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核弹投放在墨西哥会怎么样
‘壹’ 美国为什么不把核武器的技术无偿教给墨西哥呢
美国养狼啊
1845年7月,奥沙利文在《民主评论》发表《兼并》一文,明确提出了“天定命运”理论。在文中他声称:“我们的天定命运,是拓展到上帝为我们年年增值的几百万人的自由发展所指定的整个大陆”,“上帝显然的意志是要我们占居这个大陆”。奥沙利文还在1845年12月27日《纽约晨报》上提出了“天定命运”和“不许动手”的口号,以警告英国不要插手干涉俄勒冈地区。他还讲到“上帝赋于我们在整个大陆发展的权利是天定命运”。1845年秋《纽约晨报》宣称“我们十分之六的人民愿意打一仗”。《纽约商业时报》刊登了“让我们走向战争”的醒目标题。1846年1月3日,美国众议员罗伯特·温思罗普在国会提出:“我们的天定命运的权利是扩展到整个大陆”。1846年3月16日,《新奥尔良商业报》还说:“现在除诉诸武力外,别无他途”。1846年5月15日,《纽约日报》编辑断言:“如果墨西哥人民一致要求加入联邦,则我们的边界会扩展到比格兰德河更远的地方”。1847年10月,《民主评论》杂志说:“人民占有领土是时代的伟大运动。只有北美大陆的每一英寸土地为美国公民所占有,才谈得上奠定未来帝国的基础。”1847年11月20日,《纽约日报》编辑莫尔斯·贝克还说:“墨西哥战争将导致两国的统一”。由此可见,“天定命运”这一扩张思潮的泛滥,为美国统治者发动战争进行了舆论准备并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
‘贰’ 把威力巨大的原子弹扔进海里会造成什么后果
原子弹是人类发展到现代威力最大的武器,它的特点在于破坏力大、范围广以及辐射强,即使有人侥幸在原子弹的高温冲击中存活下来,也会在辐射的变异影响中痛苦地死去。
最后,如果让原子弹在深海爆炸,无疑是人类自掘坟墓,原子弹一旦爆发,其冲击力会掀起上百米高的海啸甚至是地震,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毫无疑问会被海水淹没。
‘叁’ 广岛和长骑的原子弹投放听说是骗局,具体怎么回事系统为什么删除我的提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将近60年了,那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反法西斯国家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但是,作为当时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日本每当提到那场战争的时候,主要都是提到他们在那场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很少提到对他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个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受到核武器攻击的国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的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最后导致约30万人的死亡。
日本就是借助这两颗原子弹的“威力”来装饰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
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都有纪念活动,所谓揭开伤口,教育下一代。
但是,从1995年以来,世界各地,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德国日本等
国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原来的政治家和军人,经过单独或是联合研究,发现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历史记载存在许多的疑问,无论是在文字还是图象资料上都有诸多的困惑。主要问题是:
一, 由于B-29飞机的航程有限,原子弹的投放飞机的起飞地点选在距离日本较近的提尼安岛的美国空军基地上,从美国本土运送两颗原子弹到提尼安岛上的步骤是先运送到夏威夷,然后在运送到提尼安岛,由于当时飞机的航程和安全性的限制,这两步过程使用的只能是军舰,这两段路却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虽然日本海军在美军的打击下几乎已经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日本海军却仍然相当数量的潜艇,即使在战争末期这些潜艇仍然偷袭美军的军舰,即运送原子弹的军舰随时有可能被日本潜艇偷袭,美国怎么会冒那么大的风险用军舰运送原子弹?
二, 当时美国制造出的第一批原子弹只有三颗,其中一颗已经在1945年7月16日的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弹实验厂实验,美国怎么敢用仅剩的两颗原子弹去攻击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日本,而且还是以平民为主的城市呢?而且,美国在未来几个月内不要可能马上在造出原子弹,美国难道没有想到会有可能出现的有、突然事件吗?
三, 当时,主要的原子物理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费米甚至是奥本海默本人都极力反对使用这种威力过大的武器。美国go-vern-ment难道一点也不尊重这些为他们研制核武器以后还得依赖的科学家的意见吗?
四, 电影和照片资料的问题。有很多人看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电影和照片资料,但是,你只要有少许的常识和一些思考,你就回发现这些电影和照片资料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原子弹爆炸过后谁有能力在强烈的核辐射区进行摄影或摄像,日本当时没有任何一种防辐射的装备。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电影资料还是有问题,你会发现一些“幸存者”在爆炸后从废墟中出来后排成行走路,似乎是经过训练的。另外,能在核武器的爆炸中幸存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五, “幸存者”的迷惑。从战争结束到今天,从未发现过一个可以直接证明在广
岛和长崎有过原子弹爆炸的人。有些“幸存者”只看到有大火产生,另一些“幸存者”
以自己所谓“受到辐射烧伤的”伤痕,实际上只是火烧伤的痕迹。没有一个日本人能自身经历的的证据证明在广岛和长崎曾爆炸过原子弹。
六, 数字的困惑。当时由于日本的个大城市都受到美国飞机的整天狂轰滥炸,大
多数市民都跑到乡下躲避,广岛和长崎也是如此,实际上,据一个在广岛的日本老人介绍,1945年3月以后,在广岛市的市民已经不足五万人了。当他在四月离开广岛到乡下时,广岛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当然长崎也是如此,而日本go-vern-ment最后却称两颗原子弹最后造成近30万人死亡,着实在令人费解。
七, 科学证据。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在广岛和长崎两地进行了土样品的秘密采集,拿回国后经化验发现这些土的土质与普通土几乎没有区别,辐射计量并非超常。根本无法与在核实验基地所采集的土样品的辐射剂量相比。实际上,在受到严重辐射的土地上在几百年内不可能可以生长植物,人在该地区生活也相当危险,这与今天广岛的事实相悖。这更使人们困惑。
八, 最有力的证据。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运用巨型计算机的有限元分析法,对在新墨西哥州、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的电影图象资料进行分析后,其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三份图象是同一颗原子弹的,也就是三份电影资料是在同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不同角度拍摄的,当然应该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那颗原子弹. 种种令人不解的疑问和新的发现令许多科学家(特别是核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十分困惑,但是,由于这种关于核武器的事件的极其特殊性以及对事实的谨慎态度,另外很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是独立研究,使这种疑问没有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于众.
‘肆’ 世界至今为止引爆了2475枚核弹,这对整个世界有什么影响
世界上到现在为止,爆炸了这么多枚核弹。对世界的影响,现在看来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对世界局势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因为拥有核武器导致现在带来短暂的和平。因为核武器的制衡导致现在没有哪个大国家敢轻易的发动核战争。对于环境的影响现在还不为人知,因为这些核弹爆炸几乎都在无人区。
总体来说,核武器是用来保卫和平的,而不是用来毁灭世界的。核武器是为了战争需求而发展的,但是由于这个武器本身的威力过于强大,导致没人敢首先使用。所以大国拥有核武器,反而会带来和平,这就是“恐怖平衡”下的和平。如果一国发明了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那么就再来一轮这种恐怖武器的军备竞赛,直到力量的再次平衡。
‘伍’ 美国在广岛投放原子弹带来的危害是怎样的
视探讨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形成了三派:正统主义派、现实主义派、修正主义派。本
文论述了美国史学家的观点,并分析了使用原子弹决定的形成情况。
关键词:原子弹;原因;美国;史学界;论争
分类号:K71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0-5218 (1999)-02-0114-0120
1945年8 月6 日8 时15分,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原子弹,杀死7
万生灵。8 月9 日在长崎投放的另一颗原子弹,杀死35000 人。由此美国成为在战争中
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使用原子弹的国家。关于美国为什么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长期以
来是美国史学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到1970年,在美国形成了3 个主要派别:正统主
义派,现实主义派,修正主义派。直到现在,许多历史学家依然对这一课题感兴趣。本
文将考察这3 个学派的观点,探讨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决定形成的过程,解释投放原子
弹的主要原因。
正统派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决定的年代》和陆军部长史汀生
在“使用原子弹的决定”一文中对投放原子弹的解释。“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代
价和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1 由此,正统派认为,投放原子弹无需派遣大量士兵进入
日本本土,既可以加速结束战争,又可以大大减轻美军的伤亡。该派的代表人物是哈佛
大学着名的历史学家山姆尔。伊利奥特。莫利森(SamuelEliotMorison)和一些政府官
员,如前任国务院经济顾问赫伯特。费斯(HerbertFeis )。莫利森抨击现实派认为
“日本已经接近战败,不用原子弹战争也将在1945年底结束”的观点。他认为没有原子
弹,日本的投降将会拖后很久。因为当时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决定将战
争坚持到底。因此,“鉴于日本拒绝投降的态度,投放原子弹成了关键的一步”2.费斯
虽认为没有原子弹,没有苏联同日本宣战,战争也肯定在1945年底以前结束。但他认为,
原子弹对结束战争虽不是必要的,但它的使用也是无可非议的。“使用原子弹摧毁日本
的军事、人性、政治的理由都是可以被接受的。”3 他说,美国的决策者相信投放原子
弹“有可能挽救一万士兵的生命”,“所以主要的理由是军事方面的,没有更好的理由
来阻止使用原子弹而使用别的武器。”4
现实派的主要观点是:投放原子弹是不必要的,因此是非人道和不明智的。代表人
物汉森。鲍尔德维(HansonBaldwin )认为:“我们犯有双重罪。我们于日本已经在进
行结束战争的谈判但没有最后结果的时候投放了原子弹。我们要求无条件投降,然后投
放原子弹和接受有条件投降。这种顺序是很明显的:如果波茨坦公告答应日本保留天皇,
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也将投降。”“因此,我们使用原子弹,被烙上了野兽的烙印。”
5
像现实派一样,修正派也认为原子弹是不必要的,因而使用它是非人道的和不明智
的。但他们比现实派进一步,指出:决策者有关使用原子弹的主要目的是对付苏联。这
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戈。艾尔坡罗维兹(GarAlperovitz )。在他的名着《原子弹外交—
—广岛和波茨坦:使用原子弹和美苏抗衡》6 中,直接挑战费斯的观点,在美国引发了
一场更为广泛的学术争论。戈。艾尔坡罗维兹认为,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是政治的,
而不是军事的;投放原子弹主要是为了吓唬苏联,而不是为了击败日本。其理由有以下
几点:(1 )罗斯福去世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发生根本改变。杜鲁门很快抛弃了他前
任的调和方针,而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来迫使苏联默认美国的东方和中欧计划。(2 )
杜鲁门的策略是“延迟摊牌”。直到在新墨西哥原子弹试制成功后,决定在日本使用,
向苏联摊牌。(3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后,杜鲁门和国务卿伯尔纳立即
用核外交政策,迫使苏联削弱对欧洲的影响。(4 )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导致了冷战。
艾尔坡罗维兹的书在美国史学界引起了比过去更大的关注。其原因有:(1 )艾尔
坡罗维兹挖掘出了更新、更详尽的资料,受到人们的重视;(2 )当时美国的越南政策
在国内引起不安;(3 )美国史学界正兴起对冷战起源的研究。艾尔坡罗维兹对以前学
派观点的修正激起了一大批学者的反对。冷战初期左派史学家加伯雷尔。卡尔考(GabrielKolko),
认为使用原子弹既不是引起美苏不和谐的原因也不是个道德问题。7 另一位史学家托马
斯。哈蒙得(ThomasT.Hammond )宣称:“作者(艾尔坡罗维兹)的主要贡献是引起我
们重视一个问题:1945年伯尔纳、史汀生、杜鲁门希望以拥有原子弹来增加与苏联谈判
的砝码。但是,夸大原子弹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已经误导了不明真相的读者相信:1945年
原子弹政策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8 并认为作者“频繁引用断章取义的资料并
不能支持他的观点。”9 最尖锐的批评来自罗伯特。詹姆士。麦道克斯(RobertJamesMaddox),
他在仔细校对了艾尔坡罗维兹书的脚注后发现,有许多注释是艾尔坡罗维兹自己创造的,
他认为“这样的学术着作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不严谨的”10. 总之,修正派史学家认为,
美国的决策者们在使用原子弹争夺世界权力的斗争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到7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开放了一些关键的资料,又有一些学者对艾尔坡罗维兹的
观点提出了疑义。莱斯尔。罗斯(LisleA.Rose )和马丁。雪维(MartinJ.Sherwin )
是反对艾尔坡罗维兹观点的代表人物。罗斯反对艾尔坡罗维兹为杜鲁门政府辩护,尽管
罗斯依然承认杜鲁门政府是企图利用战后核武器的垄断,取得对苏外交的胜利,他指责
广岛和长崎的毁灭性破坏是“卑鄙的行为”。11马丁。雪维虽认为艾尔坡罗维兹的观点
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在《一个世界的毁灭》一书中,雪维强调,正确理解美国的核政
策需要考察罗斯福和杜鲁门的行动。他认为使用原子弹的主要动机是尽快结束战争。他
也同意艾尔坡罗维兹关于美国决策层把原子弹作为一种政治武器来提高自己的外交地位
的观点,但他认为这一政治目的次于结束战争的军事目的。12
到1995年,戈。艾尔坡罗维兹就相同课题又写了《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和一个美国神
话的构筑》一书。基于他原来的观点,他进一步阐述日本已经接近投降,日本已受到苏
联准备宣战的威胁,美国的军事将领艾森豪威尔等认为并没有必要使用原子弹;杜鲁门
的大多数高级阁员敦促,明确日本天皇的地位将加速日本的投降。但杜鲁门执意听取国
务卿伯尔纳的观点,确信原子弹是对付苏联的一个重要的外交工具。
显然,50多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争论表明,为什么使用原子弹依然是历史学家
的重要研究课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作出这一决定?为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考
察这一决定形成的过程。
美国的核武器政策开始于罗斯福执政时期。1938年原子核的分裂在德国试验成功,
罗斯福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密切关注德国原子弹试制的情况。罗斯福惟恐在原子弹的试
制方面德国走在美国前面。很明显,谁首先试制成功原子弹,谁就有利于控制战争的结
局。因此,1941年10月,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两个月,罗斯福批准了曼哈顿工程研究
项目,开始试制原子弹。罗斯福明白,原子弹在战争和外交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加速
结束战争的步伐,增强美国的实力,影响战后的世界格局。在罗斯福的领导下,曼哈顿
工程进展顺利。为了在关键时刻使用原子弹,罗斯福坚持保守美国正在试制原子弹的秘
密。“这个秘密武器不仅针对我们迫在眉睫的敌人德国,而且针对我们潜在的敌人俄国。”
13鉴于40年代早期的世界形势,罗斯福觉得同盟国之间的联合是建立在互相需要而不是
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虽然罗斯福准备支持苏联抵御轴心国的侵略,希望与苏联结成比较
永久的联盟;但是,他已估计到战后世界并非易于控制。换句话说,苏联不会轻易同意
美国设计的战后世界格局的方案。因此,罗斯福与丘吉尔1944年9 月在海德公园达成共
识:核武器只是英美的秘密,在战争结束前不与苏联或其他国家分享这一秘密。14
‘陆’ 爱因斯坦把原子弹投给了哪个国家
爱因斯坦把原子弹投给了日本
爱因斯坦 ,举世闻名犹太裔美国科学家,是美国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德国着名物理学家,1879年出生在德国。他一生科研成果卓着,其中最卓着的是他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一生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其最卓绝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柒’ 投放一个核弹在某个城市,会有什么后果,会造成基因变异吗
会导致基因变异,有核辐射,可以使附近或是整个国家的生物发生变异,记得以前日本核电站核泄漏吗?那已经使附近的生物发生变异,在核泄漏不久之后,发现了变异生物。那核弹,后果可想而知,摧毁方圆十公里一内所有建筑,生物(鸡腿是多少)
‘捌’ 墨西哥有核技术吗,比现在有没有,将来会不会有
您好。目前是没有的
1,拥有核武器的国家8个(括号内为第一次核爆时间):
美(45.7)、俄(49.8)、英(52.10)、法(60.2)、中(64.10)、以色列(60年代末)、巴基斯坦(72)、印度(74);
2,有3个是前苏联分出来的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苏联分裂前这3个地方就已经库存了一些核弹头和核技术人员,有重新制造核弹头的条件。但这3国都已经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开承诺退还俄罗斯核武器,宣布为无核国家(他们认为这样更安全)。
3,绝对有能力生产核弹头的国家有2个:
日本:一方面坚持无核三原则(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另一方面秘密进行准备。世人普遍认为,日本是准有核国家,一年内就可生产出核武器,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三核大国。
德国:德国是最早拥有核技术的国家,战败后被美国人抢先研制出核弹。现在有25座核电站,德国要想拥有核武器是易如反掌的事。
4,有核计划,有核技术,有生产核武器潜力的“核门槛”国家(地区)有44个之多:
巴西、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加拿大、伊朗、朝鲜、韩国、中国台湾、利比亚等等。
5,美国在西欧7个国家部署境内部署了不少核武器,如在法国、英国、德国、土耳其、意大利、荷兰、比利时。
‘玖’ 日本60年前广岛原子弹爆炸后遗症
历史大骗局: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
一 困惑与疑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将近60年了,那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特别是反法西斯国家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但是,作为当时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日本每当提到那场战争的时候,主要都是提到他们在那场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很少提到对他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个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受到核武器攻击的国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的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最后导致约30万人的死亡。
日本就是借助这两颗原子弹的“威力”来装饰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都有纪念活动,所谓揭开伤口,教育下一代。
但是,从1995年以来,世界各地,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原来的政治家和军人,经过单独或是联合研究,发现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历史记载存在许多的疑问,无论是在文字还是图象资料上都有诸多的困惑。主要问题是:
由于B-29飞机的航程有限,原子弹的投放飞机的起飞地点选在距离日本较近的提尼安岛的美国空军基地上,从美国本土运送两颗原子弹到提尼安岛上的步骤是先运送到夏威夷,然后在运送到提尼安岛,由于当时飞机的航程和安全性的限制,这两步过程使用的只能是军舰,这两段路却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虽然日本海军在美军的打击下几乎已经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日本海军却仍然相当数量的潜艇,即使在战争末期这些潜艇仍然偷袭美军的军舰,即运送原子弹的军舰随时有可能被日本潜艇偷袭,美国怎么会冒那么大的风险用军舰运送原子弹?
当时美国制造出的第一批原子弹只有三颗,其中一颗已经在1945年7月16日的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弹实验厂实验,美国怎么敢用仅剩的两颗原子弹去攻击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日本,而且还是以平民为主的城市呢?而且,美国在未来几个月内不要可能马上在造出原子弹,美国难道没有想到会有可能出现的有、突然事件吗?
当时,主要的原子物理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费米甚至是奥本海默本人都极力反对使用这种威力过大的武器。美国政府难道一点也不尊重这些为他们研制核武器以后还得依赖的科学家的意见吗?
电影和照片资料的问题。有很多人看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电影和照片资料,但是,你只要有少许的常识和一些思考,你就回发现这些电影和照片资料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原子弹爆炸过后谁有能力在强烈的核辐射区进行摄影或摄像,日本当时没有任何一种防辐射的装备。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电影资料还是有问题,你会发现一些“幸存者”在爆炸后从废墟中出来后排成行走路,似乎是经过训练的。另外,能在核武器的爆炸中幸存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幸存者”的迷惑。从战争结束到今天,从未发现过一个可以直接证明在广岛和长崎有过原子弹爆炸的人。有些“幸存者”只看到有大火产生,另一些“幸存者”以自己所谓“受到辐射烧伤的”伤痕,实际上只是火烧伤的痕迹。没有一个日本人能自身经历的的证据证明在广岛和长崎曾爆炸过原子弹。
数字的困惑。当时由于日本的个大城市都受到美国飞机的整天狂轰滥炸,大多数市民都跑到乡下躲避,广岛和长崎也是如此,实际上,据一个在广岛的日本老人介绍,1945年3月以后,在广岛市的市民已经不足五万人了。当他在四月离开广岛到乡下时,广岛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当然长崎也是如此,而日本政府最后却称两颗原子弹最后造成近30万人死亡,着实在令人费解。
科学证据。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在广岛和长崎两地进行了土样品的秘密采集,拿回国后经化验发现这些土的土质与普通土几乎没有区别,辐射计量并非超常。根本无法与在核实验基地所采集的土样品的辐射剂量相比。实际上,在受到严重辐射的土地上在几百年内不可能可以生长植物,人在该地区生活也相当危险,这与今天广岛的事实相悖。这更使人们困惑。
最有力的证据。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运用巨型计算机的有限元分析法,对在新墨西哥州、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的电影图象资料进行分析后,其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三份图象是同一颗原子弹的,也就是三份电影资料是在同一颗原子弹爆炸的不同角度拍摄的,当然应该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那颗原子弹。
种种令人不解的疑问和新的发现令许多科学家(特别是核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十分困惑,但是,由于这种关于核武器的事件的极其特殊性以及对事实的谨慎态度,另外很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是独立研究,使这种疑问没有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于众。
事实与真相
但是,仍然有许多的学术人士要求知道事实真相,从1995年开始,他们通过些秘密的方式与美国政府交涉,要求美国政府解密一些文件,然而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有些美国政府官员说这是些”疯子的行为”。
但是,1999年末,一位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和一位当年美军的上级军官却联合披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历史--美国从来没有在日本本土投放过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的事件是一场骗局,那只是美军进行的一场非同寻常的信息站和心理站,一次非常成功的“软战争”。
由于这个消息是在十分保密的情况下披露的,而且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压制和否定,最后甚至对这两位科学家和军官进行了软禁,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因此只有极少数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知道了历史的真相。
纸终究包不住火的,这些消息终究会公布于众,只是时间的问题。
以下就是历史的事实与真相
这个信息与心理战被称为“曼哈顿2”计划。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实验爆炸成功。这颗原子弹的威力之大甚至超出了科学家、工程师和军方人士的预料。大多数的科学家也预料到了这种武器的存在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这其中包括爱因斯坦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本人。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完全结束。虽然在欧洲战场上,战争的火焰已经熄灭,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还在利用四处环海的地理优势进行垂死挣扎。美军的飞机虽然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使日本的许多工业城市(包括东京、大阪)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而且人员伤亡十分惨重,但是,日本却没有任何要投降的迹象,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准备在本土与盟军决一死站。盟军在1945年6月份已经着手计划在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的登陆战,参加的盟军士兵大约为40万,其中以美军为主。美军却非常担心这次登陆行动,日本已全民皆兵,这次行动必将会造成盟军严重的伤亡。
但是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军便似乎发现了有新的希望。因为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会对日本造成巨大的伤亡,并且还有巨大的心理作用,可以达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那样就不再需要冒险进行大规模的强行登陆行动以及有可能在日本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这大概能避免约10万盟军的死亡。
因此,美国军方极力要求对日本本土进行原子弹轰炸,以达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这当中为首的美国军方人士是麦克阿瑟将军。
但是,许多科学家以及一些军方人士却反对使用原子弹。因为他们清楚原子弹的威力给平民带来巨大的伤害以及在爆炸后的辐射给土地的影响。
当然,他们也承认在日本进行登陆战将带来巨大的代价。因此,许多科学家和军方人士建议对日本政府施加巨大政治压力使其投降。不过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很幼稚的,因为当时日本已经受到了世界的孤立和进攻,没有什么所谓“更大的压力”。因此军方人士甚至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本人也赞成对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弹。即使这有巨大的风险。
主张使用与主张不使用的两种观点进行了长达十几天的争辩,却仍然没有结果,但是,因为在战争中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总统的支持,主张使用原子弹占了上峰。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原子弹轰炸计划。
其实军方本身也有严重的顾虑。特别是运输问题和投放问题。因为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弹是定点引爆,从未实验过飞机投放,因此用飞机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的计划就有其不确定性。况且,美国当时只有两颗仅剩的原子弹,万一有特别情况发生怎么办,而美国在几个月内不可能生产出第二批原子弹。
这时候,却有一个不知名的下层军官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方案。
因为在诺曼底登陆前,盟军在英国沿岸和欧洲大陆沿岸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信息迷惑战,使德军不知道盟军最后登陆的地点是在诺曼底,没有重兵部署在诺曼底,诺曼底登陆时盟军没有受到有力抵抗,从而确保了登陆的成功。从1944年中到1945年初,德军的V-1和V-2导弹曾给伦敦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盟军同样是用信息迷惑的方法使德军把伦敦的定位目标偏移了40公里,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次两次成功的信息战都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当然,其中盟军的间谍人员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个下层军官由此想到是否能再次使用信息迷惑战来迫使日本投降呢?即用假信息的方法让全日本相信美军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给日本国民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震撼,造成恐慌,丧失其斗志。迫使日本政府投降。
这个方案提出时,受到了大量的讥笑和嘲讽。有些人甚至说他是美国军方内的白痴。但是,当使用与不使用原子弹的争论没有结果时,科学家和军方人士又想到了这个方案。并且经过一系列研究讨论和可行性分析,认为这个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当时的日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孤岛,与外界联系的途径已经很少,而且日本的通讯已经被美军完全监听。各个地区的通讯的损害程度也相当大,可以说,美军完全有能力控制日本各地间的通讯和消息以及新闻系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军已经控制了日本的喉舌而日本只剩下耳朵了。美军有能力向日本政府和国民发布大量的虚假恐吓消息而日本却难以辨别其真伪,绝大多数的日本人会认为是真实的消息。
经过充分的探讨和论证,大多数科学家接受了这个建议,军方人士最后也勉强同意这个计划,但是,军方与科学家达成的协议是,如果计划失败,那么最后还是会使用原子弹。
1945年7月28日,这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战计划开始制定,被命名为“曼哈顿2”计划。
研究组对“攻击”的城市进行了相当严格的筛选,在六个候选城市(大阪,京都,札晃,小仓,广岛,长崎)经过反复严密的论证、比较,最后选定了两个城市作为“攻击”目标,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广岛和长崎,因为广岛和长崎距离东京比较远,在通讯被基本切断的情况下信息来源极少,而且,长崎和广岛实际上已经由于美国的狂轰滥炸而被孤立。把广岛和长崎作为信息迷惑战的目标应该是最合适的了。
1945年7月31日,“曼哈顿2”行动全面展开,大量的科学家、技术人员以及大批的先进设备被运往关岛和提尼安岛。美军大量的军舰开始驶向日本海域。其中有很多的装备大量电子设备的信息战军舰。
对于这次行动,美国当然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美军同时在研究原子弹的投放计划。
1945年8月5日,大量的美国军舰已经在广岛外海域部署完毕。信息战即将开始。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架B-29轰炸机在提尼安岛起飞,当然,它所携带的不是原子弹,而是几颗美军的新型-凝固汽油弹,这种威力与原子弹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杀伤半径不到100米,没有任何辐射。
8月6日早上,这架B-29到达了广岛上空并投下了几颗凝固汽油弹,凝固汽油弹爆炸后引起了些大火,因为广岛仍有较多的木制建筑。但是引起的伤亡不是很严重。大概只有不到三百人丧生。
飞机上报告了已经投下。
随后“曼哈顿2”行动全面展开。美军马上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切断了广岛与外界的无线电联系。并伪装为日本在广岛的机构向日本全国各地发送无线电消息,用日语向日本政府和国民求救,“广岛被一颗巨型轰炸,威力极大”,同时,美军在日本的间谍网也开始工作(这些间谍大多数是美籍华人)。特别是把信息传给日本的几个特别重要的物理学家,因为这些人会认为这种巨型是原子弹,只有这些日本科学家真正知道原子弹的威力,从而能对军方和政府建议投降。
可以说“曼哈顿2“行动是比较成功的,在技术上没有任何漏洞。广岛与东京、大阪以及京都的通讯被中断,就连广播也因为美军的电波干扰而无法接听。甚至广岛市内的人也不知道广岛“被原子弹轰炸了”。但是由于没有确实的资料,只有大量的消息,虽然日本人相信广岛被轰炸了,但是只认为是一颗非常大的常规,知道美军的假消息“广岛已经被毁灭”通过其控制的信息网发送到日本各地,日本人才被这一消息惊吓住了。当然,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不相信“广岛被毁灭”的消息,甚至有些距离广岛不远的地方的人知道这是个假消息,但是他们却不清楚为什么他们的政府会发出这样的消息,他们对此只能无奈。不过令美军哭笑不得的是,因为他们对日本通信系统的破坏性打击,日本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离大城市较远的地区却没有收到他们发出的消息,因此日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陷于一片混乱”。
一些日本的物理学家也对美军使用“核裂变弹”怀疑,因为他们不相信美国拥有核裂变武器。但是日本最有名的核物理学家之一西名吉尾却知道美国已经完全有可能掌握了原子弹,他相信日本已经遭受到美国的原子武器的攻击,对此他忧心忡忡。
正当“曼哈顿2”行动还在进行时,6日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全世界发布了令人吃惊的消息,美军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并向人们介绍了这种最新武器的强大威力,“相当于1.5万吨TNT”,“广岛已经消失了,”这个消息迅速的传到世界各地,包括传到日本以及所占领的地区。世界一片沸腾,很少人知道这颗“原子弹”是信息战的结果。
但是,日本在这时却没有显露出任何将要投降的迹象,这令美国军方十分恼火,甚至着手准备使用真正的原子弹轰炸日本。这当然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应该实行第二步计划。
1945年8月9日,日本还被一片恐怖笼罩时,又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了--美军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信息迷惑,这次更加猛烈,因为长崎已经被美军的军舰给完全封锁了,联人与人的直接通讯的条件都没有,美军又给日本各地传送信息“长崎被原子弹轰炸”,“长崎消失了”。日本国民真正的开始陷入混乱局面。
当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又向外界宣布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这次,他向大家展示了更令人吃惊的新闻--在长崎和广岛原子弹爆炸电影资料,当然,实际上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原子弹的电影资料,只是角度不同,另外还有美军用模型制作的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的电影资料,在黑白电影中很难分辨真假。
电影资料被展示后,全世界为之震惊,各大报都在头版刊登了原子弹爆炸的照片和广岛、长崎被“毁灭”的照片。
日本国内已经陷入完全混乱。
同时,几位原子科学家,包括阿尔瓦雷斯、阿格纽、罗伯特*瑟伯尔等人通过他们的日本朋友给日本政府了一封信,信中详细的讲述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并劝日本政府马上投降。
1945年8月11日,日本通过第三国向美国政府表示了投降意愿,不过是有条件投降。美军也知道了这场信息战实际取得了成功。但是不接受日本的“有条件投降”方案,要求日本马上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3日,美军对日本下达了最后通牒,若不马上投降,将在东京投放原子弹。当然,这颗将是一颗真正的原子弹。
1945年8月14日,日本表示将接受波茨坦公告,即将投降。
1945年8月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次信息迷惑战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胜利了。
结局与尾声
“曼哈顿2”行动实际上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这个计划一直被严格的保密。联参加行动的绝大多数军人也不知道他们行动的全部过程。他们只知道把信息传到日本各地,他们也认为美军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美军的信息迷惑甚至迷惑了大多数美军,实际上是迷惑了全世界。
日本投降以后,美军完全而且是单独的占领了日本,并且控制了日本的新闻和通讯等信息机构,完全控制了日本官方。日本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广岛和长崎仍然存在,甚至是平安无事。而知道真相的人却没法传送消息,如果那时你是说广岛和长崎平安无事的话,肯定被认为是疯子。
几个月后,在美军的操纵下,日本政府公布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造成共30万人死亡。
为了防止日本和德国的军国主义复活,主要是为了威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美国没有公布事件真相。美国销毁了所有“曼哈顿2”计划资料,从而无法再让人知道事实和真相。
日本政府也对此有过怀疑,但是因为美国的压力和自身利益,没有追究下去。
战后不久,日本政府发现这了“两颗原子弹”却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可以掩盖日本“害人国”的地位,突出其“被害国”的地位,所以日本不愿再怀疑那两颗“原子弹”。现在,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广岛和长崎,都有纪念活动,纪念从未有过的原子弹爆炸,在两地还有纪念馆,以突出日本在历史上的“被害”,但是却从未反省自己对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历史上就认可了美军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的谎言。
历史是公正的,今天,这段谎言被揭穿了。历史虽然已经过去,那么,我们在今天该说些什么?
‘拾’ 如果全世界的核武器一起使用,能否毁灭整个地球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如果全世界核弹同时引爆,地球就会被毁灭。有些更夸张的言论认为,目前地球上的拥核国家手中的核武器,足够毁灭地球几十次,听起来好像很唬人的样子,其实是危言耸听。
因此,全世界核弹同时引爆,地球会毁灭吗?当然不会,对地球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人的伤害会大一些,但你不可能把全球人口拉到一起,等着挨轰吧?核武器之所以被夸张到足以毁灭地球,本质上是为了保持神秘性和威慑力,对于止战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