这些高卢人系凯尔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侵入意大利半岛,在公元前387年占领罗马城,将其夷为平地。公元前295年,罗马卷入了与居住在亚平宁山脉的萨莫奈特人的战争,残余的埃特鲁斯坎人的城市、高卢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意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战争的结果是,罗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意大利中部。罗马人继续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腊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
罗马人精于管理被征服的领土,他们使用了开明与独裁相结合的政策。他们通常并不破坏被征服的城市,而是给与它们一定的权力。一些城市,尤其是罗马附近的那些城市,全部被授予罗马公民权。还有一些城市被授予自治权,而另外的则结成同盟。不过,所有的城市都要向罗马缴税并派遣军队。另外,罗马士兵驻扎在部分被征服的地方,其军费由当地支付。在这些地方,罗马得到了实惠,士兵们获得了有价值的财物,并成为该地永久的军事居民。通过这种方式,罗马在被征服的每个地区都保持了一个永久的军事基地。为巩固这些基地,罗马人开始了雄心勃勃的筑路工程。他们修筑的道路质量高,笔直如线,甚至径直穿过山区,确保了士兵和供给可以快速地运抵反叛之地。通过实施授予被征服地区的权力和公民权结合在一起(或者允诺他们在将来有公民权)的政策,建立确保对于反叛地区快速严厉的反应通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上创立了一个持久的和平的帝国。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了冲突。迦太基位于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位于今天的突尼斯附近,拥有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扩张时,迦太基人正把他们的统治扩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他们还控制了从西部利比亚到直布罗陀海峡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这两个民族以前曾经有过零星的接触,但从来没有一方感觉到对方的威胁。当时迦太基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强国,控制了地中海地区所有的商业贸易,很多民族屈从隶属于它,向它提供士兵和给养,而它从西班牙金矿和银矿开采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公元前3世纪,当罗马的势力到达意大利南端、与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岛的领土接壤时,这两大强国有了接触。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间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战争的焦点完全在西西里岛。罗马人在岛上围攻几座迦太基城市,并凭借自己的海军彻底摧毁了迦太基前来解救的战舰。尽管这次战争没有明确分出胜负,但这是自迦太基帝国建立以来腓尼基人第一次在地中海地区丧失霸权。公元前241年,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签署条约,他们不得不放弃西西里岛,并支付战争赔偿。公元前238年失去科西嘉岛后,迦太基人开始加强自己在欧洲的统治。到公元前218年,他们在西班牙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财富和权力都得到增强。随着迦太基势力的日益强大,罗马人忧心忡忡,他们强迫迦太基人签定协定,允诺其领土扩张不能越过埃布罗河(位于西班牙北部)。公元前218年,罗马人联军攻占了西班牙城市萨贡图姆,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驻防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在年轻统帅汉尼拔的率领下穿越欧洲。公元前218年9月,他率军穿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北部打败了遭遇的罗马军队。罗马人在绝望中任命昆图斯·费边·马克西姆斯为独裁者。他采取避免与迦太基直接作战的策略,试图通过不断侵扰他们,使他们疲惫得不堪应战。但当汉尼拔军队在公元前216年到达意大利南部的坎尼并开始在乡村肆意蹂躏时,费边派出8万大军前往迎战,结果全部被歼灭,这是罗马从未有过的惨败。意大利南部的罗马同盟倒向汉尼拔一边,整个西西里岛也都与迦太基人联盟。统治着大部分希腊大陆的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乘机与汉尼拔结盟,在公元前215年开始了与罗马的领土之争。
形势对于罗马人似乎没有多大希望了,但汉尼拔同样面临军队后继无援和给养的匮乏,这使得他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围攻类似罗马这样的城市。罗马人因而有了反攻的机会。由于殖民地总督普布利乌斯·科内利乌斯·西庇阿的英明战略,罗马人重新占领了西班牙。公元前204年,西庇阿穿越非洲,直逼迦太基城墙之下。汉尼拔被迫离开意大利半岛。当他返回迦太基后,迦太基人重新振作起来并于公元前202年与罗马人展开最后的搏斗。在非洲北部的扎马,汉尼拔第一次被西庇阿及其军队击败。罗马将迦太基变成了一个属国(迦太基城于公元前146年最终被毁灭),从而控制了包括非洲北部的整个地中海西部。
由于马其顿国王菲利普五世与汉尼拔结盟,罗马兵锋东指,发动了征服菲利普随后征服其他希腊王国(叙利亚、帕加马和埃及)的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使罗马统治了已知的世界。首先,在公元前197年,罗马将军提图斯·奎恩科提乌斯·弗拉米尼努斯在希腊东部的色萨利击败了菲利普,并宣布什腊所有城市为自由城市。叙利亚国王安条克,曾试图从罗马人手中夺取希腊,但是他的军队在公元前189年小亚细亚的马格尼西亚战役中被歼灭。最初,罗马人认为希腊的城市作为自由城市不会对罗马构成威胁,而把自己看作希腊的“保护者”,能够阻止任何对罗马安全构成威胁的集权的产生。但当平定马其顿王国珀耳修斯叛乱(公元前168年)以后,罗马对同盟和隶属国开始实行霸权统治,以防备叛乱的萌生。与此同时,罗马社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强加给战败国家的赋税和来自被占领城市的战利品,充溢于罗马的国库。在个人生活中,以传统农耕为基础的避免铺张浪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人们效仿古希腊时期,把奢华和美好当作地位的象征。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帝国是一架巨大的造钱机器,创建帝国是一件极其划算的事情。
第二次布匿战争造成了巨大的财富不均。罗马城内的财富堆积如山,而成千上万依赖农耕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却被战争损毁。原本富有的人们又发了战争财,变得更加富有,他们把土地全部买下来,以至于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庄园在罗马农业中居统治地位。这些大庄园为暴富的土地所有者拥有,由布匿战争和马其顿战争后被带回意大利的无数新奴隶来耕种。事实上,公元前2世纪,罗马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劳动力经济转变成奴隶经济。这也造成大量的无业游民涌向城市,大批贫穷、不满和愤怒的罗马自由人就集中在罗马城中。公元前133年,这种情形终于引发了内战。提比略·格拉古在公民大会上被选为保民官,提出拥有土地的数额应限制在640英亩,这样就可以从富豪手中剥夺出大量的土地。罗马富豪和元老院反对提比略·格拉古的改革,他们发动暴乱,一群元老院贵族乘机刺杀了提比略。十年后,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也当选为保民官,他要求公民大会通过与其兄相似的土地法。公元前121年,他被元老院宣布为国家的敌人而自杀身亡,成千上万的追随者也被杀害或处死。这标志着格拉古兄弟叛乱的结束。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罗马平民和富豪之间的冲突仍连续不断,主要表现为出身普通家庭的罗马统帅、执政官盖尤斯·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和出身豪门的罗马统帅、独裁官科内利乌斯·苏拉(公元前138年—前78年)之间的对立。公元前88年,双方的敌对状态引发了内战。马略的军队主要募自最贫穷的阶层,他承诺将战利品和土地分给他们作为服役的代价。这样就造就了一支新型的军队,士兵效忠的不是国家而是他们的统帅。最后苏拉击败了马略,被元老院赋予统治罗马事务的全部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官。其后几年,他把权力归还给元老院,结束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苏拉的改革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公元前70年,克拉苏和庞培这两个野心勃勃的人当选为执政官,他们迅速废除了苏拉制定的宪法。由于在亚洲打了胜仗,庞培在罗马大受欢迎,而克拉苏尽管镇压了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却不受欢迎。庞培与其他有前途且日渐重要的将领结盟,这些将领中最得人心的就是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才华横溢的统帅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 前44年)。克拉苏、庞培和恺撒,这三人达成协议,建立了“前三头政治”,这标志着共和国开始走向灭亡。恺撒在北部的法国、比利时和大不列颠南部打了大胜仗,但在他返回罗马之前,“前三头政治”已经不复存在。克拉苏在与中东帕提亚人的战争中死去,而庞培则转而对抗恺撒,怂恿元老院反对恺撒,并将恺撒宣布为国家之敌。在强大忠诚的军队的支持下,恺撒于公元前49年攻入意大利,穿过意大利中部的鲁比孔河,一场新的内战开始了。公元前48年,庞培在希腊的法萨卢斯被击败,不久在逃亡地被埃及人暗杀身亡。公元前46年,恺撒回到罗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为可以执政十年的独裁者。他被授予统治罗马国家的绝对权力,在任何实际需要时可以不受法律和宪法的约束。两年后,他被任命为终身独裁者,集各种权力于一身。恺撒的绝对权力,使他成为绝对统治者、古罗马皇帝、最高统治者,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君主。一些以罗马共和国为荣的罗马贵族,对他的权力极为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盖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马库斯·朱尼乌斯·布鲁图为首的一群阴谋家,刺杀了恺撒。
但是,反叛者企图和平回归共和制的梦想却在现实中变成了另外一场长达十三年的残酷的内战。恺撒的追随者们建立了“后三头政治”,他们与那些阴谋反叛者斗争并在希腊菲力皮获胜。“后三头政治”由恺撒收养的甥孙马可·屋大维(自称卡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以及恺撒的部下马可·安东尼和马可·艾米利乌斯 ·李必达组成。然而得到元老院支持的屋大维不久就与在埃及得到女王克莉奥帕特拉支持的马可·安东尼发生了分裂。双方的战争于公元前31年结束,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奥帕特拉在海战中失败,两人于次年在亚历山大城自杀。
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屋大维夺取了恺撒曾经拥有的所有权力,只是在形式上没有作任何关于共和国制度的改变。他确定自己为绝对的统治者,最初他自称为“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

⑥ 罗马的征战历程是怎么样的

公元前3世纪,罗马征服了全意大利,并开始向外扩张,到公元前1世纪末,征服了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地区,北面越过阿尔卑斯山,远及多瑙河,南面包括埃及和北非,成为囊括地中海沿岸广大地区的霸国,使地中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地的中心”,世界的中心。

⑦ 西班牙征服者

因为西班牙是罗马教廷的保护者,那时候基督教产生了分裂,罗马教廷受到新教徒的威胁,地位岌岌可危,西班牙还是在信奉罗马教廷,保护了罗马教廷的地位,因此教皇就个了他们这个称号.由于教皇的宣传,又由于西班牙的势力的确强大,所以,就有了这个称号.

⑧ 如何正确评价罗马帝国的对外的征服与扩张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强国.此后,罗马开始了长期的对外扩张历程.罗马扩张的第一个对象是当时地中海一个强国迦太基,陆续夺取了西西里岛、科西嘉岛、撒丁岛以及阿尔卑斯山以南的一些地方,最终攻占迦太基城.迦太基统治下的广大地区从此成为罗马人的阿非利加省.与此同时,罗马还在向东部扩张,通过同马其顿人的三次战争,控制了希腊,然后,又派兵侵略叙利亚,控制了西亚部分地区.在西部,罗马人也侵占了许多地方,今天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很多地方都被纳入罗马的版图之内.凯撒统治时期,还两次派兵侵入不列颠.屋大维率领的罗马军队又灭亡了埃及,把埃及并入罗马.公元前2世纪下半期,罗马已经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国,当时,罗马帝国的版图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北达莱茵河和多瑙河
A.时间:罗马帝国最初约二百年间;
B.原因:战争停止、统治政策加强:
C.表现:局势安定,经济繁荣
罗马帝国的扩张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怎样评述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影响?(采用一分为二法)
A.暴力征服造成灾难: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
B.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丝绸之路、道路建筑、拉丁文字、基督教会、罗马法律等.

⑨ 被罗马所征服的这些国家里谁最强

毫无疑问,你列举的四个国家里迦太基取得的战绩非常辉煌,但要说谁最强大……不好说啊,毕竟他们与罗马的战争发生在不同年代。
马其顿其实也很强,但他们在与罗马的战争中,战术思想僵化,以致三战皆负;
埃及当时是希腊化的托勒密王朝统治,实力也颇为强大,但因为内部纷争被罗马钻了空子。
至于希腊,当时的斯巴达和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两败俱伤,新型霸主底比斯又被马其顿屠城,整个希腊已经成为马其顿的附庸,因此,在罗马与马其顿的战争中,希腊其实处在等待被胜利者统治的地位上,根本不算参加博弈的一方。
而迦太基虽然曾出现汉尼拔这样伟大的统帅,也曾几乎灭掉罗马,但这毕竟是罗马共和国中期的事,那时的罗马还远远没有到达自己鼎盛的时期。
至于北方蛮族,高卢人很强,在罗马共和国早期甚至攻破了罗马城外城。但到了共和国晚期,面对凯撒的罗马军团,他们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如果没有韦桑热托里克斯这个高卢英雄的出现,高卢人的表现实在有些对不起他们的祖先。
日耳曼人与罗马之间有一道天然屏障黑森林,这是他们一直没有完全被罗马征服的原因,他们或多或少曾介入过高卢与罗马的战争,可是从未有过值得一提的表现——高卢人至少还出过韦桑热托里克斯这样曾击败过凯撒领袖呢,而日耳曼的领袖阿里奥维斯特压根就没取得过对罗马人的、哪怕是暂时的优势……
西班牙用不着说,很弱的,先是被迦太基征服,随着迦太基的灭亡他们又被罗马征服……可以说,西班牙可以算是罗马在亚平宁半岛以外最早建立的行省了。
不列颠尼亚人倒是挺强的,曾迫使凯撒与其签订合约,之后也始终没有完全被罗马征服,甚至迫使罗马人修建长城来阻拦他们。但也要考虑到因为它离罗马统治中心太远,罗马人对不列颠不够重视。而且,不列颠岛几乎从未间断的被北欧人(日耳曼人、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等)入侵着,不列颠人有时甚至只能联合罗马人来抗击这些入侵……

⑩ 简述罗马征服地中海的史实

征服地中海:罗马对古国迦太基

(Carthage)的三次战争,布匿战争(Punic Wars)

斐尼基, Punic (Phoenecia)

Punic, 来源于拉丁语中斐尼基(Phoenecian),斐尼基民族是比古罗马更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前,斐尼基文明分布于环地中海沿岸,东至小亚西亚(现在的巴勒斯坦一带),西至现在的西班牙,南至北非。斐尼基人善于造船,航海经商。西方的字母文字来源于斐尼基文明。斐尼基文明发展形成了迦太基古国,占有北非,地中海西岸,和意大利西西里岛。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241),持续23年

起因是意大利商人在西西里受当地希腊人迫害,一部分人请求迦太基的帮助,一部分人请来罗马人,迦太基对于日益强大的罗马心存戒备,罗马人早就想将势力延伸到西西里,罗马人先占了美沙纳

(Messana),于是于迦太基的战争全面爆发。战争持续了23年,最后迦太基战败,签订鲁塔西亚斯协定(Lutatius Treaty),割让西西里岛,战后三年里,又割让撒丁岛(Sardinia)和科西嘉岛()Corsica)。第一布匿战争的持续时间长,其惨烈程度在古代战争史中都是少有的,双方都死亡十多万将士,罗马损失500多战舰。西西里岛居民的伤亡更不记其数。

在此之前,罗马一直是在意大利本土上征战,没有海上舰队,因为这场战争,罗马人开始拥有了强大的海军.

罗马舰队

罗马人发明的“船桥战术”,就是用钩子钩住敌人的舰船,在敌我舰船间搭上桥,攻上敌舰作战。

第二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18-202),持续16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

23年后,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其原因是罗马欲扩张其影响到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疆域,罗马人一直都关注迦太基的动向,公元前221年,哈尼巴尔在迦太基继位,哈尼巴尔驻兵到西班牙的一个军事要地撒古它(Saguntum),罗马人便派大使到迦太基下最后通牒。史料记载了如下针锋相对的对话。

罗马大使法比尔

(Fabius)强硬地说“今天,在这里,我给你们带来了和平和战争,你们要哪个?”
迦太基元老会说:“你爱哪个就哪个,我们不在乎”
罗马大使大叫:“那就给你们战争”
迦太基元老会:“我们接受了,将奉陪到底”

公元前

218年,战争爆发,

迦太基首领哈尼布尔

(Hannibal)带领2.5万人的军队和战斗大象队令人不可想象地穿越阿尔卑斯山,从北方袭击罗马。哈尼布尔怎样带着他的大象军队穿越阿尔卑斯到现在也是一个迷。

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

哈尼布尔

(Hannibal)大象军队穿越阿尔卑斯山

哈尼布尔

(Hannibal)

哈尼巴尔在迦拿

(Cannae)与罗马交战,哈尼巴尔军队在夜间把火炬绑在马上,让马后撤,做出退兵的样子,罗马人攻击,这时哈尼巴尔的骑兵从两翼包围罗马军,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战役重创罗马军队。Cannae战役令罗马人大惊,以后都不敢正面与哈部队交战,开始与哈军进行持久战。

公元前

209年罗马将军塞皮欧(Scipio)在西班牙战场击败哈尼巴尔的兄弟,失去大本营的哈军不得不放弃在意大利的战斗,返师回到非洲迦太基城防守。罗马军队追击到非洲,最后在扎玛(Zama)击败哈军,哈尼巴尔投降,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罗马获得西班牙和大部迦太基的非洲领土,但依然容许迦太基国家存在于非洲迦太基城。

第三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149-146, 持续三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五十年后,罗马总督到迦太基巡查,回到罗马后说,“迦太基必须彻底消灭”,罗马即发动第三次布匿战争,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彻底毁灭迦太基。公元前

146年,罗马人将迦太基城烧毁,一举夷为平地。至此一度强盛的腓尼基文明被古罗马摧毁,古罗马征服整个地中海中西海岸。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2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5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1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8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6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3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