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性感双人舞叫什么

西班牙性感双人舞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0-03 23:46:12

㈠ 什么叫古典芭蕾舞剧中双人舞ABA模式和性格舞

ABA模式:应该是先是双人舞一段慢板,然后是每人一段的变奏和和coda(技巧),最后还是双人舞结束
性格舞:是说西班牙这种舞蹈吗?如是,很多舞剧里都会穿插这种舞蹈。不是的话,也许说的就是coda

㈡ 拉丁舞五个舞种风格特点的介绍

拉丁舞五个舞种风格特点介绍

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随意,休闲,放松是它的特点,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它是拉美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点的激情、浪漫而又富有活力、火热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受拉美人民的喜爱,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拉丁舞的特点 拉丁舞类中有伦巴舞、恰恰恰舞、桑巴舞、斗牛舞和牛仔舞五个舞种。

1、伦巴舞(rumba): 起源于古巴,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27小节左右。伦巴舞的特点是: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摆。古巴人习惯头顶东西行走,以胯步向两侧的扭动来调节步伐,保持身体平衡。伦巴的舞步秉承了这一特点。原始的舞蹈风格,融进现代的情调。动作舒展,缠绵妩媚,舞姿抒情,浪漫优美。配上缠绵委婉的音乐,使舞蹈充满浪漫情调。

2、恰恰恰(cha cha cha): 起源于墨西哥,音乐为4/4拍,速度每分钟31小节左右。恰恰恰,音乐有趣,节奏感强,舞态花俏,舞步利落紧凑,在全世界广流行!

3、桑巴舞(samba): 起源于巴西,音乐为4/4或2/4拍,速度每分钟51小节左右。桑巴舞,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4、斗牛舞(pase doble): 起源于法国,发展于西班牙,它的音乐为2/4拍,速度每分钟62小节左右。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步伐强悍振奋,是人们对它情有独钟的原因。

5、牛仔舞(jive): 起源于美国,是由一种叫“吉特巴”的舞蹈发展而来,牛仔舞剔除了“吉特巴” 中所有的难度动作,增加了一些技巧。最早对牛仔舞的记载是由伦敦舞蹈教师 Victor Silvester于1944年在欧洲出版的一本介绍牛仔舞的书。波普,摇滚,美国摇摆舞都对牛仔舞有着一定的影响。牛仔舞是一种节奏快,耗体力的舞。在比赛中牛仔舞之所以被安排在最后跳是因为选手们必须让观众觉得,在跳了前四个舞之后他们仍不觉得累,还能 很投入地迎接新的挑战。

牛仔舞流行于美国南部。牛仔舞手脚的关节放松、自由地舞蹈,身体自然晃动,脚步轻松地踏着,且不断地与舞伴换位,转圈旋转。牛仔舞音乐节拍为4/4拍,速度每分钟43小节左右。牛仔舞以其音乐欢快、舞态风趣、步伐活泼轻盈的特点,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拉丁舞的起源极其发展

拉丁舞的全称是拉丁美洲舞,是流行于拉丁美洲的民间舞蹈,它以一男一女对舞为基本形态。其舞步和风格基本源自该地区的土风舞。拉丁舞的起源与非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就从事奴隶贸易,将大批非洲黑人当作商品经过大西洋贩运到美洲各地…不用说,这些黑人也将从具有浓郁的热带非洲特色的民间舞蹈带进广拉美,它影响着拉美舞蹈并融合其中,加之吸收了拉美地区其他国家移民的舞蹈风格,逐渐形成了具有拉丁美洲特色的拉丁美洲舞。

1925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学会(ISTD)”对交际舞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并向世界颁行了《国际标准舞。拉丁舞步伐》。但真正对拉丁舞的理论、准则、动作及技术技巧等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与应用,却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

拉丁舞的历史源远流长。拉丁舞有许多变体,品种繁多,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最受人们青睐的只有伦巴、恰恰恰、桑巴、加依夫和帕斯多布勒,这五个舞种作为拉丁舞的代表被纳入到国标舞中列为比赛项目。1960年,拉丁舞正式参加世界交际舞大赛。

拉丁舞在西方早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我国,由于诸多原因,起步较晚。

哪一类人适合长期跳拉丁舞?

近几年来,我国的`体育舞蹈发展迅速,也有很多的健身方式出现,对于每天都忙碌的工作人员来说,选择一种恰当的健身娱乐方式,并持之以恒犹为重要。一直在想,哪一类人应该选择拉丁舞为健身方式,又该具体选择哪一种拉丁舞更合适,后来仔细观察了拉丁舞爱好者群体的特征,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我国古典舞讲究“心、意、气”,重点在于刚、脆、韧、柔。芭蕾也讲究气,但更多的在于筋骨对于身体的控制力。而拉丁舞被归为体育舞蹈,说明它不仅具有艺术美,而且还拥有强身健体的功效。相对其他舞蹈来说,对于不太注意肌肉锻炼的亚洲人来说,长期练习拉丁舞会锻炼到身体的大多数肌肉,起到更明显的健身作用。

什么样的人适合选择社交拉丁舞作为健身方式?

社交拉丁舞对于人身体的能力要求不高,也容易学习,并且主要可以在舞厅或酒吧里跳,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长期坚持社交拉丁舞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征:舍得花钱、喜欢社交活动、喜欢猎奇而又不太有恒心、和跳舞相比更喜欢把心思放在事业上。关于金钱方面不必多说,长期在酒吧里的高消费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他们大多把事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仅将拉丁舞当作消遣。如果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也不能长期坚持下来,这类人中男女均有。

什么样的人适合长期跳竞技拉丁舞?

竞技拉丁舞要求较高的技术性,以及较强的身体能力,这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练习。要想坚持下来,就得先有强烈的兴趣,这样在经历挫折感时才能继续坚持下去。其次得有比较空闲的精力,这里不是说空闲的时间,有些人的工作会给思想带来比较大的压力,整日都将心思放在工作上,这样的人不适合选择竞技拉丁舞作为长期的健身方式。当然,选择竞技拉丁舞的人肯定具有一定的研究精神,喜欢探索复杂的东西,才能将五项拉丁舞学会、长期坚持并不断提高。不过,这样的人可能不免会令跳舞影响到生活或者事业,因为花在舞蹈上的闲暇时间如果用来提高专业水平,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了。可能是生活压力的原因,这类人中男性比女性人数少些。

哪一类人适合跳弗拉明戈?

弗拉明戈是很具表现力的舞蹈,其爱好者可算小众。这种色彩浓烈的舞蹈,适合爱憎分明、情感丰富但不忧郁、对情绪表达很直接、不喜受约束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将弗拉明戈的明快的打击节奏、挑衅的舞姿造型、强烈的爆发力和优美的手臂动作演绎得淋漓尽致。当然,弗拉明戈也是一种需要长时间的专注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掌握。

拉丁舞有什么动作要领?

胯部动作是拉丁舞的标志性动作之一,除了斗牛舞,其他四个舞种都有胯部动作,它将女性大柔媚表现到了极至,很难想象,没有胯部动作的拉丁舞,譬如说Rumba将会是什么样子。

胯部动作

胯部动作是拉丁舞的标志性动作之一,除了斗牛舞,其他四个舞种都有胯部动作,它将女性大柔媚表现到了极至,很难想象,没有胯部动作的拉丁舞,譬如说Rumba将会是什么样子。俗话说“眼见为实”,但也不尽然,眼睛也有欺骗自己的时候,比如说拉丁舞的胯部动作,因其左右前后摆动,便认为它是扭出来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胯部的左右前后摆动,是它的表面现象,而非内在本质。拉丁舞身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脚对地面施加压力、与地面对抗、继而挤压身体的结果。这样形成的动作,从脚步动作来看很沉实,铁板钉钉、落地生根;从胯部动作来看则充满了韧性和力量,时刻都象一张富有弹性的橡皮。

手臂动作

手臂是身体的延伸,手臂动作是身体动作的余波。很多人跳拉丁舞不是用身体去带动手臂,而是想用手臂去带动身体,结果弄成了耍舞。事实上拉丁舞就是容易弄成耍舞,摩登舞容易弄成走舞。

脚部动作

脚要对地面施加压力、要与地面对抗、要挤压身体,这就要练脚下的力量和功夫,原地基本律动是练这种功夫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记住一条,千万不要主动去扭胯,否则练得再多也是白费,因为内在的东西错了,也就是所谓的“南辕北辙”,下得功夫越大,错得越远。 与中国的民族舞手上的东西较多不同,西方舞蹈多是脚下的东西,看看芭蕾、踢踏舞、还有摩登舞就知道了,四小天鹅是一点手上的动作都没有。跳舞时,地板是最好的朋友,给地板的力越大,地板给的表现力越强。

拉丁舞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版

Basic Movement 基本动作

Square 方形,矩形 (方形步)

Fan 扇形步 9(扇形位)

Progressive Walks 行进走步

(forward) (前进)

(backward) (后退)

Side Step 旁步

Shadow Position 影子位

Side by Side Position 并立位

Shoulder to Shoulder 肩对肩

Hand to Hand 手对手

Hockey Stick 曲棍步

Lady Underarm Turn 女伴在臂下转 (臂下转、定点转)

Cuban Rock 古巴摇摆

Natural Opening Out Movement 右分展步

Natural Top 右陀螺转

Reverse Top 左陀螺转

Open Hip Twist 开式扭胯转

Closed Hip Twist 闭式扭胯转

Alemana 阿里曼娜

Spiral 螺旋步

Aida 艾伊达

Rope Spinning 套索转

Promenade and Counter Promenade 截止步

(Check from Open P.P .and Open C.P.P.) (从P.P.和从C.P.P.做)

(New York ) (纽约步)

Spot Turn 点转

Cucarachas 踏辗步(库克拉恰)

Three Threes 三三步

Turkish Towel 土耳其毛巾步

Advanced Twist 高级扭胯步

Split Cuban Break (from Open C.P.P. 分离式古巴断步(从开式反P.P和开式P.P.)

and Open P.P.)

sliding door 滑门步

cross Basic 交叉基本步

Bounce Action 反弹动作

Natural Basic Movement 右基本步

Reverse Basic Movement 左基本步

Progressive Basic Movement 行进基本步

Samba Walks in P .P. P.P.舞姿的桑巴走步

Samba Whisks (Right and Left ) 叉形步(右左)

Side Samba Walks 桑巴旁步

Stationary Samba Walks 原地桑巴步

Samba Locks 桑巴锁步

Bota Fogos 点滑步(博塔弗戈斯)

(from P. P. &C .P .P .)

Travelling Bota Fogos 行进的点滑步行进的博塔弗戈斯

Shadow Bota Fogos 影子位点滑步影子博塔弗戈斯

Contra Bota Fogos 反向点滑步反向博塔弗戈斯

Plait 绳辫步

Volta Movement 垫步

Travelling Volta (Criss Cross ) 交剪垫步(游移垫步)

Volta Spot Turn (For Lady ) 垫步转(女伴用)

Continuous Volta Spot Turn (Right and Left) 连续垫步转(右左)

Natural Roll 右滚转

Corta Jaca 推割步

Argentine Crosses 阿根廷交叉步

Basic Movement 基本动作

Link Rock 连步摇摆

Fallaway Rock 并退摇摆

Change of Places Left to Right 左向右换步

Change of Places Right to Left 右向左换步

Link and Whip 连步绕转

Fallaway Throwaway 倒步抛掷

Change of Hands Behind Back 背后换手

Jive Walk 牛仔走步

Merengue Action 拧摆步

Stop and Go 停和走

Rolling off the Arm 臂内卷转

Spanish Arm 西班牙手势

Wind Mill 风车步

American Spin 美式疾转

Chicken Walks 鸡行步

Toe Hell Swivel 跟趾步

Ball Change 脚掌换步

Kick 踢步

Appel 跺步

Sur Place 原地踏步

Chasse to Right 右追步

Chasse to Left 左追步

Spanish Line 西班牙舞姿

Flamenco Tap 弗拉明戈点踏步

Separation 分离步

The Attack 攻击步

Huit 变位八步

Sixteen 变位十六步

Promenade Close 侧行并步

Coup de Pique 突刺步

Syncopated Coup de Pique 切分突刺步

Cape 斗蓬步

La Passe 游动十六步

少儿拉丁舞编舞特点及注意事项?

现在很多小孩子跳拉丁舞,表演也很多,排练是很头痛的问题,因为小孩子总不听话。因此舞蹈的安排就需要根据小孩子的特点进行调整,需要提前做好考虑。

选3-5分钟的节奏清晰、速度较慢的音乐,如果是两个孩子表演,则建议选用伦巴或者恰恰。如果群舞,则可以用恰恰或牛仔。

群舞的话尽量只有一次变队形,并且也采用就近的原则,这样更容易记住。将他们会的基本步串联起来,结合音乐的起伏缓急进行变化,在音乐高潮时可以选择表现力强一些的动作,或者选择几个造型。动作不用太多,需要一个个的细抠,不断调整。

对于双人舞而言,需要选择幅度更大的动作,移动也需要更多一些,这样才能在场上看起来不单调。也可以选择复杂一些的动作组合,尤其多加练习开式动作和造型,更容易出彩。

但是对于人数很多的群舞而言,每个人最好只占用很小的范围,避免队形乱掉,同时也更容易训练些。

少儿拉丁舞集体舞的编舞,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让每一对孩子都搭手跳完成套的套路,以队列的组合变化增强效果。另外一种是担任组合的套路,再结合双人组合的套路。还有可以将多种五套的组合穿插在一起,有更好的舞台效果,这更适合年龄大些,有了一定功底的孩子来跳。

拉丁舞起源

拉丁舞的起源追溯起来相当的复杂,它的每一个舞种都起源于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背景、历史和发展历程,不过其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美洲地区,而它们又是三种文化的融合体。

早在16世纪的时候,欧洲的征服者们为了得到充足的劳力而把大批的非洲黑人进口到美洲大陆,到了17至18世纪,来自这三个洲的文化已在美洲大陆上逐步融合。舞蹈作为中下层人民的主要娱乐方式,自然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种文化的融合,而且随着后来欧洲宫廷舞蹈元素的流入,这些民间舞又有了进一步的规范、衍变和完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这些舞蹈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在欧洲广为流行。随后,欧洲人对这些民间舞蹈又进行了规范和加工,终于在1960年将拉丁舞列入了世界性比赛,并将其分为伦巴、桑巴、恰恰、斗牛、牛仔五种,对它们的舞步、节拍等各方面也都有了统一的规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舞协再次把舞厅舞(国标舞)的搜集、整理和加工放在了工作首位,约在1950年,英国舞协在狐步舞、探戈舞、慢华尔兹和快步舞的基础上,又构建快华尔兹、恰恰舞、伦巴舞、牛仔舞、桑巴舞和斗牛舞的国标舞文字理论教学标准,使国标舞的舞种数量达到10种。约在1955年,国标舞的10种舞数量被确立下来,并一直沿用。此外,还把上述10种国标舞分割成摩登舞(华尔兹、探戈舞、快步舞、狐步舞、维也纳华尔兹)和拉丁舞(伦巴舞Rumba、恰恰舞Chacha、捷舞Jive、桑巴舞Samba、斗牛舞PasoDoble)2类舞系。从而形成1套理论,2类舞系,10支舞种。

古巴是拉丁舞和拉丁音乐的发源地。最初,拉丁的音乐和舞蹈是人们庆祝胜利或丰收的一种表达方式,后来渐渐发展为年轻人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一种方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拉丁舞曾因为动作过于热情、表达情感过于直率又没有任何约束而受到排斥,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拉丁舞的发展,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终使拉丁舞风靡世界。

拉丁舞益处

无论是从生理、心理或社交的观点来看,跳拉丁舞是一项高带氧的最佳运动之一。它不单有趣、自由,最大的好处是它总是与别人一起完成。成千上万的人正享受着拉丁舞带来的益处,归纳如下:

对身体的益处

拉丁舞是以运动肩部、腹部、腰部、臀部为主的一种舞蹈艺术。参加运动的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背阔肌等上百块肌肉。从上世纪60年代,许多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过研究,平均每跳一曲拉丁舞,腰部的扭转有160~180次,女子的最高心率可达197次/分钟,男子的最高心率可达210次/分钟。大约能量代谢为8.5以上,相当于运动员完成一个800米的热能消耗量,大于网球和羽毛球的热能消耗。减脂效果可想而知。

心血管方面:跳拉丁舞可令心跳由每分钟80次升到120次,有些甚至更多。它的功效等同于任何体力训练或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强度和耐力。

肌肉弹性:跳拉丁舞使肌肉运用完美们的组合,它混合了肌肉等长收缩与拉伸,能练出漂亮有弹性的肌肉。

关节:据医学报导,避免早期关节炎与治疗关节不适的最好方法是适度们的使用关节,跳拉丁舞可使全身各关节如颈、肩、肘、髋、膝、踝等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脊椎:常跳拉丁舞,弯曲的脊椎可以归正,椎间盘突出可以得到预防和治疗。

呼吸系统:很多研究显示,激烈的拉丁舞可使肺脏强壮并增加摄氧量,快速的增加心律然后又降低,强壮的心肺可以更有效的预防非典。

脸部线条:多数的拉丁舞者都是忙着微笑,他们脸部都见不到难看的线条。

腹部苗条:人的腹部一般不容易活动到,跳拉丁舞,急剧的骨盆摇动、胯部扭摆是对付小肚子上赘肉最有效的方法,减肥显着,这是其它运动不可比的。

对心理上的益处

自尊:跳拉丁舞使别人对你刮目相看,使自己对自己有更深一层自我价值的发现。

自信:很多拉丁舞者曾有过怯场的羞涩的经历,它是美国十大恐惧之一,通过跳拉丁舞逐步克服胆怯、恐惧,培养自信、自强。以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去对付无数的考验与挑战。

轻松的社交:舒适轻松的社交是个人四大需求之一,跳舞使你更善于人际关系,提高为人处事、公关社交的能力。

放松精神:面对工作、生活巨大压力,人们的精神常期处于紧张、郁闷的状态,在悠扬、激情的舞曲中跳几支舞,享受一下自由快乐的时光,使心理上得到调整。

拉丁舞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活动,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益处。

对幼儿少年:可以强身健体,避免过度肥胖或瘦弱,可以克服不爱动、不爱说话、孤癖胆怯弱点而培养小孩自信、自强、坚毅、大胆泼辣的性格,从小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处事社交的能力。

对青年人:可以及早改变亚健康状态,缓解由于工作、生活上常期的压力而造成的精神紧张、郁闷,保持你健美的身材和青春的活力。

对中老年人:有效维护右脑,避免过早的脑萎缩,保持思想敏捷、腿脚灵活,预防和改善多种老年关节病、腰腿痛、老年痴呆病症,使你焕发青春、延年益寿。

拉丁舞热潮席卷全国、风靡世界,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才是你的。

女性跳拉丁舞避免头部眩晕的办法

练习前选用十分钟,将头部倒置,可站立弯腰,也可坐下弯腰低头,总之低头增大头部的血液循环,来减弱练习时脑部供血不足带来的眩晕。此时要保持深呼吸,一旦坚持不住,则可直立起来,深呼吸,感觉气息从丹田到鼻孔的过程。刚开始时可以强度较小,一旦适应后可以慢慢增长倒置时间,这个原理和倒立相同。觉得体质可以适应了以后,可以采取将身体倒立的方式,可以双手按地,靠墙,双脚逐渐攀墙向上。这个训练也可以每天练习,对于女性的性器官,也有很好的调解保护作用,可以减弱痛经。

用手指指肚按摩头皮,多梳头。这样也是为了增强头部血液循环,可以和前面的方式结合起来。

旋转时注意身体中轴为一条垂直地面的直线,身体肌肉收紧,并不因为旋转而使中轴线后仰或者摇晃,同时注意留头。留头在很多文章里都涉及到,这是所有舞蹈都会用到的一种技巧,模特的基本功训练也会涉及。360度旋转时,眼睛先看准前面的和眼睛同高的一个点,然后身体旋转,而眼睛却尽量盯着这个点,当身体旋转至180度时,头部迅速旋转,从另外一个方向重新盯着这个点,然后身体转到面向这个点。如果只是旋转180度或 90度时,则需要眼睛先看着前面的一个点,当身体开始旋转后,头部再迅速旋转到180度或90度,并紧盯头部前方的另一个点。总之是身体先动头后动,头先到而身体后到。这样旋转起来就不会眩晕。当然旋转时需要注意身体中轴,而在中轴上的重心也不能上下起伏,也就是说旋转起来头部同高。可以说,旋转是舞蹈中最见功力的基本功,要想旋转得漂亮,就需要很多训练,非朝夕可至。

拉丁舞穿着方式

就好像波西米亚风,并不是波西米亚那个地方的人怎么穿衣打扮一样,起源于南美的拉丁舞衍变出拉丁风情舞后,也变成了一种超越空间、需要意会的时尚概念。无论是奔放热辣的拉丁舞表演(ballroom)、放纵暧昧的酒吧拉丁舞PARTY(salsa),还是健身房里简洁明快的拉丁健身舞,甚至是一些以腰胯部的8字型摆动为基础的随意舞动,人们都愿意统而称之为拉丁,因为,它们张扬着共同的特点,热情而煽动,性感而不扭捏,快乐而极具感染力!

拉丁舞特别适合女性,当音乐响起,身体随着节奏妩媚地摆动起来,那就是性感而真实的女人,特别是“恰恰”、“刷刷刷”几下就把观众,同学或同事看得眼花缭乱,接下来就是一片鼓掌声。

拉丁风情舞最大限度地赋予舞者自由和随意。在着装方面同样如此,无论裙装裤装,无论波西米亚的蕾丝层叠还是简洁的紧身吊带,只要能表达你的性感即可。但要切记,拉丁舞的重点在腰胯部,最忌讳用宽松的衣服把腰部曲线和动作完全遮盖。

如果穿着裤装,最好选择低腰、包臀、紧腿但裤腿散开的长裤,塑造出修长的身体和玲珑曲线。

层层叠叠的项链、大耳环、野性十足的豹纹图案……跳拉丁舞时可以配戴一些夸张的饰品,舞动起来别有风情,但不能过重过大,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影响跳舞。

㈢ 双人舞跳得很暧昧的叫什么舞

双人舞跳得很暧昧的有拉丁和探戈。

1,拉丁舞特别适合女性,当音乐响起,身体随着节奏妩媚地摆动起来,那就是性感而真实的女人,拉丁风情舞最大限度地赋予舞者自由和随意。在着装方面同样如此,无论裙装裤装,无论波西米亚的蕾丝层叠还是简洁的紧身吊带,只要能表达你的性感即可。但要切记,拉丁舞的重点在腰胯部,最忌讳用宽松的衣服把腰部曲线和动作完全遮盖。

2,跳探戈舞时,男女双方的组合姿势和其他国际舞蹈略有区别,叫作“探戈定位”,双方靠得较紧,男士搂抱的右臂和女士的左臂都要更向里一些,身体要相互接触,重心偏移,男士主要在右脚,女士在左脚。男女双方不对视,定位时男女双方都向自己的左侧看。 探戈音乐节奏明快,独特的切分音为它鲜明的特征。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

㈣ 双人舞 前进还转头是什么舞

是伦巴舞。
伦巴,是西班牙文Rumba的音译,用R表示,也被称为爱情之舞,拉丁舞项目之一。源自十六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
伦巴的特点是较为浪漫,舞姿迷人,性感与热情;步伐曼妙有爱,缠绵,讲究身体姿态,舞态柔媚,步法婀娜款摆,若即若离的挑逗,是表达男女爱慕情感的一种舞蹈。伦巴是拉丁音乐和舞蹈的精髓和灵魂,引人入胜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得伦巴成为了舞厅中最为普遍的舞蹈之一。

㈤ 什么是佛拉明哥

佛拉明哥伦巴(Flamenco Rumba),也叫做吉普赛伦巴或西班牙伦巴,是弗拉明戈音乐的一种舞蹈和伴奏音乐曲式。在19世纪,古巴伦巴(Cuban Rumba)流传到了西班牙,因而产生了这种曲式。 与古巴伦巴最大的不同是,佛拉明哥伦巴是用吉他跟拍掌来打拍子,而古巴伦巴是使用鼓跟 Claves。但是,现代的吉他手 帕科·德卢西亚(Paco de Lucia)跟 Tomatito 等等把 congas 跟卡宏这些打击乐器,融合入佛拉明哥伦巴。佛拉明哥伦巴跟佛拉明哥其他传统曲式(例如喧戏调(Bulerias)跟方丹戈舞(Fandango)主要的不同是在于,节奏。佛拉明哥节奏较其他曲式慢。而且它不使用clave,这点跟古巴伦巴不同。
详情请参考http://ke..com/view/3558951.htm

㈥ 经典舞曲《天鹅湖》出自哪位音乐家之手

柴科夫斯基,舞剧《天鹅湖》

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着名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着。

《天鹅湖》 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 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剧情大致是: 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统治,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在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法师化成武士,以外貌与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莉雅欺骗了王子。王子发觉受骗,激动地奔向湖岸,在奥杰塔和群天鹅的帮助和鼓舞下,战胜了魔法师。天鹅们都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这里只能选择其中着名的几首加以介绍。

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划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片段1)。 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这一幕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在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一群天鹅,这是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片段2)。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间的《查尔达什舞》。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如舞蹈前的准备(片段 3),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显示出舞蹈者的粗犷,是一首狂热的舞曲(片段4)。 《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片段5),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片段6)。《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着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活泼,前半段平稳, 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 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片段7)。《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片段 8)。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
kovsky,1840-1893), 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着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作品 :f小调第四交响曲《命运》
e小调第五交响曲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12序曲
意大利随想曲
弦乐小夜曲
舞剧《天鹅湖》
舞剧《胡桃夹子》
舞剧《睡美人》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歌剧《黑桃皇后》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旋琴套曲《四季》
旋律
忧郁小夜曲
如歌的行板

什么叫舞剧

一、舞剧者,谓之以舞蹈演故事也
谈舞剧的结构模式,不能不首先界定什么是舞剧?关于舞剧的定义很多,或繁或简,或复或单,通常都取“舞蹈戏剧”的视角。也就是说,定义舞剧者亦有一个模式化的表述方式,即“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对于这个模式化的表述,我中间用了省略号,定义者们用来填补省略号的文字,一是强调表现手段中音乐、舞美、灯光乃至歌唱、服装、音响的综合性,二是强调戏剧形式中的舞蹈要塑造人物、刻画性格、抒发情感、推进情节等等。我曾经不用“舞蹈戏剧”而取“戏剧性舞蹈”的视角来定义舞剧,认为“舞剧是按戏剧形式来展开的……一种舞蹈体裁”。中间的省略号要填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认舞剧主要是一种舞蹈体裁而非一种戏剧形式,决定舞剧形式的不是一般的戏剧结构规律而是特殊的舞蹈叙事规律。因为事实上,即便是曹其敬、陈薪伊这类导了歌剧导话剧、导了京昆导地方戏的全能导演,也不可能有效地编导舞剧;舞剧编导只能是深谙舞蹈叙事之道的舞蹈家,尽管有时也会和文学编剧、影视导演合作。但我们注意到,由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为一部比较优秀的舞剧,其总导演却是着名影视导演张艺谋。其实,张艺谋在此剧中最重要的作用有二:一是他结构了一个很适合用舞蹈来叙事的舞台剧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故事里有京剧”;二是他擅长在整体的视觉图像中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舞台场景的象征性运用(不是象征性的舞台场景)有效地参与了整体动态形象的设计。面对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全部丰富性,我认为对舞剧的定义宜简不宜繁,宜单不宜复。因为定义语言的简单恰恰为定义对象的繁复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还因为对艺术形式或体裁的定义不是艺术理论的自我满足而是对艺术实践的有效启迪和积极推进。为此,我认为不妨仿照王国维“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的定义戏曲的办法,将“舞剧”定义为:舞剧者,谓之以舞蹈演故事也。

二、“双人舞”是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
如果以芭蕾为坐标来谈舞剧艺术,我们必须说严格意义上的舞剧是外来的艺术。芭蕾史的发端以1581年《皇后喜剧芭蕾》的问世为标志,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一部戏剧结构松散、人物关系亦松散的“舞蹈诗”而不是“舞剧”。200年后的1786年,芭蕾革新家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实践了老师的主张,创作了第一部戏剧性的芭蕾《关不住的女儿》(又译为《无益的谨慎》),使芭蕾编导从对构图几何学的研究(为了设计舞蹈场面和实施舞台调度)转向了对哑剧“舞蹈化”的研究。在此后的100年时间内,先是由《吉赛尔》完善了芭蕾的足尖舞技术,然后是由《天鹅湖》确认了芭蕾的双人舞程式。在《天鹅湖》问世后的又一个百余年的进程中,“双人舞”不再是男、女首席舞者的技巧炫耀,更成为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在许多优秀的舞剧中,“双人舞”甚至成为舞剧结构的骨架以至于被人们认为是舞剧艺术不可或缺的形式特征。作为芭蕾艺术的表演程式,“双人舞”有两个基本的规定:一、“双人舞”指的是舞剧角色中男、女首席舞者的合舞;二、“双人舞”由Adage、Variation和Coda三部分构成,其中Variation是男、女首席舞者分别展示个人演技,而Adage与Coda则是合舞者慢板起、快板落的表演节奏对比。认识“双人舞”是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舞剧艺术这一重要的形式特征会决定舞剧结构对人物的取舍和对题材的剪裁。当中央芭蕾舞团与张艺谋共商将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时,一位不知详情的舞剧研究专家投书文化主管部门,认为这种题材不宜由舞剧、特别是不宜由芭蕾舞剧来表现。我理解他是从舞剧形式特征和艺术规律的视角来考虑这一问题的——他不能忍受由拥有成群妻妾的老爷来当男首席,他当然更不能理解那成群妻妾中谁是“女首席”,会有怎样的“双人舞”。已经立在舞台上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确定的“女首席”是老爷最后娶进大院的三姨太,而与三姨太相对立的“男首席”不是老爷,而是三姨太未进门前的恋人——戏班武生。由于确定了男、女首席,舞剧叙事就主要围绕着两个人的“双人舞”来展开:三姨太上轿出嫁之时忆及戏班武生的“纯情双人舞”,嫁到大院后观看戏班堂会时的“传情双人舞”,避开家人与戏班武生约会的“偷情双人舞”,直至最后被老爷命人仗杀的“殉情双人舞”……实际上,《妻妾成群》改编成舞剧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不是如张艺谋所说“故事有京剧”,而是故事里的京剧人物与某一妻妾构成了“双人舞”。“双人舞”作为舞剧艺术的形式特征不仅是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而且可能成为舞剧情节的结构骨架。

三、以“女首席”为中心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
一部“以舞蹈演故事”的舞剧,不应该没有“双人舞”,但也不能仅有“双人舞”。这个意思其实是说,舞剧人物一般都不会局限于男、女首席舞者,西方经典芭蕾的主要人物通常在4人左右;因此,上一世纪50年代在我国培训舞剧编导并指导编导班学生创演舞剧《鱼美人》的俄国专家古雪夫认为,一部舞剧的主要人物以不超过4人为宜。为什么在谈到舞剧创作的时候会格外关注人物的数量?联想到我国着名舞剧编导大师舒巧在结构舞剧时先把背景、事件抛开而只需拎出人物的说法,可以理解为结构舞剧首先是结构好舞剧的人物关系。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舞剧的人物不会只限于设置男、女首席舞者,但男、女首席舞者既名之曰“首席”,就说明他们在整个舞剧人物关系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女首席”,由于在芭蕾艺术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更是成为结构舞剧人物关系的中心。以“女首席”为中心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是中外舞剧史上绝大多数作品呈现出的一个基本事实。《关不住的女儿》以女儿莉莎为中心,结构出莉莎的恋人——男首席柯乐斯;而莉莎之母的存在,是为了结构出莉莎婚姻的障碍——因为母亲要将女儿嫁给葡萄园主汤姆斯的傻儿子亚伦。同样,《吉赛尔》以村姑吉赛尔为中心,结构出吉赛尔一见倾心的伯爵阿尔伯特;守林人希莱里昂作为吉赛尔男友的存在,只是为了强化吉赛尔对男首席阿尔伯特不渝的恋情。以至于吉赛尔成为鬼魂后,还要结构出鬼王,以此作为吉赛尔倾心阿尔伯特并救助阿尔伯特的障碍。举世闻名的《天鹅湖》更是如此,白天鹅奥杰塔作为女首席,一方面结构出要通过爱情使她还原为人的男首席齐格弗里德王子,一方面结构出要毁坏她的爱情从而永远将其囚禁在天鹅湖中的魔王罗德巴尔特;舞剧为了使“双人舞”这一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得以充分发挥,甚至还结构出了与白天鹅奥杰塔“同形”的黑天鹅奥杰丽娅,而奥杰丽娅作为魔王的女儿正是用来起到动摇王子的爱情从而使奥杰塔永远沉沦在天鹅湖中的作用。上述三部在芭蕾史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尽管在人物关系中有所差异,但以“女首席”为中心来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以女首席和男首席(基本上与女首席构成恋人关系)的双人舞作为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却是相同的。

四、人物关系的类型化与舞剧结构的模式化
我们以上的叙述描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舞剧作为以舞蹈演出的故事主要是一对恋人之恋情发生和发展的故事。无论恋情的结局是美满的还是悲剧的,过程总是有所障碍有所曲折,这障碍和曲折便构成了舞剧的戏剧冲突、戏剧情节和戏剧结构。也就是说,以“双人舞”作为舞剧叙事主要手段的舞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剧创作以“女首席”为中心来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并进一步决定了舞剧叙事的基本冲突、基本情节和基本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舞剧创作中存在的人物关系类型化和舞剧结构模式化的倾向。在我看来,舞剧结构的模式化是人物关系类型化的产物,而人物关系的类型化又是舞剧叙事主要手段选择的结果。正如思想史中用来作为“批判的武器”的东西往往走向了“武器的批判”,作为舞剧叙事主要手段的“双人舞”也可能成为选择男、女首席舞者以彰显自身的舞剧结构的潜规则。中国舞剧的创作,主要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事情。它一方面参考芭蕾以加快自身“舞剧化”的脚步,一方面则借鉴戏曲(主要是武戏)以保持自身“民族化”的特色。与中国许多传统事物的现代命运一样,我们的舞剧艺术不是走着“西体中用”而是走着“中体西范”的道路。请注意,在西方古典芭蕾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双重坐标前,困扰我们的主要不是动作语言形态上开、绷、直、立与含、曲、拧、沉的差异,而是对传统戏曲行当化人物的校正与对古典芭蕾“双人舞”变奏(即Variation部分)的修订。由于立足点不同,中国当代舞剧的最初创作呈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形态,有人称为“无说唱的戏曲”与“无变奏的芭蕾”,代表作是于建国10周年(1959年)之际同时问世的《小刀会》和《鱼美人》。就人物关系而言,《鱼美人》几乎可以说是《天鹅湖》的翻版,鱼美人是中国化了的“白天鹅”,围绕着鱼美人结构起的人物关系,把宫廷的王子转换为乡村的猎人,《鱼美人》对《天鹅湖》的人物身份做了当时所提倡的“人民性”的改造。《小刀会》的人物形象,明显带有戏曲行当的痕迹;刘丽川是武老生、潘启祥是武生、周秀英是武旦,而吴道台是丑;尽管也千方百计地设置了周秀英与潘启祥的双人舞,但双人舞在剧中既未成为主要叙事手段,也未以女首席周秀英来结构人物关系。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舞剧,开始形成“中国特色”的类型化的人物关系,类型化的人物可用A、B、C、D等4个符号来指称:A—舞剧中的女首席,是B的恋人,C的女儿,同时还是D企图强行霸占的对象;B—舞剧中的男首席,是A的恋人,与C又往往构成师徒关系;C—通常是A的父亲、B的师傅,是A和B恋爱关系的根由,说明男女之恋迫于父母之命;D—本来与A、B、C没有什么关系,只因倚仗权势欲将A占为己有,由此而构成舞剧冲突中的反方。比较典型的有辽宁芭蕾舞团创演的《二泉映月》和北京歌舞团创演的《情天恨海圆明园》。在这两部舞剧中,A是月儿和玉,B是阿炳和石,C是月儿之父和玉之父,D是古四爷和总管太监。尽管两部舞剧演出的故事不同,但类型化的人物关系不能不使舞剧结构导入某种模式。

五、舞剧结构模式的变体及其简化倾向
由上述人物关系决定的舞剧结构,被我视为中国舞剧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在近年来的舞剧创作中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变体。变体一:取消了人物D;C虽然还是A的家长,但与B没有师徒关系也因此成为A与B之恋情的反对者(就破坏A、B恋情来说,取代了D的作用);因此,A在俩人的恋情中成为主动的一方并最终以生命来保护B(通常还是死于C的误杀);结局通常是在C误杀了A(原本要杀B)之后良心有所发现……关于舞剧结构模式的第一个变体,我想用陈维亚创作的《大梦敦煌》和张继钢创作的《野斑马》来说明。陈维亚和张继钢都是中国当今舞坛最具实力的舞蹈编导,上述两部题材迥异的舞剧在当今中国舞坛亦具有相当的影响。但从两部舞剧的人物关系来看其结构,却似乎十分相似。首先,两部舞剧中的女首席A的主要身份是女儿兼恋人,并且首先是以女儿的身份亮相于舞台,这便是《大梦敦煌》中的月牙和《野斑马》中的斑马女儿。其次,两部舞剧中女首席A的家长C都是大权在握的统治者,这一方面决定了A所具有的贵族血统,一方面又决定了A的恋爱障碍主要来自于C。C分别是《大梦敦煌》中的大将军和《野斑马》中的熊妈妈。第三,两部舞剧中的男首席B来自平民(或化外之民),B与A并不门当户对(B甚至是A那一族的屠戳对象),但B的才华或英气打动了A,使A不惜违抗父命母旨而追随B。B就是《大梦敦煌》中的莫高和《野斑马》中的雄性斑马。第四,由于A所具有的双重身份,A自然居于矛盾的中心并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的牺牲品。因此,舞剧的结局通常是以A的死去来实现“阶级调和”,这当然是指贵族阶层放草芥平民一马。变体二:就前述中国舞剧结构的基本模式而言,“变体二”与“变体一”的根本区别是取消了人物C而保留了人物D。由于人物C的缺席,人物A与B之恋情的必然性有所削弱,人物D事实上也成了人物A的追求者之一,他与人物B的区别在于他没有被人物A所选择,而为此他选择了对人物A与B之恋情的破坏与报复。舞剧《阿诗玛》是这一“变体”的典型之作,剧中的阿诗玛、阿黑以及阿支分别就是人物A、人物B和人物D。许多根据民间故事来创作的舞剧就取这一结构模式。这一结构模式与“变体一”的“阶级调和”不同,在对人性的深层揭示中,反倒在有意无意中淡化着人的阶级属性。我们注意到,上述两个不同的变体,相对于舞剧结构的基本模式而言,却共同地体现出一种“简化”的倾向。这首先是对类型化人物关系的“简化”,同时也将导致模式化舞剧结构的“简化”。中国舞剧结构模式的“简化”倾向,就舞剧艺术自身而言,是上一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强调“舞蹈本体”并进而提倡“交响编舞”的结果;就舞剧艺术环境而言,是不再用“阶级斗争”的套路来结构舞剧冲突的结果。伴随着这一“简化”倾向,舞剧的情节走向了“单纯化”,舞剧的冲突走向了“平淡化”;而舞界自身尚未认识到这一步所可能导致的谬误,他们称之为“舞剧的诗化”并称某些被“诗化”掉“戏剧性”的舞剧为“舞蹈诗剧”,最后干脆就直呼为“舞蹈诗”。

六、“舞蹈诗”是舞剧创作的一个误区
“舞蹈诗”已作为大型舞蹈创作的一种体裁而与舞剧相提并论了。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主张还是作为一种实践方式,“舞蹈诗”的出现都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舞蹈诗”作为一种大型舞蹈体裁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舞蹈诗”作为舞蹈艺术把握世界的一种样式,也自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就舞剧创作而言,由于“诗化”倾向而使舞剧走向“舞蹈诗剧”甚至走向“舞蹈诗”,其实是一个误区。走向这一误区的根本失误在于,所谓“舞剧的诗化”其实是舞剧戏剧性的淡化,而其根由又在于对舞剧结构基本模式之人物关系的不断简化。需要指出的是,当“舞蹈诗”的概念被莫名其妙地提出后,即使是针对大型舞蹈创作的体裁而言,它也不只是指向由“舞剧”戏剧性退化而来的“舞蹈诗剧”;混居于“舞蹈诗”概念之下的,还包括既往“主题舞蹈晚会”(特别是关涉民俗风情的主题舞蹈晚会)主题性强化而至的“舞蹈组诗”。“舞蹈组诗”虽然也自称“舞蹈诗”,但它从来都与舞剧无关。由舞蹈的戏剧性退化为“舞蹈诗”的一个典型案例是《长白情》。《长白情》以充满诗意的舞蹈试图演绎我国朝鲜民族的历史,贯穿整个作品的人物是一对始为恋人、再为夫妻、又再为父母的男女。相对于舞剧结构基本模式的人物关系而言,这是一个简化到只有人物A和人物B的大型舞蹈作品,作品因没有人的冲突而失去了剧的张力。创作者的作为,是为男女主角人生历程的展开设计一个个充满象征意蕴的舞的意象。由于意象的营造及其不用关联词连接的组合方式是诗体结构的重要特征,由一个个舞的意象组接起来的《长白情》的确可称为“舞蹈诗”。称其为“舞蹈诗”并不是因其缺少剧的冲突而是因其充满诗的意象。类似的以一对男女贯穿作品来串联起段段舞蹈的作品还有不少(例如《悠悠闽水情》),虽也自称为“舞蹈诗”但却是不注重营造具有象征意蕴之意象的“诗”,是没有“比兴”而只有“铺陈”的诗,这种“诗”其实只是“组舞”概念的美化。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许多并无任何贯穿人物而只是围绕着某一习俗或风情来串联的舞蹈也都聚集在“舞蹈诗”的旗帜下了。当然人物的减少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减少,也意味着舞剧整体戏剧冲突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完全不能结构出“戏剧性”。自称为“舞蹈诗剧”的《土里巴人》以虎生和凤妹贯穿全剧,串连起土家族的婚恋风俗,编导通过一段段展现婚恋风俗的舞蹈描述了人的生存状态——这一状态未必呈现为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但却可以揭示人的情感冲突、性格冲突以及人的发展与环境的限制之间的冲突。在简化人物的同时并不淡化戏剧冲突的作品并非完全没有,舞剧《妈勒访天边》或许就是一个例外。整部舞剧上半场只有一个人物——妈,下半场只有两个人物——勒(儿子)与藤妹。舞剧赋予人物一个永不停止的行动——寻找太阳,妈在险恶的自然环境的阻隔中寻找,未竟的行动由勒来继续;勒在战胜温馨社会环境的劝诱中寻找,使其与藤妹的双人舞也一改和谐的格调而形成冲突的氛围。这就是说,舞剧人物的简化虽不必然导致舞剧冲突的淡化,但我们如不结构出人物行动的目标及其路途的障碍,如不在仅有的人物(男、女首席)中构织冲突而是保持“双人舞”的和谐格调,我们就会失去舞剧的“戏剧性”。那些因失去了“戏剧性”从而自诩为“舞蹈诗”的体裁,是舞剧创作需要警惕的一个误区。

七、人物关系类型的转化与舞剧结构模式的更新
由人物关系类型化而导致的舞剧结构模式化的倾向,使我们的舞剧创作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我们坚持以女首席为中心来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并坚持以女首席与男首席的双人舞为主要叙事手段,我们就难免陷入既往的结构模式之中;如果我们要摆脱既往的结构模式以实现舞剧更新,我们就必须转化人物关系类型,而这可能要以放弃舞剧的主要叙事手段为代价。其实,作为中国当代舞剧里程碑的一些作品,并非都依循模式化的舞剧结构,也并非都从那一舞剧结构模式来变异。10年前(1994年)由某机构评出的“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有《小刀会>>

㈦ 双人舞的种类

1、桑巴

桑巴是音乐加舞蹈的混合体。桑巴是欧洲白人音乐与非洲黑人音乐融合的产物。每年一度的狂欢节是桑巴音乐展示的最佳舞台,来自欧洲、全球其他地方以及巴西国内的游客会在每年2-3月份挤满里约热内卢和萨尔瓦多,里约狂欢节演出也是巴西音乐最重要的两个发源地。


㈧ 天鹅湖—四小天鹅

柴科夫斯基,舞剧《天鹅湖》

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着名的代表作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着。

《天鹅湖》 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 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剧情大致是: 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奥杰塔公主,在湖边与王子齐格弗里德相遇,倾诉自己的不幸,告诉他:只有忠诚的爱情才能使她摆脱魔法师的统治,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在为王子挑选新娘的舞会上,魔法师化成武士,以外貌与奥杰塔相似的女儿奥吉莉雅欺骗了王子。王子发觉受骗,激动地奔向湖岸,在奥杰塔和群天鹅的帮助和鼓舞下,战胜了魔法师。天鹅们都恢复了人形,奥杰塔和王子终于结合在一起。

《天鹅湖》的音乐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诗篇,每一场的音乐都极出色地完成了对场景的抒写和对戏剧矛盾的推动以及对各个角色性格和内心的刻划,具有深刻的交响性。这些充满诗情画意和戏剧力量,并有高度交响性发展原则的舞剧音乐,是作者对芭蕾音乐进行重大改革的结果,从而成为舞剧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其中许多音乐都是流芳百世佳作,这里只能选择其中着名的几首加以介绍。

舞剧的序曲一开始,双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调引出故事的线索,这是天鹅主题的变体,它概略地勾划了被邪术变为天鹅的姑娘那动人而凄惨的图景 (片段1)。 全曲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结束时的音乐。这一幕是庆祝王子成年礼的盛大舞会,音乐主要由各种华丽明朗和热情奔放的舞曲组成。在第一幕结束时,夜空出现一群天鹅,这是乐曲第一次出现天鹅的主题,它充满了温柔的美和伤感,在竖琴和提琴颤音的伴随下,由双簧管和弦乐先后奏出(片段2)。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间的《查尔达什舞》。音乐的前半段舒缓而伤感,如舞蹈前的准备(片段 3),音乐后半段节奏强烈,显示出舞蹈者的粗犷,是一首狂热的舞曲(片段4)。 《西班牙舞》,音乐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西班牙响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乐的民族特色。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片段5),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片段6)。《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着名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整个舞曲以小号为主奏,音乐活泼,前半段平稳, 后半段则节奏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 是一首塔兰泰拉风俗舞曲(片段7)。《四小天鹅舞》也是该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片段 8)。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
kovsky,1840-1893), 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着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他的作品中,很多都是极其优秀的世界名曲,如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等。

作品 :f小调第四交响曲《命运》
e小调第五交响曲
b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12序曲
意大利随想曲
弦乐小夜曲
舞剧《天鹅湖》
舞剧《胡桃夹子》
舞剧《睡美人》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歌剧《黑桃皇后》
《罗密欧与朱丽叶》
旋琴套曲《四季》
旋律
忧郁小夜曲
如歌的行板

什么叫舞剧

一、舞剧者,谓之以舞蹈演故事也
谈舞剧的结构模式,不能不首先界定什么是舞剧?关于舞剧的定义很多,或繁或简,或复或单,通常都取“舞蹈戏剧”的视角。也就是说,定义舞剧者亦有一个模式化的表述方式,即“舞剧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种戏剧形式”。对于这个模式化的表述,我中间用了省略号,定义者们用来填补省略号的文字,一是强调表现手段中音乐、舞美、灯光乃至歌唱、服装、音响的综合性,二是强调戏剧形式中的舞蹈要塑造人物、刻画性格、抒发情感、推进情节等等。我曾经不用“舞蹈戏剧”而取“戏剧性舞蹈”的视角来定义舞剧,认为“舞剧是按戏剧形式来展开的……一种舞蹈体裁”。中间的省略号要填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认舞剧主要是一种舞蹈体裁而非一种戏剧形式,决定舞剧形式的不是一般的戏剧结构规律而是特殊的舞蹈叙事规律。因为事实上,即便是曹其敬、陈薪伊这类导了歌剧导话剧、导了京昆导地方戏的全能导演,也不可能有效地编导舞剧;舞剧编导只能是深谙舞蹈叙事之道的舞蹈家,尽管有时也会和文学编剧、影视导演合作。但我们注意到,由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作为一部比较优秀的舞剧,其总导演却是着名影视导演张艺谋。其实,张艺谋在此剧中最重要的作用有二:一是他结构了一个很适合用舞蹈来叙事的舞台剧故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故事里有京剧”;二是他擅长在整体的视觉图像中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舞台场景的象征性运用(不是象征性的舞台场景)有效地参与了整体动态形象的设计。面对中国当代舞剧创作的全部丰富性,我认为对舞剧的定义宜简不宜繁,宜单不宜复。因为定义语言的简单恰恰为定义对象的繁复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还因为对艺术形式或体裁的定义不是艺术理论的自我满足而是对艺术实践的有效启迪和积极推进。为此,我认为不妨仿照王国维“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的定义戏曲的办法,将“舞剧”定义为:舞剧者,谓之以舞蹈演故事也。

二、“双人舞”是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
如果以芭蕾为坐标来谈舞剧艺术,我们必须说严格意义上的舞剧是外来的艺术。芭蕾史的发端以1581年《皇后喜剧芭蕾》的问世为标志,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一部戏剧结构松散、人物关系亦松散的“舞蹈诗”而不是“舞剧”。200年后的1786年,芭蕾革新家诺维尔的学生多贝瓦尔实践了老师的主张,创作了第一部戏剧性的芭蕾《关不住的女儿》(又译为《无益的谨慎》),使芭蕾编导从对构图几何学的研究(为了设计舞蹈场面和实施舞台调度)转向了对哑剧“舞蹈化”的研究。在此后的100年时间内,先是由《吉赛尔》完善了芭蕾的足尖舞技术,然后是由《天鹅湖》确认了芭蕾的双人舞程式。在《天鹅湖》问世后的又一个百余年的进程中,“双人舞”不再是男、女首席舞者的技巧炫耀,更成为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在许多优秀的舞剧中,“双人舞”甚至成为舞剧结构的骨架以至于被人们认为是舞剧艺术不可或缺的形式特征。作为芭蕾艺术的表演程式,“双人舞”有两个基本的规定:一、“双人舞”指的是舞剧角色中男、女首席舞者的合舞;二、“双人舞”由Adage、Variation和Coda三部分构成,其中Variation是男、女首席舞者分别展示个人演技,而Adage与Coda则是合舞者慢板起、快板落的表演节奏对比。认识“双人舞”是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舞剧艺术这一重要的形式特征会决定舞剧结构对人物的取舍和对题材的剪裁。当中央芭蕾舞团与张艺谋共商将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为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之时,一位不知详情的舞剧研究专家投书文化主管部门,认为这种题材不宜由舞剧、特别是不宜由芭蕾舞剧来表现。我理解他是从舞剧形式特征和艺术规律的视角来考虑这一问题的——他不能忍受由拥有成群妻妾的老爷来当男首席,他当然更不能理解那成群妻妾中谁是“女首席”,会有怎样的“双人舞”。已经立在舞台上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确定的“女首席”是老爷最后娶进大院的三姨太,而与三姨太相对立的“男首席”不是老爷,而是三姨太未进门前的恋人——戏班武生。由于确定了男、女首席,舞剧叙事就主要围绕着两个人的“双人舞”来展开:三姨太上轿出嫁之时忆及戏班武生的“纯情双人舞”,嫁到大院后观看戏班堂会时的“传情双人舞”,避开家人与戏班武生约会的“偷情双人舞”,直至最后被老爷命人仗杀的“殉情双人舞”……实际上,《妻妾成群》改编成舞剧之所以能够成立,主要不是如张艺谋所说“故事有京剧”,而是故事里的京剧人物与某一妻妾构成了“双人舞”。“双人舞”作为舞剧艺术的形式特征不仅是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而且可能成为舞剧情节的结构骨架。

三、以“女首席”为中心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
一部“以舞蹈演故事”的舞剧,不应该没有“双人舞”,但也不能仅有“双人舞”。这个意思其实是说,舞剧人物一般都不会局限于男、女首席舞者,西方经典芭蕾的主要人物通常在4人左右;因此,上一世纪50年代在我国培训舞剧编导并指导编导班学生创演舞剧《鱼美人》的俄国专家古雪夫认为,一部舞剧的主要人物以不超过4人为宜。为什么在谈到舞剧创作的时候会格外关注人物的数量?联想到我国着名舞剧编导大师舒巧在结构舞剧时先把背景、事件抛开而只需拎出人物的说法,可以理解为结构舞剧首先是结构好舞剧的人物关系。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舞剧的人物不会只限于设置男、女首席舞者,但男、女首席舞者既名之曰“首席”,就说明他们在整个舞剧人物关系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女首席”,由于在芭蕾艺术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更是成为结构舞剧人物关系的中心。以“女首席”为中心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是中外舞剧史上绝大多数作品呈现出的一个基本事实。《关不住的女儿》以女儿莉莎为中心,结构出莉莎的恋人——男首席柯乐斯;而莉莎之母的存在,是为了结构出莉莎婚姻的障碍——因为母亲要将女儿嫁给葡萄园主汤姆斯的傻儿子亚伦。同样,《吉赛尔》以村姑吉赛尔为中心,结构出吉赛尔一见倾心的伯爵阿尔伯特;守林人希莱里昂作为吉赛尔男友的存在,只是为了强化吉赛尔对男首席阿尔伯特不渝的恋情。以至于吉赛尔成为鬼魂后,还要结构出鬼王,以此作为吉赛尔倾心阿尔伯特并救助阿尔伯特的障碍。举世闻名的《天鹅湖》更是如此,白天鹅奥杰塔作为女首席,一方面结构出要通过爱情使她还原为人的男首席齐格弗里德王子,一方面结构出要毁坏她的爱情从而永远将其囚禁在天鹅湖中的魔王罗德巴尔特;舞剧为了使“双人舞”这一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得以充分发挥,甚至还结构出了与白天鹅奥杰塔“同形”的黑天鹅奥杰丽娅,而奥杰丽娅作为魔王的女儿正是用来起到动摇王子的爱情从而使奥杰塔永远沉沦在天鹅湖中的作用。上述三部在芭蕾史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尽管在人物关系中有所差异,但以“女首席”为中心来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以女首席和男首席(基本上与女首席构成恋人关系)的双人舞作为舞剧叙事的主要手段却是相同的。

四、人物关系的类型化与舞剧结构的模式化
我们以上的叙述描绘了一个基本的事实:舞剧作为以舞蹈演出的故事主要是一对恋人之恋情发生和发展的故事。无论恋情的结局是美满的还是悲剧的,过程总是有所障碍有所曲折,这障碍和曲折便构成了舞剧的戏剧冲突、戏剧情节和戏剧结构。也就是说,以“双人舞”作为舞剧叙事主要手段的舞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剧创作以“女首席”为中心来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并进一步决定了舞剧叙事的基本冲突、基本情节和基本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舞剧创作中存在的人物关系类型化和舞剧结构模式化的倾向。在我看来,舞剧结构的模式化是人物关系类型化的产物,而人物关系的类型化又是舞剧叙事主要手段选择的结果。正如思想史中用来作为“批判的武器”的东西往往走向了“武器的批判”,作为舞剧叙事主要手段的“双人舞”也可能成为选择男、女首席舞者以彰显自身的舞剧结构的潜规则。中国舞剧的创作,主要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事情。它一方面参考芭蕾以加快自身“舞剧化”的脚步,一方面则借鉴戏曲(主要是武戏)以保持自身“民族化”的特色。与中国许多传统事物的现代命运一样,我们的舞剧艺术不是走着“西体中用”而是走着“中体西范”的道路。请注意,在西方古典芭蕾和中国传统戏曲的双重坐标前,困扰我们的主要不是动作语言形态上开、绷、直、立与含、曲、拧、沉的差异,而是对传统戏曲行当化人物的校正与对古典芭蕾“双人舞”变奏(即Variation部分)的修订。由于立足点不同,中国当代舞剧的最初创作呈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形态,有人称为“无说唱的戏曲”与“无变奏的芭蕾”,代表作是于建国10周年(1959年)之际同时问世的《小刀会》和《鱼美人》。就人物关系而言,《鱼美人》几乎可以说是《天鹅湖》的翻版,鱼美人是中国化了的“白天鹅”,围绕着鱼美人结构起的人物关系,把宫廷的王子转换为乡村的猎人,《鱼美人》对《天鹅湖》的人物身份做了当时所提倡的“人民性”的改造。《小刀会》的人物形象,明显带有戏曲行当的痕迹;刘丽川是武老生、潘启祥是武生、周秀英是武旦,而吴道台是丑;尽管也千方百计地设置了周秀英与潘启祥的双人舞,但双人舞在剧中既未成为主要叙事手段,也未以女首席周秀英来结构人物关系。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舞剧,开始形成“中国特色”的类型化的人物关系,类型化的人物可用A、B、C、D等4个符号来指称:A—舞剧中的女首席,是B的恋人,C的女儿,同时还是D企图强行霸占的对象;B—舞剧中的男首席,是A的恋人,与C又往往构成师徒关系;C—通常是A的父亲、B的师傅,是A和B恋爱关系的根由,说明男女之恋迫于父母之命;D—本来与A、B、C没有什么关系,只因倚仗权势欲将A占为己有,由此而构成舞剧冲突中的反方。比较典型的有辽宁芭蕾舞团创演的《二泉映月》和北京歌舞团创演的《情天恨海圆明园》。在这两部舞剧中,A是月儿和玉,B是阿炳和石,C是月儿之父和玉之父,D是古四爷和总管太监。尽管两部舞剧演出的故事不同,但类型化的人物关系不能不使舞剧结构导入某种模式。

五、舞剧结构模式的变体及其简化倾向
由上述人物关系决定的舞剧结构,被我视为中国舞剧结构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在近年来的舞剧创作中出现了两种主要的变体。变体一:取消了人物D;C虽然还是A的家长,但与B没有师徒关系也因此成为A与B之恋情的反对者(就破坏A、B恋情来说,取代了D的作用);因此,A在俩人的恋情中成为主动的一方并最终以生命来保护B(通常还是死于C的误杀);结局通常是在C误杀了A(原本要杀B)之后良心有所发现……关于舞剧结构模式的第一个变体,我想用陈维亚创作的《大梦敦煌》和张继钢创作的《野斑马》来说明。陈维亚和张继钢都是中国当今舞坛最具实力的舞蹈编导,上述两部题材迥异的舞剧在当今中国舞坛亦具有相当的影响。但从两部舞剧的人物关系来看其结构,却似乎十分相似。首先,两部舞剧中的女首席A的主要身份是女儿兼恋人,并且首先是以女儿的身份亮相于舞台,这便是《大梦敦煌》中的月牙和《野斑马》中的斑马女儿。其次,两部舞剧中女首席A的家长C都是大权在握的统治者,这一方面决定了A所具有的贵族血统,一方面又决定了A的恋爱障碍主要来自于C。C分别是《大梦敦煌》中的大将军和《野斑马》中的熊妈妈。第三,两部舞剧中的男首席B来自平民(或化外之民),B与A并不门当户对(B甚至是A那一族的屠戳对象),但B的才华或英气打动了A,使A不惜违抗父命母旨而追随B。B就是《大梦敦煌》中的莫高和《野斑马》中的雄性斑马。第四,由于A所具有的双重身份,A自然居于矛盾的中心并成为难以调和的矛盾的牺牲品。因此,舞剧的结局通常是以A的死去来实现“阶级调和”,这当然是指贵族阶层放草芥平民一马。变体二:就前述中国舞剧结构的基本模式而言,“变体二”与“变体一”的根本区别是取消了人物C而保留了人物D。由于人物C的缺席,人物A与B之恋情的必然性有所削弱,人物D事实上也成了人物A的追求者之一,他与人物B的区别在于他没有被人物A所选择,而为此他选择了对人物A与B之恋情的破坏与报复。舞剧《阿诗玛》是这一“变体”的典型之作,剧中的阿诗玛、阿黑以及阿支分别就是人物A、人物B和人物D。许多根据民间故事来创作的舞剧就取这一结构模式。这一结构模式与“变体一”的“阶级调和”不同,在对人性的深层揭示中,反倒在有意无意中淡化着人的阶级属性。我们注意到,上述两个不同的变体,相对于舞剧结构的基本模式而言,却共同地体现出一种“简化”的倾向。这首先是对类型化人物关系的“简化”,同时也将导致模式化舞剧结构的“简化”。中国舞剧结构模式的“简化”倾向,就舞剧艺术自身而言,是上一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强调“舞蹈本体”并进而提倡“交响编舞”的结果;就舞剧艺术环境而言,是不再用“阶级斗争”的套路来结构舞剧冲突的结果。伴随着这一“简化”倾向,舞剧的情节走向了“单纯化”,舞剧的冲突走向了“平淡化”;而舞界自身尚未认识到这一步所可能导致的谬误,他们称之为“舞剧的诗化”并称某些被“诗化”掉“戏剧性”的舞剧为“舞蹈诗剧”,最后干脆就直呼为“舞蹈诗”。

六、“舞蹈诗”是舞剧创作的一个误区
“舞蹈诗”已作为大型舞蹈创作的一种体裁而与舞剧相提并论了。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主张还是作为一种实践方式,“舞蹈诗”的出现都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舞蹈诗”作为一种大型舞蹈体裁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舞蹈诗”作为舞蹈艺术把握世界的一种样式,也自有其独特的视角和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就舞剧创作而言,由于“诗化”倾向而使舞剧走向“舞蹈诗剧”甚至走向“舞蹈诗”,其实是一个误区。走向这一误区的根本失误在于,所谓“舞剧的诗化”其实是舞剧戏剧性的淡化,而其根由又在于对舞剧结构基本模式之人物关系的不断简化。需要指出的是,当“舞蹈诗”的概念被莫名其妙地提出后,即使是针对大型舞蹈创作的体裁而言,它也不只是指向由“舞剧”戏剧性退化而来的“舞蹈诗剧”;混居于“舞蹈诗”概念之下的,还包括既往“主题舞蹈晚会”(特别是关涉民俗风情的主题舞蹈晚会)主题性强化而至的“舞蹈组诗”。“舞蹈组诗”虽然也自称“舞蹈诗”,但它从来都与舞剧无关。由舞蹈的戏剧性退化为“舞蹈诗”的一个典型案例是《长白情》。《长白情》以充满诗意的舞蹈试图演绎我国朝鲜民族的历史,贯穿整个作品的人物是一对始为恋人、再为夫妻、又再为父母的男女。相对于舞剧结构基本模式的人物关系而言,这是一个简化到只有人物A和人物B的大型舞蹈作品,作品因没有人的冲突而失去了剧的张力。创作者的作为,是为男女主角人生历程的展开设计一个个充满象征意蕴的舞的意象。由于意象的营造及其不用关联词连接的组合方式是诗体结构的重要特征,由一个个舞的意象组接起来的《长白情》的确可称为“舞蹈诗”。称其为“舞蹈诗”并不是因其缺少剧的冲突而是因其充满诗的意象。类似的以一对男女贯穿作品来串联起段段舞蹈的作品还有不少(例如《悠悠闽水情》),虽也自称为“舞蹈诗”但却是不注重营造具有象征意蕴之意象的“诗”,是没有“比兴”而只有“铺陈”的诗,这种“诗”其实只是“组舞”概念的美化。事实上也正是如此,许多并无任何贯穿人物而只是围绕着某一习俗或风情来串联的舞蹈也都聚集在“舞蹈诗”的旗帜下了。当然人物的减少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冲突的减少,也意味着舞剧整体戏剧冲突的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品完全不能结构出“戏剧性”。自称为“舞蹈诗剧”的《土里巴人》以虎生和凤妹贯穿全剧,串连起土家族的婚恋风俗,编导通过一段段展现婚恋风俗的舞蹈描述了人的生存状态——这一状态未必呈现为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但却可以揭示人的情感冲突、性格冲突以及人的发展与环境的限制之间的冲突。在简化人物的同时并不淡化戏剧冲突的作品并非完全没有,舞剧《妈勒访天边》或许就是一个例外。整部舞剧上半场只有一个人物——妈,下半场只有两个人物——勒(儿子)与藤妹。舞剧赋予人物一个永不停止的行动——寻找太阳,妈在险恶的自然环境的阻隔中寻找,未竟的行动由勒来继续;勒在战胜温馨社会环境的劝诱中寻找,使其与藤妹的双人舞也一改和谐的格调而形成冲突的氛围。这就是说,舞剧人物的简化虽不必然导致舞剧冲突的淡化,但我们如不结构出人物行动的目标及其路途的障碍,如不在仅有的人物(男、女首席)中构织冲突而是保持“双人舞”的和谐格调,我们就会失去舞剧的“戏剧性”。那些因失去了“戏剧性”从而自诩为“舞蹈诗”的体裁,是舞剧创作需要警惕的一个误区。

七、人物关系类型的转化与舞剧结构模式的更新
由人物关系类型化而导致的舞剧结构模式化的倾向,使我们的舞剧创作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我们坚持以女首席为中心来结构舞剧的人物关系并坚持以女首席与男首席的双人舞为主要叙事手段,我们就难免陷入既往的结构模式之中;如果我们要摆脱既往的结构模式以实现舞剧更新,我们就必须转化人物关系类型,而这可能要以放弃舞剧的主要叙事手段为代价。其实,作为中国当代舞剧里程碑的一些作品,并非都依循模式化的舞剧结构,也并非都从那一舞剧结构模式来变异。10年前(1994年)由某机构评出的“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有《小刀会》、《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丝路花雨》和《阿诗玛》等6部舞剧当选。我们注意到,处于3个不同时期的6部舞剧,《小刀会》、《红色娘子军》和《丝路花雨》就不强调以男、女首席“双人舞”为主要叙事手段,而且几乎没有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双人舞”(刘丽川不与周秀英跳双人舞,洪常青不与吴清华跳双人舞,神笔张也不与女儿英娘跳双人舞);与那种以“双人舞”为主要叙事手段的舞剧相比,这类舞剧一是未必以女首席为中心来结构人物关系(当然不排除以女主角的人生经历来展开舞剧情节),二是舞剧人物关系的结构较之“类型”而言不是简单化而是复杂化——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视为传统戏曲类型化人物(行当)的转化。与之有别的另外3部舞剧《鱼美人》、《白毛女》和《阿诗玛》,正是以男、女首席合舞的“双人舞”作为主要的叙事手段,除《白毛女》因从歌剧改编而来保留了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相当数量的歌唱外,另两部舞剧不仅依循模式化的舞剧结构而且呈现为那一结构模式的简化倾向。在我看来,依托传统戏曲类型化人物的舞剧人物关系的复杂化,不是更新舞剧结构模式的理想路径。这是因为,过于繁复的人物关系体现着过于繁琐的故事叙说,这不仅不利于人物性格的深度刻画,而且不利于舞蹈手段的高度发挥。那么,人物关系类型的何种转化能使我们既高扬舞蹈本体又更新舞剧结构呢?当下最为常见的一种做法是使男首席真正为舞剧的“首席”,以男首席的人生历程来结构戏剧冲突并以其个性来结构人物关系,例如《星海·黄河》、《梅兰芳》、《红雪》等。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女首席”的缺席,但却不会放弃“双人舞”的叙事手段。《星海·黄河》中的冼星海先后与自己的夫人、与边区小姑娘英子、与黄河边的船夫进行“双人”叙事并从而建构起舞剧非类型化的人物关系;《梅兰芳》中梅兰芳的“双人舞”主要是男首席与自己塑造的京剧人物的对话,在与其塑造的京剧人物的对话中贯穿起弘扬国粹、蓄须明志、培育新蕾等情节;《红雪》中的华某也是如此,在其人生历程的巨大变异中,虽与美院校花、村姑哑女都有作为舞剧主要叙事手段的“双人舞”。但无论是校花还是哑女都不再是“女首席”了,也就是说,类型化的人物关系得到转化,从而也使模式化的舞剧结构得以更新。另一种常见的做法是把男、女首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且舞剧的主要人物又只有男、女首席二人。这种人物关系类型的转化其实是前述“简化”倾向的体现,它无需设置第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冲突,也不想在两人之间形成冲突;其主导的戏剧性或根本的戏剧冲突在两人行动目标的坚定一致和导致这一行动根本无法实现的戏剧情境。《胭脂扣》中如花与十二少、《风雨红棉》中陈铁军与周文雍就是这一转化的典型,这种转化当然也促成舞剧结构模式的更新。在这种转化中,我以为可贵的还不仅仅在于更新舞剧结构,更在于不仅保

㈨ 什么是英国乡村舞蹈

乡村舞 (country dance) 是指传统的英国民间舞蹈。16世纪以后,乡村舞一词往往指上层社会的一种宫廷舞蹈(见舞会舞蹈),而仍在民间流行的则称为传统乡村舞。
参考资料(网络):http://ke..com/link?url=9nIIHF0WcUax7_-N60YZvhRxK1dkUHuAe_rpgXaq

㈩ 什么是芭蕾舞的双人舞形式

古典芭蕾双人舞在概念上不仅仅是“两个人跳舞”,它有两个规定性的含义:第一、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特定的表演格式;第二、也是一种特殊的表演技艺。
19世纪中期以后,国际芭蕾活动中心逐渐自西欧东移,俄罗斯芭蕾开始崛起。对俄罗斯芭蕾学派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法国古典芭蕾编导大师马里乌斯·彼季帕,首创芭蕾舞剧里男女主人公共舞的(包括慢板合舞、男、女变奏独舞和快板合舞)的三段体舞蹈表演格式。久而久之,双人舞不仅成为一种公认的固定格式在舞剧中保留下来,而且常常脱开舞剧单独在晚会上表演。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古典舞剧中的双人舞作为芭蕾艺术的精华在晚会上表演。
在舞剧里,双人舞往往是男女主人公表演的核心舞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定的戏剧情景,主人公的性格与心态的外化,各类芭蕾技巧的巧妙组合,构成芭蕾双人舞特有的光彩,而它的炫耀式表演,不仅观众喜闻乐见也为芭蕾明星展示精湛技艺提供了机会。演员们按照原剧应有的情绪,尽力炫耀着自己的拿手绝技,比如女演员连续不停地三十二圈单足旋转,男演员各种复杂的空中变体腾跃等,均创造着激动人心的舞台效果。尤其几段着名舞剧中的双人舞,经过世代各国艺术家的补充、改进,精雕细琢,愈益丰富、精美、凝练,不愧为芭蕾舞剧的华彩乐章。譬如:《吉赛尔》双人舞,在如泣如诉的乐音中展开“人鬼情未了”的交流,而舞者轻灵的漂浮感,写出了典型浪漫主义芭蕾的无尽韵味。《胡桃夹子》双人舞梦幻般的柔美、流畅,灌注了音乐在的品性。华丽高贵、 大方的《睡美人》双人舞一出场,顿然创造了光彩四射的艺术效果。富于诗情画意的《雷蒙达》双人舞,细腻地述说着。与深沉矜持的舞段皆不同,独具一格的《威尼斯狂欢节》,热情、幽默,把轻松愉快的气氛洒遍全场各个角落。《海盗》双人舞缠绵中带着粗犷豪放的“海盗”性格。极具感染力的《堂 珂德》双人舞裹挟着骠悍帅气的西班牙风格,发散着灼人的热度,一上场便………… 这些经典性的芭蕾双人舞舞段,(天衣无缝的合舞,)是演员们激情狂勃发与严谨规范相结合的产物,是他们在舞台上创造的芭蕾美的浓缩、美的集束、美凝结体,必然 人们情感与情绪的共振。
凡华美的事物必然伴随着艰难的进取,芭蕾双人舞的观赏价值也体现在它愈来愈高难的维度上,而这些常演常新的舞段吸引人之处,主要在表演者的个人魅力。三段式双人舞通常这样进行:一、慢板——由男演员扶持、托举女演员的合舞,连贯地展示各种舞姿,在地面和空中完成一系列旋转、跳跃等技巧动作;二、变奏——男、女演员分别表演的独舞;三、结尾——由男、女逐渐加快的独舞,过渡到快板的合舞,呈现舞蹈的高潮。双人合舞(不论是慢板或快板)要求男女双方和谐默契,整个舞段浑然一体;而变奏一般都包含复杂的高难技巧。因此,双人舞是对芭蕾演员技艺的全面检验。
芭蕾双人舞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艺,是由男女演员共同完成舞蹈。它也分为地面(男演员扶持女演员做各种舞姿、动作、技巧)和空中(男演员托举女演员至空中完成舞姿技巧)两大部分,这是与芭蕾技巧分类相一致的,可以说,双人舞是芭蕾技巧的延伸与升华。实际上双人舞的绝大部分舞姿、动作和技巧,都是芭蕾固有的舞姿动作和技巧,只不过经由两人配合而更夸张、放大,也更惊险、更优雅了。
双人舞中的男女双方,谁处于主导地位呢? 通常人们看到托举动作会赞叹男演员力气大,而看到地面动作只有女演员在展示优美的舞姿或旋转时,就以为男演员不过是当陪衬的“活把杆”。其实,无论空中或地面动作,双人舞的主导一方都是男演员。地面上的舞姿伫立、旋转和推磨式的圆周绕转,虽然是女演员做的,但此时她的重心把握完全在男演员的手掌中,只有男演员的手掌松弛而有感觉地将女方置于最佳平衡状态,她的动作才能完成好,做到舞姿优美、动作自如、旋转顺遂。所以,一对双人舞演员能否达到上述品质要求,主要在男演员。即使动作连接之间的“小关节”,男女双方的配合也是靠男的手掌发出信号,二人方能默契一致。至于空中托举时男演员显得力量颇大,倒可以反过来讲女方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而非全凭男方’举重“。每次做离地的托、举、抛之前,男方给女方以轻微信号,而两人一致发力;女方要屏气、收紧全身肌肉并迅速完成舞姿;同时,配之以男方的爆发力——只在这时男演员才将女演员举起来。
综上所述,芭蕾双人舞最重要的品质要求,亦是最高水准的表演,只用两个字即可概括——默契。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01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34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35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947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98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64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56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144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617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