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如何征服印加
Ⅰ 庞大的印加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纳斯卡线条与印加有些什么关系
“纳斯卡线”是纳斯卡人的产物,在公元500年左右灭亡。 比印加帝国要早,印加帝国可能收到了纳斯卡文明的影响。
印加帝国灭亡: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统一中安第斯山区,建立印加帝国而得名的。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个部落,10世纪以后,他们逐步北迁,一路征战,于1243年来到现今库斯科,在瓦纳卡里山上扎下营寨。据印加入的传说,此时他们的首领是曼科·卡帕克。从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领阿塔瓦尔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杀害,印加国大约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其问共传12世、13王。
西班牙人当年之所以能迅速征服美洲大陆,并非由于他们的先进武器,而是由于当地原住民的内讧,其中一些部落沦为西班牙人的“帮凶”,使庞大的印加帝国迅速崩溃。
西班牙首先诱捕了印加的国王,并处死了他,骗了大量赎金。西班牙殖民者处死印加皇帝后,印加人举行了多次起义,包括在1536年包围了西班牙人在利马的据点,令入侵者一度感到十分惊恐。 当时,强大的印加帝国之所以迅速衰落,被西班牙人征服,其中一个原因是附近一些部落充当西班牙殖民者的“帮凶”。 敌视印加人的其他原住民部落和西班牙殖民者结盟。
这些和西班牙人结盟的部落是居住在利马以北约160公里的胡亚拉人。他们非常敌视印加人。
Ⅱ 西班牙人在16世纪中是如何征服印加帝国的
1532年,西班牙殖民主义者F·皮萨罗侵入印加帝国,诱捕并处死国王阿塔瓦尔帕,立曼科·卡帕克二世为印加王。1533年,西班牙殖民军围攻印加首都库斯科。次年11月,占领首都库斯科。1536年,曼科·卡帕克二世发动反对西班牙人的起义,1537年被镇压,曼科·卡帕克二世被迫逃亡,但其他起义者的反侵略斗争一直延续到1572年,才被西班牙殖民军完全镇压下去。
Ⅲ 除了日本还有哪些国家曾经计划吞并中国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日本虽小,但却有一颗野心,一直想要吞并中国,自唐朝到民国,日本一共发动了四次吞并战争,战争计划高度一致,即先征服朝鲜,进而以此为跳板征服吞并中国。尤其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战争,丰臣秀吉甚至都做好了吞并成功之后的规划,天皇定居北京,他居住浙江宁波,这就犹如还没中五百万,就已经想好五百万怎么花了。
但鲜为人知的是,除了日本之外,还有一国计划吞并中国,从国家层面做好了详细的征服计划,而且计划书中宣称:只要区区2.5万人即可征服中国!这就是16世纪的西班牙!
当然,由于英国的崛起,让西班牙无敌舰队在欧洲遭到强劲挑战,甚至一直屡战屡败,导致西班牙无力东顾,最终这一计划无疾而终。但西班牙有勇气制定这么一个征服计划,虽说有荒诞的一面,却也非常值得中国人深思。从大航海时代到近代,中国的强大力量一直闲置,错过太多太多的全球盛宴了。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一语成谶,近代百年屈辱来了,至今还在为此填坑。
Ⅳ 西班牙人绑架印加王,国人想赎回,对方提了一个什么过分的要求
当时正处于地理大发现时期,所以对于黄金的渴求是非常的大的,西班牙人提出的要求是用黄金填满关押印加王的牢房。
他们在俘虏了印加王之后,把印加王关进了牢房,国家为了赎回他就和当时的西班牙的统领进行谈判。因为西班牙处在绝对的优势,所以对这个国家提出了非常苛刻的条件。他对这个国家的主事人说,如果想要赎回这个人,就把他所在的那个牢房用黄金填满。本来这个西班牙人抱着的希望并不大,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国家的人真的把黄金送来了,并且真的填满了整个牢房。
但是最后这个印加王并没有被释放,这个西班牙人在拿到了钱之后,把他残忍地杀害了。
Ⅳ 卡哈马卡一战,西班牙是如何胜利的
公元1492年,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诸岛。从此,先进的“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开始发生碰撞。伴随着宗教的狂热和寻宝的梦想,一批批欧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其中,最富戏剧性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领169名士兵征服庞大的印加帝国。
美洲盛产的黄金和白银更让贪婪的欧洲殖民者趋之若鹜。随着欧洲人的到来,美洲大陆原本没有的天花大面积流行。1526年,天花夺去了印加帝国皇帝瓦伊纳·卡帕克的生命,随即又夺取了他的许多大臣和原定皇位继承人尼南·库尤奇的生命。
由于内战,印加军队已经四分五裂,在内战中损失了十分之一,这种混乱的局面正中殖民者的下怀。在1531年,得到西班牙国王的允许,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了不到200个人从西班牙港口起航,开始了征服一个拥有六百万人口的帝国的旅程。其实,事前弗朗西斯科已经通阿兹特克人获得了印加正在爆发内战的秘密,因此他意识到这是征服印加帝国的最好时机。1531年,169名西班牙殖民者他的率领下发动了对印加帝国的进攻。
尽管西班牙人到达的时候,印加帝国仍然在扩张,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印加帝国已经接近了一系列的地理政治的极限,这些极限的接近排斥着扩张。印加统治者一直认为,相对稳定的土生土长的生活方式不仅提供了政治统治体系,而且也成为了用于维持帝国组织所需产品生产的基础。印加人侵入东部丛林和其它的移民区的尝试从来没有成功过,对那些移民进行统治所需的努力十分巨大,而且这样并不利于资源的充分集中和动员。
皮萨罗的一名部下曾经在回忆录中写道:“皮萨罗希望从来自卡哈马卡的印加人口中得到情报,就叫人拷打他们。印加人供认,他们听人说阿塔瓦尔帕正在卡哈马卡等待皮萨罗的到来。印第安人的营地看上去像一座美丽的城市。他们的帐篷如此之多,使我们充满了恐惧。”进入四面有围墙的卡哈马卡广场之前,西班牙人仔细商量对策。毕竟他们的人数太少了,连同皮萨罗在内只有169人,而且根本不可能得到支援。印加帝国的精锐部队却有8万人之多。当天夜里,西班牙殖民军不分职位高低,也不分步兵或骑兵,每人都拿起武器站岗;连皮萨罗本人也不停地跑来跑去为部下打气。皮萨罗的兄弟埃尔南多为了让士兵们宽心,欺骗他们说印加士兵只有4万———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让他的士兵们不寒而栗了。
1532年11月16日,也就是西班牙人到达卡哈马卡的第二天,阿塔瓦尔帕的一名信使来到了西班牙人中。皮萨罗对信使说:“请转告贵国君主,欢迎他大驾光临。至于何时来和怎样来,都可以按照他的意思办。不管他以什么方式来,我都会把他当朋友和兄弟接待。我求他快来,因为我渴望和他见面。他将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或侮辱。”信使走后,皮萨罗在卡哈马卡广场的周围迅速布防。他把106名步兵一分为二,分别由他和他的兄弟胡安率领;62名骑兵也分为两部分,由他的另一个兄弟埃尔南多和德索托指挥。骑兵的使用使得西班牙人受益匪浅。因为此时的印加帝国虽然强大,但在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根本不知道驯化马。
在他们看来,胸披铠甲、骑着战马的西班牙殖民军简直就是天神。与此同时,皮萨罗又命令坎迪亚和3名步兵带着喇叭和1尊小炮到卡哈马卡广场边缘的一个小堡垒上埋伏。他们的计划是:当印加大军簇拥着阿塔瓦尔帕进入卡哈马卡广场时,皮萨罗给坎迪亚一个暗号。得到暗号后,坎迪亚和他的部下便吹喇叭,埋伏在两翼的西班牙骑兵一同杀出,合围印加大军。当天中午,阿塔瓦尔帕集中他的部队向西班牙人驻扎的广场开进。
走在最前面的是2000名清扫道路的印第安人,他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棋盘花纹衣服,一边行进一边捡起路边的石头和小草。他们身后是三群身着不同颜色服装、载歌载舞的印第安人。再往后是大批的印加武士。他们抬着巨大的金属盘子和金银打就的皇冠和许多金银制品。在众人的簇拥下,坐在肩舆上的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出现了。肩舆的木支架用银皮包裹,四周插满五颜六色的鹦鹉羽毛,并用金银饰品装饰,由80名印加领主扛在肩上。
阿塔瓦尔帕本人锦衣绣服,头戴皇冠,脖子上套着用绿宝石穿成的巨大项链,坐在肩舆中的装饰华丽的鞍型小凳子上。在肩舆两边的轿子和吊床上,坐着用大量金银饰品装饰起来的高级领主,后面又是抬着金银制品的印加武士。印第安人唱着嘹亮的歌声进入了卡哈马卡广场,挤满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埋伏在广场四周的西班牙人内心充满恐惧,许多人竟尿了裤子。
在广场中央,阿塔瓦尔帕正在与皮萨罗派出的托钵会修士文森特·德巴尔维德搭话。德巴尔维德手捧《圣经》,宣称“以上帝和西班牙国王的名义”要求阿塔瓦尔帕皈依基督教。阿塔瓦尔帕把德巴尔维德修士手中的《圣经》要了过去,想看看这个小册子里究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印加人当时还不知道怎样造纸,更谈不上印刷书籍,所以皇帝并不知道怎样把书打开。德巴尔维德修士把手伸过去帮忙,阿塔瓦尔帕感觉受到了蔑视,一拳打在修士的手臂上。随后,阿塔瓦尔帕把书翻开,发现里面并无神奇之处,一怒之下把书扔出几米远,说:“我们只相信太阳,不相信上帝和基督。”
阿塔瓦尔帕的举动使西班牙人找到了动手的理由。德巴尔维德回到皮萨罗身边大喊:“出来吧!出来吧!基督徒们!向这些拒绝上帝福音的敌人冲过去吧!那个暴君竟敢把《圣经》扔在地上!??向他们冲过去,我会宽恕你们的罪孽的!”与此同时,皮萨罗向坎迪亚发出信号。一时间,喇叭与炮声齐鸣,全副武装的西班牙殖民军叫喊着从两翼杀出。
西班牙人事先在战马身上系了许多能发出巨大声响的响器。皮萨罗的部队中只装备了十几支前膛枪,这些枪支既难填装、又难发射,但对印加人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印加帝国虽然疆域辽阔,但生产力落后。印加武士的装备仅是石头、青铜或木棍棒、短斧、弹弓和护身软垫。印加武士被西班牙人砍成几段,而印加人的棍棒虽然也能打伤西班牙殖民者的人或马,却不能将他们直接杀死。在西班牙骑兵的冲击下,印加大军陷入混乱,彼此踩压,许多人窒息而死。
皮萨罗本人一手拿剑、一手高擎匕首冲进了印第安人群中。他想亲自抓住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皮萨罗冲到阿塔瓦尔帕的肩舆旁边,挥剑斩杀了几个抬着肩舆的印加领主,但马上又有几个人跑过来扛起肩舆。眼见皮萨罗一时难以得手,七八名西班牙骑兵策马冲过来,撞翻了皇帝的肩舆。
印加帝国的皇帝就这样被活捉。失去了皇帝的印加人设法推倒了广场的一段围墙逃了出去,几十名西班牙骑兵继续追杀,山谷中全是印加人的哀号声。要不是西班牙人因夜幕降临收兵,恐怕这8万印加大军会全军覆没。据统计,卡哈马卡一战中被杀死的印加人大概有7000人,西班牙人却损失很小。更重要的是,他们俘获了印加帝国不可一世的皇帝阿塔瓦尔帕。皇帝身边的那些高级领主和大臣,在这场大屠杀中被悉数杀死。
Ⅵ 关于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一些东西~
元1492年,哥伦布到达加勒比海诸岛。从此,先进的“旧大陆”与美洲“新大陆”开始发生碰撞。伴随着宗教的狂热和寻宝的梦想,一批批欧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其中,最富戏剧性的,是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领169名士兵征服庞大的印加帝国。
天花搅起印加内乱
印加人的祖先是在大约1.1万年前越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的。印加人到达美洲后的几十个世纪里,欧亚大陆上的居民与印加人接触很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印第安人在南美洲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建立起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印加帝国。现在被人们广泛食用的玉米、甘薯以及烟叶等农作物,都是印加先民智慧的结晶。美洲盛产的黄金和白银更让贪婪的欧洲殖民者趋之若鹜。随着欧洲人的到来,美洲大陆原本没有的天花大面积流行。1526年,天花夺去了印加帝国皇帝瓦伊纳·卡帕克的生命,随即又夺去了他的许多大臣和原定皇位继承人尼南·库尤奇的生命。这个时候,发生了另一皇位继承人华斯卡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阿塔瓦尔帕之间的内战。印加军队已经四分五裂,在内战中损失了十分之一,这种混乱的局面正中殖民者的下怀。1531年,169名西班牙殖民者在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率领下发动了对印加帝国的进攻。
西班牙人度过恐惧之夜
皮萨罗的一名部下曾经在回忆录中写道:“皮萨罗希望从来自卡哈马卡的印加人口中得到情报,就叫人拷打他们。印加人供认,他们听人说阿塔瓦尔帕正在卡哈马卡等待皮萨罗的到来。印第安人的营地看上去像一座美丽的城市。他们的帐篷如此之多,使我们充满了恐惧。”
进入四面有围墙的卡哈马卡广场之前,西班牙人仔细商量对策。毕竟他们的人数太少了,连同皮萨罗在内只有169人,而且根本不可能得到支援。印加帝国的精锐部队却有8万人之多。
当天夜里,西班牙殖民军不分职位高低,也不分步兵或骑兵,每人都拿起武器站岗;连皮萨罗本人也不停地跑来跑去为部下打气。皮萨罗的兄弟埃尔南多为了让士兵们宽心,欺骗他们说印加士兵只有4万———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让他的士兵们不寒而栗了。
面对印加大军,西班牙人尿了裤子
1532年11月16日,也就是西班牙人到达卡哈马卡的第二天,阿塔瓦尔帕的一名信使来到了西班牙人中。皮萨罗对信使说:“请转告贵国君主,欢迎他大驾光临。至于何时来和怎样来,都可以按照他的意思办。不管他以什么方式来,我都会把他当朋友和兄弟接待。我求他快来,因为我渴望和他见面。他将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或侮辱。”
信使走后,皮萨罗在卡哈马卡广场的周围迅速布防。他把106名步兵一分为二,分别由他和他的兄弟胡安率领;62名骑兵也分为两部分,由他的另一个兄弟埃尔南多和德索托指挥。骑兵的使用使得西班牙人受益匪浅。因为此时的印加帝国虽然强大,但在南美大陆的印第安人根本不知道驯化马。在他们看来,胸披铠甲、骑着战马的西班牙殖民军简直就是天神。
与此同时,皮萨罗又命令坎迪亚和3名步兵带着喇叭和1尊小炮到卡哈马卡广场边缘的一个小堡垒上埋伏。他们的计划是:当印加大军簇拥着阿塔瓦尔帕进入卡哈马卡广场时,皮萨罗给坎迪亚一个暗号。得到暗号后,坎迪亚和他的部下便吹喇叭,埋伏在两翼的西班牙骑兵一同杀出,合围印加大军。
当天中午,阿塔瓦尔帕集中他的部队向西班牙人驻扎的广场开进。走在最前面的是2000名清扫道路的印第安人,他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棋盘花纹衣服,一边行进一边捡起路边的石头和小草。他们身后是三群身着不同颜色服装、载歌载舞的印第安人。再往后是大批的印加武士。他们抬着巨大的金属盘子和金银打就的皇冠和许多金银制品。
在众人的簇拥下,坐在肩舆上的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出现了。肩舆的木支架用银皮包裹,四周插满五颜六色的鹦鹉羽毛,并用金银饰品装饰,由80名印加领主扛在肩上。阿塔瓦尔帕本人锦衣绣服,头戴皇冠,脖子上套着用绿宝石穿成的巨大项链,坐在肩舆中的装饰华丽的鞍型小凳子上。在肩舆两边的轿子和吊床上,坐着用大量金银饰品装饰起来的高级领主,后面又是抬着金银制品的印加武士。印第安人唱着嘹亮的歌声进入了卡哈马卡广场,挤满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埋伏在广场四周的西班牙人内心充满恐惧,许多人竟尿了裤子。
卡哈马卡的大屠杀
在广场中央,阿塔瓦尔帕正在与皮萨罗派出的托钵会修士文森特·德巴尔维德搭话。德巴尔维德手捧《圣经》,宣称“以上帝和西班牙国王的名义”要求阿塔瓦尔帕皈依基督教。阿塔瓦尔帕把德巴尔维德修士手中的《圣经》要了过去,想看看这个小册子里究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印加人当时还不知道怎样造纸,更谈不上印刷书籍,所以皇帝并不知道怎样把书打开。德巴尔维德修士把手伸过去帮忙,阿塔瓦尔帕感觉受到了蔑视,一拳打在修士的手臂上。随后,阿塔瓦尔帕把书翻开,发现里面并无神奇之处,一怒之下把书扔出几米远,说:“我们只相信太阳,不相信上帝和基督。”
阿塔瓦尔帕的举动使西班牙人找到了动手的理由。德巴尔维德回到皮萨罗身边大喊:“出来吧!出来吧!基督徒们!
向这些拒绝上帝福音的敌人冲过去吧!那个暴君竟敢把《圣经》扔在地上!……向他们冲过去,我会宽恕你们的罪孽的!”
与此同时,皮萨罗向坎迪亚发出信号。一时间,喇叭与炮声齐鸣,全副武装的西班牙殖民军叫喊着从两翼杀出。西班牙人事先在战马身上系了许多能发出巨大声响的响器。皮萨罗的部队中只装备了十几支前
膛枪,这些枪支既难填装、又难发射,但对印加人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印加帝国虽然疆域辽阔,但生产力落后。印加武士的装备仅是石头、青铜或木棍棒、短斧、弹弓和护身软垫。印加武士被西班牙人砍成几段,而印加人的棍棒虽然也能打伤西班牙殖民者的人或马,却不能将他们直接杀死。
在西班牙骑兵的冲击下,印加大军陷入混乱,彼此踩压,许多人窒息而死。皮萨罗本人一手拿剑、一手高擎匕首冲进了印第安人群中。他想亲自抓住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皮萨罗冲到阿塔瓦尔帕的肩舆旁边,挥剑斩杀了几个抬着肩舆的印加领主,但马上又有几个人跑过来扛起肩舆。眼见皮萨罗一时难以得手,七八名西班牙骑兵策马冲过来,撞翻了皇帝的肩舆。印加帝国的皇帝就这样被活捉。
失去了皇帝的印加人设法推倒了广场的一段围墙逃了出去,几十名西班牙骑兵继续追杀,山谷中全是印加人的哀号声。要不是西班牙人因夜幕降临收兵,恐怕这8万印加大军会全军覆没。
据统计,卡哈马卡一战中被杀死的印加人大概有7000人,西班牙人却损失很小。更重要的是,他们俘获了印加帝国不可一世的皇帝阿塔瓦尔帕。皇帝身边的那些高级领主和大臣,在这场大屠杀中被悉数杀死。
征服黄金之国
西班牙人让印加人用黄金堆满一间长22英尺、宽17英尺、高8英尺的房间。阿塔瓦尔帕尽管身陷囹圄,他的臣民们仍听从他从狱中发出的命令。当从帝国各地源源不断运来的黄金堆满了西班牙人的宝库后,西班牙殖民者却背信弃义地杀死了阿塔瓦尔帕。
在阿塔瓦尔帕死前几个月里,曾经强大的印加帝国未对169名西班牙殖民者发起过有效的抵抗,这使得皮萨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分兵征服印加帝国其他地区,并从巴拿马调来援军。直到阿塔瓦尔帕死后,印加人反抗西班牙人的战争才真正打响,而此时的西班牙殖民军的实力已大大加强了。
皮萨罗在向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进军途中,仰仗钢铁和骑兵优势,又先后在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库斯科四次战役中大败印加军队,参加这些战役的西班牙人分别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战役击溃的印加军队则往往数以万计。
Ⅶ 印加帝国与同时期的明朝国力谁更强,如果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的是明朝,那还会像征服印加那样的轻松吗
肯定是明朝国力更强,西班牙征服明朝会比印加帝国难上很多。当年西班牙打过明朝的主意,只不过动力问题(当时还没有发明蒸汽机)的困扰,让西班牙不能在东亚地区投入足够多的兵力。
《剑桥明代史》
Ⅷ 西班牙帝国是如何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
日不落帝国指太阳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西班牙帝国:
15世纪末,收复失地运动成功后,西班牙统一,迅速走向海外扩张道路。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兹特克、印加和玛雅文明,并对南北美洲大片领土宣称拥有主权。西班牙王室与欧洲各王室联姻,取得了大片领地的继承权。卡洛斯一世时期,西班牙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合二为一,使西班牙在欧洲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败或阻挡最强大的敌人法国和奥斯曼帝国,西班牙遂开始称霸欧洲。这表现在1525年俘虏法王的帕维亚之战、1527年擒获教宗的罗马之劫,确立西班牙在西欧与南欧的霸权地位。(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
帕维亚之战发生于1525年2月24日,是意大利四年战争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在此战中,法国王室统帅波旁公爵夏尔三世?德?波旁因与法国国王的家族矛盾,愤而出卖国家,投奔查理五世,率领部分法国军队及一支哈布斯堡王朝军队在帕维亚城下袭击由弗朗索瓦一世亲自带领的法国军队,法军被各个击破后大败,弗朗索瓦被夏尔三世俘虏后转交给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将他囚禁在马德里,而最终两国签署马德里协议,迫使弗朗索瓦一世为了取得自由,不惜割让勃艮地(给查理)、布列塔尼(给英王亨利八世)等领土。但弗朗索瓦一世一回到法国,就宣布撕毁条约,不但拒绝割让土地给查理和英国,还继续出兵和查理作战。
西班牙在帕维亚中大败法国,使很多意大利及德意志人感到意外,令人担心查理五世将会继续扩张势力。很快地,教宗克莱孟七世倒戈支持法国及意大利一些重要城邦,以上帝的名义宣布,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所签订的割地条约无效;克莱孟七世还主动参与针对哈布斯堡帝国的科涅克同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1526-1529年)。
查理五世因此勃然大怒,加上查理渐渐厌倦克莱孟七世教宗干预他认为与宗教毫无关系的事务,波旁公爵夏尔三世率领军队攻打罗马,在1527年攻陷罗马,使教宗蒙羞。结果,以后克莱孟七世与继任的教宗在与世俗势力交往时,都显得加倍谨慎,不敢违背西班牙国王。1529年法国在兰德里亚诺战役被西班牙再次击败,正式放弃米兰予西班牙;教宗更与查理签署巴塞隆那和约,结束科涅克同盟战争(英语: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并建立更和谐关系。西班牙正式成为天主教的保护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伦巴第)。
16世纪中期开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矿所得的金银取得更多军费,以应付在欧洲和北非的长期战争。腓力二世时期(1556-1598年在位),虽然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并没有削弱,反而于1580年兼并葡萄牙帝国(于1640年失去),并获得了后者广阔的殖民地,把半个尼德兰、半个亚平宁半岛、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和几乎整个中、南美洲归为己有,还包括亚洲的菲律宾群岛,甚至还一度包括台湾。自此,西班牙一直维持着世上最大的帝国。16世纪至17世纪的西班牙正处于黄金时期,是欧洲无可争议的霸主,缔造了被后世称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时代。1800年的西班牙帝国国土面积达1600万平方公里。
虽然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于英国,西班牙帝国开始衰弱,其海上霸权逐渐被荷兰、英国等新兴海权抗衡压制,但其仍不失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但三十年战争后,西班牙一蹶不振,从其伟大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虽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从此在欧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为一个大国。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半岛战争使这个老态的帝国雪上加霜,之后其美洲殖民地纷纷独立。美西战争更给西班牙以最后一击,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已经日薄西山。
Ⅸ 《印加_西班牙的交_》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印加与西班牙的交错》(网野彻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V-8ykFjPanxISZ7DZ5DIMQ
书名:印加与西班牙的交错
作者:网野彻哉
译者:廖怡铮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年份:2018-12-5
页数:400
内容简介:印加帝国vs.西班牙帝国──
世界史上前所未见,两个完全相异的文明正面碰撞,
“印加”如何在帝国灭亡后仍持续保住命脉?
在安地斯山脉上形成的殖民地社会,如何与我们一般认为是主流的“世界史”接轨,最终诀别,脱离西班牙统治,实现了“没有历史主体”的历史化?
位在南美洲安地斯山脉上的印加帝国,留下了包括马丘比丘在内,无数令人惊叹的建筑遗迹。然而在一五三二年时,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仅靠着不到两百人的部队展开奇袭,便击溃了印加国王阿塔瓦尔帕数万人的大军。从此,印加帝国便逐步崩解。
在征服与融合孕育出的、多元的殖民地社会中,上演着各种人群彼此的共生和反叛。西班牙人、印加后裔、土生白人(克里欧优人)、混血的墨斯蒂索人、甚至犹太人与黑人,他们如何在动汤的“新大陆”上生存下去?
如果将“印加”纳入世界史的主流之中,那么印加史就不该随着帝国的瓦解而画下句点。只有将帝国的冲突,当成印加与西班牙两条历史发展线段的交错、揉合,才能理解“印加”留给安地斯社会的遗产。
■一部在大西洋两端,两个性格相异的帝国,形成全新社会的历史。
不只聚焦在印加帝国的崩溃,而是从长时间跨距来描述安地斯社会的转变。
以往书写印加历史时的架构,多采取西班牙人入侵后、印加帝国消灭,最终彻底被西班牙征服而画下句点。然而本书却将时间断限一直延续至十九世纪,在长时间的结构中探寻“印加”和安地斯社会的多样性。
一方面,是夹在大海与雨林之间,独自发展的印加帝国,形成了独立于东西方文明之外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文字、货币、铁器、马匹、车轮,却以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关系为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在伊比利半岛上经过“收复失地运动”、驱逐伊斯兰势力后,西班牙帝国发展出“异端审问”的传统,竞相逐利的西班牙征服者相继航向大海,渴望能一夜致富。
西班牙的天主教王国发展出的特殊历史经验,越过了大西洋,半途安插入崇拜太阳神与自然信仰的安地斯世界,使印加的历史道路受到扭曲变形,但是,同时在此处也出现了摸索新的可能性、抱着必死决心的生存样貌。
■同时关注“在地”与“西方”的视角,找出两个帝国视线的交会之处。
西班牙人真的成功“征服”印加了吗?帝国相撞的火花中诞生了什么?
本书论述不单方面从西班牙帝国的西方视角出发,也不纯粹站在印加帝国的在地视角。而是认为,要厘清安地斯社会在西方势力进入后的转变,必须同时关注两个帝国以往的历史发展脉络,在认识这两个帝国的社会、统治性质之后,才能真正理解此一帝国“碰撞”造成的深远影响。
关于“征服”这个同样的主题,从印加与西班牙双向的观点出发,才能看清历史全貌。当西班牙的传教士面对印加国王时,手拿着祈祷书,声称自己是太阳之子,是来传递太阳的话语时,印加国王则主张自己才是太阳之子、唯一的王。
西班牙征服者消灭印加帝国之后,获得大量的黄金、白银,且镇压了一次又一次发生在安地斯山脉上的叛乱。然而,最终两个文明在经历过共生、融合之后,还是走向了诀别。而“印加”所留下的巨石遗迹,仍遗留在山林之中。
■将以往被视为“非世界史主流”的发展,重新纳入世界史之中!
印加史在世界史之中有何意义?安地斯社会是全球贸易的关键齿轮!
西班牙的菲力普二世国王,在十六世纪后半兼领葡萄牙王国后,完成世界史上首次以全球规模扩张的“天主教王国”,带来爆发性扩散的人员和物资流动,这个在“世界史主流”之中成长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帝国──西班牙,纳入了孤立于“世界史主流”之外、于安地斯山脉孕育出南美史上领土最大的帝国──印加。也种下了在南美洲诞生出“融合=混血”的新文化种子。
大西洋两端,世界史上完全隔绝的文明相遇,也大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贸易结构。西班牙人带着在印加挖掘出的大量银矿到亚洲贸易,带动了世界物资的流动。从这个角度说,常常遭现代世界史脉络遗忘的印加帝国,才是全球贸易之所以能够展开的关键要角。
■即便将帝国最后一位国王处刑,“印加”具有的意涵也不会消逝!
寄托在“印加”之中的理想,最终成为抵抗殖民统治源源不绝的能量。
“印加”(Inca)的原意不是对历史上古老帝国的称呼,而是安地斯社会中指称最高权力者“王”的用词。西班牙人用此一词汇称呼帝国统治的社会、以及核心的民族集团为“印加”。
在西班牙人的攻击下不堪一击的印加帝国,在形体瓦解后仍留下了精神上的遗产。围绕着“印加”意象产生的事物与象征,没有随着帝国一起埋葬,反而顽强地存续至殖民地时代,甚至到十九世纪秘鲁独立时,“印加”仍是支撑民族文化荣耀的思想泉源。
后世生活在安地斯社会的人群,即便血缘上与印加统治者毫无相关,还是憧憬印加帝国的制度与文化,将其视为理想的国家模型。许多抵抗殖民运动的领导者皆主张自己流着印加王权光荣的血液,希望从殖民地的压迫之中获得解放,而将未来赌在“印加”这一帝国的存在,于历史上散发出的强大能量之上。于是,“印加”不断地被“历史化”,并且从中建立起国家历史的主体。
最终,一八二五年时秘鲁独立,与西班牙帝国诀别。虽然古代印加帝国的社会与历史受到赞赏,是政治家中理想的模型,然而,真实的印第安人的血肉与文化已遭到解体、消失身影,“缺乏主体性的印加历史化”终于完成。
■《印加与西班牙的交错》能够带给台湾读者什么启示?
台湾该如何真正的“去殖民化”?南美洲借用“印加”去除西班牙殖民的经验,能提供台湾什么启示?从历史之中该如何建构主体性?
本书的启示是:
十九世纪脱离殖民、独立后的南美各国,虽然将“印加”视为国家历史荣耀的依归,但因为社会已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状态,对于真实的印第安人文化反而不感兴趣,形成“缺乏主体性的历史化”。印加对于同样在历史中追求“主体性”的台湾来说,是前车之鉴。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网野彻哉
东京大学大学院总合文化研究科教授,专长安地斯社会史、拉丁美洲史。除本书外着有《印第安社会史──生活在安地斯殖民地时代的人们》(みすず书房,2012)。共着有《史料学入门》(岩波,2006)、《世界的历史18拉丁美洲文明的兴亡》(中央公论,2009)、《安地斯世界=LOS ANDES──交涉与创造的力学》(世界思想社,2012)。另着有文章〈女性们的印加〉(《历史的文法》,东京大学,1997)、〈向着印加的欲望〉(《他者的帝国──印加如何成为帝国?》,世界思想社,2008)。
审定、导读者简介
李毓中
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教授,专长西班牙海上发展史、美洲史、早期台湾史。着有《台湾与西班牙关系史料汇编》。
译者简介
廖怡铮
台中人。毕业于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台湾史研究所,早稻田大学日本语别科。现居日本。着有硕士论文《传统与摩登之间──日治时期台湾的珈琲店与女给》;专书《女给时代:1930年代台湾的珈琲店文化》。译有《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八旗)、《巨龙的胎动》、《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资生堂的文化装置》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