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能钓到什么鱼
Ⅰ 美国红鱼的钓鱼方法
美国红鱼,原产于北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又名红姑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学名Sciaemops Ocellatus。外形与我国出产的大黄鱼较为相似,但因其体色隐约泛红,故名“美国红鱼”(以下简称“红鱼”)。红鱼虽属于暖水性鱼种,但它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能耐低温,在摄氏2度至33度范围均能存活,18度至30度其生长速度最快。红鱼食性范围较广,对饵料要求不是很高,小杂鱼、虾、贝类及人工饵料均能满足其生长需求。红鱼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该鱼的肉质细嫩、少刺,其外观色泽鲜艳,食用味道鲜美。据测定,红鱼的蛋白质含量比大黄鱼高,但脂肪含量低,属于上等的海味珍品。
由于红鱼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经济效益显着,我国于1991年开始引进并进行繁殖,初始仅限于南方的热带水域,后随繁殖、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养殖范围由南至北,不断得以扩大。青岛海域大面积利用网箱养殖红鱼大约始于2000年前后。不少养殖单位及个人,为加快周转,早得效益,只在水温适宜得季节,由福建等热带水域引进体重大约在300-500 克左右的鱼苗,直接放于网箱养殖,经几个月的育肥促长,体重接近1000克左右时进入市场。养殖过程中,由于台风及网箱破损等原因,致使红鱼逃逸数量巨大,且个体较大。近几年来,在网箱周围及附近的滩涂、矶礁、防波堤等地方均有钓获。如潮水适时,又逢鱼群,其钓获量颇丰。所钓红鱼体重也大小不一,小的300克左右,大者接近4000克,这些红鱼到底全部是逃逸的还是有一部分是逃逸后在自然水域繁殖的,笔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及调查,不敢妄下结论。红鱼生性凶悍,有蛮力,由于口吻较大,吞食凶猛,钓获时非常刺激,极有乐趣。
下面就青岛海域红鱼的几种钓法简述如下,有条件的钓友不妨一试:
1、筏钓
经养殖单位或个人许可,可乘其交通船登上养殖红鱼的鱼排(由几个或数十个养殖网箱通过木板联结而成),选择网箱的之间的缝隙或拆去鱼网的空格,下线垂钓。钓具最好使用手线。由于红鱼的力气较大,一般选择8号左右(粗线也可防止勒手)的尼龙线为主线,长度视水深情况确定,末端拴50克左右中通活动铅坠,在坠前40厘米及坠后各拴18号丸世鱼钩(其他钩门较宽的长柄钩亦可),脑线采用4号线即可,长度30厘米左右。垂钓时铅坠着地,紧线后,一饵落底,一饵离底10厘米左右,要不时提动或移动鱼线,使水下的鱼饵呈活动状,以便吸引红鱼吞食。为享受手感而不愿用手线的钓友(如笔者)也可用较硬的船竿或短海竿,钩、线、坠要求及钓法基本同上,只是主线可稍细一些。市场在卖的筏钓竿由于太细软,不容易控制上钩的红鱼,鱼在冲撞时极易挂在悬垂的鱼网上,造成竿折、线断、鱼亡,所以极不实用。既是用手线或船竿、海竿,中鱼时也需迅速上提,尽量控制鱼的冲撞范围,以免挂钩跑鱼。鱼饵最好采用养殖场日常投放的面条鱼,也可用白虾、离虾,沙蚕及岩虫勉强可以,只是容易招引小黄鱼(六线鱼)、小黑头(君鱼)咬钩,摘钩挂食太耽误时间,容易丧失钓红鱼的良机。之所以选择网箱的缝隙或空格垂钓,是因为养殖者往网箱里撒饵料时,有不少饵料通过网箱的网眼遗漏下落,而逃逸的红鱼早已习惯于食来张口,坐享其成,因此巡游范围不大,久居不离。由于红鱼具有聚群习性,一旦有鱼开口咬钩,便可连续上鱼。
2、矶钓或防波堤钓
晚秋、初冬季节,由于水温下降,(低于10摄氏度时)红鱼已停止生长,网箱里的成品红鱼大多已进入市场,即便还有没卖出的,有条件的养殖户也将红鱼移至室内饲养,而无条件进行室内养殖的,养殖户也绝少或不再向网箱投放饵料。此时,生活在网箱附近的红鱼(逃逸的),无奈地结束了食来张口的贵族生活,要生存就必须走出来自己打食。这时再在网箱上垂钓无异于空耗大好时光了。网箱养殖,为避风浪大多选择在港湾附近或水质较好的湾汊里。红鱼大概没有大距离的迁徙或洄游习性,即使离开网箱区域,也不会走的很远,这时,养殖区附近的矶礁或港湾的防波堤,便成了垂钓红鱼的极好钓点。由于矶礁或防波堤上长满海草和贝类,又是小鱼、小虾会聚的地方,自然就成了红鱼的觅食佳地。如同垂钓其他海鱼一样,垂钓红鱼也要选择适当的潮时,否则容易事倍功半。在青岛地区,根据笔者的实践及其他钓友的经验,红鱼咬钩的高峰期在满潮前的一个小时左右,或低潮初涨后的一个小时左右,其他时间便所获了了,即使有鱼,也是极个别的散兵游勇,极难群聚。在矶礁或防波堤上垂钓,最好选用5米左右的硬调矶钓竿,阿波的浮力可以稍大一些,主线6号、脑线4号即可,鱼钩还是选用丸世18号或其他钩型、大小相似的。首选鱼饵还是小面条鱼,因为红鱼对它是认知的,毕竟是它的一种习惯饵料;小虾和岩虫也不错,还可以兼钓真鲷(海鲋)、君鱼(黑头)。红鱼咬钩凶猛,吞食饵料后掉头就走,从不送漂,所以,当看到阿波下沉后,一两秒后即可抖腕刹钩,提鱼上岸。连续钓到两叁条红鱼时,即可判定已经遇到鱼群,这时最好能用海水浸湿的玉米面加虾糠(做海米剩下的皮和碎屑)或砸碎的贝类打窝,这样可较长时间地留住鱼群,增加鱼获。
3、滩涂钓
在没有矶礁或防波堤的湾汊周边,只要湾汊里有过养殖红鱼的网箱,特别是确认曾经逃逸过红鱼,其湾汊的滩涂,也是垂钓红鱼的佳地。滩涂垂钓红鱼,最好选用3米左右调性较硬的海竿,钩、线、坠的配置如同筏钓一样,饵料也不外乎上述几种。滩涂钓红鱼,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潮汛,即满潮前的一小时左右,其余时间鱼获均不理想。滩涂最好是沙石混杂。再就是抛竿不能太远,水深一米左右即可,特别是夜间垂钓,由于红鱼不受惊吓,敢于在浅水区觅食,有时就洄游于潮头,水深半米左右,离岸也就三五米远。以上是笔者在青岛附近海域垂钓红鱼的一管之见,其他海域是否适宜不得而知,不妥之处还望钓友特别是青岛地区的钓友们指正。
Ⅱ 淡水食肉鱼有哪些
1、黑鱼
黑鱼性情凶猛,营底栖生活,属于肉食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水草繁茂的浅水区。黑鱼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2、黄颡鱼
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3、鲶鱼
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尤其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4、黄鳝
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
5、刀鳅鱼
淡水鱼,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穴中,分布于淮河以南的各水系。在南方分布很广,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小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植物为食,适水温为24 - 28℃,喜好弱酸性的软水。
Ⅲ 谁知道这是什么鱼
如图 , 人工繁育的 Electric Blue Acara秀美安迪丽鱼、蓝宝丽鱼 学名
慈鲷科Cichlidae安迪丽鱼属Andinoacara 热带鱼类
下图为 秀美安迪丽鱼 Andinoacara pulcher(蓝宝丽鱼 Aequidens pulcher),
栖息在带混浊的静水或清澈的开放水域,肉食性,以昆虫、甲壳类、蠕虫等为时。
Ⅳ 世界十大淡水鱼叫什么名
第十名鳄雀鳝
鳄雀鳝(Alligator Gar)是北美7种雀鳝鱼中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00多磅,它们主要分布在从墨西哥到美国弗罗里达州的墨西哥湾沿岸河流和河口水域,密苏里河和俄亥俄 河下游,以至尼加拉瓜境内的两个湖泊。用轮竿钓上来的雀鳝的世界纪录是279磅,由比尔·弗尔瓦德于1951年在德克萨斯州钓获。雀鳝的长满利牙的大口以及它在吞饵前喜欢拖着游一段距离的习惯,使得它很难上钩,因此,许多渔人更喜欢用鱼叉来捕猎,不用“大浮钓”法来钓取。大浮钓是一种延线钓法,是用一大块泡沫塑料作浮漂,拴一节4英尺长的PVC(聚氯乙烯)管子或用一节树枝拴在结实的连结环上,在连结环另一头系上2英尺长的金属脑线拴钩。渔民用切成块的鲤鱼肉作钓饵,夜晚时在水面一次投下许多大浮钓。
雀鳝在吞食前喜欢衔着钓饵在水面游,由于PVC细管和大浮漂能随之移动,没有拉力,因而不会引起雀鳝的警觉。雀鳝上钩后会跳出水面,然后是猛拽钓线或是在船边翻滚,我们带着棍子制服它们,但棍子也往往被弄断。德克萨斯州不少水库的雀鳝如此之多,以致像克鲁格这样的渔民将它们运到路易斯安娜州的鱼市上去出售。由于这种鱼数量很大且对其它鱼类有害,德克萨斯州“公园和野生动物局”发放许可证,允许商业性捕鱼。雀鳝鱼肉味鲜美,但加工起来不容易,宰杀雀鳝需要一把砍刀,一把剪金属薄片用的平头剪和一把大号的鱼片刀,我们甚至开玩笑说要用链锯来剖开它。
(可及性:4分——有的地方很易到达;谨慎性:4分——警惕性相当差;丰富性:3分——有些水域数量很多;最大重量:8分——300磅并不鲜见;实际重量:7分——100多磅的很常见;凶猛性:8分——很凶猛,一旦让它掩藏起来即无法钓上来;非凡性:10分——常跳,能猛拉猛拽,在水中翻腾打滚。总分44分,名列第十。)
第九名王鲑(大鳞大马哈鱼)
在阿拉斯加的凯耐半岛,一位钓手同王鲑(Chinoodsalm on)搏斗了36小时,当时有一些电视摄像师在场,想摄下这项新世界纪录,但结果是线断鱼逃。“钓这种鱼就像在打仗一样,阿拉斯加的户外活动爱好者兼作家克里斯·巴汀说道:”它冲撞起来就像火车头一样,能一口气拉走数百英尺的钓线,然后便潜到水底攒力气,如果在它试图休息时你的钓具不能牵动它,你也许得等上一天,而要是你的钓具经不住考验,你最好还是呆在家里别出来。“王鲑是为了产卵才游入江河的。当它们处于鱼苗和幼鲑阶段时在江河生活一两年,待到长成两三岁的成鲑便游回海洋。它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海水中的,最后再游回它们出生的河流产卵,完成生儿育女的使命。自然生长的王鲑分布在南到加利福尼亚,北到北极南边的这一大片地区。现在人们已成功地将它们移殖到北美五大湖区和一些大型水库中,但王鲑之王仍只在阿拉斯加才有,那里的河流里有许多60磅的大家伙。1985年5月17日,拉斯·安德生在凯耐河创造了97磅4盎司的世界纪录。王鲑能游多快?巴汀说:”当爱到鲸的追逐时,它们由于游得太快停不下来而常常飞落到海滩上。“王鲑上钩后会耍各种花样力图挣脱,它们能像二战时的日本的神风队那样以身体撞船,能撞扁铝质船体,能破坏木制船头,它们能跳到船上、岸上,能轻易地破坏质量不是太好的钓具。阿拉斯加的王鲑长的这么大,也许是因为在寒冷的、流速很快的水中作长途迁徙需要非凡的耐力和力量,巴汀说:”阿拉斯加王鲑身上的脂肪比任何别的地方的鱼都要多,在育空河,王鲑能够在60天里不吃任何东西游上2000英里。“
(可及性:4分——相比而言较易到达;谨慎性:6分——大多数刚游入江河的王鲑没见过拟饵,吃钩很大胆;丰富性:6分——相对来讲数量不少;最大重量:6分——约100磅;实际重量:7分——许多鱼达到50磅;凶猛性:7分——很凶猛;非凡性:9分——抓牢钓竿,记住它跳的次数,要随着它跑,别让它把钓线拉尽拉断。总分45,名列第九。)
第八名巨骨舌鱼
作为一名鱼类学家和耶鲁大学的户外活动计划专家,艾德·米格道尔斯基有机会到世界各地钓鱼。他的一个“难忘的记忆”是1953年在圭亚那(当时为英属圭亚那)的儒普鲁尼河遇到的一条巨骨舌鱼(Pirarucu)。他共钓到过两条这样的鱼,一条长5英尺、重93磅,另一条长6英尺4英寸,重148磅,令人叹为观止。米格道尔斯基和两名马可西部落的土着人经过1小时40分钟的搏斗才将这条大鱼弄上他们的独木舟,鱼的身躯几乎和小船一样长,它的重量使船只剩下3英寸露在水面上。他的钓鱼成果成了国际新闻,《纽约时报》在头版作了报道,一些科学杂志也相继转载。巨骨舌鱼是一种老的鱼种,它生活在世界上最原始的热带丛林水域中,它们常见于巴西、秘鲁的亚马逊河流域,以及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逊水系的支流中。这种庞然大物长着尖而长的头、青色的金属般的背、古铜色的侧部和大块的鳞片,有的鳞片边缘显出鲜艳的红色。巨骨舌鱼主要栖息在水流缓慢的河里,甚至能在含氧量很低的水域生存,因为它有巨大的气囊,这种气囊是由肺叶的组织构成,可以充当附加的呼吸器。它也能像大西洋的大海鲢一样浮到水面吸氧。米格道貌岸然尔斯基指出,可根据巨骨舌鱼常潜伏在水面障碍物下,伺机张开巨口吞食猎物和钓饵,这种鱼上钩后虽然不跳出水面,但也拼命地摆动身躯或在水面使劲翻滚。
(可及性:10分——很少有人能到达最佳的垂钓水域:谨慎性:5分——超级食肉鱼;丰富性:7分——特大的巨骨舌鱼很少见;最大重量:6分——或许有200~250磅;实际重量:6分——大的巨骨舌鱼在50~100磅之间;凶猛性:6分——上钩后挣扎起来凶猛有力,但结实的钓具是可以钓起大鱼的;非凡性:6分——不跳出水,便摆动起来能令一大片水面沸腾起来。总分46,名列第八。)
第七名六须鲇
世界上最长的淡水鱼无疑是白鲟,但紧随其后,并且更加神秘的便是六须鲇(Wels)——一种据说可达16英尺长,650磅重的蛇状大鲇。但是没有照片,也没有骨架等任何实物可以证实。有关它的传说广为流传,引人入胜。六须鲇到底有多大?钓瘾十足的英国钓鱼专家兼钓鱼专栏作家凯文·麦道克斯在《鲇鱼》一书中描绘了他在欧洲各国追踪六须鲇的钓鱼旅行记,他说,耐心、适合的钓具以及对出产六须鲇的水域情况的了解是钓获50磅以上大鲇的必要因素,麦道克斯的钓鱼队在德国的施纳肯赛河钓起150多磅的六须鲇。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的河流和水库中都生长有六须鲇。英国的水域也引种了这种鱼,但它们的最大体型似乎小了一些,据悉最大的六须鲇生长在俄罗斯、土耳其和东欧国家。和美洲鲇鱼一样,六须鲇也喜栖息在洞里或水下杂物中间,大的鲇鱼主要在夜间或光线较暗时进行捕食,这种食肉鱼类什么都吃,从不错过任何捕食机会,麦道克斯成功地钓上六须鲇的钓饵包括“汤元”——是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捏成一个个面球煮熟而成,用活鲤鱼或鱼肉块做钓饵效果也是不错的。大鲇鱼上钩后会猛烈地摆动身体、打滚或作距离不大的有力冲刺,钓它们要用9~12英尺长的结实的钓竿。
(可及性:6分——西班牙、法国和德国境内的钓点很方便即可到达,而俄罗斯等国的钓场较难去;谨慎性:8分——很难上钩且密度很小;丰富性:7分——中等大小的六须鲇数量并不很少;最大重量:8分——今天特大的六须鲇也许存在;实际重量:6分——很少钓起100磅的大鲇:凶猛性:6分——力量很猛;非凡性:6分——逃跑时力量巨大,但不是特别难对付。总分47,名列第七。)
第六名哲罗鱼
哲罗鱼(Taimen)和多瑙河哲罗(Huchen)同属鲭科鱼类,广泛分布于欧洲大陆、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有记录的最大的哲罗鱼重231磅、长84英寸,是1943年在扣图伊河上用商业捕鱼网捕获的,最大的多瑙河哲罗重132磅、长73.2英寸,是1873年在多瑙河上捕获的,而钓上来的多瑙河哲罗的世界纪录是1985年在奥地利创造的,重76磅11盎司。美国西雅图的克赖因伯格环球旅游社的约翰· 拜兹,曾到西伯利亚对哲罗鱼进行了几次实地考察,拜兹认为:“它们像是大马哈鱼同北美狗鱼的杂交鱼。哲罗鱼是顽强的、 刁 钻的对手,在它上钩后的头10分钟里,你完全被它支配着,一条60磅的哲罗鱼跳出水面几次以后,便朝附近的水下障碍物游过,如果还挣不脱钩,就会使劲向下游逃跑,如果你运气不错,能与之相持半个小时,它就会乖起来了。”“哲罗鱼绝对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一类,我曾遇到过它们将三角锚钩全部拉直,它们的像刀片似的利齿甚至能咬断金属脑线。”哲罗鱼是极富侵略性的食肉鱼,根据拜兹的同伴汤姆·耐特的介绍,他们曾剖开过一条80磅重的哲罗鱼,在其腹内发现4条大马哈鱼,每条都有四五磅重,还有一名研究人员发现一条11磅的死哲罗鱼,它正试图吞下一条和它体重相同的11磅的白斑狗鱼。钓哲罗鱼的人常用模仿冬鼠和旅鼠的拟饵,哲罗鱼特别爱吃徙途中横渡河流的旅鼠。 兹说,最好的钓饵是6英寸长的鼠状拟饵。
(可及性:8分——需要大量的时间,但去的路线并不难;谨慎性:6分——目前的哲罗鱼还不怕人,但很快就会变得谨慎起来;丰富性:7分——仅仅根据估猜,大哲罗鱼很希罕;最大重要:6分——也许有100磅;现实重量:5分——20至40磅重;凶猛性:7分——较凶,但比其它一些猛鱼逊色;非凡性:9分——像特种空降兵,逃跑起来飞快。总分48,名列第六。)
第五名新几内亚鲈鱼
在新几内亚群岛的第二大岛新不列颠岛南部海滨的钓鱼营地,有这样一句俗话:“钓线越粗,断线的声音就越响。”莫尔斯强调说,钓这里的鱼要用40磅钓线接80磅的金属脑线,用大号锚钩挂8英寸长的钓饵,并配以非常结实的碳素混合竿,他说:“鱼上钩后一寸也不能让它。”但做到这一点是几乎不可能的。这里水流湍急,速度达每小时5海里,而且水中还有浮木杂草,地形异常复杂。有鱼咬钩啦!竿尖立即被拉得直指水中。钓手挣扎着想保持平衡,但还是被巨大的拽力一步步拖到船的边缘……最后,当鱼拉着小船逆流游去时,优质尼龙线还是从绕线轮上连根断掉。嘣;前面提到的那句俗话应验了。莫尔斯说,新几内亚鲈鱼有两种,一种叫黑鲈,主要生在急流中;另一种叫花斑尾鲈,生活在河流上游。鲈鱼都长着德国猎犬似的利齿,力如蛮牛。据说曾见过70磅的大鲈,但大多数用钩、线钓上来的鱼是18~30磅。一盘48磅鲈鱼是曾钓出水的最大的鱼。
(可及性:10分——很难到达;谨慎性:8分——大鱼对船的发动机声和拟饵很快就警惕起来;丰富性:5分——目前那里鱼很多,关键是怎样到那里去把它钓上来;最大重量:5分——达到50磅的鱼显然不多;典型重量:4分——是前十名中最小的鱼之一;凶猛性:10分——在同一个重量级中它是最凶猛的;非凡性:7分——新几内亚鲈鱼花样不少,但从不跳出水面。总分49,名列第五。)
第四名尼罗河鲈鱼
这种食肉性鱼吃食很凶猛,上钩后,它会不停地跳出水面,试图脱钩。尼罗河鲈鱼是踞盖鱼科的最大成员,据说曾有过400多磅的大鱼,但国际钓鱼联合会的世界纪录是191.5磅,由安迪·戴维森1991年在非洲的维多利亚湖上钓获。尼罗河鲈是非洲许多水域土生土长的大鱼,本世纪50年代,人们在克约伽湖放养了这种鱼,让尼罗河鲈来捕食当地渔民不捕的小丽鱼科鱼类,这样,鲈鱼就能长得更大且肉质会更鲜美在人们还未来得及对在克约伽湖放养鲈鱼的影响进行评估之前,尼罗河鲈已经被引进维多利亚湖。10年之间,克约伽湖的河鲈已经站稳脚跟、繁衍后代了,到了80年代,尼罗河鲈已成为维多利亚湖上的主要肉食性大鱼。它们以几十种小鱼为食,并使其中的几种已经灭绝。引进河鲈给湖中的土生鱼带来灾难并使商业捕鱼量减少,但另一方面,它们的成长也给这一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垂钓鱼种。我们可以预言,维多利亚湖上将会产生更多的垂钓纪录。
(可及性:8分——远在非洲,但有路线可达;谨慎性:6分——有人说它们很容易咬钩,但大家伙肯定难上钩;丰富性:7分——在维多利亚湖很多;最大重量:8分——可能达400磅;实际重量:6分——大多数河鲈重50至100磅;凶猛性:7分——力大无比,但只在开阔水面挣扎,熟练的钓手加上好的钓具很少让鱼脱钩。非凡性:10分——能跳出水面多次,并猛力挣扎。总分52,名列第四。)
第三名: 大头鱼
英国钓鱼专家约翰·威尔逊声称:“没有任何鱼可以同巨大的大头鱼相提并论。”用四五十磅拉力的线同一条中等个头的大头鱼斗上几个小时之后而它竟没有一点疲倦的迹象,这是常见的事。它的一次冲锋就可以将全部钓线从绕线轮中拉尽,垂钓者要么跳下激流着鱼游,要么站在原地等着钓线被鱼拽断后像子弹一样回来。大头 鱼能够长到100多磅重,9英尺长。但是,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难钓的淡水鱼的最主要原因是它的蛮劲以及所栖息的环境,大头 鱼生活在印度山地河流的最湍急的激流中,那里的水速达到每小时10~15英里。威尔逊和他的同伴安迪·戴维森(他是国际钓鱼联合会尼罗河鲈的纪录保持者)走访了印度南部的卡弗里河。这种鱼有巨大的鳞片,(大者如手掌!)并长有肥厚的嘴唇,用来吸食小鱼、虾蟹和石质河底上的其它生物。它还长着坚硬有力的大咽齿,能够嚼碎鱼和虾蟹甚至大号鱼钩。至于钓饵,威尔逊和戴维森用印度南部的主食 谷粉和成面团,做成球状钓饵,或用6~8英寸长的鱼作活饵挂钓,为了保持钓饵在激流中不被冲走,需用3~6盎司重的大坠,大头鱼的吃食动作很凶猛,不像它的近亲鲤鱼那样小心谨慎。
(可及性:10分;谨慎性:7分——只要能到那儿,它就吃你的钩;丰富性:7分——到了那里,那里就有鱼;最大重量:7分——也许有100磅的;实际重量:能钓到40~60磅的;凶猛性:10分——地形越复杂, 鱼就越凶;非凡性:8分——跑起来力大无比。总分55,名列第三。)
并列第一名:白鲟
白鲟生长在里海和黑海,并在俄罗斯溯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而上。已有记录的最大的白鲟长28英尺,重2860磅。还有1吨以上的大鱼也被捉住过,但显然不是用鱼竿钓上的。1991年,一队瑞典钓鱼者来到俄罗斯。他们用大漂挂1~3磅的活饵,配以50磅拉力的涤纶线钓到了重达250磅的白鲟。已有报道的最大的白鲟,一条是于19世纪在美国的哥伦比亚河里捕获的,重1800磅;另一条是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旨雷萨河上捕获的,也是1800磅。而得到公认的最高纪录是1285磅,12.5英尺长的白鲟,于1951年在俄勒冈州的戴拉斯河上用延线法钓到的。由于修建水坝和过量捕捞,如此庞大的鱼今天已不存在了。哥伦比亚河的钓鱼法规定,钓到小于40英寸以及大于72英寸的鲟鱼必须放生。现在,“钓到就放”的做法已经很普遍,根据俄勒冈鱼类和野生动物局的资料,白鲟已经超过大马哈鱼而成为哥伦比亚河上人们最常钓的鱼。各种鲟鱼在上钩后都会反复跳出水面,然后拼命挣扎着冲刺,或是顽强地沉入水底以免被抓获,用浮钓或定点钓者能钓到它们。
(可及性:10分——鲟鱼栖息地很难到达:谨慎性:7分——仅据猜测:丰富性:6分——在某些地区,有的鲟(如白鲟)100磅以上的数量较多;最大重量:10分——现在的最大鲟鱼可能不超过2000磅,但500磅以上的白鲟还是有的;实际重量:10分——200矿业的鲟很常见;凶猛性:8分——劲头很大;非凡性:10分——上窜下跳,会冲刺,到了船边便拼命打滚。总分61,并列第一
第一名:亚马逊鲇鱼
鲇鱼王
在距亚马逊河干流数百英里之外的一些支流河水湍急。当地的集市上能见到体长超过10英尺的大鲇鱼,小河尚且如此,那么游弋在干流的鱼有多大呢?“我刚放下钓钩往下一看,就意识到我的50磅拉力的线不消半分钟就要断了。”一位名叫透德·史密斯的钓鱼能手1989年在《钓鱼迷》杂志的文章中这样写着。这是他第一次试钓亚马逊巨鲇,钓点在玻利维亚境内的上亚马逊河的支流 拜尼河上。当地的印第安人对透德的大块身材和力气表示钦佩,但却瞧不起他的通常用来钓北美狗鱼的钓具和50磅的钓线,他们说,“这只能逗巨鲇。”尽管透德也钓上过重达80磅的大鱼,但以前从未见过的巨鲇还是一再断线而去。透德还告诉我们一些传说,说巨鲇能拖着独木舟任意遨游,甚至将人从船上拖下水、咬掉人的手指等。有两次,他用鲨鱼钩挂10磅重的鱼作钓饵,然后拴400磅拉力的线并把线系在树上——而第二天,树和钓线全不见了……科学家米切尔·戈尔丁教授从1976年开始研究亚马逊诸支流的鱼类和渔业资源,他说他曾见到过250磅、7.5英尺长的巨鲇,国际钓鱼联合会的纪录是256磅9盎司,由基尔伯特·福南迪斯于1981年在巴西的索利莫斯河钓取。1914年,当泰迪·罗斯福率领一支探险队,考察亚马逊河时,一名随队医生量到了一条9英尺多长的巨鲇。
这类鱼的纺锤形的体形使它有足够快的速度在湍急的河水中洄游,也使得用常规钓具钓它们的人屡屡断线折竿,束手无策。和巨鲇同属一科的另一种亚马逊鲇鱼,其强健有力的身躯也能长到250多磅,它吃食许多鱼类,因而可用活饵或块状肉饵来钓取。当地人喜欢用放手线钓法。要在它们生活的急流中用轮竿来垂钓,显然,它们是难以征服的。一向乐观的透德相反,200磅的钓线接同样拉力的金属脑线,配以大坠和鲨鱼钩,完全能够钓上300磅的大鱼。只要没有水下树桩之类的杂物,结实的海竿可以钓上几百磅的大家伙。记住,同大鱼搏斗时要系好船上保险带或穿上救生衣,以防不测。最近,科学家们指出,捕鱼量的增加已经危及巨鲇的生存,与世界各地的情况相似,这些形体硕大的家伙数量正在锐减,也许今后几年是钓巨鲇的最佳时期。
(可及性:10分——它们生活的地区很难、甚至几乎无法到达;谨慎性:5分——它们是无所顾忌的吃食机器;丰富性:8分——不详,不同地区密度不同;最大重量:10分——也许是淡水中最大的肉食性鱼类;实际重量:10分——好的钓具能钓上二百磅巨鲇;凶猛性:10分——力可拔树;非凡性:8分——拉力巨大,但不跳出水面。总分61,名列第一。)
Ⅳ 大西洋什么鱼多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着实有难度,我们人类目前对海洋的认知还很不全面,海洋中和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只能靠商业捕捞、探测器和潜水等方式进行了解,那么海洋鱼类有多少种、每种的数量有多少更是无从得知。
长期以来,对于一个海域中的鱼类资源,主要依靠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进行统计。第一种是通过商业捕鱼、水产销售和休闲捕鱼等方面的记录数据,能够很直观看到某个区域每年的各种鱼类捕捞数量,然后可以估算当地这种鱼的种类和数量。但是,这个方法有明显的缺点,就是渔民的捕捞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就是哪里容易捕到鱼,就喜欢到哪里去,在一定程度上会拉高这些鱼类所占的比例。
第二种方法就是科研机构通过采样测算出的数据。科学家们在一个海域内,选取许多典型点位,模拟渔民的方式即拖网法进行捕鱼,尽量追求平均化、全覆盖、多时段,减少渔民的那种商业倾向,这样结果会比较精确一些。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陷,比如对深海鱼类采样效率不高,对经常迁徙的鱼类易重复计算等。后来,借助水下机器人、水下声呐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海洋鱼类资源的研究水平。
拿大西洋来说,要说那种鱼最多,可以综合滨海各个国家每年的渔业资源报告,结合科学家们在该海域的众多科研成果,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么一个结果,那就是金枪鱼的数量估计最多。
一方面,沿海各个国家再渔业资源报告中,金枪鱼都榜上有名。另一方面,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金枪鱼的6个种类,在大西洋里都有分布。第三,在金枪鱼属中,鲣鱼身形最小、数量也最多,一下子拉高了金枪鱼类的总体数量。在所有捕获到的金枪鱼中,黄鳍金枪鱼产量最大,以它为代表的金枪鱼,由于营养价值非常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大西洋作为第二大洋覆盖了地球的五分之一,包含111866公里海岸线。 北大西洋是所有大洋中最咸的。全球鱼类捕获量的20%来自大西洋。 科学家和地理学家从南北两个方面将大西洋大致分开。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各有不同的洋流,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 海洋不会像池塘里的水一样静止不动。它移动起来更像输送带,这是由大范围的温度和盐度变化所驱动的。快速移动的表层流和缓慢移动的深海流都使水在全球循环。
海水不断试图找到平衡。温水比冷水密度小,所以当水冷却时,它会下沉,温水会代替它。含盐量高的水也会流入含盐量低的水中。这些因素驱动洋流,这一过程也称为温盐循环。 墨西哥湾暖流加热海水,然后温水向北移动,迫使冷水下沉并向南移动。随着洋流向南极洲移动,上升流将冷水推回表面,推动洋流向世界各地流动。科学家估计洋流一次旅行大约需要500年。
大西洋是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的家园,既有可以在海面上观察到的,也有人类几乎看不到的。 大西洋充满了生物多样性。在海底1000多米处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珊瑚、鱼类和软体动物。 许多其他动物生活在大西洋,从海豚到海龟。 大西洋中最多的鱼类是天使鱼。 有大约100种不同种类的天使鱼生活在大西洋,天使鱼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淡水河流中,另一种生活在咸水中,通常被称为海洋天使鱼。
这两种鱼之间也有一些区别,比如从它们的身体描述来看:天使鱼淡水呈三角形,长度只有几厘米,海洋天使鱼可以长到几十厘米,颜色鲜艳。 这两种类型都很难在室内水族箱中饲养,因为它们生活在非常特殊的水域条件下,并且它们非常容易受到水域变化的影响,所以当变化太大时,它们很容易死亡。淡水天使鱼可以生活在干净的水中,温度在25到30度之间。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雌性淡水天使鱼可以一次产卵100-1000枚,几天后就会孵化。它们通常在平坦的叶子上或水下产卵。
海洋天使鱼可以很容易地在浅暗礁中找到它们,深度只有50米左右。海洋天使鱼通常独自游泳,由一只雄性和一些雌性组成。海洋天使鱼直接在水中产卵,并与浮游生物混合直至孵化。它们的图案和鲜艳的颜色标志着如何容易和快速地找到它们,除此之外,它们的颜色会在成熟时改变。 像淡水天使鱼一样,海洋天使鱼也吃一些比它们小的物种,如:小鱼、虾、对虾和珊瑚中的藻类。海洋天使鱼有时也会成为一些较大动物的猎物,如鲨鱼、海洋哺乳动物或人类。它通常也被一些在陆地上的鸟吃捕食。
看到这个问题脑海里瞬间跳出来两种鱼,这两种鱼算是北大西洋的标志性海产,也是欧洲近代史的参与者。
第一种鱼制成的罐头堪比生化武器,令人闻之色变,它也是“海上马车夫”发家的法宝;为了第二种鱼,某个北欧小国不惜挑战无常之一的英国。它俩就是大西洋鲱鱼和大西洋鳕鱼 。
大西洋鲱是鲱属的模式种,大西洋鳕鱼是鳕属的代表性物种,这两种鱼算是北大西洋各国渔业的招牌 。 大西洋鲱最长可达45厘米,最重1.05千克。大西洋鲱被瑞典人做成“臭名远播”的鲱鱼罐头,是一种让人谈之色变的黑暗料理 。 而荷兰人吃鲱鱼虽然不会像瑞典人做的那么刺激,但也非常豪放,就是用一把小刀将鲱鱼去头去骨去内脏之后,加上一些调料直接生吃。在近代,荷兰也依靠鲱鱼积累财富,为日后成为“海上马车夫”打下基础。
荷兰位于北海沿岸,而北海之后被列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荷兰人在14世纪就掌握了最先进的鲱鱼加工、储存和运输方式,依靠贩卖鲱鱼进行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日后实现了由鲱鱼贩子向“海上马车夫”的华丽转变 。
鲱属的三种鲱鱼占了鲱科鱼类总捕捞量的90%,而大西洋鲱鱼又占了其中的50%以上。
大西洋鳕鱼是一种高价值的食用鱼,可以长到2米,为了捕捞这种鱼,北欧小国冰岛不惜三次挑战英国,这三次大规模渔业冲突被称为“鳕鱼战争”。
为了能捕捞更多的鳕鱼,冰岛在1958年、1971年、1974年三次与英国爆发冲突,最终迫使英国让步,也让大多数国家开始宣布本国的200海里海界,改变了世界海洋规则。
北大西洋的特产鱼类还有大西洋庸鲽,是鲽形目(俗称比目鱼)中的最大者,可以长到3米300公斤,极限体型大约3.2米500公斤 。大西洋庸鲽可以潜到2000米深处,在这种鱼的胃容物里发现过海豹的残骸,而庸鲽没有食腐的习性,所以这种鱼有能力捕食海豹。
曾经的全球四大渔场中,有两个位于北大西洋,那就是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这两大渔场的成因都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非洲西南海岸、墨西哥湾、巴西和阿根廷沿岸也有大规模的渔场。
但自上世纪下半叶开始,久负盛名的纽芬兰渔场就开始衰落,进入无鱼可捞的局面。 1992年加国就下达了纽芬兰近海渔场的禁渔令,消减了鳕鱼的捕捞配额,但几十年过去了,鳕鱼的数量并没有恢复,纽芬兰渔场难以重现昔日的繁荣。这也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
金枪鱼
金枪鱼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上层里的鱼类,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广阔水域,是一种大洋性鱼类。金枪鱼的形状很奇特,整个身体呈流线型,顺着头部延伸的胸甲,仿佛是一块独特的能够调整水流的平衡板,可以减少它在游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金枪鱼的尾部呈半月形,使得它能够迅速向前冲刺。
金枪鱼对环境有独特的适应能力,它的生长潜力也很大。为了所处的环境,它腹部和背部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这是金枪鱼自我保护的一种方法。金枪鱼腹部的颜色比背部浅,从海里面向上看它的时候,它浅淡的体色跟海面的颜色差不多;而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它又跟海洋深处水的颜色差不多。金枪鱼靠上下体色的差异既能够躲避空中和大海里的天敌,又能够巧妙地迷惑其他生物,以便于捕食。金枪鱼是一种肉食性的海洋鱼类,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一些鱼类和甲壳类动物。
金枪鱼种群意识很强。如果从飞机上贴着海面往下看,会发现成群的金枪鱼排着整齐的队列向前游动。体小的在前面,体大的在后边,最前边的是一条“领头鱼”。因此,在捕捞金枪鱼的时候,吸引住这条“领头鱼”是个关键。
金枪鱼不喜欢强光,如果夜间想利用聚光灯来诱捕就很不容易。另外,金枪鱼的嗅觉虽不灵敏,但视力却相当好,如果往海里扔些小鱼,它会很快地发现并且赶来捕食。根据金枪鱼的这些生活习性,人们创造了捕捉金枪鱼的三种主要方法:竿钓法、围网法和延绳钓捕法。
金枪鱼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鱼类,它游泳速度快、旅行范围远达数千里,能作跨洋环游。近几十年来,很多科学家对金枪鱼进行“标志流放”试验,他们把捕到的金枪鱼标上记号后,再放回大海,观察它们的洄游路线,结果渔业工作者从回捕的金枪鱼中发现,有一种金枪鱼能够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沿岸游到日本近海,全程长达8500千米,平均每天游26千米;另一种金枪鱼横跨7770千米宽的大西洋只用了119天,每天游的路程都超过65千米;还有一种金枪鱼竟然能够从澳大利亚湾穿越印度洋,最终抵达大西洋彼岸,它的长途洄游的耐力实在令人钦佩!《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64条“高度洄游鱼种”所指的鱼种,大都属金枪鱼类。所以,金枪鱼不愧是鱼类中的游泳能手。金枪鱼在整个世界海洋东闯西窜,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所以,有人把它称为“没有国界的鱼类”。
金枪鱼有50多个品种,其中多数品种“个儿”比较大,最大的体长达3.5米,体重六七百千克;而最小的品种只有3千克重,大小相差很悬殊。金枪鱼的繁殖能力比较强,一条50千克重的雌鱼,每年大约产卵500万粒,如果这些鱼卵都能授精孵出幼鱼,并且长成500千克重的大鱼,那么,一条雌鱼和一条雄鱼就能够生产出250万吨金枪鱼,这相当于全世界金枪鱼的总捕获量。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绝大部分的鱼卵活不到成熟期,能够孵化出幼鱼的只是少数。即使孵化出了幼鱼,其中的多数又成了其他成年鱼、海鸟和其他海洋动物的牺牲品,而且金枪鱼还有同类鱼相残杀的恶劣习惯。所以,幼鱼的存活率极低,估计只有百万分之一二的小生命能长成大鱼。不过除了天敌之外,金枪鱼在大海里也有保护者,鲸和鲨鲸就是它的好朋友,它们经常游在一起。金枪鱼如果碰上了天敌,就会赶赶紧靠近鲸或鲨鲸,借助朋友的庞大躯体来掩护自己,大有背靠大树好乘凉之态。
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从事捕捞金枪鱼的渔业生产。近年来,世界金枪鱼的年产量保持在300万吨上下,除印度洋以外,一些海洋的金枪鱼资源已经充分利用。因此,保护金枪鱼资源,也是摆在世界海洋渔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西洋靠近南极洲的海域是磷虾和鲸的重要捕获区。大西洋海域捕获的主要鱼类有鲱鱼、北鳕鱼、毛鳞鱼、长尾鳕鱼、比目鱼、金枪鱼、鲑鱼、马古鲽鱼、海鲈鱼等。这些鱼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岛屿附近陆架区。开阔水域特别是热带...
加勒比海、比斯开湾、安哥拉、纳米比亚的沿海地区也是重要的捕渔区。大西洋靠近南极洲的海域是磷虾和鲸的重要捕获区。大西洋海域捕获的主要鱼类有鲱鱼、北鳕鱼、毛鳞鱼、长尾鳕鱼、比目鱼、金枪鱼、鲑鱼、马古鲽鱼、海鲈鱼等。这些鱼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岛屿附近陆架区。开阔水域特别是热带海域尚有帆鱼和飞鱼。西欧和北美沿岸区盛产牡蛎、贻贝、海扇、螯虾和蟹类。目前,大西洋沿海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发展人工养殖贻贝、沙噀等软体动物。
个人认为大马哈鱼多!我喜欢吃大马哈鱼。
Ⅵ 墨西哥湾有哪些鱼
经常看到的就是沙丁鱼和鲑鱼和红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