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黑色幽默什么时候在西班牙流行

黑色幽默什么时候在西班牙流行

发布时间: 2022-09-19 09:17:03

① 黑色幽默是第几张专集里的/周杰伦什么时候出道的

第一张
《JAY》
2000年11月01日

周杰伦在四岁时,周杰伦开始学钢琴,开启了周杰伦的音乐之路。
国小时开始创作,在与父母亲看完一部讲述音乐家的电影后,自己拼拼凑凑的完成一首古典乐曲。
12岁时,毕业于台北的忠孝国小。
国中的时候,开始尝试创作流行歌曲,第一次创作的歌曲叫天长地久。
15岁时,毕业于台北的金华国中。
高中时在学妹代为填表报名参加超级新人王的节目,因为他在节目中伴奏的优异表现,被吴宗宪给发掘,并进而签约成为旗下的创作人。
1997台湾TVBS-G超级新人王节目 年度亚军,同年毕业于淡江高中音乐班。
同时还在S.B.D.W义大利餐厅钢琴弹奏打工。

1998年6月 第一首发表的歌曲是“三暝三日”,收录在吴宗宪的台语歌专辑中,正式开启杰伦的音乐创作之路,之后并获得各方的邀歌。
2000年11.06 正式出道,发行第一张同名专辑“杰伦”。

② 什么叫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种文学流派,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学创作方法。它用独特的思维和夸张的语言,嘲讽作家想要嘲讽的社会现象,被评论家们归纳为“绝望的喜剧,病态的荒诞,阴沉的笑,绞刑架下的幽默,大难临头时‘致命一蛰’的幽默”。为了表示与马克·吐温式的幽默相区别,它被冠以“黑色”之名(black humor)。其代表作家及主要作品有:约瑟夫·海勒(《第22条军规》、《烦恼无穷》)、托马斯·品钦(《V》、《万有引力之虹》、《拍卖第49批》)、小库尔特·冯内格特(《冠军早餐》、《猫的摇篮》、《五号屠场》)、约翰·巴斯(《迷失在开心馆中》)、唐纳德·巴塞尔姆(《亡父》、《白雪公主》)等。

“黑色幽默”派否认自文艺复兴以来确认的人的品格和价值,认为人在荒谬、疯狂、异化和绝望的生存环境中,常会出于无可奈何的心情,来嘲笑自己命中注定的厄运。他们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情节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幅幅奇谲怪异的画面,使读者感到既新鲜又愕然,边阅读边好笑;在深度阅读中,进而内心产生震惊,感悟到自身与环境的荒诞性。他们的审美特征是:(通过内摹仿和移情作用)体验阴沉和痛苦,郁闷和忧愁,反常的辛辣,悲愤的玩世不恭,以及人际关系与世界秩序的无逻辑和非理性。它的锋芒,指向一个异化的、虚伪而残忍的“理性”世界,揭示它那种病态的可恶、可憎、可笑和可怕,呼吁对人的尊重和对良心的保护。

“黑色幽默”的艺术特点是:(1)立意怪谲,异想天开,用超越常情的细节、人物和场面和阴郁神秘的气氛来渲染主题,描摹荒诞,表现普遍意义;(2)用冷漠的、无可奈何的、自嘲的幽默,透过表面的荒诞喜剧色彩来表现深刻的悲剧性;(3)塑造非传统英雄式的(倒霉蛋式)主角,表现人类受一切异化力量压迫的生活本质;(4)小说结构松散凌乱,把现实生活的片断与荒诞的幻想拼接在一起,用非线性的、甚至非逻辑的叙事手段,达到形式创新的目的。正因为它既超越传统的文学创作方法,又有别于通常所见的现代派,因此不少学者把“黑色幽默”列入后现代派。

③ 欧亨利黑色幽默的历史和现状

首先是关于黑色幽默的基本概念: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摘自网络)
欧亨利的小说被称作含泪的微笑,主要是在他笔下的小说中多描绘一些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而在读者为小说结尾的出人意料(欧亨利的另一大标志)而惊奇并感到愉悦时,市场也会被小说中那些小人物的辛酸所打动,所以有含泪的微笑之称。这跟作者本身的遭遇也有关系。想要更好得理解,建议读一下《最后一片叶子》,(一译《最后的常春藤叶》)
如果有兴趣,不妨和《第二十二条军规》对比读一下,这是黑色幽默的一大经典。
欧·亨利的写作不以任何作家为楷模,但他受到了居伊·德·莫泊桑和马克·吐温的影响。他常读莫泊桑的作品,“欧·亨利式结尾”就是受到莫泊桑的《项链》等小说的启发而形成的。他的幽默和夸张深受当时大量流行的幽默刊物的影响,其中幽默小说和讽刺小说的集大成者就是马克·吐温。他创作时并不考虑什么创作的规矩,怎样想来就怎样写。然而,他的写作始终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供读者消遣”。也许是出于这个原因,还没有哪位评论家说过欧·亨利曾深受某某作家的影响,他的小说才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917年,他最后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流浪儿》(Waifs and Strays)出版了。1918年,美国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一年颁奖一次,奖励每年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延续至今。每年五月,位于奥斯汀的“欧亨利博物馆”还会举办“世界双关语锦标赛”。
仅供参考。

④ “黑色幽默”流行与哪国

黑色幽默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文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1939年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就发表了名为《黑色幽默文选》的作品的但在当时这个名称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1965年,美国作家弗里德曼编辑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十二位作家的作品,取名《黑色的幽默》,该派名称由此流传开来。那么,什么是“黑色幽默”呢?美国作家尼克曾举了一个例子,通俗地解释了这种幽默的性质。某个被判绞弄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舒畅子手:“你肯定这玩艺结实吗?”于是引起轰笑。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也可意译为“大难临头的幽默”。此外,它还被称为“病态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等。“黑色”含有绝望、痛苦、恐怖和残酷告的意思。“黑色幽默”与传统正常的幽默区别很大:传统幽默的思想基础是乐观主义的,人们相信善最终能战胜恶,引发轻松、欢快、明朗的笑;黑色幽默的思想基础却是悲观主义的,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

黑色幽默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在于表现世界的荒谬。所不同的是黑色幽默作家更加消极悲观,他们否定个人选择积极行动的可能性。面对荒诞,唯一可做的事仅仅是玩世不恭地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以便暂时舒缓一下痛苦不堪的心情。正因为他们以幽默的人生态度与惨淡的现实拉开了距离,所以一改以往荒诞文学作家的惊愕、困惑、愤闷的心态,而是把荒诞当做一种合理的存在,然后进行从容地描绘,在绝境中保持心理平衡。

黑色幽默素有“荒诞小说”之称,也是采用荒诞的形式去表现荒诞的内容。作家抛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原则,打破一般语法规则,采用夸张、悖论、反讽的手法和克制性冷漠的叙述进行创作。场景奇异超常、情节散乱怪诞、人物滑稽可笑、语言睿智尖刻。以喜写悲,成就蜚然。

黑色幽默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出了毛病》(1974)、《像高尔基一样好》(1979),库尔特·冯尼古特的《猫的摇篮》(1963)、《第五号屠场》(1969)、《顶呱呱的早餐》(1973),托马斯·品钦的《V》(1963)、《万有引力之虹》(1973),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人》(1960)、《牧羊童贾尔斯》(1966),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1967)、《亡父》(1975)。此外,法国作家博里斯·维昂里也被认为是黑色的幽默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回忆》运用幽默的笔调描写主人公的跳楼自杀。一个弃世轻生的人轻盈得像只鸟儿飞离耸入云端的大厦顶层,“空气在他耳畔欢唱”。作家荒诞地极大延长了他的坠楼时间,插入了意识流式的回忆。此君美哉悠哉,飘飘欲仙,每下降一层就尽情欣赏玻璃窗内或公开、或隐蔽的、妙不可言的情景,他还和一妙龄美女共饮美酒。他回忆完了一生,淡忘了死亡,最后坠落街头,摔成了一个"红色的美杜萨"。作者以调侃的态度人死亡中找到幽默,是以喜写悲的典型。

冯呢古特的《猫的摇篮》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之一。其背景是个虚构的岛国“山洛伦佐”。此国的统治者是宗教领袖博克侬和政治领袖、暴君麦克凯布,他们两人表面上势不两立,实际上互相利用,根本目的是要把社会推入巨大的恐怖之中。书中到处都有自相矛盾、违反学理的幽默,如博克侬填写表格时,在“业余活动”一栏里填写的是“活着”,而在“主要职业”下面填写的却是“死亡”。再如书中的一个人物卡尔斯,在回忆他的父亲、一位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时,这样写道:“父亲在工作的时候通宵不睡,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能找到一个活人治疗一下,可是走过一张床又一张床,我们年到的都是死人。于是父亲咯咯地笑起来了,当他用电筒上上下下地照着外面堆的那些死人时,他越发咯咯地笑个不停。”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最大的笑声是建筑在最大的失望和最大的恐惧之上”的最好的注脚。小说还表露出作者对科学进步的否定的态度,最伟大的发明“九号冰”却成为毁灭人类的祸首。

《第五号屠场》是一部反战小说。主人公毕利能够突起时间隧洞,飞行于过去和将来之间。他参加了战争,被捕后关入德集中营,目睹了法西斯种种暴行,他也反对盟军对德国平民的狂轰乱炸,并借在另一和平星球的游历,反衬出血肉横飞的地球的丑恶与恐怖。

品钦的小说《V》中有两个场景:一是地面上的“海员酒吧”,这里充斥着醉生梦死的海员和放浪形骸的妓女;另一个场景是肮脏的下水道,一位牧师怀着虔诚的心情钻到这里给老鼠布道,一个中年人穿过下水道,寻找母亲和自己的生活道路。地面酒吧本是人类正常的活动场所,但人们却在里面干着乌七八糟、非正常的勾当;人不可能钻到下水道里生活,但人们却在地下寻找上帝、寻找自我、寻找正常的生活。作者运用标准的结构上的反讽手法,来发掘荒诞之中的幽默。

《万有引力之虹》是品钦的另一部力作。题目是以虹来描状导弹动运行的轨迹。德军用V-2导弹袭击伦敦,它油落的地点总是同一美军情报官发生性行为的地方相吻合;后该军官被派往德国调查导弹的秘密,发现主持制造导弹的德国军官是个性变态者,他把情欲铸进了导弹,情欲与科学一起造成了人类的毁灭,两者都意味着死亡。品钦对科学也是持否定态度。

约瑟夫·海勒(1923),黑色幽默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虽不多,但影响极大。1923年5月1日,约瑟夫·海勒生于纽约,其父是移民美国的犹太人。他5岁时父亲去世,家庭陷于贫困,中学没毕业就当了邮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19岁就应征入伍,服役于美国空军,当投弹手,执行过约60次飞行任务。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战结束后,约瑟夫·海勒的大学学习或从事教学研究。1952他涉足报界,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1961年,约瑟夫·海勒的处女作《第二十二条军规》问世,轰动文坛,从而奠定了他在西方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1974年,他代表了第二部力作《出了毛病》,小说通过某大公司高级职员斯洛克姆的视角,反映了美国社会、特别是中产阶段的精神危机,“出了毛病”就是对这种危机的高度概括。斯洛克姆生活富裕、官运亨通,可总是忧心忡忡。他害怕上司,也害怕下级,他讨厌妻子,也讨厌儿女。每天都害怕“可怕的怪事”发生,“然而没有怪事本身就是一件惊人的怪事”。周围的人跟他一样“不愉快”,人人自危,个个恐慌。斯洛克姆明知这世界肯定是“出了毛病”,却搞不清为什么“出了毛病”,“毛病”“在哪里,只剩下痛苦的无奈的讥笑和自嘲”。1979年,约瑟夫·海勒出版了第三部长篇小说《像高尔德一样好》。它通过一位美国犹太裔大学教授畸形的精神世界的展示,深刻地提示了美国官僚政治的腐败,是用黑色幽默风格写成的二战后美国最优秀的政治讽刺小说之一。

⑤ 黑色幽默请用简单的话解释一下

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同时周杰伦第一张音乐专辑《杰伦》中的第六首歌曲也叫做《黑色幽默》,词曲由杰伦完成创作,邝盛执导mv,歌曲深刻的描述着周杰伦内心感情世界的一环,剖白的记忆着女友离去时,那一刻的心情,全新大陆十二人弦乐团加上传统旧式Band的表现,呈现出一种英式的复古风格; 另外还有同名电视剧。
“黑色幽默”派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屠场》等“黑色幽 黑色幽默
默”派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背景
黑色幽默产生,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70年代,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方面社会矛盾,劳资矛盾频繁,另一方面麦卡锡主义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压抑窒息的氛围;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惨痛的伤亡,更使全国反战情绪高涨 黑色幽默
,局势比较动荡,社会状况比较混乱。西方民主的思想在现实面前受到一些人的怀疑,传统的道德观念遭到抛弃,生活与思想的真理受到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中小资产阶级出于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先天恐惧心理,在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于是产生了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起源
早在20年代,一位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布勒东曾编过一本名为《黑色幽默文集》的书,1965年,美国作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 Bruce Jay Friedman)将60年代以来的美国报刊上发表的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12名作家的作品编成一本小书出版,取名为《黑色幽默》。同年,美国评论家尼克伯克发表《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明确的将这类作家称为“黑色幽默”派,于是以“黑色幽默”命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美国诞生。
学派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
分析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思想基础
“黑色幽默”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的现代派文学流派。20世纪60年代,它在美国兴起并发展起来,它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相呼应,因此也叫“荒诞小说”。“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库特·冯尼格、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詹姆斯·珀迪以及法国的维昂。这一流派影响最大的三部作品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
文学渊源
“黑色幽默”文学具有深远的文学渊源。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就采用夸张的手法和荒诞的情节,写了许多政治讽刺喜剧,这大约是最早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作品。受阿里斯托芬的影响,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伏尔泰的《老实人》等等都带有“黑色幽默”的痕迹。二十世纪,随着文学的发展,卡夫卡的《审判》、《变形记》等,美国作家韦斯特的《整整一百万》更多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精神。这些作品为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然而,同一般人们的印象并不一致的是:“黑色幽默”文学最早产生于法国。法国作家塞利纳和鲍里斯•维昂是“黑色幽默”文学的先驱。1932年,塞利纳出版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长夜漫漫的旅程》,是最早的一部“黑色幽默”小说,对后来美国“黑色幽默”派作家影响很大。维昂的长篇小说《生命浪花》则直接影响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发展。五十年代法国兴起了荒诞派戏剧,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而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也被美国作家们所接受。这样,“黑色幽默”文学的产生以及在美国的兴盛便是必然的了。 “黑色幽默”虽然已经成为流行的概念,然而其具体的含义却仍然很模糊,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被誉为黑色默“司令官”的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情绪上的黑色东西与幽默东西的结合:它既是幽默的,又是绝望的,在幽默中含有阴沉的情绪,在绝望中又能发出大笑。被誉为“黑色幽默”派理论家的尼克伯克则认为“黑色幽默”具有辛辣、病态的特征。美国学者奥尔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与欢乐、异想天开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它要求同它认识到的绝望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似乎能以丑角的冷漠对待意外、倒退和暴行。” “黑色”是与光明与欢乐相对立的,指的是一种思想情绪方面的病态特征,即阴沉和郁闷,忧愁与痛绝望情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而“幽默”则是对客观现实的讽刺与嘲笑。当病态的情绪与传统的幽默相结合时,就反映了辛辣、悲愤和玩世不恭的情绪。“黑色幽默”派作家根据现实的生活环境而创造出一个荒谬可怕的世界,来揭露现实世界的荒谬与丑恶。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悲哀和绝望,只好通过玩世不恭的讽刺嘲笑来发泄自己的痛苦与绝望的情绪。有人说“黑色幽默”是在绝望的条件下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形式,是不无道理的。所谓“黑色幽默”就是绝望的喜剧、是绞刑架下的幽默,大祸临头时致命一蜇的幽默。总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绝望的幽默”。
艺术特征
综述 黑色幽默不同于一般幽默的地方在于,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后来,人们通常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色幽默”这个词。 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 “黑色幽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世界的荒谬和社会的疯狂。它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描写的人物形象 描写一些病态、畸形的人物形象,是“黑色幽默”派文学的又一特征,“黑 黑色幽默

⑥ 黑色幽默指的是什么意思

“黑色幽默”虽然已经成为流行的概念,然而其具体的含义却仍然很模糊,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被誉为黑色幽默“司令官”的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情绪上的黑色东西与幽默东西的结合:它既是幽默的,又是绝望的,在幽默中含有阴沉的情绪,在绝望中又能发出大笑。被誉为“黑色幽默”派理论家的尼克伯克则认为“黑色幽默”具有辛辣、病态的特征。

⑦ 黑色幽默的出处和意思

黑色幽默(Black humor)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40年,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出版了《黑色幽默选集》一书,但这个词到60年代才风行起来。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等。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黑色幽默不同于一般幽默的地方在于,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后来,人们通常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色幽默”这个词。

一个百姓所理解的冷幽默:
“冷幽默”这个词不是出自于《论语》、《诗经》、《尚书》,也不是马克思、培根、普希金发明的,更不是现代流行的摩登新名词,而是我一时兴起,随口掰的。
“冷幽默”其实和人们常说的幽默、风趣没什么两样。只是,我愿意这么称呼它。我是在很讨厌一些人为了讨好别人,刻意地说那一堆不知道重复多少遍的自以为水准很高的令人发笑的话,然后如愿以偿地看着周围的的人笑得前俯后仰,自己也“哈哈”的陪着笑。我初二时的一位物理老师便是这样。刚开始,我非常欣赏他的幽默,因为它的精致;后来,当我听说他在其他班上课时,原封不动地照说那段“经典对白”,不由得大为反感,因为它的矫情造作。我想了半天也搞不懂,那位老师没必要讨好学生啊!那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平易近人?抑或是表现自己的水平?还是体现自己的“为人师表”?
“冷幽默”是那种淡淡的、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幽默,是让人发愣、不解、深思、顿悟、大笑的幽默,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幽默。之所以称之为“冷幽默”,是因为不仅要幽默,还要“冷”。说到这里,到让我想起一个人——我们的新上任的语文老师Mr.陈。看,他那高傲的甩在两边的头发,那透过厚厚的镜片闪着精光的眼睛,那泛着浅浅的笑的微抿的唇,百分之百“冷幽默”的料!果然,他开口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班里的气氛活跃起来了,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意。我也笑了,我不知道其他人为什么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我其实一点儿也不想笑。可我却笑了,也许是看到了Mr.钟的笑容吧。那并不是一个咧着嘴的灿烂笑容,那是微笑,冷冷的微笑,略带讽刺的微笑。对了,这便是我喜欢的“冷幽默”!

送上幽默:

冷幽默:
穿错: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伤心故事:
有三个人到纽约度假。他们在一座高层宾馆的第45层订了一个套房。
一天晚上,大楼电梯出现故障,服务员安排他们在大厅过夜。
他们商量后,决定徒步走回房间,并约定轮流说笑话、唱歌和讲故事,以减轻登楼的劳累。
笑话讲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层,大家都感觉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来讲个幽默故事吧。”
彼德说:“故事不长,却令人伤心至极:我把房间的钥匙忘在大厅了。”

黑色幽默:
那年我们家很穷。
穷的没有饭吃。
但是,我家有一根火腿。
每次吃饭,家里人就看着那火腿吃。这样,就不会觉得饭很淡。看一眼火腿
吃一口饭。于是,我们吃的很开心,很饱。
但是,到了那年,
家境有那么一点好转。
我也长的足够强壮。
我能够爬上那梁
看看火腿的模样。
我发现
那火腿其实是泥巴做成的。
那饭,后来才知道,就是玉米渣子。

祝楼主开心,希望您能成为和平天使.(嘿嘿,有没可能呀?)

补充:幽默专业的解释,不是俺写的,是转载的,你们一看也知道了,这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所以给大家共享,呵.

⑧ 黑色幽默的文学渊源

“黑色幽默”文学具有深远的文学渊源。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就采用夸张的手法和荒诞的情节,写了许多政治讽刺喜剧,这大约是最早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作品。受阿里斯托芬的影响,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伏尔泰的《老实人》等等都带有“黑色幽默”的痕迹。二十世纪,随着文学的发展,卡夫卡的《审判》、《变形记》等,美国作家韦斯特的《整整一百万》更多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精神。这些作品为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然而,同一般人们的印象并不一致的是:“黑色幽默”文学最早产生于法国。法国作家塞利纳和鲍里斯?维昂是“黑色幽默”文学的先驱。1932年,塞利纳出版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长夜漫漫的旅程》,是最早的一部“黑色幽默”小说,对后来美国“黑色幽默”派作家影响很大。维昂的长篇小说《生命浪花》则直接影响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发展。五十年代法国兴起了荒诞派戏剧,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而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也被美国作家们所接受。这样,“黑色幽默”文学的产生以及在美国的兴盛便是必然的了。
“黑色幽默”虽然已经成为流行的概念,然而其具体的含义却仍然很模糊,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被誉为黑色幽默“司令官”的弗里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在思想情绪上的黑色东西与幽默东西的结合:它既是幽默的,又是绝望的,在幽默中含有阴沉的情绪,在绝望中又能发出大笑。被誉为“黑色幽默”派理论家的尼克伯克则认为“黑色幽默”具有辛辣、病态的特征。美国学者奥尔德曼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把痛苦与欢乐、异想天开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喜剧。它要求同它认识到的绝望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似乎能以丑角的冷漠对待意外、倒退和暴行。”
“黑色”是与光明与欢乐相对立的,指的是一种思想情绪方面的病态特征,即阴沉和郁闷,忧愁与痛绝望情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而“幽默”则是对客观现实的讽刺与嘲笑。当病态的情绪与传统的幽默相结合时,就反映了辛辣、悲愤和玩世不恭的情绪。“黑色幽默”派作家根据现实的生活环境而创造出一个荒谬可怕的世界,来揭露现实世界的荒谬与丑恶。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悲哀和绝望,只好通过玩世不恭的讽刺嘲笑来发泄自己的痛苦与绝望的情绪。有人说“黑色幽默”是在绝望的条件下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文学形式,是不无道理的。所谓“黑色幽默”就是绝望的喜剧、是绞刑架下的幽默,大祸临头时致命一蜇的幽默。总之,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绝望的幽默”。

⑨ 为什么西班牙在16世纪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高潮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一度繁荣,西班牙在16世纪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的高潮。在16世纪前期,由于反动教会百般阻挠先进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人文主义文学不可能顺利发展。当时贵族骑士文学在全国广泛流行,而市民们所喜爱的是流浪汉小说。到16世纪后期,西班牙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人文主义作家,使西班牙文学进入“黄金时代”。

⑩ 什么是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英文名:black humor
美国现代文学流派 。盛行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后期,1965年 ,弗里德曼将12位作家的作品编为一本短篇小说集 ,题名《黑色幽默》,流派的名称由此而得。黑色幽默小说力求突出生存环境的荒谬冷酷,嘲讽挖苦和攻击传统价值与美学观念,表现世界的异化、人性的沦落与情感的破碎。有评论家称之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玩笑”。黑色幽默是可以说是反理性、反理想主义的文学。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1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0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18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5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1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3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