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威尼斯房价多少
⑴ 初一社会,威尼斯因水而兴
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万。主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 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联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称。公元452年兴建。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十世纪曾建立城市共和国,中世纪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新航路开通后,因欧洲商业中心渐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工商业发达,有炼铝、化学、炼焦、化肥、炼油、钢铁等工业。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玻璃器皿、花皮革制品、花边、刺绣等着称。陆上的马尔盖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运港。驰名的旅游中心,年有3百万游客。古老的圣马可广场是城市活动中心,广场周围耸立着大教堂、钟楼等拜占庭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离岸2公里处的线状沙洲-利多是欧洲最着名的海滨浴场。
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这个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威尼斯的历史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威尼斯地方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蛛网一样密布其间,这些小岛和运河由大约401座各式各样的桥梁缀接相连。整个城市只靠一条长堤与意大利大陆半岛连接。
这里建筑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桩,木桩一个挨一个,这就是地基,打牢了,铺上木板,然后就盖房子,这儿的房子无一不是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说,威尼斯城上面是石头,下面是森林。当年为建造威尼斯,意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这样的房子,也不用担心水下的木头烂了,它不会烂的,而且会越变越硬,愈久弥坚。此前考古者挖掘马可•波罗的故居,挖出的木头坚硬如铁,出水后见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冲积土质,就地而取材的石块,加上用邻近内陆的木头做的小船往来其间;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们建起了威尼斯。这个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却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乍得•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今天,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
威尼斯及其泻湖
⑵ 威尼斯谁知道
威尼斯 意大利的一座古城,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四百多座桥梁把它们连结起来。威尼斯始建于公元451年,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每年前往的游客达500万人以上,旅游业使这个仅有36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变得十分富有。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同样闻名于世。威尼斯是中、意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马可·波罗的故乡。为了使中意两国人民长期建立起来的友谊长存,1980年3月,威尼斯和我国的苏州市结为姊妹城市。
2月的威尼斯还是冬天,少许有些寒意,但蓝天碧水,晴空万里,完全没有阴霾的感觉。与往日船声灯影里安静的威尼斯不同,这些日子,远远就能听到人们哒哒的脚步声和愉悦的笑声。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们此时都脚步匆匆,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世界着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欢节正在那里达到高潮。
五彩缤纷的面具
记者能赶上这趟热闹,完全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过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满眼色彩斑斓的面具,大概没有谁不会被狂欢中的水城吸引。各色各样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欢节的一大特点,在中国人看来它们有点像京剧脸谱。满大街都是勾着脸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戏,这就是威尼斯狂欢节给记者的印象。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着时髦的斗篷,有的专卖高顶硬帽,还有的现场展示面具的制作工艺。“面具”可以简单到直接画在脸上,也可以经过复杂的程序,用纸浆、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制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夸张、华丽、戏剧化,看得你眼花缭乱、不知身在何处。
据说,威尼斯狂欢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到18世纪时已成为欧洲最着名的狂欢节,由于王孙贵族纷至沓来又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乔装改扮就成了一直延续的传统。有面具和一身戏装的遮扮,人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幻想和激情,肆无忌惮地狂欢。
“天使”降临圣·马可广场
前来参观狂欢节的人们穿小巷,过小桥,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圣·马可广场。这里成了面具与服饰的展示会,不少人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有的扮成17世纪的贵族,有的扮成电影中的角色。记者看到一位贵夫人打扮的女士,想上前探问她这身行头的来历,但她听不大懂意大利语,看来是位外国游客,专门到水城凑热闹的。
中午12时,偌大的圣·马可广场被上万名前来狂欢的人挤得水泄不通,身着古代服饰的仪仗队来到大公府门前,一些人装扮成古代威尼斯达官显贵登上主席台,圣·马可教堂的钟声齐鸣,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欢节正式开始,广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位于广场中央一侧的100米高的钟楼上,世界女子击剑金牌得主、意大利击剑运动员弗里达扮成天使,银装素裹,挥动着翅膀,徐徐从天而降,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愿。
狂欢节欢而不狂
与巴西狂欢节及意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欢节相比,威尼斯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给人的感觉是欢而不狂,人们更倾向于享受放松愉悦的生活。记者在圣·马可广场周围看到数百名在现场给游人画脸谱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不少是从外地赶来的艺术系学生,趁着节日赚点小钱。不少游客和当地人坐在这些画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晒着太阳,闭目养神,花上5个欧元,只需几分钟,就可让自己面目全非,合格地融入狂欢的人群,既经济又实用。一对意大利青年男女别出心裁,在每人的脸上分别画了半颗心,然后热吻在一起,两颗心紧贴在一起,变成了一颗心。
经过乔装打扮的人们在广场上漫步游逛,吸引着往来者的视线,让人们拍照留念。一位意大利妇女身着18世纪的服装,手中拿把扇子。她告诉记者,她是威尼斯本岛人,这套服装她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价格是2000欧元左右。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员一样,根据不同的着装,进入不同的角色。在外人看来他们可是相当的神秘,一般都不开口讲话,你只能看到他们未被遮住的眼睛,连真实性别都难以分辨。这样娱己娱人的游戏要持续10多天,然后人们摘下面具,暴露原形,重新回归自我。
回答者:sun1219 - 助理 二级 5-31 19:50
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它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环海,位于威纳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实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威尼斯画派作为后起之秀,在欧洲艺术中享有盛名,影响很大。代表人物如: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等。威尼斯在歌剧艺术发展上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威尔第创作的《茶花女》等世界着名歌剧就是在这里首演并获得成功的。1932年,威尼斯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其经济以旅游和服装为基础,料器和花边是它的传统行业。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作为着名的旅游城市,它的面积只有6. 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万人左右,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每年来此观光旅游的游客达上千万之多。
威尼斯古城兴建于452年,当时,沿岸居民因逃避它族迫害,被迫迁网威尼斯湖中定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纪末,它已发展成当时地中海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象从水中钻出的似的。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禁止的,在路边叉着“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贡都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当然,威尼斯也有它的忧虑,它正面临这洪水的侵袭、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威胁,近年来曾发生圣马可广场被洪水所淹的现象。近年来,意大利政府和威尼斯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呼吁拯救威尼斯。
历史概况
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为什么要把城市建在海上呢?据说,公元5世纪,为躲避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逃往海边的小岛和沼泽地,是为威尼斯的发端。威尼斯建在120个岛上,全市靠400座石桥沟通,天哪!威尼斯在中世纪是海上强霸,是贸易大国,积累了大量财富,既是西方开向东方的门户,也是东方通往西方的桥头堡。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水”字,一部一千五百年的兴衰史从水里向我们飘来。
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它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环海,位于威纳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实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交通工具
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水城威尼斯要建地铁,人们听起来都觉得新鲜。好奇的同时,还产生了种种疑问:建地铁会不会破坏威尼斯风景?是否会使威尼斯地面下沉的情况更严重?
威尼斯要建地铁与目前该市最头痛的两个问题密切相关:一个是涨潮;一个是波浪。每年冬季是威尼斯涨潮最厉害的季节。往往在圣诞节前夕,各个商店都备好了圣诞商品,可是一涨潮,大水淹过了商店一层,使许多商品受损。所以,在威尼斯,几乎所有人都住在二层楼以上。
与大水相比,波浪对威尼斯的威胁更大。威尼斯由大大小小100多个岛组成,由354座桥相连,人们出门或以步当车,或以舟代步。规模各异的船只穿梭于威尼斯大小水巷,其中有能载100多位乘客的公共汽艇,也有只乘5至6人的小快艇,还有威尼斯特有的两头翘翘的单桨舟,这里叫“贡多拉”。为防止船只行驶中掀起大浪,对建筑物造成破坏,这里对于各种机动船只的速度都有严格的限制。
另外,岛上生活用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居民越来越少,这里几乎成了一个旅游接待城市。据统计,由于市中心房价越来越高,许多威尼斯市中心的居民都渐渐迁移到陆地上居住,目前岛上只有7万多居民。现在这里像一个特大的博物馆,旅游的人们大都是早上从附近的城市乘车赶到这里,参观一天后,当晚就像落潮一样各奔他方。
为解决这些问题,市长提出修建地铁的设想。这样,一大批来威尼斯的旅游者可以通过地铁进入威尼斯,而且也可以将日用品等物资从地铁运输进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减少船只的流量,从而减少波浪的震动,以保证威尼斯少受波浪袭击。
据负责地铁设计工作的安布拉蒂娜工程师介绍,正在设计的地铁是从威尼斯的空港马可波罗机场到市中心,全长8公里,总投资约1.25亿至1.5亿欧元,预计工期为两年。正式运营后,旅客在威尼斯机场下飞机后,乘坐地铁只要9分钟就到了市中心。这样,游客今后到威尼斯除了传统的水路外,又多了一个选择,可以乘地铁登岛。
2月的威尼斯还是冬天,少许有些寒意,但蓝天碧水,晴空万里,完全没有阴霾的感觉。与往日船声灯影里安静的威尼斯不同,这些日子,远远就能听到人们哒哒的脚步声和愉悦的笑声。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们此时都脚步匆匆,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世界着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欢节正在那里达到高潮。
五彩缤纷的面具
记者能赶上这趟热闹,完全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过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满眼色彩斑斓的面具,大概没有谁不会被狂欢中的水城吸引。各色各样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欢节的一大特点,在中国人看来它们有点像京剧脸谱。满大街都是勾着脸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戏,这就是威尼斯狂欢节给记者的印象。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着时髦的斗篷,有的专卖高顶硬帽,还有的现场展示面具的制作工艺。“面具”可以简单到直接画在脸上,也可以经过复杂的程序,用纸浆、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制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夸张、华丽、戏剧化,看得你眼花缭乱、不知身在何处。
据说,威尼斯狂欢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到18世纪时已成为欧洲最着名的狂欢节,由于王孙贵族纷至沓来又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乔装改扮就成了一直延续的传统。有面具和一身戏装的遮扮,人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幻想和激情,肆无忌惮地狂欢。
风俗文化
前来参观狂欢节的人们穿小巷,过小桥,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圣·马可广场。这里成了面具与服饰的展示会,不少人从头到脚都模仿1 7世纪的贵族,有的扮成电影中的角色。
中午12时,偌大的圣·马可广场被上万名前来狂欢的人挤得水泄不通,身着古代服饰的仪仗队来到大公府门前,一些人装扮成古代威尼斯达官显贵登上主席台,圣·马可教堂的钟声齐鸣,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欢节正式开始,广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位于广场中央一侧的100米高的钟楼上,世界女子击剑金牌得主、意大利击剑运动员弗里达扮成天使,银装素裹,挥动着翅膀,徐徐从天而降,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愿。
与巴西狂欢节及意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欢节相比,威尼斯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给人的感觉是欢而不狂,人们更倾向于享受放松愉悦的生活。记者在圣·马可广场周围看到数百名在现场给游人画脸谱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不少是从外地赶来的艺术系学生,趁着节日赚点小钱。不少游客和当地人坐在这些画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晒着太阳,闭目养神,花上5个欧元,只需几分钟,就可让自己面目全非,合格地融入狂欢的人群,既经济又实用。一对意大利青年男女别出心裁,在每人的脸上分别画了半颗心,然后热吻在一起,两颗心紧贴在一起,变成了一颗心。
经过乔装打扮的人们在广场上漫步游逛,吸引着往来者的视线,让人们拍照留念。一位意大利妇女身着18世纪的服装,手中拿把扇子。她告诉记者,她是威尼斯本岛人,这套服装她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价格是2000欧元左右。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员一样,根据不同的着装,进入不同的角色。在外人看来他们可是相当的神秘,一般都不开口讲话,你只能看到他们未被遮住的眼睛,连真实性别都难以分辨。
风景名胜
威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她独特的脸谱艺术和水晶加工工艺。这里做的脸谱个个手工精湛,几乎每个到威尼斯的游客都要带回个脸谱作为纪念。说起威尼斯的水晶加工业也闻名世界,但我们去过的水晶工厂大多是手工作坊,导游带我们穿过水城迂回曲折的小巷,才能进入工厂,里面古老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当众生产工艺品的工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乘着威尼斯特有的“TAXI”———“贡多拉”在古老的手风琴和其他乐器的悠扬音乐声中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老水网中,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广场享受一次绝对正宗的意大利快餐,来份意大利面条或者来一份比萨饼和意大利啤酒,会更加令你陶醉。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来意大利,再来水城威尼斯,感受她的美丽、温馨和浪漫。
个性威尼斯
邢世嘉
威尼斯果然是一座极富个性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浸泡在海水之中,除建筑物和广场之外,几乎看不到陆地。没有汽车,没有马路,没有红绿灯,有的只是运河,只是水道,只是拱桥;运河就是大马路,水巷就是小街道,客船就是公交车,汽艇就是出租车,新月般的“贡多拉”就是自行车。这里有的,其它城市绝对没有;这里没有的,恰是其它城市的构成要素(汽车)。
不知是建筑先将海水分割成条条,还是海水先把陆地肢解成块块。总之,在整座城市里,条条是水,块块是房。沟通条块的是数不清的船、艇、舟,还有387座桥。什么样的车在这里也没有容身之地,没有用武之地。就是意大利总统、罗马教皇,或者菲亚特的老板来到这里也得放下架子,以步代车或者以船代步。
在这座城市里,最壮观的是水道里那一排排、一簇簇的木桩。这些无以数计的木桩就在楼房前后、水道两边有序或无序地排列着,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这些木桩不是道具,更不是虚设的城市背景,它们的作用恰如停车场,恰如车库,是船、艇、舟固定的泊位。威尼斯人每家每户有用途不同的艇或舟(贡多拉)。不过,这些交通工具不像汽车需要库房,主人休息时只需用一条链锁将其锁在家门口的木桩上就行。更有意思的是,木桩上那些红白相间或蓝白相间的条纹。这条纹是一种标志,红白相间的标志着公有,蓝白相间的标志着私有。你可凭借这一标志,判别木桩所对应的房子和船舟的权属关系。当然,也有没涂色条的木桩,那一定是公共场所的泊位了。如圣马可广场、里亚尔多桥这些地方的泊位安插的就是木纹斑斑、原始而粗糙的木桩。
如果说威尼斯是一首古老的诗,那么这些木桩就该是惊叹于这美好意境的感叹号了。
在这个没有汽车的城市逛街,你当然不用担心被车撞,但“水祸”却离你只有一步之遥。除大运河两边有较宽阔的人行道以外,其它的水道两侧只有沿屋基的一小绺平台,而这些平台又是没有栏杆的,有的地方还布满了苔藓。水面与平台就差那么几厘米,一有风吹来,或傍晚潮汐来临时,平台就免不了被涌来的海水所淹没。所以在这里行走,我总是提心吊胆,又怕湿鞋,又怕掉进水里。
威尼斯的水巷千曲百折、纵横交错,像绿色水带编织的网。不熟悉这个网的人,走进去容易,但要走出来,难免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有一次,我从圣马可广场的钟楼拱门进入马尔扎雷商业街,在威尼斯人所称的“商道”上漫步。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水巷深处,迷失了方向。到处乱串一阵,又恍若走进了迷宫:处处是一样的水道,处处是一样的房子,处处是一样的拱桥。我无法判断所处的方位,无法找到返回的路径。更令人头痛的是这里的路名千奇百怪,使你没法用英语或意大利语问路。比如他们把大街道叫“路旮”,把窄小的街巷叫“卡里”,把水道与墙壁之间的人行道(平台)叫“基道”,两旁开有各式店铺的街道叫“商道”,小水道旁的路道叫“溪道”,水道填成的街道叫“陆溪道”,广场叫“地场”,院落叫“院场”,水道叫“街道”……这些只有威尼斯人自己才能理解的地名,我想问路却是说不清道不明,即使人家告诉我,我也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在无法寻求帮助的境况下,一切只能靠直觉判断方向。
不知又穿过了多少似曾相识的“卡里”、“基道”、“溪道”和拱桥之后,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豁亮———阿弥陀佛,我终于回到了圣马可广场。不,是圣马可“地场”。
⑶ 威尼斯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是一个浪漫的城市。
威尼斯(Venice)是意大利东北部着名的旅游与工业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区的首府。威尼斯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中心,被称作“亚得里亚海明珠”,十字军进行十字军东征时也曾在这里集结,堪称世界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3)西班牙威尼斯房价多少扩展阅读
威尼斯的没落
威尼斯从15世纪开始没落,当时它在保卫塞萨洛尼基时首次失利,败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威尼斯也在1453年派遣船舰帮助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来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他转而侵略威尼斯,并造成威尼斯巨大的损失。
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并在1575-1577年间卷土重来。在这三年间,高达五万人死于黑死病,城市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1630年,黑死病更造成接近三分之一公民死亡。
文艺复兴末期,威尼斯开始失去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当时,葡萄牙成为欧洲与东方贸易的主要媒介,影响威尼斯巨大财富的来源。同时,法兰西和西班牙霸权主义横行,爆发了意大利战争,威尼斯的政治影响力式微。然而,威尼斯帝国是农产品输出国,及至18世纪中叶仍是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威尼斯
⑷ 恒大海上威尼斯最低房价是多少
目前最低7000多
⑸ 威尼斯 都灵 博洛尼亚 物价消费
【标题】 关于加强物价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
【内容分类】 物价
【文号】
【颁布部门】 南京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81年04月15日
【生效日期】 1981年04月15日
【正文】
通知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物价、整顿议价的通知》,严肃物价纪律,制止随意涨价、交相涨价、哄抬议价,确保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特制定本办法。
【章名】 第一章 纪律
第一条 各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产品价格和作价办法。不准越权自行订价、提价,不准擅自规定价外附国,不准降低产品质量或巧立名目、变相涨价。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的试销价格和试销期限,必须按照物价分工管理权限报经批准。自销产品价格,对商业经营者或生产单位,不得超过商业批发牌价,对消费者应执行零售价。
第二条 商业批发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物价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价格规定。不准擅自变动各种差价、比价和作价办法。
第三条 各零售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商业主管部门和批发单位通知的零售价格,按期执行调价通知。自采商品要报主营公司核价,不得自行订价,不准按零售价进货加价出售。不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掺杂掺假,少秤短尺,串换规格,提级提价,牟取非法利润。
第四条 饮食业必须严格按照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毛利率制定价格,并将配料、规格、质量、价格公布于众。不得偷工减料、降低质量、少给份量。使用议价原材料的饭菜,毛利率要低于同类品种。
第五条 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修理服务、工艺协作、文教体育、公园展览、房租水电以及物资调拨等各种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按照物价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不得随意要介、层层加价、乱收费用。
第六条 各单位收购、出售商品必须明码标价,议价商品和削价处理商品要有明显标志。
第七条 实行浮动价和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的单位,要严格执行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浮动幅度和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
第八条 经营议价商品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关于议购议销的品种范围和作价原则的各项规定,不得违犯。
第九条 一切有证个体商贩(户)经营牌价和议价商品均应遵守同行业有关价格和规格质量的规定,不得私自变动、抬高价格、串改规格。
第十条 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物价纪律,严守物价机密,不得泄露拟调整的价格,不得抢购准备调价的商品,不准低价私分商品,不准投机倒卖商品。要自觉接受物价监督人员的检查,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欺骗、抵制和拒绝。任何人不准对坚持原则、正确行使职权的物价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物价检查监督人员要模范遵守法纪,不准借检查之机徇私舞弊,敲诈勒索。
【章名】 第二章 奖励
第十一条 对模范执行物价政策,严格遵守物价纪律,正确执行国家规定价格和收费标准,成绩显着的国营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由市、区、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模范执行物价政策单位”,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对坚持原则,敢于揭发检举和抵制违反物价政策行为的单位、职工、群众和成绩显着的物价检查人员给予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金来源,可从对违反物价政策的罚款、没收的非法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二十,由市、区、县物价部门统筹使用。
第十二条 对执行议购议销价格好、议价管理工作好、贯彻薄利多销方针好、平抑集市价格好的单位,由业务主管部门给予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十三条 对严格执行国家规定价格,明码标价完整齐全,有健全的物价管理制度,价格执行无差错的基层商店,由主管部门通报表扬,并作为评奖内容之一或由主营公司发给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十四条 对不克扣斤两、不弄虚作假、不搞变相涨价,正确执行国家规定价格的个人,由单位予以表扬,并作为评奖考核内容之一。
【章名】 第三章 惩罚
第十五条 对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而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形成质价不称的,轻则批评教育,并根据按质论价原则,降价出售,已售出的凡能退还用户的,一律退还,无法退还的,予以没收,上缴财政;严重的要追究责任,视情节处以适当罚款,业务主管部门给予责任人适当的行政处分。
实行“三包”的产品,生产单位要对用户负责,在“三包”期内,该退换的要退换,不能退换的负责返工修理,保质保量,往返运输费用由生产单位负责;不能返工的要负责赔偿。
第十六条 对提级提价、压级压价的,除进行批评教育外,所得非法收入都要退还,无法退还的部分一律收缴财政,必要时给予通报批评。对责任人每次罚款五至十五元,情节严重者,加重处罚。
第十七条 对乱涨价和变相涨价的单位和个人,按以下不同情况罚款处理。
1、不明码标价,私自取消或涂改标价,每次罚款一至五元。
2、短秤少尺,查出后,按当日已销数量,计算非法所得,如数收缴财政,同时对责任人罚款三至十元,停发本月奖金,情节严重的,业务主管部门应给予适当行政处分。
3、掺杂使假、串换规格,不论单位和个人,均按已销数量,计算非法收入,并处以二倍罚金收缴财政,同时停发三到六个月奖金。损害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的,对责任人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不执行上级规定的议购议销商品的品种范围和作价原则,牌价购进,议价销售,或将平价原料转为加工议价品种销售,以及改头换面,换个牌子就涨价的,除将全部非法收入收缴财政处,对责任人罚款十至十五元,并停发该单位一至三个月奖金。
5、对以上屡犯者,应予加重处罚。
第十八条 部门或单位不顾物价政策,无视物价纪律,越权自行定价或调价的,除进行批评教育,令其作出检查外,并处以罚款一百至五百元,对直接责任人,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同时处以罚款十元至三十元,或取消奖金二至四个月,也可以两种亻分并用。领导人支持、庇护所属单位乱涨价和变相涨价者,或者明知不问、不加制止者视情节轻重,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处以罚款十至二十元,取消奖金一至三个月。
第十九条 内外勾结,非法套购商品,转手倒卖,扰乱市场,抬高价格的,除没收钱物外,对国营或集体单位的责任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停发奖金三至六个月,罚款十至五十元,情节重大者要给予行政处分;对不采取措施制止此类问题的单位领导人,也应给予同等经济处分和行政处分。严重者应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利用价格贪污受贿,或对检举物价问题的工作人员、群众和单位,进行威胁、打击报复者,除经济上从严处理外,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以行政处分或提起公诉,由司法部门依法制裁。
第二十一条 按本办法没收的非法收入,由财政部门监交,必要时,可由银行直接划拨。企业被处以罚款的,罚款由企业基金中支付,不得摊入费用、计入成本,不得列入营业外支出。
【章名】 第四章 权限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物价政策的执行情况,分别由市、区县物价部门和各管部门负责检查和处理。其中,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企业、贸易货栈和城市街道企业、农村人民公社企业、有证个体商贩(户),由所在地的县、区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为主负责组织检查和处理。市属工业、商业批发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由市物价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为主负责检查和处理。必要时,也可组织联合检查。
第二十三条 物价检查人员,对发现违反物价纪律的行为,要认真核实其情节及所得非法收入金额,填写违反物价纪律登记表,提出处理意见,报有关市、区、县物价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本试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如上级有新的规定,按上级规定执行,本办法中的未尽事宜,由市物价委员会、工商行政管理局另行规定。
⑹ 为什么威尼斯是水城
水城威尼斯,它的名气不亚于中国的万里长城。因为它是人工建造在水中的城市,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从甘肃的玉门关,一直到河北山海关,为了抗击外来的敌寇入侵,在蜿蜒山顶上,用人工搬运一砖一石上山,建造了坚实的超万里长城。经历几个朝代风雨沧桑,几经修复,使这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物,象一条腾飞的巨龙,流传千秋万代。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强、勇敢。威尼斯象征着意大利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清晨,东方的太阳早已升起。当我们的车到码头时,眼前是浩浩荡荡的宽广水面,威尼斯如同海市蜃楼,远远地我见看不清它的面貌。水面上的汽艇来来往往,风很大,激起朵朵的白色浪花,汹涌澎湃的浪潮有机奏地拍打着岸石,发出很大的巨响。码头上,游客们排起了长长的队在等渡船。威尼斯这座水中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导游告诉我们说:“每天到这里的游客,平均是五万人。5年前,这岛上有了当地的华人导游,是一位台湾的妇女。她在一次意大利导游演讲比赛中,还被评上“金奖导游”。因我们的汽艇是事先预订好的,大家顺利地上了船。小汽艇乘风破浪,金碧辉煌的教堂尖顶倒影在水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座座的建筑物整齐地排列在岛上。船很快就靠岸了,大码头上停靠着许多船只。我们跳下船,在人群中见一位戴眼睛的中国妇女,她的手里高高地举起一面小小的五星红旗在招扬。我们跑了过去和这位岛上的导游握手问候。她小小的个子,剪着齐耳跟的刘海头,穿戴很简单,白色的汗背心和一条黑色的裙子。大约30多岁,瘦瘦的个子,人挺精神的,她有着朗朗的声音,讲起国语来即响亮又清楚。她告诉了我们:“大家紧跟红旗走,不要掉队。因岛上游客多,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海中,找个人比大海捞针还难,况且我们的时间都是安排好的”。
威尼斯,建于1500年。当时被称为亚得里亚海的女王“富有共和国威尼斯。”这是一座建在200个烂泥巴上的百岛城。岛于岛之间,短距近的,都架起了长长的钢桥梁;长距离的,平日有渡船,重大的节日时,就用军舰搭成浮桥。
这里最大的岛叫主岛,又称本岛,岛上的城市规划是一步一景。岛上总共居民是7万人。主岛上有400座桥。最短的桥叫叹息桥,特点是桥的一头建监狱,另一头建皇宫。短短一座桥,人生二重天。因犯法的人,根据罪刑的轻重关在这座坚固的石牢里,监狱上面的高三层是起诉、法庭,办公室。下三层是人间地狱。被打入地牢,只能在半蹲着,站不直。他们看着人民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后悔和叹息。这就成为桥名。这座监狱的窗扉很大,根根粗的钢筋交叉在外面。导游指着大石头建造的墙上,问我们,这墙在一人高的地方,为什么特别白?,我们说:“不知道”。她告诉我们,每年的秋天,城市的街道和低处都会被水淹,地方政府就用钢铁的脚手架搭好浮板,让人民行走和参观,退水后流下了这痕迹。主岛上有200幢欧洲古式的洋房和大建筑物,气派很大,房子的每层楼都有小阳台。岛上住房的门口,你都会看见井,这就是人民以前的用水,如今,政府从陆地把水管从水底引了进来,家家都有了自来水。岛上有教堂、剧场、饭店、旅馆、大学和广场还有许多的商店、面包店、街上的摊头的叫卖声,非常热闹。跟着导游也不知走过多少座桥,只见桥下的船只来来往往,那是非常漂亮的刚朵拉游船。整个城市当然看不到汽车和摩托车。水上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这里的船工二万人,船的驾驶证是代代相传的,不是任何人可以申请的,因船公们在小河道内驾驶的技术都是一流的,从小就练。驾驶船的人们介绍各个景点都了如指掌。
岛上的圣马可广场建于1702年,成群的海鸥在空中飞翔,广场上有金色的主教堂,中世纪的意大利是个富有的国家,波和流域,农业发达。有钱的意大利人也做起了生意,商人们做香料、丝绸、手工、艺术品等。有钱后,人民就开始在水上建城。在造这座教堂时,政府要求岛上的482个商人从各地都带回一根规定尺寸的柱子做教堂的门面,因此你会看到,这高大的482根柱子式样各异。并要求各个商人每次回家,带回一块同样大小的砖,为造教堂用;采用了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建立起来的这座教堂五颜六色,教堂的大钟,每小时报平安,响声3-5分钟,钟声响遍了整座城市,在空中久久回荡。在这座教堂的正门的墙上面,有八幅画。他描述,一位教父去异国他乡去传教,被杀。商人用智慧和金钱,赎换回他的尸体,把他装在鱼篓下面,上面放上烂鱼掩人耳目,把尸体偷运回来,并隆重地举行了葬礼的故事。广场的左手是金球顶的教堂,玛丽亚抱耶苏,站在旁边的200个圣人都拿着长明灯,圣门25年才开一次。屋顶金碧辉煌。圣比德拿两把通往天国大门的钥匙,他的右脚被人们都摸平了,据说摸了脚,就会交好运。万神庙盖作华盖,圆顶有柱子把屋顶盖出去,这样就有空间把人通向天国了。广场是大天井式,周围都是最古老的商店,费洛里昂,可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馆,据说德国诗人歌德,曾是这里的常客。喝一杯浓浓的咖啡,听听古典、优雅的小提琴演奏声,当然是别有一翻风味。
全世界的第一块玻璃是在这里制造的。导游带我们参观一个玻璃制作工场。上楼后,我们大家坐好,看一个工人在当场表演。玻璃在800度的火中溶化,他用钳子夹着火红的玻璃时,问:“谁要猜中他手里做的动物,这个艺术品就属于谁”。我们全神贯注地看着他一转一拉一扭,思想还没有转过来;小妹叫了起来,“horse,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at you cannot make him drrik.是马,是奔腾的马!”她真聪明,反映这么快,猜对了!
别看小小的玻璃,学问真不少,学徒要十五年,才能成为师傅。玻璃不贵人才贵。1850年,各个家族的规矩是不传不同姓,传儿不传女儿。各个家族制作各有特点。展览厅中,制造的玻璃有6000种颜色各异,式样不同的产品。玻璃制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撩乱。杯子有马赛花包、花苞饼,每种颜色配家铜绿色或金泊、非常美丽,价格也非常高昂。水晶石灯,水晶玻璃即硬又亮。玻璃首饰,水钻80切面的贵,30切面的便宜。意大利语‘阿当雄、阿当雄,’是小心。哐铛一声,说那迟。我的头碰在大镜子上,这倒影的出口。我眼冒金星,头上立刻起了包。镜子倒一点儿也没事。大家都忍不住地笑得弯下了腰,只有我笑不出来。好痛、好恨自己是
个急性马大哈!展览厅的人说:“这些制品都是比铁还坚固的高质量玻璃,制作后,在水里退火24小时的”。他们推销项链和戒指。好多人都买它作纪念,我看一个“红宝石”的戒指很漂亮,就想买,试了一下,大小正好。脱下来,问工作人员多小钱。这位年轻、漂亮的意大利人员,开了个玩笑,他跑出柜台,拿着戒指,在我的面前跪下一条腿,抬起头说:“高贵的中国公主,请接受我的求婚!”并把戒指套在我的无名指上。他的油腔滑调,滑稽的表演,引得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我也被他逗得大笑,忘了疼痛,高高兴兴地付了钱。
每年的9月份第一个星期日,是威尼斯 “亚得里亚海的女王驰名整个意大利。”这天岛上举行刚朵拉/小船比赛的节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水都的民间故事。据说从前,在一次集体婚礼上,新娘被另一个族/斯拉天人抢走,年轻人把新娘抢回来后,用刚朵拉争先恐后地运回来,不需驾船。从此威尼斯的运河、刚朵拉/小船就是生活的全部。最丰富活动的一天,憧憬充满魅力的城市,每年的这天,都要在大运河
上举行这个举行“刚朵拉祭礼”华丽的祭典,令人依稀感受到从前的今天。
刚朵拉,我和妹妹坐上刚朵拉/一条游船,感受威尼斯的风采。船夫是个很快乐的威尼斯人,他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这里的历史,1701年建立的歌剧院,英国的沙士比亚作品在这里上演过“罗密欧和朱丽叶”屋内水上观剧,舞台是开敞的。游船在狭窄的河道穿梭,遇到的游船是擦肩而过。我们的头上是桥。他指着马可波罗的旧居告诉我们,马可波罗从中国带来面条的制作方法,就是比沙饼也来自中国,我说也许是当年,马可波罗没学好,封不上面饼口才成为今天的比沙饼。威尼斯太漂亮了,太有魅力了。水在城中,城又嵌在水中,人间仙境。船夫把我们划到ps.marco/圣码头。一座巨大的雕塑,男为天、女为地。国父爱曼斯二世的剑指向罗马,帽头对着威尼斯。
威尼斯有好几间中国饭店,意大利的中餐馆把大红的灯笼高高地挂在门口。几年前,我们来到这里旅游,到一间瑞安人开的餐馆吃饭,那时,餐馆生意不好,老板满脸愁云,和我们聊起,他们买了这家餐馆,在太边缘了。卖给他们的人在岛的中心开了一家,生意很红火。这次,我们到市内,门口挂红灯笼的餐馆,一进门,正是上这家瑞安人,今非昔比,此店生意很好,今天的老板满面红光,他认出了我们,格外高兴,他告诉我们,现在岛上有好多家中餐馆。原来卖店给他们的那家,由于老板爱赌,又爱玩股票,结果不好好做生意,连店都输给了别人。老婆带着孩子走了,家庭也散了。他感慨万千地说:“我们华人在国外不容易,勤勤业业是我
们的本分,千万不能用赌博来求取快乐。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你看,还只有五年时间,这位百万富翁、身缠万贯的老板,不走正道,毁了自己,也毁了家庭。”
岛的尽头,绿色地带是迷宫,要不是导游领路,我想走几天几夜也是很难走出来。人生如果走进了迷宫,如果执迷不悟,就会毁于一旦。
威尼斯是人类的建筑史上的奇迹,房价5000美金一平方。岛上的居民是老一辈留给下一代的房产。除此之外,只有富豪才能买得起,这天价的古老房子。
在回来的船上,我想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精诚是专心诚意;金石是比喻最困难的事情,连起来解释是:我们只要有信心,就什么事情都能办到。信心是我们做事的先决条件。坚定信心的方法,是专心诚意。我们做事如果没有信心或缺乏信心都不行,即使有了信心不认真专心诚意去做也是不行的,我们只有有坚定信心,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去奋斗。不怕困难险阻,才能够实现理想。
⑺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
潺潺如果你不是旅游者,或者不在旅游这一行工作,你似乎都找不到住在威尼斯的理由。威尼斯是一个旅游者的城市。这是一座全世界人都心仪的城市,所以拥挤也就在所难免。好在这里拥挤但并不喧嚣,可能是无处不在的水融化了喧嚣,而且威尼斯的别致也会彻底让你觉得即使拥挤又有什么关系。
威尼斯浮在水上,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汽车的城市。这座城市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如果非要仿效陆地的叫法,那么这里有公共小火轮、出租船,突然想到“贡多拉”不知类比陆地何物,也许是马车吧,就像纽约中央公园附近的马车。“贡多拉”意味着浪漫和风情,每条“贡多拉”都是精心装扮过的,月牙样儿的小船看上去格外考究;摇橹的船夫也很爱修饰自己,蓝白条纹的汗衫是他们的首选。船夫用“贡多拉”带着游人随性观赏这座城市,而“贡多拉”也成了威尼斯最具魅力的一景,遇上船夫心情好,他会很乐意为游人高歌一曲,就像酒宴上的祝酒歌。
有位富有想象力的中国人把穿过威尼斯城中的“S”型的大运河想象成八卦;中国人也经常把江南比作威尼斯,事实上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少有“孪生”的城市,对比中国的江南,面对亚得里亚海的威尼斯更加大气开放,多一些大家闺秀的气质,中国的江南则把小家碧玉的含义解释得充分到位。
威尼斯最着名的景点圣马可广场,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站在这里就可以依稀体会到昔日地中海强国的气派。有时候,世界上的文化颇有相近之处,站在圣马可广场,我会莫名其妙地想起“海派文化”这个词,海派文化在于它的开放,包容,也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圣马可教堂风格的多样性似乎更加印证了这一点,面对大海的威尼斯人具有乐意尝试新鲜事物,愿意探究未知世界的精神,而中国人最熟悉的马可•波罗就出生在这座城市。
从意大利回北京的飞机上,邻座就是一位地道的威尼斯人,不过他和他的家族大多数人早就远离了这座城市。他说,拾阶而上对于游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浪漫;对于每天生活在威尼斯的老人来说,爬上爬下着实不够方便;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只要不是做旅游生意的,威尼斯也绝对不是办公的好地方。
在一次迷路的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个城市里“土着”的确越来越少了。
晚上的威尼斯很容易迷路,这里的水巷千曲百折、纵横交错。在游人看来,处处是一样的水道,处处是一样的房子,处处是一样的拱桥,简直就是在走一个迷宫里。那晚我在威尼斯的街道上迷了路,发现自己在同一个地方绕了三圈,最后实在不想再走冤枉路了,就问了路过的两三个人,结果他们也如我一样都是游人,只好作罢。好在威尼斯不大,误打误撞我也就走出来了。
听了我的“不幸”经历,意大利人告诉我问路时判断本地人和游人的小窍门:通常威尼斯人脚步很快,因为他们熟悉回家的路,威尼斯在他们的眼中不是景,只是生活的地方,再自然不过;而游人的脚步通常是懒懒的,偶尔还会驻足在小桥上,他们就是来看景的,而且没准也有人像我那样迷路了,正思索着如何才能找到回 “家”的路呢。
旅行攻略
小心意大利方式
“Italianstyle”(意大利方式)这是欧洲人对于意大利人散漫作风的“昵称”。短短旅程,也能领教一二。
在威尼斯入住酒店,拿着房间钥匙开门后发现此房已有客人,原来是前台弄错了。只得再与前台交涉换个房间。在意大利入住酒店,有时会要求你把护照押在前台,离店时取走。在威尼斯,离店时都坐上出租车了我才发觉护照还没拿呢。转头去取,前台依然热情,可对于自己的疏忽没有一丝愧意。后来发现如果坚持自己保管,他们也并不在意,照样很痛快地还给你,这大概也是意大利方式吧。
在罗马乘飞机时领略的意大利方式着实让我惊出了一身汗。罗马的机场有ABC三个候机厅,三个候机厅并不挨在一起。我来到大屏幕前寻找自己航班信息,遍寻不到,等不是办法,但也不能三个候机厅一个一个找,本来就是卡着点来的。这时只好强作镇定,作简单推理,屏幕上飞往欧盟其他国家城市的航班都在B厅办理登机。好在推理思路正确,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B厅,终于发现了自己航班的信息。
另外,罗马机场总是很忙,尤其是旅游季节,航班很密集,所以一定要留出充裕的时间办理登机事宜。两个小时都不算长。
体验意式酒店风情
意大利酒店价格普遍不菲,一般来说,三星级的宾馆要150欧元左右,而四星级一般在200欧元以上,但通常都包括一顿早餐。
网上订房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国外的话还是建议选择国外的订房网,他们的信息更全、折扣也更多。
意大利有很多的酒店是由过去私人花园修建的,酒店外观上完全保留了古时的模样,只是房间内作了改造,酒店的主人花足了心思,把奢侈掩藏在古典中。
意大利不欢迎汽车
意大利的城市似乎都不欢迎汽车,所以现在想想在意大利租车并不是明智之举,城市中基本上见不到“宽阔”的马路,大多是单行道,而且不胜枚举的禁行标志都快把人逼疯了,有时目的地就在眼前,可就是过不去。
意大利人开车很快而且普遍急躁,在行进中容不得前车有半点“思考”,加上城市中路标不很清楚,所以走错路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我从比萨回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城外走错了一个路口,就上了一条通往周边小镇的路。这一上就不知狂奔了多久才找到出口。也许,只有把这样的旅程想成是“探索”之旅才不会感到沮丧。或者换个角度想,北京的五环不也这样吗?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停车问题,有时候你需要花上近一个小时才能发现一个能停车的地方,在意大利,你甚至觉得找个停车位有点像中彩票。还有一点需提醒,酒店停车大多不是免费的,记得在佛罗伦萨时,在酒店停车一晚要30欧元,取一次车要5欧元,再停回停车场又得5欧元,一来一回10欧元就出去了。罗马对汽车的排斥就更别提了,所以一到罗马就赶快把车还了,甩掉包袱,长舒一口气。
流水
威尼斯,浪漫水上风情
PS:
威尼斯简介
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它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环海,位于威纳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实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是继佛罗伦萨和罗马之后的第三个中心。威尼斯画派作为后起之秀,在欧洲艺术中享有盛名,影响很大。代表人物如:乔尔乔涅、提香、丁托列托等。威尼斯在歌剧艺术发展上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威尔第创作的《茶花女》等世界着名歌剧就是在这里首演并获得成功的。1932年,威尼斯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是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港口每年进出货船达万艘以上。其经济以旅游和服装为基础,料器和花边是它的传统行业。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上城市。作为着名的旅游城市,它的面积只有6. 9平方公里,居民只有10万人左右,共有120座各式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多座宫殿,每年来此观光旅游的游客达上千万之多。
威尼斯古城兴建于452年,当时,沿岸居民因逃避它族迫害,被迫迁网威尼斯湖中定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到14世纪末,它已发展成当时地中海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威尼斯有一条长4公里、宽30~60米的主运河,与177条支流相通,全城由118个小岛组成,城市里共有2300多条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象从水中钻出的似的。在这座水上城市里,汽车、摩托车、甚至自行车都是被禁止的,在路边叉着“TAXI”的牌子,指的是汽艇,威尼斯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船,而贡都拉则充当了自行车的地位。
当然,威尼斯也有它的忧虑,它正面临这洪水的侵袭、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威胁,近年来曾发生圣马可广场被洪水所淹的现象。近年来,意大利政府和威尼斯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呼吁拯救威尼斯。
历史概况
威尼斯水城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为什么要把城市建在海上呢?据说,公元5世纪,为躲避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沿海居民逃往海边的小岛和沼泽地,是为威尼斯的发端。威尼斯建在120个岛上,全市靠400座石桥沟通,天哪!威尼斯在中世纪是海上强霸,是贸易大国,积累了大量财富,既是西方开向东方的门户,也是东方通往西方的桥头堡。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水”字,一部一千五百年的兴衰史从水里向我们飘来。
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它既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威尼斯城四周环海,位于威纳托省(Veneto)的威尼斯,其实包括了一百座大大小小的岛屿,只有西北角有一条4公里长的长堤,是1846年建造的铁路桥,1932年又与之并列建造了公路桥,与大陆相通。
威尼斯是一座文化艺术名城。全城有教堂、钟楼、修道院、宫殿、博物馆等艺术及历史名胜450多处。
交通工具
船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水城威尼斯要建地铁,人们听起来都觉得新鲜。好奇的同时,还产生了种种疑问:建地铁会不会破坏威尼斯风景?是否会使威尼斯地面下沉的情况更严重?
威尼斯要建地铁与目前该市最头痛的两个问题密切相关:一个是涨潮;一个是波浪。每年冬季是威尼斯涨潮最厉害的季节。往往在圣诞节前夕,各个商店都备好了圣诞商品,可是一涨潮,大水淹过了商店一层,使许多商品受损。所以,在威尼斯,几乎所有人都住在二层楼以上。
与大水相比,波浪对威尼斯的威胁更大。威尼斯由大大小小100多个岛组成,由354座桥相连,人们出门或以步当车,或以舟代步。规模各异的船只穿梭于威尼斯大小水巷,其中有能载100多位乘客的公共汽艇,也有只乘5至6人的小快艇,还有威尼斯特有的两头翘翘的单桨舟,这里叫“贡多拉”。为防止船只行驶中掀起大浪,对建筑物造成破坏,这里对于各种机动船只的速度都有严格的限制。
另外,岛上生活用品的价格越来越高,居民越来越少,这里几乎成了一个旅游接待城市。据统计,由于市中心房价越来越高,许多威尼斯市中心的居民都渐渐迁移到陆地上居住,目前岛上只有7万多居民。现在这里像一个特大的博物馆,旅游的人们大都是早上从附近的城市乘车赶到这里,参观一天后,当晚就像落潮一样各奔他方。
为解决这些问题,市长提出修建地铁的设想。这样,一大批来威尼斯的旅游者可以通过地铁进入威尼斯,而且也可以将日用品等物资从地铁运输进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减少船只的流量,从而减少波浪的震动,以保证威尼斯少受波浪袭击。
据负责地铁设计工作的安布拉蒂娜工程师介绍,正在设计的地铁是从威尼斯的空港马可波罗机场到市中心,全长8公里,总投资约1.25亿至1.5亿欧元,预计工期为两年。正式运营后,旅客在威尼斯机场下飞机后,乘坐地铁只要9分钟就到了市中心。这样,游客今后到威尼斯除了传统的水路外,又多了一个选择,可以乘地铁登岛。
2月的威尼斯还是冬天,少许有些寒意,但蓝天碧水,晴空万里,完全没有阴霾的感觉。与往日船声灯影里安静的威尼斯不同,这些日子,远远就能听到人们哒哒的脚步声和愉悦的笑声。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人们此时都脚步匆匆,奔向同一个目的地——世界着名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一年一度的“水城”狂欢节正在那里达到高潮。
五彩缤纷的面具
记者能赶上这趟热闹,完全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过一入威尼斯的水巷,一看满眼色彩斑斓的面具,大概没有谁不会被狂欢中的水城吸引。各色各样的面具是威尼斯狂欢节的一大特点,在中国人看来它们有点像京剧脸谱。满大街都是勾着脸的人在又唱又跳,好像上演大戏,这就是威尼斯狂欢节给记者的印象。威尼斯大街小巷有数不清的面具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收集着时髦的斗篷,有的专卖高顶硬帽,还有的现场展示面具的制作工艺。“面具”可以简单到直接画在脸上,也可以经过复杂的程序,用纸浆、布料、瓷器、玻璃甚至塑料等等制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夸张、华丽、戏剧化,看得你眼花缭乱、不知身在何处。
据说,威尼斯狂欢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到18世纪时已成为欧洲最着名的狂欢节,由于王孙贵族纷至沓来又不想暴露身份,戴面具和乔装改扮就成了一直延续的传统。有面具和一身戏装的遮扮,人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幻想和激情,肆无忌惮地狂欢。
风俗文化
前来参观狂欢节的人们穿小巷,过小桥,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圣•马可广场。这里成了面具与服饰的展示会,不少人从头到脚都模仿1 7世纪的贵族,有的扮成电影中的角色。
中午12时,偌大的圣•马可广场被上万名前来狂欢的人挤得水泄不通,身着古代服饰的仪仗队来到大公府门前,一些人装扮成古代威尼斯达官显贵登上主席台,圣 •马可教堂的钟声齐鸣,主持人宣布威尼斯狂欢节正式开始,广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时,位于广场中央一侧的100米高的钟楼上,世界女子击剑金牌得主、意大利击剑运动员弗里达扮成天使,银装素裹,挥动着翅膀,徐徐从天而降,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祝愿。
与巴西狂欢节及意大利其它地方的狂欢节相比,威尼斯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给人的感觉是欢而不狂,人们更倾向于享受放松愉悦的生活。记者在圣•马可广场周围看到数百名在现场给游人画脸谱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不少是从外地赶来的艺术系学生,趁着节日赚点小钱。不少游客和当地人坐在这些画家提供的小板凳上,晒着太阳,闭目养神,花上5个欧元,只需几分钟,就可让自己面目全非,合格地融入狂欢的人群,既经济又实用。一对意大利青年男女别出心裁,在每人的脸上分别画了半颗心,然后热吻在一起,两颗心紧贴在一起,变成了一颗心。
经过乔装打扮的人们在广场上漫步游逛,吸引着往来者的视线,让人们拍照留念。一位意大利妇女身着18世纪的服装,手中拿把扇子。她告诉记者,她是威尼斯本岛人,这套服装她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价格是2000欧元左右。这些人大部分都跟演员一样,根据不同的着装,进入不同的角色。在外人看来他们可是相当的神秘,一般都不开口讲话,你只能看到他们未被遮住的眼睛,连真实性别都难以分辨。
风景名胜
威尼斯值得一提的是她独特的脸谱艺术和水晶加工工艺。这里做的脸谱个个手工精湛,几乎每个到威尼斯的游客都要带回个脸谱作为纪念。说起威尼斯的水晶加工业也闻名世界,但我们去过的水晶工厂大多是手工作坊,导游带我们穿过水城迂回曲折的小巷,才能进入工厂,里面古老的机械加工设备和当众生产工艺品的工艺吸引了许多参观者。
乘着威尼斯特有的“TAXI”———“贡多拉”在古老的手风琴和其他乐器的悠扬音乐声中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老水网中,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广场享受一次绝对正宗的意大利快餐,来份意大利面条或者来一份比萨饼和意大利啤酒,会更加令你陶醉。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来意大利,再来水城威尼斯,感受她的美丽、温馨和浪漫。
个性威尼斯
邢世嘉
威尼斯果然是一座极富个性的城市。整座城市都浸泡在海水之中,除建筑物和广场之外,几乎看不到陆地。没有汽车,没有马路,没有红绿灯,有的只是运河,只是水道,只是拱桥;运河就是大马路,水巷就是小街道,客船就是公交车,汽艇就是出租车,新月般的“贡多拉”就是自行车。这里有的,其它城市绝对没有;这里没有的,恰是其它城市的构成要素(汽车)。
不知是建筑先将海水分割成条条,还是海水先把陆地肢解成块块。总之,在整座城市里,条条是水,块块是房。沟通条块的是数不清的船、艇、舟,还有387座桥。什么样的车在这里也没有容身之地,没有用武之地。就是意大利总统、罗马教皇,或者菲亚特的老板来到这里也得放下架子,以步代车或者以船代步。
在这座城市里,最壮观的是水道里那一排排、一簇簇的木桩。这些无以数计的木桩就在楼房前后、水道两边有序或无序地排列着,构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这些木桩不是道具,更不是虚设的城市背景,它们的作用恰如停车场,恰如车库,是船、艇、舟固定的泊位。威尼斯人每家每户有用途不同的艇或舟(贡多拉)。不过,这些交通工具不像汽车需要库房,主人休息时只需用一条链锁将其锁在家门口的木桩上就行。更有意思的是,木桩上那些红白相间或蓝白相间的条纹。这条纹是一种标志,红白相间的标志着公有,蓝白相间的标志着私有。你可凭借这一标志,判别木桩所对应的房子和船舟的权属关系。当然,也有没涂色条的木桩,那一定是公共场所的泊位了。如圣马可广场、里亚尔多桥这些地方的泊位安插的就是木纹斑斑、原始而粗糙的木桩。
如果说威尼斯是一首古老的诗,那么这些木桩就该是惊叹于这美好意境的感叹号了。
在这个没有汽车的城市逛街,你当然不用担心被车撞,但“水祸”却离你只有一步之遥。除大运河两边有较宽阔的人行道以外,其它的水道两侧只有沿屋基的一小绺平台,而这些平台又是没有栏杆的,有的地方还布满了苔藓。水面与平台就差那么几厘米,一有风吹来,或傍晚潮汐来临时,平台就免不了被涌来的海水所淹没。所以在这里行走,我总是提心吊胆,又怕湿鞋,又怕掉进水里。
威尼斯的水巷千曲百折、纵横交错,像绿色水带编织的网。不熟悉这个网的人,走进去容易,但要走出来,难免是要费一番周折的。有一次,我从圣马可广场的钟楼拱门进入马尔扎雷商业街,在威尼斯人所称的“商道”上漫步。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水巷深处,迷失了方向。到处乱串一阵,又恍若走进了迷宫:处处是一样的水道,处处是一样的房子,处处是一样的拱桥。我无法判断所处的方位,无法找到返回的路径。更令人头痛的是这里的路名千奇百怪,使你没法用英语或意大利语问路。比如他们把大街道叫“路旮”,把窄小的街巷叫“卡里”,把水道与墙壁之间的人行道(平台)叫“基道”,两旁开有各式店铺的街道叫“商道”,小水道旁的路道叫 “溪道”,水道填成的街道叫“陆溪道”,广场叫“地场”,院落叫“院场”,水道叫“街道”……这些只有威尼斯人自己才能理解的地名,我想问路却是说不清道不明,即使人家告诉我,我也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在无法寻求帮助的境况下,一切只能靠直觉判断方向。
不知又穿过了多少似曾相识的“卡里”、“基道”、“溪道”和拱桥之后,眼前突然出现一片豁亮———阿弥陀佛,我终于回到了圣马可广场。不,是圣马可“地场”。
⑻ 南京浦口威尼斯水城如何
南京浦口威尼斯水城房价大约4200-4600元之间,房子周边有过江隧道的出口,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房子质量蛮好的,比较适合购买!
⑼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隠忧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已不足6万人。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据悉,作为旅游城市,威尼斯物价上涨迅速,每年有不少当地居民不堪忍受高物价,“逃离”家园。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葬礼”是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半(北京时间19点半)开始的。一个由三艘贡多拉组成的“送葬船队”,运载着象征威尼斯已死的粉色棺材,沿着威尼斯大运河缓缓前行。一名男子身披黑色斗篷,用威尼斯当地方言朗诵诗歌,表达对威尼斯人生活现状的惋惜。在抵达着名的里亚尔托桥后,众人把棺材抬上了岸,并接着把它抬到了市政厅前面。随后,抬柩人打碎棺材,取出一面画有凤凰的旗帜。在意大利,灰烬中复活的凤凰代表“重生”。在里亚尔托桥边上还竖起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着正逐年下降的威尼斯人口数量。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威尼斯的人口一直在减少。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1951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为17.4万人,而1996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为7万人。今年10月刚刚公布的常住人口数量则不到6万人,其中四分之一为64岁以上的老年人。威尼斯市人口统计部门官员表示,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截至2030年威尼斯将不再有本地出生的常住人口。
威尼斯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近年来日益频繁的水灾外,更重要的是兴盛的旅游业推高了生活成本,大批市民不得不“逃离”威尼斯,选择到意大利其它城市或欧洲大陆居住。
威尼斯葬礼的组织者之一、商人沙奇介绍说,在1950年时这里仅有100万游客,而如今每年都有约2000万游客。为了赚钱,日用品商店转而卖起了面具、玻璃制品等纪念物。“这对当地居民来说,并不是好事――人们总不能吃玻璃吧,”沙奇说。
威尼斯房价高昂,而且很多房主乐于将房子短租给外来游客,而非长期居住的本地人,以获取更多租金。此外,旅游业还排挤了其它产业的生存空间。在威尼斯,如果有人不想从事旅游、餐饮等服务类行业的话,他(她)很难找到其它工作岗位。
前不久才退休的威尼斯酒店经营者协会主席马斯基耶托批评说,威尼斯之所以沦落至此,完全是由于过去20至30年来管理部门没有认真规划威尼斯的将来,只知道从旅游业中收取高额税收。
⑽ 梅河口市威尼斯花园
那里的房价很高的 2800左右 都是二手房子了 都住人了 房子也都装潢完,都100平以上~大部份都130左右~~~环境很好 交通不错 新房子有水岸和御龙湾 都是很好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