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如何和西班牙国王交流
A.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
哥伦布年轻时就是地圆说的信奉者,是曾经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的崇拜者,立志要做一个航海家。他确信西起大西洋是可以找到一条通往东亚的切实可行的航海路线的。
他坚决要把这种梦想变成现实。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他终于说服了伊莎贝拉一世皇后,并为他的探险航行提供了经费。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
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
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
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国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杨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哥伦布以为到达了印度。
后来知道,哥伦布登上的这块土地,属于现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当时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
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是,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娅美丽雅哥洲。
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因为当时,欧洲乃至亚洲、非洲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是另外的问题,因为美洲土着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
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为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实。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哥伦布这一创时代的举动所带给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影响无疑在人类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往后的每一历史时代对他的评价都会有所不同,但他开创新时代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
它开创了在新大陆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当时欧洲人口正在膨胀,有了这一发现,欧洲人就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大陆,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和原材料。
这一发现,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还致使西半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这些国家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它们极大地影响着旧大陆的各个国家。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伊莎贝拉曾向哥伦布许诺,他可以做他所发现的任何陆地的总督。但是作为一个行政官他是不称职的,最后被撤职,带着镣铐被遣送回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很快就得到了释放,但是没有再让他担当任何官职。但直到去世时,他都相当富裕。
哥伦布说过:即使是简单的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新。
拓展资料: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西班牙语:Cristóbal Colón;意大利语:Cristoforo Colombo),1450/1451年秋天-1506年5月20日),探险家、殖民者、航海家,出生于中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西北部)。
当时背景是西方帝国主义抬头,各欧洲王国开始经济竞赛,纷纷通过建立贸易航线和殖民地来扩充财富。哥伦布的向西航行到达东印度群岛的冒险性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B. 哥伦布怎样成功游说西班牙国王支持他去航海探险的
同意上面的说法,符合实际情况,查了一下西班牙语的维基网络,没有提到,为上面补充一点,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是着名的费尔南多二世,哥伦布确实一方面提出"亚洲"(虽然他一直认为到达了亚洲)盛产黄金,(理论是当时欧洲风靡一时的马可波罗行迹),另一方面需要补充的是哥伦布是地圆说的坚定支持者和亲身实践着,他用他的地圆说理论对抗当时封闭的天主教社会,(他们认为大西洋的西边是世界尽头无法穿越),所以必须要提及的是地心说理论,当然因为当时地中海地区时局不稳定,不利于航海贸易,所以向西方探险也成为可能,至于向西比向东节省路程这一点,我没有找到文献依据.以上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只用.PS:哥伦布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他也肯定不会不写在他的简历里的、、、
C. 哥伦布是如何说服国王而获得资助的
一四九二年八月三日,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自西班牙启航,想横渡大西洋,前往“东方”的日本、中国、印度。他花了十几年寻求资助,终于得到依萨贝拉女王与费迪南国王夫妇的支持,从事开创历史的航程。
不过,开创历史的契机,也是历史创造的。
一四五一年,哥伦布出生于热那亚,那是义大利北方的重要贸易港。他年轻时的经历,我们所知不多。历史课本里的哥伦布,一四七六年才出道。那一年八月,雇用哥伦布的贸易船队在葡萄牙海岸附近遭到葡萄牙与法国舰队的攻击。哥伦布落海后,抱着浮木漂流了一阵子,在葡萄牙登陆,稍事休养,再到里斯本投奔热那亚侨民社区。
那时葡萄牙是欧洲的航海探险先锋。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国王的第三个儿子亨利王子(一三九四-一四六○年),就不断在非洲西北海岸探索南下的可能。大西洋接近赤道的海域,自古水手就拒绝前往,倒不是担心船到了“世界尽头”,会坠落无底深渊;欧洲人早就有“地球”概念。在茫无边际的大洋中航行,最怕的是不知身在何处,而越接近赤道,越无法依赖北极星高度确定纬度。
亨利王子设立航海学校,搜集各种海图,赞助探险船只、航海技术研究,为葡萄牙开疆拓土。一四五六年,罗马教宗已同意葡萄牙对非洲几内亚海岸(北纬十度左右)具有管辖权,“并沿南岸直达印度”。
“印度大业”的点子是亨利王子最大的历史遗泽,也是让哥伦布创造历史的火花。哥伦布从小没受过正式教育,不会读写义大利文,到了葡萄牙却开始努力学习读写,除了通行(依比利半岛)的卡斯逖尔(Castile)语文(西班牙文前身),还有拉丁文--古今知识的钥匙。因此他能够读各种有关地理、东方的典籍,例如《马可波罗游记》。
在哥伦布到达葡萄牙之前,就有人想到由海路西进,航向东方,而不必由非洲西岸南下,走迂回的路。可是有几个技术上的问题仍待解决。
首先,地球究竟有多大,当时的人仍不清楚。公元前三世纪,北非学术重镇亚历山大城图书馆馆长埃若塔色尼兹(Eratosphenes, 276-195 BC)就测量过地球周长,可是古代的测量数据如何换算,至今仍是个问题。
其次,在没有海图的大洋中航行,即使一切顺利,也无法确定返航路线。
何况葡萄牙在西非海岸探险半个世纪以上,成果丰硕,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似乎是迟早的事,何必冒险?事实上,哥伦布随葡萄牙船到过西非黄金海岸,目睹过葡萄牙人的成就。
哥伦布还是相信西进才是捷径。他兜售西进的计画书,以现代知识来看,简直一无是处。例如他对地球直径的估计,实在太小,对东方的国情,又一无所知,连蒙古大汗在中国建立的元朝已倾覆一百多年,都不知道。(按,一三六八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元顺帝退出大都【今日的北京】。)
一四八八年十二月,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南非好望角,返回里斯本,成为新的航海英雄;哥伦布正在与国王第二度协商他的印度计画。由非洲西岸东进的航路已经打开,国王就用不着哥伦布了。于是哥伦布就到卡斯逖尔碰运气。
这时,依比利半岛上另一件历史大事,影响了哥伦布的命运。
原来现代西班牙是亚拉冈与卡斯逖尔两国合并成的。亚拉冈王储费迪南与卡斯逖尔王储依萨贝拉于一四六九年结婚,分别在一四八○年前后即位。一四九二年一月,他们将穆斯林在依比利半岛上最后一个据点攻下,完成收复依比利半岛的大业。前一年八月,哥伦布晋见依萨贝拉,呈递计画。女王下令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通过了这份计画书,王家委员会却否决了。于是国王与女王接见哥伦布,慰勉一番。众人庆贺依比利半岛“重归基督教世界”时,哥伦布已动身前往法国。
好在哥伦布新结交的权贵朋友及时说服了依萨贝拉女王。一四九二年四月里,哥伦布与两位国王的合约大多办妥,可以着手筹备出航了。以后的事,历史教科书里都有:哥伦布不负所托,开拓的新航路的确为西班牙带来新领土与庞大财富。只是西班牙的海外霸业并未持久,因为西班牙的两位国王当时下了另一道命令。
一四九二年三月三十日,国王命令西班牙境内的犹太人改奉基督教,不然就走。依比利半岛上的犹太人社群,在中世纪一直是知识阶层、高级技艺行业的主力,他们的成就,甚至奠定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基础。
费迪南与依萨贝即位后,一面进行“驱逐穆斯林”大业,一面搞“净化宗教”,一四八一年一月,史上恶名昭彰的“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开始运作。一四九二年,西班牙境内还有二十万犹太人,令下之后,约有一半逃亡到葡萄牙境内,五万人乘船到北非或土耳其。哥伦布率领的西进船队在八月三日启航,因为前一天,搭载犹太人的船只必须全数离境。
两批船先后离开西班牙,较小的船队发现了新大陆;而大批国家的菁英已由较大的船队载走了。
D. 哥伦布如何说服西班牙王室支持探险!!!
尊敬的女王陛下:
您的忠诚的仆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祝愿您在上帝的保佑下玉体安康、人民恭顺勤勉、伟大的西班牙繁荣强盛。
正如威尼斯伟大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那与他同样伟大的着作《东方见闻录》中所描述的那样,东方是一个遍地黄金的乐园,如果您能允许我以您,伟大的女王陛下的名义率领一支船队经水路到东方探险,开辟一条连接东方国家的海上商路,将会使您在与中国、印度、日本等国的贸易中获得享用不尽的财富。
开辟新航路为您带来的将不仅是财富,您还将会获得无限的尊贵与荣耀。我所率领的船队可以在航路沿途设立据点控制欧洲获得财富的通道,到时欧洲各国到东方贸易的商船将不得不接受女王陛下的庇护,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要想获得财富将不得不得到您,我伟大的女王陛下的允许。
下臣只需一支五艘三桅帆船,每支船配备60名水手和100名士兵并20门拂朗机火炮及一应枪弹军械淡水食物等物资,这些花费对于您将要获得的回报来说简直就如大海里的一滴水。
女王陛下还可为下臣的船队配备一些传教士,以对东方异教徒宣扬上帝之名,使全世界皈依天主的教化。
下臣在这里还不得不斗胆禀告您一个另人不安的消息,您的对手葡萄牙国王最近对新航路的开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日即可能组建一支赴东方探险的船队,如果被狡猾的葡萄牙国王抢先开辟新航路,这将是对西班牙灾难性的后果。
我尊敬的女王陛下,依您的英明伟大,您一定会作出正确的抉择,请允许下臣再次祈祷上帝保佑您,伟大的女王陛下和您可爱的人民,伟大的西班牙与主同在,阿门。
您的忠诚的奴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492年3月31日
E. 西班牙王室支持哥伦布远航的政治、文化背景是什么
哥伦布到西班牙后就开始活动,想从西班牙国王菲迪南德和皇后伊丽贝拉那里得到支持,1486年5月,国王和皇后终于召见了他。由于他的忠厚、自信及丰富的地理知识,哥伦布给国王和皇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西班牙很想在开辟东印度群岛航路的竞争中击败葡萄牙,所以对哥伦布的计划很支持,并责成一个由海员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进行研究。遗憾的是委员会办事拖拉,到1488年还未做出任何决定,等得不耐烦的哥伦布又回到了里斯本,试图从国王约翰那里得到支持。可是,当时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门·迪亚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胜利归来。这样国王约翰认为,东行到达亚洲的航路已通,于是对哥伦布的计划就失去了兴趣。
尽管哥伦布又向英国和法国国王提出了建议,但都失败了。毫无办法的他,只好等待西班牙的那个委员会的决定了。1490年,哥伦布的计划不切实际的断言终于被西班牙皇家顾问们宣布,但皇后仍然对此抱有信心。1491年一年新任命的委员会终于通过了哥伦布的东印度群岛探险计划。
多年的冷遇非但没使他妄自菲薄,相反竟使他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他提出在试航成功后任命他为海洋将军和新领地的总督,亲且要把将来全部殖民地收入的10%归他所有。
这一要求遭到国王和皇后的断然拒绝。幸亏一个替皇后管理个人财务的宠臣向皇后说明这次探险的代价比获得的利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1492年,同意哥伦布所提各项条件的正式文件终于签定了。经过8年的挫折,哥伦布的计划终于被采纳了。
F. 西班牙女王支持哥伦布航海的原因
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2年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四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热爱航海冒险。实际上1491年,就已经没人相信地球是个平面了,后来有人说他是为了证实“地圆说”才开始的航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另一方面因为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还有亚洲的高利润的香料贸易。
哥伦布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斐迪南二世,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因为西班牙王室看到了有可能在与对手的有关亚洲的高利润的香料贸易的竞争中取得先手的遥远但美好前景。
其实,西班牙女王支持哥伦布,恰恰是缺乏必要的地理知识。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葡萄牙人已经控制了从非洲好望角直达印度的航路,葡萄牙人经过精密的计算发现,其实从欧洲到达亚洲东方的最近的路途就是他们控制的航线,这也是葡萄牙人拒绝支持哥伦布的原因。这里就有了很大的巧合,历史的必然就在这种偶然中产生了。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哥伦布恰恰清楚葡萄牙人的航路是通往东方的要道,但是葡萄牙人已经牢牢控制了这里了,他只有重新选择一条新的道路。
哥伦布曾经游说过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葡萄牙,但都被拒绝,拒绝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述,就是因为哥伦布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例如他要求”航海司令“的头衔,10%的战利品回报,并且要求将他发现的每个国家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开始的时候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也同样拒绝了他,但她却指定了一个皇家委员会考虑哥伦布的计划,并同时决定将哥伦布纳入皇家供奉。直到6年后也就是下文所说的1492年才发了批文。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印度君主
和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属于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他为它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圣萨尔瓦多便是救世主的意思,这个救世主拯救了刚刚兴起的欧洲,但是也许在改变历史的同时,也给其他大洲带去了灾难。
G. 哥伦布刚发现新大陆时,是怎么用语言和当地土着交流的 都互相不懂对方说的话啊
哥伦布刚刚到达新大陆的时候,确实就是使用手语比比划划地和土着居民交流的。这就和你去一个陌生的国度旅游一样,不会说当地的语言、不会看当地的文字,只能用手势比划。好在一些人类共通的需求和行为模式是可以通过比划的方法传递信息的。想吃想喝了,比划着往嘴里塞东西就好了。别人也不傻,自然可以明白这种行为。这才造成了大量的误解。那个关于澳洲的笑话不就是这样说得吗?袋鼠Kangaroo的名字是英国殖民者登上大陆之后问土着居民得来的。然而实际上,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不知道”。虽然这个语言学笑话是假的,但背后的逻辑却是真实的。
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在世界各大海洋上最活跃的航海家都来自阿拉伯。这一点现在的人可能不太好理解,但在那个时代阿拉伯不是落后闭塞的象征,而是极富活力的经商民族。元朝分的所谓四类公民的第二种色目人,就是指的阿拉伯商人。这些人在整个欧亚大陆上贸易,给不会管理经济的蒙古人带来了大量财富。在欧洲是一样的,探险家在出海之前,必须请教阿拉伯商人海洋的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人见多识广,可以出租会很多语言的语言学家跟船出海。哥伦布的探险队里就有这样的专家。
但事实上,这位专家没有派上用场,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初步记录了当地人所使用的语言,给后来的翻译工作带去了原始资料。可是欧洲人显然并不认为这些新大陆的土着居民是拥有智能和文明的人类,因此没有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他们的语言。在哥伦布的团队探索美洲大陆的时候,他是通过指指点点才搞清楚了对方的王国首都和黄金所在地。对自己处境毫无意识的土着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样的悲惨境地。
H. 西班牙国王对哥伦布的远航持什么态度
首先,哥伦布曾向西班牙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一方面,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回到出发港,那么有一段航行必然是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对此问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有语塞。
后来由于葡萄牙人首先占领了通往东方的好望角一路,西班牙只得再开辟一条没有阻扰的道路到达东方。直到1492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慧眼识英雄,她说服了国王,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但赞助的程度也不高,本是抱着能通就通,不能通也不强求的态度。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国王才觉得此次航行有可能通到东方,于是加大了对哥伦布航海的力度。
希望能帮助到你ˆ_ˆ
I. 西班牙国王采取什么方式支持哥伦布的探险活动从中哥伦布获得了什么样的利益保证
1492年4月,西班牙国王同他签订航海协议,授予海上大将称号,任命他为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允许他从这些地方的产品和投资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并答应给予他必要的财政和物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