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对马岛主权西班牙什么态度

对马岛主权西班牙什么态度

发布时间: 2022-05-06 20:49:36

A. 马岛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马岛战争起因于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关于马岛主权的争议。这一争议,由来已久,而且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早在阿根廷独立之前,英国同西班牙就对马岛主权存在着争议,双方也曾为此进行过战争。1770年,西班牙以武力将英国赶出大马尔维纳岛。1806年,英国又赶走了西班牙。阿根廷独立后,以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为名,宣布马岛是阿根廷领土的一部分,而英国则声明马岛主权归属英国。1832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出兵占领了大马尔维纳岛和索莱达岛,建立了殖民地。此后,马岛便一直被英国所占领,但阿根廷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联合国曾多次敦促英、阿两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然而,英、阿双方虽经多次谈判,但始终未获结果。1982年2月英、阿谈判破裂后,阿根廷政府决定用武力收复马岛。而英国则为了维护其对马岛的殖民统治,也随即诉诸武力。于是爆发了英阿马岛战争。

B. 马岛(FRANKLIN群岛)争端由来。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马岛被发现于16世纪,但何人何时发现,说法不一。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着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二、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赌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最高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着名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战后阿根廷的经济严重倒退,并爆发多次经济危机.阿根廷的战败使它永远失去夺回马岛主权的机会,从此阿根廷全国上下士气低迷.

C. 马岛战争的战争背景是怎样的

马岛战争起因于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关于马岛主权的争议。这一争议,由来已久,而且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早在阿根廷独立之前,英国同西班牙就对马岛主权存在着争议,双方也曾为此进行过战争。1770年,西班牙以武力将英国赶出大马尔维纳岛。1806年,英国又赶走了西班牙。阿根廷独立后,以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为名,宣布马岛是阿根廷领土的一部分,而英国则声明马岛主权归属英国。1832年和1833年,英国先后出兵占领了大马尔维纳岛和索莱达岛,建立了殖民地。

此后,马岛便一直被英国所占领,但阿根廷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联合国曾多次敦促英、阿两国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然而,英、阿双方虽经多次谈判,但始终未获结果。1982年2月英、阿谈判破裂后,阿根廷政府决定用武力收复马岛。而英国则为了维护其对马岛的殖民统治,也随即诉诸武力。

D. 国际问题,马岛战争

这个得牵扯到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时代了。
最早发现马岛的是英国1592年“渴望号”上的英国航海家戴维斯(John Davis)但是荷兰人威尔德(Sebald de Weerdt)却无可争议地于1600年左右看到它们。法国航海家布干维尔(Louis-Antoine de Bougainville)于1764年首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居民点。
1816年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的阿根廷于1820年宣称对福克兰群岛拥有主权。1831年,美国军舰“勒星顿号”(Lexington)摧毁阿根廷在东福克兰岛的居民点,以报复它们非法扣留3艘在该区域猎海豹的美国船只。1833年初英国未开一枪就把剩余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岛。1841年英国指派一位文职副总督至该岛,至1885年,岛上一个约有1,800人的英国社区已能自给。1892年福克兰岛成为英国正式殖民地。阿根廷一贯反对英国占领该群岛。
(这是网络上说的)

首先牵扯到五个国家,阿根廷、西班牙、英国、法国、美国。前三者是当事国。
阿根廷是西班牙殖民时代的殖民地,在英西在马岛的角逐中,西班牙多次控制住了马岛。但是英国对马岛一直都没放弃马岛的主权。再到后来美阿交恶的时候,美国摧毁了阿根廷在岛上的居民的居住点(当时阿根廷在岛上控制力不强)。后来英国索性把剩下的在阿根廷在岛上的剩余官员全部赶走了,全部控制住了马岛。在后来80年代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当政和阿根廷军政府时期在马岛打了一场战争,英国都出动了航母了。战争的结果很明显是英国胜利、阿根廷战败。但是阿根廷一直没放弃主权。岛上目前的居民都是英国人的后裔,明显倾向于英国的人。

E. 英阿马岛之战的根本原因及战后对于世界军事的影响

英国和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1592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520年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765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1766年,西班牙以25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770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
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1982年双方谈判破裂,战争爆发。从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一直到6月14日被英国夺回,战争结束,历时74天。

F. 关于马岛争端的问题

马岛扼太平洋和大西洋航道要冲,和南极大陆遥遥相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是世界海上强国争夺之地。阿根廷历史学家认为马岛是1520年由葡萄牙人发现的,英国学者则认为英国航海家戴维斯1592年最先发现马岛。18世纪中叶,法、英先后在两大岛上建立居民点并少量驻军。1770年西班牙开始管辖群岛,但英国以最先发现为由,声称仍对群岛拥有主权。1816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取得独立后,宣布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3年英国武装占领马岛,驱逐了阿驻岛总督和岛上居民。此后两国对马岛主权之争从未间断。二战结束后,阿英两国断续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是没有结果。1972年,在马岛附近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马岛问题的谈判变得更加复杂。1982年2月谈判再次破裂。同年4月2日阿政府派兵占领马岛,英宣布与阿断交并派出特遣舰队,“马岛战争”爆发。6月14日英军攻占马岛首府,驻岛阿军宣布投降。战后马岛开始使用自己的宪法、货币、旗帜和国徽,以体现岛民“自治”。几经谈判,阿英于1990年达成复交协议,但英国一直拒绝讨论马岛主权问题。 根据马岛1985年自定的宪法,马岛属英海外领地,除外交与军事事务外,岛民实行“自治”。总督代表英女王行使权力。英在马岛驻有军队。 1993年7月,阿根廷外长迪特利亚与马尔维纳斯群岛政府在纽约的一些代表举行会谈后宣布,阿根廷政府建议马尔维纳斯群岛和阿根廷之间保持一种与波多黎各和美国之间相似的特殊关系。迪特利亚建议重开谈判,但遭到英国的拒绝。 1995年9月27日,阿根廷和英国在纽约签署一项联合声明,宣布在各不放弃对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立场的前提下,决定在该岛水域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采合作。同年12月15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在西班牙马德里会见英国首相梅杰之后宣布,两国政府同意1996年2月在伦敦举行外长级会议,讨论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1996年3月12日,阿根廷反对英国关于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200海里海域禁止别国渔船捕鱼的行为,并再次重申了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 1998年6月2日,第28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通过一项声明,阐述了支持阿根廷政府对马尔维纳斯群岛拥有主权的立场。同年10月29日,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在访英期间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首相府签署了一项旨在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伙伴关系行动日程协议。在行动日程协议中,英阿双方再次重申了各自对马尔维纳斯群岛享有主权的一贯立场,但双方同时表示将继续遵循积极合作和互利的原则,共同努力解决涉及马岛争端的所有问题。 1999年7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外长在伦敦签署一项协议,宣布两国同意恢复马岛与阿根廷中断了长达17年的联系。从此,英国将解除不准阿根廷人上马岛的禁令。 2007年12月10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在议会发表就职后的首次演讲时强调,阿新政府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阿根廷拥有马岛不容置疑的主权,阿政府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不会让步。12日,阿根廷外交部发布公告说,阿根廷外交部副部长莫里坦日前约见了英国政府特使,要求英国同阿根廷重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谈判。2008年4月2日,阿总统克里斯蒂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席“马岛战争老兵日”活动时重申,阿根廷拥有马尔维纳斯群岛不容置疑的主权,阿政府在马岛主权问题上不会退缩,并将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2008年11月6日,阿根廷政府发表声明,强烈抗议英国当局单方面修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相关法律。2010年2月,英国政府允许石油公司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附近海域勘探和开采石油,引起阿根廷政府的强烈抗议。马尔维纳斯群岛议会证实,英国迪塞尔石油公司当天在马岛附近海域开始石油勘探工作。2月22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表示,希望与英国通过谈判解决马岛争端。

G. 国旗插上南乔治亚群岛诱发了什么战争

英阿两国对马岛主权的争议,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争议的焦点是,谁先发现和有效占领这些群岛。引发战争的导火事件是:阿根廷人把国旗插上南乔治亚群岛上。这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却成为战争的直接诱因。

1764年,法国航海家路易·安东·德布甘维尔海军上将率领的探险队,首次在东岛建立了一个定居地,称为路易斯港。1765年,以约翰·拜伦为首的英国探险队登上西岛,建立了名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并升起英国国旗,声称该岛归属英王。1766年,在海上称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马岛。他们宣称,按照1493年教皇划定的分界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日,法国人以24,000英镑的代价把东岛卖给了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西岛的英国人。1771年,按西、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声称保留其主权。1774年,英国以节省军费为理由,主动撤走了西岛驻军。1806年,西班牙向拿破仑投降,英国乘机打击西班牙的势力,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但是,英国既未向马岛派遣驻军,也没有委任总督;岛屿处于无政府状态达十多年之久。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宣布从西班牙那里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并派驻官员。但1833年,英政府派兵强行占领马岛,并将马岛上所有的阿根廷居民几乎全部驱逐。从此开始了英国对马岛长达170年的统治。此间,阿根廷历届政府从未放弃对马岛主权的要求。1958年,马岛问题提及到联合国。此后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多次建议两国举行谈判,以求和平解决两国争端。1965年,联大第一次审议马岛问题。联合国4次通过决议要求阿英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在多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中,双方态度各不相让,谈判时缓时急,争执不断。1966年阿根廷18名青年劫持一架飞机在马岛着陆,要求归还马岛。1971年英阿签署协定,英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以解决岛民的身份证问题,使他们可以在阿各地通行和接受高等教育。

70年代初,勘查表明在马岛南部海域可能有丰富的石油以及天然气和其他矿藏。1973年英阿谈判气氛急转直下变得更加复杂。1976年终因谈判破裂双方召回了大使。1978年,两国恢复谈判。1982年,英阿在纽约举行正式谈判,但毫无结果,双方关系趋于恶化。

进入80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之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决定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起民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阿根廷军政府当时估计,英国会对收复马岛做出强烈反应,但不大可能为夺回马岛而动武。此时的英国早已不是可以在全球出击的海上霸主,对距本土万里之外的马岛颇有鞭长莫及之感。加之英国也正为经济衰退所苦,财政拮据,保守党政府因实行紧缩政策遭到广泛批评,很可能无暇他顾。加之,超级大国在全球范围的争霸,各种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与形势的动荡,争夺战略地位,争夺海洋和海上重要通道、争夺南极及其战略物资的斗争日趋广泛和深化。这时,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出于内政、外交和经济上的需要,同时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决定采取军事行动结束英国对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的武力统治,开始实施收复马岛的“罗萨里奥”计划。

3月19日,阿根廷人继在南乔治亚群岛上插上了阿根廷国旗后,紧接着阿根廷又派一架C-130飞机在马岛的斯坦利港着陆,试探英方的反应。这架飞机在该机场滞留2小时后即离去。经过多次这样的侦察活动,见英军没有反应,于是阿方决定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采取军事行动,收复马岛。

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计划,由8艘舰和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0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艘护卫舰,1艘供应舰搭载2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0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艘航母及6艘舰船组成第20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4月2日拂晓,阿根廷海、陆、空军约4000人采取突然袭击行动,在马岛首府斯坦利港登陆,同守卫在岛上的78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和约120名本岛防卫队员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战斗后,占领了马岛。

4月3日,阿军又在南乔治亚群岛登陆,岛上英军只有22人,稍作抵抗之后,便宣布投降。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对阿根廷的行动英国作出了迅速反应。马岛被占当日下午,英国政府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作出了同阿根廷断交,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4月3日,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4月5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7艘战舰,20架“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员,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5月14日夜间,50名突击队员乘3架直升机在八名先遣队员引导下机降于岛上,炸毁阿军6架“普卡拉”攻击机,4架教练攻击机,1架运输机。队员中的炮兵观察组指引“格拉摩根”号驱逐舰的主炮猛轰岛上的目标,阿根廷1座军火库,6座雷达站均被炸毁。5月21日凌晨三时英军在圣卡洛斯实施多点立体登陆,并构筑工事,组织防御,准备迎击阿军的反扑。天刚亮,阿军便出动16架“普卡拉”攻击机,14架“幻影”战斗机,猛烈空袭英军舰队和登陆滩头。击沉“热心”号护卫舰,击伤驱逐舰1艘,护卫舰2艘,辅助舰1艘。然后阿军又连日出动飞机,击沉“羚羊”号护卫舰,击沉“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送者”号滚装船,击伤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

5月27日,英军开始发起陆上进攻,兵分两路向斯坦利港推进。5月28日,英军攻占达尔文港和道格拉斯。5月29日,英军攻占古斯格林和蒂尔湾。6月1日,英军在攻占肯特山和查杰林山完成对斯坦利港的包围后,并不急于攻击,而是调整部署,补充给养。6月7日,第5旅在仅距斯坦利港16公里的希拉夫湾登陆。此时阿军出动大批飞机空袭在希拉夫湾滩头的英军,击沉登陆舰1艘,击伤护卫舰1艘,登陆舰1艘。但仍无力阻止英军的登陆。6月11日,经三天的准备,英军以“火神”轰炸机和“鹞”式战斗机进行密集轰炸,同时驱逐舰、护卫舰以舰炮火力掩护,支援地面部队向阿军猛攻。6月12日半夜,英军第5旅向阿军发起全面攻击。激战5小时,于6月13日凌晨5时,攻占了无线岭、欲坠山和威廉山,夺取了加尔铁里防线上的所有要点。6月14日,阿军丢弃重武器退入斯坦利港市区。午后,英阿两军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斯坦利港内残余的9千多阿军投降。

6月15日,阿根廷总统宣布马岛的战斗已经结束。英国也宣布阿军投降,夺回马岛。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正式结束。英国依仗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打败了阿根廷的参战军队,重新夺占了马岛。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场战争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神奇色彩,展示了现代战争的许多新特点,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H. 马岛战争英阿两方分别有什么依据

英阿两国对马岛主权的争议,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斗争。争议的焦点是,谁先发现和有效占领这些群岛。根据现有文字记载,英国“幸福号”船船长约翰·斯特朗于1690年发现两主岛之间的海峡,并以当时英国海军司库福克兰子爵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福克兰海峡”,而且首次登上该岛。后来,英国便称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
十八世纪初,许多法国人陆续到过该岛,并将它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此名源于法国探险队在法国的起点港口圣马洛,后来的西班牙名称“马尔维纳斯群岛”亦出于此。
1764年,法国航海家路易·安东·德布甘维尔海军上将率领的探险队,首次在东岛建立了一个定居地,称为路易斯港。
1765年,以约翰·拜伦为首的英国探险队登上西岛,建立了名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并升起英国国旗,声称该岛归属英王。
1766年,在海上称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马岛。他们宣称,按照1493年教皇划定的分界线,这些岛屿位于西班牙的管辖范围之内,理应归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日,法国人以24,000英磅的代价把东岛卖给了西班牙。 1770年,西班牙军队以武力赶走了西岛的英国人。1771年,按西、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人回到了西岛,重新驻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声称保留其主权。1774年,英国以节省军费为理由,主动撤走了西岛驻军。
1806年,西班牙向拿破仑投降,英国乘机打击西班牙的势力,占领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但是,英国既未向马岛派遣驻军,也没有委任总督;观岛处于无政府状态达十多年之久。
1810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人民起义,成立了拉普拉塔临时政府。1816年,“拉普拉塔联合省”正式宣布独立,并声明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20年11月,戴维·朱厄特海军上校在索莱达港把阿根廷国旗插在要塞顶上。并宣布行使从西班牙继承来的主权。自1823年起由巴勃罗·阿雷瓜蒂任总督。
1829年,英国致函阿外交部长,声明马岛归英所有。
1833年1月2日,英国由约翰·詹姆斯·翁斯洛舰长率领“史诗女神”号护卫舰开进东岛的索莱达港;第二天,升起英国国旗,宣布奉命行使英对马岛的主权。阿驻马岛的海军中校何塞·玛丽亚·皮内多总督及其50名士兵被迫撤回布宜诺艾利斯。此后,马岛长期为英所占,但阿根廷从未放弃其主权要求,多次对英的占领提出异议,至今已达一个半世纪。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1831年—1836年)的环球旅行时,到过马岛。他是第一个到那块领地访问的名人,因此东岛有个“达尔文港”。
1948年,阿根廷和智利向马岛海域派驻海军,英国对此抗议。10年后,即1958年,这个问题提到联合国。
1964年,阿一名飞行员驾机到马岛着陆,升起了阿国旗。同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开始审议马岛问题。审议后,建议由特委会邀请两国政府举行谈判,以求和平解决争端。
1965年,联大第一次审议马岛问题。阿强调马岛是西班牙殖民体系的天然组成部分,应根据反殖宣言中确认的领土完整原则将马岛归还阿。英则坚持其对马岛的主权,强调居民自决权。大会最后通过了敦促阿英立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问题的决议。从1966年—1976年间,多届联大都作出了类似的协议或决议。1966年阿根廷18名青年劫持一架飞机在马岛着陆,要求归还马岛。1971年英阿签署协定,英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并入阿根廷,以解决岛民的身份证问题,使他们可以在阿各地通行和接受高等教育。1972年阿在离阿根廷港5公里处修建了机场,班机定期往来。
70年代初,勘查表明在马岛南部海域可能有丰富的石油以及天然气和其他矿藏。1973年英阿谈判气氛急转直下。1978年,两国恢复谈判。
1980年英外交官在美国与阿根廷代表谈判提出这样的设想:马岛主权移交给阿根廷,但要阿方把马岛长期租接给英国。阿对此表示反对。同年12月,英政府把这一方案提交议会讨论时,遭到一些人的竭力反对。于是,英政府表示,马岛居民对该群岛的归属问题应有最后决定权。
英阿双方对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也存在争议。
据阿根迁资料,1756年6月29日,西班牙船“雄狮”号首次在南乔治亚群岛靠近。该船船长把他们登陆的那个岛命名为圣佩德罗岛。1775年,英国海员约翰·库克对该群岛进行勘测,并绘制了地图,把它命名为乔治三世群岛。南乔治亚群岛由此得名。1904年11月16日,一批阿根廷海员登上南乔治亚岛;1905年1月1日,他们在格里特维肯港设立了一个气象站。1908年7月4日,英国宣布,南纬50度以南、西径80度以东的广大区域,包括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南桑德韦奇群岛、南设得兰群岛、阿根廷的圣克鲁斯省一部、智利南方各省、整个火地岛等,均为英国统治区。
1928年,阿根廷首次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收复南乔治亚群岛主权的要求。1950年,英国人在南乔治亚岛升起英国国旗,没收了阿方气象站的全部设备,并把这些设备送回布宜诺斯利斯。1969年,英国在岛上建立了南极观测站和鲸鱼加工厂。
据有关资料介绍,最早到达南桑德韦奇群岛的是俄国人别林斯高晋,时间是1819年。1908年7月4日英国宣布该岛属英国统辖范围,但未派人进驻。1976年,阿海、空军向该岛的图勒岛(即南休利岛)共派出了约20名人员(含科研人员),建立了“科尔布塔·乌拉杰”科学站。
1982年2月26日—27日,英阿又在纽约举行正式谈判,但毫无结果,双方关系趋于恶化。阿根廷出于内政、外交和经济上的需要,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彻底消除长期存在的殖民主义这一“毒瘤”,决定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其它形式”来结束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马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的武力统治,并在国内开始了积极的备战活动。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斯科蒂斯公司60人乘海军指挥的运输船,以拆除一个保加利亚人在南乔治亚群岛所建立的鲸鱼加工厂的陈旧设备为名,在南乔治亚群岛的利斯(又译“莱斯”)滩登陆,并插上阿国旗,两国关系旋即恶化。阿方决定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与政治形势,提前采取行动,收复马岛的主权,以此结束英军对马岛长期的武力占领。
3月28日,阿方出兵,4月2日和3日先后在阿根廷港和南乔治亚岛登陆,马岛战争爆发。

I. 马尔维纳斯群岛现在主权归谁

打开世界地图,在南大西洋,靠近阿根廷东南沿海海区,人们可以找到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兰克群岛的一群岛屿。这群岛屿人们习惯简称之为马岛。马岛除东部的索莱达岛和西部的大马尔维纳斯岛有大约2000人居住外,绝大部分地区荒无人烟,且地靠南极,气候严寒。但马岛的战略地位却毋庸置疑。西去400千米,是举世闻名的麦哲伦海峡,是由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通往南极的大门和前进基地。此外,马岛的大陆架还蕴藏有可观的石油资源。据称,其蕴藏量可能达20亿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科威特”。

一、英阿马岛争端的由来

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已久。据历史记载,马岛被发现于16世纪,但何人何时发现,说法不一。阿认为,1520年,麦哲伦探险队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发现了马岛。英国则认为是由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8月14日驾驶“希望”号船首先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来到该岛时,发现了东西两个大岛之间的海峡,将其取名为“福克兰海峡”。此后,英国称该岛为“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上建立了居民点,将其命名为“马洛于内群岛”。

1770年,西班牙占领了该岛,将其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摆脱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并宣布继承对马岛的主权,将马岛定为阿的第24个省。4年后,阿海军又将国旗插上了索莱达岛要塞顶峰,宣布对该岛拥有全部主权。
英国则以该岛为英国人最早发现为由,于1832年和1833年先后出兵占领西岛和东岛。为显示主权,英国人在岛上设置了总督府及其他行政机构,向该岛移民,并挤走了岛上土着居民。此后,马岛便沦为英国殖民地。但阿从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
1958年,英阿两国关于马岛的争端被诉诸于合国,联合国先后4次通过决议,要求英阿两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由于双方均不愿从本国的立场上后退,这种谈判只能是谈谈停停,吵吵争争,成为马拉松式的谈判,英国也因此控制着该岛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关于马岛的谈判又重新开始,但是这一次,阿根廷人显然已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已不指望能从谈判桌上得到什么,他们之所以愿意谈判只不过是故意放出来的烟幕。此时阿军方正在悄悄准备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计划,他们决心要以牙还牙,用武力来收回对马的主权,于是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英阿马岛之战。

二、英阿马岛大战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厂的陈旧机器,遭到英驻军的刁难,绝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则冲破阻拦,登岛并在岛上竖起阿国旗。英国得知后,向阿提出了强烈抗议,并派出40名海军陆战队员前去“恢复秩序”。阿也不肯让步,决心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阿海军迅速派出两艘导弹护卫舰赶赴南乔治亚岛,将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考察队员抓了起来,并再次升起阿军旗。英闻讯后,急调2艘军舰和1艘潜艇前往马岛。正当双方箭拔弩张的时候,却传来阿海军舰艇北驶乌拉圭海域要与乌海军举行联合演习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军却突然退出演习,掉头南下,全速驶往马岛,具体实施“罗萨里奥”计划。原来这是阿海军临战前的一次佯动。直到此时,英国人才惊呼“上当”�英首相撒切尔夫人火速通知国防、外交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同时派遣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个舰队赴马岛增援。此外,撒切尔夫人还给美国总统里根写信,要求美制止阿占领马岛。但是此时,阿军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发。

4月2日拂晓,阿军5000余人突然在马岛登陆。驻岛英军只抵抗几小时便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垂头丧气地带着英国文武官员登上阿军早已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到乌拉圭,再改乘飞机回国。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英军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国发表公报,宣布已收复马岛。阿举国群情激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与此相对照,英国朝野哗然。4月3日,英下院举行会议,讨论面临的严重局面,许多议员指责政府“出卖”马岛。有人甚至称“宁可失去5个北爱尔兰,也不愿失去一个福克兰�”英国成立“战时内阁”并决定抽调海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组成一支特混舰队赴马岛。至此,双方摆出一付进行海上决战的架式。阿方:海军拥有各型舰船34艘,主要作战舰艇18艘;空军作战飞机223架,能用于作战的154架;海军作战飞机49架;阿军守岛部队有1个海军陆战旅,3个步兵旅,共约15000人。英方:特遣舰队共有舰船111艘,其中作战舰艇44艘,辅助船只22艘,商船45艘,两栖运输船20艘,舰载“鹞”式飞机28架,空军“鹞”式飞机14架,海军陆战队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还有一些特种部队。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舰队还包括航空母舰“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及2艘核动力潜艇。英国防部称是“除两个超级大国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舰队”。而以购买西方廉价旧式军舰为主的阿海军与英舰相比,简直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有鉴于此,阿海军不得不收缩于本国的近岸海区。更糟糕的是,当“铁娘子”把全部赌注压在马岛上,宣称“福克兰已经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时,阿总统加尔铁却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撒切尔夫人会为了一个荒芜的岛屿派遣如此庞大的特遣舰队,万里迢迢到南大西洋来”。最高统帅心态如此,部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可想而知,战争已一触即发,阿却还在认为英“不可能真打�”显然,战争一开始,就事实上决定了双方的结局。正在双方即将开战时,“公正的”美国人出来调停了。美国是北约的盟主国,美国人的“公正”程度有几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来。

从4月7日开始,美国国务卿黑格频繁穿梭于英、阿和美国首都进行调停,但双方都不愿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美国人偏向英国,阿自然心知肚明,对黑格提出的包括考虑马岛居民的“愿望”在内的所谓“七点”新建议,自然不能接受。因为马岛居民是英国人后裔,考虑居民的“愿望”,显然只能是对英国有利。阿不能不拒绝这种“新建议”,美国调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绝美建议为由,宣布放弃“中立”,转而支持英国,不仅对阿进行制裁,还让英军使用美阿森松岛上的空军基地和其他军事装备,向英国人提供情报,并让通信卫星成为英国通信中继站。获知这一切,阿总统痛心疾首,称对美国“感到很痛心,我要说,欺人太甚了”。至此,战争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国特混舰队首先攻下了南乔治亚岛,30日完成了对马岛周围200海里范围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锁部署。随即,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30日11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5月1日,英国特混舰队在茫茫浓雾中到达马岛以东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战略轰炸机,经过空中加油,长途跋涉5000公里,于凌晨4时30分飞临马岛,并投下21枚重达1000磅的炸弹。同时从英航母上起飞的飞机也对阿阵地进行猛烈攻击。5月2日下午,英国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马岛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向阿海军旗舰“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了3枚鱼雷,其中两枚命中目标。巡洋舰在45分钟后沉没,阿军官兵阵亡和失踪321人。次日,英国又在马岛北侧用“海鸥”式导弹击沉了阿军的“索布拉尔”号巡逻艇。面对接连的胜利,英国官兵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场噩梦正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面对英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阿军发誓要报仇雪恨。加尔铁里把目光投向了从法国购得的5枚“飞鱼”导弹。5月4日上午11时左右,英国“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悠闲地游弋在马岛附近海域,这艘当时号称英国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大型军舰”服役刚刚7年,具有非常先进的雷达系统,阿根廷的飞机只要从其大陆起飞就逃不过它的眼睛。因此,舰上的英国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时,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搭载的“超军旗”战斗机利用地球曲线超低空飞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经锁定“谢菲尔德”号巡洋舰的阿军“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携带两枚“飞鱼”导弹悄悄起飞了。飞机在接近“谢菲尔德”号雷达警戒区时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后关闭机载雷达继续飞行。12时20分左右,“超级军旗”顺利进入到导弹的有效发射区,在距离“谢菲尔德”号32公里处,两枚“飞鱼”导弹带着阿根廷人复仇的怒火发射了出去。其中1枚“飞鱼”成功避过英军的防空系统后准确命中目标。爆炸引起大火,英舰官兵拼命抢救5个小时后,不得不弃舰逃生。就这样,造价高达1.5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被造价才不过30万美元的“飞鱼”导弹击沉,这给了骄傲自大的英军以沉重打击。5月12日,阿空军12架“天鹰”战斗机分三批重创英护卫舰“大刀”号和“华美”号。

5月21日晨,英军开始登陆马岛,并建立登陆场。阿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呼啸而来,对英舰进行攻击,击落英机5架,击中英舰8艘,其中1艘护卫舰被击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国庆节,阿军向英军发起了大规模空袭行动。这天,两架携带“飞鱼”导弹的“超级军旗”战机从阿根廷大陆起飞,向游弋在马岛东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国航空母舰飞去,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炸毁英军的航母。接近预定目标区域后,阿军飞行员发现飞机雷达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大的脉冲亮点,他判定这就是英军的航空母舰。于是,阿军飞行员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两枚“飞鱼”导弹同时向敌舰飞去,其中一枚准确地击中了目标。在一阵巨大的爆炸声后,英舰出现了浓烈的火焰,不长时间之后,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后阿军才知道,他们炸沉的这艘英舰并不是英国的航空母舰,而是一艘名为“大西洋运送者”号的运输舰,其体积同航空母舰大小相仿。尽管如此,英军也遭受了重创,仅有的4架“支奴干”大载重量直升机中的3架、1个中队的“威赛克斯”支援直升机、大量的补给物资和设备也被炸沉,英6架“鹞”式战斗机也葬身海底。阿机又击沉英驱逐舰“考文垂”号。

受到接连打击之后,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飞鱼”导弹的厉害。伍德沃德下令将所有舰船撤到离马岛和阿根廷海岸较远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击。马岛战争开始的时候,阿根廷除了已经拥有的5枚“飞鱼”导弹外,还向法国订购了另外9枚。但是,随着战争的进程,法国总统密特朗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飞鱼”导弹。此举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紧张,被迫寻求从其他国家间接获得“飞鱼”导弹。通过情报部门,阿根廷获悉秘鲁向法国订购的8枚“飞鱼”导弹即将到货。于是,阿根廷政府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希望从秘鲁高价购得这些导弹。法国政府闻讯后,故意寻找各种借口拖延交货时间,直到战争结束才把导弹送交秘鲁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从第三国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没有“飞鱼”导弹,阿根廷就没有了同英国对抗的资本,形势发生逆转。

为彻底击垮阿军,英军从5月27日起开始实施登岛作战。5月29日,英军攻占了非常重要的达尔文港,毙伤阿军250人,俘获1400人,并缴获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此后的几天中,阿军节节败退。6月8日,为了挽救守岛的部队,加尔铁里孤注一掷,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对英军展开大规模空袭,结果打死英军180多人,阿机再呈神勇击沉了包括英国的“加拉哈德爵士”号登陆舰在内的3艘大型登陆舰,并重创“普利茅斯”护卫舰。虽然阿空军表现出色,但陆军表现却有负阿国人,未能很好地实施配合作战。

英军虽然遭到沉重打击,但仍决心夺取马岛。马岛由西岛和东岛组成,中间有一条2�6~8海里宽的海峡,西岛防御较弱,东岛防御较强。就在当晚,3000名英军乘坐“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客轮登上马岛,使岛上的英军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拥有重炮30门,坦克20辆。6月11日,英军开始发起总攻,并于12日拂晓前攻占了距马岛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顿山。13日晚,英军再次发起进攻,。英军从东西岛间的结合部突破,避开正面,尔后再向东推进,分进合击,夺占全岛。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6月14日。阿陆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阿统帅部见大势已去,电告马岛守军“在不损害武装部队荣誉和国内政策的情况下”可以自由行动。至14日中午,英军已经推进到距市区约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挂起了白旗。午后,双方战地司令官会晤,达成非正式停火协议。阿陆军司令在英方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上签字时,尽管勾掉了“无条件”三个字,然而这一天对阿军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耻辱的日子。至此,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终于结束。

马岛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它留给后人的警示却不断延续。在这场血与火的较量中,尽管英国伤亡1000余人的代价,耗资27亿美元巨额花费换来了名义上的胜利,但除了挽回了一点面子外,似乎再也没有获得什么好处。名义上的失败也没有使阿根廷人放弃争夺马岛主权的斗争,他们在战后把每年的6月10日定为“马岛主权日”。有西方媒体评论说:“这是一场没有赢家只有输家的战争。”就连英国着名记者汉拉恩也感慨地说:“经过一段漫长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征途,我们才到达那儿。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姑且不说这些代价是否真的有价值,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丝毫也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战争并没有平息两个国家对马岛主权的争执,相反,战争使两个国家的距离更远,仇恨更深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2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5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1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2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8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6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3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