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靠什么征服玛雅
A. 玛雅文明既然那么高为什么搞不过西班牙人的侵略
网络:
德马雷斯特介绍说,在7世纪和8世纪,当地曾发生过许多战事。现在看来,这竟然是玛雅人的“世界大战”,牵涉到两大主要城邦控制下的所有城市。
多斯皮拉斯建立于公元629年,本是古代玛雅城邦蒂卡尔的一个军事前哨。蒂卡尔王派自己的弟弟统治这里。台阶上的文字说,多斯皮拉斯王与蒂卡尔王长年结盟。但后来卡拉克穆尔城邦从北方——现在的墨西哥——前来征服了多斯皮拉斯,俘虏了国王,又把他当作傀儡送回王位。
变节投诚于卡拉克穆尔的多斯皮拉斯王向蒂卡尔发动了一场十年战争,并获得了胜利。他率领军队洗劫蒂卡尔,把那里的国王———自己的亲兄弟———和其他贵族带到多斯皮拉斯杀死祭神。此后,多斯皮拉斯以卡拉克穆尔为靠山,四处征战,成为一方霸主。
这时的玛雅文明眼看就要走向更高的组织形式,巩固成为单一的大帝国。然而蒂卡尔被洗劫后又卷土重来,打垮了卡拉克穆尔。整个玛雅世界从此分裂成许多地方集权,进入了激烈的小规模战争时期,并最终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败。而多斯皮拉斯在公元760年被遗弃,从此一蹶不振。
德马雷斯特说,伦敦大学的西蒙·马丁和波恩大学的尼古拉·格鲁贝曾经指出,是蒂卡尔和卡拉克穆尔这两大城邦的长年鏖战导致了玛雅文明的毁灭。如今他们的观点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B. 玛雅人即然那么厉害,那么为什么会被西班牙人征服
应该说,在西班牙征服者时代,美洲大陆最着名的三个文明——阿兹台克、玛雅、印加,其中玛雅文明按理来说应该是当时最弱的,玛雅文明的辉煌期是在7世纪—9世纪,到了16世纪时玛雅文明的集权统治已经相当无力了,内部已经形成了非常松散的类似于古希腊文明中的城邦体制,况且在蒙特霍第一次征服失败之后,1535~1541年,玛雅城邦国家之间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内战,使得玛雅的实力消耗不少。而且各部落之间的矛盾也很有可能被西班牙征服者利用,最后造成各个击破的事实(最后西班牙人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不过最后的事实证明,玛雅人却是墨西哥最后一批消亡的原住民,尽管1697年塔亚沙尔城被攻陷之后,但在尤卡坦半岛的丛林中残余的玛雅人后裔仍然抗击着西班牙殖民者近2个世纪之久,是什么原因导致西班牙征服者对玛雅人征服的不彻底呢?
我的分析有以下几点——防伪标识【冰冻卡妙】
1、正是由于玛雅人内部松散的部落城邦体制,使得玛雅人缺乏阿兹台克和印加那种君主高度集权的统治,这样西班牙征服者那种擒贼先擒王的手段在玛雅人身上就不起作用了,尽管没有了集权统治就意味着无法调动更大规模的军队进行反抗,但这种松散的体制却在尤卡坦半岛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科尔特斯在征服阿兹台克时,始终将进攻的目标锁定在阿兹台克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最后以攻陷特城作为征服阿兹台克的结束;皮萨罗的目标也在十分明确就是印加帝国的王权拥有者;再回过头看玛雅人,松散的部落联盟确实让蒙特霍有些无从下手。
2、由于自10世纪开始,玛雅人内部就战争不断,这也间接形成了玛雅人战斗力和战斗组织较其他墨西哥原住民族稍微突出一些(当然和印加帝国比还差很多)。尤其是在玛雅人当中,出现了类似于雇佣兵的概念。
3、征服者弗朗西斯科·蒙特霍也有很大的责任,在他的第一次征服中,他既没有采用科尔特斯与当地其他土着部落联盟以确保后勤供应的手段,也没有像皮萨罗那样采取奇袭的手段,而是按部就班的对玛雅人部落逐个征服,结果自然受到了玛雅人的围攻。到了后期蒙特霍似乎有了长了点记性,利用了玛雅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并抓住时机对各部落进行征服,不过征服者的到来,还是使玛雅各部落及时的清醒过来,并一起联合反抗。
4、尤卡坦半岛复杂的丛林地形也限制了西班牙征服者的行动,茂密的丛林大大削弱了西班牙的火枪和骑兵的威力,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河流、山脉、沃土是孕育民族的地方,沙漠、森林、孤岛是遗存民族的地方”
C. 玛雅人到底是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消失的呢他们的身世之谜是什么
玛雅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更是美洲重大的古典文化。玛雅人在5000年前就出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在美洲远古的石器时代就开 始了他们的生产活动,所以和世界上的其他人类一样,他们的古代史正常地经历了采集、渔猎向农耕过渡的发展阶段。玛雅(M ay a)文明孕育、兴起、发展于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和塔帕斯科两州和中美洲的一些地方,包括今天的伯里兹、危地马拉的大部分地区、洪都拉斯西部地区 和萨尔瓦的一些地方。这一地区的总面积达32.4万平方公里。 一、玛雅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人进入了定点群居时期并从采集、渔猎进入到了农耕时期。农业和定点群居孕育了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从此就开始了。 世界上的许多学者研究玛雅文化,对玛雅文明比较公认的历史分期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为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时期,从公元317年到公元 889年为古典时期,从公元889年到1697年为后古典时期。也有人把它叫做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 前古典文明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这时,玛雅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出现的城市广场上建立了许多大型的石碑,石碑上雕刻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形 象。因为在公元1-2世纪时出现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记述统治者历史的文字。此外,城市里还出现了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大型 石铺广场和堤道反映了这时候的建筑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前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N akb e)和埃尔米拉多尔(El M irad o r)。 古典时期文明发展的中心在危地马拉一带的蒂卡尔、帕伦克(Pa len q u e)、博南帕克(Bo n am p ak)和科潘等地。这时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博南帕克壁画是世界有名的艺术宝库。 位于中美洲的玛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什么原因到9世纪时衰落了。此后,玛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在那里进入了后古典文明时期。玛雅的后古典文 明有奇钦·伊察(Ch ich en Itz a)、乌斯马尔(U xm a l)和玛雅潘(M ay ap an)三大中心。 公元10世纪后,势力强盛的托尔特克人后裔,从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岛,影响了奇钦·伊察。玛雅文化与托尔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 已经衰落的玛雅文化重新繁荣起来,玛雅历史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后古典文明的文化特征是除了继承南部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外主要是建立了许多比以前更大和 更雄伟的神庙和大型金字塔。天文和历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玛雅文化的主要内容 玛雅文化是伟大的古典文化,它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在农业生产中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 大。玉米本是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经过了玛雅人的培育,把它变成了高产的粮食品种。玉米的品种多、营养价值高、产量大,不仅是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物质基础。 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将玉米传播到全世界,成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主要食粮,帮助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民渡过了无数次的灾荒,对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 献。玛雅人还是火鸡的培育者。火鸡现在已是欧美家庭过节必备的美味佳肴,在欧美的饮食文化中玛雅人的功绩是载于史册的。 第二,超前历史的城市经济。玛雅的城市很多,据统计,在公元后的八个世纪中,各个不同的玛雅部落前前后后共建立了一百多个城市,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帕伦克、 科庞等。这是玛雅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因为玛雅人的手工业水平很高,他们会用陶土制成各种器皿,用燧石或黑曜石制成各种工具和武器,用棉花织 成布匹,用金、银、铜和锡等元素制成合金,加工成各种器皿和装饰品。市场很发达,一般的集镇和城市都有市场,各业人员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商品有棉布、蜂 蜜、蜂腊、燧石武器、盐、鱼以及各种日用品和食品。商品交易已经有了货币,他们的货币是可可豆。市场旁边都有旅馆供来往客商住宿。互市一般有固定日期,好 像我国农村中赶集的日子那样,或逢单逢双,或三六九,或逢年过节不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玛雅人不但内部经济发达而且有了广泛的外部贸易。其经济活动远 至南美洲的哥伦比亚。
在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玛雅地区以前,古典期玛雅文明曾经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过约600年左右的繁荣岁月。该文明技术水准停留在石器时代,各都市间自成王国。玛雅人在这近2000年间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公元800年前后,他们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他们所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也都终止了建造新的建筑。文明很快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关于玛雅文明中断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1)干旱说。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看法。玛雅文明是由于当地连年发生干旱,摧毁了古文明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而他们又没有打井竖渠的的水利知识,在湖泊河流干枯断流之后,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但是导致尤卡坦半岛旱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
(2)砍伐森林说。一些专家指出,玛雅他们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玛雅人便开始砍伐森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对木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最后,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当地的环境也逐渐恶化,干旱自然不可避免。对此,目前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国广泛分布这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3)生态危机说。与上面的观点相似。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社会状况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干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了。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绿色植物悄悄覆盖起一切,像掩藏起一个久远的秘密。
(4)太阳周期说。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地质学家戴维??霍德尔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玛雅地区发生的旱灾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大旱灾每隔208年就发生一次。这位学者因此提出一个新的见解:玛雅文明的消失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霍德尔领导的这项研究,是从墨西哥南部的奇昌卡纳布湖湖底的沉积物开始的。他们在湖底钻孔,取得了1.9米的沉积岩岩芯样本,对样本中的碳酸钙浓度进行了研究。由于干旱年份湖水的蒸发量较大,相对时期沉积物中碳酸钙的浓度也就较高。碳酸钙浓度高的岩层,对应的年份就一定发生过旱灾。研究的结果是惊人的。沉积岩中的碳酸钙浓度,在年代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性。每208年,湖底的沉积物中就有高浓碳酸钙层出现,也就是说,)每208年,当地就会发生一次旱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这正是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这个周期,和目前太阳活动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强的周期正好吻合。专家们也认为,这两个周期的吻合,决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尔在地质学上的研究,为解决一个历史之谜带来了突破。一些学者还猜测,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玛雅文明尤其以天文历法和宗教体系着称,这或许也和旱灾的发生有关。也许早在1000多年前,玛雅人就已经发现,天体的运动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才会以一种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见的热情和执着,来观察各类天体的运动。
(5)等级划分说。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导致后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明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自然无法读懂那些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文字和史书了。
(6)科学幻想说(外星人说)。
这种观点认为玛雅人来自外星球。从生存环境上来看,人类一般是选择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而玛雅人却选择了条件恶劣的热带雨林。这种刻意的选择正是为了避免与地球人接触,以保证自己独立的生活。在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也缺乏先进的运输工具的同时,却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令人费解。他们创造的象形文字系统,以至于我们至今无法全部破译。有人认为,玛雅外星人是数十万年前,为采矿而离开故乡的行星,来到某个星球。后为躲避某个星球的爆炸来到地球。他们最初居住在温暖的南极,随后又因冰河期来临,辗转迁徙至中美洲的密林之中。后来由于墨西哥高原爆发战争,为躲避战祸,玛雅人便乘着太空船飞向茫茫宇宙,去寻觅新的家园。但这种观点不被大多数人承认。
此外,还有玛雅人口的增长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观点基本上属于生态危机说);瘟疫毁灭了玛雅人;内战或外族入侵导致文明毁于一旦等观点。
玛雅文明从公元9世纪开始逐渐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给了后古典期支离破碎的玛雅世界最后一击,支撑文明体系的精神世界和记载它们的书籍失落。现在,仍有将近200万玛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着近25种玛雅语,然而他们对过往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D. 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中美洲,玛雅族的灭亡,玛雅文化的知识。
玛雅人占领着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现代洪都拉斯、及现代危地马拉。其历史大概可追述到公元前二千年,但鼎盛时期是在公元600到900年之间。尽管他们生活在农业发达时期,他们还是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埃及灿烂古迹的一些纪念碑和仪式中心。这些建筑物的规模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当纯朴简单。而其建筑的发展水平尽管不是很高,但与其同时代的其它民族相比,还是领先的。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书写语言,到今天必须破译后才能理解。现仅保留有三本玛雅人写的书,其它的都被视其为异端的欧洲人给毁灭殆尽。
玛雅文明范围(绿色部分)玛雅人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非常精通,其理解与预知各星球运动的本领是根据历法计算出来的,常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上表现。他们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每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就可聚集在其中心地商量讨论,这个小村子现已不再存在。贵族武士和牧师统治着这个社会。
公元十世纪,玛雅民族开始衰落,或许是由于地震,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许多重要的仪式场所自那以后就被抛弃了。从墨西哥中心来的武士们入侵玛雅城,他们在雨林中分为许多小组进攻。公元17世纪,西班牙人夺取了最后一个玛雅中心,但今天,居住在Yucatan的居民较之以前要少了近两百万人口。
古地区名。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居住的地区,范围约为今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坎佩切、尤卡坦等州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伯利兹外围地区。公元一到五世纪,玛雅人先后在该地区兴建一些城邦。据传全盛时代人口曾达1,400万。当时已有发达的农业,对天文、数学、历法、雕刻技术,也有卓越的创造。史称“玛雅文明”。为美洲文化的源地之一。十二世纪后衰落,十六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被摧毁。
E. 西班牙征服中美洲的详细过程
阿兹特克(或译为阿兹台克、阿兹提克)是一个在14世纪-16世纪的墨西哥古文明。最初,阿兹特克是Tezozomoc统治下的Tepanecs国的佣兵,并常与托尔提克人(Toltecs)发生战争。当Tezozomoc死去,他的儿子Maxtla暗杀了奇马尔波波卡(Chimalpopoca);1428年,奇马尔波波卡的叔叔伊兹柯阿特尔(Itzcóatl)与德斯科科湖的前统治者Nezahualcoyotl同盟,并进攻Maxtla的首都Azcapotzalco;100天后,Maxtla投降并被放逐。阿兹特克(Tenochtitlán)、德斯科科(Texcoco)、和特拉科班(Tlacopan)组成了同盟,并取得墨西哥谷地的统治权,阿兹特克是其中最强的力量。伊兹柯阿特尔的侄子蒙特苏马一世在1440年登基,并扩张了他的国土,1450年-1454年发生了由干旱导致的大饥荒,为此,蒙特苏马不断的发动荣冠战争(Flowery Wars)获取俘虏来祭祀神灵。蒙特苏马一世的儿子阿哈雅卡特尔对特拉特洛科(Tlatelolco)王国发动了战争,但被Tzintzuntzan的塔拉斯科(Tarascan)所击败,这是帝国有史以来遭遇的第一次惨败,但随后收复了Huasteca地区,并征服了米克特人(Mixtecs)和萨巴特克人(Zapotecs)。1481年,阿哈雅卡特尔(Axayácatl)的儿子Tízoc短暂了统治该国,随后便被他的弟弟Auítzotl所取代。在Auítzotl的统治下,阿兹特克帝国的版图达到了最兴盛时期,共控制了33个省份的371个部落。首都特诺奇提特兰曾经有25万人居住,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阿哈雅卡特尔(Axayácatl)的儿子蒙特苏马二世在1502年登基,1504年开始发动对特拉克斯卡拉(Tlaxcala)的战争,1519年西班牙人从墨西哥湾登陆,当时阿兹特克人误以为是传说中羽蛇神(Quetzalcoatl)的归来,因此邀请西班牙人进城,但西班牙人却软禁了蒙特苏马二世。西班牙人在城内搜括黄金,并屠杀了阻止他们的祭司们,这导致了后来的暴动,蒙特苏马二世在1520年7月1日的一场暴动中被大石头击中脑部死去,西班牙也被迫放弃特诺奇提特兰城。
蒙特苏马的侄子库伊特拉华克(Cuitláuac)在登基四个月后便因为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而死去。帝国最后的皇帝库奥赫特莫克(Cuautémoc,蒙特苏马的侄子,时年18岁)登基。1521年4月28日,西班牙人及其盟军开始作最后的围攻;在经过长时间的围城和大部份人口都死于饥饿与天花的情况下,1521年8月13日,皇帝库奥赫特莫克终于向征服者克尔特兹(Hernán Cortés)的500人西班牙军队和15-20万底拉斯卡拉盟军投降。1525年2月26日,他被西班牙人绞死。帝国的人口也因为各式传染病从1500万迅速下降到300万,首都特诺奇提特兰也被烧成平地。现在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是在特诺奇提特兰的废墟上重新建立的。至此,西班牙帝国将墨西哥纳入其殖民版图。
F. 玛雅人地文明怎么来玛雅人又是怎么消失
在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玛雅地区以前,古典期玛雅文明曾经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过约600年左右的繁荣岁月。该文明技术水准停留在石器时代,各都市间自成王国。玛雅人在这近2000年间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公元800年前后,他们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他们所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也都终止了建造新的建筑。文明很快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关于玛雅文明中断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1)干旱说。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看法。玛雅文明是由于当地连年发生干旱,摧毁了古文明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而他们又没有打井竖渠的的水利知识,在湖泊河流干枯断流之后,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但是导致尤卡坦半岛旱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 (2)砍伐森林说。一些专家指出,玛雅他们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玛雅人便开始砍伐森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对木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最后,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当地的环境也逐渐恶化,干旱自然不可避免。对此,目前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国广泛分布这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3)生态危机说。与上面的观点相似。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社会状况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干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了。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绿色植物悄悄覆盖起一切,像掩藏起一个久远的秘密。 (4)太阳周期说。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地质学家戴维�6�1霍德尔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玛雅地区发生的旱灾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大旱灾每隔208年就发生一次。这位学者因此提出一个新的见解:玛雅文明的消失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霍德尔领导的这项研究,是从墨西哥南部的奇昌卡纳布湖湖底的沉积物开始的。他们在湖底钻孔,取得了1.9米的沉积岩岩芯样本,对样本中的碳酸钙浓度进行了研究。由于干旱年份湖水的蒸发量较大,相对时期沉积物中碳酸钙的浓度也就较高。碳酸钙浓度高的岩层,对应的年份就一定发生过旱灾。研究的结果是惊人的。沉积岩中的碳酸钙浓度,在年代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性。每208年,湖底的沉积物中就有高浓碳酸钙层出现,也就是说,)每208年,当地就会发生一次旱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这正是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这个周期,和目前太阳活动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强的周期正好吻合。专家们也认为,这两个周期的吻合,决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尔在地质学上的研究,为解决一个历史之谜带来了突破。一些学者还猜测,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玛雅文明尤其以天文历法和宗教体系着称,这或许也和旱灾的发生有关。也许早在1000多年前,玛雅人就已经发现,天体的运动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才会以一种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见的热情和执着,来观察各类天体的运动。 (5)等级划分说。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导致后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明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自然无法读懂那些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文字和史书了。 (6)科学幻想说(外星人说)。 这种观点认为玛雅人来自外星球。从生存环境上来看,人类一般是选择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而玛雅人却选择了条件恶劣的热带雨林。这种刻意的选择正是为了避免与地球人接触,以保证自己独立的生活。在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也缺乏先进的运输工具的同时,却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令人费解。他们创造的象形文字系统,以至于我们至今无法全部破译。有人认为,玛雅外星人是数十万年前,为采矿而离开故乡的行星,来到某个星球。后为躲避某个星球的爆炸来到地球。他们最初居住在温暖的南极,随后又因冰河期来临,辗转迁徙至中美洲的密林之中。后来由于墨西哥高原爆发战争,为躲避战祸,玛雅人便乘着太空船飞向茫茫宇宙,去寻觅新的家园。但这种观点不被大多数人承认。 此外,还有玛雅人口的增长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观点基本上属于生态危机说);瘟疫毁灭了玛雅人;内战或外族入侵导致文明毁于一旦等观点。 玛雅文明从公元9世纪开始逐渐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给了后古典期支离破碎的玛雅世界最后一击,支撑文明体系的精神世界和记载它们的书籍失落。现在,仍有将近200万玛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着近25种玛雅语,然而他们对过往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G. 是哪国人入侵的玛雅民族
②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科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着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着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于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着,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蚀、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玛雅文明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灿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
H. 西班牙人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主要原因在哪
本来在特斯科科湖的外围,有许多受阿兹特克统辖的村落。但这些村落向来受到压迫,故此埃尔南·科尔特斯围攻特诺奇蒂特兰前便先将之降服,成为他自己的盟军。尽管后来埃尔南·科尔特斯在围城战中失利,但由于这些村落“对墨西哥人心怀敌意,所以仅在一旁观望”。在孤军作战的情况下,库瓦赫特莫克难以收拾残局。
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武士及居民众多,被西班牙军围攻数十天,(卡斯蒂略说一共围攻93天,另有说法围攻了75天。)粮食供应极为紧张。原本,阿兹特克人可靠着独木船把粮食运进城内,但特斯科科湖区被西班牙军控制后,断绝了粮食供应。而城内的泉水又带有咸味。在断水断粮的情形下,城内士气受到动摇,库瓦赫特莫克开始众叛亲离。
西班牙军的人数,比起盟友特拉斯卡拉军及敌方阿兹特克军的人数少得多(卡斯蒂略说这次围城战前,西班牙兵士有420名,特拉斯卡拉军大约有2000名,阿兹特克方面则不详,然而根据其他资料,西班牙人总数约在2000人左右,特拉斯卡拉军可能在10万到22万间,而阿兹特克方面约在10万人上下,阿兹特克人在数量上已居下风)。但西班牙兵士配备了火枪、弩弓等武器,同时具有钢铁铸造的剑,然而阿兹特克人的武器则是由木头与火山岩所制造,尽管非常锋利,但容易损坏。而西班牙人的铠甲,内里填满棉,能卸去箭、矛投射过来时的冲力,减低受伤机会。因此,至这场战事结束为止(不包括之前墨西哥城动乱时的“悲痛之夜”),只有62名西班牙兵士被活捉去祭神,另有若干兵士伤重而死,但数目有限。
阿兹特克人在特斯科科湖里加装的木桩,虽然一度令西班牙军的双桅帆船因容易搁浅而丧失威力,但后来,西班牙军发现,只要张满船帆,快速划桨,把船只开得够快,便能撞开木桩。凭着这种技巧,西班牙军终于控制了整个湖区。相反,阿兹特克人一见此情形,便大感洩气。这是西班牙军打破僵局的一个关键。
科尔特斯联合外地的一些印地安人族群,利用阿兹特克帝国内不同势力内斗,来夹击当时控制着帝国中枢的提诺契特兰人。提诺契特兰的国王蒙特祖马二世初时误以为白种人的科尔特斯是印地安预言中的白皮肤神明(魁札尔科亚特尔)归返,因此待其如上宾未加防备,而被轻易俘虏控制。
科尔特斯包围帝国首都时,据知他故意送给城内的印第安人不少沾有天花病毒的毛毯,让瘟疫开始在城里流行,而科尔特斯带来的西班牙人因为已经罹患过,所以得以免疫,此举不但造成印弟安人人口减少,也加深了他们对西班牙人的敬畏。
因为美洲地区没有马,所以当时印第安人极少见过马,更没有看过马上的骑兵,因此一旦对战,总是伤亡惨重。西班牙人可以对欧亚大陆上几千年来战争的经验进行研究,而印第安人没有文字(玛雅文字使用范围极窄);西班牙人的火器虽然杀伤力不大,但很有威慑力。
I. 玛雅人是被西班牙人灭的还是神秘消失的啊
玛雅人衰退的原因至今未明。但后期遗留下的种族被西班牙人统治。
玛雅人(Maya peoples)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他们构成了多样的美洲土着人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玛雅"是为了方便而起的一个集体称号,包括为该地区贡献某种程度的文化和语言遗产的人。但其中也包括许多不同的人口、社会和种族群体,他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特征。
玛雅人公元前约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约有200万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玛雅语,属印第安语系玛雅-基切语族。分布在尤卡坦中部和北部,伯利兹、洪都拉斯南部及塔瓦斯科和恰帕斯的一部分,危地马拉低地和高地及恰帕斯和萨尔瓦多的最南端。
据《契兰·巴兰》一书记载,玛雅人历史可分为3个时期:①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公元292),其特点是中美各群体形成共同文化,农业得到发展,开始过定居生活。②古典期(292~900),开始有象形文字、石碑、庙宇等,中部地区有了大规模发展,出现神权政治,晚期北方文化发展并达到鼎盛时期。③后古典期(900~1527),在其前期(900~1250),南部和北部出现了文化变革,托尔特克人到达中部高原并实行政治统治,将其宗教、礼仪、习俗强加于玛雅人,建立玛雅城,由科科梅家族进行统治;在北部地区,玛雅文化和托尔特克文化融合,产生着名的玛雅潘文明。在后期(1250~1527),大的玛雅中心相继被遗弃,政治上解体,出现一些小城镇,相互斗争。1519年西班牙殖民军将领H.科尔特斯征服了尤卡坦和危地马拉,塔亚斯卡尔的伊察人由于地处偏远和反抗西班牙殖民者,长期保持自治,直至1627年整个玛雅地区始被征服。
公元前后到16世纪,建立过若干奴隶制城邦,产生了社会等级,分贵族(包括祭司、统治官吏、军事首领和商人)和平民(包括工匠、农民和奴隶)。实行分权治理,酋长管辖几个中心,农村居民组成公社,保存氏族制度(见原始公社制)的许多残余。行自然崇拜,尤其崇拜“太阳神”和“雨神”,以守护神“伊察姆纳”为最高神灵。从事刀耕火种农业,种植玉米(主食)、菜豆、南瓜和块根植物,饲养火鸡和狗。公元初创造象形文字和历法,发明了20进位法。在医学、天文学方面有较大成就。制陶、雕塑、绘画造诣很深。采用拱形建筑术(梯形金字塔、宫殿、拱门等)。古代文明中心有蒂卡尔(在危地马拉佩腾省)、帕伦克(在墨西哥的恰帕斯)和科潘(在洪都拉斯)。现代玛雅人分布很广,具有共同的社会文化特征。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玛雅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同化,已同他们所在国的居民基本融合。由于所在国历史、社会、文化、经济背景不一,各国玛雅人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也各具特色。
不过,公元900年以后,古典时期的玛雅文明却急遽衰落,许多大城市和祭祀中心人烟绝迹而任丛林植被蔓生。这次衰退的原因至今未明。
后古典时期,尤卡坦半岛高地区内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乌斯马尔(Uxmal)和玛雅潘(Mayapan)等城市,在低地区大城人口减少之后,仍然持续繁荣了好几世纪。
到16世纪初西班牙人征服此一地区之时,多数的玛雅人都只是定居于村庄的农人,他们遵行祖先流传下来的宗教仪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