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兰在西班牙哪里
Ⅰ 尼德兰的介绍
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它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使人类历史的前景出现一抹灿烂的曙光。
主要人物 威廉·奥兰治、威廉·范·奥伦治。
起因
尼德兰革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西班牙封建专制的压迫而引起来的。早在14世纪时,尼德兰就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6世纪的尼德兰是西欧经济很发达的地区。它拥有300万人口,17个省区中有300多个城市,南方安特卫普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北方的经济中心是阿姆斯特丹。尼德兰的经济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要求推翻专制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发展资本主义,他们的宗教上接受了加尔文教派。
西班牙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查理一世时,西班牙国库的年收入一半以上来自尼德兰,被宗教裁判所处死的新教徒达5万人之多。腓力二世继位后,变本加厉地迫害尼德兰人民。他拒绝偿还国债,使尼德兰的银行家遭受巨大损失,他提高西班牙收购羊毛的价格,使输入尼德兰的羊毛减少,导致许多手工工场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因此失业。他还禁止尼德兰商人同西班牙殖民地直接贸易,加强宗教裁判所对新教徒的迫害。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引起尼德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1566年4月的一天,几个身穿乞丐服,系着乞食袋的人出现在布鲁塞尔城总督府门前。他们奇异的装扮引起人们的注意,原来他们是大贵族威廉·奥兰治、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将。他们是代表尼德兰的“贵族同盟”向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请愿来了。
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是个女公爵,叫玛格丽特。奥兰治亲王将请愿书递交给总督,要求废除迫害新教徒的法令,召开三级会议,撤退西班牙驻军。总督不仅拒绝了这些要求,而且还大骂这些富贵的乞丐,下令将他们赶出了总督府。贵族们原打算让西班牙统治者作些让步,所以,他们在请愿书中还表示效忠西班牙国王,但他们的愿望落空了。正当他们商量新的对策时,人民群众已掀起了革命的风暴。
高潮
愤怒的群众冲向天主教堂和修道院,将神龛里的圣母像掀倒在地,捣毁教堂内部的装饰物,爆发了大规模的破坏圣像运动,参加者达数万人之多。尼德兰革命由此拉开了序幕。玛格丽特迫于群众的压力,宣布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动,赦免了贵族同盟的成员。与此同时,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却暗中调兵遣将,派阿尔发公爵镇压尼德兰革命。
1567年8月,阿尔发率领1.8万人到达尼德兰。阿尔发立即成立了“除暴委员会”,以血腥手段镇压革命,被处死的起义者达8000多人,贵族厄格蒙特伯爵、荷恩大将都被处死。资产阶级首脑安特卫普的市长也被送上了绞刑架。阿尔发还制定新的税制,一切动产和不动产都要征收财产税,所有的商品都要征收交易税,企图从经济上扼杀尼德兰革命。他恶狠狠地说:“宁留一个贫穷的尼德兰给上帝,也不留一个富裕的尼德兰给魔鬼。”
在一片腥风血雨中,有钱的尼德兰人纷纷逃往外国。奥兰治亲王逃到德国拿骚。在那里,他继续策划反西班牙统治的斗争,并希望得到德国新教诸侯和法国胡格诺教徒的援助。他多次组织军队进攻尼德兰,但都没有成功。
低谷
广大的尼德兰人民积极地展开了游击战,在北方,渔民、水手和码头工人组成了一支支称为“海上乞丐”的游击队。他们驾着轻便小船,沿海岸游弋,出其不意地袭击西班牙运输船。一次,一支由24只小船组成的游击队,还攻占了西兰岛的布里尔,将阿尔发的军队打得纷纷落水。这一仗使海上游击队终于在尼德兰本土建立了第一据点,促使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573年底,北方各省基本上都从西班牙占领下解放出来,宣布独立。在北方各省联席会议上,奥兰治亲王被推为总督。北方各省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在南方,阿尔发的日子也不好过。尼德兰人民在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不断袭击小股西班牙军,惩罚西班牙人的爪牙。打得阿尔发晕头转向。起先,他全力对付奥兰治亲王的进攻,继而又分兵对各省起义的城市进行猛烈的攻击。他对许多城市实行野蛮的洗劫,也不能挽救西班牙在北方各省的失败。腓力二世只得把他回召西班牙,改派一个叫列揆生的人为尼德兰总督。
新任总督的日子更不好过。1574年5月,他率大军包围了北方荷兰省的海滨城市来登,来登坚持抵抗了三个月。来登距海六英里,地势低于海平面。8月的一天,守城战士突然打开水闸,来登城外顿时成为一片泽国,围城的西班牙军全都陷入海水中,损失惨重,狼狈地撤走了。来登战役的胜利,巩固了北方革命的胜利,也推动了南方各省的斗争。1576年9月4日,布鲁塞尔爆发起义,起义者占领了总督府,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关被推翻了。从此,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这一年的10月,全尼德兰的三级会议在根特城召开,签订了《根特协定》,宣布废除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各城市原有的权利,南北联合抗击西班牙。
胜利
1579年,南方的封建贵族害怕日益高涨的革命影响他们的利益,组成阿拉斯联盟,承认腓力二世为国君,企图联合西班牙军向北方进攻。阿拉斯联盟破坏了《根特协定》,于是北方各省成立了乌特勒支同盟,以对抗南方贵族。第二年,腓力二世宣布奥兰治亲王为罪犯,乌特勒支同盟针锋相对,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成立联省共和国。联省共和国各省中,荷兰地域最大,经济也最发达,是共和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又称联省共和国为荷兰共和国。从此,尼德兰分裂为两部分,北部形成独立的国家,南部仍然处在西班牙统治之下。
腓力二世当然不能容忍荷兰共和国的存在,但此时这位强悍的国王已无力与新生的共和国较量了。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被英国海军击溃,从此失去海上优势。第二年,腓力二世在爱斯库里亚尔行宫中死去。1609年,新继位的腓力三世和荷兰共和国签订《十二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共和国的独立。尼德兰革命在北方获得完全的胜利。1648年,荷兰为欧洲各国正式承认。
Ⅱ 古代的尼德兰属于哪个国家
尼德兰古代曾由罗马统治,中世纪初期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组成部分。11~14世纪,尼德兰分裂成许多封建领地,多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14世纪至16世纪中期,通过中世纪的王朝婚姻关系和王位继承,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一部分。
Ⅲ 尼德兰是如何成为西班牙属地的
中世纪初期,尼德兰是法兰克王国的中心,11世纪后,分裂为许多封建领地,有些臣属于法国,有些臣属于德国。15世纪,勃艮第公爵统一了尼德兰各邦。1477年,勃艮第公国被法国吞并,尼德兰成为独立的领地,归德国的哈布斯堡王族统治。1516年,出生于尼德兰的哈布斯堡族的王子查理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称查理一世,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1519年,查理又当选为德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查理五世。查理五世的领地除德国、西班牙及美洲殖民地之外,还包括尼德兰、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和北非的突尼斯等地。西班牙以天主教为统治工具,成为天主教势力的最大支柱。
Ⅳ 尼德兰革命指的尼德兰那时候是属于哪个国家的
尼德兰革命爆发于1566年,当时属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尼德兰(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方面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又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即十六世纪初叶后,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1566年,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579年北方八个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795年后,成为法国统治下的荷兰王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Ⅳ 尼德兰是哪里现在好像没有了吗怎么回事
“尼德兰”荷兰文意为低地,指马斯河、莱茵河、些耳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的低洼地区,范围大体相当于今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这个地区曾处于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王国统治之下,16世纪初,尼德兰归属西班牙。尼德兰自古就是水陆通商的枢纽。早在13、14世纪,手工业、商业就相当发达。佛兰德尔等城的呢绒以品质优良驰名全欧。地理大发现以后,尼德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有300多座城市,当时被称为“多城市国家”。
Ⅵ 尼德兰革命成功 尼德兰属于哪国
尼德兰革命爆发于1566年,当时属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尼德兰(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方面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又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即十六世纪初叶后,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
有帮助请及时采纳~
Ⅶ 尼德兰是哪个国家
尼德兰”意为低地(低地国家),旧时尼德兰地区所包括的区域相当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部分地方[1]。
荷兰的正式国名叫尼德兰王国,荷语为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英语为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简称The Netherlands,而非Holland[2](荷兰省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中最大、最富裕且最有权力的省份,中文译名“荷兰”就来自“Holland”一词[2])。尼德兰濒临北海,地势低平,耳德河的深水便于大船出入,因此海外交通十分便利。尼德兰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很快,外国商人纷纷来到这里经商。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尼德兰的经济又有进一步的增长。每日往来的外商有五、六千人,港口同时可以停泊大小船只二千多艘。商人们运来美洲的金银、东方的香料等奢侈品,运走西欧、北欧的纺织品、金属制品、船舶用具,等等。安特卫普有发达的纺织、玻璃制造、制糖、印刷等业;银行、汇兑、信贷业务应运而生。
①即“荷兰,比利时”
②尼德兰(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地势低洼的地区,相当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1] 。中世纪初期,尼德兰是法兰克人王国的一部分,法兰克人王国分裂后,它分属于德意志皇帝和法兰西国王。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五世即位。查理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方面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又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即十六世纪初叶后,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566年,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579年北方八个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795年后,成为法国统治下的荷兰王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森堡为独立国家。1867年卢森堡成为中立国[3] 。
Ⅷ 为什么16世纪后期的尼德兰革命者自称乞丐
“尼德兰”意思是低地,指莱茵河、些尔德河和北海海滨地势低洼的地区,相当于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1566——1609年,尼德兰爆发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创建了荷兰共和国,影响深远。可是,尼德兰的革命者却曾自称乞丐,这不奇怪吗?
1572年 4月1日,一支“海上乞丐”攻占西兰的布里尔城,并击退敌人的反扑。从此,北方起义进入高潮。不久整个北方都从西班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经过反复的斗争,到1579年初, 北方7省组成乌特勒支同盟,宣布永不分裂,实际奠定荷兰共和国的基础。正是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才最终打败西班牙反动派,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Ⅸ 尼德兰南部的介绍
南尼德兰是一个历史区域,位于低地国家(Low Countries)尼德兰(The Netherlands)南部。先后被西班牙(西属尼德兰:1579-1713年)、奥地利 (奥属尼德兰:1713-1795年)和法国 (1795-1815年)统治过。
Ⅹ “尼德兰”是哪里
“尼德兰”(Netherland)意即低凹之地,相当于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在中世纪时这里就是北欧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文艺复兴式木工艺的发展要比德国北部的某些地区更为先进。布鲁塞尔、安特卫普和里格是文艺复兴早期木工艺的三大中心,它们以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叶簇装饰的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并曾影响过德国北部的家具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