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西班牙如何成功
① 二战中欧洲因战火一片焦土,为什么西班牙能中立、置身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由帝国主义反动势力所策划的、旨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全世界共有61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德国军队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同年的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样全面爆发了。
二战是在40个国家的领土和海战区及大洋战区进行的,欧洲是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空前严酷惨烈的战斗中,欧洲大地受尽了战火的蹂躏变成了一片焦土,可就在这片焦土中,就有这样的一块"快乐的绿洲",在整个战争期间独处于战争之外,享受着安定、富足的和平生活,这块"绿洲"就是西班牙。
当时的西班牙统治者是弗兰西斯.佛朗哥,他曾经是西班牙长枪党首领,靠着武装叛乱夺取政权而上位的独裁统治者,怎么能够在战火席卷整个欧洲的局势下,任它狂风暴雨我自岿然不动呢?战后的许多学者,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的西班牙之所以不参战,是因为当时西班牙国内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允许所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经济上,生产、生活资料极端匮乏,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百废待兴;政治上,国内的共和派、君主派和其他左翼集,都还保存着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随时有可能推翻佛朗哥的独裁统治。因此想要站稳自己的脚跟,佛朗哥就不敢再穷兵黩武了,而是要想办法稳定局势,在政治上坚决地排除异己,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点观点,认为是西班牙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带来的政治优势所决定的。西班牙国家的版图,地扼直布罗陀海峡,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二战开始后,无论是盟国还是德意两国,都积极地拉拢西班牙,争取西班牙加入自己的阵营。1930年3月英国为解西班牙的燃眉之急,特地从阿根廷运送了一批食品赈济他们,并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万英镑的贷款,允许它从盟国进某些禁运的工业原料。1941年年初,美国也以红十字会的名义给予西班牙价值150万美元的食品和药物援助。随后,美国国会还在罗斯福总统的授意下通过法案,同意放松美国商人对西班牙进行石油输出的控制。而德、意两国则早在佛朗哥刚开始建立政权的时候就曾给予过大力支持。1940年5月,意大利宣布将西班牙所欠的债务从70万里拉减免到50万里拉。德国则源源不断地将军火机械和精密武器输送给西班牙。希特勒甚至还答应佛朗哥,战后把他渴望已久的直布罗陀海峡割让给他。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西班牙语:Francisco Franco;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内战期间推翻民主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军队领袖,西班牙国家元首,大元帅,西班牙首相,西班牙长枪党党魁。1936年发动西班牙内战,自1939年开始到1975年独裁统治西班牙长达30多年。
正是交战双方的种种利益引诱,使得佛朗哥无法决定倒向哪一方。而交战双方也不能以武力相逼,以免事与愿违把佛朗哥推向对方。佛朗哥自己也在与交战双方的周旋中,意识到如果西班牙倒向其中任何一方、加入战斗的后果都将不堪设想:那将会使西班牙直接沦为战争的前沿地带,遭受战火的无情摧残。对于西班牙来说,最好的策略,就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谁都不加入、谁都不得罪,保持中立的立场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佛朗哥个人的政治主张所致,他只主张反对苏联,并无意与任何西方国家为敌,正是这种思想,促使他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立场。西班牙内战时,苏联曾给予佛朗哥的反对派以大力的支持。佛朗哥上台后,苏联仍然与它所支持的这些党派保持联系。因此佛朗哥认为如果西方国家相互敌对,只能是两败俱伤,反而使苏联坐收渔利。西方国家的敌人应该是苏联,而不是其他的国家,所以佛朗哥只把苏联当做自己的敌人。1941年6月德国大举入侵苏联时,佛朗哥甚至还专门组织了一支约2万人的"蓝色军团"跟随希特勒作战。对西班牙的这一举动,佛朗哥特别强调"蓝色军团"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苏联的一贯立场,并不表示西班牙是参加轴心国作战。
从以上的观点,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到西班牙保持中立的依据所在,但细细琢磨会发现有一个问题很难解释,那就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居然能够容忍佛朗哥在他的鼻子底下扮演变色龙的角色。西班牙国力不强,德军完全可以一举攻占而多得一个战略要地。希特勒没有这么干,这可与他的性格不符,这又是为什么呢?
② 西班牙在二战中起了什么作用吗
虽说佛朗哥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帮助下打赢了西班牙内战,但在二战中虽说西班牙有随时倒向轴心国的迹象,但一直到二战结束西班牙一直都处于中立状态。
虽然在战前,德意帮助佛朗哥发动政变,建立起了法西斯政权.但是西班牙国力不强,并且位处于直布罗陀北岸,假如西班牙参战,英国为了保卫直布罗陀海峡必将全力击溃西班牙..西班牙当然不会傻到去当德意的马前卒.但是为了报答德意两国,在德国入侵苏联时,西班牙组建了第250“蓝色”步兵师,以志愿军的形式随同德军参加入侵苏联的战斗...
其实在二战中的欧洲,根本就没有西班牙的战略空间...德国横扫了欧洲大陆,并且征服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意大利入侵北非,企图将地中海收为己有...那西班牙参战他还能得到什么?北方就是德国的傀儡维希法国,南边是德意的北非,东边是意大利的地中海...西班牙根本就没有底盘可以拿.
仅仅为了报恩就把本国人民投入到一场无利可图的全面战争(而且还是世界大战)中去,完全不理智.佛朗哥也不是傻子啊...
西班牙唯一想要的只有直布罗陀海峡,所以1940年西班牙出兵占领了丹吉尔,但一直保持着中立,并未与英国开战...英国为了保持西班牙的中立,也不断的给予西班牙经济援助..
政治是只讲利益而不讲情义的...事实上也证明了西班牙不参战的先见之明...因为佛朗哥曾给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写了一封长信,意思是说如果德国能拿出一个德、意必胜的证据来,酉班牙马上加入德、意集团...可惜德国拿不出这个证据...
西班牙最强硬态度的时候就是40年以及41年,宣布西班牙是"非交战国",意思就是西班牙的志愿军加入德军,西班牙入侵摩洛哥宣布收回直布罗陀海峡等行为仅仅是本国与这些国家的冲突,并不代表西班牙加入德意与英的争霸战...(二战是后人起的名字,当时在欧洲,这场战争仅仅只是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在争夺欧洲霸权而已)
到了1943年,法西斯节节败退,让佛朗哥看清了法西斯阵营不可能取得胜利,所以将西班牙由非交战国变回了中立国...西班牙的不参战政策让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权活到了最后....
③ 关于二战时期的西班牙
``````````楼上有毛病,墨索里尼是意大利的。
当时西班牙是民族主义者、独裁者佛朗哥的法西斯政党长枪党统治的!
一直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为止。
西班牙在二战中给德国提供军需物资,并且为德国组建出征苏联的志愿军,还作为德国获取英美的情报基地。
西班牙与日本除却《马德里备忘》还有在经贸方面有一定联系,但是规模不大,毕竟两国遥远且商路不畅。倒是在意识形态上有些认同。
④ 都是法西斯国家,西班牙的结局怎么和德意日如此不同
南欧最强国——西班牙的经济复兴
文史君说:
西班牙在20世纪产生的激烈变革,总体上讲是分几个时段的。第一个时段是弗朗哥上台前的民主化政府时期,这个时期的西班牙内政是温和的,经济状况是低迷的。第二个时段是从弗朗哥上台到七十年代结束统治,这个时期西班牙的变动较大。在战后,弗朗哥政府从总体上接受了西方对西班牙的民主改造,其政权性质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通俗来说就是不那么“法西斯”,而是愈发地“德谟克拉西”起来。第三个阶段我们谈的比较少,是从弗朗哥下台后直到今天的新西班牙,她正在以其特有的活力重新活跃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之上。西班牙的明天将会怎样?让我们对她送上属于自己的美好祝愿吧!
⑤ 二战西班牙是唯一没有参战的世界强国,他们为何要独善其身
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
二战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无疑是场灾难,因为在二战中死去的人太多了,据悉在这场大战中死去的人就有一亿人之多!而这场世界大战,也相应地波及到了数十个国家。而在这场大战下耗费掉的资金,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所以,小编说这场大战,对整个人类来说那就是一场灾难,一点都不为过。
本着这个原则,西班牙在弗朗哥的领导下,本着独善其身的原则,在国与国之间大发战争财,对于一个西班牙自身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最明智的做法。
⑥ 二战,西班牙是个怎样的存在战后结局如何
翻看关于世界第二次大战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有很多国家都参与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西班牙这一个国家来说,他们并没有参与到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去,但是这一个国家之中的结局也并不是很好。它被各国孤立,只能自己寻求发展。
从上面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班牙最终结局是被各国孤立,只能独立发展。
⑦ 西班牙内战后的西班牙
西班牙内战和佛朗哥时代
战争的失败在西班牙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引起人们的反思。西班牙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发展经济、强化教育,以重振国家。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西班牙,社会主义党、共产党相继成立,工人运动有了较大发展,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在1931年4月12日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日在巴塞罗那、圣塞巴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在马德里,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临时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愿流亡国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举行全国大选,宣布宗教自由,12月通过了新的《宪法》,新政府着手进行农业、教育、区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与此同时,一些右翼政党(如长枪党)相继成立。在1933年11月的大选中,右派政党获胜,一些新法律(如农业改革基本法)被废止,1932年政变军人被赦免。中央政府与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发生冲突,1934年月10月爆发革命,被军队残酷镇压。1936年2月由共和左翼、社会党、共和联盟、共产党等组成的人民阵线在大选中获胜,阿萨尼亚政府宣布全国大赦,恢复农业改革及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加利西亚等地区的区域自治。1936年5月阿萨尼亚当选共和国总统,卡萨雷斯-吉罗加组阁。然而左右两派冲突不断,反对党领导人卡尔沃-索特罗被暗杀成为内战的导火线。1936年7月17日梅利亚驻军叛乱,18日漫延到全国,佛朗哥取得了驻摩洛哥军队的领导权,西班牙内战爆发。
叛乱军队在塞维利亚、巴利阿里、加那利、摩洛哥、纳瓦拉、潘普洛纳、萨拉戈萨取得胜利。共和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改组,创立了人民军队并武装民兵。1936年9月右翼势力----国防委员会任命佛朗哥为政府首相和军队元帅。内战双方均得到了国际支持,着名的国际纵队支持共和派,意、德两国支持右派叛乱军队。到1936年底叛乱军队控制了安达卢西亚大部分、厄斯特拉马杜拉、托莱多、阿维拉、塞哥维亚、瓦利阿多里德、布尔戈斯、莱昂、加利西亚、阿斯图里亚斯的一部分、维多利亚、圣塞巴斯蒂安、纳瓦拉、阿拉贡、加那利、巴利阿里。共和派控制着马德里、新卡斯蒂利亚、加泰罗尼亚、瓦伦西亚、穆尔西亚、阿尔梅利亚、希洪、毕尔巴鄂等地。1939年3月28日叛乱军队攻占马德里,4月1日内战宣告结束。
内战结束后,佛哥朗政权残酷镇压左派努力,对外与德意结盟。二战爆发后,西班牙改变了外交政策,保持中立,坚决反对共产主义。由于佛朗哥政权以前与德意等国的关系,二战后西班牙受到空前的孤立,一些国家召开驻西使节,西班牙加入联合国的要求多次被拒绝,法西边界被关闭,西班牙也被排除在欧洲战后重建计划之外。由于西班牙资源(如石油)缺乏,经济闭关自守,因此造成物质匮乏,不得不实行配给制。冷战的开始给佛朗哥政权带来了新生,1950年西班牙与联合国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西班牙与美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西班牙被孤立的情况有所缓和,1955年西班牙加入联合国。1956年摩洛哥从西班牙独立出去。
佛朗哥统治中期,西班牙开始出现社会动荡。1951年巴塞罗那爆发大罢工。1956年又爆发全国性罢工,同时出现了学生运动。内战中倔起的政治人物(如军人、长枪党等)逐渐被技术官僚所代替。60年代初期,反对佛朗哥政权的活动进一步加强。1969年7月22日胡安-卡洛斯被议会指定为国家元首继承人。后来,西班牙共产党提出民族和解和通过和平手段推翻佛朗哥政权的主张,社会党和基督教民主派同样提出恢复民主、融入欧洲的主张。到了70年代初期,教会与佛朗哥政权也逐渐疏远,一些地区的神父包括一些高级神职人员公开批评佛朗哥政权。与此同时,西班牙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埃塔恐怖主义活动(如暗杀、爆炸等)开始出现,1973年埃塔分子暗杀了卡雷洛-布兰克首相。由于佛朗哥病重,1975年10月30日胡安-卡洛斯临时担任国家元首,11月20日佛朗哥病逝,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
七、西班牙民主过渡
1975年11月22日胡安-卡洛斯登基成为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登基后,西班牙开始进行大规模政治改革,以不流血方式实现了从法西斯独裁向议会君主制的过渡。国王将国家的领导权交给了年轻的改革家苏亚雷斯。1976年7月3日苏亚雷斯就任首相,肩负起从独裁向民主的过渡重任。许多西班牙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开始结束流亡回到西班牙,左派、右派均接受民主游戏规则,西班牙又回到自由、民主的政治气氛中。1977年6月15日西班牙进行了独裁统治结束后的第一次民主选举,由苏亚雷斯领导的民主中央联盟取得了相对多数(165票),由冈萨雷斯领导的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工社党)赢得了118席,成为第二大政党。共产党、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等地区的民族主义政党也在议会中有了自己的代表。新闻界、政治团体、工会组织等在民主过渡进程中均采取了负责任的态度。1977年10月底西班牙各政党签订的《蒙克洛亚协定》确保了民主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苏亚雷斯在民主过渡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执政时期将西班牙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确保广泛的自由,建立了多党议会制,政党和工会的社会角色得以确定,中央向地方大量下放权力,在所有地区建立了自治区。这些变化是在各政党、各阶层通过协商一致取得的,因此是难能可贵的。民主过渡最重要的遗产是1978年12月6日由全民公决(87.87%的支持率)通过的新《宪法》。随着西班牙国内政治环境的稳定,西班牙开始积极融入国际社会,1977年7月28日西班牙提出加入欧共体的申请。
八、新《宪法》通过之后的西班牙
1979年3月1日,西班牙举行新《宪法》通过后的第一次全国大选,民主中央联盟获得34.3%的选票,工社党为30%,共产党为10.6%,苏亚雷斯再次受命组阁。在1979年4月19日举行的市政选举中,左翼政党在大城市的得票率达77%,表明民主中央联盟力量的削弱。1981年初苏亚雷斯辞去首相职务,2月10日卡尔沃-索特罗受命组阁。
然而,西班牙的民主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极右翼势力不甘心自己的权力被削弱。1981年2月23日一小部分国民警卫队人员闯入议会,发动政变。在国王的干预下,政变最后未获得成功,民主进程的成果得以保存。
1982年10月28日西班牙举行大选,由冈萨雷斯领导的工社党获得绝对多数(202席),人民联盟(现人民党前身)获106席,民主中央联盟只得到7.2%的选票,共产党为3.8%。1982年12月3日冈萨雷斯就任首相。工社党放弃了过去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念,转变为温和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党。在1985年6月、1989年10月的大选中工社党再次以绝对多数和在1993年6月的大选中以相对多数分别获胜,继续执政。由于工社党长时间的执政,一些腐败现象和丑闻削弱了工社党的执政地位。人民党经过几次选举失败,进行了认真反思;在党主席阿斯纳尔的领导下,人民党逐渐转变为改革的中右派政党。在1996年3月的大选中获得相对多数,人民党联合加泰罗尼亚、巴斯克和加那利的地方民族主义党执政,阿斯纳尔出任首相。人民党在2000年3月的大选中获得绝对多数,独立执政。2004年3月西班牙工社党在大选中获得相对多数,重新执政。
与此同时,西班牙积极融入国际社会。1981年10月西班牙议会同意西班牙加入北约,并于1986年3月通过全民公决的形式加入了北约。1985年6月12日西班牙签订了加入欧共体的条约,并于1986年1月1日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西班牙在1989年上半年、1995年下半年、2002年上半年成功地担任了欧盟轮值主席,为欧盟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2年西班牙成功举办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塞维利亚世博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西班牙。从1991年开始西班牙积极推动举办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推动西班牙、葡萄牙与拉美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及欧盟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同时,西班牙积极参与国家维和行动,1991年成功举办了有关中东问题的马德里峰会。
这一时期,西班牙国内政局稳定,为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工社党和人民党政府积极推行教育、卫生、税收等诸多领域的改革,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加快工业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军队职业化,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社会福利,西班牙经济得到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2年西班牙成为首批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⑧ 西班牙在二战中为何能够中立
一、自身力量弱小
西班牙是一个农业国,工业很不发达,经济十分落后,又经过三年内战,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必要的工业原料和设备极其缺乏,黄金、外汇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严重不足,且灾荒频繁。摆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迫切任务是怎样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摆脱另一场战争,恢复发展经济。同时,国内的共和派、君主派和其它左翼集团还保存着大量的力量,佛朗哥特别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来发展经济,稳定政局,以维护其独裁统治。
二、佛朗哥个人因素
首先,佛朗哥意识到,如果西班牙参战,就会成为欧洲战场的前沿阵地,必然使西班牙蒙受巨大灾难,他无意与西方世界的任何国家为敌(只主张反对苏联,因为苏联在西班牙内战前后给反对佛朗哥的派别大力支持)。因此,佛朗哥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大力发展经济,以满足国内百姓的需要。其次,佛朗哥拒绝德意要求而参战,还有对德意的胜利充满疑虑,佛朗哥认为美英这两个帝国有可能联合作战,并将英伦三岛作为反攻欧洲的跳板,从而打赢这场战争。1940年8月,随着不列颠之战的持续,他已看清,英国将坚持战斗,而这场战争很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德国能否获胜,毫无把握。在没有绝对把握胜利的情况下,佛朗哥是不敢参战的。同时他还担心失败后遭受英国的报复,因为西班牙有漫长的海岸线易受攻击。再次是佛朗哥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佛朗哥一再采用拖延战术,避免卷入战争。
三、英美的拉拢
西班牙北依比利牛斯山,背靠法国,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扼大西洋、地中海航路的咽喉。掌握了西班牙和西属摩洛哥,既可以形成对法国的战略包围,又能够控制地中海,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同时可获得西班牙的铁、煤等重要战略物质。因此无论是英法美同盟国或德意法西斯国家都极力拉拢西班牙。二战爆发后,英国和美国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从西班牙购买物资以缩小其对纳粹的供应量,减轻纳粹对西班牙经济的影响。1940年3 月,英国与西班牙签署了一个为期半年的贸易协定,英国向西班牙提供石油产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国供应矿石、橘子和柠檬。在整个战争期间,该贸易协定每隔半年续签一次。他们向西班牙提供谷物和石油。
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后,专门拨出一笔资金用于收买一些对佛朗哥有影响力的西班牙高级指挥官,向那些表明准备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联合意愿的西班牙军官送钱。比如,被认为是佛朗哥的继承人之一的,当时西班牙军事学院院长安东尼奥?阿兰达将军就得到了200万美元。
同时,佛朗哥向德国提出的参战条件,如:保证将直布罗陀、法属摩洛哥以及阿尔及利亚的一部分,包括奥兰在内,划归西班牙,并且要扩张西属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领土。此外,还需要适当的军事援助特别是西班牙面对直布罗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径榴弹炮。强调西班牙需要现代武器、粮食、石油和经济援 助,而且还必须等到德国人在英国登陆后,西班牙才能参战。遭到希特勒的拒绝。这也促使西班牙与法西斯德国之间的距离拉大,走向中立。
四、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
在一份1939年签订的德西秘密协定书中,西班牙承诺从南美帮德国进口牛肉和谷物。1940年5月,西班牙与意大利签订了为期3年的食品合作计划,承诺提供必要的粮食。到1942年,德西贸易的重点由食品转向战争必需的矿产资源。西班牙拥有丰富的优质铁矿石,德国还从西班牙进口锌、铅、水银、萤石、天青石、云母、软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钨砂。从1942年初开始,英美开始联合买断西班牙所有的钨矿出产,价格也从原来每吨75美元飙升至 16800美元。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葡萄牙一直向双方出口钨矿石,直到1944年6月,盟军登陆法国,才停止对德国的物资出口。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获利颇丰。
而法西斯方面出于防止将西班牙推向盟国的怀抱的考虑,没有向西班牙发动军事进攻。因此,在上述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西班牙在二战期间采取了中立的政治态度。
⑨ 二战结束后的西班牙,为何要倒行逆施复辟君主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所有战争中影响最大,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战争,它改变了世界的局势。所以很多国家的君主制也都在二战之后废除了,也可以说是在一战和二战中间,世界上许多国家改变了自己国家的制度。
是因为在二战结束后不久,佛朗哥就把胡安·卡洛斯接回西班牙了,宣布卡洛斯会成为新的继承人,那么这个卡洛斯是什么人呢?是前国王的孙子。这也就是说,在卡洛斯登基后会成为新的国王,而有了国王,这也就意味着西班牙会复辟君主制。所以事情就在公元1975年卡洛斯登基,正式成为了西班牙的国王,随后君主制被复辟。令人震惊的是,复辟君主制居然得到了西班牙人民的支持,这在欧洲历史上可以说是无法想象会发生的事情。
你们觉得西班牙在复辟君主制后还会废除君主制吗?
⑩ 欧洲大国都卷入了二战,西班牙凭什么能保持中立
西班牙内战自顾不暇,已经无法在进行侵略,但因为地理原因左右逢源,不明确自己的立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让整个欧洲遭遇了生灵涂炭之苦,英法德意苏等欧洲大国几乎都被卷入其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国内局势不稳定。中立政策为西班牙争取了全身而退的资本,让西班牙免于战火。
由于西班牙和苏联矛盾太深,面对苏联的威胁,所以西班牙才向美国靠拢,拼命的抱美国的大腿,向美国妥协,加入北约,做了美国的小弟。欧洲各国开放投资移民之后赚的让人眼红,在其中,西班牙的黄金签证项目一直独占鳌头。有许许多多的移民客户,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很多人获得了在西班牙工作生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