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西班牙式地铁什么样
❶ 深圳地铁罗湖站的车站结构
车站主体结构为三层四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总建筑面积为43210平方米。车站装修设计根据周边环境的特点,以速度、秩序、安全、通畅、易识别等为前提,力求简洁新颖、明快大方,体现动感的特色。罗湖站远期早高峰小时客流量14657人次,设计客流量为19054人次/小时。
地下一层为交通层,其作用主要是把地铁车站和罗湖口岸、火车站、罗湖商业楼、高架人行平台、下沉广场及地面广场联系在一起,实现地铁与其它交通工具的换乘。
地下二层为站厅层,主要布置了集散厅(付费区、非付费区)、设备与管理用房及出入口通道等。
地下三层为站台层及轨道层,
站台层采用西班牙式月台布局即由一个岛式月台和两个侧式月台组成。平常使用一个岛式月台和一个侧式月台。平常使用的两个月台中,一个侧式月台为落客月台,而另外的岛式月台则接载从罗湖往机场东方向的乘客。车站总长为354米,交通层总长为411米。
轨道层,罗湖站有三条轨道,两条靠月台的是常用轨道,另外一条是事故停车轨道。
❷ 地铁站台选用岛式或者侧式是出于什么考虑
车站形式的确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高架优先考虑侧式,地下优先考虑岛式,这里有车站结构的选择。以路中侧式车站为例,一般高架车站都是横墙承重,车站的承重体系主要由道路绿化带上的墩柱和大盖梁来完成,侧式车站相比于岛式车站的优点就在于它能把轨行区带来的机车和人流压力以最简便的传递方式由墩柱直接承重。 另外线路对于车站的岛侧形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受到地形或是地下构筑物的影响,线路线间距无法满足正常的岛(侧)式,那车站的形式就会相应的调整。比如高架车站站前站后设有道岔,那上下行线间距就会被拉大,普通的侧式车站就无法满足其要求,车站形式就需要调整为岛式车站。 还有,“侧式站台的存在是为日后方便扩建或者疏导客流“的说法很奇怪,所有车站的客流设计标准都参照远期高峰小时的客流量,还需要乘以超高峰系数,再结合普通人的占地面积,站台长度算出站台所需要的实际宽度。一般站台刨去柱子和楼扶梯的宽度,剩下的净宽(单边)不会小于2.5m,这也是地铁规范中规定的站台供行人站立空间的最小宽度。如果发生容量过小的情况,无非设计失误,或者客流估算失误。 至于扩建,你要预留接口,站台部分扩建,那是有可能的;要么换乘车站分期开工,在预留接口处砌砖墙暂时封堵,到时候敲掉砖墙方扩建,那也是很正常的;要是站台整体扩建,对不起,站台扩建了相应的轨行区也要扩出去,搞不好站厅层也要扩建,出入口人防段需要调整,那整座车站即使不是推倒重来,也必须暂停使用——代价太大了。
❸ 深圳地铁四号线分类(岛式车站,侧式车展,岛侧混合车站)
福田口岸站:与东铁线落马洲站换乘。福田口岸站的结构共分四层,其中第三层为出境大厅,第二层为入境大厅,而第一层则为车站站厅。两个侧式月台及一个岛式站台设于底层,平常使用一个岛式月台和一个侧式月台。平常使用的两个月台中,一个侧式月台接载从各地往皇岗口岸(2011年的福田口岸站)方向的乘客,而另外的岛式月台则接载从福田口岸往少年宫方向的乘客。这种设计在欧洲被称作西班牙式月台布局。(地下站)
福民站:福民站的结构共分二层,其中一个岛式月台设于下层,而上层则为车站站厅。车站并设有两条轨道。(地下站)
会展中心站:与罗宝线换乘。会展中心站的结构共分三层,其中第二层为一号线站台,其中第三层为四号线站台,而顶层则为车站站厅。车站并设有四条轨道。(地下站)
市民中心站:两层结构。地下为侧式月台。一楼为车站大厅。二楼为站台。(地下站)
少年宫站:龙岗线和龙华线换乘站。分两个站厅,两个站厅分别都是两层结构。龙华线采用侧式站台。龙岗线采用岛式站台。一层都是车站大厅。乘客若需换乘须步行135米的路程。(地下站)
莲花北站:莲花北站为两层结构,是岛式站台。(地下站)上层为车站大厅,下层为车站
上梅林站:上梅林站为两层结构,是岛式站台。(地下站)上层为车站大厅,下层为车站
民乐站:民乐站为两层结构,是岛式站台。(地面站)上层为车站大厅,下层为车站
白石龙站:白石龙站为两层结构,是岛式站台。(高架站)下层为车站大厅,上层为车站
深圳北站:深圳北站为四层结构。与五号线环中线换乘。三楼为4号线车站,二楼和一楼分别为4号线和5号线站厅,负一楼为5号线车站。龙华线车站为岛式站台,环中线车站为侧式站台。
红山站:红山站为两层结构。为岛式站台。(高架站)下层为车站大厅,上层为车站。
上塘站:上塘站为两层结构。为岛式站台。(高架站)下层为车站大厅,上层为车站。
龙胜站:龙胜站为两层结构。为岛式站台。(高架站)下层为车站大厅,上层为车站。
龙华站:龙华站为两层结构。为岛式站台。(高架站)下层为车站大厅,上层为车站。
清湖站:清湖站为龙华线终点站。清湖站为两层结构。为岛式站台。(高架站)下层为车站大厅,上层为车站。
龙华线二期工程(莲花北站至清湖站)由港铁建造,所以站内的立柱都是各种颜色的马赛克。颇有特色,即让乘客赏心,又能让乘客过目不忘。
❹ 西班牙的地铁叫“Metro”吗
西班牙地铁是Metro,其实,西班牙地铁还有一个学名,一个很洋气的学名:ferrocarril metropolitano。
Ferrocaril就是轻轨列车,Metropolitan是大都市的意思,合一起就是大都市里的轻轨列车。其实不像英语那样有地下的意思。只有在1969年,特意加了一个Sburbano。为了表示只有城里人才能坐上地铁呢,就取了Metropolitana中的前面几个字母:Metro。
❺ 西班牙式月台布局的介绍
西班牙式月台布局源自1930年代至今西班牙巴塞罗那地铁流行采用的月台布局,因此亦称巴塞罗那解决方案。其原理是一条轨道由两组月台供列车停靠,有时会被设计成一边月台只供乘客下车,而另一边相反只供乘客上车或候车用,但亦有例子是两边皆可自由上下车。尽管西班牙式一词理应是代表最先应用这款设计的地方,甚至其名称亦受到欧洲部分地区铁路应用(例如德国)。但根据记录,纽约地铁(BMT)的Chambers Street站于1913年就已经被建造成这种月台布局(4轨5月台、3岛2侧)。
❻ 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系统在哪里
地铁是我们日常工作经常搭乘的交通工具,但是目前地铁的故障却经常发生,所以对地铁的安装和品牌都要选择有保障性的地铁。下面我告诉最大的地铁系统是哪里
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系统
1、伦敦地铁
伦敦地铁(London Underground)直译就是“地下的东西”,它是世界上的第一条地铁。时至今日,伦敦地铁在总里程和车站数量上仍居世界之首,伦敦也因此被称为“建在地铁上的都市”。
开通于140多年来,伦敦地铁有12条线路纵横交错,总长超过400公里。1856年开始修建,1863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运营。它长约7.6千米,隧道横断面高5.18米、宽8.69米,为单拱形砖砌结构。当时是以蒸汽机车牵引列车。1890年又建成一条地下铁道,长5.2千米,隧道为圆形,内径3.10~3.20米,铸铁管片衬砌。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为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地铁。现在英国伦敦地铁列车通过第三轨供直流电,电压为600伏。列车运行速度约32千米/小时,最大时速达96千米。伦敦地铁于1971年开始在维多利亚线区应用遥控和计算机技术操纵列车。
伦敦地铁在战争时期曾被用作地下掩体。二战期间,每晚平均有6万居民进入隧道,最多时达17.7万余人。右图为伦敦市区及郊区地铁图,白色为一区,绿色为二区,明黄色为三区,橘色为四区,紫罗兰色为五区,粉色为六区。
2、巴黎地铁
巴黎地铁(Le Métropolitain de Paris,简称为Métro)是法国巴黎的地下捷运系统,由巴黎大都会铁路公司(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 de Paris)负责营运。目前巴黎地铁总长度221.6公里(133.7哩),有14条主线、2条支线,合计380个车站、87个交会站。
地铁路网拓展大致分为三阶段:1900年代到1920年代间,兴筑路线以巴黎核心路网为主;1930年代年代至1950年代,路线扩展至近郊;1960年代至1980年代以建设大区快铁(RER)的路网为主,整体路网于1990年代末期完工。
巴黎人对他们的地铁系统是十分自豪的。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巴黎地铁无论从其覆盖的范围,管理的完善还是运行的效率来看都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水平。
巴黎地铁每天的客流量超过600万人次,仅从这个数字您也可以想象这个庞大的地下交通系统的发达程度。有一个说法:无论您站在巴黎市区的哪一个点,离您500米内肯定有个地铁站。这个说法可能并不严格成立,但从中也可以看到巴黎地铁网点的密集程度。
3、莫斯科地铁
莫斯科地铁全称为列宁莫斯科市地铁系统 Московский метрополитен имени В. И. Ленина,是上使用效率第二高的地下轨道系统(第一是)。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的防护要求,可供400余万居民掩蔽之用。不少车站融入了卓越的设计风格以及大理石立柱的设计使得地铁富丽堂皇。
由于历经了以及后苏联时期的各种动荡,这些车站从建设至今,许多都已经不是当初建成时候所命名的名字了,这些车站名字的变更可以窥见社会的变更。其中最早建成的车站其名为卡冈诺维奇(Л. М. Кагановича)。莫斯科地铁(Moscow Metro)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铁之一,它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享有“地下的艺术殿堂”之美称。
4、马德里地铁
马德里地铁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地下铁路系统,于1919年10月17日由当时国王阿方素十三世开幕。直至现时,共有281个车站,其中27个为两线转乘站,12个为3线转乘站,1个(美洲大道站,Avenida de América)是四线转乘站。全个地铁网路包括十二条主线及一条支线,合计长度为281.58公里。有3站提供同线转乘,以前往其他地区,而有21站提供与马德里近郊线的转乘。
此外,马德里地铁旗下亦包括三条电车线,称为轻铁(Metro Ligero),总长度27.78公里,共设38个车站。
地铁及轻铁共设319个车站,总长度为309.554公里。以长度计,这是全球第三大的地铁网路(仅次于纽约地铁及伦敦地铁),但值得一提的,是马德里市区人口只有约三百万,全都市区人口约六百万,全球都市人口排名约50。
5、东京地铁
东京地铁(日文:とうきょうちかてつ,罗马拼音:Tōkyō Chikatetsu)可以泛指由两个单位共同营运的东京都会区地下铁系统,包含:东京地下铁股份有限公(东京地下鉄株式会社)所经营的东京地下铁路线(东京メトロ线/东京Metro线)。东京都交通局所经营的都营地下铁路线(都営线)。
东京地铁公司的前身为1941年依“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法”成立的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又称为营团地下铁;经营的路线通称为营团线)。在此之前,原本是由最早开业的“东京地下铁道”与后来开业的“东京高速铁道”两间公司,各自兴建并经营两段地下铁路线区间。之后政府出面整合,先是让双方的路线相互直通运转,最终借由收购股份的方式,将两间公司合并,并协同当时的东京市,以及其他私铁业者共同投资,组成特殊交通法人—“营团”。
战后,新组成的东京都政府有意废止营团,将地下铁全面收归都营。但当时的运输省(今国土交通省)认为:营团地下铁为国家出资,具有高度公共性的事业体,且为战后复兴所需,因此应予存续。2004年4月1日,为因应行政组织改革而正式公司化(由政府与东京都共同出资)并改为今名(经营的路线也随之改称),并以2007年达成完全民营化为目标。目前共经营9条路线。
东京地铁总里程达到世界第四位。作为拥有如此之多的人口的城市,东京地铁从根本上舒缓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此外快捷的地铁也有效控制了汽车的数量,使得东京也避免了在城市高速发展中遭受了象墨西哥城那样的环境污染,在东京,只有百万富翁和计程车公司才买车,大多数的人便是这样整日整夜地过着“线上”生活,而其中的一半时间,又在地下。地铁是东京最乱最没有诗意的地方,但又是东京最活色生香的“梦华录上河图”。
6、首尔地铁
首尔地铁是世界前五大载客量最高的铁路系统,位于韩国的首都首尔特别市,一天载客量可达4百万人次,服务首尔和周边京畿道的首都圈。首都圈电铁以首尔的八条地下铁路为主,并辅以国铁的盆唐线及仁川地铁的两条路线,合共11条路线。现时整个铁路系统里,单单是国铁运营路段以外的地下铁路线,其总长度已达278公里。而未来更有一条新路线及多条路线的延长工程正在开展中。
7、蒙特利尔地铁
蒙特利尔地铁(Montréal Métro)是蒙特利尔市、Longueuil市和Laval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蒙特利尔交通局(STM)管理。整个系统包括4条线路,73个车站。蒙特利尔地铁是世界上少数使用胶轮路轨系统的重铁系统,其技术采纳自法国的巴黎地铁的MP-59列车。它是世界最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
8、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服务于中国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2007年12月24日是北京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缩短高峰运行间隔的第一天,地铁全网客运量突破300万,达到3018347人次,全线开行列车2306列,其中加开临客82列。至此,北京地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日客流超过300万人次的地铁系统。2008年3月6日,地铁客流突破430万人次,达到434.57万。
9、香港地铁
香港地铁(英文:Mass Transit Railway,MTR)曾经是香港两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已在2007年12月2日的两铁合并中,和九广铁路合并成港铁(意为香港的铁路)。自1979年开通至2007年两铁合并期间,香港的地铁由地铁有限公司(现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营运,发展成一个有7条路线,全长91.0公里的铁路系统网络,共有53个车站,其中14个为转车站。
10、纽约地下铁道
纽约地下铁道New York,Subwayin,纽约市于1868年首次建成高架铁道并投入客运,后因噪声及污染严重,除保留少量郊区线路作为以后兴建地铁的延伸线外,陆续予以拆除。
第一条建于地下的地铁于1907年建成通车。有地铁线路31条,总长443.2千米,设车站504座,居世界首位。其中地上线路约占44%,绝大部分为高架线。地下部分除过河段等少数区段用盾构法施工外,绝大部分均用明挖法施工。
地铁轨距1435毫米,分别以600伏、625伏和650伏直流3轨供电。纽约地铁的特点是24小时运营,有些运量较大的线路,还采用3条或4条轨道,实现了快慢车分道行驶。
❼ 地铁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图片)
地铁样子如图:
地铁组成构件:
1、隧道:很多地下铁路行走的隧道,都比在主要干线上的为小;所以一般而言地下铁路的列车体积一般比较小。有时隧道甚至能影响列车的形状设计,例如伦敦地铁的部分列车便是。
2、动力:大部分的城市轨道系统都是使用动力分布式(即动车组列车),而不使用动力集中式。如果使用动力集中式,经常会用推拉运作。
3、系统:部分较为先进的系统已开始引入列车自动操作系统。伦敦、巴黎、新加坡、广州、中国台湾和香港等地车长都毋需控制列车。更先进的轨道交通系统能够做到无人操控。
4、车辆:最初的城市轨道系统车辆是木制的,后来改为钢制以减少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危险。自1953年开通的多伦多的地下铁路,车辆开始再改良为铝制,有效减少维修成本和重量。
(7)地下西班牙式地铁什么样扩展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大,如地铁每公里造价动辄七八亿元以上,运营期还需要长期依靠财政补贴。因此,需要统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地方政府财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李连成表示,“公共财政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是反映城市建设实力的重要指标。
2003年以来,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征地拆迁费用的上涨,使得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造价已经大幅提高。十几年前的建设申报条件已经滞后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