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和黄金是如何流向苏联的
㈠ 560吨黄金有去无回,二战苏联能赢西班牙功不可没
开始于1936年7月19日的西班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
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当权的政府军和左翼联盟,另一方是以佛朗哥的长枪党为代表的右翼联盟。政府军的背后有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及墨西哥支持,右翼联盟的靠山则是德意和葡萄牙。英法美则宣称保持中立。
内战开始不久,佛朗哥军队节节胜利,很快控制了西班牙三分之二的土地,并对马德里形成围攻之势。
节节败退的西班牙政府,分别与法国和苏联签署了秘密协议,将自己储存的黄金分别运往巴黎和苏联。协议明确规定,两国对黄金不拥有支配权,黄金仍属于西班牙政府。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在内战爆发前的1936年5月,西班牙的黄金储备量占全球第四位,约为700多吨。当时这些黄金绝大部分藏在马德里西班牙中央银行的仓库中,其余极小部分散存于央行在一些省的分行。佛朗哥攻占这些省份后,自然拥有了这小部分黄金。
西班牙政府首先向巴黎运出了50吨黄金,其中一部分换法朗用于购买政府军所需的军火。这部分黄金被称为“巴黎黄金”。
1936年9月14日清晨,剩下的560吨黄金开始了前往苏联的旅程。这些黄金装在木条箱里先是被运到马德里火车站,在武装押运下火车开往西班牙军港卡塔赫纳。这批黄金被称为“莫斯科黄金”。
受斯大林的指派,苏联国家安全局高级官员亚历山大·奥尔洛夫,专程来到卡塔赫纳,负责将黄金运往苏联在黑海的港口城市敖德萨的所有工作。他接到的指示还包括,无论西班牙人如何跟他要收据,他必须拒绝,拒绝任何有关的签字。
奥尔洛夫后来叛逃到美国。在向美国参议院委员会作证时,他回忆到,当时他说服了西班牙政府给了他一份证明信,以备过各种关卡时出示。证明信上,奥尔洛夫成了美国银行的代表叫布莱克斯通,为了安全起见将属于美国银行的黄金运往英国代存。因为当时运送黄金是极高度机密的行动,既不能让支持政府军的人了解,更不能让佛朗哥的人知道。
在此之前两周,一大批苏联坦克和军车已在距卡塔赫纳40公里外的地方待命。在黄金列车抵达卡塔赫纳之前,苏联军队就封锁了该军港,直到将黄金全部装上苏联的战舰。他们装了整整三个晚上。
560吨黄金装了7900个箱子。但最后苏联人在敖德萨接收时,据说只有7800箱黄金。还有100箱黄金的去向至今是谜。
莫斯科黄金从敖德萨经库尔斯克,在十月革命胜利19周年纪念日前一天,最终抵达莫斯科。
斯大林为获得如此多的黄金举行了盛大宴会,所有政治局委员受邀出席。正是在这个宴会上,斯大林讲出了那句着名的话:“西班牙人永远不会再见到他们的黄金,就像人永远看不见自己的耳朵一样。”后半句是俄罗斯谚语。
黄金一到苏联,斯大林立即要求西班牙共和政府为早先作为礼物送过去的军事物资、苏联的培训包括共产国际招募的国际纵队付费,价值5100万美元。同时,还要求西班牙为运送黄金付费。
斯大林开出的帐单包括:1200架飞机,900辆坦克,2000门大炮。历史学家们揭露,这个数字被极大地夸张了。据后他们的统计,苏联“援助”给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只有630架飞机,330辆坦克和不过1000支枪,根本没有大炮。这些武器大多是过时了苏联人不再用的。他们说,即使西班牙共和政府应该为苏联的支持而付费,斯大林的算法也比实际上应该支付的增加了30%-40%。
此后不久,参与此事的苏联军方、外交部、财政部和银行的代表,不是被处死就是失踪,奥尔洛夫则逃到美国。而西班牙方面的代表则离开祖国,分别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斯德哥尔摩,墨西哥城和巴黎。
内战结束,法国政府将50吨“巴黎黄金”移交给佛朗哥政府。这是西班牙庞大的黄金储备中唯一回到西班牙人手中的一小部分。
1957年,佛朗哥派出一个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谈判要回“莫斯科黄金”,自然无果。当年四月,莫斯科广播电台和苏联《真理报》撰文称,”莫斯科黄金“,早就被西班牙政府内战期间在国外花光了。
1990年以后解密的苏联档案表明,落到斯大林手中这560吨黄金,473吨被卖出,用于苏联大搞军工建设。
所以有人说,二战苏联能最终打赢德国,西班牙人功不可没。
西班牙人把黄金白白送给了苏联,却什么也没有从苏联得到~
㈡ 西班牙的贸易银圆与金币是什么样的
在西班牙参观了多个博物馆,常见的是昔日这些装贵金属币的箱子,这在其他地区几乎不曾见。这个特色展品让人自然联想起当年西班牙殖民者进行大规模海上贸易时的重要商品:专为贸易制作的金银币。
西班牙在中南美洲获得大片殖民地,因距离欧洲太遥远,限制了一般贸易交往,除少量香料·宝石外,殖民地出产的贵金属便成了重要的大宗商品。
为便于交易,西班牙人将采集到的贵金属制成钱币,经太平洋·菲律宾运到中国采购丝绸、茶叶、瓷器,再贩往欧洲····日积月累,这条大洋商道的海底就一路留下许多沉船。这在当今世界还催生出一项专业:海底寻宝!
圣荷塞号是1708年6月在哥伦比亚海岸边的加勒比海上被英国舰队击沉的,留在了240米下大洋深处。限于技术原因,300年来无人能确定其在海底的位置,2015年哥伦比亚宣布,找到沉船!西班牙马上声明“圣何塞号是西班牙的遗产,该船是执行官方命令任务的战舰。按国际法,该船属西班牙!”
如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实如此。但哥伦比亚不是《海洋法公约》签约国,不受约束!此外美洲各国也提出:沉船上金银财宝,是当年从我们这里搜刮的…… 现推测,圣何塞号上财产价值50至11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这金银财宝的实际价值。如已过去300年,其文物价值远大于此!
西班牙将殖民时期所获黄金留存作为国家储备的达700多吨!但1936年内战中这些黄金储备(注:一般国家黄金储备多为金锭,而西班牙则多为最金币)被左翼政府外运法国(50吨·史称‘巴黎黄金’)和前苏联(560吨·史称‘莫斯科黄金’)。其中目前苏联的这560多吨黄金多为金币,装了7900多箱,运往苏联奥德萨港。除小部分黄金购买武器外,大部则进了苏联金库。
圣荷塞号是1708年6月在哥伦比亚海岸边的加勒比海上被英国舰队击沉的,留在了240米下大洋深处。限于技术原因,300年来无人能确定其在海底的位置,2015年哥伦比亚宣布,找到沉船!西班牙马上声明“圣何塞号是西班牙的遗产,该船是执行官方命令任务的战舰。按国际法,该船属西班牙!”
如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实如此。但哥伦比亚不是《海洋法公约》签约国,不受约束!此外美洲各国也提出:沉船上金银财宝,是当年从我们这里搜刮的…… 现推测,圣何塞号上财产价值50至11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这金银财宝的实际价值。如已过去300年,其文物价值远大于此!
西班牙将殖民时期所获黄金留存作为国家储备的达700多吨!但1936年内战中这些黄金储备(注:一般国家黄金储备多为金锭,而西班牙则多为最金币)被左翼政府外运法国(50吨·史称‘巴黎黄金’)和前苏联(560吨·史称‘莫斯科黄金’)。其中目前苏联的这560多吨黄金多为金币,装了7900多箱,运往苏联奥德萨港。除小部分黄金购买武器外,大部则进了苏联金库。
圣荷塞号是1708年6月在哥伦比亚海岸边的加勒比海上被英国舰队击沉的,留在了240米下大洋深处。限于技术原因,300年来无人能确定其在海底的位置,2015年哥伦比亚宣布,找到沉船!西班牙马上声明“圣何塞号是西班牙的遗产,该船是执行官方命令任务的战舰。按国际法,该船属西班牙!”
如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实如此。但哥伦比亚不是《海洋法公约》签约国,不受约束!此外美洲各国也提出:沉船上金银财宝,是当年从我们这里搜刮的…… 现推测,圣何塞号上财产价值50至110亿美元。而这还只是这金银财宝的实际价值。如已过去300年,其文物价值远大于此!
西班牙将殖民时期所获黄金留存作为国家储备的达700多吨!但1936年内战中这些黄金储备(注:一般国家黄金储备多为金锭,而西班牙则多为最金币)被左翼政府外运法国(50吨·史称‘巴黎黄金’)和前苏联(560吨·史称‘莫斯科黄金’)。其中目前苏联的这560多吨黄金多为金币,装了7900多箱,运往苏联奥德萨港。除小部分黄金购买武器外,大部则进了苏联金库。
㈢ 当年苏联骗了西班牙六百吨黄金,有这事吗
在西班牙内战中,为了获得战争必要的武器和物资,西班牙先后向苏联支付了600多吨黄金.但是苏联连一颗子弹也没有给西班牙政府,按照苏联官方的话说,运送黄金的轮船沉入了大西洋。但是英国海军一直跟着西班牙运输船,亲眼看到运输船进入了苏联海域,并由苏联海军舰艇护航。事后苏联仅仅运来了1000多支老旧的步枪。苏联方面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到那批黄金,这批枪是看在共产主义同志的份上无偿援助的。
㈣ 新航路开辟后为什么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黄金落入了英国和荷兰
这里的黄金,其实更多的是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进行殖民贸易活动带来的巨大财富。西葡作为最早的海上霸主,其发展轨迹其实更多是侧重于美洲和西非一带的殖民活动,而且由于来自欧洲大陆的一系列争端,相对更早的没落,葡萄牙在1580年因皇室姻亲继承关系,曾被西班牙侵占,直到1640年才摆脱西班牙统治。而其殖民地同时又被荷兰人和英国人攻击。所以早早退出霸主行列。西班牙的没落轨迹更明显,尼德兰独立,英西战争的失败均是意义重大的转折点。而这一段时间荷兰与英国相继崛起。荷兰由于贸易商业上的优势,先于英国确立了优势地位,并最早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完成了对远东的贸易垄断。但三次英荷战争拖垮了荷兰。霸权以及来自远东的贸易垄断成功转移到了英国人手里。因此,可以说西葡发现的金钥匙线转移给了荷兰,再由荷兰转交给了英国。
㈤ 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录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
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绝非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还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观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寻金热”
“寻金热”是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15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当时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加上《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的影响,西方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的“黄金梦”。恩格斯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可见,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欧洲人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商业危机
早在15世纪前,欧洲和亚洲就有贸易往来。地中海东岸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当时东方的香料、丝绸等在欧洲市场很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
但经过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的转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昂贵的奢侈品。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更严重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急剧减少,价格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只得不惜高价采购,导致贸易严重入超,贵重金属大量外流。这迫使西欧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企图另辟蹊径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宗教根源
弘扬和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是西欧民族国家支持哥伦布西航“前往中国”的重要原因。哥伦布就是个狂热的督基教徒,他自认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他在探寻新航路的始终,都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情绪。当时社会盛行的人文主义思潮,激励了西欧人的进取精神,鼓励他们向海外传播和扩大基督教影响、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特别是探寻新航路和从事冒险事业。
技术支持
开展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撑。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欧洲的造船技术当时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新型的多桅多帆、轻便快速的大船。此外,当时欧洲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很先进。所有这些,构成了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同时开辟新航路的主观条件也已经具备。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经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过程,专制王朝和社会各阶层都渴望开辟新航路。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不少封建贵族成为探险者。
2经过
迪亚士
葡萄牙人,1487年—1488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轻便帆船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后将其命名为好望角(GoodHope)。
路线:葡→非洲西海岸→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哥伦布
意大利人,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这次航行。这次航行到达美洲。
路线:西班牙→大西洋→美洲西印度群岛(发现“新大陆”)
达·伽玛
葡萄牙人,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领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玛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葡萄牙王室是他们远航的支持者。
路线:葡→非洲西海岸→大西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印度。
麦哲伦
葡萄牙人,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这次航行。这次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路线: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影响
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和商路贸易中心转移。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亚大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越来越占据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
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同时,市场的扩大有力的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为了控制国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负有军事政治等职责。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新航路开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的贸易的枢纽。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萨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普和英国的伦敦等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的表现是: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最后甚至流入奥斯曼帝国。在白银向东流动时,所经地区物价迅速上涨,货币贬值。物价猛涨对欧洲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一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二是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和新贵族获利很大。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可见,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价格革命对西班牙所起的作用却不同。16世纪前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称霸欧洲的政策,将巨额财富用于军事和政治活动;西班牙贵族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挥霍,导致从美洲殖民地运回的金银很快就转到其他国家的供货者和债权人手中的局面。西班牙进行的殖民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为他人做嫁衣。它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并未转化为工业资本,而是辗转流入英法等国后才转化为资本。
世界市场
世界由此开始打破以往孤立封闭的状态,增强了联系,逐渐开始了的一体化过程。
殖民掠夺
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帝国对亚非拉各国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西方殖民时代就此开始。
商品经济
封建制度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加速了它的衰落,资本主义也随之加速兴起,他们共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意义
1、对欧洲:(1)引发“商业革命”,商贸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引发“价格革命”,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势力衰弱,劳动人民贫困,加速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
2、对美洲:灭顶之灾
3、对非洲:黑奴贸易使当地损失大量人口
4、对亚州:刺激亚洲经济发展
5、对世界;(1)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2)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
(3)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㈥ 黄金的详细历史是什么是如何成为国际通用货币的为什么西班牙十五世纪就把黄金作为资本的积累
黄金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自从人类在一万两千多年前发现黄金之后,人类对黄金的狂热就被点燃了,在人类的意念中,没有什么东西比黄金更能体现纯洁与神圣。对黄金本身来说,它已经成为一种跨越种族、文化,甚至是统治世界的另一种物质。黄金就像一条金色的血脉,贯穿于整个人类的历史。从古埃及的金权杖到中国的三星堆金面罩,从皇帝的宝冠到普通人的首饰,从可医治百病的“万能之药”到科技领域的大量应用,黄金用它特有的尊贵传达着人类对财富和权势的至高追求。
㈦ 为啥西班牙要运600吨黄金到苏联
在西班牙内战中,为了获得战争必要的武器和物资,西班牙先后向苏联支付了600多吨黄金.但是苏联连一颗子弹也没有给西班牙政府,按照苏联官方的话说,运送黄金的轮船沉入了大西洋。但是英国海军一直跟着西班牙运输船,亲眼看到运输船进入了苏联海域,并由苏联海军舰艇护航。事后苏联仅仅运来了1000多支老旧的步枪。苏联方面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到那批黄金,这批枪是看在共产主义同志的份上无偿援助的。
㈧ 西班牙内战的时候给苏联300吨黄金是真的吗
不是
给了510吨
西班牙内战爆发时,西班牙银行(Banco de Espana)在马德里存有635吨黄金,是当时世界上第四大黄金储备。1936年9月22日,西班牙政府将其中510吨黄金装上4艘苏联商船运往敖德萨。11月2日存入莫斯科“国家贵重物品保管中心”(Gokhran)。此后西班牙再也没见到这笔“莫斯科黄金”(Oro de Moscu)但此后,莫斯科方面没有提供西班牙任何援助
㈨ 苏联解体前后,786吨黄金神秘消失,究竟去了哪里
在苏联末期时,当时的苏联政府曾靠大量石油出口积攒了大笔美金,随后这些美金被换成黄金,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动荡,这批黄金被一群在俄罗斯和苏联掌权的不法分子“瓜分”,最终多达786吨黄金被这些不法分子运出国外,下落不明。
现在来说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大部分由美金兑换的流失黄金都被转移到了国外的银行中,而具体去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