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疫情什么时候
Ⅰ 墨西哥确诊病例破40万,疫情是否会卷土重来
我认为是不会的,因为有很多的国家是控制的非常的严格的,是非常的注重疫情这一方面的,所以说是不会卷土重来的
Ⅱ 今年春季,源自墨西哥的甲型HINl流感疫情开始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截止北京时间6月16日23时,世界卫生组
(1)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以后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空气进行传染.所以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是依靠空气和飞沫进行传播的.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奥司他韦是针对病毒的特效药.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疗效,所以该病不能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只能针对病毒有效.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①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②属于控制传染源;③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④属于保护易感人群;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从上面的两个图可以看出:5月11号,只在一个城市有一例流感病毒病例;到了5月20号,大约有8个城市有20例病例;到了6月13号,满布到17个城市约150例病例.由此可以看出甲型HINl流感的流行趋势是分布区域不断扩大,患病人数迅速增加.在甲流的肆虐时期,假如某人的亲属刚从国外归来,他有可能携带了流感病毒,由于流感病毒的潜伏期是1周,所以,为了保护其他人的健康,应在家隔离观察一周,直到确认没有携带这种病毒才可出去活动.在甲流病毒活动猖獗的时期,为了预防这种传染病的传播,应尽量的少出去活动,坚持锻炼身体,科学应对等.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注射甲流疫苗是重要的防控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保护易感人群.甲流疫苗相当于抗原,它是用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注射到人的体内能刺激到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故答案为:
(1)空气;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疗效,所以该病不能用抗生素进行治疗.(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分布区域不断扩大,患病人数迅速增加;在家隔离观察一周,不乱走动;不恐慌,科学应对(4)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淋巴细胞
Ⅲ 2009年4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这次流
(1)甲型H1N1流感由于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进行传播,所以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的结构特点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只有寄生在寄主细胞里才能表现正常的生命活动. (3)当病原体(如病毒、病菌)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研制的该病毒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H1N1病毒的抗体,从而使人体产生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 (4)被确诊的墨西哥公民为传染源,对其采取的隔离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控制传染源. (5)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这句话是针对易感人群来说的,所以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6)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干扰素对大多数病毒起抑制作用,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病毒,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呼吸道;传染性和流行性 (2)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抗体(4)控制传染源(5)保护易感人群 (6)非特异性 |
Ⅳ 2009年春季,源自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开始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截至北京时间6月16日23时,世界卫生
(1)空气或接触传播;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疗效,所以该病不能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2)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分布区域不断扩大,患病人数迅速增加;在家隔离观察一周,不乱走动不恐慌;科学应对 (4)杀死或减毒的病原体;淋巴细胞 |
Ⅳ 2009年3月,始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迅速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人群中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各种细菌都是一个细胞构成,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传染病能够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是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对疫区的病人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染源.
(3)遗传物质即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除一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其余的病毒以及全部具典型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导致这种病毒变异的结构就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这种变异能遗传.
(4)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因此,用疫苗使人体获得对甲型流感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细胞(2)C(3)遗传物质、能(4)特异性
Ⅵ 墨西哥新冠确诊破40万,近期内疫情能否会得到持续减缓
墨西哥如今的新冠确诊量累计超过了40万,墨西哥方面表示近期病毒的传播开始得到了减缓,但是并不表明疫情就会得到减缓。
如今墨西哥的新冠确诊病例超过了40万人,因此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44,876人,但是在目前肯定会有每日新增人数,以及一些还处于病毒潜伏期,没有任何症状的病毒感染者。所以通过政府发布的预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墨西哥的实际感染病例其实达到了44.4万例,死亡病例也将比实际死亡增加2000例。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已经无法忍受,让国家经济这么萎缩下去,都开始进行了复工和复产,对边境也进行了一定的开放,国家的经济当然有了一点像好的方便转变的趋势,但同时也增加了疫情复发的风险。所以许多国家只能在缓慢进行经济复苏的同时,然后政府对企业进行补助,并时刻做好疫情防护措施,要三管齐下才能在抑制疫情的情况下让经济慢慢好转起来。
Ⅶ 建国后出现过哪些疫情
一、1949年——肺结核
肺结核在西方曾被称为“死亡之首”,在中国更有“十痨九死”的说法。二十世纪上半叶,肺结核开始在中国大肆传播。直到1949年,全国仍有肺结核病人2700万,每年有超过138万人死于肺结核。年死亡率达307/10万,且18岁以上感染肺结核人数高达90%,“1921年前出生的人中,没有几个人体内没有结核杆菌”。
在链霉素发现之前,中国的结核病处在无药可医的状态,没有特效的止血药、止痛药和抗菌药,发病后几乎只能承受着身体的恶化。即使链霉素作用于临床,普通患者仍然无法消费。“十痨九死”在当时并非夸张的说法。
二、1955年——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传染的病死率极高、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烈性传染病。根据已有研究证明,近现代以来华北地区鼠疫流行非常普遍,新中国成立后,察北专区即出现了大规模鼠疫暴发、流行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危害之大在传染性疾病中当推首位。
根据1900年到1949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国鼠疫发病人数达1155884人,死亡1028808人,人间鼠疫波及20个省、自治区的549个县,鼠疫流行主要是因为鼠、蚤的数量急剧增加,及由于战争社会大动荡、人口大流动等。
三、1957年——亚洲流感
亚洲流感是1957年2月在中国贵州省首次爆发的一种流行性感冒,该病随后在同年传遍全世界。疫情一直持续到1958年,是二十世纪人类第二次流感大流行,“亚洲流感”因首发地为亚洲而得名,学名为甲型H2N2流感。
亚洲流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出现的最严重的流感疫情,1957年2月首发于中国贵州省西部,3月传播至内地其他省份,4月蔓延到香港地区,在八个月内席卷全球,据估计全球共有100万-400万人死于该病毒。
四、1958年——血吸虫
血吸虫病又称“大肚子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寄生在人体内的静脉系统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田沟、河流中的钉螺,以及患者、罹病牲畜粪便中的虫卵孵化入水等方式进行传播,其危害之大,范围之广,实属罕见。
1958年6月30日,曾经的血吸虫病重疫区余江县登上了《人民日报》,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被永久地载入了史册,同时彰显着新中国创造的伟大力量。为此,伟大领袖还写下了两首七律,名曰《送瘟神》,以表达人民群众在防治此病过程中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五、1961年——天花
天花在人间的传播至少有3100年,它流行起来十分猖獗,假设有四个人患天花,就有一个人要死于天花,那么剩下的都要留下麻脸,有的是眼瞎或者是耳聋。
1961年6月,中国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胡小发痊愈出院, 新生的人民政府只用了十一年时间,就消灭了这个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瘟疫,比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的时间整整提前了16年。1979年12月9号,全球扑灭天花证实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认证书上用六种文字写道:我们证实扑灭天花已在全世界实现。
六、1966年——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者主要是小孩子、青少年。1966-1967年的流脑疫情,是最为严重的一次,1967年文革红卫兵“大串联”诱发了全国大流行,每10万人中,就有403人发病。
曾经,这个“流脑”也像今天的冠状病毒一样,在全国大流行,300万人感染,可幸的是最后研制出了流脑疫苗,才真正攻克这一疾病。如今,每个宝宝出生后也必须要接种流脑疫苗。
七、1968年——香港流感
香港流感(Hong Kong flu),是指于1968年7月在香港首次爆发的流行性感冒,该病随后在同年传到美国,疫情一直持续到1969年,在世界范围内造成100万-400万人死亡。 香港流感是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第一次大流行,该病毒由H2N2流感病毒经过抗原转变而来,后者曾在1957-58年造成“亚洲流感”大流行。
1968年7月,香港地区出现流感疫情、约15%的当地居民被感染,8-9月逐步传入新加坡、泰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地,同年底蔓延至北美洲。
八、1981年——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可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20世纪60年代初,第7次霍乱大流行传入我国后,1981年以国务院名义下发文件,明确提出“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防治霍乱的对策原则,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霍乱疫情和疫源地的监测和防治工作。2004年,中国研制的新型口服霍乱疫苗上市,大幅降低了成本和副作用,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药,已经在非洲等贫困地区推广。
九、1988年——甲肝
1988年上海市甲型肝炎流行,计有29万人患病。医院爆满,不得不在各单位开办临时病床。上海这次甲型肝炎流行并非是由于甲肝病毒变异所致,市人群在对甲型肝 炎免疫力下降的基础上,居民习惯生食已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是造成流行的主要因素。
1988年1至2月中旬发病形成高峰,3月病情得以控制。1993年起,上海市开展了甲肝疫苗接种工作,根据甲型肝炎发病特点,分别对学龄前、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职校、技校、大学生等人群开展甲肝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大大降低了全市甲型肝炎的发病率。
十、1999年——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睛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据建国以来至1999年的疫情统计,中国共发现麻风病人3113例。
经过50年来的防治,病人不断减少,病区缩小,危害减轻。1999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级防治人员努力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中国各地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
十一、2002年——非典
SARS事件(非典性肺炎)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2002年非典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为了控制疫情,全国人民如临大敌,对人员流动严加管控。截止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中国台湾:665例,死亡180人。当时人们对未知病情的恐慌以及网络的快速传播,全国人民都开始重视起非典,白醋和板蓝根等药品也卖脱销了。
十二、2020年——新冠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在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强调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最新情况,回应境内外关切。同时,通过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将及时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信息收集反馈和决策纠错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们始终相信,万众一心,就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有14亿中国人民手挽着手并肩战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Ⅷ 自2009年3月份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开始在墨西哥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许多国家,经专家研究确定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能在人体细胞内繁殖.具有以上生物的特征.因此,选项D能表明该病毒属于生物.
故选:D
Ⅸ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暴发甲型流感病毒疫情.接着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在全世界迅速
(1)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学校应采取感染该病的个人停课、班级停课、学校停课等防控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通过阅读说明书知道此药是一种抗病毒的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就是病毒,因此能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如果现在某人患上甲型H1N1流感,不能使用该瓶药品,因为此药的保质期是3年,2008年到现在超过了3年,因此不能使用过期药. (4)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并在人体内存留.当再有该病原体侵入时,就会被存留在人体的抗体清除,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它并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功能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切断传播途径;(2)细胞;(3)能;不能;(4)特异性免疫 |
Ⅹ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造成人员死亡.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其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
(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对甲流患者及疑似甲流患者进行隔离或治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控制传染源.
(3)对发生疫情的受威胁区要采取强制注射甲流疫苗,这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答案为;(1)切断传播途径
(2)控制传染源
(3)保护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