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哪个国王同时当几个王位
❶ 求西班牙国王费尔迪南多的生平和功绩
斐迪南二世 (阿拉贡)
斐迪南二世(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 Fernando II el Católico(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阿拉贡国王(1479年~1516年在位),卡斯蒂利亚国王(1474年~1504年在位,称斐迪南五世)。他也是西西里国王(1468年起,称斐迪南二世)和那不勒斯国王(1504年起,称斐迪南三世)。通过与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婚姻,斐迪南二世实际上是统一的西班牙的第一个国王。
缔造统一的西班牙
斐迪南二世为阿拉贡国王胡安二世之子。1468年他被父亲任命为西西里国王,作为他与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四世的异母妹妹和继承人伊莎贝拉结婚的准备。1469年10月19日,斐迪南与伊莎贝拉在奥卡尼亚结婚。1474年伊莎贝拉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后,宣布斐迪南为她的共同在位者。在伊莎贝拉登上王位之时,卡斯蒂利亚的封建内讧如火如荼;他们立刻与支持另一位公主胡安娜•拉•贝尔特兰尼哈的贵族展开了内战。直到1479年打败了胡安娜的丈夫、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结束内战后,伊莎贝拉的王位才得以巩固。当1479年斐迪南二世继承阿拉贡王位,尤其是1492年征服了格拉纳达之后,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和西班牙其它许多独立领地的王冠以家族联盟的形式联合了起来。这是自8世纪以后西班牙第一次出现统一的政治实体,虽然直到18世纪有许多地区还是名义上独立的。
强有力的统治
斐迪南二世即位后的第一个成就是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格拉纳达(1492年),从而结束了西班牙历史上的收复失地运动。在同一年,斐迪南二世下令驱逐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犹太人,并派遣哥伦布出海探险,这次航海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根据1494年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欧洲以外的世界被卡斯蒂利亚和葡萄牙两国延一条穿过大西洋的不存在的经线瓜分。
斐迪南二世统治的西班牙与法国的关系很少是和睦的。1493年,他根据与法国国王查理八世签订的巴塞罗那条约吞并了鲁西永和塞尔达涅。此后他一直与查理八世及其继承人争夺在意大利的利益,导致一场长期无结果的意大利战争。1494年查理八世入侵意大利并赶走了那不勒斯国王阿方索二世,后者是斐迪南二世的侄子。斐迪南与主要的意大利城邦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结盟,于1496年迫使查理八世完全从意大利撤出,并把阿方索二世之子斐迪南二世推上那不勒斯王位。1501年,那不勒斯的斐迪南二世去世,王位由其叔父费德里科继承;然而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查理八世的继承人路易十二签订秘密条约瓜分了那不勒斯。路易十二获得坎帕尼亚(包括那不勒斯城本身)和阿布鲁齐,而斐迪南获得普里亚和卡拉布里亚。这个协定转眼就瓦解了。1504年,斐迪南二世的大将冈萨罗•费尔南德斯•德•科尔多瓦从法国人手中夺取了那不勒斯。
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孩子包括疯女胡安娜和阿拉贡的凯瑟琳。她们分别与奥地利大公腓力和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结婚(后者为再婚),前者的婚姻直接导致了斐迪南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庞大帝国。
1504年斐迪南二世的妻子伊莎贝拉去世,胡安娜继承了卡斯蒂利亚的王位。斐迪南二世在胡安娜与丈夫在尼德兰居住时一直以摄政形式实际管理卡斯蒂利亚,现在他准备利用胡安娜精神失常的机会将摄政权力永久化。但他的图谋被深深畏惧他的卡斯蒂利亚贵族制止了,他们宣布胡安娜的丈夫为国王腓力一世,为此几乎引起内战。然而腓力一世在1506年突然去世,他与胡安娜的儿子奥地利的查理年仅6岁,斐迪南二世的摄政于是合法化了。
1508年战火再度在意大利燃起,这次斐迪南二世,路易十二,马克西米连一世以及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结成了反对威尼斯的康布雷联盟。由于利益无法调和,以及对法国意图的普遍怀疑,这个联盟很快便瓦解了。一个包含意大利诸多势力的针对法国的神圣联盟取而代之。
斐迪南二世高度关注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的扩张。1509年,他派遣卡斯蒂利亚军队侵入北非,企图削弱当地的穆斯林政权。
1511年11月斐迪南二世与女婿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签署威斯敏斯特条约,许诺两国将在与法国的斗争中尽一切力量互相援助。1512年,斐迪南二世强行将纳瓦拉的南部并入西班牙,尽管这个王国已经由法国封建主统治了几个世纪。在意大利斐迪南的事业也一帆风顺。1513年,神圣联盟的军队将法国力量逐出米兰,把这个城市重新交给残暴的斯福尔扎家族统治。不过两年后法国人又再次征服了米兰。
1516年斐迪南二世去世,留下一个堪称欧洲第一强国的西班牙。他被安葬于格拉纳达的皇家礼拜堂。
建立专制制度
斐迪南二世是西班牙专制制度的创始人。他最大限度地削弱贵族和城市的力量,从而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国王一人手中。贵族被禁止私自铸币和参与议会表决,而议会本身就蜕变成国王的傀儡,并且不再定期召开。斐迪南二世自己兼任西班牙有势力的卡拉特拉瓦骑士团大团长,该组织与教会有密切关系。1486年,斐迪南颁布瓜达卢普敕令,该敕令禁止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农奴制,并将领主的司法权收归国王。
天主教徒斐迪南
斐迪南二世是真正热情的天主教徒,他不遗余力地推行亲天主教的政策。1480年,斐迪南夫妇在卡斯蒂利亚建立了审判异端的宗教裁判所,成为持续几个世纪的宗教迫害的开端。1492年颁布的驱逐犹太居民的命令及其后对犹太教信徒和伊斯兰教信徒(摩尔人)的歧视、迫害政策对后来西班牙的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损害。
由于斐迪南二世将法军逐出那不勒斯的功绩,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1496年12月2日宣布他和伊莎贝拉为“天主教国王”。此后他便以“天主教徒斐迪南”的称号着称于世。
❷ 西班牙现在在位的国王是谁
西班牙现任国王:费利佩·胡安·巴布罗·阿方索(费利佩六世)
费利佩·胡安·巴布罗·阿方索,1968年1月30日生。现任西班牙国王。他是前任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皇后索菲亚第三个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是王室里唯一的男丁。1968年1月30日,小王子降生在马德里一家医院。随后,他接受了洗礼命名仪式,被赐名费利佩·胡安·巴布罗·阿方索,因为取这四个名字是为了分别纪念波旁王朝第一任统治者、祖父、外祖父———希腊老国王、曾祖父。
2014年6月2日,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宣布,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已决定退位,让位给王储费利佩。2014年6月19日,费利佩举行登基典礼仪式,即位为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
❸ 什么是西班牙王位争夺战
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发生于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争夺战争,表面上看来是英、法、荷、奥等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展开的激烈争斗,然而,其实质则是诸列强借机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殖民地大掠夺。战争结束,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也随之终结了。
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法国在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北美,除继续加强在加拿大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有了这样多的殖民地,才使得国王路易十四狂妄起来,在国内大兴土木,包括修建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殿、开辟巨大的园林,以穷奢极欲来显示他的无限权威;不容法国人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以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幻想,即在法国只能有“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上帝”。对外方面,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力图扩张领土。其目标是:在法国的东北向外发展,以便取得易于攻守的天然疆界;把波旁王室的一个王公置于西班牙的王位,以扩大法国的力量并控制西班牙海外的殖民地。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逝世,但没有子嗣继承王位。按照亲属关系,既可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也可以由波旁王朝的人继承(因查理二世属于哈布斯堡王朝旁系,但他又是路易十四的内弟)。由于法国外交活动结果,查理二世的遗嘱要把王位传给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安茹的腓力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荷兰、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群起反对,他们结成同盟,对法作战。于是,从1701年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开始了。
这次战争,实际上是同盟战争。一个同盟以封建君主专制的法国为首,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国、萨伏依(很快就转到敌对一方)、巴马参加;另一个同盟以奥地利和英国为首,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德意志小国和意大利小国参加。
1701年,法奥未经正式宣战即在意大利领土上开始军事行动。1702年5月,英国和荷兰(1701年两国在海牙缔结所谓“大同盟”,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成同盟)站到奥地利一方参战。1702~1704年,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海上都发生过战斗。陆上的战斗行动仅局限于争夺要塞、实施行军机动和迂回运动。野战很少进行,仅在解除要塞包围时才使用。1704年,英军从海上攻占了直布罗陀。同年,奥英同盟军集中主要精力击溃法国盟国巴伐利亚。1704年8月13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和马尔波罗公爵统率的奥英联军(达6万人)在豪什塔特附近击溃法巴军队(约6万人),毙俘达2.8万人,使战争的进程变得有利于自己。1706年9月17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统率的奥军在意大利都灵附近取得了巨大胜利。战斗以后,法军渡过波河,撤回本国。都灵之战证明,在防御战中以线式战斗队形抗击集中突击是毫无用处的。1706年,法军在尼德兰的拉米利一带遭到失败。
法军仅仅在西班牙取得了几个局部性胜利,对整个战争进程没有产生影响。1707年7月,奥英联军开始入侵法国,在包围土伦长期未克之后返回意大利。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于1709年7月11日发生在尼德兰马尔普拉凯村附近。1709年秋季,要塞争夺战持续不断。1710~1714年,交战双方持续打消耗战,都避免决战。英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虽占明显优势(联军为16万人,法军为7.5万人),但没有对法采取积极行动。战略不果断的原因在于:当时俄国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获胜。英国为了竭力阻挠俄国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改变政治方针,不愿将法国彻底击败,背着自己的盟国开始与其和谈,实际上停止了对法作战。在英国的影响下,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也都放弃了积极的战斗行动。
1713年4月11日,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以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为另一方,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1714年,奥法又签订《拉什塔特和约》。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根据和约,法国将早先侵占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领地划归英国,法国承认了英国对纽芬兰和哈德孙湾周围地区的权利的要求。法国还割让一些地方给奥地利和荷兰,撤回驻洛林的军队。哈布斯堡王朝,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在西班牙势力加强。根据和约,法国的腓力普虽保有西班牙王位,但以他和他的后代永不能继承法国的王位为条件,并规定法西两国不能合并。同时由于在战争中法国屡遭失败,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财政破产,民不聊生,国力大为削弱,盛极一时的法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次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❹ 西班牙国王为何会是如今世界上拥有头衔最多的君主
由于封建体制,欧洲中世纪君主的头衔都特别长。进入近代史之后,欧洲的有些君主依然保留了非常长的头衔。众所周知,西班牙引领了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大帝国。但鲜为人知的是,在1700年之前,西班牙在名义以上不存在的。所谓的“西班牙”是同一个君主兼任一大堆小国头衔而形成的“王朝联合”。
❺ 西班牙的历代国王
1、费尔南多五世(Fernando II;即费尔南多二世)1475年1月15日—1504年11月26日 与妻子伊莎贝尔一世共治。
2、伊莎贝尔一世(Isabella I)1474年12月11日—1504年11月26日 与丈夫费尔南多五世共治。
3、胡安娜(Juana)1504年11月16日—1555年4月12日 1504年到1506年与丈夫腓力一世共治。1516年到1555年与儿子卡洛斯一世共治。
4、腓力一世(Philip I)1505年11月26日—1506年9月25日 1504年到1506年与妻子胡安娜共治。
5、卡洛斯一世(Carlos I)1516年3月14日—1556年1月16日 1516年到1555年与母亲胡安娜共治。
6、腓力二世(Felipe II)1556年1月16日—1598年9月13日。
7、腓力三世(Felipe III)1598年9月13日—1621年3月31日。
8、腓力四世(Felipe IV)1621年3月31日—1665年9月17日。
9、卡洛斯二世(Carlos II)1665年9月17日—1700年11月1日。
10、卡洛斯大公(Archique Carlos;即查理六世)1703年9月12日—1715年7月2日(有争议觊觎者)。
11、腓力五世(Felipe V)1700年11月16日—1724年1月14日。
12、路易一世(Luis I)1724年1月14日—1724年8月31日。
13、腓力五世(Felipe V)1724年9月6日—1746年7月9日。
14、费尔南多六世(Fernando VI)1746年7月9日—1759年8月10日。
15、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1759年8月10日—1788年12月14日。
16、卡洛斯四世(Carlos IV)1788年12月14日—1808年3月19日。
17、费尔南多七世(Fernando VII)1808年3月19日—1808年5月6日。
18、约瑟夫·波拿巴(José I)1808年6月6日—1813年12月11日。
19、费尔南多七世(Fernando VII)1813年12月11日—1833年9月29日。
20、伊莎贝尔二世(Isabel II)1833年9月29日—1868年9月30日 1846年到1868年与丈夫弗朗西斯科一世共治。
21、阿玛迪奥一世(Amadeo I)1870年11月16日—1873年2月11日。
22、阿方索十二世(Alfonso XII)1874年12月29日—1885年11月25日。
23、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1886年5月17日—1931年4月13日。
24、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1975年11月22日—2014年6月19日。
25、费利佩六世(Felipe VI)2014年6月19日—今。
(5)西班牙哪个国王同时当几个王位扩展阅读
西班牙王室的血统起源于5世纪的西哥特王国,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
西班牙王室只计算王室父系血统的情况下,其王室父系祖先Robert of Hesbaye (770-807),他的后代为“欧洲第一家族”法国王室卡佩家族的分支波旁家族。
现今国王费利佩六世一世即波旁家族成员,是Robert of Hesbaye父系血统的直系后代,在只计算父系血统王室中,世界上现存最长父系王室中排在第二位在日本菊花王朝之后。
西班牙阿拉贡地区出生的“天主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看中了哥伦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们也想借助哥伦布,让他为西班牙在海外寻找一个新世界。
于是,他们于1492年资助哥伦布探险。哥伦布不负重托发现了美洲,新世界几乎无穷无尽的金银使西班牙暴富起来。拥有了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等巨额财富,西班牙也几乎拥有了整个世界。
❻ 西班牙国王是谁
西班牙现任国王是费利佩,名字的全称为费利佩·胡安·巴布罗·阿方索(西班牙语:Felipe Juan Pablo Alfonso de Todos los Santos de Borbón y de Grecia),1968年1月30日出生,是西班牙前任国王胡安·卡洛斯和皇后索菲亚第三个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是王室里唯一的男丁。
2014年6月2日,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宣布,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已决定退位,让位给王储费利佩。
2014年6月19日费利佩举行登基典礼仪式,正式即位为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
❼ 西班牙国王juan carlos II
胡安·卡洛斯一世,现任西班牙国王(1975年登基至今),在佛朗哥死后继任王位,帮助恢复君主立宪制.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CarlosI)1938年1月5日生于罗马,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国王阿方索第十三世的孙子,其父为巴塞罗那伯爵。胡安·卡洛斯幼时随其父旅居意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国。常有媒体报导误称他为“胡安.卡洛斯二世”,不知何因。
“胡安.卡洛斯二世”:费雷罗—网球的西班牙国王。1980年2月12日出生。费雷罗常常被人们冠以胡安.卡洛斯二世国王的称号。由于胡安卡洛斯的名字与西班牙国王相同,费雷罗也因此成为西班牙球迷心目中的另一个"国王"。费雷罗是西班牙历史上年轻的优秀网球运动员之一,他和休伊特等一起被看作是未来男子网坛的领军人物。2003年费雷罗被评为年度最佳运动员,并在马德里受到国王胡安卡洛斯的颁奖,这也是西班牙政府所授予的在体育方面的最高荣誉。
历史上的卡洛斯二世
卡洛斯二世(1661年11月6日-1700年11月1日),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后一位西班牙国王(1665年-1700年在位)。卡洛斯二世为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之子,母亲为奥地利公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玛利亚·安娜。他出生时,他的四位长兄都已去世,于是成为西班牙王位唯一的继承人。他的出生也成为全西班牙的一大喜事。由于近亲结婚的缘故,卡洛斯二世身患多种遗传病以及智障和癫痫,体制虚弱得随时可能死亡,无法承受一位君主应该受到的教育。几代的王室近亲联姻使卡洛斯二世在心理和生理都极不正常,甚至就相貌而言,他根本不能被称为人类。他唯一显示出他男子气概是他对打猎的兴趣,他偶尔沉迷于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的兽苑中。
历史上的胡安二世
胡安二世(1398-1479),纳瓦拉国王(1425-1479)和阿拉贡国王(1458-1479),是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一世的次子,宽宏的阿方索五世之弟。他与纳瓦拉卡洛斯三世(法语纳瓦拉高贵的查理三世)的女儿布兰卡一世结婚,所以于1425年得以继承纳瓦拉王位。1458年,继兄长阿方索五世为阿拉贡、西西里、撒丁国王。
胡安二世(1406-1454)卡斯提尔王国国王,恩里克三世和兰开斯特公爵冈特的约翰之女凯瑟琳的儿子。即位时不足2岁。
阿拉贡王国和卡斯提尔王国,地处伊比利亚半岛。
❽ 西班牙王室的发展
当时在欧洲大陆君临天下的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朝只是它的一个分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因为没有子嗣,便立下遗嘱,确认法国王储的次子安茹公爵为其继承人。1701年,安茹公爵即菲力浦五世加冕成为西班牙国王,波旁王朝正式入主西班牙。此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为夺回在西班牙的王位发动了所谓的王位继承战争,双方在欧洲大陆厮杀、征伐达12年之久,欧洲列强均被牵涉其中。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确认菲力浦五世为西班牙合法的国王。
菲力浦五世去世后,其子费迪南德六世于1746年即位;1759年费迪南德六世夭折,其弟查理三世即位,并统治西班牙达29年之久。
在波旁王朝众多的西班牙君主中,查理三世是最受历史学家们青睐的一位。查理三世痛感教会干政造成的诸多流弊,以空前的铁腕在帝国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下令驱逐耶稣会会士,禁止僧侣团活动,把他们解散并没收其财产。查理三世最受人民欢迎、最遭教会痛恨的着名行动,结束了宗教法庭和残酷刑讯带来的恐怖。 与其父相比,查理三世之子查理四世遭到历史学家众口一词的批评。查理四世重用弄臣曼努埃尔·戈多伊,此人担任王朝的首席国务部长和首相,把持朝政长达25年之久。在戈多伊的唆使下,查理四世与欧洲新贵拿破仑结盟,这次决策的失误导致西班牙历史最大的失败之一。1805年在着名的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几乎将法西联合舰队彻底歼灭,“无敌舰队”从此蜕化为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历史名词。
1801年西班牙民众暴动反对戈多伊的专制统治,戈多伊在最后关头仓皇逃遁,寻求法国的庇护。拿破仑则以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接待这位昔日的盟友。 拿破仑兵败大陆,被流放海外,费迪南德也于1814年重新掌权。他虽然接纳了1812年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新宪法,但与此同时,这位生性多变、易为他人左右的君主又把其前任查理三世的许多改革措施予以推翻,僧侣团、宗教法庭和刑讯又回到了西班牙。这一不得人心的举措遭到自由党人的反对。费迪南德又顺从了他们的要求,他对1812年
的宪法重新发誓,划分他和教会的权力,宗教法庭随之又被取缔。 而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斗在世纪之交之后依然没有停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931年4月14日,共和党人在选举中获胜后,国王退位,这标志着波旁王朝的终结,共和党人为此欢呼雀跃。然而随后的1936年便爆发了内战。陆军参谋长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在内战中渔利,建立了独裁统治。与西班牙颇有势力的君主主义者相比,工于心计的佛朗哥更像一个老练的权术家。他一步步向对方妥协,1945年他答应恢复君主制,1947年又颁布一部法律,确定在他死后由一位经他确认的王室成员出任国家元首。佛朗哥在多方寻觅之后,终于确定阿方索十三的孙子、波旁王朝的直系后裔胡安·卡洛斯为其继承人。
胡安·卡洛斯1938年1月5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是巴塞罗那公爵、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的儿子。他生长在意大利和瑞士,10岁时才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国土。
胡安·卡洛斯和弟弟阿方索一块儿在圣塞巴斯蒂安上学,1955年入萨拉戈萨军事学院,随后又进马林海军学院、圣哈维尔空军学院就读。在军事学院就读期间发生了一场悲剧,胡安·卡洛斯的弟弟死于非命:当时兄弟俩正擦枪准备一起去打猎。阿方索的枪意外走火,阿方索当即身亡。 胡安·卡洛斯在三个兵种中均被任命为中尉。作为未来的武装力量总司令,他对西班牙的军队知之甚详。此外,他还在马德里大学修读了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学。在父亲同意下,他接受了佛朗哥的建议,成为这位大独裁者的继承人。1969年7月23日,佛朗哥的继任人选正式公布。
1962年5月,胡安·卡洛斯与一位欧洲王室的公主结婚,她便是希腊公主索菲,西班牙人按自己的习惯称她为索菲亚。这起婚姻符合传统的观念,结婚仪式在教堂举行。所有人都相信,王子将是未来西班牙称职的国王。他由佛朗哥任命避免了国内局势的动荡。
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后仅几天,胡安·卡洛斯宣布成为西班牙国王。1976年11月17日通过了关于政治改革的法律,佛朗哥的独裁政体被彻底结束,重新在西班牙实行两院制。1978年在对政治犯进行大赦后,君主立宪制宪法被人民所认可。西班牙是一个根据现代议会制原则进行统治的王国。为了能从现行的君主专制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胡安·卡洛斯主动剥夺自己的权力。为此,他在世界范围内达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如今,他同其他欧洲君主一样享有类似的权力和义务。 1981年2月23日下午,以国民卫队军官特赫罗斯为首的一批对改革不满的军人突然袭击议会,发动了政变。大批支持政变者的军队和坦克开往首都,占领了马德里的国家电台,要求恢复佛朗哥的独裁制度,新生的西班牙君主立宪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胡安·卡洛斯国王在得知政变的消息后,立即于当天夜里亲自向各省的军区司令打电话,警告他们同叛乱分子保持距离。各军区司令知道国王对政变的态度之后,明确表示不支持政变者。胡安·卡洛斯国王还亲自说服军队的高级领导人站在自己一边,他们中有许多是国王军校时的同学。国王甚至披挂上阵,身穿军队总司令的戎装在电视台发表讲话,呼吁人民反对政变,支持国王和政府。气势汹汹的政变分子内心其实很虚弱。他们眼见国王的态度如此坚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君主立宪制,于是俯首就擒,参加政变的部队也纷纷投诚。在1981年2月23日这个决定性的夜晚,胡安·卡洛斯真正成为西班牙的国王,他也因此赢得了西班牙乃至全世界的敬佩。
❾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怎么回事
1700年,英、法、荷、奥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的或最主要的则是诸列强借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殖民地大掠夺,并且主要斗争矛头指向的是法国。
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法国在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北美,除继续加强在加拿大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有了这样多的殖民地,才使得国王路易十四狂妄起来,在国内大兴土木,包括修建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殿、开辟巨大的园林,以穷奢极欲来显示他的无限权威;不容法国人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以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幻想,即在法国只能有“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上帝”。对外方面,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力图扩张领土,其目标是:在法国的东北向外发展,以便取得易于攻守的天然疆界;把波旁王室的一个王公置于西班牙的王位,以扩大法国的力量并控制西班牙海外的殖民地。
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没有子嗣承继王位。按照亲属关系,既可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也可以由波旁王朝的人继承(因查理二世属于哈布斯堡王朝旁系,但他又是路易十四的内弟)。由于法国外交的积极活动,查理二世的遗嘱要把王位传给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安茹腓力普,路易十四兴高采烈。因为,当时的西班牙除其本土外,还有意大利的大部分、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以及遍布美洲、亚洲、非洲的辽阔土地。这就是说,法国得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也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多的殖民利益。正因为如此,英国、荷兰、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群起反对,他们结成同盟,决定对法作战。于是,从1701年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一方是以封建君主专制的法国为首,有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国、萨伏依(很快就转到敌对一方)、巴马参加的同盟;另一方则是以奥地利和英国为首,有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德意志小国和意大利小国参加的同盟。
1701年,法奥未经正式宣战即在意大利领土上开始军事行动。1702年5月,英国和荷兰(1701年两国在海牙缔结所谓“大同盟”,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成同盟)站到奥地利一方参战。1702—1704年,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海上都发生过战斗。陆上的战斗行动仅局限于争夺要塞、实施行军机动和迂回运动。野战很少进行,仅在解除要塞包围时才使用。1704年,英军从海上攻占了直布罗陀。同年,奥英同盟军集中主要精力击溃法国盟国巴伐利亚。1704年8月13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和马尔波罗公爵统率的奥英联军(达6万人)在豪什塔特附近击溃法巴军队(约6万人),毙俘达2.8万人,使战争的进程变得有利于自己。1706年9月17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统率的奥军在意大利都灵附近取得了巨大胜利。战斗以后,法军渡过波河,撤回本国。都灵之战证明,在防御战中以线式战斗队形抗击集中突击是毫无用处的。1706年,法军在尼德兰的拉米利厂一带遭到失败。
法军仅仅在西班牙取得了几个局部性胜利,对整个战争进程没有产生影响。1707年7月,奥英联军开始入侵法国,在包围土伦长期未克之后返回意大利。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于1709年7月11日发生在尼德兰马尔普拉凯村附近。1709年秋季,要塞争夺战持续不断。1710—1714年,交战双方持续打消耗战,都避免决战。英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虽占明显优势(联军为16万人,法军为7.5万人),但没有对法采取积极行动。战略不果断的原因在于:当时俄国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获胜。英国为了竭力阻挠俄国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改变政治方针,不愿将法国彻底击败,背着自己的盟国开始与其和谈,实际上停止了对法作战。在英国的影响下,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也都放弃了积极的战斗行动。
1713年4月11日,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以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为另一方,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1714年,奥法又签订《拉什塔特和约》。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根据和约,法国将早先侵占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领地划归英国,将阿卡迪亚殖民地割让给英国,英国将它改名为新斯科舍。法国承认了英国对纽芬兰和哈得孙湾周围地区的权利的要求。法国还割让一些地方给奥地利和荷兰,撤回驻洛林的军队。哈布斯堡王朝把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撒丁岛、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托斯卡纳的一部分)、整个比利时、西属尼德兰和莱茵河地区部分领土(弗赖堡)并入自己的领地。西西里岛归属萨伏依。英国在西班牙除得到直布罗陀外,还有梅诺卡岛的一部分。根据和约,法国的腓力普虽保有西班牙王位,但以他和他的后代永不能继承法国的王位为条件,并规定法西两国不能合并。同时由于在战争中法国屡遭失败,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财政亏空,民不聊生,国力大为削弱,盛极一时的法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路易十五于1715年继承王位之后,国力进一步衰竭,年年入不敷出,岁岁国债增加,专制统治最后不得不走向崩溃,巴黎人民越来越觉醒,一场起义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这次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