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如何过春节
⑴ 西班牙过不过中国春节
不过的,西班牙的新年就是咱们中国人过的元旦,也就是1月1号,新年在西班牙人的眼里应该是除了圣诞和圣周过的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在这一天,西班牙人通常会选择旅行度假。
西班牙的新年习俗具体如下:
吃葡萄
当12月31日的时针指向午夜12点的时候,西班牙人开始吃葡萄。按照敲钟的节奏,每敲一下吃一颗葡萄,在第12下敲响时要把12颗葡萄吃完。这一传统源于西班牙很久前的一位国王,由于丰收后囤积的葡萄过多,国王决定把过多的葡萄分给他的臣民。这一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点蜡烛
找一个不容易引起火灾的地方,摆上不同颜色的蜡烛,点燃之后许愿,最后让它们自己耗尽,据说就可以在新年心想事成哦。和内衣裤一样,黄色蜡烛代表着财运和事业运,红色蜡烛象征爱情运,白色代表着光明,绿色带来身心上的健康,橙色蜡烛的意义则在于保有智慧。
清扫房间
其实这一点在中国也是一样的:在旧年最后一天把整个房子清扫一遍,让整个屋子里亮亮堂堂才是迎接新年该有的姿态。不过这具体清扫方法可就有讲究了:扫地时扫把的清扫方向应向外,这样才象征着把这一年的霉运全扫走,让好运全进来。另外还要扔掉那些没用的东西,把抽屉能清空的清空,这样才有空间腾出来留给新的事物和机会。
烧掉黑名单
忘掉那些在这一年里令我们不愉快的回忆和人,可以用一些破布做成一个布娃娃,或是找一张纸把所有不好的事情全写在上面,然后将它们在午夜烧掉。但是安全问题一定要是永远放在首位的!
爱的抱抱
在午夜时分拿起酒杯和家人朋友一同祝酒,或起身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化解这一年的不愉快,给彼此新年的勇气和信心。
⑵ 西班牙是怎样庆祝新年的
在西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元旦这天,西班牙家长特别“仁慈”,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都是不祥之兆。同时,大多数西班牙人身上会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⑶ 世界各国过新年的习俗是
1、意大利
意大利人认为,元旦前夜响声连天可以驱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各家各户当晚就不停地燃放烟花爆竹,还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东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坛,并且把碎片统统抛到街上。
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屋子里燃一炉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灭。在我们的眼中,火来自太阳,元旦断了火,来年就不见天日,会招来厄运。意大利的年轻人也一直将习俗延续下来。”
2、缅甸
在缅甸,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泼水节的最后一天,因此,缅甸人的泼水节和新年已合二为一了。泼水节通常历时三、四天,在节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头的习惯。
节日期间,无论城乡,人人都身着盛装,互相泼水嬉戏,表示涤旧迎新之意。每年一次的泼水节,也是青年们在良辰美景中交际的好时机,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机结成良缘。在新年,互相泼水,表示涤旧除污,迎新接福。
3、日本
在日本,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和中国的新年相似。只是到近几年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的晚上,称之为“除夜”,在除夕,日本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一边吃荞麦面条,一边观看电视台为新年编排的节目,男女歌星独唱比赛最受欢迎。
最有代表性受年轻人喜爱的就是每年一度的红白歌会了。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据说这是因为《佛经》里有“闻钟声,烦恼清”之句。在日本,老人认为每敲一下,就会去掉一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意味着清除所有的烦恼。
钟声响后,人们涌向寺庙祈福,称为“初诣”。每年从午夜到元旦,约有近8000万人会去祈福。元旦早晨,我们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
4、智利
智利中部小镇塔尔卡的迎新仪式地点让人有点意想不到。新年前夜晚11点,小镇镇长会打开当地墓地大门,数千名当地人涌向这里,在古典音乐和烛光里同逝去的亲属一起迎接新年。据说,这一习俗最早由一户人家发起。他们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晚上闯入墓地,希望离故去的父亲近一点。
5、德国
在德国的不少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迎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寓意步步高升。新年之际,德国人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摆上一棵枞树或者横树,树高达三丈,砍掉数枝,只留主干。
新年第一天清晨,以村为单位组织,组织者一声令下,参加爬树的人们立刻从家中奔到树下开始用各种方式爬树,谁到得早、攀得快、第一个爬到树顶的被誉为“新年英雄”。
⑷ 世界各国是怎样过新年的
海外华人约有3000万,散居在世界各地120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布满全球。海外华人带着对中国新年的一往情深,把华人的春节庆祝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届时,世界各国会以举办春节招待会、发行春节邮票等多种方式向华人拜年,祝贺新春。
春节不仅是海外华夏子孙传承中华文化的日子,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日子。
【亚洲】
新加坡
华人过春节,家家都要蒸年糕、贴春联、逛花市,除夕全家吃团圆饭。春节那一天,晚辈纷纷给长辈拜年祝贺,孩子们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年初一扫帚要统统收起来不许扫地,以免扫走吉祥福气。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一定拿着一个精致的小纸袋,里面装着两粒柑橘作为贺年礼,两粒柑橘象征着“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等多重意思。柑橘成为新加坡华人农历新年前必须采购的年货之一,年节前往往供不应求。
几乎在新加坡销声匿迹的春节庙会,近年来在韭菜芭城隍庙广场重现,每年都会吸引数千人。庙会上别开生面的福建歌仔戏、现代歌舞秀、小吃摊和游戏摊等,让当地市民感受到春节的热闹和喜庆。
缅甸
华人在除夕之夜,全家人要一起吃年饭,饭后欢聚一堂,等待大年初一的到来。年初一也是这里法定的公休假日,人们穿上新衣走亲戚,分住各地的亲戚朋友都利用这个节日团聚,共贺新年。
泰国
华人开的商店,春节期间一般都会停止营业。除夕各家各户都会举行祭祖仪式,然后全家围坐吃团圆饭。年初一,亲戚朋友互相拜年时,习惯拱手、合十,互致“吉祥如意”。
【美洲】
美国
中国的春节在美国日益受到重视,纽约从2003年将春节纳入公共假日,春节这一天人们享受的待遇和其他合法的公共假日一样,学校虽然不会停课,不过学生可以春节为由向学校请假。纽约政府还允许在中国人集中居住的曼哈顿中国城和法拉盛燃放鞭炮。加州2004年也宣布了中国农历新年日。
每到中国农历新年,纽约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1327只彩灯就会一改往日美国星条旗的颜色红、白、蓝,亮起华裔喜爱的红色和金色,表示对中国农历新年的祝贺。这一形式至今已延续了6年。
纽约华人每年春节都举行“新年花车游行”,并表演舞龙、舞狮,近年来更是吸引了迪斯尼,派出卡通主题人物助兴。越来越看重华人文化的美国人,甚至会穿上唐装旗袍和你共度佳节。
加拿大
目前加拿大全国华裔人数已达百万之多,成为加拿大第三大民族。由于华人的增多,春节在当地便成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也使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当地日益扩大。
每年腊月,从加拿大东部的多伦多到西部的温哥华,华裔社团就陆续开始欢庆春节了。有中国使领馆的地方,中国外交官和当地的政府官员就会被一同邀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舞龙与舞狮、武术与杂技、歌舞与服装表演、庙会式的展览、狂欢式的游行等活动为当地社区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在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大城市,华裔社团与当地一些社区和管理机构联合举行贺岁活动。舞狮、秧歌、京剧、灯笼、剪纸、“中国结”等中华文化的“特产”深深地吸引着其他族裔的居民。
在欢庆活动中,也有许多热爱中国文化的“老外”参与,如在舞狮队伍里常常能见到“老外”的面孔。在首都渥太华,有一位名叫乔治的希腊歌手,他特别喜爱唱中国民歌。在蒙特利尔,一位名叫吉米的加拿大人能用中国民族乐器二胡拉出一首首动人的中国民族乐曲。
【欧洲】
英国
这几年,在英国过春节,应了这么一句吉祥话:芝麻开花节节高。
除了政要们向英国华人拜年、举行春节招待会以外,主流社会还积极参与庆祝活动,大英图书馆这一类世界级馆所和中小型博物馆以及剧院、基金会、大学乃至社区中心等都会举办中国春节文化介绍,中小学校还纷纷给孩子们讲授中国的春节习俗,教孩子学做红包、灯笼以及中国龙等。
伦敦唐人街每年吸引600万游客,伦敦华端口商会主办的特拉法加广场春节庆典,已经成为伦敦的着名旅游品牌。
法国
随着华侨华人在法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庆祝中国春节的活动已为巴黎市政府和市民所接受,每逢春节来临,巴黎市民总会携家带口来到游行和演出场所和华侨华人一道庆祝节日。
每到春节,装饰着红灯笼的巴黎市政府广场便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众多巴黎市民聚集在这里观赏由法国华人侨团联合举办的春节彩装游行。巴黎市市长还会为迎春狮子点睛,一时间锣鼓喧天,金龙银龙上下翻飞,彩狮精神抖擞,平安腰鼓、京剧人物、龙舟报喜等精彩表演张扬着华夏文明。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悉尼每年都举办中国农历新年庆典活动,压轴戏龙舟竞赛往往吸引数十万观众。数百名乘坐龙舟的队员竞相泼水,中国传统的舞龙、舞狮、武术表演以及民族歌舞表演,都深深吸引着每一个观众。
墨尔本有世界最长的巨龙,有150米长,100多年的历史。每年春节,200多名健壮的澳洲人和华人扛着这条巨龙串街走巷,非常壮观。
【非洲】
南非
约翰内斯堡的华人每年大年三十都要敬神、拜天地、烧香、吃团圆饭,当地的客家人还要酿豆腐、煎年糕等。还要到“中国城”去观赏放鞭炮、舞狮、舞龙等活动。
⑸ 西班牙怎么过年
刚到西班牙不久,在每年的12月31日午夜,会有许多西班牙人聚集在马德里的SOL广场等待着新年的到来。他们有个非常有趣的迎新年风俗,就是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开始吃葡萄,每敲一下,就吃一颗葡萄,一共敲12下,吃12颗葡萄,据说在新的一年里,这会给人们带来好运,这习俗已延续几百年了。
第一次在西班牙过新年,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决定入乡随俗和西班牙人一样,用这种方式辞旧迎新。
由于我们住在马德里郊区,所以必须在31日的下午6点就出发,坐了公共汽车再转地铁线,路上两个小时,在8点钟到了SOL广场。这时广场上的人还不多,到晚上10点钟,西班牙人吃过晚饭后(他们多是在9点多钟吃晚饭),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是全家人一起来的。每个人都戴着各种颜色的帽子,这些帽子都是在街上有专人免费发送的,我们每人也得到了一顶黄色的帽子。
到了11点钟,广场上已站满了人,我们所处的位置离市政府大楼很近,那口大钟也看得很清楚。每个人都准备了葡萄,还有人手里拿着香槟酒。12点钟快到时,人们把葡萄拿在了手里,零点,新年的钟声在大家的期盼中终于敲响了,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听着钟声吃葡萄,每敲一下,吃一颗葡萄,最后一声钟声敲完,12颗葡萄也吃完了,这时整个广场都沸腾了,人们纷纷打开香槟酒,喝酒,拥抱,亲脸颊,并互祝新年,所有大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我们周围的西班牙人也友好地和我们一一亲吻。
⑹ 各个国家怎样过新年啊
新年意味着辞旧迎新,许多国家都有过新年的习俗,与中国的年俗异中有同,相映成趣。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公历,不过因宗教信仰历法之不同,新年日期也有所不同,如犹太人按犹太历法算,元旦在公历的9—10月间,按伊斯兰教历,纪元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元年元旦,一年只354天,每年元旦的日期有变化。
欧美基本属于基督教文化圈,过公历新年。苏格兰人把新年视为世俗节日,比过圣诞节更来劲。美国新年最热闹的时刻要属除夕夜,到时有去教堂祈祷唱诗的。有举办家庭招待会的,有观看演出的。不少人利用元旦这一天还表“新年决心”,如戒烟、戒酒、诚恳待人之类,化解与他人的矛盾。英美举行的戴面具化妆舞会,据说也源于辞旧迎新的古老愿望。葡萄牙新年活动的高潮是斗牛,不少人在斗牛场度过新年。拉美国家深受拉丁文化的影响,元旦流行狂欢,其中巴西的化妆游行和桑巴舞大赛是旅游业的一个大卖点。
亚洲各国中,新年是日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年前许多人家门饰以竹叶、松枝、草绳和白纸串,松竹代表长青不老,白纸串表示净化和避邪。元旦前人人赶送贺年卡,各界举办“忘年会”,以此沟通信息联络感情。近几十年来,日本放送协会举行红白歌会,十分吸引人。歌会一结束,寺庙钟声响起,象征驱除108个魔鬼和烦恼(源自佛教)。
同我国接邻的越南、朝鲜、蒙古,除了公历的新年之外,春节也是民间传统的节日,有许多礼仪习俗与我国相似。如越南有扫尘守夜、拜年、踏青等活动,除夕夜吃粽子,粽子有圆有方,象征天圆地方,喜庆有余。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农村流行竖幡等,人们用竹竿一枝,修掉顶端竹叶,上挂红幡和风铃,传说风吹时发的声音会把鬼吓跑。有的地方幡竿上挂一幅弓箭画,箭头指向东方,象征驱鬼。久而久之,幡竿被称为迎春竿。
移民文化为移居国的新年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每年春节,华人华裔都要在所在社区举行庆典活动,除了团拜之外,还要上演狮子舞、龙舞,深受当地人的欢迎。夏威夷福建移民还办水仙花节,选出水仙王后。中国传统的元宵灯会在国外展示很受欢迎,去年山西大同康氏花灯展赴以色列展出轰动一时。今年应马来西亚邀请他们将于春节期间展出。最近印尼总统瓦希德宣布撤销禁止华人公开庆祝节日的条例,有益于华人文化的弘扬和分享。
年节文化是人类创造社群活动的独特形态,反映人们期望平安、追求幸福的共同心理,如今传媒界为人们分享节日文化提供了迅捷的通道,文化传播和交流日益频繁;旅游业更为人们亲临异域节日文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水装进水枪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着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枞树和可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季节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庆贺新年就是庆祝春天到来,往往是在公历3月下旬,过新年要隆重庆祝一周,人们涌上街头生起 “篝火”---“夜火”,然后全家人依次从夜火上跳来跳去,表示烧掉“晦气”,迎来光明,驱邪灭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称都要以字母“S”开头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们走亲访友,互祝春节快乐。新年最后一天,全家出游踏青,以避邪恶。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 “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在西班牙,当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⑺ 在西班牙过元旦有什么习俗
不管是不是首都居民,只要是西班牙人,那么都有在元旦吃12颗葡萄的独特习俗,这是西班牙迎接新年最有特色的习惯。
当太阳广场的12点钟声敲响第一声时,人们就往嘴里放一个葡萄,第二声时就往嘴里放第二个葡萄……以此类推,直到12下的钟声敲完,12个葡萄吃完为止。
而在元旦当天,西班牙人在这一天最为忌讳小孩子打架、骂人或哭哭啼啼,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因此西班牙的家长们在这一天为博得孩子的欢欣,几乎都要满足他们提出的一切要求,总之就是不能让孩子哭出来,否则新的一年就要糟糕了。
同时,大多数西班牙人身上会携一枚金币或铜币迎接吉祥。
(7)在西班牙如何过春节扩展阅读
1:德国
德国人对元旦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元旦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运气。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起灯,放起烟花爆竹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
新年钟声响起前,很多德国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在德国农村还流传着一种风俗———爬树比赛,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羡慕。
2、英国
在英国,待到午夜降临,人们就开始了传统的大拜年活动,每个家庭都把大门打开,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小黑面包招待来宾。第一个来客通常被认为是新一年运气的象征,
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
新年打井水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进发。
⑻ 西班牙人的元旦有什么风俗
大部分居住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人,在晚上8、9点钟就聚集到太阳广场(sol),三一群五一伙的聚在一起喝酒聊天,等待12点敲钟声,这是首都人迎接元旦的一个惯例活动。
不管是不是首都居民,只要是西班牙人,那么都有在元旦吃12颗葡萄的独特习俗,这是西班牙迎接新年最有特色的习惯。当太阳广场的12点钟声敲响第一声时,人们就往嘴里放一个葡萄,第二声时就往嘴里放第二个葡萄……以此类推,直到12下的钟声敲完,12个葡萄吃完为止。
(8)在西班牙如何过春节扩展阅读:
西班牙人认为,如果能按着新年钟声吃下十二颗葡萄,便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十二个月都顺利如意,能给下一年带来吉祥,平安,富贵。即使不是身在首都广场上的人,也会在家里看着电视画面,跟着钟声一起吃葡萄,祈求新年好运。
另外,西班牙人在元旦这一天最为忌讳小孩子打架、骂人或哭哭啼啼,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因此西班牙的家长们在这一天为博得孩子的欢欣,几乎都要满足他们提出的一切要求,总之就是不能让孩子哭出来。
⑼ 西班牙的过年习俗 西班牙过年有什么习俗
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的时候,人们聚集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的太阳门广场,听钟声、吃葡萄、许心愿、喝香槟,迎接新的一年。
⑽ 西班牙人过年时有什么风俗
西班牙人过年时,手上一定要拿一枚金币,才算有福气。穷人没有金币,常用铜币代替。他们认为,小孩在元旦那天打架、骂人和哭啼是不祥之光,因此,大人在这一天为了换得孩子的笑颜,几乎必须满足他们提出的一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