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哈布斯堡什么时候统治西班牙的

哈布斯堡什么时候统治西班牙的

发布时间: 2022-09-08 02:25:37

‘壹’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介绍

西班牙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是指1556年至1700年间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和1580年至1640年间统治葡萄牙的家族。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别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他们都是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成员。而在1700年后继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员。

‘贰’ 西班牙历史的帝国时代

西班牙帝国是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它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国之一。在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进行环球探险、殖民扩张和开拓跨洋商路的急先锋。当时西班牙和美洲大陆之间的跨大西洋商路和途径菲律宾的东亚与墨西哥之间的跨太平洋商路十分繁荣。西班牙征服者摧毁了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广阔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西班牙帝国依靠其经验丰富的海军纵横大洋;依靠其着名的、可怕而训练有素的步兵——西班牙方阵(tercios)在欧洲战场上占尽了优势。正如着名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维拉(Pierre Vilar)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正在上演的最特别的一幕史诗。”在16和17世纪,西班牙文化也正处于其黄金时代。
但是最初的美洲殖民地是令人沮丧的,尽管殖民对于贸易有刺激作用,当时的贸易规模仍然很小。随着殖民者来到新大陆的天花和麻疹等疾病使土着人口急剧减少,特别是在阿兹特克、玛雅和印加等文明的人口聚居区;而这又进一步削弱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在16世纪20年代,墨西哥的瓜纳华托发现了银矿,开始大量产出白银,其后又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Zacatecas)和秘鲁的波托西发现了银矿,美洲的白银输出急剧增加。运载白银的船队往返于大西洋两岸,重新带动了西班牙的经济,使其得以进口奢侈品和谷物。白银输出同时也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维持其用于进行在欧洲和北非的一系列战争的军事力量的重要财政来源,虽然除了17世纪的少数年份,西班牙本土(特别是卡斯蒂利亚地区)的税收仍然是帝国最重要的岁入来源。尽管从17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便经历着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的衰退,但是自1580年西班牙帝国和葡萄牙帝国合并(1640年重新分离)开始到19世纪其失去美洲殖民地,期间它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面对新的挑战以及帝国建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灾难,西班牙的思想家们在自然法、国家主权、国家法、战争和经济等方面阐述了最初的现代思想。在萨拉曼卡学派等的影响下,他们甚至对帝国主义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西班牙帝国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时期达到了顶峰,随后又陷入衰退。身兼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治下的西班牙帝国在欧洲的领土达到了极限。
查理五世在1516年继承西班牙王位,从此西班牙便越来越深的卷入了欧洲的王朝斗争之中。查理五世并不经常呆在西班牙,而在其弥留之际,他将哈布斯堡的庞大遗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西班牙及其在地中海和海外的财产,另一部分是神圣罗马帝国。此外,哈布斯堡在尼德兰的财产仍然归属于西班牙国王。
这次财产划分被证明是对于其继承者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的巨大挑战,他在查理五世于1556年退位之后成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躲过了肆虐于欧洲其他地区的宗教冲突,仍保有罗马天主教的信仰。腓力二世把他自己当成了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和异教徒的天主教斗士。在16世纪60年代,他试图加强对尼德兰的控制,但却导致了该地区的动荡不安,并逐渐使加尔文教派掌握了主导权,发动了反叛运动和八年战争。这使得西班牙的财政消耗殆尽。其后西班牙又试图征服英格兰——后者是荷兰谨慎的支持者——这导致无敌舰队在英西战争(1585-1604)和对法战争(1590-1598)中的覆灭。
尽管存在着这些问题,但是自16世纪中期开始不断从美洲流入的白银、西班牙步兵的声名和很快地从无敌舰队的覆灭灾难中恢复过来的海军都使得西班牙仍旧保持在欧洲的主导地位。158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合并组成了伊比利亚联盟,这不仅使半岛得以统一,也将两个大帝国的全球资源都整合到了西班牙国王王冠之下。但是,卡斯蒂利亚的经济和行政问题以及本土经济的衰弱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变得日渐明显:高涨的通货膨胀、将犹太人和摩尔人驱逐出西班牙的不良后果以及西班牙对黄金、白银日益增长的依赖性,导致了政府的几次破产和由此而起的数次经济危机,这种情况在不堪重负的卡斯蒂利亚地区尤为严重。
西班牙沿海的村庄和巴利阿里群岛时常遭受来自北非的巴巴利海盗的攻击。福门特拉岛上的居民甚至短暂的撤离该岛。后来海盗的侵袭蔓延至了西班牙其他沿海地区和意大利沿海地区,海盗从他们的北非巢穴出发只要横渡一片平静的海域很快就能到达这些地区。其中最着名的海盗是土耳其的巴巴罗萨(“红胡子”)。据罗伯特·戴维斯统计,16世纪至19世纪,约有100万到125万欧洲人被北非海盗捕获,并作为奴隶卖至北非和奥斯曼帝国等地。这种情况在西班牙和其他基督教势力开始抑制穆斯林在地中海的海军力量并取得1571年勒潘多海战的胜利之后才有所缓解,但是海盗问题仍然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困扰着西班牙。
1596-1602年的塞尔维亚大瘟疫导致了约60万-70万人的死亡,约占当时西班牙国内人口的10%。而17世纪的另一场大瘟疫更是导致了约125万人死亡。
腓力二世于1598年去世,其子西班牙的腓力三世继承王位。在其统治其间,他与荷兰签订了十年停战协定,但是随后又卷入了欧洲范围的三十年战争之中。这时的政府政策为个人喜好所左右。不过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如格雷考和塞万提斯这样的天才人物。
西班牙的腓力四世于1621年继承王位。当时西班牙政府的政策大部分由大臣加斯帕尔·德·古兹曼·皮尔蒙特(Gaspar de Guzmán y Pimentel)所主导。1640年,正当中欧的战事连绵不绝,除了法国其他国家都未占到丝毫便宜的时候,葡萄牙和加泰罗尼亚地区发生了叛乱。为了国内的稳定,西班牙放弃了葡萄牙,但是在意大利和加泰罗尼亚大部分区域,法国势力都被驱逐出去,加泰罗尼亚的独立运动也被镇压下来。在腓力的智障儿子卡洛斯二世统治期间,西班牙最终失去了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沦为了二流国家。
卡洛斯二世死后,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绝嗣,随之而来的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各国都想染指西班牙王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波旁王朝最终获得了西班牙的控制权,但是作为妥协条件,法国与西班牙及其欧洲领土不可合并。 西班牙的黄金时代是指西班牙帝国(包括现今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国家)艺术和文学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好是哈布斯堡王室统治的衰弱期(腓力三世、腓力四世和查理二世)。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位伟大作家胡安娜(Juana Inés de la Cruz)于1695年死于新西班牙。
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均是其国内主要的艺术赞助人。腓力二世所修建的恢弘的皇家修道院——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当时吸引了众多的欧洲伟大建筑师和画家。委拉斯开兹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画家,在当时也极受推崇,他和腓力四世及其首席大臣奥利瓦雷斯公爵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其存世的几幅画像展示了其独特的风格与高超的技术。格雷考是这个时期定居于西班牙的广受推崇的希腊艺术家,他为西班牙艺术注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风格,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西班牙绘画风格。许多西班牙最伟大的音乐也被认为出自该时期。汤玛斯·路易斯·德·维多利亚(Tomás Luis de Victoria)、路易斯·米兰(Luis de Milán)和阿隆索·洛博(Alonso Lobo)等作曲家的作品是文艺复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创造了轮唱(Antiphon)和对位法等音乐技巧,其影响甚至远及巴洛克时期。
西班牙文学在这个时期也十分繁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的作品。西班牙最为多产的剧作家是洛佩·德·维加(Lopéz de Vegas),他一生中可能完成了多达1000部的剧作,其中约有400多部留存至今。 来自法国王室的腓力五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国王,他在1715年签署了Decreto de Nueva Planta法案,终结了原来组成西班牙帝国的各王国的历史权力和特权,将其统一在卡斯蒂利亚的法令之下——后者的西班牙总议会(Cortes Generales)更乐意于接受国王的旨意。西班牙不仅在文化上,而且在政治上成为了专制主义的法国的追随者。其后,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五世和卡洛斯三世继续统治着西班牙。
在卡洛斯三世及其大臣伊斯奎拉克侯爵莱奥波尔多·德·格雷戈里奥等人的统治下,西班牙开始实行开明专制,这在18世纪中期为西班牙带来了新的繁荣。尽管与法国一同输了对抗英国的七年战争,但是在其后的美国独立战争中西班牙却夺回了之前失去的大部分领土,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改善。然而,卡洛斯三世的改革精神在其子卡洛斯四世的统治时期荡然无存,后者被认为存在智力障碍。在他的妻子的情人曼努埃尔·德·戈多伊(Manuel de Godoy)的操纵下,卡洛斯四世废除了卡洛斯三世时期诸多的改革政策。在法国大革命战争其间短暂的反对法国大革命之后,西班牙被哄骗加入了与这个邻国的不稳固的联盟,从而遭致了英国的封锁。卡洛斯四世优柔寡断,后来又拒绝加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体系,导致法军于1808年入侵西班牙,这又最终触发了西班牙独立战争。
在由于哈布斯堡王室腐朽的统治所导致的西班牙17世纪后半叶的衰弱之后,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西班牙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无法挽回西班牙相较于欧洲其他发生巨大变革地区,如英国、法国和低地国家,在政治和商业发展上的落伍。因拿破仑的入侵而爆发的混乱又进一步扩大了这条鸿沟。 西班牙在拿破仑战争初期站在法国的对立面,但是西班牙军队的战败促使卡洛斯四世与革命中的法国结盟。之后,在1805年的决定性的特拉法加海战之中,法西联合舰队的主力被消灭殆尽,这又促使西班牙国王重新考虑与法国的结盟。西班牙退出了大陆封锁体系,而拿破仑和西班牙国王又进一步交恶,最终导致法国入侵西班牙并废黜了卡洛斯四世。西班牙民众有力的抵抗了法军的入侵,全国各地的议会均声明支持查理四世的儿子斐迪南七世。
西班牙遭受到了英国的封锁,而它的殖民地——它们第一次与母国统治者断绝音讯——开始与英国独立进行贸易。其后它们在南美洲击退了英国的入侵,这进一步鼓励了殖民地的独立倾向。最初,殖民地议会宣布支持斐迪南,希望在议会已经起草的自由派宪法的框架下从马德里获得更大的自治权。这时的西班牙议会流亡至了加的斯。1812年,加的斯议会创立了第一部现代西班牙宪法——1812年西班牙宪法。
威灵顿公爵指挥下的英国军队和拿破仑的军队在半岛战争中展开战斗,此时约瑟夫·波拿巴被拿破仑在马德里扶立为西班牙国王。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出现了西方现代史上的首次游击战:法国在西班牙境内的补给线受到了西班牙游击队的多次攻击。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局势不断反复,威灵顿花了数年时间坚守位于葡萄牙的堡垒,并在西班牙境内发动了数次战役。1813年,在决定性的维多利亚战役中,法军被击败。第二年,斐迪南被重新册立为西班牙国王。 虽然将法国军队赶出西班牙之后,西班牙议会已经宣誓恪守1812年宪法,但是费尔南德七世公开宣称这个国家太自由了。他回到西班牙后,拒绝了向宪法宣誓,并继续以其祖先的那种权力专制主义的方式进行统治。
虽然西班牙本土接受了费迪南的这种态度,但是西班牙帝国的新世界部分对此表示了反对。革命爆发了。西班牙由于之前与法国的作战和国家重建而濒于破产,甚至无法为士兵发饷,最终被迫于1819年将佛罗里达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1820年,一支被派往殖民地(此时的殖民地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受到了来自反叛分子和门罗主义的双重威胁)的远征军在拉斐尔·德尔列戈领导下于加的斯发动起义。全西班牙的军队都声明对这些起义者表示同情。斐迪南被迫接受了自由派的1812年宪法。在自由派得势期间,斐迪南处于事实上的被软禁状态。
自由派统治了三年时间,其后发生了内战,这场战争为之后一个世纪的西班牙政治定下了一个基调。自由派的政府被当时的欧洲各国看成是大革命时期法国政府的翻版,引起了1822年凡罗拿会议的敌视,法国被授权介入这场战争。法国使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西班牙远征军摧垮了自由派政府,费尔南德重掌权力。此时,美洲殖民地已经完全沦陷;1824年,美洲大陆的最后一支西班牙军队在南秘鲁地区的阿亚库乔战役中被击败。
接下来的十年内,西班牙局势动荡不安。由于费尔南德只诞有一名女性继承人,西班牙王位很有可能由其兄弟卡洛斯王子继承。此时的斐迪南由于惧怕外国干涉,已经和保守派结盟,他没有把卡洛斯王子的不同政策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来考虑。斐迪南随后颁布了1830年国事诏书,使其女儿伊莎贝拉能够继承王位,从而破灭了卡洛斯王子的希望。卡洛斯王子逃往葡萄牙,对抗这份诏书。
斐迪南死于1833年,随后年仅三岁的伊莎贝拉登基为西班牙女王,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卡洛斯战争。卡洛斯率军侵入西班牙,并获得了西班牙保守派的支持;伊莎贝拉的母亲——两西西里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María Cristina de Habsburgo) 则被推举为摄政,直至其女儿成年。
年末,叛军看起来已经接近毁灭边缘了;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被称为“克里斯蒂诺军”(Cristino forces)的军队,已经将叛军赶出了巴斯克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其后卡洛斯任命了巴斯克总督托马斯·德·祖玛拉卡里格为他的总司令。祖玛拉卡里格使叛军恢复了战斗力,至1835年他已经将克里斯蒂诺军赶至了埃布罗河边,并将原本士气低落的叛军改造成了一支拥有3000多素质较之政府军更为优秀的士兵的军队。
1835年,祖玛拉卡里格的死改变了卡洛斯派的命运。克里斯蒂诺军在范盖拉亲王巴尔多梅罗·埃斯帕特罗的有力指挥下,在1836年的勒查纳战役(Battle of Luchana)中获得胜利,扭转了战争局势。1839年,一纸《范盖拉协议》结束了第一次卡洛斯战争。
埃斯帕特罗由于战争中的表现成为了战争英雄,广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的保护者”(Pacifier of Spain)。他要求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进行自由主义改革。但是反对这项主张的玛利亚·克里斯蒂娜辞去了摄政职位,并让埃斯帕特罗代替她成为了摄政。但是随后埃斯帕特罗推行的自由主义改革遭到了温和派的反对,这位前指挥官的雷霆手段在全国各地引起了零星的暴动,这些暴动最终都被血腥的镇压了。埃斯帕特罗在1843年被温和派的拉蒙·马里亚·纳维茨·坎波斯推翻,后者后来却被仍认为太过于倾向保守派。这时卡洛斯派又蠢蠢欲动,第二次卡洛斯战争随即于1846年在加泰罗尼亚爆发,但是由于缺乏组织,至1849年卡洛斯派被镇压。
成年后,西班牙的伊莎贝拉二世积极参与政府运作,但是在其统治期间却异常不受欢迎。人们认为她只亲近周围的人,而毫不关心西班牙的普通民众。1856年,她试图建立一个置于莱昂帕多·奥唐奈尔领导之下的跨国联盟——伊比利亚联盟,此时后者已经进军至马德里并解散了由埃斯帕特罗组织的一届政府。但是伊莎贝拉的计划最终宣告失败,她的政治威信以及在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都大受打击。
1860年,伊莎贝拉发动了一场由奥唐奈尔和胡安·普里姆指挥的、针对摩洛哥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提升了伊莎贝拉在国内的威望。但是,钦查群岛战争期间的一场企图重新夺回秘鲁和智利的战役中,西班牙被南美国家所击败,遭遇到了灾难性的失败。
1866年,胡安·普里姆领导的一次叛乱被镇压。但是很清楚,西班牙人民对伊莎贝拉的统治日渐不满。1868年,爆发了光荣革命,进步人士弗朗西斯科·塞拉诺和胡安·普里姆联手发动叛乱,并在阿尔科莱阿战役中击败了伊莎贝拉的军队。伊莎贝拉被放逐至巴黎。
之后两年西班牙又爆发了革命,陷入了无政府状态。1870年,西班牙议会宣布西班牙将会拥有一位新的国王。事后证明,这个决定在欧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法国反对德意志霍亨索伦王室的利奥波德亲王为王位候选人而发动了普法战争。最后,议会选举意大利萨伏依王朝王子阿马德奥亲王(Amadeo de Saboya) 为西班牙国王,并于第二年加冕。
阿马德奥作为自由党人,已经向自由主义宪法宣誓。但是他立即就面临着一个艰巨的任务——整合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政治形态。他为西班牙人之间以及西班牙各政党之间的相互斗争所折磨。

‘叁’ 西班牙哈泼斯王朝是什么最好有典故,介绍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指1556年至1700年间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和1580年至1640年间统治葡萄牙的家族。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别为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他们都是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成员。而在1700年后继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员。

起源:
发生于1525年的巴瓦之战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其女胡安娜(即“疯女胡安娜”)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腓力(即卡斯蒂利亚的腓力一世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斐迪南一起监国。

1516年,斐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腓力的儿子,西班牙王子兼奥地利大公卡尔(西班牙文名:卡洛斯,英译查理)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上任后赞助了麦哲伦的环球旅行。1519年查理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1535年,查理占领突尼斯等地。西班牙的统治地区包括德意志、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突尼斯和美洲殖民地。16世纪时的西班牙成为了西欧强国,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和舰队。

其后于1556年查理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肆’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王朝的终结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为了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完整,卡洛斯二世遗诏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来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奥地利表亲。由于与奥地利王室的近亲关系,西班牙的外交政策一般是亲奥地利的,而路易十四决心在西班牙建立一个亲法的政权。他为了他的孙子得以继承西班牙王位,他执意废除与英国,荷兰和奥地利签定的《1700伦敦条约》。神圣罗马皇帝,卡洛斯的表亲利奥波德一世为支持其子卡尔大公竞争西班牙王位,便以路易十四毁约为由,于1702年对法国发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法国的宿敌英国和荷兰,初期曾一度承认菲利普的继位,但菲利普宣布切断西班牙和英荷两国的贸易关系,将两国推向奥地利的一边,再加上路易十四支持废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儿子,信奉天主教的占姆士王子夺回他姐姐玛丽二世的江山,更令她和她的丈夫,荷兰护国公威廉三世的反法立场更为坚定。英国,荷兰联同大部分德意志城邦如汉诺威和普鲁士都站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一边。巴伐利亚和科隆选帝侯以及葡萄牙王国和萨伏依公国就站在法国波旁王室的一边。而西班牙本土,也出现了反波旁的武装,而阿拉贡、巴伦西亚和加泰隆尼亚地区更宣布效忠哈布斯堡王朝。
奥地利军元帅,萨伏依欧根亲王带领奥军于1702年进占法国势力范围米兰公国,揭开了战争的序幕。而英军统帅,马尔巴罗公爵 约翰·丘吉尔亦带领英军,进入西属尼德兰,支援荷兰。而奥地利军队也在阿拉贡、巴伦西亚和加泰隆尼亚等西班牙领土站稳了脚跟,英军更乘机占领了直布罗陀。西班牙本土、尼德兰低地和北美洲成为此战的主要战场。这场战争爆发时,英王威廉三世刚驾崩不久,因此战争主要战事都发生在安妮女王在位时,因此在北美又称为安妮女王之役。
1711年,经过多年交战,欧洲各国的紧张关系因为各种因素缓和下来。在英国,亲法的扥利党获得政权,而波旁王朝也愿意为英荷两国商人提供贸易优惠和保障。因此三国于1713年签定乌得勒支和约。而1714年,哈布斯堡王军在西班牙最后一个据点巴塞罗那的陷落,促成了奥法拉施塔特和约和巴登和约。而奥西之间的领土纷争直至1720年,四国同盟之役后的议和才得以最终解决,原来西班牙所领有的比利时和意大利转到了奥地利王室手中。

‘伍’ 哈布斯堡王朝是何时建立,何时灭亡,现在如何

哈布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burg/ Hapsburg),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

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

哈布斯堡王朝后期繁衍甚广,因而出现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三个分支。

起源

哈布斯堡家族发源于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在1020年筑起鹰堡(哈布斯堡城堡)。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今天的奥地利和德国南部。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德意志国王(但未加冕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公国,旋即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

鲁道夫一世最终于1291年逝世,哈布斯堡家族虽暂时失去帝位,但南阿尔萨斯、布赖施高(Breisgau)和帝国内的其他一些领地都被划入哈布斯堡家族。14世纪期间,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

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由瑞士南部的鹰堡,转移到下奥地利的维也纳,开始哈布斯堡王朝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及鼎盛期

奥地利公国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圣罗马帝位后,继续持有奥地利公爵的爵位。历任奥地利公爵都不断地扩大公国的统治范围,并将公国划分为若干个省统治。但这些划分最终导致内外奥地利分治。

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两位公爵艾伯特(Albert)和利奥波德(Leopold)签定协议。艾伯特的子孙将拥有内奥地利公国,即今日的奥地利中东部,利奥波德的后裔则坐拥外奥地利公国,统治领域包括今日奥地利西部、南阿尔萨斯和位于德国西南领地。

奥地利内外分治的局面,直至1490年外奥地利公爵家族绝后才得以结束。哈布斯堡家族领地再次归由一位公爵统领。

重登神圣罗马帝位

1422年,内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圣罗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卢森堡的伊丽莎白,并被指定为西吉斯蒙德的继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尔布雷希特于次年陆续即位为德意志国王、匈牙利国王及波希米亚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为皇帝)。由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2年-1745年间除外),直至帝国覆亡。

但不久后的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葬身沙场,遗下一名遗腹子拉迪斯劳斯。奥地利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随后由阿尔布雷希特的一位表亲腓特烈三世继承,拉迪斯劳斯一出生就继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分别称拉斯洛五世/拉迪斯拉夫一世)。但很不幸,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丧失了对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统治。

1453年11月23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大公国,使哈布斯堡皇朝乃至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为皇朝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基础,王朝也逐渐步入鼎盛期。

散叶欧洲各国

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势,在马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

马西米连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 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的领地统统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西米连的儿子英俊王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浦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赠与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导火线。

马西米连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世(Ferdinand I)于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亚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费迪南的妹妹玛利亚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

马西米连的儿女,多与外国王族通婚,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影响,大大增强。

查理五世称霸欧洲

马西米连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成为欧洲的霸主。

1506年,查理的父亲英俊王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西班牙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不过仍然不断出征,如对付基督新教徒以及颚图曼帝国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统治国家的内政,多由他的代理人处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儿子菲利浦王子,而在奥地利的是他的弟弟费迪南大公。

虽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面积已冠全欧,但皇朝为扩张而进行的徵战一直继续。

重夺匈牙利波希米亚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西米亚国王路易二世与颚图曼土耳其苏丹"奇迹王"苏莱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附近的摩哈赤激战,史称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土耳其军战胜匈牙利军,路易不幸战死沙场。

但颚图曼帝国并无长期占领匈牙利,反而在9月时撤军。此时,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费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分继承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国王。虽然在匈牙利出现了争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自此,匈牙利、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直至1918年。而西里西亚(今日波兰南部)也暂时成为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

王朝分家

1556年,查理五世自觉年老,因此决定将西班牙王位和奥地利大公分别让与他的两位代理人,并让他们各自的子孙世袭他们自己的王位,不得互传。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为奥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时期一人统领王朝领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现。

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如欲了解更多关于本章节的资讯,请参看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1556年,查理五世将奥地利大公之位让与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并立费迪南为神圣罗马帝位的继承人。但根据查理的遗嘱,费迪南及其子裔丧失了继承为西班牙国王的权利。此举使费迪南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

自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统治奥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亚直至1740年,历10代君主,这二百多年亦是欧洲历史上战争最多的时期。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Isabella of Castile)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

1516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西班牙兼奥地利王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Carlos I/ Charles I),其后于1556年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他们的奥地利表亲不惜发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以抢回王位,但最后只令西班牙波旁王朝将部分哈布斯堡领地归还奥地利,以换取奥地利对波旁王室对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承认。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去世。卡尔和他的兄长都没有男性后裔,因此他的长女玛丽亚·特里萨继承了他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于1745年9月13日,当选神圣罗马皇帝。此后,弗朗茨皇帝将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们的后裔都采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

自此,奥地利进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玛丽亚·特里萨皇后成为皇朝的创始人。皇朝历经数次变故,包括1806年,法皇拿破仑一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但当时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于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领地,改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应拿破仑称帝。1867年,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奥地利帝国又被改称为奥匈帝国。皇朝直至1918年被推翻。奥匈帝国随即被肢解,奥地利成为共和国,举家被迫流亡海外。

王朝覆亡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而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共和国取代。

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后裔依然生存,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和德国,他们的首领是奥地利末代皇太子奥扥·冯·哈布斯堡。

‘陆’ 谁能介绍下哈布斯堡王朝兴衰始末

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也称:“哈普斯堡王朝”(Hapsburg)。欧洲历史上最为显赫,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员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奥地利帝国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1864年—1867年)和今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区若干王国、公国的国王、大公与公爵。

16世纪中叶,哈布斯堡家族分裂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起源

家族徽号

哈布斯堡家族发源于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并在1020年筑起鹰堡,名为哈布斯堡,并逐渐将势力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流域。1273年,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当选罗马人民的国王(但未加冕为皇帝)。1282年12月27日鲁道夫一世夺取被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占有的奥地利与施蒂利希公国,旋即分封于自己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与鲁道夫,自此奥地利划归哈布斯堡皇室拥有长达600余年,直至于一战战败为止。

鲁道夫一世1291年逝世后,拿骚家族的阿道夫被选举为国王,但因其与英国结盟很快遭到厌弃,鲁道夫一世之子阿尔布雷希特被选为对立国王,并在1298年击败阿道夫,正式登基。130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自己的侄子士瓦本的约翰杀害,自此后虽然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腓特烈曾被选举为对立国王,并与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四世共治,然而其后的100年间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开始退缩到以奥地利为主的家族领地,并把南阿尔萨斯、布赖施高(Breisgau)和帝国内的其他一些领地陆续划入治下。14世纪期间,新成立的瑞士联邦不断向德国南部扩张,导致哈布斯堡家族失去祖先建立的鹰堡。自此,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正式由瑞士南部的鹰堡,转移到下奥地利的维也纳,哈布斯堡家族也被称为奥地利家族。
[编辑]
发展及鼎盛期
[编辑]
奥地利公国

哈布斯堡家族在失去神圣罗马帝位后,继续保有奥地利与施蒂利希为领地。历任奥地利公爵都不断地扩大公国的统治范围,并在14世纪中叶开始自称“大公”,以期与选帝侯的权位相抗衡,但该称号未得到皇帝查理四世的承认。

1547年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领地示意图

哈布斯堡家族将奥地利公国划分为若干个省统治,这最终导致了内外奥地利分治。1379年,哈布斯堡家族的两位兄弟,阿尔布雷希特三世(Albrecht III)和利奥波德三世(Leopold III)签定协议。阿尔布雷希特的子孙将拥有奥地利大公国(后来被称为下奥地利),即今日的奥地利中东部,利奥波德的后裔则坐拥外奥地利公国,统治领域包括今日奥地利西部、南阿尔萨斯和位于德国西南领地。

奥地利内外分治的局面,并没有因为1450年阿尔布雷希特支系的绝嗣而统一,利奥波德支系的两个分支老蒂罗尔支系和施蒂里亚支系控制着不同的领土。直至1490年老蒂罗尔支系绝嗣,哈布斯堡家族领地才由施蒂里亚支系的马克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统一。
[编辑]
重登神圣罗马帝位

1422年,阿尔布雷希特支系的阿尔布雷希特五世迎娶了神圣罗马皇帝兼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唯一的庶女卢森堡的伊丽莎白,并被指定为西吉斯蒙德的继承人。1437年,西吉斯蒙德病逝,阿尔布雷希特于次年陆续即位为罗马人民的国王、匈牙利国王及波希米亚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未加冕为皇帝)。由此以后,哈布斯堡家族一直把持神圣罗马帝国皇位(1742年-1745年间除外),直至帝国覆亡。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英年早逝,遗下一名遗腹子拉迪斯劳斯。奥地利公爵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随后由阿尔布雷希特的远房堂弟腓特烈三世继承,拉迪斯劳斯一出生就继承了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分别称拉斯洛五世及拉迪斯拉夫一世)。但不幸的是,这位哈布斯堡幼主很快被人所害,使家族丧失了对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统治。

1453年11月23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正式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大公国,使哈布斯堡家族乃至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都大大提高,也为皇朝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基础,王朝逐渐步入鼎盛期。
[编辑]
散叶欧洲各国

哈布斯堡皇室的权势,在腓特烈三世之子马克西米连一世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

马克西米连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 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比利时的领地通通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克西米连的儿子美男子菲利浦(Philip the Handsome),于1496年迎娶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开创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不过,菲利浦将母亲勃艮地公爵的领地也带入西班牙王室,种下了西班牙与法兰西冲突的火种。

马克西米连的孙子,日后的神圣罗马皇帝费迪南一世(Ferdinand I)于1521年5月25日 迎娶了波希米亚郡主安妮(Anne of Bohemia),次年,费迪南的妹妹玛利亚郡主(Maria of Austria)嫁与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Louis II of Hungary & Bohemia),这两段婚姻为日后奥地利吞并波希米亚和奥匈合组二元帝国埋下伏线。

哈布斯堡王朝正是通过联姻在欧洲的影响,使帝国的势力大大增强。
[编辑]
查理五世称霸欧洲

马克西米连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Charles V,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Carlos I))成为欧洲的霸主。

1506年,查理的父亲美男子菲利浦英年早逝,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统治者。

1516年,查理的外祖父,阿拉贡国王费迪南二世病逝,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

1519年,查理的祖父,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病逝,查理继承帝位成为查理五世,并承继了家族对奥地利和阿尔萨斯的管治。

此时,查理五世成了统治最多领土的欧洲君主,不过仍然不断出征,如对付基督新教徒以及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因此,查理五世所统治国家的内政,多由他的代理人处理,在西班牙的代理人是他的儿子菲利浦王子,而在奥地利是他的弟弟费迪南大公。

虽然,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面积已冠全欧,但皇朝为扩张而进行的征战并未止歇。
[编辑]
重夺匈牙利波希米亚

1526年8月29日,匈牙利兼波希米亚国王路易二世与奥斯曼帝国苏丹“奇迹王”苏莱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布达佩斯)以南约200公里的摩哈赤激战,史称第一次摩哈赤战役。土耳其军战胜匈牙利军,路易不幸战死沙场。

但奥斯曼帝国并无长期占领匈牙利,反而在9月时撤军。此时,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以路易的姐夫身分继承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虽然在匈牙利出现了争位者,但很快便被平定。自此,匈牙利、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一直在哈布斯堡皇朝的管治之下,直至1918年。而西里西亚(今日波兰南部)也暂时成为哈布斯堡皇朝的领地。
[编辑]
王朝分家

1556年,查理五世自觉年老,因此决定将西班牙王位和奥地利大公分别让与他的两位代理人,并让他们各自的子孙世袭他们自己的王位,不得互传。自此,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分为奥地利分支和西班牙分支,查理五世时期一人统领王朝领地的局面也不再出现。
[编辑]
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参见: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1556年,查理五世将奥地利大公之位让与其弟匈牙利及波希米亚国王斐迪南一世,并立斐迪南为神圣罗马帝位的继承人。但根据查理的遗嘱,斐迪南及其子裔丧失了继承为西班牙国王的权利。此举使斐迪南成为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

自此,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统治奥地利、匈牙利及波希米亚直至1740年,历10代君主,这二百多年亦是欧洲历史上战争最多的时期。
[编辑]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参见: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Isabella of Castile)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女王储胡安娜(Joanna the Mad)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圣罗马皇帝马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费迪南一起监国。

1516年,费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勃艮地公爵查理(Charles,西班牙语名:卡洛斯(Carlos);德语名:卡尔(Karl))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其后于1556年将西班牙王位让与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1700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结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历5代的统治。在宫廷权贵的压力下,他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姑母,菲利浦三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莎与法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菲利普,对此强烈不满的哈布斯堡奥地利分支与英国结盟,与法国开战,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最终西班牙波旁王朝将西属尼德兰、那不勒斯王国、撒丁岛、西西里岛以及其他一部分意大利领地归还奥地利,以换取奥地利承认波旁王室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权。
[编辑]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参见: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去世。卡尔和他的兄长都没有男性后裔,因此他的长女玛丽亚·特里萨继承了他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王位。而他的女婿洛林公爵弗朗茨于1745年9月13日,当选神圣罗马皇帝。此后,弗朗茨皇帝将妻子的姓氏加在自己姓氏的前面,他们的后裔都采用“哈布斯堡-洛林”的姓氏。

自此,奥地利进入哈布斯堡-洛林皇朝,而弗朗茨皇帝和玛丽亚·特里萨皇后成为皇朝的创始人。皇朝历经数次变故,包括1806年,法皇拿破仑一世解散神圣罗马帝国。但当时的哈布斯堡君主,前神圣罗马皇帝弗朗茨二世早于1804年整合各哈布斯堡领地,改称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以回应拿破仑称帝。1867年,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利对帝国的冲击,奥地利帝国又改称为奥匈帝国,对奥地利帝国与匈牙利王国实施二元统治。皇朝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而于1918年被推翻。奥匈帝国随即遭到肢解,奥地利成立共和国,哈布斯堡皇室被迫流亡海外。
[编辑]
王朝覆亡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而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共和国取代。

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后裔依然生存,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德国,现时他们的族长是卡尔·冯·哈布斯堡。卡尔的父亲是奥地利末代皇储、曾任欧洲议会议员的奥托·冯·哈布斯堡。

‘柒’ 哈布斯堡王朝是怎么覆亡的

为了巩固权利和继承财产几乎都是近亲结婚,估计后面都生育力极低,最后一位国王,全欧洲都知道没有生育能力而且身体羸弱,领导力不行。然后就一战战败,奥匈帝国解体,然后就木有然后了

‘捌’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简介

1701~1714年英、法、奥地利等国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及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的战争。
16世纪时,西班牙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和奥地利大公(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宗亲,曾是欧洲的殖民强国,但1588年对英国的海战失利,海上霸权逐渐削弱,但陆上还保持强大的军事优势。
1648年在三十年战争中对法国和荷兰战争中遭到重创,经济开始全面下滑,国力衰落,被英国、法国和荷兰取代了商贸权和制海权。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1665~1700在位)死后无嗣。卡洛斯二世因为其祖上时常与同宗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通婚,遗传下了一系列绝症。生前曾立遗嘱,将王位传给自己姐姐玛利亚·特里萨和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孙安茹公爵腓力。腓力可以继承西班牙本土、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等地)、意大利地区领土和海外殖民地(主要是美洲、非洲和亚洲的领土)。但规定法国和西班牙永远不得合并为一个国家。
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今捷克)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利奥波德一世企图让其次子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的王位。他认为西班牙公主玛利亚·特里萨在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就承诺自己及自己的后代永远放弃西班牙王位。
1701年路易十四宣布腓力为西班牙国王,称腓力五世(1700~1746在位),同时侵犯西属尼德兰和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共和国)。英国不能容忍法国独霸欧洲,因而与荷兰结成反法联盟支持奥地利的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王位。先后加盟的还有普鲁士王国和大部分邦国,还有葡萄牙和意大利地区的萨伏依等。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科隆等邦国等则与法国结盟。同年 3月战争爆发,主要战场在意大利地区、尼德兰、德意志地区和西班牙。
1703年反法同盟在奥克斯塔特打败了法、西军队。在1706年的都灵战役和拉米伊战役及1708年的奥德纳尔德战役中,法西联军大败,法军被迫退出战场。
英国于1704年从西班牙占领了直布罗陀。
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也爆发了拥护奥地利查理大公的起义,奥地利的力量伸延到西班牙的巴伦西亚、阿拉贡地区,高尔韦伯爵·马絮也从葡萄牙进入萨拉曼卡,迫使腓力五世撤出马德里,查理大公于1706年7月2日进驻马德里。
1705年,利奥波德一世亡故,其长子约瑟夫一世继位。
法军于1707年4月25日在西班牙的阿尔曼萨打败高尔韦的部队,占领了巴伦西亚、穆尔西亚、阿拉贡地区,腓力五世实际上统治了西班牙的广大地区。
1710年查理大公再次进入马德里,法国将军旺多姆公爵和腓力五世的联军在比利亚维西奥萨挫败查理大公的部队。
1711年战局又转为有利于法国。同年奥地利的查理大公因其兄约瑟夫一世亡故而继承奥地利、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称查理六世(1711~1740在位)。这使英国和荷兰改变了态度,怕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势力过大对己不利,不再支持他获取西班牙王位的要求,遂于1713年 4月在荷兰的乌得勒支与法国、西班牙签订乌得勒支条约,次年又签订《拉施塔特和约》。
腓力五世被承认为西班牙国王,继承西班牙本土和海外殖民地。但原属西班牙的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和意大利南部受奥地利管辖。从此,西班牙在欧洲的领土损失大半,失去传统的欧洲大国地位。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英国加强了在海上和殖民地的势力。次年,法王路易十四病死,法国不再称霸欧洲,财政濒临绝境,开始衰落。

‘玖’ 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什么时候灭亡

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最为重要、影响力最大、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家族,该家族成员曾出任过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德国等国君主。 可是到18世纪,这个家族却突然衰落,其原因令人困惑。然而科学家们最新研究发现,乱伦和近亲结婚可能是导致这个欧洲皇室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
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于1700年绝嗣而亡,而奥地利的王朝于1740年绝后,随即被分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取代,直至1918年帝国被奥地利共和国取代。今日,部分哈布斯堡王族后裔依然生存,分别定居于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和德国等地。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2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18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8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66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3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