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马路市场在哪里
1. 有世界花园美誉的国家是哪里
有两个国家被称为世界花园国家:
瑞士“世界花园国家”
地理:瑞士是欧洲中西部的一个内陆国。东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接壤,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 瑞士境内多山,大约58%的面积属于阿尔卑斯山区,分为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西北的汝拉山区和瑞士高原三个自然地形区。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32%,西北的汝拉山,约占国土的10%。最高点杜尔富峰,海拔4634米,最低点马乔列湖,海拔193米。在山区、高原、谷地上分布1494个自然湖泊,最大的是日内瓦湖(又名莱芒湖),面积581平方公里。境内冰川有140个,总面积达1951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7%。莱茵河是流经瑞士最大的河流,境内长375公里,流域面积达2796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67.6%,是瑞士经其它国家通往北海和国际航道。罗讷河是第二大河,流域面积达6947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8%。
气候:瑞士地处温带的北部,由西向东伸展的阿尔卑斯山,成为该国的气候分界线。气候自西向东由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阿尔卑斯山以南是海洋气候,阿尔卑斯山以北有时受西欧海洋气候的影响,温和而潮湿,有时受东欧大陆性气候影响,有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天,温差变化幅度大。瑞士全年平均气温8.6℃,年降雨量为1000~2000毫米。
人口:瑞士资源除岩盐较丰富外,石油、天然气、黄金几乎没有。森林占25%。社会 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162人。瑞士高原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全国4/5的人口都集中在这里。平均每平方公里达250人以上。而阿尔卑斯山区人口仅是高原区的1/8。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61%。出生率由1950年的18.1‰下降到1990年的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近年来瑞士的外籍人口量增加。以意大利人为最多,其次是西班牙、德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等。
民族:瑞士可划分四个民族:总人口700多万,德意志瑞士人。占全国人口62.8%,法兰西瑞士人占全国人口的16.9%,意大利瑞士人占全国人口3.4%,雷托罗曼人不到全国人口1%。 瑞士语言以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为官方语言。首都是伯尔尼。
经济: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该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每年是4万多美元,除了钟表业闻名于世,它的金融、制药、旅游业也非常发达,瑞士人民友好、热情,尽管有些时候有点保守。清洁、秩序是每天必须做到的。在我们的城市和乡镇,生活非常安全。我们有独立的精神,尊重传统,共享至少4种语言,方言有几十种。所有这一切都体现在瑞士极富吸引力的民间习俗中,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市场反映出瑞士的城市生活风俗。季节的划分以传统节日和群众盛会为标志。其中有些庆祝寒冬的结束,另有一些则是庆祝葡萄喜获丰收。
城市:瑞士主要城市有:日内瓦、苏黎士、洛桑、伯尔尼、巴塞尔、锡永等。被各国人民称作“花园的国家”,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观光客人,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留学的人员。
世界花园-新加坡
新加坡概况
花园城市国家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来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来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入口。
相传在远古时代,来历山大大帝的后裔乌珙马王子在少上航行时,被狂风刮到了一个小岛上,王子上岛后遇见一头浑身赤红、头生黑毛的怪兽,随行人员告诉王子这是狮子,王子于是将这个不知名的小名的岛命名为"新加普拉",也就是"狮子城"的意思。这个名字一直延今,狮子的形象也成为小岛的标志。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总面积600多千米,共有50多个岛屿和礁滩,以新加坡岛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1·6%。新加坡几乎是一个没有农村的国家,城市面积占绝大部分,同时因为这里的气候极为温暖湿润,加上新加坡人又十分重视城市建设,所以境内花繁草茂、整洁美丽,由此新加坡被人们称为"花园城市国家"。
新加坡不但以清洁、美丽而闻名,更以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而独具魅力。裕廊旅游区、虎豹别墅、圣陶沙岛等都是旅游的好去处。另外,参观唐人街、小印度区、阿拉街及土生华人坊等民族聚居地,更可体会到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俗。
购物也是去新加坡旅游的重要项目之一。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值得选购的纪念品有古玩、蜡染花布及各种民族手工艺品等。
主要旅游点:鱼尾狮公园、红灯码头、翡翠山庄、裕华园、星和园、裕廊飞禽公园、裕廊鳄鱼乐园、新加坡动物园、夜间野生动物园
、唐城、小印度、阿拉街、圣陶沙岛等等。
旅游备忘录
时差: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与北京时间相同。
气候:地近赤道,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温差小,9月至翌年1月雨水很多。
交通:新加坡是世界着名港口和航空转运站,航空和海运事业均十分发达,岛上有扇形分布的公路干线,市内有地铁。
语言: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大多数新加坡人都懂英语和华语。
货币:新加坡元(S$)面值1元、2元、10元、20元、50元、100元、500元、1000元等多种,硬币有1分、5分10分等,100分为1 元。除银行外,另有多处货币兑换处,但注意不要到黑市兑币。
购物:乌节路及附近地区为现代化大型购物中心,小印度、阿拉街和荷兰街为工艺品最佳采购地。
饮食:自来水可直接饮用,无需煮沸。风味美食有华人的肉骨茶、海南鸡饭,马来人的牛肉沙嗲,印度人的薄饼、羊肉汤等等。具饮食特色的应为大排档。希尔街、卡佩芝路、唐人街、纽顿城等处为着名美食街。
其它:新加坡十分清洁,游客必须随时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乱丢污物,不能随地吐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地道和天桥,否则重罚。
圣陶沙岛
圣陶沙岛是位于新加坡南部海域中一美丽的小岛,面积约3千米,1970年以前是英军基地,现为新加坡最大的旅游度假胜地。
圣陶沙岛通过一条堤道跨海大桥与新加坡大陆连为一个整体,游客前往可以乘坐缆车、游船和汽车三种交通工具,十公方便。岛上遍布厅花异草,环境十分优美。同时,由于岛上拥有美丽的海滩、众多展览馆以及各式各样的娱乐设施,来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主要游览点有:新加坡蜡像馆、奇石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海底世界、蝴蝶昆虫博物馆、珊瑚馆、音乐喷泉等等。其中,着名的珊瑚馆是就地取材,表现海岛特色的杰作。它是用石头建成,依傍在山坡崖壁之间,进入馆内犹如进入洞窟一般,馆外空地上圆柱形的珊瑚塔,表层被镶上万千珊瑚,好像整座高塔全部由珊瑚饭砌成,令人叹为观止。
圣陶沙岛分为三部分,有历史,自然和阳光世界。历史世界有腊像馆颇为吸引人,古老的海防大炮阵列也可以参观一下。阳光世界则以引以为荣的白沙海滩引人赞叹,香格里拉酒店在这儿也设有别馆,设计很像一些关岛才能看到的酒店,几乎每一房间都有一个供你晒太阳的露台,每层楼还设有几间VIP房,露台当然是大得可爱。
自然世界里,蝴蝶馆是可以参观。而整个圣陶沙岛的压轴也在自然世界里面,也就是刚开放不久的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顾名思义也就是让人有在海底散步,欣赏种类海底生物的海洋馆。门票也就特别贵,每张坡币拾元。进入海底世界就象到地下室似的下楼梯,沿路可以看到不少生物缸,缸大生物多,和自然景象雷同。海底世界的最底层则设有电动自动人行道,只要站在人行道上,可以穿越大大小小的海洋世界,两旁和头顶尽是各式鱼类,有极小的热带鱼,也有大条海鳗和鲨鱼。游客可以看到潜水无在水中游来游去的喂食鱼群,很有趣味。海底世界的漫游大概可以花费近四十分钟的时间,使游客大开眼界。岛上有单轨电车作为代步工具,环游全岛一周需45分钟。
2. 摩洛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其中最着名的是哪里
其位于摩洛哥西北部,远离大都市的繁华。整座城市被蓝色覆盖,而究竟为什么处处被涂成蓝色,一直是这个小镇最神秘的地方。
少有人踏进这座城
这个小镇叫做舍夫沙万(Chaouen),坐落在摩洛哥西北部里夫山宽阔的山谷中,是摩洛哥西北地区的伊斯兰圣城。这里的很多居民大部分都是15世纪晚期逃难于此的西班牙摩尔人后代,16世纪时舍夫沙万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并有过自己的一段辉煌,然而不到一百年就被摩洛哥打败,成为摩洛哥北部版图的一部分。这里在1920年被西班牙占领以前不对任何外国人开放,那时的舍夫沙万并没有颜色。
为什么是蓝色
从走进这座城开始,楼梯、台阶、墙壁、门板、窗台、花架、邮筒…….所有目光能见到的地方全被刷成了蓝色,有天蓝、藏蓝、群青、湖蓝、普鲁士蓝…….小到一粒石砂大至一面墙为什么都是蓝色呢?
在色彩心理学上蓝色被认为是大海的象征,是博大的颜色,有着勇气、冷静、理智、永不言弃的意思,因此有解释之一说是蓝色源自小镇对于大海的敬畏。而在伊斯兰教中,蓝色是一种纯洁的颜色,对于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来说或许也是忠诚的象征,因此有人说蓝色来源于这个地方的宗教信仰。
蓝色也被认为是和平的象征,有人说选择蓝色是因为在1930年移居至此的犹太难民对天空、天堂更是对和平的向往,因此这种蓝色是由犹太人带来的。还有人说选择蓝色是因为在夏季可以有散热作用,竟然说法最多的是:为了防蚊!!!让蚊子误以为到处是水,就不会飞过来。(什么鬼,蚊子是有整座山那么多吗,嗡嗡嗡…….好像去见识一下)
旧城区的露天市场
旧城区每周的市集活动是最能体现摩洛哥市井小民最真实生活情形的,这里贩售着时尚小皮包、摩洛哥传统服饰、生活用品、传统工艺品,还有会跟蔬菜摆在一起卖的大麻。
在市集上还可以一睹世代居住在里夫山上的摩洛哥原住民——柏柏尔人的真貌,带着传统的大帽子,穿着红白条纹长裙,毛毯披肩,沙万的风味尽在其中。
旧城区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轻松与平和的,蓝色明亮的色调笼罩着所有的墙壁、街道,加上红色的波浪形瓦盖成的屋顶,有几分安达鲁西亚的风格的点缀,使得小镇极为独特。
公共澡堂
舍夫沙万另一个特色就是它位于山腰间的Hamam(公共澡堂),据说只有这里的水才是真正取自里夫山顶融化的雪水。Hamam是源自中世纪时期的东罗马帝国洗浴方式,和桑拿有点类似,不过更注重水浴过程。
Hamam最初的用途是跟宗教联系在一起的,在穆斯林教义里做礼拜前需要“净身”,也就是彻底地清洁身体。因此,最正宗的Hamam 都是和清真寺修建在一起的。
几何般的巷弄
在舍夫沙万,巷弄很多,并且非常的崎岖,是个徒步的好地方。如果想真正领悟小城的蓝色风情,需要一步一步踏着台阶而上,随便选个漂亮的门,或者蓝色的街道,随身一站,就是一张极好的照片。当穿梭在巷弄里的时候,俯瞰就像是在一个交错的几何图形上行走,绕来绕去,几乎很难走完的感觉,看似在探险,却又不会迷路。
还会经常遇到悠闲在墙角的猫咪~
因此,它被称作这座城的小精灵~
“舍夫沙万才是摩洛哥该有的样子,100年了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这是当地人说过的一句话。的确,当整个摩洛哥都被时代带动着越走越快的时候,藏在里夫山里的舍夫沙万,也许保留着人们对摩洛哥所有的幻想。
3. 中国哪个地区哪一路段的公路汽车是靠左行驶
台湾右行
澳门左行
交通规则中的两个“阵营”
世界人口最多的5个国家中,有3个是靠行右驶的:中国、美国和苏联。另外两国家,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则是靠左侧行驶的。其他各国也各不相同。例如,加拿大、古巴、巴西、德国、希腊、墨西哥和摩洛哥诸国是靠右行驶的,而南非、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澳大利亚、泰国和日本诸国则靠左侧行驶。
北美大陆的国家均靠右行驶,只有邻近的岛国靠左行驶。除圭亚那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之外,所有南美国家都靠右行驶。欧洲各国也靠右行驶,但不列颠、爱尔兰和马耳他除外。非洲和亚洲的交通规则也各不相同。
马车夫的位置
18世纪以前的风俗,曾对交通规则产生过影响。不论是沿着马路还是沿着胡同步行或骑马,顺着左侧行动是一种保护性姿势,在必要时双方都能抬起右臂拔剑或挺矛。另一个因素是人们从左侧上下马,骑士们的上马石最初都散放在左侧的马路牙子上。
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在1300年宣布举行第一个基督大庆纪念时声明“条条道路通罗马”,并指示赴罗马的朝圣者须靠左行走。这个布告带有法律上的强迫性,影响西欧大部,历时500多年。
为什么近来大多数不受英国影响的国家要改为靠右行驶呢?其原因可追溯至18世纪后期,当时大货车是由6匹或8匹马成双成对地拉着的,如美国东部的大篷车。赶车的坐在马后的左侧,用右手执鞭赶车前行。当迎面驶来两辆马车挤在一条窄路上时,两个车夫自然而然地把车侧移至右边。这样能俯视自己的左侧,以免撞击车轴或车轮。
美国要求对开车辆靠右行驶的已知最早的一项法令是1792年宾夕法尼亚州颁布的条例:规定在兰开斯特市和费城之间的宾夕法尼亚公路上通车只能靠右行驶。国家早期生产的汽车,舵轮放在前座左侧,以便容易让过狭路相逢的车辆,正如过去大篷车一样,也是左侧挨着左侧地错车的。
美国汽车商生产舵轮在左的汽车,似乎影响加拿大人靠右行驶。其后,南美各国也成为美制汽车的市场。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大多数法国货车颇似大篷车,车夫也坐在马后左侧,这就推动了靠右行驶。法兰西革命时代,反天主教的罗伯斯庇尔及其雅各宾派成员又发出旧令“靠左行驶”,压倒靠右部队以及他的大型辎重车都靠右行驶,公民仿效,遂成传统。凡被拿破仑征服的国家,右行成为惯例。甚至在埃及也是如此。
从左驶改为右驶,俄国是在沙皇时代改变的,中东国家是在奥斯曼帝国时代改变的,而中国则是在1946年国民党时期改变的。不过,英国未改,英国现在或过去统治的大多数国家也未改。在1981年,只有两个英国控制下的地方改为右侧行驶,一个是直布罗陀,因为它接近靠右行驶的西班牙;一个是伯利兹,因为它靠近右驶的危地马拉和墨西哥。
英国的影响范围
英国为什么要保持靠左行驶的规则呢?主要原因似乎是英国18世纪和19世纪的货车比大篷车小,而且车夫座位在前。车夫坐在右侧座位上,这样他才能右手挥动长鞭而不碰身后的货物。如果迎面来车,车夫就引车左行,使临近车辆贴身而过,不相碰撞。生产汽车时也是如此,很自然地把舵轮装在右侧,司机左手调挡,右侧可见车外的后反射镜。然而,用脚方式却符合世界标准,即左足踏离合器,右足踩车闸和加速器。这是因为大多数人皆用右手、右足的缘故。所以,右足要做的事儿也多些。
到19世纪,英国的左行影响不仅传到附近的欧洲,而且还传到遥远诸国,如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和太平洋的岛屿。靠左行驶的英国军队的长期占领,使南非、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至今车辆还靠马路左侧行驶。
自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英国把左行法规引进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国际租界。跟着是中国和菲律宾。后来到1859年,海军准将培利打通日本进行国际交往之后6年,维多利亚女王派遣全权大臣罗斯福·阿尔考克爵士赴日,劝说它下令左行。当时的日本非常仰慕英国,就接受建议,规定左行,一直延续到今天。美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本想把它改为右行,但未成功。
瑞典是欧洲大陆最后未被拿破仑征服的靠左行驶的国家。他们纵然于1527年变为马丁·路德的信徒,可是除了卡尔12世纪统治的16年是靠右行驶以外,都遵循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的法令。但是,1967年他们又改为靠右行驶了。这种变化的一个原因,是所有萨勃型和沃尔窝型汽车的大型出口市场都要求舵轮放在左侧。
八小时的改革
最近,有两个国家,或者更准确地说,有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从右行改为左行。一个是东帝汶岛,即从前靠右行驶的葡萄牙的殖民地,它在1976年变为靠左行驶的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所以改为左行。一个是冲绳,它在最近也发生了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该岛居民在美国占领下是靠右行驶的。而在1978年7月,它又成为左驶的日本的一部分,于是就改为左行了。7月29日晚上10点钟起,禁止通行8小时。这给工人们时间以改变交通标志、信号灯和停车站。日本特派2,500名警察加强戒备,在战略地点停驻了百辆救护车。到上午6点钟,一声警报后开动了所有的交通信号,大街和马路上的车辆都靠左行驶了。这次变动共花费了8,000万美元。
按照我国交通规则,汽车、行人要靠右边走。但是,我国的双轨火车要靠左行驶,这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告诉人们,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并且自西向东转,赤道附近的线速度约每秒460米,南北两极的轴心的速度几乎等于零。我国地处北半球,当两列火车相遇时,火车靠左行,西边轨道上的火车受的力向西,东边轨道上的火车受的力向东,由于它们受的力都向外侧,火车不会相撞。相反的话,如果火车靠右行,西边轨道上的火车受的力向东,东边轨道上火车受的力向西,火车受的力都向内侧,当两列火车相遇时相撞的危险性会增大
4. 来一篇西班牙旅游攻略,详细点的、。
您好!
西班牙旅游不可错过的城市:
1、梦想之城马德里
作为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不能错过。这里空气清新,阳光灿烂,日照时间为欧洲城市之首。要领略马德里精华,你可以从太阳门出发。
左侧的西班牙皇宫是世界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凡尔赛宫、维也纳皇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它外观具有卢浮宫的建筑美,整个王宫的建筑融合了西班牙传统王室建筑风格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宫殿装饰华丽,精美绝伦。
皇宫对面是西班牙广场,中央竖立着文艺复兴时期着名的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作者)的纪念碑。你还可以登上1948年建成的马德里塔(一座现代化的写字楼),它曾是全欧最高楼。在顶楼一边喝咖啡,一边鸟瞰全城,令人身心舒畅。
马德里还有马约尔广场、西贝雷斯喷泉广场、普拉多博物馆等可以去看看。
2、艺术之城巴塞罗那
忘不了1992年奥运会湛蓝晴朗的天空。巴塞罗那,因被塞万提斯描绘成“最美丽的城市”蜚声世界。
米罗和毕加索的惊世艺术作品会让你无法平静。而高迪设计的建筑物则会让你惊叹不已。高迪博物馆、高迪艺术馆,游人络绎不绝。城市的标志建筑——圣家教堂,也是他的设计,至今施工100余年,仍未竣工。每一细微处的设计都饱含创意。
此外,哥特区、兰布拉大道和极富现代气息的Paseo de Gracia大道各展风采,米拉之家、巴特约之家等也非常值得前往。
3、永远过节的塞维利亚
作为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大区首府,塞维利亚具有安达卢西亚所有的特点:热情、奔放和永远都过不完的节日。
安达卢西亚是西班牙斗牛和弗拉明戈舞的起源地。塞维利亚的浪漫气息孕育了西班牙17世纪文学的辉煌,唐璜的故事就发生在塞维利亚市中心的圣克鲁兹区。另外每年四月节是当地最热闹的节日,全城狂欢,热闹非凡,姑娘们都会身着艳丽长裙,像公主一样赶赴这个盛大的节日。
在塞维利亚还有塞维利亚大教堂、阿尔卡萨王宫城堡、金塔、塞维利亚斗牛场等。
如果需要一本随行的西班牙旅游攻略,可以去http://www.17u.com/destination/guide_show_2933_11.html下载西班牙的旅游攻略。
如预订过程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客服人员哦~~
5. 关于西班牙留学的语言学校的问题!希望过来人给点经验!
建议去Salamanca,那里的语言环境一流,消费公平,环境也好,有各种西班牙知名语言学校。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波伦亚大学能与之相比。萨拉曼卡大学建校以来,受到以罗马教廷为首的欧洲上层阶层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以神学、法学、人文学、文学、语言学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教育体制。从中诞生了无数的学者、文人和政治家。
学校简介:
学校崭新的教学设施,舒适的教学环境,温馨的休息区,是萨拉曼卡唯一一所配备残疾人设施的学校。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网络、接听电话和接收传真。另外,学校覆盖无线网络,可携带个人电脑在任意教室里上网。学校的主要生源来自欧洲,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一所真正国际学校所具备的学习氛围。
BWECEO 就位于萨拉曼卡市中心plaza mayor,离萨拉曼卡大学5分钟的路程,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其历史至今已有近800年之久,世界上仅有索邦大学(巴黎第一大学)。
6. 为什么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中国为什么不走资本主义道路?
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就已经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试图按图索骥,依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把中国富强的希望寄托于实行和发展资本主义.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到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以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国民党也曾在大陆搞资本主义,最后留下的是一个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烂摊子,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历史以其血的代价告诉我们,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7. 摩洛哥在哪儿,有哪些景点
摩洛哥王国,简称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伊斯兰教是摩洛哥的国教。99%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逊尼派;其余人口信奉基督教和犹太教。
哈桑二世清真寺:伊斯兰世界第三大清真寺,建筑面积2公顷,长200米,宽100米,屋顶可启闭,25扇自动门全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寺内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
8. 被誉为“天使之城”的城市是哪
曼谷。下面为介绍:
曼谷
泰国首都,东南亚第二大城市,主要港口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湄南河三角洲,距河口约40千米。面积290平方千米,人口约561万。城市地跨湄南河两岸,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2米。气候湿热,年平均气温27.5℃,年降水量1500毫米。原为渔村,1767年起吞武里王朝于河西吞武里建都,1782年成为暹罗王国都城,国王拉玛一世在此建造宫殿(见曼谷大王宫)、营建寺庙、修筑城墙。二世、三世时期城内增加许多佛庙,五世拆城墙修马路建桥。1892年通电车,1900年与大城市之间修通铁路。1916年六世建朱拉隆功大学。1937年划分成曼谷和吞武里两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发展迅速,面积、人口大大增加。1971年两市合并成曼谷-吞武里都市区,面积达290平方千米。1972年京畿曼谷府和吞武里府合并,组成曼谷吞武里京都,又称大曼谷,面积2000平方千米。市区河道纵横交错,水上贸易甚盛。工商业发达,世界着名米市。有碾米、纺织、制糖、建筑材料等厂。交通枢纽,北、东、南线铁路皆以此为起点。北郊廊曼机场,距市区24公里,为东南亚运量最大的现代化国际航空港。全国最大海港,码头沿湄南河两岸分布,年吞吐量约1,500万吨,全国95%进口货和75%的出口货由此出入。市内名胜以大皇宫、玉佛寺、云石寺、郑王寺等着名。有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以及朱拉隆功、政法、农业、艺术、医科等大专院校。东南亚经济活动中心,联合国在此设有经济、粮食、农业、卫生、银行等机构。曼谷原意"天使之城",有"佛庙之都"之誉,为黄袍佛国之泰国首都,是泰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曼谷位于湄南河畔,距暹罗湾4公里,离入海口15公里,全市面积1568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万。市内河道纵横,货运频繁,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曼谷港,是泰国和世界着名稻米输出港之一。
曼谷下辖24个县、150个区,主要部分在湄南河以东,共有六个主要工商业区,以挽叻区的是隆路最为繁荣;以王家田广场"最大";以施乐姆街最为"洋气";以唐人街市场最为庞大繁华。湄南河沿岸地区,是泰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旅游景点密集区;达思特地区,则是泰国新的政治中心。
二百多年前,曼谷尚是小渔村,直至1782年,泰国国王拉玛一世将首都从一河之隔的吞武里迁至曼谷,曼谷才自此逐渐扩大、繁荣起来,如今,已一跃而为泰国最大、东南亚第二大城市。
还有洛杉矶,洛杉矶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她坐落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 State)的西南部。城市面积11290平方公里,地区(County为县或郡)总面积为10567平方公里。除局部为丘陵地带外,路面平坦,平均海拔为84米。四季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为375毫米,以冬雨为主。洛杉矶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太平洋的开阔盆地之中。大洛杉矶地区除包括洛杉矶县和橙县、凡图拉县部分外,还拥有郊区的卫星城市88个,以及尚未建市的140个社区。
由于1876年美国南太平洋铁路修建到洛杉矶,在1890年洛杉矶地区又发现了石油,吸引了全美各地豪杰,进而促使了洛杉矶地区的大规模发展,时至1982年她超过了芝加哥,一跃而升为全美国第二大城市。
一、天使之城话由来
早在1769年西班牙的探险家踏上这片“乐土”时,他们就十分得意地看到了未来的殖民地的希望:这里有南国的气候,肥沃的土地,而当地的印第安人却又十分纯朴。一位名叫乔尼帕洛西拉(Father Junipero Serra)的神父计划在这个洛杉矶城最初的发源地——圣盖博山谷(San Gabriel)兴建教堂群建筑,试图通过这些传教的机构,使印第安原住民皈依基督教而归属西班牙管辖。在1771年他们正式带领一批西班牙拓荒者开始在此兴建教堂,这就是社区的第一个教会中心,此后,在西班牙国王的命令下,加州的总督又在此有计划地兴建了牧场、农田、传道院和教会广场。为了吸引更多的 “移民”来此定居而稀释印第安原住民,加州总督又以金银和土地作为诱饵,试图能将邻近的墨西哥人吸引到这块殖民地上来,可是一时却无法得逞,无可奈何之下,总督甚至不得不放下身段亲自去附近乡下的农田里召唤人民,动员他们在此落户。
9.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这突出表现在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航运中心转移
3、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成为一体化。(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新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亚大陆。像玉米、马铃薯(薯仔)烟草等美洲特产很快传到亚、非、欧各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
4、亚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殖民奴役。(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新航路开辟时,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是向东航行——迪亚士、达伽马,因而其殖民地出巴西以外,都是东方的岛屿和据点。地图动态显示。其中中国的哪一领土被葡萄牙占领?生答:澳门。中国根据“一国两制”的原则已于1999年12月20日收回其主权。西班牙支持的航海是向西航行——哥伦布和麦哲伦,所以西班牙的殖民地除亚洲的菲律宾外均在美洲。地图动态显示。)殖民者在殖民地进行大肆掠夺。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葡萄牙在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间,从非洲运出黄金达27.6千克,从亚洲掠夺了大量的瓷器、丝绸、珍珠、宝石等。西班牙在美洲强迫印第安人开采金矿、银矿。正是:印第安人尸骨成山,殖民强盗金银满船。西班牙和葡萄牙通过殖民掠夺,成为欧洲当时最富有的王室。此后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到殖民掠夺中来,亚、非、拉美等国从此相继进入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10. 新航路的开辟对西班牙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最初的获利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侵占了大片殖民地,掠夺了大量财富,但他们并没有将这些财富转变为资本原始积累,而是去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享受,英国、法国、荷兰却从中受益,尤其是英国,最初采取海盗抢掠的方式,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处获得财富,使得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矛盾激化,最终在无敌舰队之战中英国战胜西班牙,成为殖民霸主,并逐渐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最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西班牙一蹶不振,渐渐沦为欧洲二流国家。
首先,新航路的开辟:加速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引起商业革命(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为大西洋沿岸)2.引起价格革命(封建主衰落)3.西欧揭开殖民扩张的序幕(资本原始积累)4.冲击思想文化领域。 英国因新航路开辟,再加上其地理(大西洋航运中心)、经济(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军事(首屈一指的海军)、政治(政府重视)上的优势,崛起。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西班牙则从此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