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为什么优秀
A. 西班牙特点
1、西班牙风土人情
(1)西班牙人受拉丁文化的影响,性格热情奔放,乐观开朗,诚实爽快。
(2)饮食:西班牙人日常饮食以面食为主,吃各种肉类,喜食酸辣,不爱吃油腻或过咸的菜肴。他们爱喝啤酒、葡萄酒
(3)着装:西班牙人平时服装以宽松、舒适为主,大多是不系领带的衬衫、夹克衫,妇女喜穿素色高雅裙装,但老年人比较喜欢亮色
(4)禁忌:忌讳“13”和“星期五”。喜欢黑(庄严)、红(吉祥热烈)、黄色(高贵)。
2、西班牙客户接待注意事项
(1)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一般可称呼西班牙人为先生、夫人、小姐,西班牙人见面之时常常交换名片,女士处处优先。
(2)在商务场合,西班牙人很重视信誉,总是尽可能地履行签订的合同。
(3)西班牙人只有在参加斗牛比赛活动时才严守时间,但客人应当守时,即便对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责怪。
3、西班牙人喜欢什么礼物
(1)国内零食、精美包装的本地特色小吃。
(2)陶瓷餐具,可以送些具有中国风格的餐具。
(3)手工艺品、字画,表示友好合作。
4、适合与西班牙人沟通的话题
(1)西班牙美食:火腿(Cordero)、瓦伦西亚海鲜饭(Paella)、卡斯蒂亚汤(Sopa Castellana),中部地区的烤乳猪(Cochinillo)、烤乳羊(Cordero),西北部地区的海鲜汤(Cordero)等。
(2)西班牙橄榄油:产量和出口均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量的50%。
(3)西班牙斗牛:西班牙国粹之一,选用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一般驯养四、五年后即可使用。斗牛表演通常在下午进行,每场由三个斗牛士分别斗六头牛。斗牛表演是西班牙为数不多的准时开始的活动。
(4)弗拉门戈舞:西班牙国粹,是安达卢西亚地区吉普赛人(又称弗拉门戈人)集歌、舞、吉他演奏为一体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舞蹈热情、奔放、优美、刚健,形象地体现了西班牙人民的民族气质。
(5)西班牙名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年,出生在意大利,后成为西班牙着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 (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代表作《堂吉诃德》),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西班牙伟大画家,立体派的先驱)。
(6)谈话禁忌:西班牙人热情好客,交谈时比较随意,一般喜欢谈论体育(如足球、网球、高尔夫球)、斗牛、旅游、天气、工作、业务等。西班牙人注重个人隐私权,一般不能询问别人年龄、收入、婚否、宗教信仰、政治派别等。在交谈时,注意不要高谈阔论、出言不逊、随意插语、打断别人等。
5、西班牙市场的特点
(1)在劳动力市场、银行部门、破产法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措施保障市场便利化。
(2)通过优化产业竞争力、保障贸易便利化等途径促进产品出口。
(3)提供融资便利,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4)私人和公共债务长期处于较高水平,风险高。
(5)整个国家面临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问题,失业率较高。
(6)大量的小型非生产性公司占据市场主导。
B. 为何西班牙人最长寿
上月底,欧盟在布鲁塞尔发布了2017年度的欧盟健康报告,根据报告,西班牙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83岁,比2000年的79岁多了四岁,也高于欧盟平均水平3岁,要知道在提高平均寿命的道路上,每提高一岁都是了不起的成就。西班牙成为了欧盟最长寿,世界第二长寿的国家。
之前看到过咱们中国的寿命报告,平均寿命最高的是上海和北京,也就是我们所谓压力最大的地区,但是他们偏偏是最长寿的地区。为嘛?主要原因是因为北京和上海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医疗卫生资源,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得了重病基本上就是等于判了死刑,很多地方根本治不了,很多人收到了诊断结果就回家等死。也就是说,提高寿命的最重要的前提,是病有所医。西班牙在这一块,肯定是没得说的,毕竟医术和医疗保障都是世界前列的国家。
其实,在欧盟这个整体医疗水平非常强悍的地方,西班牙人引以为傲的医疗只在平均分之上一点,如果真的是医疗决定着平均寿命的话,西班牙人应该排在欧盟的中等才对,为什么可以排到欧盟的第一呢?
是不是因为西班牙人喜欢运动?你看西班牙足球篮球这么厉害。其实也不然,这个报告里面也写了,西班牙人的运动习惯是欧盟倒数第二,几乎所有国家都比西班牙人爱运动。看来这生命在于运动这话,也可能没有起那么大的作用。
其实仔细一想,背后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在能够基本上保证病有所医的前提下,西班牙是生活的最快活的国家。
首先,西班牙的工作压力很小。倒不是说西班牙人懒、天天不工作,其实法国人和德国人每年的工作时间比西班牙人更短,同时西班牙人没有什么附加的压力可言,没有多少人天天想着勾心斗角去升职,能安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主要在考虑今天吃啥和下班后去哪聚餐。西班牙人也是“贪图安全小富即安”的典型,西班牙人是欧洲最热衷于考公务员的国家。
其次,西班牙的居住环境非常友善和令人舒服,比起欧洲其他国家的性格,西班牙人更加乐于助人,爽朗而且健谈。无论是餐厅里,还是电梯里,地铁里,总能碰到一些可以给你带来一天好心情的人,相互友善和精神支持,让西班牙人每天都过的没有什么阴霾。
再者就必须说说西班牙的气候。因为靠着海,所以气候非常不错,西班牙是欧洲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每天出门看着蓝天白云这心情绝对会比阴云密布雾霾笼罩要好很多。英国德国属于雨水特别频繁,更别说北欧国家一年有好几个月都是极夜没有太阳,北欧各方面都很发达,但是他们的自杀率是惊人的高,在西班牙开心都来不及,别说整天想着自寻短路了。
其实阳光对老年人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阳光充足的地方,患上风湿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而阳光可以帮助钙质的吸收,可以让老年人的骨头没那么疏松,减少了骨折的概率,其实骨折后的老人和有风湿病的老人,都不怎么喜欢出行,就导致了他们整天在家憋着,而身子骨强健的老人可以经常出门,走路也是一种锻炼,出门会放松自己的心情,经常看到马路上结伴而行的老人家,打扮的漂漂亮亮,耳环大衣手包,一件不拉下,老爷爷们也是把头发梳得溜光,穿个风衣就能出门“耍帅”了。不得不说就这一点上,西班牙人比北欧人就赢了太多。
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老百姓主要的死亡原因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这两大项都和情绪和压力密切相关,西班牙人压力小和乐天的性格,都让他们能够减少这些病症的发生。那么这些病症还和什么有关呢?没错,就是饮食。
西班牙人的地中海式饮食已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橄榄油本身就有防血管硬化和防癌的功效,做菜的时候是最佳选择,加上西班牙的蛋奶肉食都不缺,质量也是上乘,鱼类,瓜果蔬菜都应有尽有。
地中海式饮食讲究的是饮食均衡,而西班牙作为欧洲着名的果园和菜园,地中海气候盛产各种水果,蔬菜,西班牙同时也是欧洲最重要的远洋捕捞国家之一,因为自己就能生产,所以当地的瓜果蔬菜和各种海鲜在欧洲都是很便宜的,让家家户户都有“饮食均衡”这个条件,健康饮食也就不奇怪了。
真心觉得,西班牙人这种悠然自得,注重生活质量和享受,最后人人长寿的状态,是一个普通人的最佳生活方式了。
C. 为什么西班牙人打篮球那么厉害
我一直在坚持一个方法,早上起来先喝杯柠檬水,这样可以排除一晚上沉积在肚子里的毒素,上午10点多我会吃一个苹果,晚上沐浴前先喝一杯45度左右的开水,这样可以毛孔的垃圾排除,在洗澡效果比较好,记住在睡前一定要喝一杯淡蜂蜜茶,这样可以滋润和美白皮肤,你也试一下吧!
D. 西班牙人提前4轮回归西甲,为何说西班牙人是一支很厉害的球队
北京时间5月9日凌晨,本身西乙联赛第38轮开打,其中一场焦点战中,西班牙人客场0-0被萨拉戈萨逼平,积分达到78分,领先阿尔梅里亚12分,因胜负关系占优,提前四轮锁定前二,西班牙人升下赛季西甲联赛。
为什么西班牙的足球这么强?
对西班牙人来说踢球的初衷是好玩儿,他们从小就是在享受足球。西班牙人真的很想享受足球的乐趣,但是享受足球对西班牙人意味着什么?西班牙人享受足球的乐趣十分简单,就是我脚下一定要有球,对手想要球,就先干得过我,西班牙球员骨子里那种斗牛精神也展现在了足球中,他们的控球意识可以把对手累倒在地,这就是西班牙人享受足球的乐趣。看起来非常残忍噢,但是足球就是这样,要么输,要么赢。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西班牙人足球这么厉害的原因之一。
E. 武磊究竟有何精彩表现,为何能够成了西班牙人战术核心
在西乙首轮比赛当中,武磊领军的西班牙人成功在主场迎来了开门红,他们3-0击败了实力位居中下游的阿尔巴塞特,他们不仅仅取得了开门红,而且还让整个西班牙足坛明白,自己本赛季的目标就是重返西甲顶级联赛,而被主帅给予了更多自由的武磊更是用自己的表现回报了莫雷诺和西班牙人队的信任。
希望武磊能让更多的中国球员树立留洋的信心,只有更多的中国球员出现在欧洲赛场上,中国足球才能多点开花,才能有备无患,才能迎来真正的属于我们的春天。
F. 西班牙人球迷齐唱武磊之歌,武磊在西班牙队发展的怎么样
西班牙人球迷齐唱武磊之歌,武磊在西班牙队发展的怎么样?武磊是一个十分低调足球运动员,他虽然技术方面十分出色,可是为人却十分和善,得到了教练和球员喜爱。武磊在西班牙人位置比较稳固,发展还算不错,下面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
第三、西班牙人一系列比赛中,武磊发挥十分出色,让他得到球迷热烈拥护:
现在西班牙人终于进入西甲联赛,这让球迷们非常开心,他们当然忘不了球队的功臣之一武磊。很多西班牙球迷,都希望武磊能够继续为球队效力,可以说他的位置肯定非常稳定,而且在西班牙人,也有很高的声誉。所以武磊现在发展非常好,只要他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势,相信未来潜力非常大。
G. 为什么西班牙人擅长红土网球场
西班牙多红土场地,红土场地和绿地、草地、硬地,还有上海大师赛那不知什么地相比,弹性好一些,球速也比较快.西班牙选手一直在红土练,有较强的跑动能力,这种长期锻炼获得的优势很容易在各红土赛场上显现出来
H. 你为什么喜欢西班牙人
没有其他原因,就因为武磊加盟了,就好比姚明加盟了火箭,大家都看NBA火箭的比赛一样的道理
I. 为什么西班牙人擅长运动
西班牙人殖民南美等地多年,文化同化现象严重,其斗牛士文化独树一帜,在世界范围有好感,因此受此影响的年轻人以移民西班牙为荣。
另外西班牙的准入门槛比西欧那几个发达国家要低一些,混血儿及移民的加入也成为其源源不断的新陈代谢来源。
最后,其民主化人性化的体质更是保障了运动员的健康发展,因此他们的足球,篮球等大众化运动受欢迎,国际成绩也好
J. 纬度的秘密:为什么西班牙人热情如火,德国人
可以这样说吧,纬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民族性格。越趋于寒带,阴霾越重的地区,民族性格越严谨、缜密;反之,越是温暖晴朗阳光普照的地区,其居民的性格就越是任性、浪漫。
早年看过阿莫多瓦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好多西班牙老人为什么都穷苦、邋遢、悲惨,而德国老人则基本上都过得安康体面?那是因为青壮年的德国人在工作挣钱储蓄的时候,青壮年的西班牙人在夜夜笙歌纵酒狂欢呢。
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务实、勤勉、埋头苦干,不肯苟且,德国人的这种民族性格是非常着名的。
其实,就西班牙和德国这两个对比度强烈的民族来说,没什么好评价的,也谈不上价值序列的高低排列。这只是生命观的差异。有的人,把生命视为不同阶段,是一生这个概念,于是,匀着过,每个阶段都很仔细,每个阶段都尽量过得不错。而有的人则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体现在青春这个阶段,所以要及时行乐,至于说到后面没本钱了,那就能怎么混就怎么混吧,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好在还可以死。
有意思的,高纬度性格,因为寒冷、严谨、缜密、有序,所以,绝望感就更为强烈;不少德国电影是这样的,还有好些北欧电影也是这样的,比如着名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就以其浓重的终极追问意味,而让人感觉质地十分紧密甚至是过于紧密,因而有窒息感。而低纬度性格看似混杂凌乱,却有着一种特别的通达和幽默在里面,跟高纬度性格的纠结和追问不同的是,低纬度性格有一种天然的混沌迷糊的生存理念,天人合一,自在逍遥,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以阿莫多瓦为首的西班牙电影和一些南美电影,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怎样的境遇怎样的遭遇,中间都有颇为可口的喜剧感。
看讲述德国人性格的一些文章,是这样概括的。比如,洁癖,讲究清洁和整齐,德国主妇是全世界最喜欢打扫卫生的主妇;还比如,德国孩子一般都会在写完作业后才玩耍,因为德国人的教育就是先工作再娱乐;再比如,说半夜12点,停在红灯前的那辆车,一定是德国人开的……德国人较为共同的特点就是:实在、勤奋、准时、节俭和做事一板一眼。
老实说,我真有点像德国人。我这人,有洁癖,做事认真、勤奋,特别讲究秩序,无论是居家还是做事,秩序井然就能让我安详。而我恰恰也是半夜12点也会把车停在斑马线前等红灯转绿灯的那种人。有人曾经对我说,你像个德国女人。
这种人,给人的感觉是靠谱,但无趣,一般来说都是虚无主义者。这我知道的。
对德国女人,从感觉上讲,我一向有点敬畏。敬的比重要比畏大很多。这就是一种感觉,没什么道理,更没什么论据。这种感觉来自德国的哲学、德国的纬度、德国特有的黑森林气息。
最初关于德国女人的影像感觉是早年在好莱坞大放光芒的玛琳-黛德丽。她是从20年代中期开始走红的女影星,成名作是1930年的《蓝天使》。《蓝天使》之后,她到了美国签约派拉蒙公司,然后在很多部电影中出任主角。这个长相有点男性化且嗜好男性服装的德国女演员,以其硬朗沉静的表演风格,很快征服了美国观众,与来自瑞典的葛丽泰?嘉宝分坐当时影坛的两把后座,相当于东宫西宫的味道。
上个世纪20、30年代美国影坛的两位皇后,在进入40年代后,前后选择了退隐。嘉宝的退隐是特别绝然和彻底的,她是1941年拍完最后一部电影《双面女人》之后,在36岁的巅峰期选择离去,从此彻底从公众视野中消失。黛德丽选择的是一种渐退的方式,战后,她离开了电影圈,重新做回了早年的歌厅歌手,四处巡回演出。然后,她一点点越退越远,直至彻底消失。
玛琳-黛德丽和嘉宝,都是高纬度国家的女人。她们的例子可以再次有力的证明,高纬度性格跟虚无是有天然的亲近感的。而且,越繁华越虚无。
德国人的味道是非常特别的。他们严谨、端素、条理分明、举轻若重,几乎不带什么游戏色彩。他们不是没有玩笑,但那种玩笑倾向于歇斯底里的闹剧风格,与英国人的幽默和法国人的诙谐相比,口味显得比较重。在东方,与德国特点有类似和相通之处的国度,应该就是日本。德国的闹剧电影和日本的闹剧电影,有好些都有一种笑得几乎闭气的癫狂谵妄,让人有点惊骇。
有时想,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结盟,说起来背后是有一种相通的气场的。这种气场跟同是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是不是有什么关联?二战轴心国结盟中为什么会加上一个意大利?这有点令人费解。意大利和德国与日本,民族气质差别太大,多少有点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但意大利气质中含有某种癫狂自大的成分,这一点倒是与德国和日本不谋而合。
日本文化中的“清简”之味,源头是东方的佛学和哲学本质。在西方人中间,我估计也只有德国人是最有可能体会并欣赏的。从电影的角度讲,“清简”的代表人物是小津安二郎,而在世界影坛上,最着名的小津安二郎的西方学生,就是德国人维姆-文德斯。
德国女导演桃丽丝-多利也是小津安二郎的倾慕者。在对小津的崇拜方面,比她更为人所知的是维姆-文德斯。文德斯称小津为其“电影上的父亲”,还拍了一部记录片《寻找小津》,忧伤无措地想用镜头捕捉1960年代属于小津的东京景象。当然,他找不到了,所以忧伤无措。
但就剧情电影来说,桃丽丝-多利可比文德斯更多更好更逼真地采了小津的气。2008年春天上映的《樱花盛开》,让众多影迷为之倾倒。我认为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佳作。
看资料上说,桃丽丝-多利是少数持续创作超过20余年的德国女导演,她的电影,诸如,《预约下一世纪的温柔》、《光脱不恋》、《渔夫和他的妻子》等,票房和口碑双赢,接二连三获得国际影展大奖的肯定。但就东方观众来说,真正进入视野并为之赞叹的她的作品,就是《樱花盛开》。
生之无奈,生之苦痛,老年的悲伤,失去,永别。这些是所有人都要体会的东西。我喜欢《樱花盛开》这部电影讲的道理,那就是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就是这样的。人生旅程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过程,只是,有的人在这段下坡路上也能多少瞄得几眼不错的风光,摘得几朵美丽的花儿,而有的人就干脆一路朝下,不管不顾,一点也不留恋往返,径直走下去就是了。前者并不一定比后者更快乐,因为那是幻觉;后者也不一定比前者更睿智,因为连幻觉都丧失了。我喜欢《樱花盛开》,就是因为,它呈现了幻觉的色彩,也呈现了生命的本质,而很多作品是无法将二者兼顾呈现的,但《樱花盛开》做到了。更重要的是,《樱花盛开》有一种安之若素的味道。这也是小津安二郎的核心味道。
就我这个被别人视为带有高纬度性格的人来说,我更倾向安于本质。只有安于本质,幻觉才更像是幻觉,也才能够更加纯粹地享受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