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为什么会着火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为什么会着火

发布时间: 2022-04-30 05:10:25

Ⅰ 墨西哥湾的天然气泄露致海面起火,是否有造成了人员伤亡

目前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网的一个消息,在当地时间二号墨西哥湾的水面上面,因为天然气泄露而引发了一场火灾燃烧,目前这场大火已经扑灭了。这场大火是发生在大海上面的,因为天然气不小心泄露,所以导致海面上起火。橙色的火焰闪闪亮,就好像熔岩一样在水面上进行翻滚,工作人员使用氮气进行灭火,最终成功的把火灭掉了。

这次的管道泄漏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是在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的钻井平台附近大约只有一百多米的地方发生的大火,在海面上面形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火焰,听起来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还好被及时扑灭了。

Ⅱ 今年4月20日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起火爆炸,22日沉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因此,造成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起火爆炸,22日沉没,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这一事故造成的生态影响是①海洋环境大面积污染;②数十种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③墨西哥湾沿岸湿地遭破坏;④亚欧大陆的动、植物也受到影响.以上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A.

Ⅲ 墨西哥湾水面出现“火眼”,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在墨西哥湾的一条海底天然气管道发生了破裂,导致海面上出现了熊熊大火,该场大火也持续蔓延燃烧的将近5个小时以后最终才得以控制,所幸的是现场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海洋石油勘探开采对于海洋生物环境的破坏

虽然这场可怕的火势灾难得到了控制,但是回想着熊熊火焰在海面如此肆虐焚烧,想必让人看到是如此的触目惊心。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如今世界上许多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泄漏无疑对海洋的生物环境生长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对于勘探石油资源出现的可怕的现象正慢慢的吞噬着海洋世界。

Ⅳ 墨西哥湾因天然气泄露起火,天然气泄露的危害有哪些

墨西哥湾因天然气泄露起火,天然气泄露的危害有很多,如果密度较大的话,会引起人们的窒息死亡,如果是遇到明火的话,会发生爆炸,不仅给我们的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且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天然气爆炸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会危害自己,甚至连邻近的建筑都可能会夷为平地,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天然气的使用安全,防止天然气出现泄露的情况。

  • 三、希望大家都用做到用气安全。

正是因为有这么大的危险性,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够做到用气的安全,我们不做饭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阀门都关好,而且要定期的对天然气的管道进行检测,不要用过期的产品,一旦发生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的更换。安全问题无小事,希望天然气的安全也能得到大家的重视。

Ⅳ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事故调查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内部调查报告,在历时4个多月之后,终于出炉。英国石油公司将大部分责任,推给了油井的所有者、瑞士越洋钻探公司,以及负责油井加固的美国哈利伯顿公司。而对自己的责任,报告的总结只有简单一句:没有正确解读油井的安全测试结果,没能“防患于未然”。
被泼了脏水的越洋钻探公司随即发表声明,指责英石油在油井的设计、施工过程中,作出一系列节省成本的决定,增大事故风险。
此外,事件中最重要的证物——失效的防喷阀,在2010年4月4号出水后,至今没有接受检测分析。
另据报道,美国海洋能源公司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钻井平台昨天发生火灾,这是一周内,这家公司第二座在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火灾。火已被扑灭。 新华网14日消息,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加国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甲烷在海底通常处于晶体状态。深海钻井平台作业时经常碰到甲烷晶体。这个甲烷气泡从钻杆底部高压处上升到低压处,突破数处安全屏障。
2010年4月20日事发时,钻井平台上的工人观察到钻杆突然喷气,随后气体和原油冒上来。气体涌向一处有易燃物的房间,在那里发生第一起爆炸。随后发生一系列爆炸,点燃冒上来的原油。当时升起一片“气云”,罩住“深水地平线”。钻台大型引擎随即爆炸,到处都是火。“深水地平线”沉没后大量漏油,威胁周边生态环境。这座钻井平台配备的“防喷阀”也成为调查重点。一个“防喷阀”大如一辆双层公交车,重290吨。作为防止漏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防喷阀”安装在井口处,在发生漏油后关闭油管。但“深水地平线”的“防喷阀”并未正常启动。
“深水地平线”装备一套自动备用系统。这套系统应在工人未能启动“防喷阀”时激活它,但当时也没有发挥作用。事发后,英国石油公司企图借助水下机器人启动“防喷阀”,未能奏效。美联社报道,自从联邦政府监管人员放松设备检测后,数年间数座钻井平台的“防喷阀”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奥巴马政府在漏油事故中确有应对不当之处。首先政府在危机应对上相对迟缓,各界压力逐渐聚焦到政府身上。事故发生之初,政府没有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对英国石油公司大加批评并称应由其担负全部责任。
其次,从初步的调查结果来看,政府缺乏监管也是一大原因。一份2008年的报告显示,负责出租钻井平台的矿产管理局的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对有关安全警告置若罔闻,收受被监管公司的礼物,甚至与石油公司员工发生性关系。更早的活动报告显示,管理局曾允许被监管的石油公司用铅笔自行填写检查报告。在矿产资源管理局局长伯恩鲍姆辞职之前,该局负责近海油气开采的项目副主任厄于内斯已被解职。
专家指出,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在推进能源战略方面将暂时受阻。此前不久,奥巴马刚宣布解除近海石油钻探禁令,同时还鼓励海底钻探和核能开发,但漏油事故表明这些计划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一些项目将不得不被搁置。另一方面,漏油事故不仅危及到沿岸各州环境,也给几个州的经济造成重创。奥巴马个人的支持率将因此受到影响,如果事故的影响不能很快消除,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难免因此“丢城失地”。 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起火引起原油泄漏一月有余,英国石油公司终于以“截管盖帽法”控制了绝大部分的漏油,但是否能像盖瓶塞样滴油不漏,值得观察。
美国政府与英国石油公司先后试过火攻法、化学分解、围栏沙坝、人工岛、引流法、人发干草吸附法、虹吸法、灭顶法、“小金钟罩”等等各种方法,均收效甚微或无果而终。有关方面在网上征求了近7800条来自全世界网民的建议,最奇特的方法还有“核爆法”和制作长宽两英里的蜂窝水泥大盘法等。在最后成功之前,人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耐心等待着试验结果,墨西哥湾已在“咳嗽”的海豚只好游走他乡,其他各种海洋动物和鸟类也只能听天由命。
“深水地平线”事故造成1500米深海的原油泄漏,是历史上首次发生在超过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与海面航行的大油轮漏油相比,其危害更大、更隐蔽。
首先,由于海面与深海底的压力、温度有很大不同,大量原油喷涌并向上漂浮过程中,呈现一种“羽毛”状逐步分散的形态:即在海底都是从一个漏油口喷出(像羽毛的根),在上升过程中就会变成羽毛状,直到海面时,就像一个伞面盖在海面上,并且会以油团或油、水、气的混合物在海底、海水中和海面上流动、凝固或分散漂浮。而遇到洋流时,这些油水混合物可能随着深层洋流漂动,不仅可能漂出墨西哥湾,还可能漂向世界其它大洋,而在海面上却什么也看不见。
其次,由于生活在海水不同层面的海洋生物各自的生存环境不同,彼此既独立又相互为食物链,某一层的海洋生物死亡,将会造成食物链上层的许多生物难以生存。此次深海漏油可能直接破坏墨西哥湾海水不同层次的生物和鱼类,无数海洋生物将因此遭到扼杀。
除此之外,许多我们还无法检测的破坏、影响可能会在若干年以后才冒出来,这就像人类对温室气体的理解过程一样。1989年阿拉斯加发生的油轮泄漏事故造成的海洋生态破坏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就是一个例证。
美国拥有雄厚科技和经济实力,但面对海上原油泄漏这样危及全人类海洋安全的巨大全球公共问题时,显得如此无力、无助和无奈。
这次事故无疑向人们发出了警示,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一、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称原油泄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是国家级的重大事件,但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谁惹事谁管事,事件的专业性让他人甚至是当事国政府也无能为力。二、石油公司将油井从陆地钻到海洋,并向深海延伸的进程昭示了石油资源的紧缺和开采的复杂性。原油泄漏事故不断增加且后果日益严重,这彰显了“石油最后的疯狂”,还是表明未来的海上采油越来越像是打开潘多拉盒子的游戏呢?三、本次事故客观上为新旧能源辩论大战提供了一个喘息机会,给美国国内关于新能源和近海采油争论的双方打上一针清醒剂。因此,它也可能成为奥巴马政府新能源战略的一个转机。四、时至今日仍未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这是否表明世界上还缺少一个有力、有效防范和制止此类灾难的专业性应急组织与应急机制呢?
墨西哥湾泄漏的岂止是原油
将持续刷新的“美国之最”
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经营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在4月20日发生爆炸时,没人能够预测灾难的规模。上周,美国政府估计,原油泄漏量为每天50万加仑到近80万加仑之间,的泄漏总量在1970万加仑到4300万加仑之间,已成为美国历史之最。
堵漏措施的失败,使原油泄漏将至少持续到8月。白宫能源顾问布劳纳表示,“我们对最坏情况有思想准备”。
1979年,墨西哥发生了世界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原油泄漏事件,该国代号为LXTOC1的油井共向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泄漏了1.4亿加仑的原油。有关方面花了10个月时间,打好两个减压井,才最终阻止这场灾难。
此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何时停止,是否有可能成为世界之最,还不得而知。英国石油公司的发言人日前表示,该公司也不知道整个油田储存了多少原油。
1、失望的技术手段
英国石油公司已准备好实施下一套堵漏方案,计划使用机器人潜水艇从漏油点切断受损输油管道,然后在管道上方安装一个堵漏阀门。这套方案最早可能在本周三实施。但一些专家提醒,如果切断了管道却装不好堵漏阀门,日漏油量反而可能增加20%。
从根本上阻止原油泄漏的方法仍是针对同一个储油构造打两口减压井。打第一口减压井的工作在2010年5月2日就已开始,但这一措施要等到8月才能初步见效。有关专家称,打减压井一次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果三四次就能成功,已经算是幸运。减压井的成功,要求新的钻孔必须准确地横穿漏油油井。如果不成功,只能堵住新孔,重新再试。随着钻井工作深入海床,工程进度也将日益放慢,因为压力不断增加,井管放置到位所需的距离越来越长。如果减压井也失败,原油泄漏时间就很难预估了。最终只能等到油井口坍塌或整个储油构造的压力自然降低到不再喷油的程度。
由于油井处于飓风路线上,如果飓风来袭,减压井工程肯定要中断。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三场飓风,1965年的“贝斯蒂”、1969年的“卡米尔”、2005年的“卡特里娜”,全都吹过了此次漏油事故地点。
2、生态忧虑
随着原油污染的持续恶化,已有更多出海清理石油的工作人员和沿岸居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一些专家认为,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此次漏油事故的发生地点无法更坏。向南,是濒危的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和抹香鲸产卵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向东、向西,是美国弗罗里达、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和得克萨斯州的珊瑚礁和渔场,向北,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沼泽地。
在受害最严重的路易斯安那州,超过125英里的海岸线被浮油侵袭,污染正一点一点毁灭沿岸生态。飓风季的来临将使原油污染进一步恶化。2010年的飓风季将是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以来最为活跃的一季。美国“飓风季”自6月1日开始,至11月结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报,2010年将生成14场至23场热带风暴,其中7场可能升级为强烈飓风。一些专家担心,热带气旋经过墨西哥湾时可能将泄漏原油裹挟其中,成为“黑色风暴”,在登陆后可能将原油洒向更广阔的范围。
墨西哥湾沿岸的沼泽通常对飓风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内陆地区所受冲击。“黑色风暴”的最糟糕影响在于长期破坏沿岸沼泽,那将令包括新奥尔良在内的许多地区失去“屏障”,遭风暴袭击时更加脆弱。路易斯安那州近几十年来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原油侵袭的进一步加剧,将使湿地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威胁。
3、政治飓风
空前的环境污染及接踵而来的旅游业、渔业危机,令美国国会议员和沿岸居民对英国石油公司和奥巴马政府的不满加剧。奥巴马曾经批评此次原油泄漏是一场“人为灾难”,试图反击针对政府反应速度和力度的批评。但令他两难的是,尽管他宣称美国政府在主管善后事务,但似乎只有英国石油公司能阻止原油泄漏。
奥巴马第二次视察原油泄漏灾情后,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将增加投入两倍的资源用于治污工作。但随着原油污染的加剧,英国石油公司的事故责任正日益凸显;而有关奥巴马政府的“领导责任”问题的争论,也使人们隐约嗅到一场政治“飓风”的味道。

Ⅵ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原因是水合物堵塞管道,致使油管道爆管。
解决的办法除了在海面上石油除油剂和机械除油及其他的一些物理的除油办法之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
至于泄漏的油井只能够堵漏。

Ⅶ 墨西哥湾水下天然气管道泄漏,引发海上大火,现场情况如何

引言: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于环保,那么就会选择天然气管道,但是也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水下天然气管道相关人员也会加强管理。毕竟是对于人身安全有危害,那么在管理方面上也是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像墨西哥湾水下天然气管道泄漏就会导致引发海上大火,那么现场的情况如何呢?在这里小编有以下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齐心协力

相信在出现海上大火的情况下,大家都会选择齐心协力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都在旁边看着。因为这样即使不负责任的体现,又是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这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团结就是力量,众人齐心协力才能拯救海面。

Ⅷ 海上石油平台为什么能爆炸火势在海上会蔓延吗

油气泄露,你看到墨西哥湾里的那个了么?那个也是爆炸,爆炸的概念不是你想象到的那个一炸毛都没了,周围是海水,但是你应该见过汽油在水上燃烧吧!固定平台油气运输靠海底管道,移动平台是靠运输船,有储罐,有燃油舱,都是易燃的玩意!

Ⅸ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和中国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对比分析引发两起事故的风险因素和处理

摘要 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造成17人重伤、11人死亡。在随后的80多天里,泄露约400万桶原油,造成巨大生态灾难。

Ⅹ 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德专家分析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原因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石油地质学家威廉·多米尼加国日前指出,美国过早开放深海石油开采以及英国石油公司忙赶工期是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深海开采开放过早

多米尼加国说,导致墨西哥湾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在内的具体操作失误,但首先美国石油开采政策就有问题。虽然钻探和开采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相应的防漏等灾难应对技术、尤其是应对深海作业事故的技术相对滞后的情况下,不应该过早开放深海开采。

虽然,数十年来钻探和开采技术不断完善,安全性已经超过90%,但每个钻井都有着不同特征,储油层深度越大,地层压力也越大,危险性也越高。英国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线”钻井平台的开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对开采者来说,他们从开始就知道这一开采的危险性。

至今的各种防漏和灾难应对技术多数是在陆上和浅水地区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伊拉克战争后应对油井燃烧的方法等,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转化到深海开采中。因此,英国石油公司此次的应对方法捉襟见肘,而且给予他们“补课”的时间很短。

忙赶工期酿成大祸

多米尼加国说,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的钻探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开始。在钻到4000米深度时,深海中预料之外的强大压力导致大量的钻井液流失,导致成本迅速增加。钻井液是一种水和黏土颗粒的混合物,能在钻井内形成向下的压力,防止储油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倒涌向输油管。

由于墨西哥湾上的飓风影响,钻探工作一度中断,到2010年1月才重启。2月份,钻井再遇4000米问题区域,令钻探进度一再推迟,直到4月中旬才达到目标深度。在油气钻探和开采领域时间就是金钱,每天的钻井运作成本逾百万美元。英国石油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拼命赶工,为事故埋下祸根。

在4月16日停止钻井后的4天,施工方对钻探仪器进行了各种安全测试,并发现了漏油的迹象,但这一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关注。到20日,钻孔内持续增加的压力已经令施工方疲于应付,而本来配套的“自动防喷器”也失灵,最终酿成大祸。

几项建议有助封堵

多米尼加国说,可以应用一种德国制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一是在海底漏油点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并以多相流泵将漏出的石油与天然气一起排走;二是为正在钻探的减压井也配备多相流泵。这些措施能实现引流区压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难度。

此外,不同于目前使用的单独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加国建议扩大封堵漏油点周围的面积,这样能更好地防止旁漏。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2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2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8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6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4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