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西班牙是什么关系
① 西班牙和美国的关系
萨帕特罗政府上台后,大幅调整外交政策。主张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采取务实有效的多边主义政策,强调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倡导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建立世界文明联盟。把奉行“欧洲主义”作为重点,力图置身于欧盟建设的中心。大力巩固和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推动欧盟发展同拉美的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同北非地区国家的关系,推动地中海地区的安全与合作,主张欧盟和北约在东扩同时兼顾南下。关注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积极推动“路线图”计划的实施,力求在解决巴以冲突方面有所作为。重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存在,重点发展与中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西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有外交、领事和商务关系。2003-2004年,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和安理会反恐委员会主席。西与拉美国家有特殊传统关系,把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作为其战略重点。强调维护双方优先关系,扩大政治对话与合作机制,帮助拉美国家加强和巩固民主政体,强化文明社会,支持拉美经济一体化、政治协商机制和可持续发展。2005年10月,西举办了第15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继续加强与拉美国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贸易规模,促进双边合作与发展。西主张通过建立欧盟-拉美战略伙伴关系,推动欧盟与拉美进一步接近。
② 二战前各国的关系
30年代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波云诡谲、暗潮涌动,大国关系异常复杂。这种复杂性在欧洲又体现得最为充分。复杂的形势为大国政治角逐和施展外交手段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主要大国在这个舞台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上演了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剧。
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综述:
英法是一战的战胜国,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受益者。一战后英法不但获得了诸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且还控制着国际联盟,进而掌握了世界霸权。英法的目标就是维护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
由于英法的内部分歧和美国的扶持,德国势力不断增长。先是德国经济走上复兴道路;德国法西斯上台后,重新武装,国民经济军事化,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逐渐被打破。在对外扩张中德、意法西斯逐渐走到一起。他们的侵略行动受到英法的纵容,侵略野心不断增强。
苏联集中力量进行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不但面临德意法西斯的危胁,还面临着英法的敌视。
美国在一战中是主要受益国,经济实力膨胀,妄图称霸世界。但美国的野心受制于老牌的强国英法,后来抛出了中立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主要是基于传统的孤立主义的影响、垄断资本经济利益的驱动及对当时欧洲形势的复杂性的分析。这一政策使美国暂时远离了欧洲政治的漩涡。
这样二战前欧洲舞台主要角色就剩下三股主要势力:英法、德意法西斯和苏联。
各种力量的目标
英法:维护自己的欧洲和世界霸权,并尽可能推动德意法西斯进攻苏联,使他们自相残杀,以便渔翁得利。为此英法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满足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让自己的两大心腹之患自相残杀。这就是臭名昭着的“绥靖政策”。
德意法西斯: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争取取代英法,取得世界霸权。
苏联:尽力争取和平的环境,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并打破英法推动德意进攻自己的企图。
大国在欧洲的角逐
【第一战场】西班牙内战
西班牙位于欧洲的西南部,扼地中海咽喉,是英法通向其殖民地的必经之地。德意控制西班牙,就可以在同英法的争夺中占据主动地位,使自己的实力进一步增强。所以他们全力支持佛朗哥叛军,给以大量援助,甚至直接派兵进行武装干涉。
尽管德意的行动危胁到英法的利益,但英法害怕引火烧身,也害怕欧洲进步力量的壮大,希望借法西斯主义国家之手慢慢扼杀西班牙民主共和国。他们在伦敦成立了不干涉委员会,美国政府声明自己保持中立,并同样禁止向西班牙输出武器。
苏联不愿意看到法西斯势力的壮大,给共和国政府以巨大援助。
尽管国际进步人士都站在西班牙人民和共和国方面,尽管有苏联的支持,但整个国际反动派和帝国主义集团都反对西班牙共和国。1939年马德里陷落,共和国政府被颠覆。
【第二战场】外交游戏
德意法西斯在欧洲扩展了自己的势力,但他们的扩张直接触及英法的利益。德意法西斯为了换取英法对自己侵略的认可,打出了反对共产主义的招牌,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一方面表明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敌视,另一方面换取了英法对他们向东部的扩张的默许。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并在英法的协助下占领了捷克的苏台德区,进而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害怕战争,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尽可能把德国注意力引向东部,引向苏联。《慕尼黑协定》,英法为虎作伥,绥靖政策达到顶点。该协定还导致苏联的英法互不信任,失去挽救局势的最好机会。
苏联面临的形势最为艰难:除英法的敌视和德意法西斯的危胁,另一个法西斯国家日本也不断发难。日本1938年在中苏边境张鼓峰挑起反苏武装冲突后,1939年5~8月又在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向苏联、蒙古军队发动大规模进攻。苏联只能力求自保。
在法西斯势力已经坐大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英法和苏联联合,共同阻止法西斯势力进一步扩张。但英法和苏联充满猜忌、互不信任,使情况变得异常复杂。
苏联在4~8月多次主动采取行动同英、法在莫斯科举行关于缔结互助条约和军事协定的谈判,争取建立反侵略的统一战线。但英、法仍奉行绥靖政策,无意与苏联合作。与此同时,英国同德国进行一系列秘密谈判,力求实现英、德合作,把战火引向苏联。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也采取措施调整同德国的关系。斯大林接受希特勒提出的立即缔结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8月23日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互相不侵犯对方,并划定两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由于西方大国的妥协退让,法西斯势力一步步发展,侵略野心不但没有满足,胃口反而越来越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又使德国在发动战争时避免了两线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的爆发,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1940 年德军进攻法国,之后又发生了不列颠之战,英法首尝恶果。正是他们养虎为患,给自己种下恶果。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得以暂时置身于战火之外。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在西线得手后,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可以说,在这场大国的外交角逐中,英法和苏联虽各怀心计,但他们之中没有胜者。
完全相反的结局
二战正式爆发后,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猖獗一时。英法遭受了沉重打击,法国战败,英国也在不列颠之战中受到重创;苏联也在德国法西斯的进攻中损失惨重。残酷的现实让英国人清醒起来,丘吉尔取代张伯伦,绥靖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法西斯的强大对美国也产生了直接危胁,使其不能再置身事外。面对共同的敌人,英美感到只有联合苏联,才能打败法西斯,《大西洋宪章》发表后,美英开始援助苏联。
1942年初,中、苏、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苏美英则是这一同盟中的主要国家。历史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苏英两国由战前互相猜忌、政治角逐的对手,变为战时的盟友;美国也由坐山观虎斗变为和他们紧密合作,共同对敌。
★启示: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各国都应坚守道义和自己的责任;面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的严重危胁,各国应以大局为重,谋求长远利益;只有友好合作,才能谋取共羸;以邻为壑,只顾眼前利益,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③ 西班牙在二战时期的角色
1939年3月,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建立了独裁政权。4月7日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二战爆发后佛朗哥政治上亲近德、意,但拒绝对德国承担军事和外交义务。
佛朗哥为什么拒绝参战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无力也不愿卷入一场新的战争
长期的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贫困使这座荒凉的半岛毫无生气。摆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是怎样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摆脱另一场战争,恢复发展经济。
二、没有把握胜利因此不敢参战
佛朗哥认为美英这两个帝国有可能联合作战,并将英伦三岛作为反攻欧洲的跳板,从而打赢这场战争。1940年8月,随着不列颠之战的持续,他已看清,英国将坚持战斗,而这场战争很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德国能否获胜,毫无把握。在没有绝对把握胜利的情况下,佛朗哥是不敢参战的。
三、希特勒没有拉拢
当希特勒在西线发动突然袭击,法国迅速沦陷,英国也可能崩溃或毁灭的时候,佛朗哥曾在6月间表示,他准备加入战胜者的行列,分享战利品。但是,希特勒觉得没有争取同盟者的必要。他估计几个星期、甚至几天之后,便可结束大的敌对行动,而英国即将求和。因此,他对于马德里的这副积极靠拢的姿态并不感兴趣,没有把佛朗哥拉入自己的阵营。
四、政治经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佛朗哥向德国提出了许多苛刻的参战条件,如:保证将直布罗陀、法属摩洛哥以及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包括奥兰在内,划归西班牙,并且要扩张西属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领土。此外,还需要适当的军事援助特别是西班牙面对直布罗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径榴弹炮。强调西班牙需要现代武器、粮食、石油和经济援助,而且还必须等到德国人在英国登陆后,西班牙才能参战。希特勒因为西班牙的要求过高而感到棘手,而且有些要求将使他同维希重新发生纠纷。从法国夺去奥兰,那一定会导致法国在北非成立敌对的政府,因而希特勒拒绝了佛朗哥的要求。后来,希特勒在佛罗伦萨对墨索里尼说:“我宁可被拔掉三四颗牙齿,也不愿再搞这样的谈判。”
五、英美等国从中努力
二战爆发后,英国和美国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从西班牙购买物资以缩小其对纳粹的供应量,减轻纳粹对西班牙经济的影响。1940年3月,英国与西班牙签署了一个为期半年的贸易协定,英国向西班牙提供石油产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国供应矿石、橘子和柠檬。在整个战争期间,该贸易协定每隔半年续签一次。他们向西班牙提供谷物和石油。
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后,专门拨出一笔资金用于收买一些对佛朗哥有影响力的西班牙高级指挥官,由英国国库在一家瑞士银行的纽约分行存入1000万美元,指使英国驻马德里大使馆武官艾伦·希尔加思向一些西班牙军人账户转钱。这位英国军官便同银行家胡安·马奇进行了接触,向那些表明准备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联合意愿的西班牙军官送钱。马奇根据每个西班牙军官的业绩送钱,1940年底,几乎所有的钱都进了西班牙军官的腰包。比如,被认为是佛朗哥的继承人之一的,当时西班牙军事学院院长安东尼奥·阿兰达将军就得到了200万美元。
六、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
在一份1939年签订的德西秘密协定书中,西班牙承诺从南美帮德国进口牛肉和谷物。1940年5月,西班牙与意大利签订了为期3年的食品合作计划,承诺提供必要的粮食。到1942年,德西贸易的重点由食品转向战争必需的矿产资源。西班牙拥有丰富的优质铁矿石,德国还从西班牙进口锌、铅、水银、萤石、天青石、云母、软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钨砂。从1942年初开始,英美开始联合买断西班牙所有的钨矿出产,价格也从原来每吨75美元飙升至16800美元。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获利颇丰。
④ 西班牙在二战时期的角色
提起西班牙,人们知道得更多的可能是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因为它拥有像罗纳尔多、贝克汉姆、齐达内、劳尔这样超级巨星。不过,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马德里火车站连环爆炸发生后,人们开始关注起西班牙内政外交。比如,在近些年国际反恐斗争中,西班牙与美英异乎寻常的紧密关系,有人认为可能正是这种关系得罪了“基地”组织。再如,西班牙国内长期存在的“埃塔”几十年就没有停止制造恐怖事件,有人认为这次爆炸说不定又是它的一大“杰作”。其实,无论亲美英的外交还是“埃塔”的恐怖活动,只是从不同侧面勾画出某一特定时期的西班牙,但不是它的全部。
西班牙与英美的关系此起彼伏
在历史上,西班牙与英美的关系并不好。15世纪末,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随着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的海上强国,当时的“无敌舰队”拥有130艘舰只,8000多名水手和近两万名步兵。西班牙也是世界头号殖民大国,属地遍及欧、亚、非、美(但重点在拉丁美洲)。然而,西班牙的强国地位只维系了100多年。1588年,“无敌舰队”在征讨英国时,几乎全军覆灭。西班牙海上霸主和殖民霸主的地位为英国所取代。19世纪末,就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日薄西山的时候,美国却在崛起。1898年美西之间发生战争,随着“加勒比海舰队”被美军彻底摧毁,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殖民统治为美国所取代。此后,西班牙的注意力放在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上面,较少染指海外事务。比如,二战期间,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权虽然倒向德意日轴心国一边,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待德国和意大利更多的是给予口头上的同情和支持,而直接的外交承诺和军事支持却较少。正因为如此,战后,同样是法西斯专政的国家,西班牙却没有遭到德意日那样的下场。另外,由于佛朗哥具有很强的反共、反苏色彩,美国和英国还逐渐改变了对西班牙的排斥态度。也就从这时起,西班牙与美英等国的关系才开始正常化并逐步亲近起来,直到9.11事件以后,西班牙与美英密切关系开始引人注目。
西欧民主化过程的落伍者
从内部政治发展看,西班牙民主化进程的滞后是孕育臭名昭着的“埃塔”的土壤。“埃塔”是“巴斯克祖国与自由”的缩写,单从字面上看有民族主义和反专制主义的含义。西班牙成为统一的国家以来,实行的政体主要是君主制,只是在近现代有过两次短暂的共和时期(第一个共和政体出现在1873~1874年,第二个共和政体出现在1931~1939年)。其中,从1939年到1975年,西班牙则一直处于佛朗哥专制独裁统治之下。佛朗哥掌控着国家的一切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并且用恐怖手段来维持其统治。后来在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下,佛朗哥虽然也作过一些形式上的让步,但专制独裁统治的本质没有改变。直到佛朗哥病逝,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登基并任命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后,西班牙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制度过渡。所以,在《文明的冲突》一书的作者、美国着名学者亨廷顿的笔下,西班牙、葡萄牙是西欧政治发展最落后的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才实现民主政治的。
另一方面,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佛朗哥执政后取消了居住在西班牙北部的少数民族巴斯克人在贸易、税收、军事等方面长期保持的高度自主的特权。在这种背景下于1959年成立的“埃塔”,开始时是一个反抗佛朗哥独裁统治、争取地方自治权的地下组织。1978年~1979年从政府那里获得了部分地方自治权之后,更为激进的“埃塔”成员开始以暴力手段要求巴斯克民族独立,并且不断地从事恐怖暗杀活动,成为西班牙社会的一个大毒瘤。
宗教的历史冲突
有学者认为,一切政治、经济现象归根到底都是文化现象。地处欧洲西南端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从北非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同由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融合而成的摩尔人一起在这里统治了700多年。所以,这里冲突的不仅仅是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还有以他们为载体的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天主教成了西班牙人民的精神武器,其地位要比在别的国家高。与基督教的其他教会相比,天主教会崇拜权威,重视传统,反对革新,维护君主制,强调等级制。天主教的这种保守性与世俗封建君主专制结合在一起,使得西班牙在黑暗的中世纪的西欧更为黑暗。国王通常以宗教裁判作为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对所有反抗国王和教会的人都以异端的罪名进行残酷迫害,而受害者大多是穆斯林和犹太人。西班牙后来在北非的殖民地也都是穆斯林国家,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是以另外一种形式持续着。西班牙媒体3月17日报道说,爆炸案的幕后真兇是一个与“基地”组织有牵连的摩洛哥恐怖组织——摩洛哥伊斯兰战斗旅。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除了有西班牙紧随美国打伊拉克惹怒了“基地”组织的因素外,是否还有不同宗教、种族之间的仇视仍在作祟呢?
无论最后找到的马德里大爆炸的罪魁祸首是谁,其动机无论是对西班牙政府亲美英政策的“报复”,还是对西班牙民主化比较迟缓的“报应”,或是敌对的宗教、种族势力的“复仇”,所映照出的都是现在的西班牙替别人受过,为自己的过去受过。西班牙的这种“现象”是否值得深思?
⑤ 为什么西班牙在二战后没有接受美国的援助
美国一开始根本就没打算援助西班牙。西班牙是二战后唯一的法西斯独裁国家,美国无权干涉别国内政,但也可以限定援助对象。西班牙也不是必须要美国援助,没有参加一战、二战还有弗朗哥的调整导致经济还算不错的。但是后来美国决定帮助西班牙是为了在西班牙本土盖军事基地,而且对比起美国对其他欧洲国家的慷概 给西班牙的资源根本不算什么。。
⑥ 为什么二战后美国对西班牙实行经济封锁
因为由于西班牙政府的独裁性质,以及在二战中实行亲德意法西斯国家的政策,战后西班牙遭到西方国家的一致抵制,1946年联合国通过12月决议,将西班牙逐出联合国。
自称奉行民主自由原则的美国顺应形势,对西班牙同样采取了孤立排斥的政策。
⑦ 欧洲大国都卷入了二战,西班牙凭什么能保持中立
西班牙内战自顾不暇,已经无法在进行侵略,但因为地理原因左右逢源,不明确自己的立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让整个欧洲遭遇了生灵涂炭之苦,英法德意苏等欧洲大国几乎都被卷入其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国内局势不稳定。中立政策为西班牙争取了全身而退的资本,让西班牙免于战火。
由于西班牙和苏联矛盾太深,面对苏联的威胁,所以西班牙才向美国靠拢,拼命的抱美国的大腿,向美国妥协,加入北约,做了美国的小弟。欧洲各国开放投资移民之后赚的让人眼红,在其中,西班牙的黄金签证项目一直独占鳌头。有许许多多的移民客户,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很多人获得了在西班牙工作生活的权利。
⑧ 二战唯一没参战的世界强国,当时它在干嘛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发动的战争。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可是在所有强国当中,有一个国家没有参战,这个国家就是称雄世界几个世纪的西班牙。那么他究竟在干什么?
二战结束后,西班牙在二战中赚到的钱恰恰也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佛朗哥政府也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获利颇丰。而后弗朗哥统治西班牙直到1975年,直到1975年逝世于马德里,之后胡安·卡洛斯登上王位,随后结束了西班牙的独裁统治。
⑨ 请问各位西班牙为何要让美国驻军,西班牙在国防实力上应该没必要依赖美国才对啊
这主要是因为西班牙是北约的成员之一。既然是北约的小兄弟,就得听老大美国的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是西班牙为什么要加入北约呢?这里头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一是随着二战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逐渐形成。而西班牙在二战期间表面上表示中立,可实际上却是倾向轴心国一方的。甚至它还曾组建过一个所谓的西班牙志愿师,加入到德军当中直接参与了二战(关于这个“西班牙志愿师”,该师约18000人,全部为当时的西班牙现役军人和长枪党。后该师被德军编为第250步兵师。为区别于德国师,一般称之为第250西班牙师。该师还有一个非正式的别称——蓝色步兵师,此名来源于西班牙长枪党党徒所穿的蓝色衬衫。蓝色师按德军标准配发了装备,并身穿德军制服,但在制服右袖上有一个红、黄相间的西班牙国旗盾形标志,其标志顶部绣有“Espana”的字样。1941年8月,蓝色师在参加东线参加了列宁格勒等一系列战役。1943年10月29日,在东线战斗了两年后,蓝色师的第一批士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西班牙。据事后统计,西班牙蓝色师在东线的最终伤亡数字为:3334人阵亡,8466人负伤,326人失踪。321人被苏军俘虏,其中有94人在战俘营中死亡。其余的230名西班牙战俘于1954年从苏联遣返回国)。
从战争的性质上来看,这是一段对于西班牙而言不光彩的历史。因此,为了战后给自己“正名”,以及为了与当时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相适应(美国已成为西方世界的老大),西班牙才努力试图加入北约。
二是西班牙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对其自身来说更是个外交上的一个胜利。
由于北约改革方案触及英国的利益,英国就以直布罗陀问题为由加以阻挠。直布罗陀是英国殖民地,但西班牙从未放弃对该地的主权要求,并一直对这个地区实行海空管制。英国之前曾多次提出,希望西班牙取消这项管制,否则它就“否决”西班牙的加入(北约)。直到后来,鉴于北约(特别是美国看好西班牙独特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希望拉其入伙),英国才不再作梗。
西班牙参入北约后,将取得马德里指挥部的主导权,对加那利群岛水域的指挥权也将发挥重要作用。这无疑将大大加强西班牙在这一地区安全事务上的发言权,从而使其可以在欧洲发挥更大的作用。
⑩ 二战美国和西班牙都是中立吗
西班牙保持了中立,没有参战
在西班牙内战之后,希特勒一直就在鼓捣弗朗哥参战,尤其希望他进攻直布罗陀
但弗朗哥以各种理由推脱,没有参战,仅仅派出志愿部队,蓝色师,以个人名义到东线参战,并向德国提供了一系列便利
可西班牙没有参战
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前没有参战,但在珍珠港事件后,对轴心国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