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西班牙中间那块地区叫什么区别
① 西班牙和法国的交界处是哪个国家
西班牙和法国的交界处是安道尔
② 法国和西班牙的国界主要是
依比利牛斯山为界,中间有个安道尔公国,是永久中立国。
根据法国和西班牙签订的和约规定,两国对安道尔都有宗主权,法国总统和西班牙乌盖尔地方主教同为安道尔现在的国家元首。
③ 法国与意大利西班牙的天然地理分界线是什么
法国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 法国与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
④ 西班牙和法国以什么为界
雄伟壮观的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与西班牙两国的界山。以海拔3,352米的珀杜山顶峰为中心,方圆30,639公顷。在西班牙一侧是欧洲两个最大最深的峡谷。法国一侧为更加陡峭的北坡是三个大片环形屏障,表现出典型的地质地形。除雄伟的山脉,这个地区还显现出恬静的田园风光,反映出地处欧洲高地的人们从前普遍的农业生活方式。进入到20世纪依然如故。只有在比利牛斯地区,可以通过村庄、农场、原野、高地牧场和崎岖的山路这些独特的景观,去回顾久远的欧洲社会。
比利牛斯山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交界处,是阿尔卑斯山脉向西南的延伸部分 。西起大西洋比斯开湾,东迄地中海利翁湾南。长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东段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按自然特征分3段:西比利牛斯山,自比斯开湾畔之松波特山口;中比利牛斯山,自松波特山口至加龙河上游河谷;东比利牛斯山,自加龙河上游至利翁湾南,亦称地中海比利牛斯山。东西走向,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以海拔3,352米的珀杜山顶峰为中心,面积达30,639公顷。山体的轴部是强烈错动的花岗岩和古生代页岩、石英岩;两侧为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北部山坡是砾岩、砂岩、页岩。
自从旧石器时代,居民就已经开始在这里居住,在西班牙语法国的长期交往中,山脉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比利牛斯山脉为界,附近的西班牙与法国在文化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特别是使用梯田的方式和特点。山区自然景色绚丽,是重要的旅游胜地和登山滑雪活动场所。来此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其中西班牙的托尔拉和法国的加瓦尔尼村庄是两处最吸引人的亮丽景点。位于加瓦尔尼的古罗马圆形剧场看上去格外幽雅,具有登山爱好者所厚爱的岩石表面和壮观的瀑布。总之,比利牛斯山脉所特有的旖旎的自然风光,以及恬静的田园生活方式,都会令游人流连忘返。
⑤ 法国与西班牙的国界是以什么来划分的
比利牛斯山,位于欧洲西南部,山脉东起于地中海,西止于大西洋,分隔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也是法国与西班牙的天然国界
⑥ 法国和西班牙的国界是怎么划分的
法国和西班牙的国界是依山而划分的,依比利牛斯山为界。
比利牛斯山是欧洲西南部最大山脉。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界山,安道尔公国位于其间。西起大西洋比斯开湾畔,东止地中海岸。长约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东端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
(6)法国和西班牙中间那块地区叫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相邻国家间的陆地国界,一般由相邻国家间协商签定条约或达成协议划定,以界碑、界桩等人造标志,自然地形特征,两固定点间所连直线,地理经线纬线,或当事国同意选择的某种线等形式标定。
国家领海的外部界限,由主权国立法确定,相邻国家间的领海界限由有关国家协商确定。国界一旦以某种方式,如由缔约国共同组织的划界委员会通过条约(不平等条约除外)或文件,或由沿海国依本国的立法确定,相邻两国就不可单方加以改变,更不允许任何一方侵犯另一方。
⑦ 西班牙和法国之间横跨着一条什么山脉
西班牙和法国之间横跨的是比利牛斯山脉。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界山。
比利牛斯山,位于欧洲西南部,山脉东起于地中海,西止于大西洋,分隔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也是法国与西班牙的天然国界,山中有小国安道尔。
在比利牛斯山中有比利牛斯山国家公园。这国家公园成立于1967年,沿着法国和西班牙国界延伸1百多公里。此地景致壮观,包括了大量蝴蝶飞翔的草地和终年积雪的高山峰顶。海拔的高度和气候的变化颇大,因而区内拥有多样化的动植物。
(7)法国和西班牙中间那块地区叫什么区别扩展阅读:
比利牛斯大地构造
地理学中,将比利牛斯山脉由西到东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西比利牛斯山、中央比利牛斯山以及东比利牛斯山。
西比利牛斯山从临近比斯开湾的巴斯克山脉向东,海拔逐渐升高。而中部比利牛斯山脉则从Somport一直向东延伸至西班牙阿泰罗尼亚境内的阿兰山谷。Somport源于拉丁语系,是一个位于法国和西班牙边界的山口。
中部比利牛斯山也包含了该山脉中海拔最高的几座山峰:包括第一高峰阿内托峰(Aneto海拔3,404米);第二高峰波塞次峰(Pico Posets 海拔3375米);以及第三高峰佩尔迪多峰(Monte Perdido 海拔3355米)。东部比利牛斯山地区海拔整体较为平缓,一直延伸到最东段的阿尔贝拉山脉,海拔急剧下降。
⑧ 法国与西班牙的分界线是那个山脉
法国与西班牙的分界线是比利牛斯山脉 。
比利牛斯山脉是欧洲西南部最大山脉。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界山,安道尔公国位于其间。西起大西洋比斯开湾畔,东止地中海岸,长约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东端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海拔大多2000米以上。按其自然特征,可分为3段:西比利牛斯山,从大西洋岸至松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构成,平均海拔不到 1800米,降水丰沛,河流侵蚀切割,形成山口,成为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通道;中比利牛斯山,从松波特山口往东至加龙河上游河谷,群峰竞立,山势最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5座,主要由结晶岩组成,最高点阿内托峰海拔3 404米;东比利牛斯山,从加龙河上游至地中海岸,也称地中海比利牛斯山,由结晶岩组成的块状山地,有海拔较高的山间盆地。离地中海岸约48公里处有海拔仅300米的山口,为南北交通要道。
从靠近东端的卡利峰(Carlit Peak,高2,921公尺〔9,584尺〕)到奥里(Orhy)峰和阿尼(Anie)峰,有一串高近2,987公尺(9,800尺)的山岳崛起;仅有远靠西面的少数几个地方,可由1,980公尺(6,500尺)以下的山口通过此山脉。山脉较低的东段和西北段,都有河流将地面切割成许多小的盆地。山脉的两翼都连着广阔的洼地--北有亚奎丹(Aquitaine)和朗格多克(Languedoc),南有厄波罗(Ebro),两翼洼地接纳来自山脉的大河(法国的加伦河和西班牙的厄波罗河主要支流)的流水。
⑨ 法国和西班牙之间有国家吗
名:安道尔公国(The Principality of Andorra)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蓝、黄、红三色,中央绘有国徽。
国徽:为盾徽。图案描绘了安道尔和法国及西班牙的关系:安道尔于1278年成为公国,根据法国和西班牙签订的和约规定,两国对安道尔都有宗主权,法国总统和西班牙乌盖尔地方主教同为安道尔现在的国家元首。徽盾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为红地上一顶主教冠和一柄主教权杖,代表西班牙乌盖尔地方主教;右上和右下方为黄地上三道红色竖条和两头牛,分别代表福伊克斯伯爵和贝尔恩伯爵,他们曾先后为法国国家元首委派对安道尔公国行使宗主权的代表;左下方为黄地上四道垂直条纹,代表西班牙的历史地区——加泰罗尼亚。盾徽上端有一顶王冠,下端的绶带上写着一句格言,意为“团结增强力量”。
自然地理: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的一个南欧内陆国家。地处比利牛斯山东段的山谷之中,面积为468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崎岖,海拔900米以上,最高点科马佩特罗萨峰海拔2946米。最大河流瓦利拉河长63公里。安道尔属山地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高山积雪达8个月;夏季干燥凉爽。
人口:6.6万。当地人属加泰罗尼亚族,外国移民中多数为西班牙人,其次为葡萄牙人和法国人。官方语言为加泰罗尼亚语,通用法语和西班牙语。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
首都:安道尔城(Andorra La Vella)
安道尔城一家快餐店标志--酒壶
简史:安道尔是公元9世纪时查理曼帝国为防范摩尔人的袭扰而在西班牙边境地带建立的小缓冲国。13世纪以前法、西两国常为争夺安道尔而发生冲突。1278年法、西缔结和约,分别执掌对安道尔的行政统治权和宗教统治权。此后几百年中,法、西两国争夺安道尔的冲突仍不断发生。1789年法一度放弃对安的统治权。1806年,拿破仑颁布法令,承认安的生存权,两国关系得以恢复。安道尔没有卷入两次世界大战,政局一直较稳定。1982年1月4日实行体制改革,行政权从议会改由政府行使。1993年3月14日,安道尔全民公决通过了新宪法,成为一个主权国家。
政治:1993年3月14日,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安道尔公国第一部宪法。宪法中规定,安道尔是议会制公国,法国总统和西班牙塞奥-德乌赫尔教区主教同为国家元首,称为两大公。双方各派常设代表处理安道尔事务。1982年1月实行体制改革后,国家立法权由安道尔总委员会(即议会)行使,但须经两大公批准;行政权从议会改由议会任命的政府行使。国家没有军队,只有数十名警察。
经济:60年代前,安道尔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主要饲养牛、羊和种植马铃薯、烟草;后逐步转向商业和旅游业,经济发展较稳定。安道尔无关税,无本国货币,境内通用西班牙比塞塔和法国法郎。
对外关系:1993年安政体改革前,对外关系由西、法两国代管,此后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独立的对外关系。
与中国关系:1994年6月29日,安道尔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5年1月,安道尔首相福尔内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
⑩ 法国西班牙两国边界线之间着名的夹缝是什么
那瓦拉王国-在法国和西班牙夹缝中间的王国
潘普洛纳是古那瓦拉王国的首都所在地.这个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夹缝中的王国, 从其第一位的伊尼戈国王(阿里斯塔-伊尼戈王朝)在约824年–851年 建立潘普洛纳王国(即那瓦拉王国的前身)开始,一直到1841 年那瓦拉降格成为一个西班牙的行省,彻底成为了西班牙的一部分.在此期间,那瓦拉王国段段续续存在了一千年.
图示在公元790年到公元1300年其间的西班牙政治区域的变迁.其中深褐色的部位是古那瓦拉的国土区域. 绿色是由阿拉伯莫尔人占领地域的变化。
桑乔三世(桑乔大帝, 公元1000 年到1035年在位)的王徽
那瓦拉王国在其第四位国王桑乔三世(桑乔大帝, 公元1000 年到1035年在位)时, 国力达到了顶峰.桑乔三世利用灵活多样的外交和军事手段,包括对外联姻和军事行动, 不注重光复莫尔人占据的国土而是设法夺取其他基督教国家的领地. 在其最强大时,那瓦拉王国几乎包容了除莫尔人占领地区之外的其余整个西班牙北部的地区. 与此同时,桑乔三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具有现代化司法雏形的政治制度和宗教改革, 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那瓦拉王国的国徽
在此期间, 那瓦拉这个繁荣昌盛和安定的王国施行了当时世界上少见的城邦自治制度(ferous体系),即在君主的保障下每个城镇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由当地教会和知名人士组成的议会来决定当地的相关事宜.
桑乔三世在1035年去世,他在遗嘱中把他建立起来的帝国分归了他的四个儿子.其中他的第四个儿子-加西亚.桑切斯得到了原来相当于那瓦拉王国国土.而后是历史上一段混乱的时期.那瓦拉王国不得已地在当时的阿拉贡和卡斯提尔王国的夹缝中摇摆.连那瓦拉王国的王位也经常是由阿拉贡或卡斯提尔的国王兼任.在1234年,到了桑乔七世,他传位给了法国的着名的行吟诗人,香槟伯爵特奥巴尔多.而后,几代那瓦拉王国的王位均由法国血统的贵族担当.国力也大不如前.
后来, 在那瓦拉女王胡安娜一世嫁给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后,她把那瓦拉带到了法国, 腓力四世也就自然而然的兼成为了那瓦拉王国的国王.后来连续几位那瓦拉王国国王都由法国国王兼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