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女王属什么意思
⑴ 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时期是中国的什么朝代
主要有两个
壮大西班牙和资助哥伦布
她与斐迪南二世是“强强组合”,不过传统上认为她的作用要更加突出。在这中间,斐迪南二世的许多努力可能也被归到了伊莎贝尔的名下。单就赞助哥伦布远航这件事而论,她就足以排进世界最有影响的帝王的行列。目前,已有旧大陆的人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的几种假说,但无论如何,只有哥伦布的壮举才开辟了新航线,将新旧大陆连为一体。另一方面,是西班牙而不是其它国家率先占有了美洲,这使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文化打上了西班牙的烙印,一直延续到今天。此外,伊莎贝尔给西班牙奠定了政治统一的基础,并努力在思想上一统西班牙。由于西班牙在此后100多年里建立了霸权,她留下的影响也超出了伊比利亚半岛的范围,远达拉丁美洲、尼德兰等地。伊莎贝尔在本书的女帝王中排名最为靠前。
⑵ 西班牙女王伊利贝尔一世,为什么一辈子只洗过两次澡
应该是一种修行或者住的地方严重缺水吧。
世界上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风俗习惯,就比如说有些人一生只会洗两次澡,一次是出生的时候,一次是死亡的时候,或者三次,中间增加一次结婚的时候,在我们正常人的眼里看来,那是非常奇怪的,而且也觉得他们身上一定很脏很恶心,会有一股臭味散发出来,不过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说不定会遇见神灵。
有人认为,经常洗澡来清洁自己身体上的垃圾是很不好的,容易削弱自己的体质,然后就容易导致患病,所以就不会经常去洗澡,甚至就像这种特别的一生只洗两次澡,如果是我的话,我是无法忍受长时间不洗澡的,会特别嫌弃自己,而且特别是夏天容易出汗,身上都是黏黏的情况下,更没办法容忍不洗澡。
⑶ 什么是女王现实中有女王吗
女王英文:The Queen 在今日的欧洲君主制国家的在位国王之中,有三个是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荷兰女王贝亚特里克丝、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她们都不是本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王。 在欧洲历史上,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中世纪的骑士时代,皇帝、国王这些名词从来都只是男人的专利,只有东罗马帝国出了几个影响不大的女皇帝。但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统计一下,英国6位,俄国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现在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不过有些女帝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继承”王位,而只能说是“夺取”王位,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以及中国的武则天等)。不知有无错漏,请各位大虾不吝指教。 三十来个,在欧洲庞大的帝王群体中只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但她们不但将欧洲历史谱写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实实在在在史书上留下了足以流芳后世的业绩。总的说来,欧洲女王的表现还算不错。其中丹麦的玛格丽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一世(1474—1504年在位)、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1740—1780在位)分别被本国的史学界认为是本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其他女王基本上处于中上或中下的位置,而甚少有荒淫无道祸国殃民之辈,唯一一个被推翻的女王是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二世(1831—1868年在位),但使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是她的祖父和父亲,她本人要负的责任其实也不多矣。 她们走上女王宝座的路径不外乎两种:从公主到女王和从王后到女王。身为王后,在国王丈夫死后,继承人尚年幼或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便自己走上权利舞台的中心,进而即位称尊的情况,在世界各国历史上司空见惯,在欧洲则以俄国的两个叶卡捷琳娜为典型代表。但更加有欧洲特色的是从公主到女王的情况,欧洲历史上的女王大多属于这一类。 在即位之后,基本上男性国王能承担的事务,她们也能承担,但亲自带兵打仗除外,不过,17世纪之后,国王亲自带兵打仗的情况已越来越少见,因此也不见得是严重的问题。女王结婚之后与丈夫之间权力如何分配也是一个问题。有不少女王,结婚后就将主要王权交给丈夫,甚至把王位也让出,如瑞典女王埃里奥诺拉,也有的女王结婚后能将丈夫和整个江山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如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更有甚者,有的女王选择了终身不婚,以保证自己的权力不旁落,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
⑷ 中世纪西班牙女王和她的丈夫一起统一了半岛,为什么之后被为人诟病
公元15世纪,来自卡斯蒂利亚的女王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的费尔南多结合,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伊比利亚王国。他们两个人在位期间的许多举措都对西班牙乃至欧洲、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说收复被摩尔人占领的西班牙南部、开启大航海时代、子女与欧洲其他王室的联姻等等。不过后世对于他们设定的中世纪宗教裁判所则是诟病许多,这件事与当时驱逐犹太人的历史也有很大的关系。
成立后的短短三年内,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就烧死了298个人,并对79人处以永久监禁。由于宗教裁判所的手段过于血腥,从“天主教国王”统治后期开始就不断有人建议将其取消,但一直未得到西班牙王室的采纳。直到19世纪才被取消。
⑸ 关于西班牙女王。
西班牙的胡安娜.
胡安娜(西班牙语:Juana,1479年11月6日—1555年4月12日),出生于托莱多,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之次女。
她是卡斯蒂利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之母。她妹即阿拉贡的凯瑟琳,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之首任妻子。
3楼
生平
1496年,胡安娜在里尔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美男子菲利普结婚。1500年2月,其子查理生于根特。她唯一的兄弟约翰,以及长姐葡萄牙王后伊莎贝拉与其子米格尔相继去世,使其成为西班牙诸王国王位的唯一继承人。1502年,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贵族议会——“科特”均承认她和她的丈夫是未来的君主。
不久以后,胡安娜逐渐开始丧失理智,她开始疯狂地想念自己的丈夫菲利普,最后不得不赶往佛兰德尔与他会面。而当她到达那里之后,却发现丈夫并不忠诚于婚姻,这使她陷于绝望的嫉妒之中,导致了自己凄惨的结局:菲利普操纵当地法庭认定胡安娜精神失常,将其囚禁。
1504年11月,其母伊莎贝拉女王去世,菲利普偕其回国,以冀能以其丈夫的身份获得卡斯蒂利亚的王位。途中,他们的船只在英格兰海岸沉没,但是夫妻二人幸免于难,并作为英王亨利七世的客人访问了温莎城堡。之后他们再度登程,并于1506年抵达拉科鲁尼亚。可是就在此时,胡安娜之父斐迪南二世宣布:因为胡安娜实际上已经成为菲利普的囚徒,所以应该是他本人,而不是菲利普,方能成为卡斯蒂利亚的共治君主。翁婿二人的争执险些酿成西班牙的内战。菲利普当年9月在布尔戈斯死于斑疹伤寒,这虽然使内战的危险消弭无形,但却使得胡安娜彻底疯狂,拼命爱抚着他的腐烂发臭的老公:美男子费力普一世的尸体,人们几乎斐迪南二世设法使胡安娜承认了他的共治权,之后,就将其囚禁在托尔德西里亚斯城堡之中。
无法将其从其夫的尸体边拖走。
胡安娜是出身于西班牙本土王室的最后一任君主,之后所有的西班牙君主均带有国外王室血统。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胡安娜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她的病症被她最亲近的三个人:父亲、丈夫、儿子无情的利用。她的一生中从没有朋友或者是可以信赖的人。她的亲人们对他并不诚实,将其拘禁在黑暗之中,她只不过是亲人们争权夺利的一件道具。名义上,直到死去,她都是卡斯蒂利亚的女王,这使得她所有的亲人都要利用她才能获得合法的统治权。
她共有六个子女:
埃莱奥诺,初为葡萄牙曼努埃尔一世王后,后为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王后
查理五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
伊莎贝拉,丹麦克里斯蒂安二世王后
斐迪南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玛丽亚,匈牙利拉约什二世王后
凯瑟琳,葡萄牙若昂三世王后
⑹ 欧洲各国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女王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
拜占廷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廷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λισσα,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
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廷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廷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侄儿兼养子米海尔五世为帝;米海尔五世图谋将她排除,但她被忠诚于马其顿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拥立,废米海尔五世,作为马其顿王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位皇帝共同执政。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
拜占廷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廷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越南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
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太宗内禅于太子陈晃,是为陈圣宗,圣宗遂娶昭圣公主为皇后,为乱伦之举,同年生子陈昑(即后来的陈仁宗);死后谥昭皇帝。她做过女皇,后又成为父子两代皇帝的皇后,儿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传奇女性。
俄罗斯帝国 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
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成为女皇。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与此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继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
全名安娜??伊凡诺夫娜,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亦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着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
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 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着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
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着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
日本
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
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间限制贵族权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皇极天皇(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
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持统天皇(690年—697年在位):
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日本历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后临朝称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于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内禅于其孙文武天皇,称太上天皇;统治期间日本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开始了白凤时代。
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
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女帝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内禅于其女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
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
草壁皇子与元明女帝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孝谦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
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
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后樱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
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印度帝国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77年—1901年在位)
即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之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属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获得“女皇”称号的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击败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称号;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
所罗门王朝(今埃塞俄比亚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
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⑺ 谁能提供西班牙王储和王妃的资料
记得青年参考曾有过一篇专题报道,上网一找,居然还找到了,嘿嘿
当今君主制国家扫描
从1910年葡萄牙宣布共和到1979年短命的中非帝国倒台,大部分君主国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历史。迄今为止,国际社会中还保留着几十个君主政体,荣耀与光环依然笼罩在皇室头上,但权力却不可同日而语。而随着皇宫神秘性的消退,各国皇室的难处也被披诸报端,有的王朝甚至很难找出王位继承人,因此有人称他们看上去更像是“政治恐龙”——那种正在消亡的典型。
本期专题对全球君主制国家进行了一次梳理。
——编者
男孙难诞 日本皇室真发愁
本报特约撰稿田夫
国际三八妇女节的前一天,1万多名日本民众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内举行示威,在这场由议员和学者筹办的集会上,主要组织者、前高等法院法官三善澈说:“那些建议修订皇室典范的人无视日本传统,企图另外建立一个新的国度。”而接下来的一句“我心中默默期望,皇储也能加把劲儿”,则让在场群众忍不住会心一笑,并鼓掌表示赞同。
这一切都缘于日本皇室的香火不继。现任明仁天皇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德仁皇太子与太子妃雅子结婚8年才育有1个女儿爱子,小儿子文仁亲王也生了两个公主。虽然日本历史上也曾出现过8位女天皇,最近的一位在1763年即位,但此后便一直由男性继承王位,1947年制订的宪法更是规定只准男性出任天皇。这样在理论上说,公主若无男嗣,日本皇室将因没有嫡嗣而灭亡。
制宪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皇室会出现“男荒”,一旦出现就有点儿束手无策。现在日本政府有意修改宪法,让女性皇室成员继承王位,这得到广大日本民众的支持,却遭到执政党保守派人士的抗议。他们担心,万一女性王位继承人嫁给外国人,日本今后的皇室就不再是纯正的日本人了。
两妃展开“怀孕战”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王位继承危机,日本皇室一直没有放弃“添丁”的念头。2月底出版的日本《周刊新潮》爆出内幕 ——明仁天皇的二儿媳、39岁的纪子怀上了第3胎。日本宫内厅证实,纪子的预产期在今年9月,她若诞下男孩,其王位继承权将排在太子德仁、二子文仁之后,这样,日本正面对的皇室继承、修改宪法问题也可迎刃而解。日天皇明仁和皇后美智子非常高兴,日本全体国民热切期待着皇室40年来首次添男丁。日本国会一个正与首相小泉纯一郎开会的委员会成员获悉纪子怀孕后,当即鼓掌欢呼。反对党民主党党魁冈田克则称:“我们希望与全体国民一起庆祝这个消息。”
令人惊讶的是,42岁的大儿媳雅子为了扳回皇室继承的优势,竟不顾高龄也准备再次怀孕。雅子不久前缺席了一场宫内厅活动,而是改去骑马,进行怀孕所需的体力锻炼,希望能够一举生男。
据说,2001年雅子生下爱子前,也曾勤练骑马,锻炼体力;最近雅子再度勤练骑马,迹象和当年怀爱子前一模一样。雅子最近也减少了服用抗抑郁药的剂量,目的也是为怀孕做准备。
日本政府做两手准备
话虽如此,但面对日本皇室40年没有男性子嗣的难题,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
早在去年1月,首相小泉就下令成立由10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讨论是否修改现行《皇室典范》、承认女性的皇位继承权。这样德仁皇太子3岁的独生女爱子公主将成为未来女天皇。
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王位继承危机,日本政府还考虑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丧失皇家衔头的前皇室成员中挑选嫡男孙。
有熟悉皇室历史的日本学者指出,纪子妃怀孕可以令日本国民冷静下来,在无压力的情况下讨论皇室继承的传统。这话现在已经得到应验。
参考资料
君主制——最后的“政治恐龙”
从1910年葡萄牙宣布共和到1979年短命的中非帝国倒台,大部分君主国都被两次世界大战的旋风所扫荡,另外一些则被不断高涨的、今天仍在继续的反殖民主义浪潮所淹没。至今保留有君主政体的,亚洲有科威特、约旦、阿曼、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柬埔寨、不丹、尼泊尔、日本、泰国、文莱等;欧洲有英国、卢森堡、挪威、瑞典、西班牙、丹麦、荷兰、比利时、摩纳哥、列支敦士登等;非洲有摩洛哥、莱索托、斯威士兰;大洋洲和美洲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几个英联邦成员国也实行君主制。
在这些君主国中,有一些是社会和技术很进步的国家,如欧洲的一些君主国;另外一些是“石油皇帝”的君主国。下台的国王大部分住在英国、瑞士、西班牙和埃及。其中有些人很富有,有些人却不怎么走运;有些人在干活,有些人却忙于奔波。希腊的孔斯塔蒂诺·德格雷西亚是较富裕的流亡国王之一。由于希腊政府所付给的大笔赔偿金,他有一套豪华的生活设施,在伦敦的闹市区买下了一所价值70万美元的住宅。
2006年刚过,英国皇室即宣布准备在4月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八十大寿。近日英王室网站还上载了一大批伊丽莎白二世由1952年登基至今所参与过的重大事件图片。作 为世界硕果仅存最受注意的“立宪君主”之一,英女王到底何时会传位,和她如何安排传位,再一次掀起君主制存废的讨论。
英国王位传承无忧
英国的王位最早建于9世纪,在后来的1000多年里共出现过12个王朝。其中丹麦王朝和诺曼底王朝是由于异族入主英格兰而造成的。王位在同族男性成员中相传时,朝代的名称沿袭不变;王位如果传给女王的儿子,朝代的名称就会改变。新的朝代通常是根据执政王的家族姓氏或封地来命名的。
英国的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是世袭的,由国王长子继承。如果国王长子已死,则由其后嗣继承;如果长子死亡而又无后代,就由次子或其后嗣继承;国王无男性后裔,便由长女或其后嗣继承;国王子女全无,则由其弟继承。此外,除了执政王的子孙,王室的其他近亲成员也享有王位继承权。
这样,当今英国王室成员中享有王位继承权、排名前十的依次是:长子查尔斯王子、孙子威廉王子、次子安德鲁王子、三子爱德华王子、女儿安妮公主、外孙彼得·菲利普斯、外孙女扎拉·菲利普斯、妹妹玛格丽特公主、林利子爵(玛格丽特之子)和莎拉·阿姆斯特朗一琼(玛格丽特之女)。
不过,在这十名“候补国王”中,只有查尔斯王子和威廉小王子的名次是固定的,其他人的名次只是暂时的。名列前茅的继承人如果死亡或宣布自己弃权,后面人的名次依次递升;反之,前面的人如果家中添丁进口,后面人的位置就要统统往后挪。如果没有非常事件发生,继承王位对于第二名以后的人员,只不过是一场梦想而已。
英联邦对查尔斯王子不满
虽然英国不存在王位传承问题,但新国王要想登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皆因为英国人对查尔斯王子——英女王法定继任人的评价一直不佳。在2005年,查尔斯王子决定与卡米拉,一位自小认识的贵族之女再婚时,一项民意调查已显示,英国人中有近23%认为女王驾崩后,英国应该彻底考虑是否废止君主制。有近28%英国人更认为,一旦英女王离世,英国应马上废止君主制度。
对英国王室存亡有更大直接威胁的是,大部分“出身”于英国殖民地或属地的英联邦成员国,都威胁不再承认以英女王为象征。加拿大早在1982年已实行西方版的、一如日本明治年间,将军把所有权力移交天皇般的“大政奉还”——正式订立加拿大宪法,英国国会与加拿大再没有直接关系。
同样地,有消息说新西兰正“积极考虑”采纳类似加拿大的方针。在12个自英国独立的加勒比海国家中,据说牙买加和巴巴多斯也有意通过修宪,废止以英女王为国家元首的“准属土”身份。
查尔斯的再婚,再一次使澳大利亚的共和运动组织扬言要放弃君主制。据今年1月的一项民调显示,46%的人希望澳成为共和国,只有34%的人希望英国君主继续作为澳国家元首。但是,如果查尔斯王储继承王位,支持共和制的比例就上升为52%,而希望维持澳英传统关系的比例就下滑到29%。
近日,就在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即将前往澳大利亚出席英联邦运动会开幕式之际,新南威尔士州议会却作出一项意味深长的决定:更改议员就职誓言,废弃“效忠女王”的词句。据英国《泰晤士报》9日报道,新南威尔士州议会通过决议,议员在就职时的誓词由“效忠女王”改为“效忠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人民”。
曾推动澳大利亚停止奉英国女王为元首却失败的“澳大利亚共和运动”组织表示,查尔斯再婚的消息,会促使澳大利亚人重新思考寻求共和。该组织主席沃荷斯特说:“如果我们不在查尔斯王储继任英王之前成为共和国,那么查尔斯和他的新任妻子卡米拉将变成澳大利亚人生活中的重要宪政人物,我们认为不应该发生这种情况。”
瑞典国王要交税
谁是世界上权力最小的国王?据说是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1975年宪法改革后,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王已不再主持部长会议,不能组阁,也不再担任武装力量的首脑
。承担的只是一系列官方使命:从接受大使的国书到颁发诺贝尔奖金。古斯塔夫是斯堪的纳维亚平民国王中最平民的一个,因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需要交纳税捐的国王。
目前在欧洲,从荷兰、瑞典、挪威到摩纳哥,都保有着一个王室或一个贵族家族作为国家元首。这些国家的君主家族所作出的让步,也许远远超出世人的想象。瑞典的王室早已放弃了传统的仪仗和行列,王室成员所用的车子只比平民车辆贵一点而已;在荷兰,王室早已放弃了大部分田产和土地,整个家族只是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单一的那座王宫中。
不过在欧洲最大王室所在地的英国,仍有部分人对这种“人民王室”的作风不够满意。1991年,下议院议员托尼 ·本恩曾公开提出英国联邦法案,首度有系统地提出把英国转为共和国的步骤。在君主立宪制已经巩固的今天,保存一个王室就真这样有伤大雅吗?
尼泊尔国王有绝对权力
在欧洲,君主们拥有的权力更多是形式上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理论上有解散议会的权力,和按议会的多数决定任命首相,签署法律;但如果没有部长联署,法律便不能生效。如果我们将欧洲王室和部分亚洲存在的王室相比,会发觉亚洲地区的王室仍倾向保留传统的一套,有时甚至想扮演所谓“积极君主”角色。
在很多亚洲国家人民心目中,王室所代表的是国家尊严与传统。如在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裕仁天皇还是一个“活神”。当天皇离开皇宫时,沿途房屋的窗户都要关闭,行人不得窥视。日本人第一次听到天皇的声音,还是1945年通过无线电向他的战士戏剧性宣布投降的时候。这些,在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在尼泊尔,王权仍然很大。尼泊尔现国王贾南德拉,是在2001年一场针对王室成员的屠杀发生后上台的。有不少传言指控,是贾南德拉指挥发动了流血政变。但无论如何,贾南德拉的确是要大权独揽。2月初,贾南德拉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实施宵禁,而反对党也流亡印度,在新德里达成协议,组织了一个反对派联盟,准备和贾南德拉直接对抗。
中东的沙特阿拉伯虽然是君主国,但国王并不独断专行,王室秉承游牧部落的长老议事传统,王室委员会相当于议会,委员会关于继位等重大决策,还要征求宗教领袖同意。这种不乏民主的君主制,虽然决策保守迟缓,却也使政策平和中立。不过,由于王室拥有250亿欧元财产而成为世界最富的家族之一,加上上千亲属生活奢侈,早就招致反对声四起。
英女王必须遵守法律
人们今天抨击君主制,客观上也和王室式微有些关系。在英国,女王现在只是象征。英国政府虽被称为“女王政府” ,技术上是由女王负责任命大臣,但事实上女王不能任命或罢免大臣、官员。而且英国政府也不向女王负责,它必须向下议院负责,即间接地向英国选民负责。
在英国法律中,女王也变成了一个自然人,必须像其他所有人一样遵守法律,但是,女王是否能够在触犯法律时被控告却是未定的。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期间,议会曾经控告查理一世叛国,但在查理二世上台后整个过程被宣告非法。
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觉得王室已经成了供人观赏的摆设,,更多的人抱怨王室陈腐保守、脱离现实、令现代人难以理解。有人还断言,君主制在21世纪不可能幸存下来。2005年,北爱尔兰新闻网SluggerO‘Toole甚至如此评论:“查尔斯和卡米拉的结婚,可能会是未来一连串变化的开端。反王室和反对17世纪联合王国法案的人串连起来,为英国王室体制带来自1700年以来所未曾见过的急剧变化。”
泰国总理拜见国王要下跪
而在泰王国,几经轮回后王室的风光也已不再。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政府已经不再那么器重普密蓬国王了,对他的宣传鼓动也少很多,至少不再有双方共生共荣的状态,现在都各自为政。
从1946年上台至今,普密蓬已经在位60年,当之无愧地成为目前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可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国王露面和活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影响力自然不比从前,虽然普通民众对他仍非常敬重。但不管现在国王的权力比以往有多大程度的削弱,在等级制盛行的泰国,国王以及王室成员的地位仍是至高无上的,因为连总理在拜见国王时都要跪着。
中东君主制国家没有政变
那么,君主制就真地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某些国家,无论君主政体有多少过错,就其继承性这一点来说,却常常成为缓和权力斗争的最稳定因素。
在泰国,王室很多时候仍可以做到 “一言九鼎”。已在位数十年的泰王普密蓬,不时仍在泰国社会发生政治动荡时起关键作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不服从文人政府而经常发动政变的军人,惟一只会服从泰王的命令。正是借着泰国王室的特殊地位,泰国才可以避免像印度尼西亚或菲律宾那样,滑进经常政变的恶性循环中。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德博尔冯是路易斯十四和维多利亚女王的后代。1975年11月22日,在佛朗哥去世两天后,被宣布为国王。作为国家的舵手,他很快脱颖而出:清除了佛朗哥主义;使西班牙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和好;在一个相当困难的转变时期维护了团结、纪律和武装力量的领导阶层……1978年12月6日,经过公民投票,通过了西班牙宪法。这部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西班牙人民,国家权力来自人民”,“西班牙国家的政体是议会君主制”。
阿拉伯君主们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才能适应被西方思想和技术所统治的当今世界,同时又不丧失本民族的文化精华,不向结束君主制的政治进程迈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东的君主国家有一个显着特点,那就是稳定。在20世纪,中东地区曾发生了60多次军事政变,有几个国家还陷入生灵涂炭的内战。不过,二十几个中东国家有17个发生过军事政变。没有发生政变的全是君主国家,连成规模的叛乱都没有。
而英国君主制得以延续的部分原因也是,君主已经成了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君主是中立的、超党派的,因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政治协调作用。从另一角度说,君主对国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因为君主在位时间较政党执政时间要长得多,老百姓对女王的信任度要远远高于对其他政要。
近年来,欧洲王室热热闹闹地迎娶着一位又一位平民王妃,欧洲王室数百年精心捍卫的高贵血统一步步销蚀殆尽。平民王妃的出现让欧洲王室固有的传统逐步走向消亡,她们
的存在甚至是在质疑王室存在的必要。挪威一位学者指出,王室毕竟和一般家庭不同
,他说:“你既要高高在上,又要成为普通人的一分子。”王室自此面对的将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西班牙王储:爱上电视台女记者
36岁的西班牙王储费利佩两度爱上平民女子。第一个为他所钟爱的女子是来自挪威的内衣模特爱娃·山纳姆,双方保持了长达4年的恋情。但爱娃过去为职业“献身”的裸照经媒体曝光后,令许多国内保守派人士为之侧目。
在结束这段恋情的后一年,费利佩又邂逅了另一位平民女子——32岁的西班牙电视台女记者兼主持人奥尔蒂斯·罗卡索拉诺,一名离过婚的女子——1998年,她曾与一名大学教师维系了一年的婚姻。2003年11月,西班牙王室宣布费利佩与奥尔蒂斯订婚,两人的婚姻于2004年5月22日举行。
荷兰王储:牵手银行女职员
34岁的王子威廉·亚历山大与来自阿根廷的马克西玛,克服了来自王室的阻力订了婚。亚历山大王子与马克西玛是在一次博览会上相识的。此后,他们便坠入爱河,确定了恋爱关系。为了和王储在一起,马克西玛辞去了银行的工作,搬到布鲁塞尔,专心学习荷兰语。
有关消息传到荷兰后,该国议会的一些议员立即对这桩婚事表示强烈反对。马克西玛的父亲在阿根廷军政府中曾任农业部长,由于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期间无端杀害了许多反独裁人士,荷兰国内对其谴责声一直没有平息。而当地的一些报纸则建议,王子如要娶马克西玛为妻,就应宣布放弃王位继承权。直至2000年11月,荷兰女王夫妇在王宫内宴请未来的亲家,公开表明对这桩婚事的支持,威廉王储的婚姻争议才暂告一段落。
挪威王储:迎娶餐厅女招待
2001年8月25日,挪威王储哈康与梅特·马里特霍尔比举行了婚礼,人们将这次婚姻称作是一个奇迹,因为除了婚礼盛况空前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新娘梅特的出身。
在结识王储之前,她曾经是个餐馆女招待,还是一名未婚妈妈,其4岁孩子的父亲更是一名“瘾君子”,并已因贩毒而被判入狱。梅特的这些“污点”曾经令挪威人担心她会玷污挪威王妃高贵典雅的形象,但梅特用自己的真诚和行动获得了人们的谅解与尊重。
丹麦王储:与广告女经理结连理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成就了一段欧洲王室的佳话:来自澳大利亚的广告经理玛丽·唐纳德森在悉尼一家夜总会结识了丹麦王储弗利德里克王子。随后,两个人在丹麦喜结连理,据称好莱坞影片《王子和我》就是以他们的恋情为蓝本拍摄而成。
弗利德里克3岁时,他的祖父去世,母亲登基成为丹麦女王,他也因此成为这个欧洲最古老王朝的王储。唐纳德森出身澳大利亚中产阶级家庭,她的行为举止也被广泛认为庄重得体,但是未来的丹麦国王与这位平民女性的结合也是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在获得母亲玛格丽特女王的同意后,弗利德里克王子正式向唐纳德森求婚,丹麦国会也最终同意唐纳德森成为丹麦王妃。
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w/2006-03-17/16409375883.shtml
⑻ 伊莎贝拉女王是15世纪哪个国家的君主
伊莎贝拉女王是15世纪西班牙的君主。
伊莎贝拉(1451-1504)年,西班牙女王。在位期间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精力充沛的统治者,曾赞助哥伦布横渡大西洋,促使拉丁美洲被发现。她的一系列关键决策影响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数年。
伊莎贝拉生于1451年,死于1504年。她与欧洲皇室有很深的渊源,包括与英国国王亨利四世。她和夫婿费迪南德国王最有名的作为是赞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探险之旅。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伊莎贝拉对美洲原住民的福利非常关切。她下令将所有被带到西班牙的美洲原住民都送回故土,并在遗嘱中规定,善待西班牙治下的所有美洲原住民。不幸的是,人们大都未遵守她的遗愿。伊莎贝拉也有她黑暗的一面,她设立了“西班牙异端裁判所”,以维护天主教的正统性,以残酷手段惩罚异端。并于1492年3月31日伊莎贝拉和斐迪南颁布法令,把西班牙的犹太人和穆斯林驱逐。大约有2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剩下的被迫皈依基督教,并在日后被再次迫害。
在古代,西班牙不过是古罗马的一个省,外族入侵后开始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地跨当今的西班牙和高卢的大部分。8 世纪初,阿拉伯人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征服了西哥特王国,建立了几十个“哈里发国家”。8 世纪末,法兰克人开始征服西班牙,也建立了一些封建小国。经过长期的战争兼井,12 世纪以后,在伊比利亚半岛上,除了卡斯提尔和阿拉贡两个大国外,阿拉伯人还残存一个格拉纳达国家。如果卡斯提尔和阿拉贡能联合起来,就能击败格拉纳达,西班牙也就能完成统一大业。而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正是通过伊莎贝拉公主和斐迪南王子的爱情婚姻携起手来的。
⑼ 谁能介绍一下(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一世~高手答~~!
伊莎贝尔一世IsabelI(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原是卡斯特王国的公主兼继承人。她自己作主的与阿拉贡王国继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两国合并,成就了西班牙的统一。她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之举,她资助了哥伦布远航,使1492年成为永远载入史册的伟大一年,从此两个隔绝的世界联结成一体。凭借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断的黄金供应,西班牙也借此在此后百余年间成为世界霸主。
具体到这上面去看:http://ke..com/view/777526.htm
⑽ 有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这个人物吗
伊莎贝尔一世
IsabelI(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原是卡斯特王国的公主兼继承人。她自己作主的与阿拉贡王国继承人斐迪南的婚姻促成了两国合并,成就了西班牙的统一。她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之举,她资助了哥伦布远航,使1492年成为永远载入史册的伟大一年,从此两个隔绝的世界联结成一体。凭借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断的黄金供应,西班牙也借此在此后百余年间成为世界霸主。
是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