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荷兰西班牙什么时候入侵美洲

荷兰西班牙什么时候入侵美洲

发布时间: 2022-09-03 19:27:15

㈠ 西班牙人哪年登陆美洲大地

1492年10月12日,意大利人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来到新大陆。300年后,民间开始纪念哥伦布的壮举,后来一些州将这一天列为法定假日。

㈡ 荷兰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 西班牙何时占领过荷兰

应该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曾经统治过荷兰,
哈布斯堡王朝皇室的权势,在腓特烈三世之子马西米连一世(Maximilian I)统治期间(1493年—1519年),通过皇室联姻,得以进一步增强。马西米连本人于1477年8月18日迎娶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Maryof Burgundy)。这段姻缘,将属于勃艮第公国的,自法国南部至荷兰的领地通通并入哈布斯堡皇室领地。

马西米连精心安排的政治婚姻,使他的孙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成为欧洲的霸主。1506年,查理便继承了勃艮地公爵一职,成为了西属尼德兰(今日的荷兰和比利时)的首位统治者。1516年,查理因此成为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自此,西班牙全国、意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岛、萨丁岛、那不勒斯王国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管治领域。

㈢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倔起的时间,原因,经过,倔起的共同因素

世界殖民的历史是从大航海开始的,大航海始于15世纪末,1488年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由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在反抗阿拉伯的过程中率先形成了中央集权,有能力资助那个时期的航海家前去探索,基本上葡萄牙是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进行殖民,西班牙向西到美洲进行殖民,这场殖民运动更多的是帮助欧洲各国完成原始积累,因为把美洲的黄金不断地运到欧洲,欧洲大陆通过贸易又把黄金分散到各国,在这个过程中西班牙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因为相比于在国内发展来讲,外出殖民来得更快。
1588年英荷军队联合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并不能取代西班牙, 紧接着英国都铎王朝绝嗣,斯图亚特王朝从苏格兰过来,相对保守,不发展海军,所以1600年之后崛起的是荷兰,荷兰与其说是建立殖民地,不如说是建立贸易据点,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人员不足,但是荷兰资本充足,这时的荷兰基本也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而获得独立,称为荷兰黄金时代,当年全球贸易2万艘货船,荷兰拥有1万6千艘,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这一轮殖民更多的是把世界各地的资源串联起来,同时把世界各地的文化也了解透彻,为后来英国做了铺垫。
因为英国在财政革命之后,荷兰人威廉三世成为了英格兰国王,这些知识都传到了英国。英国是1640年开始光荣革命,之后进入克伦威尔时期大力发展海军,但是并不能解决经费问题,因为资本掌握在荷兰人手里,所以经历了三次英荷战争,结果也没捞到太多好处,荷兰人本着贸易至上的原则,基本也不愿意跟英国死磕,后来去英国当国王了,暂时也就平和了,英国开始殖民过程,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殖民地在北美(西班牙在中南美洲)。
同一时期,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是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法国前期对大陆上地盘虎视眈眈,后期才发展海军,主要就是北美和非洲(这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英国很少来非洲)
1640年葡萄牙在英国的帮助下(或者说英国帮助西班牙境内的分裂分子独立出来了葡萄牙)从西班牙独立出来,英国顺势抢了直布罗陀,准备控制地中海,但这时还没有开通苏伊士运河,东地中海还是掌握在土耳其手里。
以上这一轮的殖民已经不限于资本积累了,而是开始在美洲生产原材料,尤其是棉花,玉米,薯仔等,有了这些东西,欧洲人口开始快速增长,这一点才是对后来工业革命最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海上玩的比较多的还是英国和荷兰。
随着法国的加入,不断与英国发生摩擦,于是爆发了七年战争(莫扎特出生的那一年1756-1763),七年战争后英国财政出现问题,所以开始在北美实行“茶税法”引爆了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期间荷兰和法国支持美国独立,因此已经休战100多年后的第四次英荷战争英国把荷兰打败,荷兰从此开始失去贸易据点,不再拥有海上优势,但是继续拥有大量资本,开始玩金融,借别人的鸡生蛋。英国开始建立日不落帝国。
综上,可以看出他们崛起的共同因素是资本的需求和支持,有了资本才可以建立海军,进而掠夺更多的资本

㈣ 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日本分别在什么时候,对什么地方发起侵略战争

侵略就是把侵略地作为自己的殖民地

早期的殖民地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其海外行省和殖民地被东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西哥特王国等国家瓜分。由于政治和军事上的局限,同时由于西罗马灭亡之后出现的人口稀少,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力量去征服海外殖民地。
十字军东征标志着欧洲对自身之外的地区产生兴趣的开始。在地中海东岸建立起来的十字军国家并非殖民地,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占领拜占庭帝国后,威尼斯和热那亚占领了原属拜占庭的许多领土,在东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殖民地。这些殖民地后来大多被奥斯曼帝国夺取。
15世纪至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国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该港原属摩洛哥,为扑灭当地海盗、并控制经休达中转的西非黄金及象牙的进口,葡萄牙经过周密部署占领了休达港,随后为直接与出产黄金的西非黑人帝国建立联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等群岛。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发展,欧洲出现了对商业资本和财富的渴望。当时欧洲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东方,尤其来自是中国、印度和南洋各群岛的丝绸、宝石、香料等奢侈品。由于当时与东方的贸易被威尼斯、热那亚垄断,西欧国家决定自己探索通往东方的航路。首先对东方航线展开探索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1498年达·伽马经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为了确保与印度的贸易不受莫卧儿帝国、阿曼以及印度洋沿岸各土邦国的干扰,葡萄牙于1510年在果阿建立了第一处殖民地,修筑要塞,配备军队,保护葡萄牙商人的安全,同时在非洲沿海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滨海据点,作为前往印度的中途补给站。
由于经好望角前往东方的航路被葡萄牙垄断,西班牙不得不向西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展开了对美洲的征服和殖民运动,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了印第安人所建立的各个帝国,建立起极其广大的殖民地。1494年经教皇仲裁,葡萄牙在西经50°以东的美洲大陆也获得了面积极为庞大的殖民地。
由于西班牙征服地区盛产金银,大量贵金属经西班牙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其他地区的物价变革和工商业发展。同时,由于咖啡、可可、茶叶、烟草、蔗糖、马铃薯等新消费品引入欧洲,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也大幅度改变,导致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的增长,这就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征服的美洲广大地区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取了加勒比海诸岛,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巴西东北沿海的纳塔尔地区。由葡萄牙人在非洲的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首创的黑奴种植园制度传入英、法、荷控制的这些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猛增。而由于殖民者(尤其是西班牙人)对印第安土着的残酷屠杀,印第安人的数量由15世纪末的5000万锐减至17世纪的400万,因此欧洲殖民者不得不从非洲寻找新的劳动力来源。
从1442年起,葡萄牙人就把柏柏尔人用作奴隶(在葡萄牙本土),西班牙人从1502年起开始把非洲黑人运入美洲。对奴隶贸易的需求促使两国以及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在西非洲沿海建设了许多商站,贩卖奴隶、象牙、黄金和辣椒(当时被称为“天堂的种子”,科特迪瓦(今名科特迪瓦)的另一个名称是种子海岸)。但是由于西非的海岸难以接近,再加上当地的地貌和气候不适合欧洲人居住,因此在此后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只限于少数滨海据点。从欧洲国家对这些殖民地的命名——黄金海岸、科特迪瓦、奴隶海岸——上可以看出,在西非的殖民地基本上都属于资源掠夺型殖民地。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和荷兰
18世纪欧洲与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间“大三角贸易”的航线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商业交通的必经之路,导致意大利地区和德意志北部汉萨同盟各传统商业城市的衰落,以及英国、法国、荷兰这几个面向大西洋的国家的经济兴起。英国最初试图经过俄罗斯打通东方贸易路线,为此于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后发现俄国与东方没有直接商业往来,于是转而寻找西北航线,试图经北美洲北部前往东方。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了对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孙湾公司和新英格兰殖民地。1600年英国商人建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随后开始了在印度的扩张。荷兰在16世纪末独立后,迅速发展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业国家,于1602年设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逐渐垄断了与中国、印度、日本、锡兰和香料群岛的贸易。法国则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兰西殖民地,并在加勒比海占据了数个具有战略意义并盛产蔗糖的岛屿。
由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进行烟草和棉花的商业种植,法国需要向加勒比海岛屿的甘蔗种植园输送人力,因此两国对奴隶的需要也日益扩大。1526年,英国开始奴隶贸易。不久之后,荷兰和丹麦作为活跃的贸易中转国也加入奴隶贸易活动中来,试图从中分得利益。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国家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食物产量有限,为了供养奴隶在长途贩途中的伙食,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地区,从欧洲和美洲引进甘薯、薯蓣等粮食作物。
罗伯特·克莱武,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奠基人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由于在欧洲大陆的利益争夺而进行了四次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外夺取了法国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领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国,并且在同荷兰的数次战争取代了荷兰,成为主要的船运国,建立起庞大的商船队和海军。以1763年英国与法国和西班牙签订《巴黎条约》为标志,英国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强国。
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管理方式基本相同,即将其与本土区别对待,向殖民地派出代表国王的总督或副王,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遏制和监管,被迫种植宗主国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矿业高度发达,其他工业发展停滞,甚至连农具和衣物等基本消费品也无法生产。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价输出产品,甚至因此产生了殖民地通货紧缩、不得不借用别国货币(例如在英属殖民地中通用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娅银币和西班牙八字银元)的现象。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也被阻止,在北美十三州中,从某一殖民地寄往另一殖民地的邮件要先寄回伦敦。
工业革命时代:殖民地的萎缩
工业革命时代到来后,传统的以蔗糖、烟草和奴隶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不再具有重要意义。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燃料、铁、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需求取代了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消化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由于欧洲地区的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只能向美洲和亚洲(当时尚未开始对非洲的殖民)寻求发展空间。
1776年北美十三州独立后,英国的殖民事业受到很大打击,遂将殖民经略重点由北美洲转至资源更为丰富、市场更为庞大的印度。此外,英国还占领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缅甸、开普殖民地、香港等地。
由于法国大革命宣扬的天赋人权观念影响,加上宗教、人道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英国于1807年宣布奴隶贸易为非法,此后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等国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这一措施使得各国在非洲沿海的据点迅速萎缩,丹麦、荷兰均于19世纪中叶卖掉了在西非沿海的商站。同时由于拿破仑战争的冲击,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对奴隶的需求锐减,这两国在非洲的殖民力量也迅速衰弱。
在北非,法国利用土耳其的衰败,借助消灭北非海盗的机会向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土耳其附属国渗透,海盗最活跃的阿尔及利亚受到最沉重的打击,1815年美国海军打败了阿尔及利亚海军,1819年英荷联合舰队炮轰了阿尔及尔,法国也与阿尔及利亚发生多次冲突,于1830年占领了阿尔及利亚。
从1825年到1875年这段时间,除英国和法国外,欧洲国家征服新殖民地的活动已基本停止,代之以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的运动。而就英国的情况来说,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1852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这一时期英国对殖民地态度的最好总结:“殖民地是挂在我们(英国)脖子上的沉重磨盘”。以英国在冈比亚和黄金海岸的两小块殖民地为例,其商业税收远远赶不上行政开销,英国议会几次建议缩小殖民地规模或将其完全抛弃,只是由于英国皇家海军西非分舰队需要在几内亚湾建立海军据点禁止奴隶贸易,英国才最终保留这两处地区。
但是,为了安置加勒比海诸岛被解放的黑人奴隶,英国在殖民地萎缩时期通过建立授权公司的形式,又开辟了塞拉利昂殖民地,美国殖民协会在同一时期开辟了利比里亚殖民地,法国则开辟了利伯维尔(今加蓬)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都被用来安置被释奴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占领殖民地的高潮
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德国统一之后,德国地理学家腓特烈·拉策尔开始研究当时正在扩展中的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问题,并开始应用地理学为俾斯麦的帝国主义政策作辩护。他认为,由于世界在向前发展,空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将越来越重要,大国将逐渐拓展,小国变得无足轻重。世界历史对空间之要求越来越大,这个事实可以从各重要商业国家的演变明白看出:威尼斯是一个城市;荷兰是一个三角洲国家;英国是一个岛;美国是一个大陆。各强国必须遵从这个绝对的、必然的趋向,努力用殖民、合并及征服的手段来拓展他们的空间。英国帝国主义理论家哈尔夫·马金德爵士也提出了类似的理论,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要生存,必须实现自给自足。控制原料产地并将其变为产品输出市场成为攸关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在19世纪的头75年里,西方国家平均每年占领21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而在后25年里,平均每年占领62万平方公里殖民地。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了,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殖民主义国家对非洲内地的殖民始于19世纪晚期法国在塞内加尔开创的逐步推进方式,即以种植花生或油棕榈的农场为前进基地,利用药物治疗热带疾病,利用当地土着组成雇佣军队,沿主要河流向腹地推进,这种方式远比英国的沿海渗透方式有效,因此为其他殖民国家所效仿。1870年代,南非发现巨大的金刚石、黄金等矿产又刺激其他殖民国家国家在非洲其他地区探寻同类矿藏,争夺的土地不再限于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区,荒地、沼泽、沙漠和无人区都成为争夺的对象。1884-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确定了“只有实际占领才能证明对一个殖民地的统治权”的原则,已占据非洲沿海地区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葡萄牙,迅速与当地酋长签订协议和条约,把自己的势力扩大到内陆。新兴的工业强国——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也加入到对非洲的争夺中来。
从1885至1900年,欧洲国家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外,传统的非洲王国如阿散蒂、达荷美、索科托、布干达,以及欧洲裔非洲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等国家均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埃及名义上为独立国家,但完全受英国的控制。
在亚洲,俄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加速了对外高加索、中亚、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殖民和征服,先后占领了大茹兹、中茹兹、小茹兹、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并向中国的新疆、外蒙古和满洲地区渗透。到1876年,俄国已经占领了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法国征服了安南、老挝、柬埔寨,英国占领了马来半岛和北婆罗洲,控制了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南部。在大洋洲,新兴的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国家还将一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如中国、朝鲜、暹罗、波斯、阿富汗、奥斯曼帝国等,在这些国家攫取了海关、交通、通商、筑路、开矿、建厂、开办银行、训练军队等权益。
重新瓜分殖民地与两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世界殖民地至20世纪初,殖民国家及殖民地已占全世界85%的陆地面积。各国的殖民地分布是不均衡的。除了实力仍然强大的英国和法国外,早已衰落的西班牙、葡萄牙仍然掌握着大片的殖民地,而新兴的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只占有一些面积不大、资源贫乏的“剩余地区”。随着争夺殖民地的手段趋于激烈化,各主要殖民国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相继卷入一系列外交和军事冲突,如英、法、德之间的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英法之间的法绍达危机,两次布尔战争,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意土战争等一系列冲突。
从1900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殖民国家为了争夺新殖民地或保护既有殖民地而纵横捭阖,形成了极其复杂的利害冲突关系:德国对英国的世界霸权提出挑战;日本对俄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俄国对英国在亚洲的霸权发出挑战;英国利用法国牵制德国;英国利用日本牵制俄国;法国利用俄国牵制德国;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包围俄国……为了巩固既有的殖民地,相继组成了英法俄协约国和德奥意同盟国两大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意大利倒戈)战败的结果告终。作为惩罚,德国被剥夺了全部海外殖民地,奥匈帝国瓦解,领土被邻国瓜分或组成新的国家,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全部阿拉伯领土。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市场的调整、城市化的发展、社会文化的进步、民族解放和反殖民主义运动的高涨,到1920年代时老式的殖民主义体系已经大为削弱,殖民国家已经认识到不能通过战争的手段来获得新的殖民地。战败国被剥夺的殖民地成为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区交给战胜国管理,虽然实质上仍是殖民地,但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条款已经规定受托国必须促进委任统治地居民的福利,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独立的国家。
到1930年代,出现了新的殖民主义思潮——源于地缘政治理论的法西斯主义殖民观及“生存空间”的概念。日本也在日俄战争之后开始提出亚洲国家在日本“领导”下抵御白人世界侵略的口号,并在1930年代将其演变为“大东亚共荣圈”理论。其他法西斯国家如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陆续提出了“法西斯帝国主义”和“大西班牙主义”的口号。希特勒曾在其着作《我的奋斗》中不主张德国从事海外扩张,认为在海外扩张不如在欧洲扩张对德国有利,但他后来却核准纳粹党“25点纲领”中的殖民地要求,并在1933年后鼓励德国殖民地运动派的活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宣告对世界的重新分割已经再度开始,继之是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于传统形式殖民主义发展的结果,但殖民主义的变种——“生存空间”理论,以及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显然是其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1939年的世界殖民地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残存的各主要殖民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在战争中都被削弱。在战争期间,未被占领的盟国殖民地,如印度、东非、尼日尔爾利亚、比属刚果等地的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殖民帝国内部的分工体系被打破。同时,由于日本和德国借助扶植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方法来削弱盟国的力量,盟国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战争中也在轴心国的卵翼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解放运动首先在曾被日本占领的荷属东印度、英属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爆发。这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者曾经在战争中与日本占领军合作,建立名义上“独立”的傀儡国家。日本在投降前夕将权力及武器移交给当地的民族主义分子,令其为盟国制造混乱。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先宣布独立,越南于9月2日宣布独立。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浪潮随即蔓延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 至1953年柬埔寨独立之后,法国、荷兰和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已经全部成为独立国家。
举例说,英国曾是一殖民帝国,二战后,则通过“威斯敏斯特法”,给予自治领独立的权利,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等便宣布独立,但此些国家仍属于英联邦。如澳大利亚的宪法中便着明英王为国家元首。
进入1950年代后,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之后,在已独立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鼓舞之下,这一运动又发展到非洲。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国宣布了“从苏伊士以东撤退”的政策,英国在1957年至1963年间先后撤出锡兰(今斯里兰卡)、马来亚、北婆罗洲、海峡殖民地(新加坡、马六甲和槟榔屿)、南也门、巴林、科威特、卡塔尔、特鲁西尔阿曼(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桑给巴尔、肯尼亚和乌干达。
战后非洲国家的独立浪潮始于1956年英埃苏丹和1957年加纳的独立。从1960年起,非洲殖民地独立运动达到高潮,1960年一年内,非洲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其中13个国家为原法属殖民地,3个国家为原英属殖民地(包括意属索马里),1个为原比属殖民地。至1960年代末,英国和法国所属的殖民地已经大多宣布独立,只有葡萄牙仍然在非洲保留有大片殖民地,经过多年的战争,这些殖民地也在1970年代中后期独立。

㈤ 简述一下西班牙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的历史。

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劳动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险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后,很快就全部沦为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十六世纪末,英、法、荷等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去了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岛屿,南美洲大陆边缘和中美洲地峡的少数地区。十九世纪初,西、葡霸占的地方纷纷宣告独立。最近十多年,牙买加、特立巴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圭亚那、巴哈马、格林纳达、苏里南、多米尼加联邦、圣卢西亚、圣文森特、格林纳丁斯、伯利兹、安提瓜和巴布达也先后摆脱英、荷的统治,宣告独立。现在,还有十多个受英、美、法、荷统治的殖民地。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后来又受到美、英等国的控制和掠夺。特别是美国,仅自1946年到1969年,就从拉丁美洲攫取了235亿美元巨额利润。拉丁美洲各国为维护国家主权,保护本国资源,发展民族经济进行了长期斗争,不少国家还宣布对沿海200里海域行使管辖权,反对超级大国妄图称霸海洋、掠夺别国资源的强盗行径。

㈥ 西班牙是由什么时候侵占南美的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属美洲)是指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拥有的殖民地的统称。从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开始的三个世纪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陆和加勒比海地区就不断地进行着征服和殖民,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岛屿(西印度群岛)、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区、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达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内陆。在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陆续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因此丢失了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战争中的失利,更使其丢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并最终结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统治。那些由原西班牙殖民地转化而成的新国家基本上都继承了西班牙的语言和宗教,并成为了现在拉丁美洲的一部分(拉美还包括有巴西等原葡属地区)。

㈦ 什么是西班牙征服美洲之战

1492~1541年的西班牙征服美洲之战爆发于1492~1541年间的西班牙征服美洲之战,是继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对外扩张、掠夺战争,经过50年的武力征服,西班牙在美洲最终建立起了一个20多倍于西班牙本土的殖民帝国。

这场征服战争始于哥伦布航抵美洲,西印度群岛最先遭到西班牙的蹂躏。1946年,西班牙在海地岛建立了西属关注第一个殖民据点圣多明各域,之后开始向周围的海岛扩张,首要目标是古巴。1511年,哥伦布的长子迭戈·哥伦布派其副手迭戈·贝拉斯克斯率领300名殖民者,入侵古巴。

贝拉斯克斯花了3年时间征服了整个古巴。灭绝人性的西班牙殖民者肆意屠杀印第安人,甚至用活着的印第安人去喂他们的警犬,但印第安人是宁死不屈的。1529年12月,西班牙派遣大军进山围剿,起义失败。贝拉斯克斯在古巴也实行监护制,驱使印第安人在矿场上和农田里从事奴隶般的劳动,致使印第安人的死亡率十分惊人,至1550年,全古巴的印第安人几乎消灭殆尽。

西班牙在征服古巴的前后,还征服了牙买加(1509)、波多黎各(1509)和巴哈巴群岛(1513年)。这些岛上的印第安人的命运同样异常悲惨,几遭绝迹。西印度群岛就这样被西班牙征服了。

对墨西哥的征服是与殖民者科尔特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科尔特斯1485年生于西班牙的青德林城,其父是个很有地位的人。科尔特斯19岁离开西班牙,到新世界寻找财富,1504年远航西班牙岛(今圣多明各),成为那里的小农场主。1511年参加西班牙人征服古巴活动,遂与当时西班牙驻古巴总督贝拉斯克斯的妻子的妹妹结婚,后被任命为圣地亚哥市市长。

1518年,科尔特斯被选派率领探险队前往墨西哥,这支探险队于一个星期五在尤卡担海岸登陆。上岸之后,科尔特斯在海岸附近逗留一些时间,收集有关墨西哥的形势材料。在和当地印第安人发生冲突之后,科尔特斯得到了印第安亲酋长献出的二十几名年轻的印第安女子,其中一个在接受基督教洗礼后取名玛丽娜。玛丽娜会说阿兹特克语和玛雅语,后来又学会了西班牙语,为科尔特斯搜集情报,对征服墨西哥起了很大作用。

1519年4月,科尔特斯率领船队抵达阿兹特克王国境内的胡安·乌鲁亚岛。在离该岛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殖民据点,然后决定进军阿兹特克王国内地,士兵们对这次冒险感到不胜恐惧。为了表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科尔特斯下令烧掉所有船只。

当时同阿兹特克敌对的托托的纳克人幻想借助西班牙殖民者的力量,摆脱阿兹特克人对他们的统治,科尔特斯乘机加以离间,进一步加深了托托纳克人与阿兹特克人的对立。然后于1519年8月中旬,首先打败了与阿兹特克人有世仇的特拉斯卡拉人。后者失败后加入科尔特斯的队伍,一道攻打兹特克人。科尔特斯继续进军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击败墨西哥国王蒙特苏马二世,生擒了这位国王。

1520年2月,古巴总督见科尔特斯派遣纳尔威斯率领1300人在韦腊克鲁斯登陆,欲捉拿科尔特斯。科尔特斯主动出击,粉碎了纳尔威斯的进攻,并俘获了纳尔威斯,然后又将纳尔威斯手下的人大部分争取到自己一边来。

之后,阿兹特克人又发动了几次武装,反抗均被科尔特斯打败。从此墨西哥变成了西班牙的附属国。

对南美大陆的征服是由殖民扩张者皮萨罗来完成的。皮萨罗是西班牙文盲冒险家,秘鲁印加帝国的征服者。1475年出于西班牙的特鲁希利奥,他像科尔特斯一样,为求名追利而奔赴新世界。1515年参加巴尔沃亚领导的探险队,发现了太平洋。1519年任新建的巴拿马市市长。皮萨罗47岁时,从一个西班牙探险者那里得知有个印加帝国。他深为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的消息所打动,决计打败印加帝国。1524~1525年,他进行了第一次尝试,没有成功。第二次远征成功地到达秘鲁海岸,带回许多的东西和奴隶。

1528年,皮萨罗返回西班牙。次年,西班牙国王许他前往征服秘鲁,特之并入西班牙,并为此活动提供资助。皮萨罗回巴拿马后,组织人马于1531年1月离开巴拿马,向秘鲁进发。

第二年,皮萨罗到达秘鲁,仅带着177人和62匹马向印加帝国的卡哈马卡城进发。皇帝身边也有4万士兵。皮萨罗设了个毒计欺骗阿塔华尔帕,请他前来会面,不要带武器,士兵也不要带武器。这样,皮萨罗抓住黄金时机,下令向手无寸铁的士兵们发动突然袭击,仅半小时,便将印加士兵全部击溃。但保留了那个可怜皇帝的一条性命,借以统治印加人民和掠夺金银财宝。到1538年8月,西班牙完全征服了印加帝国后,皮萨罗才将塔华尔帕处死。之后,西班牙殖民者继续向南美大陆扩张。1534年征服了厄瓜多爾尔尔。1538年征服了哥伦比亚,并侵入巴西境内,1541年征服了智利。此后,又征服了委内端拉、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地。至16世纪中叶,除巴西外,整个中美洲大都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西班牙经过跨世纪的武力征服,最终在美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其幅员为西班牙本土的20多倍。通过对美洲的殖民掠夺,欧洲资本主义得到了飞速发展,而广大美洲地区则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落后境地。

㈧ 西班牙征服美洲之战爆发于什么时候

爆发于1492~1541年间的西班牙征服美洲之战,是继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西班牙殖民者开始对外扩张、掠夺战争,经过50年的武力征服,西班牙在美洲最终建立起了一个20多倍于西班牙本土的殖民帝国。

㈨ 分别写出西班牙、荷兰、英国殖民称霸的时间(写多少世纪就可以了)

西班牙是在15,16世纪,荷兰是16世纪,英国是从17世纪到19世纪。

㈩ 西班牙人是在什么事件后入侵拉丁美洲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美洲以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侵入拉丁美洲。
最早侵入美洲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上半期,西班牙首先侵占了西印度群岛,接着又相继侵入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阿根廷。到十六世纪中期,除巴西外,几乎整个拉丁美洲都被西班牙占领。占拉美领土五分之二的巴西,在1500年被葡萄牙人发现,十六世纪上半期也沦为殖民地。在征服拉丁美洲的过程中,西葡殖民者对土着印第安人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野蛮的掠夺。

新航路开辟和新大陆发现后,处在原始积累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没落贵族和商人,在各国王朝的支持下纷纷涌向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征服和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先于其它欧洲国家进行征服和掠夺的,两国把他们最先到达的地方都宣布为本国属地,结果为争夺属地两国发生了争执,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于是出面调停,双方于1494年6月签订条约,在佛得角群岛以西2220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划出一条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条约规定该线以西所发现的非基督教国土归西班牙所有,以东属葡萄牙。当麦哲伦航行抵达摩鹿加群岛后,对该岛归属问题发生矛盾。1529年,双方在萨拉哥撒再订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的地方,划出另一条分界线。根据这两次协议,西班牙几乎独占了美洲,葡萄牙则将亚洲和非洲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瓜分。

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后不久,西班牙人就开始侵占美洲大陆。在十六世纪头十年,首先占领了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岛,在海地岛的圣多明各和牙买加、古巴、波多黎各等岛屿建立了殖民据点,然后进一步侵占广大的中南美洲。到十六世纪中叶,除葡属巴西外,北起墨西哥,南至阿根廷南端合恩角,整个中南美洲大陆基本上被西班牙人征服,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十分卑鄙残忍,其中对墨西哥和秘鲁的征服最为典型。(科泰斯、皮萨罗的征服活动)
西班牙人征服中南美洲以后,在那里设立殖民政府,派驻总督,实行直接统治,随后西班牙人大批移民。到1574年总数就达15万,西班牙贵族、僧侣、商人和其他冒险家在那里霸占土地,成了大地产的主人。原来土地上的主人则沦为农奴或奴隶,殖民者在种植园和金银矿中推行奴隶制度,残酷压榨和剥削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口锐减,例如:1503年西班牙入侵牙买加时,岛上居民约30万,1548年时则几乎绝迹。到十六世纪中叶(1541年),据估计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被消灭了1500万人。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42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6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12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8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69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018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94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4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