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如何防止无线电干扰

西班牙如何防止无线电干扰

发布时间: 2022-04-18 09:17:56

❶ 太空探测器远离地球几亿公里,如此之远如何能遥控

目前距离地球最远的人造探测器是“旅行者一号”。


事实上,虽然科学家为了减少信号损耗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因为距离太过遥远,并且宇宙中到处都是辐射,所以无线电信号的强度依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传输信息的正确率和完整性,科学家们让旅行者一号在传输数据的时候使用大量的纠错码。而有得必有失,使用纠错码确实能大幅度提高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正确率,但是传输速度却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导致只有不到1kb/s。

迄今为止,旅行者一号身上所携带的发电机已经大大超过了使用期限,经过对剩余电量的估算科学家们认为,旅行者一号携带的科学仪器应该能工作到2025年,而与地球的通信至少能到2036年。

也就是说,2036年之后旅行者一号将彻底与地球失去联络,届时它会承载着人类的梦想飞向宇宙的更深处,在宇宙中留下人类文明存在过的记号。

❷ 诺曼底的背后,是不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欺骗计划呢

诺曼底登陆,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丧钟开始。然而在当年盟军想要成功欺骗德军,在诺曼底实施登陆,难度也是不小。为此,盟军展开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欺骗计划,代号——保镖行动。

一.何时何地进行登陆?

盟军欲在法国北部登陆,首要问题就是德国人的大西洋壁垒。1940年时德国并未想过建设规模如此巨大的防御工事,仅在法国沿海的加莱—滨海布洛涅一带制造4座重型海军炮台,目的是为防止英国突击队的骚扰和登陆。苏德战争开始后,为将更多兵力投入苏德战争中,必须降低西线守军兵力,而有了后来的大西洋壁垒。在1942年3月23日发布的第40号元首指令正式要求建立大西洋壁垒,周围的防御工事集中在港口。1943年11月,陆军元帅隆美尔受命负责监督大西洋壁垒的建造,隆美尔便加紧建造进度和提高防御工事的灵活性,将其防御力大幅提升。

一切准备就绪后,詹姆斯假扮的蒙哥马利就在1944年5月26日乘坐飞机抵达了直布罗陀。他在德军于西班牙的情报机构的监视下公然现身,俨然是真正的蒙哥马利到了直布罗陀,在盟军的安排下,詹姆斯和一个已经暴露了间谍身份的西班牙使节见面,对方愣是没有发现,眼前的是一个冒牌货。消息传到了德国人手里,这下德国人就更分不清,盟军要在何处发动攻击了。因为蒙哥马利出现在北非,这意味着,盟军在地中海也要有大动作了。

现在,德军已经完全落入了盟军精心编造的谎言里。他们眼中,盟军有这无穷的兵力,俨然要在多个地方展开攻势。当然这可能是欺骗性的,德军也一样判断了这种可能性。可是他们直到盟军进攻诺曼底的那一刻,都没有发现,盟军真正主攻的方向是哪。

❸ 无线电通讯遇到阻塞式干扰能怎么办

无线电干扰是指在无线电波传输过程中,一些电磁能量通过直接耦合或间接耦合方式进入接收系统或信道,导致有用接收信号质量下降、信息产生误差或丢失,甚至阻断通信的现象。 无线电干扰一般分为同信道干扰、邻信道干扰、带外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等。
(1)同信道干扰:凡是无用信号的频率与有用信号的频率相同,并对接收同信道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称为同信道干扰;
(2)邻信道干扰:干扰台(站)邻信道功率落入接收邻信道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邻信道干扰;
(3)带外干扰:发射机的谐波或杂散辐射在接收有用信号的通带内造成的干扰,称为带外干扰;
(4)互调干扰:互调干扰又分为发射机互调干扰和接收机互调干扰。发射机互调干扰是指多部发射机信号落入另一部发射机,并在末级功放的非线性作用下相互调制,产生不需要的组合频率,对接收信号频率与这些组合频率相同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接收机互调干扰是指多个强信号同时进入接收机时,在接收机前端非线性电路作用下产生互调频率,互调频率落入接收机中频频带内造成的干扰;
(5)阻塞干扰:无线电设备接收微弱的有用信号时,受到接收频率两旁、高频回路带内强干扰信号的干扰,称为阻塞干扰。阻塞干扰轻则降低接收灵敏度,重则导致通信中断。

❹ 西地中海的“死亡三角区”是怎样的

西地中海“死亡三角区”的三个顶点,分别是比利牛斯的卡尼古山,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共同接壤的延杜夫,再加上加那利群岛。在这片多灾多难的海域不断发生着飞机遇难和失踪事件。

两起相同的空难

1969年7月30日,西班牙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一条消息,该国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于29日15时50分左右在阿尔沃兰海域失踪。

人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与阿尔梅里亚之间的阿尔沃兰进行搜索。由于那架飞机上的乘员都是西班牙海军的中级军官(上校和中校),所以,军事当局相当重视,动用了十余架飞机和四艘水面舰船。当人们搜寻了很大一片海域后,只找到了失踪飞机上的两把座椅,其余的什么也没发现。

在这次事故发生前两个月,即同年的5月15日,另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也在同一海域莫名其妙地栽进了大海。

那次事故发生在18点左右,机上有8名乘务员。据目击者说,那架飞机当时飞行高度很低,驾驶员可能是想强行进行水上降落而未成功。机长麦克金莱上尉侥幸还活着,他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尽管伤势并不重,但他根本说不清飞机出事的原因。

人们还在离海岸大约一里的出事地点附近打捞起两名机组人员的尸体。后来几艘军舰和潜水员又仔细搜寻了几天,另外5人却始终没找到。

据非官方透露的消息说,那次飞行本来是派一位名叫博阿多的空军上尉担任机长的,临起飞才决定换上麦克金莱。这样,博阿多有幸躲过了那次灾难。然而好运并没能一直照顾他。时隔两个月,已被获准休假的博阿多再次被派去担任“信天翁”式飞机的机长。这次,他回不来了。

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得出结论说,这是两起一模一样的飞机遇难事故——两架相同类型的飞机,从同一机场起飞,由同一个机长(博阿多)驾驶,去执行同一项反潜警戒任务,在同一片海域遇上了相同的灾难。但谁也无法解释,失踪的“信天翁”式飞机发回的最后呼叫“我们正朝巨大的太阳飞去”,究竟意味着什么。

四架飞机一起扑向大海

西地中海“死亡三角区”的三个顶点,分别是比利牛斯的卡尼古山,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共同接壤的延杜夫,再加上加那利群岛。在这片多灾多难的海域不断发生着飞机遇难和失踪事件。

1975年7月11日上午10点多钟,西班牙空军学院的四架“萨埃塔式”飞机正在进行集结队形的训练飞行。突然一道闪光掠过,紧接着,四架飞机一齐向海面栽了下去。

附近的军舰、渔船以及潜水员们都参加了营救遇难者和打捞飞机的行动。他们很快就找到了5名机组人员的尸体。但是这四架刚刚起飞几分钟的飞机为什么要齐心合力朝大海扑去呢?西班牙军事当局对此没有作任何解释,报界的说法是“原因不明”。

有人作过统计,从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到1969年的20多年和平时期中,地图的这个小点上竟发生过11起空难,229人丧生。飞行员们都十分害怕从这里飞过。他们说,每当飞机经过这里时,机上的仪表和无线电都会受到奇怪的干扰,甚至定位系统也常出毛病,以致搞不清自己所处的方位。这大概就是他们把这里称作“飞机墓地”的原因吧。

七具尸体和六个西瓜

如果说飞机失事是因定位系统失灵,导致迷航造成的,那么对货轮来说,就令人费解了。因为任何一位船员都知道太阳就可以用来做确定方向的参照物。

西地中海面积并不大,与大西洋相比,气候条件也算是够优越的。然而,在这片海域失事的船只一点也不比飞机的数量少。

这里发生的最早一起船只遇难事件是在1964年的7月,一艘名为“马埃纳号”的捕龙虾的渔船不幸遇难,有16名渔民丧生。此事相当奇特,引起了人们各种各样的猜测。但8月8日,西班牙报纸刊登这则消息时却说“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7月26日22点30分,特纳里岛的一个海岸电台收到从一艘船上发来的一个含糊不清的“SOS”呼救信号。但它既没有报出自己的船名,也未说出所在的方位。23点整,该电台又收到一个相同的告急信号,之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第二天上午10点45分,海岸电台收到另一只渔船发来的电报,说他们在距离博哈多尔角以北几里的地方发现了7具穿着救生衣的尸体。有人认出他们是“马埃纳号”上的船员。电文还说7具尸体旁边,还浮着一只空油桶和6个西瓜,此外什么都没发现。

为了寻找可能的生还者,海岸电台告知那片海域上的船民让他们也沿着前一只渔船的航线航行。过了1天,1艘渔轮报告说找到3具穿救生衣的尸体。几十只船在这里又整整搜寻了3天,均一无所获。后来在非洲海边的沙滩上又发现了两个人的尸体。这样一共找到了12个人,其余4人始终没有下落。

事后人们提出了许多疑问,比如:在相隔半小时的两次呼救信号中,“马埃纳号”的船员怎么没能逃生?他们为什么两次都不报出自己的船名和方位?也许那些穿着救生衣的人是被淹死的?可遇难地点离海岸只有一海里,为什么船上那些水性娴熟的船员竟连一个也没能游到岸边?

还有人推测说他们是饿死的。但是这似乎站不住脚,因为最先被捞上来的那7名船员在海里顶多呆了9个小时,这么短的时间,一般是不大可能饿死人的。还有一种认为船上发生过爆炸事故的假设也可以推翻,因为捞上来的尸体完全没有伤痕。

任凭人们如何猜测,制造了这场灾难的大海一直保持着沉默。

全体船员迷失方向

地中海7月份的气候总是风和日丽的。1972年的7月26日上午,“普拉亚·罗克塔号”货轮从巴塞罗纳朝米诺卡岛方向行驶。到了下午,不知怎么回事,这艘货轮掉转船头驶到原航线的右边去了。原来船上的导航仪奇怪地受到了干扰,并且船长和所有的船员没有一个人还能够辨明方向。出发时船长曾估计,他们在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即可抵达目的地。但次日凌晨5时,“普拉亚·罗克塔号”遇上的几名渔民却说,这里离他们要去的米诺卡岛足有几百海里。

很难设想,在这段时间里,这艘货轮上所有的人都丧失了理智或喝醉了酒,以致连辨认方向的能力都没有了。这又是一起没人说得清楚的海上事故。

❺ 如何解决无线信号干扰

目前有三个解决无线电干扰的常用办法,其中包括降低物理数据传输率,减少受干扰AP的传输功率和调整AP的信道分配。在特定情况下,上述三种方法每一种都很管用,但是这三种方法没有一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无线电干扰这一问题。
如今市场上销售的AP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的全向偶极天线。这些天线在所有方向上的发射和接收速率相当。由于在任何情况下这些天线的传输和接收速度相同,因此当出现了干扰,这些设备唯一的选择就是与干扰进行对抗。它们必须要降低物理数据传输速率,直到数据包丢失率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然而降低AP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数据包滞空时间变得更长,这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接收,因此掉包的机率更大。这反而让它们对周期性干扰更为敏感。这一解决办法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这导致所有共用这一AP的用户都受到了影响。
另一个方法是降低AP传输功率以更好的使用有限的信道。这需要减少共用同一个AP的设备的数量,这样做可以提高性能。但是降低了传输功率也会降低信号的接收强度。这就变成了降低数据传输率,同时wi-fi覆盖将出现漏洞。这些漏洞需要使用更多的AP进行填补。可以想象,增加AP的数量将会导致更多的干扰。
请不要改变信道
最后,多数WLAN厂商会让你相信解决wi-fi干扰的最佳办法是“改变信道”。但是当无线电干扰增加后,可供AP自动选择的“干净”信道又在哪里呢?
尽管在应对特定频率上出现持续干扰时改变信道是一种有用技术,但是干扰通常都具有间歇性和变化无常的特点。由于可供改变的信道数量有限,这一种技术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在wi-fi 使用最为广泛多的2.4GHz频段上,仅有三个互不干扰的信道。即使是在5GHz频段上,在排除了动态频率选择后,也仅有4个互不重叠的40MHz宽的信道。

802.11在5GHz频谱范围的可用信道
AP改变信道需要连接的客户端断开连接,重新进行连接,这会导致音频和视频应用出现中断。改变信道还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因为邻近的AP也需要随之改变信道以避免同信道干扰。
在设备使用相同的信道或是无线电频率传输和接收wi-fi信号时,这些设备会彼此干扰,这种干扰称为同信道干扰。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同信道干扰,网络管理员在架设网络时会让这些AP相隔足够远,以确保它们无法彼此听到或是干扰对方。然而wi-fi信号不会仅仅限于这些网络中,它们会四处发散。
改变信道也不能被认为是最适合用户的一种方法。在这些场景中,干扰是由那些处于优势位置的AP所决定的。客户看到了什么呢?转向一个干净的信道真的对用户有用吗?
希望:更强的信号和更少的干扰
预测wi-fi系统性能如何的通用单位是信噪比(SNR)。SNR显示了接收信号的强度与底噪的差值。通常在高SNR的情况下,极少出现误码,吞吐量也较高。但是随着干扰的出现,网络管理员还需要考虑信号与干扰和噪声比(SINR)。
SINR是信号与干扰之间的差值。由于能够显示出无线电干扰对用户吞吐量带来的负面影响,SINR成为了衡量wi-fi网络性能的有效指示器。高SINR意味碰上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和更强的频谱性能。
为了取得高SINR值,wi-fi系统必须要增加信号增益或是减少干扰。问题是通常的wi-fi系统只是通过增加功率或是连接高增益定向天线来增加信号强度。在自适应天线阵列领域内的最新wi-fi创新可以让网络管理员在不增加AP数量的情况下通过定向天线优势获得增益与信道。
利用智能天线减少干扰
wi-fi解决干扰的良方是拥有将wi-fi信号直接定向一名用户并监视该信号确保以最高吞吐率传输,同时经常性的重新定向wi-fi传输的信号路径,在不改变信道的情况下使用干净的信号路径。
结合了动态波束成型和微型化智能天线阵型的新wi-fi技术成为了最佳解决方案。
基于天线的动态波束成型是一种新技术,其可以改变来自AP的射频能量的形态与方向。动态波束成型能够调节wi-fi信号,当发生干扰后自动“驾驭”它们避开干扰。
对于每一个客户来说,这些系统使用的是不同的天线,当出现问题后它们会调整天线。比如说,当出现干扰,智能天线会在干扰方向选择带有衰变的信号模式,以此来增加SINR和避免降低物理数据传输速率。
波束成型使用了大量的定向天线以在AP和用户间创建数千种天线模式。由于射频能量能以最佳路径传输,因此可以带来最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最低的掉包率。
标准的wi-fi媒体访问控制(MAC)客户端回执能够监视和确定所选择路径的信号强度、吞吐速率和误包率。这确保了AP能够准确知道用户的体验,如果发生了干扰,AP能够自动调整以找到最佳路径。智能天线阵列也对于抵御干扰有着积极的作用。
支持波束成形的自动抗干扰
或许这种新技术的最大好处是在运作中免去了人工操作或是人为的介入。
对于网络管理员来说,随着大批的wi-fi设备进入到企业网络中,减少无线电干扰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用户对能够支持流多媒体应用的高可靠性wi-fi连接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解决无线电干扰的一个关键是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这方面弊端。这也意味着采取更为智能的自适应方法以应对推动控制的无线电频率,因为无线电频率失控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❻ 无线路由信道模式频段带宽最大发送速率各自影响什么

1、什么是无线信道
无线信道也就是常说的无线的“频段(Channel)”,其是以无线信号作为传输媒体的数据信号传送通道。
大家知道,在进行无线网络安装,一般使用无线自带的管理工具,设置连接参数,无论哪种无线网络的最主要的设置项目都包括网络模式(集中式还是对等式无线网络)、SSID、信道、传输速率四项,只不过一些无线设备的驱动或设置软件将这些步履简化了,一般使用默认设置(也就是不需要任何设置)就能很容易的使用无线网络。

2、信道的数量及影响:
无线上一般标有1~13个频道可以选择,以防止干扰,但并不是独立的13个频道。这里面有个复用技术问题,不多解释了。简单把正确知识介绍如下:
信道可以比作RJ45的网线,一共有11各可用信道。考虑到相邻的两个无线AP之间有信号重叠区域,为保证这部分区域所使用的信号信道不能互相覆盖,具体地说信号互相覆盖的无线AP必须使用不同的信道,否则很容易造成各个无线AP之间的信号相互产生干扰,从而导致无线网络的整体性能下降。
不过,每个信道都会干扰其两边的频道,计算下来也就有三个有效频道,请各位有很多无线设备的米人,一定要注意频段分割。

但很多问题,也会因为追求便利而产生,大家知道,常用的IEEE 802.11b/g工作在2.4~2.4835GHz频段,这些频段被分为11或13个信道。当在无线AP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内有两个以上的AP时,需要为每个AP设定不同的频段,以免共用信道发生冲突。而很多用户使用的无线设备的默认设置都是Channel为1,当两个以上的这样的无线AP设备相“遇”时冲突就在所难免。
为什么现在无线信道的冲突如此让人关注,这除了家用或办公无线设备因为价格的不断走低而呈几何级数增长外,无线标准的天生缺撼也是造成目前这种窘境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目前主流的无线都是由IEEE(美国电气电工协会)所制定,在IEEE认定的三种无线标准IEEE802.11b、IEEE802.11g、IEEE802.11a中,其信道数是有差别的。

3、信道带宽
●IEEE802.11b
采用2.4GHz频带,调制方法采用补偿码键控(CKK),共有“3”个不重叠的传输信道。传输速率能够从11Mbps自动降到5.5Mbps,或者根据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调整到2Mbps和1Mbps,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与稳定。
●IEEE802.11a
扩充了标准的物理层,规定该层使用5GHz的频带。该标准采用OFDM调制技术,共有“12”个非重叠的传输信道,传输速率范围为6Mbps-54Mbps。不过此标准与IEEE802.11b标准并不兼容。支持该的无线AP及无线网卡,在市场上较少见。
●IEEE802.11g
该标准共有“3”个不重叠的传输信道。虽然同样运行于2.4GHz,但向下兼容IEEE802.11b,而由于使用了与IEEE802.11a标准相同的调制方式OFDM(正交频分),因而能使无线局域网达到54Mbps的数据传输率。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IEEE802.11b还是IEEE802.11g标准其都只支持3个不重叠的传输信道信道,只有信道1、6、11或13是不冲突的,但使用信道3的设备会干扰1和6,使用信道9的设备会干扰6和13……。
在802.11b/g情况下,可用信道在频率上都会重叠交错,导致网络覆盖的服务区只有三条非重叠的信道可以使用,结果这个服务区的用户只能共享这三条信道的数据带宽。这三条信道还会受到其它无线电信号源的干扰,因为802.11b/g WLAN标准采用了最常用的2.4 GHz无线电频段。而这个频段还被用于各种应用,如蓝牙无线连接、手机甚至微波炉,这些应用在这个频段产生的干扰可能会进一步限制WLAN用户的可用带宽。
而在同样是54Mbps的传输速率的802.11g与802.11a标准中,802.11a在信道可用性方面更具优势。这是因为802.11a工作在更加宽松的5GHz频段,拥有12条非重叠信道,而802.11b/g只有11条,并且只有3条是非重叠信道(Channel 1、Channel 6、Channel 11或Channel 13)。所以802.11g在协调邻近接入点的特性上不如802.11a。由于802.11a的12条非重叠信道能给接入点提供更多的选择,因此它能有效降低各信道之间的冲突。
但事物的两面性在IEEE802.11a上表现无遗,802.11a也正因为频段较高,使得802.11a的传输距离大打折扣,其无线AP的覆盖范围只有802.11b/g的一半左右或更低,以实际情况来说,如果一个802.11b无线AP的室内覆盖可达80米,那么802.11a就只能达到30米左右。此外,由于设计复杂,基于802.11a标准的无线产品的成本要比802.11b高的多。信道数占优不向下兼容的802.11a最终在市场上失败也就不难理解。
当然,802.11g以54Mbps的高速和向下兼容802.11b的优势击败了802.11a,但随无线设备的普及化802.11b/g目前也面临困窘。802.11a支持12条非重叠信道,因此其总带宽为54Mbps*12=648Mbps。而802.11g只支持3条非重叠信道,其总带宽仅为54Mbps*3=162Mbps。也就是说,当接入的客户端数目较少时,你也许分辨不出802.11a和802.11g的速度差别,但随着客户端数目的增加,数据流量的增大,802.11g便会越来越慢,直至带宽耗尽,更不用说802.11b了。
很多人认为intel新推出的迅驰2代中使用的英特尔PRO/无线2195A/B/G三频无线网卡新增支持802.11a标准,看做是一种市场的倒退或止步不前,但我们通过以上以上分析,你会发现Intel或许也正面对这种802.11b/g所带来的信道和带宽困惑,至少目前从国外无线普及较早的国外用户的反馈来看,事实正是如此。
此外,虽然目前一些厂商已在开发一种可在双频工作的能够兼容802.11a(5GHz)和802.11g(2.4GHz)的无线局域网方案,但一个双频接入点通常需要两个独立的射频模块及相应独立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将导致成本在独立型设备上的居高不下。而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的频段交错技术等方案其采用频段交错技术的接入点在两个频段之间交替工作,而不是同时工作在两个频段内,虽然能降低成本,但其仍比普通的单频接入节点的成本要高。所以,Intel在新一代迅驰中兼容802.11a标准,可以看做是一种新无线标准尚未出台前的一种无奈的对此有强列需求的用户短期解决方案。
此外,为什么说常用的IEEE 802.11b/g工作在2.4~2.4835GHz频段,这些频段被分为11或13个信道——为何有的是11个信道有的又是13个信道呢?这是各国各地区的标准不同,北美/FCC标准,其采用2.412~2.462GHz,共有11信道,其中1、6、11信道为不重叠的传输信道信道;欧洲/ETSI标准,其采用2.412~2.472GHz,共有13信道,其中1、6、13信道为不重叠的传输信道信道;小日本,其采用2.412~2.484GHz,14信道,除此而外,还有法国4信道、西班牙2信道等非主流标准。如果无线网卡支持,在安装驱动进行地区信道标准选择时,一般建议选择FCC(北美)或ETSI(欧洲)标准即可。

❼ 这样的无线电干扰如何解决

1、音频线换成屏蔽同轴线,尽量短
2、音箱放大器外加一个金属罩
3、加大电源滤波电容的容量
4、电脑机箱不要开盖,外壳做好接地。

主要是离发射天线太近了,不容易滤干净。

❽ 无线电干扰的主要危害

随着我国无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应用,无线电台(站)数量急剧增加,无线电干扰现象也日趋严重,特别是对航空通信、水上通信等安全业务的干扰,直接威胁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对政府部门和军队通信系统的干扰,比如曾发生的干扰中南海通信事件、军用机场受大功率无绳电话干扰事件等等,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政府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也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军队备战及训练,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
尤其严重的是对航空导航通信和水上通信的干扰,比如对国内某机场塔台指挥频率的干扰,造成飞机返航、航班严重积压;某机场无线导航遥控台受到干扰,影响了航班的安全起降。也发生过对长江水上通信江岸电台的频繁干扰,严重影响过往船只通信调度,危及船只安全。
对防汛、防火、气象等系统的干扰,不但严重影响了汛期、火险时的指挥调度,也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很大损失。对铁路、交通、电力、电信、广播电视等行业系统的干扰,造成了铁路列车的调度失灵,高速公路的临时封闭,电力抢修的延误,电信业务的中断和影响人们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等等。
总之,无线电干扰的发生已经严重危及到国家、军队、各行各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不利影响。
这种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无线电管理体系上的客观因素和我们无线电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造成的。在客观上,无线电管理的法规力度不够,又有漏洞。有些法规需要修改和完善来适应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生产、销售环节上不能有效进行管理,无法制止非法电台流入使用环节;在主观上我们无线电工作人员没有看到两类违法干扰源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更没有放在政治为首的高度上重视起来。我们无线电管理执法者必须树立执政为民思想,为确保民航飞行安全,认真开展清除民用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干扰的预防和查处工作。

❾ 如何产生无线电干扰电波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波干扰(或称无线电干扰)是指在无线电通信过程中发生的,导致有用信号接收质量下降、损害或阻碍的状态及事实。无线电干扰信号是指通过直接稠合或间接稠合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道或系统的电磁波信号(电磁能量)。它可以对无线电通信所需接收信号的接收产生影响,导致性能下降,质量恶化,信息误差或丢失,甚至阻断了通信的进行。因此,通常说,无用的无线电信号引起有用无线电信号接收质量下降或损害的事实,我们称之为无线电干扰(电磁波干扰)。
无线电干扰信号包括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带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产生的杂散波、邻频道干扰以及频率共用时产生的同频干扰。
9.1.1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Spurious emission)的定义为:必要带宽之外的某个或某些频率的发射,其发射电平可降低而不致影响相应信息的传送。杂散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以及变频产物,但带外发射除外(如图9—1所示)。
凡频率落在离开发射的中心频率之外必要带宽的250%或更远的频率上的包括互调产物、变频产物和寄生发射在内的所有发射通常都被认为是杂散发射。对于多通道或多载频发射机或转发器,几个载频可能同时从一个末级放大器输出或一个被激活的天线发射,发射的中心频率取发射机或转发器的一3dB带宽的中心。
1.无线电发射的几个基本概念
(1)必要带宽(Necessary bandwNth)
对给定的发射类别而言,恰好足以保证在规定的条件下所要求的速率和质量的信息传输的频带宽度(如图9—1所示)。
对于多通道或多载频发射机或转发器,几个载频可能同时从一个末级放大器输出或从一个被激活的天线发射,此时必要带宽为发射机或转发器的频率带宽。
(2)带夕L发射(Out—of—band emission)
由调制过程产生的,刚超出必要带宽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但杂散发射除外(如图9—l所示)。

频率落在刚超出必要带宽到离开发射中心频率250%的必要带宽的频带范围内的任何不需要发射,都被看作是带外发射。对于多通道或多载频发射机或转发器,几个载频可能同时从一个未级放大器输出或一个被激活的天线发射,发射的中心频率取发射机或转发器的一3dB带宽的中心。
(3)无用发射(Unwanted emissions)
由杂散发射和带外发射组成的发射(如图9—l所示)。
(4)谐波发射(Harmonic emissions)
频率是发射中心频率整数倍的杂散发射。
(5)寄生发射(Parasitic emissions)
既不依赖于发射机的载频或特征频率而产生,也不依赖于产生载频或特征频率的振荡频率而产生的发射,它是由于电路中的寄生参量或自激引起的杂散发射。
(6)互调产物 (Intermolation Proct5)
杂散互调产物产生于下列互调:⑦发射的载频与特征频率或谐波频率的振荡,或产生载频与特征频率的振荡;②与来自于本发射系统或其他发射机或发射系统的一个或几个有相同
特性的其他发射的振荡频率之间的互调。
(7)变频产物(Frequency conversion procts)
在形成载频或特征频率过程中产生的任何振荡的杂散发射,谐波频率。
(8)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frequency)
在给定的发射中,易于识别和测量的频率。
2.谐波发射但不包括载频和特征频率的
发射机谐波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波形失真。当发射机的阳极与输出电路之间在谐波频率上满足谐振条件时,谐波的幅度将高到难以接受的水平。
一般说来,在HF频段内,使用简单低通滤波器,可以将谐波的幅度降低到相对于有用发射大约为一60dB。在大功率发射机中,有必要加装调谐滤波器降低某些谐波的幅度,使之低于最大允许的50mw电平。应当考虑到失谐会影响这些滤波器的衰减。这些滤波器的设计对该谐波上的驻波比应至少为lo。可以把滤波器安装在发射机的输出端,以便衰减所有的谐波,利用这种手段能以合理价格得到最高为30dB的衰减。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抑制离散频率的谐波。这可以利用谐振的A/4开路传输线,可以是同轴电缆或是并联双绞线。
3.寄生发射
寄生发射是振荡器在产生载波或特征频率时偶然生成的发射,其频率与载波或特征频率无关。寄生振荡的频率基本上与那些到达发射机的输入信号无关。无法给出抑制这些振荡方法的通用规则,由于寄生振荡与电路正常操作无关,每种情况都必须根据它们的意外现象去克服它。
抑制的办法如改善高低电平电路之间的屏蔽;在发射机的不同环节注意布线,在射频电路部分采用电缆线或采用具有滤波的引线;尽量克服为了消除一种频率振荡插入一电路后,反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频率振荡;尽量避免由于晶体管放大器极间电容的变化,在低频不能满足退稻条件时,而产生与基波无关的高频振荡。
4.互调产物发射
引起互调产物发射的原因通常是发射机内的非线性元件所致,如混频器、调制器等。当若干个信号加至非线性器件上,由于非线性特性的作用,将生成大量的互调产物。另外,为了提高效率,发射机的输出级要工作在C类状态上,当一台发射机的输出级与另一台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相互锅台时,也会产生互调产物。还有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及系统之内,尤其在频分制的情况下,由于频率分配不当,各电台的布局和覆盖系数不合理而造成频率和功率关系不协调,也会产生互调产物的发射。如果在同一个系统中,采用多频道共用技术,由于频率配置不合理而使互调产物落入其中工作的频道之中,形成假发射,特别是在本频道不工作的情况下,还有发射存在,干扰接收台的正确接收。例如:一部发射机有lo个频道数,若l、3频道有互调,其产物落人5频道,就影响了本台的5频道接收台的正常工作。
如果几个系统在同一地区。机问距离又较近,当具备非线性的条件时,也会形成相互调制的产物发射。如图9—2所示。
由混频理论可知,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加至非线性器件上,并且具有一定的信号强

为了减少发射机互调干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增加发射机之间的去精损耗,如图9—2所示的Lc,增大天线间的空间隔离度;在发射机输出端串接环行器或单向器;在发射机输出端和馈线之间插入高Q带通滤波器;发射机的各个环节必须有良好的匹配效果,以避免信号反射造成去稻损耗Lc的减小;选用屏蔽良好的馈线,并避免多根馈线相互靠近平行设置等c
(2)选用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
(3)调整发射机的工作状态。
(4)采用自动功率控制系统,如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射功率自动降低。当移动台距基站较近时,移动台发
(5)改为时分、码分工作方式,失掉互调机会。因为在多频道共用下其载频发射受到时间分割或码分控制,不同发射频率无法进入非线性区工作,即失掉互调机会。
(6)改进非线性的动态范围。
5.变频产物发射
变频产物是由于混频器、放大器的非线性所造成的不希望信号,根据混频理论可知,只有当非线性二阶系数不为o时,才能产生变频信号,一般由和、差信号组成,不同于互调产物,即倍频后再和、差组成。其产物的抑制方法与抑制互调产物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❿ 无线电干扰怎么处理

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受到干扰可以向当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投诉
网络上搜一下无线电管理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3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7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40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31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9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7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2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5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5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