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入侵玛雅是什么时候
A. “玛雅”代表什么他是怎么由来的
玛雅人占领着墨西哥Yucatan(尤卡坦)半岛、现代洪都拉斯、及现代危地马拉。其历史大概可追述到公元前二千年,但鼎盛时期是在公元600到900年之间。尽管他们生活在农业发达时期,他们还是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埃及灿烂古迹的一些纪念碑和仪式中心。这些建筑物的规模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当纯朴简单。而其建筑的发展水平尽管不是很高,但与其同时代的其它民族相比,还是领先的。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书写语言,到今天必须破译后才能理解。现仅保留有三本玛雅人写的书,其它的都被视其为异端的欧洲人给毁灭殆尽。
玛雅人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非常精通,其理解与预知各星球运动的本领是根据历法计算出来的,常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上表现。他们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每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就可聚集在其中心地商量讨论,这个小村子现已不再存在。贵族武士和牧师统治着这个社会。
公元十世纪,玛雅民族开始衰落,或许是由于地震,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许多重要的仪式场所自那以后就被抛弃了。从墨西哥中心来的武士们入侵玛雅城,他们在雨林中分为许多小组进攻。公元17世纪,西班牙人夺取了最后一个玛雅中心,但今天,居住在Yucatan的居民较之以前要少了近两百万人口。
古地区名。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居住的地区,范围约为今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坎佩切、尤卡坦等州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伯利兹外围地区。公元一到五世纪,玛雅人先后在该地区兴建一些城邦。据传全盛时代人口曾达1,400万。当时已有发达的农业,对天文、数学、历法、雕刻技术,也有卓越的创造。史称“玛雅文明”。为美洲文化的源地之一。十二世纪后衰落,十六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被摧毁。 玛雅文明的建筑工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雕刻、彩陶、壁画都有很高艺术价值。被称为美洲的希腊。
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才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B. 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中美洲,玛雅族的灭亡,玛雅文化的知识。
玛雅人占领着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现代洪都拉斯、及现代危地马拉。其历史大概可追述到公元前二千年,但鼎盛时期是在公元600到900年之间。尽管他们生活在农业发达时期,他们还是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埃及灿烂古迹的一些纪念碑和仪式中心。这些建筑物的规模之所以令人惊奇,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相当纯朴简单。而其建筑的发展水平尽管不是很高,但与其同时代的其它民族相比,还是领先的。他们发明了一种独特书写语言,到今天必须破译后才能理解。现仅保留有三本玛雅人写的书,其它的都被视其为异端的欧洲人给毁灭殆尽。
玛雅文明范围(绿色部分)玛雅人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非常精通,其理解与预知各星球运动的本领是根据历法计算出来的,常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上表现。他们住在一个小村子里,每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就可聚集在其中心地商量讨论,这个小村子现已不再存在。贵族武士和牧师统治着这个社会。
公元十世纪,玛雅民族开始衰落,或许是由于地震,也有可能是火山爆发。许多重要的仪式场所自那以后就被抛弃了。从墨西哥中心来的武士们入侵玛雅城,他们在雨林中分为许多小组进攻。公元17世纪,西班牙人夺取了最后一个玛雅中心,但今天,居住在Yucatan的居民较之以前要少了近两百万人口。
古地区名。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居住的地区,范围约为今墨西哥南部塔巴斯科、坎佩切、尤卡坦等州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及伯利兹外围地区。公元一到五世纪,玛雅人先后在该地区兴建一些城邦。据传全盛时代人口曾达1,400万。当时已有发达的农业,对天文、数学、历法、雕刻技术,也有卓越的创造。史称“玛雅文明”。为美洲文化的源地之一。十二世纪后衰落,十六世纪西班牙入侵时,被摧毁。
C. 玛雅人到底是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消失的呢他们的身世之谜是什么
玛雅文化是世界重要的古文化之一,更是美洲重大的古典文化。玛雅人在5000年前就出现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海岸,在美洲远古的石器时代就开 始了他们的生产活动,所以和世界上的其他人类一样,他们的古代史正常地经历了采集、渔猎向农耕过渡的发展阶段。玛雅(M ay a)文明孕育、兴起、发展于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恰帕斯和塔帕斯科两州和中美洲的一些地方,包括今天的伯里兹、危地马拉的大部分地区、洪都拉斯西部地区 和萨尔瓦的一些地方。这一地区的总面积达32.4万平方公里。 一、玛雅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公元前2000年左右,玛雅人进入了定点群居时期并从采集、渔猎进入到了农耕时期。农业和定点群居孕育了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从此就开始了。 世界上的许多学者研究玛雅文化,对玛雅文明比较公认的历史分期是: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为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时期,从公元317年到公元 889年为古典时期,从公元889年到1697年为后古典时期。也有人把它叫做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 前古典文明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这时,玛雅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出现的城市广场上建立了许多大型的石碑,石碑上雕刻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形 象。因为在公元1-2世纪时出现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记述统治者历史的文字。此外,城市里还出现了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大型 石铺广场和堤道反映了这时候的建筑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前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N akb e)和埃尔米拉多尔(El M irad o r)。 古典时期文明发展的中心在危地马拉一带的蒂卡尔、帕伦克(Pa len q u e)、博南帕克(Bo n am p ak)和科潘等地。这时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博南帕克壁画是世界有名的艺术宝库。 位于中美洲的玛雅古典文明中心,不知什么原因到9世纪时衰落了。此后,玛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在那里进入了后古典文明时期。玛雅的后古典文 明有奇钦·伊察(Ch ich en Itz a)、乌斯马尔(U xm a l)和玛雅潘(M ay ap an)三大中心。 公元10世纪后,势力强盛的托尔特克人后裔,从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岛,影响了奇钦·伊察。玛雅文化与托尔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 已经衰落的玛雅文化重新繁荣起来,玛雅历史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后古典文明的文化特征是除了继承南部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外主要是建立了许多比以前更大和 更雄伟的神庙和大型金字塔。天文和历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玛雅文化的主要内容 玛雅文化是伟大的古典文化,它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一,在农业生产中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如玉米、西红柿、南瓜、豆子、甘薯、辣椒、可可、香兰草和烟草等,其中玉米的培植对人类贡献最 大。玉米本是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经过了玛雅人的培育,把它变成了高产的粮食品种。玉米的品种多、营养价值高、产量大,不仅是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物质基础。 欧洲人到达美洲后将玉米传播到全世界,成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主要食粮,帮助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民渡过了无数次的灾荒,对人类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 献。玛雅人还是火鸡的培育者。火鸡现在已是欧美家庭过节必备的美味佳肴,在欧美的饮食文化中玛雅人的功绩是载于史册的。 第二,超前历史的城市经济。玛雅的城市很多,据统计,在公元后的八个世纪中,各个不同的玛雅部落前前后后共建立了一百多个城市,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帕伦克、 科庞等。这是玛雅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因为玛雅人的手工业水平很高,他们会用陶土制成各种器皿,用燧石或黑曜石制成各种工具和武器,用棉花织 成布匹,用金、银、铜和锡等元素制成合金,加工成各种器皿和装饰品。市场很发达,一般的集镇和城市都有市场,各业人员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商品有棉布、蜂 蜜、蜂腊、燧石武器、盐、鱼以及各种日用品和食品。商品交易已经有了货币,他们的货币是可可豆。市场旁边都有旅馆供来往客商住宿。互市一般有固定日期,好 像我国农村中赶集的日子那样,或逢单逢双,或三六九,或逢年过节不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玛雅人不但内部经济发达而且有了广泛的外部贸易。其经济活动远 至南美洲的哥伦比亚。
在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玛雅地区以前,古典期玛雅文明曾经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过约600年左右的繁荣岁月。该文明技术水准停留在石器时代,各都市间自成王国。玛雅人在这近2000年间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公元800年前后,他们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他们所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也都终止了建造新的建筑。文明很快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关于玛雅文明中断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1)干旱说。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看法。玛雅文明是由于当地连年发生干旱,摧毁了古文明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而他们又没有打井竖渠的的水利知识,在湖泊河流干枯断流之后,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但是导致尤卡坦半岛旱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
(2)砍伐森林说。一些专家指出,玛雅他们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玛雅人便开始砍伐森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对木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最后,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当地的环境也逐渐恶化,干旱自然不可避免。对此,目前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国广泛分布这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3)生态危机说。与上面的观点相似。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社会状况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干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了。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绿色植物悄悄覆盖起一切,像掩藏起一个久远的秘密。
(4)太阳周期说。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地质学家戴维??霍德尔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玛雅地区发生的旱灾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大旱灾每隔208年就发生一次。这位学者因此提出一个新的见解:玛雅文明的消失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霍德尔领导的这项研究,是从墨西哥南部的奇昌卡纳布湖湖底的沉积物开始的。他们在湖底钻孔,取得了1.9米的沉积岩岩芯样本,对样本中的碳酸钙浓度进行了研究。由于干旱年份湖水的蒸发量较大,相对时期沉积物中碳酸钙的浓度也就较高。碳酸钙浓度高的岩层,对应的年份就一定发生过旱灾。研究的结果是惊人的。沉积岩中的碳酸钙浓度,在年代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性。每208年,湖底的沉积物中就有高浓碳酸钙层出现,也就是说,)每208年,当地就会发生一次旱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这正是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这个周期,和目前太阳活动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强的周期正好吻合。专家们也认为,这两个周期的吻合,决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尔在地质学上的研究,为解决一个历史之谜带来了突破。一些学者还猜测,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玛雅文明尤其以天文历法和宗教体系着称,这或许也和旱灾的发生有关。也许早在1000多年前,玛雅人就已经发现,天体的运动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才会以一种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见的热情和执着,来观察各类天体的运动。
(5)等级划分说。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导致后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明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自然无法读懂那些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文字和史书了。
(6)科学幻想说(外星人说)。
这种观点认为玛雅人来自外星球。从生存环境上来看,人类一般是选择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而玛雅人却选择了条件恶劣的热带雨林。这种刻意的选择正是为了避免与地球人接触,以保证自己独立的生活。在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也缺乏先进的运输工具的同时,却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令人费解。他们创造的象形文字系统,以至于我们至今无法全部破译。有人认为,玛雅外星人是数十万年前,为采矿而离开故乡的行星,来到某个星球。后为躲避某个星球的爆炸来到地球。他们最初居住在温暖的南极,随后又因冰河期来临,辗转迁徙至中美洲的密林之中。后来由于墨西哥高原爆发战争,为躲避战祸,玛雅人便乘着太空船飞向茫茫宇宙,去寻觅新的家园。但这种观点不被大多数人承认。
此外,还有玛雅人口的增长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观点基本上属于生态危机说);瘟疫毁灭了玛雅人;内战或外族入侵导致文明毁于一旦等观点。
玛雅文明从公元9世纪开始逐渐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给了后古典期支离破碎的玛雅世界最后一击,支撑文明体系的精神世界和记载它们的书籍失落。现在,仍有将近200万玛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着近25种玛雅语,然而他们对过往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
D. 玛雅文明
现在我们知道,玛雅是一个地区、一支民族和一种文明,分布在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最北为北纬22°,最南达北纬14°,全部属于热带。在中部和南部满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北部尤卡坦半岛则十分干旱,灌木丛生,几乎没有地表水。
玛雅文明却非起源于大河平原,而是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大自然对玛雅人是如此苛刻,为了生存他们要不懈地与疯长的热带丛林争夺土地和空间。他们没有金属工具,没有牛马猪羊,没有轮车,没有小麦,生产力水平只停留在石器时代,却培育出了世界文明之苑中如此耀眼的一朵奇葩。
玛雅从无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整个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通常,玛雅文明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称为前古典期或形成期,公元300年-900年为古典期,公元900年-16世纪为后古典期。
人们发现玛雅文明和其它墨西哥各地古代文明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于是学者们猜测,可能有一个更古老的文明,是玛雅和这些墨西哥文明的共同渊源。
墨西哥民间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代的密林里生活着拉文塔族,他们居住在仙境般的美丽城市里,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1938年,有人意外地在传说中的拉文塔族森林里,发现了11颗巨石头像,最重的达20吨。学者们发现了拉文塔(La Venta)和特雷斯·萨波特斯(Tres Zapotes)两处重要遗址,中美文明的“老祖母”出场了。然而直到20多年后,随着又一处重要遗址——圣洛伦佐(San Lorenzo)被发现,奥尔梅克文明才最终被学术界确定。
科泽科克斯河注入墨西哥湾的地方,就是传说中奥尔梅克人的家乡,那里水草丰美、河流众多。奥尔梅克的意思是“橡胶之乡”,因为此地盛产橡胶。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1300年前后产生于墨西哥湾沿海地区,是墨西哥最早出现的高等文明,被学术界公认为中美洲“文化之母”。
公元前900年-前400年,在墨西哥湾畔这片潮湿、低洼、多雨的沼泽地上,在拉文塔的核心,5平方公里的高大土台上矗立着一座座神庙、祭台……而美洲最有特色的神庙形式这时也已出现——10层楼高的塔状高台顶端,雄踞着一座壮丽的神殿,整个建筑看起来像座金字塔。
比起神庙,拉文塔的巨石头像更令人称奇,这些高达1.8米的头像都用整块玄武岩雕凿而成,嘴唇肥厚,鼻子扁平,扁桃形的大眼睛深邃冷漠,头上戴顶古怪的头盔。这种巨石头像是奥尔梅克文明最典型的象征,也是美洲最早的纪念性雕刻,被称为奥尔梅克头像。
喜欢用翡翠绿玉做各种珍贵的礼器、宗教用具和装饰品,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又一特色。玉雕中最常见的是一个带有美洲虎头部特征的神像,美洲虎是当地最凶猛的动物,被奥尔梅克人视为世界的主宰。
奥尔梅克文明开创的各种传统都为中美洲各文明继承下来。从神权政治、金字塔神庙、纪念碑和祭台,到象形文字、历法系统、美洲虎崇拜和活人祭神,这一切构成了中美洲古代文化的基础。甚至他们创造的橡胶球死亡游戏,以及他们对玉石、可可豆和奎特查尔凤鸟的喜爱,也都被其它印第安民族接受和继承下来。
千年流逝。公元前300年左右,奥尔梅克文明衰落中断,仅存遗风。然而文明的火炬并未就此熄灭,它被其它民族接过来,继续照耀着中美大陆的丛林与沟壑。当奥尔梅克的余晖渐渐消失在玛雅文明的光环之中,玛雅时代来临了。
玛雅地区最早出现陶器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前古典期的开始。这时印第安人的“农业革命”已大功告成,一种河谷中的野草经过几千年的培育,已变成了既甜美又富营养的粮食,那就是玉米。有了这种易种保收的“铁杆”庄稼,玛雅人定居下来,制作陶器,存贮玉米。玛雅人的肉食相对较少,他们的果腹之物主要就是玉米。他们自称是玉米人,而他们的文明也被称作“玉米文明”。
位于危地马拉市郊的卡米拉瑚郁,繁荣于前古典期末期。由于它控制着约20公里外的黑曜石矿区,因而发展成这种原料的主要集散地和加工地;此外,它还是控制由东往西的玉石商路和自北向南的奎特查尔凤鸟羽毛商路的双重枢纽,所以成为了玛雅早期最大的城市。
奥尔梅克后期发展起来的、刻有浮雕图像和年代铭文的纪念碑,此时已成为玛雅文明的最重要的文物。卡米拉瑚郁的花岗岩石碑是前古典时期玛雅最精美的雕刻艺术品,而碑上铺天盖地的龙云回纹,竟然酷似中国商周青铜器的纹饰。
公元前后的两三百年间,玛雅文明的主要特色,都已在卡米拉瑚郁和其它玛雅南部城市发育成形。一个势将烛照人类文明史的伟大时代,已经起航。
位于墨西哥东部尤卡坦半岛内陆雨林的帕伦克,是第一座让欧洲人重新发现玛雅文化的古典期都市。在此之前,整个玛雅文明都如云中的月亮般飘渺而遥远。那是在18世纪末,一位名叫卡尔德隆的欧洲人,意外地发现了这处丛林中的古迹。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股寻找玛雅遗迹的浪潮就此掀起。
帕伦克坐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一片丘陵上,背依马德莱山脉,面朝苍翠的墨西哥湾沿岸大平原,距乌苏马辛塔河不足25公里,而蔚蓝的海湾就躺在百里之外。
帕伦克是古典时代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帕伦克的中心广场不是封闭的,除了东面的王宫和南面的碑铭金字塔,向西向北都敞开着,蓊蓊郁郁的热带丛林从广场边沿一直延伸到远方。而其余众多秀美的神庙和屋宅,则分布在广场以东的山麓林莽之中。
帕伦克没有石碑雕刻,但它所有建筑物的外表都装饰着精美绝伦的灰泥雕塑和石灰石板浮雕,为此获得了“雕塑之城”的美名。蓝天白云下,那些玲珑秀巧的建筑点缀在绿浪翻涌的热带丛林之中,敦实的方形石屋上高耸着镂空的顶饰,五颜六色的灰泥雕塑使它们显得无比富丽,温暖的石灰石与彩色的浮雕在阳光下流溢着悦目的光彩,使帕伦克像是镶嵌在热带浓阴中的一串多彩的宝石。
帕伦克处处都留下了人文盛世的刻痕。最负盛名的“碑铭神殿”,矗立在一座有9层台阶的巨石金字塔的顶端。神庙有5个门,在其内一厅的三面墙壁上雕刻了617个象形文字,是最长的玛雅铭文之一,碑铭神殿由此而得名。玛雅文化的第一道谜题,就破解于此。
1950年,墨西哥考古学家鲁兹·卢伊利埃在考察碑铭神殿时,发现内墙一直延伸到地面之下,并且注意到作地板的一块大石板周边有钩眼,可供提升之用。当他把那块大石板慢慢吊起来时,突然发现有一条石砌的通道向地下延伸。鲁兹花了3年的时间才终于将这条通道清理出来,它向下延伸约20米,通道的尽头,沉沉静静立着一堵厚重的门。
鲁兹打开了这道门,摇曳的灯光下,玛雅考古史上最惊人的景象出现了:一座国王的陵墓和他巨大的石棺横陈眼前!墓室长10米,宽4米,高7米,四壁的浮雕代表玛雅神话的9个夜神(亦称阴间9主神)。整个石棺用一块5米长、3米宽的巨石雕成,里面的人物正是王朝盛世的建立者——帕卡尔国王。同样巨硕的棺盖上,刻着一幅极其精细完美的浅浮雕,表现帕卡尔躺在巨大的死亡面具上缓缓落入冥界的情形。不过,主张玛雅文明天外说的人却认为,这刻画的分明是一个驾驶着宇宙飞船的飞行员!
碑铭金字塔里的帕卡尔墓葬被发现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玛雅没有强大的王权,金字塔式的神庙也只是神庙而已,不像埃及金字塔那样是国王的陵墓。可是重见天日的帕卡尔陵墓将这些谬误冲得烟消云散,它破天荒地第一次告诉人们:玛雅城邦存在着强大的王朝和着名的国王!
如果,我们能够在玛雅古典时代的天空中飞翔,将会看到什么?——茂密的雨林植被仿佛一匹华美的绿缎,翻滚着涌向天际;而在这片象征着生命的浓绿色背景上,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白点儿晶亮耀眼,仿佛一粒粒闪烁的珍珠,那就是数以百计的玛雅城邦!让我们飞得低一些,再低一些,飞近那绿缎的中心;在那儿——危地马拉佩藤地区的热带丛林中,镶嵌着一颗最大最华美的明珠——蒂卡尔。蒂卡尔是玛雅古典时期最大的城邦,此时玛雅的文明中心已从南部移到中部。公元292年,“美洲虎之爪”王开创王朝,建功立业。这位强而有力的玛雅王在位六七十年,为蒂卡尔日后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之后,“蜷鼻王”、“暴风雨天王”将蒂卡尔推上了昌盛的巅峰,迎来了第一次盛世。但在公元6世纪时,由于受到来自墨西哥北部移民大迁徙浪潮的冲击,蒂卡尔发生了大的政治动荡,王朝风雨飘摇,城市建设一度停歇。100多年后,蒂卡尔才又生机重现;从7世纪末到整个8世纪,蒂卡尔再次冠绝当世,连续出现三个强大的国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考古发掘所看到的美伦美奂的蒂卡尔城,就建于这三个国王的太平盛世之时。
第二次盛世时,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5万,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遗迹;影响的区域方圆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仅在其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它们以古老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分布四周,旁边还有装饰着浮雕彩画的王宫和廊庑围绕的市场。好几条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连接着各个宗教中心。
外貌既惊且险的金字塔是蒂卡尔最主要的建筑成就。蓝宝石般明净的天空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刺破林莽的密网,在绚烂的热带阳光下遥遥相对,熠熠生辉。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斜度达70°的惊人设计,其外形有如欧洲的哥特式教堂般奇峭,因而有人称之为“丛林大教堂”。
就是沿着这些陡峻得令人晕眩的石阶,玛雅祭司——通常也是玛雅王,一步步进入那金字塔顶端装饰着高耸“顶冠”的神庙,仿佛升入天际。在那儿,他们与众神沟通,获得超越世俗的力量;也是在那儿,他们观测星象,制订历法,成为千千万万玛雅人心目中的世间之神。就是在那儿,神与王合二为一了。
在蒂卡尔的中心广场上,树立着几十块被学者称为“石碑仪仗”的纪念碑,它们排列整齐,记载着当时的自然现象、政治事件和重大的宗教仪式。最早的一块刻于公元292年,最晚的一块刻于公元869年,此后就突然停止雕刻了。与此同时,曾经无比强大的蒂卡尔突然香消玉殒,被莫名其妙地遗弃在丛林中。
公元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停止了施工。公元889年,蒂卡尔正在建设的寺庙群工程中断。公元909年,玛雅人最后一个城市,也停下了已修建过半的石柱……整个9世纪,中央低地数以百计的城邦突然被纷纷遗弃,那些繁华的都市几乎在同一时期一一湮灭,瞬间荒芜。未留下任何解释,辉煌的古典期文明匆匆降下帷幕,一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戛然而止。那些创造了无数神奇的玛雅人,打起行李,抛弃了舒适的家、熟悉的街道、广场、庙宇和宫殿,其中的一部分迁徙到了尤卡坦北方的荒野,其余的散入丛林,不知所终。再没一个人回来。那些废弃的城市逐渐倾颓,热带雨林卷土重来,草木爬上石阶和窗台,幼树在砖缝里发芽长大,藤条粗大以后把石块撑裂。再没有人踏上过那些院落的地面和金字塔的石阶。他们走了,却把一个千古谜题留给了后世。
玛雅人为什么弃城而去?
火山爆发?地震?飓风?瘟疫?还是农民起义?内战频仍?外敌入侵?商路转移?……各种各样的推测被提出,却又都没有充足的证据。近年来“生态危机论”被提出,看上去似乎很像这道谜题的最终答案。
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
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干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化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了。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绿色植物悄悄覆盖起一切,像掩藏起一个久远的秘密。
玛雅古典期文明衰落了,中央低地各邦都已是明日黄花。然而在北部尤卡坦半岛干旱的石灰岩平原上,一些新的玛雅城邦再度兴起,构成了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不过它们再也没有达到过古典期那样的辉煌。玛雅人的一个族系——蒲冬玛雅人,建起了后古典期最着名的城邦奇琴伊萨和乌斯马尔。
奇琴伊萨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意为“伊萨部族的圣泉”。该邦最初为玛雅人于10世纪前建立,公元987年左右,北方的托尔特克人夺取了该地的控制权,力图把它变成托尔特克人首都图拉的翻版。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奇琴伊萨的大片遗迹,是糅合了玛雅和托尔特克两种文化模式的综合体,其建筑既表现出玛雅人的节制、冷静,又不乏托尔特克人的彪悍、雄壮。在外来文化的刺激下,正在走向衰落的玛雅文明,出现了一次复兴
在奇琴伊萨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金字塔神庙,名曰库库尔坎神庙。“羽蛇神”库库尔坎是托尔特克传统文化中的主神,由奎特查尔凤鸟羽毛和响尾蛇组合而成。它被视为伟大的组织家、城市的建立者、数学、冶金学和天文学之父,传说是它给百姓带来了文明和教化。此外,它还掌管农业、丰收与降雨,这在干旱的尤卡坦半岛自然意义非凡。
奇琴伊萨有一个被称为“螺旋塔”的天文观象台,以此为中点,在奇琴伊萨南北向的轴线上有两眼巨大的天然井,南井为饮水井,北井则为玛雅人祭神用的圣井。传说每逢旱灾之年,玛雅人便在祭司带领下前往圣井,祈求井底诸神息怒,献上丰盛的祭品,甚至包括活生生的美丽少女,酷似中国的“河伯娶亲”。1877年,美国探险家爱德华·H·汤普森打捞了这口圣井——一眼装满脏水、石块和千百年积下的烂草枯木的黑洞。结果他大获全胜!从井底臭气熏天的淤泥里,一件件期盼已久的珍宝露面了,有玉石、金饰、花瓶、茅尖、翡翠碗和黑曜石茅尖等,伴随着它们的,是一具具少女骸骨,证明那古老的传说其实是千真万确的史实。
奇琴伊萨的兴盛时代约在11、12世纪,1224年,这个城邦的伊查人王朝被科康人推翻,从此一蹶不振。科康人另建玛雅潘城,但它也在1450年左右因战争衰落了。玛雅的落日,缓缓熄灭了它最后的余辉。
玛雅文明从公元9世纪开始逐渐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给了后古典期支离破碎的玛雅世界最后一击,支撑文明体系的精神世界和记载它们的书籍双双失落。现在,仍有将近200万玛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着近25种玛雅语,然而他们对过往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和丛林深处的废墟一同缄默着,共同构成了失落文明的遥远背影。
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导致后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化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自然无法读懂那些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文字和史书了。
没有文献参考的考古学家们只好依据文明的蛛丝马迹,对玛雅文明的来与去,进行了种种推测。
以色列“失亡的十族”、《圣经》里亚当的子孙、北欧海岛人、匈奴人、中国人、印度人、古埃及人、叙利亚人、腓尼基人、斯基太人、澳洲人、马达加斯加人、鞑靼人都曾被当作玛雅人可能的祖先。不过,现代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发现,包括玛雅人在内的北美印第安人体质上与亚洲东北部人最为接近,都属蒙古人种。
大约在距今4万-2万年之间,第四纪冰川的作用使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白令海峡由于海平面下降、海面冰冻而连接在一起,成为海上陆桥。人们推测,可能是亚洲猎人在追逐猎物的足迹时,无意间跨上了另一片大陆,并在此后的几万年中逐渐遍布南、北美洲。人种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文明的起源呢?
着名史学家张光直先生提出了“同源异质”说,认为美洲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相似性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他将之称之为“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也就是说,太平洋两岸的蒙古人种“平行而独立”地发展起各自的文明。
中美文明起源说中还有一种观点,就是非洲人在史前曾到过美洲,并且创造了文明,因为在奥尔梅克人活动的区域内发现了多个30-50吨重的巨大头像,每一个都用整块巨石雕成。奇就奇在这些石像的面部特征与非洲的黑种人非常接近,而不像美洲的任何土着民族。由此一些学者推断,启动中美洲史前文明的就是雕像所表现的非洲人,但是却没有其它的任何证据。
当然最大胆的设想,是所谓的“玛雅文明外星说”,即外星人曾像神一样降临中美洲,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玛雅文明。有人说他们是来采矿,那些金字塔就是他们的仓库。
那么古老的玛雅又向哪里去了?西班牙入侵后,璀璨的文明虽几经糟蹋,但玛雅的余晖至今仍在坚定地绽放。尽管欧洲天主教和现代工业文明对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时至今日,我们仍可在某些细微之处,发现玛雅文明的踪迹。现在的玛雅人,信耶稣也信羽蛇神,我们所看到的,是一股融合殖民时代和玛雅精神的双重文化。
从前古典期开始,玛雅人与墨西哥中部高地的人们就分享着一套文明体系,历法、天文、数学等知识成就以玛雅地区最为卓越不凡,不但超越了美洲大陆上其他印第安民族,甚至远远超越了其自身的生产力。
事实上,时间是玛雅人宇宙观的核心,所有的装饰、浮雕和雕像,无一不同某具体日期直接相关。所有的玛雅建筑都是石头做的一个巨大日历的一部分。
库库尔坎(Kukulkan)金字塔高约30米,四周各由91级台阶环绕,加起来一共364阶,再加上塔顶的羽蛇神庙,共有365阶,刚好象征了一个太阳年中的365个日子。而这座古老建筑的几何设计和方位,足以媲美瑞士钟表的精确校准,创造出一种既玄妙又充满戏剧性的效果:每年春分和秋分两天的日落时分,北面一组台阶的边墙会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弯弯曲曲七段等腰三角形,连同底部雕刻的蛇头,宛若一条巨蟒从塔顶向大地游动,象征着羽蛇神在春分时苏醒,爬出庙宇,秋分日又回去。每一次,这个幻像持续整整3小时22分,分秒不差。
学者们发现,玛雅人的历法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历法,他们的历法体系由3种历法构成,即神历、太阳历和长纪年历。
神历亦称卓尔金历,每年260天,由20个神明图像和1到13的数字,不断组合循环,就像中国的天干地支不断搭配组合,得到260种组合图标,代表260天。
太阳历是根据天文测算而来的。一年分18个月,每个月20天,另加5天作为禁忌日,这样全年就是365天。精于星象观测的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周密计算,将一年的长度修正为365.242129天,这同今天科学测定的绝对年长365.242198天的数值,相差不足千分之一!
奇妙的是,当神历年轮回了73圈后,便刚好和周转了52圈的太阳年回到同一个标记上,由此形成一个52年的大周期,使得玛雅人深信历史会一再地重演。而那一天就是玛雅人最盛大的节日,不仅要倾情庆祝,而且所有的宗教建筑都要重建。考古学家在发掘玛雅的金字塔时,一再地在金字塔的内部发现更古老的金字塔神庙;就好像是一个石头砌的大葱头,剥了一层又一层,每两层之间相隔都是52年。
长纪年历极适于推算悠远漫长的历史刻度,建立在极其发达的数学思维之上。玛雅人有一个被称为“人类头脑最光辉的产物”的数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先进的是“0”这个符号的使用,它的发明与使用比亚非古文明中最早使用“0”的印度还要早一些,比欧洲人大约早了800年。
用这个计算系统来纪年,玛雅人可以准确无误地记下几千万年中的每一个日子。考古学家根据16世纪西班牙入侵玛雅的时间,再依照碑文上记录此事的计数单位往回推算,发现玛雅纪年的元年竟为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
玛雅人非常重视这套复杂而精细的历法,他们在许多纪念碑和神庙的石刻铭文中对此都有记述,仅存的3部玛雅抄本亦然。正因为有这样详细的编年记录,才使我们对玛雅历史的了解比对美洲其他民族的要深入得多。
在以千万年为单位推算的无尽循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玛雅人认识到生与死都如同朝露,这种强烈的沧桑感是玛雅世界观的精髓,使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充满了对时间无限循环的颂扬和对人生短暂、世事沧桑的感慨。
E. 玛雅文明我国是什么年代
我国殷商时期,玛雅文明信鬼神信神秘主义,我国的殷商时期也信鬼神。俩个文明同时出现在俩个大陆,同时信鬼神,同时都要杀无辜的人做祭祀。殷商被周所灭,周不信鬼神,周的文化在孔子身上,孔子继承了周文化。玛雅文明被西班牙殖民者所毁灭,西班牙是更相信科学。
F. 是哪国人入侵的玛雅民族
②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后古典期(约1000~1520)的文化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并以奇琴伊察为都城。建筑中出现石廊柱群及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球场,还有观察天象的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崇拜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此后北部的玛雅潘取代奇琴伊察成为后古典期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的陶器和雕刻艺术都较粗糙,世俗文化兴起,并带来好战之风。玛雅潘的统治者与其他城邦结成联盟,用武力建立起自己的统治。1450年,大概由于内部叛乱,玛雅科潘被焚毁,此后百年中文化趋于衰落。1523~1524年,西班牙殖民者乘虚而入,从墨西哥南下,占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和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简单,耕作粗放,不施肥,亦无家畜,后期有水利灌溉。手工制品有各种陶器、棉纺织品等。不同村落和地区间有贸易交换关系。玛雅人的建筑工程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建筑以布局严谨、结构宏伟着称,其金字塔式台庙内以废弃物和土堆成,外铺石板或土坯,设有石砌梯道通往塔顶。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着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的宝藏之一。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运行规律,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制出太阳历和圣年历两种历法,前者一年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260天;后者一年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忌日,全年365天,每4年加闰1天。每天都记两历日月名称,每52年重复一周,其精确度超过同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数学方面,玛雅人使用“0”的概念比欧洲人早800余年,计数使用二十进位制。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一般刻在石建筑物如祭台、梯道、石柱等之上,刻、写需经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800余,但除年代符号及少数人名、器物名外,多未释读成功。当时还用树皮纸和鹿皮写书,内容主要是历史、科学和仪典,至今尚无法释读。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 乾,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然而,一九六三年,苏俄语言学者瑞.克洛鲁夫,成功地将碑文分门别类,以统计学的方式来处理和分析,从这些不同的类别中,归纳出相同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不像英文那样用二十六个罗马字组成,而是文字每个字都有四个音节。克洛鲁夫终于成功地看懂了几个文字。按着,苏俄数学研究所的斯尔.索伯夫和巴基.由斯基洛夫,使用电脑,利用庞大的资料文字(约十万字)成功的解读了一篇文章。德勒斯基的古文书有月蚀、星星的运行、结婚等记载;马德里的古文书中有农耕、狩猎和雕刻等记录;巴黎的古文书则记载历史的真相。总之,基本的内容有宗教仪式、气象现象和农作物等。 玛雅文明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繁盛之时,又戛然而止。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灿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自从1839年美国人约翰·斯蒂芬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第一次发现玛雅古文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考古人员在中美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了170多处被弃的玛雅古代城市遗迹,并发现在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8世纪,玛雅人的文明足迹北起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南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达安第斯山脉。这个神秘的民族在南美的热带丛林建造了一座座规模令人咋舌的巨型建筑。雄伟壮观的提卡尔城,其电脑复原图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许多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也自叹弗如。建于7世纪的帕伦克宫,殿面长100米,宽80米。乌克斯玛尔的总督府,由22500块石雕拼成精心设计的图案,分毫不差。奇琴·伊察的武士庙,屋顶虽已消失,那巍然耸立的1000根石柱仍然令人想起当年的气魄。这一切都使人感到,这是个不平凡的民族。 随着对玛雅文化的进一步考察,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几千年前的玛雅人竟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有着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而且奇琴·伊察、提卡尔、帕伦克等地的巨型建筑也并非出
G. 关于玛雅的事情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生活在中美洲的古代玛雅人所创造的文明最让人感到迷惑不解:它们似乎是从天而降,在公元3世纪到9世纪达到了鼎盛,之后又戛然而止。 人们不知道公元9世纪这10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们只了解其间玛雅人修建的各种浩大工程金字塔、宫殿和神庙都突然停止了施工,所有玛雅人像是接受了某种神秘指令,遗弃了辛勤修筑的家园而向更加荒芜的深山迁移。这是玛雅人留给后人的谜,不仅如此,玛雅人还留下了另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谜团———神奇诡秘而又鬼斧神工的水晶头骨。 一个神秘的传说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传说还认为,总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慧于一体,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这个传说在美洲流传了上千年。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或是天方夜谭而已,没有人知道传说中的水晶头骨到底是什么,从传说的内容来看,它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库,也像是一部无所不知的天书,但人们对它一无所知,甚至怀疑它的存在。 一次意外的发现 19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却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尽管一直没人找到过那些传说中的水晶头骨。直到1927年,英国姑娘安娜在她生日那天,终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安娜的养父米歇尔·黑吉斯是英国的探险家、大英博物馆玛雅文化委会员的成员,对玛雅文明痴迷而狂热。1924年,米歇尔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沿水路到达中美洲,与他同行的还有他心爱的养女安娜。 探险队在当地玛雅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今天中美洲的伯利兹荒无人烟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这是一座被藤蔓和大树淹没了的古城,探险队用了整整一年,才使得这座古城得以展现它昔日的风采。 这座古城废墟让米歇尔惊呆了,城堡的高度远远超过周围的村庄,它高150英尺,占地6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宫殿、墓冢、城墙和地下室,城堡的每个地方都是用割好的白石头砌成,玛雅人竟然凭着原始的石斧创造出工艺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劳动强度无法估量。 从小受养父的影响,17岁的安娜也对眼前的一切兴奋不已,她小心翼翼爬上了城堡最高点的金字塔顶,一览热带丛林的绚丽风光。正是因为她当初的好奇心,才使得玛雅人的一个旷世之谜重见天日。 安娜正在饱览风景时,她突然发现金字塔的裂缝深处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她立即告诉了养父,米歇尔带着探险队的全体成员登上了金字塔顶,把裂缝边松动的石头移开。经过了几周的努力,终于刨开了可容一个小个子进出的窟窿,安娜只身爬入这个窟窿的底部,她突然发现一个东西照亮了她的脸,仔细一看,是一个犹如人头骨的水晶,她非常兴奋,把它带回到了金字塔顶。 安娜发现的宝物是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头骨的上半部分,米歇尔命令队员们继续挖掘。3个月后,他们在25英尺外的地方又找到了水晶头骨的下半部分,两块头骨合在一起,正好与真人头骨一般大小。 这个水晶头骨长17厘米,宽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是5公斤,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水晶,根据一个成年女人头颅的形状雕制而成的。它做工非常细致,鼻骨是用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它的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相连,也可以拆开,整个构成异常精巧。 按照惯例,米歇尔将水晶头骨献给了当地居民的首领。而当米歇尔的探险队将要返回英国时,当地的首领又将水晶头骨赠送给米歇尔,以回报探险队给他们提供药品和食物的帮助。后来人们就把这颗头骨称作”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米歇尔去世后,这颗头骨就一直由安娜珍藏。 身世之谜无人知晓 水晶头骨的横空出世,牵动了全世界考古学家们的神经。他们把水晶头骨和真正的人类头骨作了比较,发现除了眼部特征稍稍偏于人类的正常范围以外,其他参数都与真正的人类头骨相差无几…… 一位玛雅老人告诉米歇尔这颗水晶头骨至少有10万年的历史,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玛雅祭司而制作的。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相信他这一说法。科学家们试图弄清楚它确切的制作时间,但是石英水晶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它永远不会被知晓。 此外,头骨面部两侧的下方各有一个微小的圆形凹槽,使得下颌可以与头颅连结,还可以像人类头骨的下颌一样自由张合。雕刻精湛的牙齿,线条平滑的颧骨,无不显示出制作者对人体解剖学的透彻了解。 然而,水晶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而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又是使用的什么工具呢?另外,这种纯净透明的水晶虽然硬度很高,但质地却脆而易碎,科学家们推断:要想在数千年前把它制作出来的话,只可能是用极细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从一块大水晶石上打磨下来,而且制作者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这样一件旷世杰作。 接踵而至的谜题 根据传说的内容,水晶头骨里隐藏了人类起源和死亡的秘密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如果这是真的,那它会以什么方式来告诉人们这些秘密呢?难道有一天它真的会开口说话吗?科学家们当然不会相信。他们认为,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么水晶头骨就有可能是一个储存秘密资料的信息存储器,通俗地说,就是一块硬盘。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水晶当作信息的存储介质,用激光把一些信息写进去,一段时间后又用指令将它恢复,里面的数据完好无损。实验证明,如果在数千年、数万年前有人把数据写进水晶头骨的话,它依然可以保存到今天。 如果水晶头骨真的是一个信息存储器,那么,数千年前的古代玛雅人是怎样将信息储存进去的呢,他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现代人还没有掌握的科学技术呢?人们又该如何将信息提取出来呢?科学家们对此束手无策。 然而,古代玛雅人给我们的困惑还远不止于此。科学家们发现,当有光束照在这颗头骨上时,隐藏在基底的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能产生一系列光学变化,它所发出的炫目光束,有一种催眠般的魔力,会让人出现幻觉、幻听等现象。曾经研究水晶头骨长达6年之久的水晶专家富兰克·多兰德先生说,他在与水晶头骨共处时,能听到一种“非常安静又引人注意,像是从高音大钟发出”的声音,还能从水晶头骨上看到“山峦、庙宇”等图像。更有人在抚摸过水晶头骨后,发现自己身上的疾病居然奇迹般地治愈了。种种神奇的现象实在让人无法理解。近代光学产生于17世纪,古代玛雅人不可能会运用。 所有集中在水晶头骨上的谜团都让人匪夷所思,于是一些崇尚神秘主义的人们干脆把它归之为是天外来客的杰作。而当他们即将离开之前,又把水晶头骨作为礼物送给了玛雅人,之后,玛雅人就把它一直保存在金字塔里直到被安娜所发现。对于这种说法,科学家们无从考证,但当科学不能对一些神秘现象做出合理解释时,这种推测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或许它真是外星人的杰作呢。 真实来历遭质疑 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聚集了种种神秘现象和不解之谜,使得人们对它的猜测也越来越离奇,但实际上,这颗头骨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被发现的头骨。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总共发现了大约十几颗水晶头骨,其中有3颗保存在博物馆或研究机构内,其余都被私人收藏。 而且,这十几颗水晶头骨也不全是玛雅人的遗物。但是在所有的这些头骨中,米歇尔·黑吉斯头骨无疑是纯度最高、最完美也最神奇的一个。 也许正因为这颗头骨太完美了,以至于遭到了人类的妒嫉,让人怀疑起它的真实来历。尤其是这个水晶头骨的具体出土时间,安娜本人竟有不同的说法。她在1962年接受采访时说,水晶头骨是在30年代末,由她的父亲在一次挖掘玛雅遗址的时候发现的;1968年,她给一个研究水晶头骨的专家写信时又说头骨是在1926年发现的;1982年,她回答学者尼克尔的询问时,又变成是1924年;在1995年出版的《水晶头骨之谜》里面,又说水晶头骨是在安娜17岁生日那一天发现的。 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怀疑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的真实来历。 一切也许都是谎言 调查者还发现,在印第安人中,只有古阿兹特克人有雕刻头骨的习惯,而古代玛雅人并没有这样的习惯,这就更使得笼罩在这颗头骨上的神秘光环显得越来越虚假了…… 科学家们认为,水晶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很容易令人着迷,另外,头骨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死神和死亡,用水晶来雕刻头骨,这种催眠的作用一下子就加倍了,所以容易受到暗示的人就会被它催眠,产生幻听、幻觉。 2005年1月,一起震惊考古界的事件发生了: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墨西哥古阿兹特克人的水晶头骨被科学家正式鉴定为是赝品,考古界为之哗然。 与此同时,人们对米歇尔·黑吉斯头骨也提出全面质疑。 这两颗头骨虽然来源不同,但总体形状却非常相似,而且都是以一具女性头骨为模型,不同的是,大英博物馆的头骨是一整块水晶,而米歇尔·黑吉斯头骨的下颌则是独立的,可以拆下,做工更为精致,但是两颗头骨的惊人相似,让人很难相信它们是独立制作的。 英国大英博物馆所珍藏的那块水晶头骨,最早据称是在墨西哥古阿兹特克人遗址上被发现的。而科学家发现这个水晶头骨是用轮式工具打磨并且切割的,而这种技术在当时的美洲大陆根本就不存在。毫无疑问,现在人们更有理由怀疑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的真实性了。 有一部分科学家倾向于它不是玛雅人的遗物,而是19世纪现代人的产物。但是,这种百分之百纯净透明的水晶,就算它不是一件文物,其价值也无法估量。谁会用它来制作一件冒充文物呢?如今,安娜已经拒绝对水晶头骨再做任何科学鉴定,因此,它究竟是不是现代人制作的赝品,科学家们还不能论断。 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终有一天,现代科技会把水晶头骨上的神秘彻底揭去,让真相浮出水面,事实大白于天下。
H. 玛雅文明被划分为哪3个时期
玛雅文明被划分为3个时期,分别是:公元前1000年或可上溯至3000年前,直到公元后3世纪,这是玛雅文明的形成期。
公元3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是玛雅文明的古典期(又称古王国时期),这是一个全盛期,主要集中在中部低地,在巅峰阶段突然衰落。
公元10世纪至16世纪初,后古典期(又称新王国时期),集中在尤卡坦北部平原,因西班牙人入侵而告中断。
I. 玛雅预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1519年是西班牙人入侵者登陆之年,也是玛雅人的太阳终结之年。 玛雅人神秘的消失了,没人知道他们去了那里。 他们只留下了极少数的一些东西,包括 历法。
后人从这些历法 和 考古发现中, 发现了关于人类历史和未来的预言。 这就是玛雅预言的基本来历。
J. 玛雅文明长达多久
在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玛雅地区以前,古典期玛雅文明曾经在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过约600年左右的繁荣岁月。该文明技术水准停留在石器时代,各都市间自成王国。玛雅人在这近2000年间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公元800年前后,他们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他们所创建的每个中心城市也都终止了建造新的建筑。文明很快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关于玛雅文明中断的原因,至今仍莫衷一是。目前有以下几种说法:
(1)干旱说。这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看法。玛雅文明是由于当地连年发生干旱,摧毁了古文明赖以生存的农业基础。而他们又没有打井竖渠的的水利知识,在湖泊河流干枯断流之后,农业的歉收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巨大的都市文明最终分崩离析。但是导致尤卡坦半岛旱灾频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点。
(2)砍伐森林说。一些专家指出,玛雅他们有着复杂的宗教体系,城市都是以金字塔和神庙为核心,在兴建金字塔和神庙时,习惯于用白石灰来粉刷外墙,烧制石灰需要大量木材,玛雅人便开始砍伐森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金字塔修建得日益增高,对木柴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最后,大片森林被砍伐殆尽,当地的环境也逐渐恶化,干旱自然不可避免。对此,目前墨西哥南部和美洲各国广泛分布这玛雅金字塔遗迹,就是最好的证明。
(3)生态危机说。与上面的观点相似。玛雅文明虽然是城市文明,却建立在玉米农业的根基之上。自古以来,玛雅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耕作法:他们先把树木统统砍光,过一段时间干燥以后,在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以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烧一次种一茬,其后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待草木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当古典期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更多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然而这样一来,土壤肥力下降,玉米产量越来越少。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社会状况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干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随着农业生产供应的严重匮乏,玛雅古典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也开始崩溃。当城市周围贫瘠的荒地连成一片,饥饿就迫使玛雅人弃城而去了。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绿色植物悄悄覆盖起一切,像掩藏起一个久远的秘密。
(4)太阳周期说。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地质学家戴维�6�1霍德尔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玛雅地区发生的旱灾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大旱灾每隔208年就发生一次。这位学者因此提出一个新的见解:玛雅文明的消失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霍德尔领导的这项研究,是从墨西哥南部的奇昌卡纳布湖湖底的沉积物开始的。他们在湖底钻孔,取得了1.9米的沉积岩岩芯样本,对样本中的碳酸钙浓度进行了研究。由于干旱年份湖水的蒸发量较大,相对时期沉积物中碳酸钙的浓度也就较高。碳酸钙浓度高的岩层,对应的年份就一定发生过旱灾。研究的结果是惊人的。沉积岩中的碳酸钙浓度,在年代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周期性。每208年,湖底的沉积物中就有高浓碳酸钙层出现,也就是说,)每208年,当地就会发生一次旱灾。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公元750年至850年,这正是玛雅文明消失的年代。而208年这个周期,和目前太阳活动每206年就有一次增强的周期正好吻合。专家们也认为,这两个周期的吻合,决不是偶然的巧合。霍德尔在地质学上的研究,为解决一个历史之谜带来了突破。一些学者还猜测,在三大印第安文明中,玛雅文明尤其以天文历法和宗教体系着称,这或许也和旱灾的发生有关。也许早在1000多年前,玛雅人就已经发现,天体的运动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才会以一种古代印第安人中少见的热情和执着,来观察各类天体的运动。
(5)等级划分说。有学者认为,严格的等级划分是导致后古典期文明衰落之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的首要原因。玛雅高深的知识和文明只掌握在极少数贵族和祭司的手中,占玛雅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者完全是文盲。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知识分子,在繁华殆尽后难以生存,乃至很快消失,也带走了辉煌无比的玛雅文明。留下来的为数众多的普通玛雅农民,自然无法读懂那些本来就一无所知的文字和史书了。
(6)科学幻想说(外星人说)。
这种观点认为玛雅人来自外星球。从生存环境上来看,人类一般是选择靠近江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而玛雅人却选择了条件恶劣的热带雨林。这种刻意的选择正是为了避免与地球人接触,以保证自己独立的生活。在这片不宜耕作的密林中,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也缺乏先进的运输工具的同时,却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文明,令人费解。他们创造的象形文字系统,以至于我们至今无法全部破译。有人认为,玛雅外星人是数十万年前,为采矿而离开故乡的行星,来到某个星球。后为躲避某个星球的爆炸来到地球。他们最初居住在温暖的南极,随后又因冰河期来临,辗转迁徙至中美洲的密林之中。后来由于墨西哥高原爆发战争,为躲避战祸,玛雅人便乘着太空船飞向茫茫宇宙,去寻觅新的家园。但这种观点不被大多数人承认。
此外,还有玛雅人口的增长破坏了生态环境(这种观点基本上属于生态危机说);瘟疫毁灭了玛雅人;内战或外族入侵导致文明毁于一旦等观点。
玛雅文明从公元9世纪开始逐渐失去光彩,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又给了后古典期支离破碎的玛雅世界最后一击,支撑文明体系的精神世界和记载它们的书籍失落。现在,仍有将近200万玛雅人生活在祖先的土地上,使用着近25种玛雅语,然而他们对过往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