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电视转播卫星多少度
A.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国家发射了通信卫星,首次实现了向全世界实况转播奥运会
美国发射的“辛科姆”通讯卫星
第1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首都雅典隆重举行。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游泳比赛还没有游泳池,比赛是在公海里举行的,起终点是浮艇拉着的缆绳,泳道是用水面上漂浮的南瓜作为标记,泳距未经过仔细测量,只是凭感觉进行估计。比赛的方法另人惊叹:先用小轮船把运动员载离海岸,发令员估计距离合适了,便发令让选手游回岸边,不求泳姿,自由发挥,以到达岸边的先后决定名次。
同样,第2届法国巴黎奥运会设施也很差,田径赛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个场地十分狭小,林木横生,土质松软,跑道不平,场内设施几乎一无所有。跳远比赛需选手自己动手挖掘沙坑;跨栏比赛的个别栏架临时用树枝架起来凑合;参加投掷比赛的选手更是苦不堪言,器械经常碰撞到树木的枝权,有时掷出的链球缠绕在树权上。
所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虽然兴起于技术逐渐占据统治地位的现代社会中,但是一开始却几乎看不到技术的影子,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相对平淡的状态之中。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技术一般都是其他领域的一般性技术的借用,例如借用建筑技术修建体育场、修建游泳池等等。总体而言,技术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初期所起的作用大多是辅助性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逐渐地引进了各种技术成果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场地、设施和运动员装备等方面。
1912年第5届瑞典奥运会在科技应用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就是在场内试验性地安装了电动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设备,使计量时间精确到1/10秒。
1920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第7届奥运会,在装备等方面比一战前的几届都有了很大突破。安特卫普市兴建了一个能容纳3万人左右的体育场和其他体育设施,体育场的煤渣跑道周长400米,这是奥运会第一次使用标准跑道。
1928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办的第9届奥运会,东道主为了进一步扩大奥运会的影响,特意建造了一座高塔。在奥运会期间,高塔一直燃烧着熊熊焰火。火种取自奥林匹亚,用聚光镜聚集阳光点燃火炬,这也代表了当时的科技水平。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由于20年代初期电视机的发明,给奥运会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在本次的奥运会上,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的比赛盛况,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奥运会的影响,而且也为以后电视转播奥运会开创了先河。
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在运用新科技发明方面又有了新的尝试。自从1903年第一架用发动机驱动的飞机成功试飞以来,飞机第一次被运用到奥运会中来,成为神圣的传递圣火的使者。火种仍然按照惯例从奥林匹亚采集,并用飞机传递到墨尔本,总行程共约2万多千米。
在20世纪50年代,新材料技术革命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得运动员的服装开始脱离了普通服装系列,而逐步发展成了一个新的服装体系。运动服逐渐变得随意、舒服而利于运动。另一方面,在运动设备制造过程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极大地推动了各个运动项目的发展。例如,巴克于1948年引进一种利用300片相互联接的战争剩余的正方形铝管来制成了新型的跳板----巴克跳板。但此后不久,这种跳板就让位于更结实更轻的铝合金设计制成的跳板。
1960年第17届罗马奥运会在科技应用的另外一个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兴奋剂的使用。古都罗马正值夏季,酷暑难当,奥运会的自行车比赛正紧张激烈地进行着。突然,丹麦选手马克.詹森摔下了飞驰的自行车当场倒毙。当时人们都以为他是中暑所致,后经尸体解剖,才发现这名运动员为了取得胜利,赛前服用了过量的苯丙胺兴奋剂,加上炎热和激烈的竞争,才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又有了更加令人振奋的科技突破,美国发射的“辛科姆”通讯卫星,向世界各地转播了奥运会盛况,这在奥运会史上还是第一次
. 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由于当时较为先进的电子计时设备的应用,使得田径比赛,尤其是短距离项目的竟争格外的精彩纷呈。美国的吉姆.海因斯在田径的男子100米跑决赛中首次突破10秒大关,以9秒9的成绩获胜。这项成绩电子计时为9秒95,直到1983年才被美国另一运动员卡尔文.史密斯以9秒93刷新。技术的精确性使得各路好手再也不用为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成绩误差而与裁判发生不必要的争执,同时也使裁判员们的裁判工作变得更为公正和轻松。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奥运会首次正式进行了性别和兴奋剂检查,科学技术开始在消除自身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972年第20届慕尼黑奥运会上,更是令人信服地看到了电子设备的优越性。本届奥运会上首次采用了光电测距仪和精度可达1/1000秒的电子计时器。自动测试和显示时间、速度和距离的电子装置,逐步代替了人的眼和手。高速摄影摄像设备、激光装置、计算机等,已经成为奥运赛场和裁判员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和伙伴。依靠它们的帮助,使计时更精确、计分更方便、判断更准确。如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第一名瑞典的贡?拉尔松,仅比第二名美国的蒂?麦基快0.002秒。因此,本届奥运会也被称为“技术奥运会”。这可以被看作是“科技奥运”的开始,而“科技奥运”的观念也由此逐渐地走进人们的思维之中。 在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上,主办方完成了卫星传递圣火的壮举。他们将在奥林匹亚点燃的圣火转化为电子包裹,通过卫星传播到加拿大,地面接收器把信号接收下来,转换器把它变为激光,再用激光枪将火炬点燃。
二战后,全球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也开始更多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起来。借助于技术的力量而得到快速发展的奥林匹克运动开始全方位地引进现代技术成果,特别是一些尖端技术也开始被广泛的使用,例如利用飞机、卫星传递圣火、利用通讯卫星对比赛进行转播等等。现代技术也己经不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更主要的是成为人的“替代者”。具有突出特点的是电子测距技术和传媒技术的使用,例如田径运动中的计时测距技术,前者使运动比赛成绩的评定更加准确、客观,促进了公平竞争;后者的迅猛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发展。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凝聚着高新技术结晶的兴奋剂在提高人们运动成绩方面的巨大作用使之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东西。所以,技术不仅在场地、设施和运动员装备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在运动训练和比赛等方面也开始显现威力。正是因为折服于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人们开始更多地依赖技术手段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和获得更加突出的运动成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己经走上了无法脱离技术的道路。
第25届奥运会于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在这次奥运会上,原来分散在各个赛场的电子计时器、光电测距仪和自动计分装置等,己经发展成为由计算机网络联结在一起的“全能运动操作系统”,可满足一切项目的计时、测速和计分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发达及其他更多尖端科技的应用,使2000年悉尼奥运成为历年来最科技化的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的信息科技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套核心系统,分别为:奥运信息检索系统、奥运竞赛结果系统、奥运管理系统,再加上悉尼奥运官方网站。除了信息技术在悉尼奥运会上大显身手以外,其他诸如新材料技术等尖端科技也为改善运动员们的装备、提高运动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如游泳运动员的鲨鱼服等。 在这个阶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与技术整合成为一体。技术不再仅仅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一种支持力量,而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的奥运科技体系,由辅助、支持转变为自主行动的力量,并依据自身的逻辑自主地发展着,从而最终成为一种统治。实际上,现在好的运动成绩的取得就完全依赖于技术的创新,因此没有人可以拒绝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效益。
B. 世界杯用球的变迁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迪·达斯勒先生就开始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最好的足球产品。这种传统始终如一:在过去的80年里,阿迪达斯始终在为满足和超越全球超过百万的足球运动员的需要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阿迪达斯对体育事业的贡献及其与一些世界顶级的运动员、球队间紧密的联系使阿迪达斯始终占据足球品牌的领先地位,并成为足球历史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阿迪达斯从1963年开始制作高质量的比赛用球,当时绝大多数足球是咖啡色的,很沉,踢起来脚会很疼。1970年,国际足联第一次要求阿迪达斯为墨西哥世界杯提供官方用球,当时的阿迪达斯已经成为世界上领先的足球品牌。
第九届世界杯(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比赛用球--Telstar
“Telstar”这款比赛用球完全由真皮制成,这一点和当时其他的球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但与众不同的是Telstar表面由32块手缝的嵌面组成(12块黑色五角形和20块白色六角形),这种全新的构造配合均衡的缝制使足球拥有更圆和近乎完美的外形。这一革命性的构造设计书写了足球史上新的一页。“Telstar”首次在白色的足球上镶嵌黑色的五角形,从而使足球在黑白电视机的画面中更为显眼。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首次对决赛圈赛事进行了人造卫星电视转播)。直到现在,“Telstar”仍然是各种足球的原型。
第十届世界杯(1974年前西德世界杯)比赛用球--Telstar&Chile
1974年前西德世界杯使用了两款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比赛用球。一款比赛用球叫“Telstar”,而另一款比赛用球叫“Chile”。“Telstar”把原先黑色的阿迪达斯标记改换成金色,“Chile”则是阿迪达斯在“Telstar”成功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款全白色的球(1962年智利世界杯曾使用过全白色的球)。两款球和四年前的基本相同。
第十一届世界杯(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比赛用球--TangoRiverplate
这款名为“TangoRiverplate”的比赛用球由阿迪达斯公司设计,当时被认为是经典之作,从结构上看,它由20个“三角阿迪达斯”形的嵌面相连形成12个大小相等的圆形。实际上,从此之后的每届世界杯的比赛用球都是在这一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而且与以往比赛用球不同的是,“TangoRiverplate”提高了球对各种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
第十二届世界杯(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比赛用球--TangoEspana
1982年世界杯的比赛用球名为“TangoEspana”,除了名称上的类似外,在设计该球时也只是对上届的“TangoRiverplate”作了较小的改动。当然,在技术上仍有不小的突破,在真皮制作的基础上,增添了球的防水效果和密封性,从而大大减弱了球的吸水性,控制了球重的额外增加。
第十三届世界杯(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比赛用球--Azteca
“Azteca”是足球制造技术上的一次改革。她外观设计融入东道主土着人--阿芝台克人建筑和壁画图案的风格;技术上则首次采用合成材料制造。这种合成材料的使用增强了球的耐用性,同时进一步减弱了球的吸水性。无论是在硬地上,高空中还是潮湿的环境里,“Azteca”都能表现出色。“Azteca”在足球制作史上创造了一个飞跃。
第十四届世界杯(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比赛用球--EtruscoUnico
“EtruscoUnico”对合成材料进行了改良,并且首次在球体内加入黑色聚氨酯泡沫内层,使球具有完全的防水性能,运行速度再次得到提高。“EtruscoUnico”的名字以及颇为复杂的外观设计完全是受到意大利古老而华美的历史和伊特鲁里亚艺术的影响,描绘在每一块“三角阿迪达斯”嵌面上的图案便是三个伊特鲁里亚狮头。
第十五届世界杯(1994年美国世界杯)比赛用球--Questra
“Questra”首次运用具有能量回复性能的白色聚氨酯泡沫内层。这种内层使球体触摸感更为柔软(更易控制),球速更快。设计者希望她能像火箭离地时那样高速的运行,“Questra”的创意来源于美国对宇宙探索和太空技术的追求。
第十六届世界杯(1998年法国世界杯)比赛用球--Tricolore
“Tricolore”中文名字“三色球”,Tricolore是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印有彩色图案的足球。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法国三色国旗以及法兰西民族和法国足协的传统“雄鸡”标志。而“Tricolore”最主要的革新在于采用了新型复合泡沫材料,内部结构是排列紧密规则的弹性气泡,每一个气泡都是封闭并且充满气体的。这种新型复合材料更具耐磨性,赋予球更好的能量回复性能,使球飞行更稳、方向更准。“Tricolore”还首次运用“透明印刷”技术,从而使球的图案更鲜艳、而且不易磨损,寿命更长。
第十七届世界杯(2002年日韩世界杯)比赛用球--Fevernova(飞火流星)
“Fevernova”中文名是“飞火流星”。“飞火流星”是阿迪达斯自推出1978年世界杯指定比赛用球TangoTM后第一次采用突破常规的设计。在外观设计上融入现代亚洲文化的元素,更具动感和创新。“飞火流星”所采用的高科技合成的泡沫层结构是基于98法国世界杯三色球的改良。改进后的泡沫层由众多超强耐压且大小相等的微型气囊构成,该结构赋予了球身出众的能量回复性能及额外的受力缓冲性能,有效提高了足球的可控性及运行的精准度。
第十八届世界杯(2006年德国世界杯)比赛用球--adidas+Teamgeist(+团队之星)
“adidas+TeamgeistTM”是第一颗以3D方式设计的足球,adidas创意团队(AIT,adidasInnovationTeam)以交叉锁定方格设计,以3D预先孤度成形,采用全新的14块鞍垫结构,将3个鞍垫的接触点数量降低60%(60个降到24个),且减少分隔线总长15%以上(从40.05公分减少到33.93公分),并导入adidas于2004年发表的热结合(ThermalBonding)科技,经英国罗浮堡大学和德国adidas足球实验室测试,证明“adidas+TeamgeistTM”可大幅增加球员的控球能力及精准度。
第十九届世界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比赛用球--adidas+Jabulani(普天同庆)
[普天同庆]
普天同庆
“JABULANI”源于非洲祖鲁语,意为“庆贺”、“欢庆”。“JABULANI”采用阿迪达斯全新研发的球面,使得球体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始终保持稳定的飞行路线,从而大大提升球员对足球的控制力。“JABULANI”突破性地仅由八块表皮组成,阿迪达斯首次采用球形制模的方法使每一块表皮都实现三维立体结构,然后以热粘合技术拼接完成,从而使新球较以往更圆、运行更精准。作为阿迪达斯的第11个世界杯比赛用球,“JABULANI”采用了11种不同的颜色。11种颜色也代表着每支足球队由11名球员组成,同时寓意南非拥有11个部落和官方语言。
C. 北纬三十度有哪些神秘事件
还有三星堆。
神农架好像也是。
美国还有一个诡异的小镇,有一本书就叫做《北纬30°》讲得很详细。
北纬30度:打开地球的记忆之门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着地矗立于这个古老星球上的各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渴望被知识浇透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们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主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北纬30度上的“死亡区域”
在美国的弗吉尼亚海岸,有一片地处百慕大群岛和佛罗里达群岛之间的广阔海域,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百慕大三角区。自从16世纪以来,这片神秘的海域共失踪了数以百计的船只与飞机,专门从事海洋和航空事业的人,对此谈虎色变,把这一海域称之为“魔鬼三角区”或“死亡三角区”。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该地区的航海家是哥伦布。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他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哥伦布和他的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海面上突然刮起了一阵阵狂风,船只好像航行在峡谷之间,几乎看不见天日。
哥伦布急令他的船队稳住舵把,调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过去。然而,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简直没办法辨清方向了。还好,船队歪歪扭扭地终于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事后一检查,发现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往西北偏离了36度。
哥伦布心有余悸,在写给国王的信中,他还战战兢兢地描述了这次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哥伦布在百慕大遇险的经历引起人们对百慕大的惊恐不安,以后数个世纪,一直有类似的传说在加深百慕大的神秘。
科学家们对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也投入了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他们通过最现代化的设备和最先进的技术对它进行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各种可供参考的假设。
海龙卷说。发生在海上的龙卷风叫“海龙卷”,它的破坏力特别巨大,如果船只和飞机遇到海龙卷,很快就被卷得无影无踪。只不过海龙卷毕竟是短暂的和局部的,而且不可能经常发生。
反旋风说。有科学家认为百慕大海区存在一种反旋风和下沉的涡漩。反旋风的顶部在海面上是看不见的,它在水下的部分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旋涡,船只如果进入旋涡的中心,很容易被卷进海底,飞机在空中碰到反旋风,飞行员就会偏离航线,迷失方向,最后机毁人亡。
激光说。激光跟普通光不一样的地方是,激光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把光能高度集中起来,这样就可以产生几万度的高温,能使任何东西在一瞬间就化成一道烟似地消失掉。
太阳是激光的强大辐射源,海面和大气就好像是两面特别巨大的反光镜,移动着气流,也就是高空的强风,起着有效的操纵机构的作用。只要这束激光一起作用,辐射流就会引起一场暂时的大雾。如果它的功率特别大,是可以一瞬间把船只和飞机烧成灰烬的。
磁场说。飞机和船员在魔鬼三角遇难的日子,正好是新月和满月。这时,月亮、地球和太阳处在同一直线上,引潮力最大,引起地球磁场干扰振动,构成一个强大的磁场。
美国和法国曾组成一个联合考察组,在百慕大三角海底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建造金字塔的石头可能含有氧化铁,由于受海浪的长期冲击和地磁作用,表面的氧化铁就磁化到了饱和状态,以后又一点一点地往里边深入,使得整个金字塔成了一块巨大的磁铁,这种磁铁不但严重影响和干扰了船只和飞机上的罗盘以及无线电,还会把船只和飞机吸进海底。
超时空说。1991年,一架波音727 客机从东北方接近迈阿密机场。机场塔台正以雷达跟踪飞机,飞机突然从屏幕上消失,10分钟后又安全降落。塔台人员登机检查,发现机上人员的手表与仪器上的计时器,都比正确的时刻晚了10分钟!科学家认为:在磁气涡动中,多维空间与我们存在时空间出现交集。有的交集比较大,所以船舰进入多维空间便告消失,有的交集小,在短暂的消失后,又回到我们的时空里来。
UFO 说。有猜测说,来自外星球的 UFO,习惯于在百慕大三角区抓捕地球上的飞机船舰去做实验,就像渔民习惯到某一固定地方去抓鱼。
但这些假说都不可能令人满意。每一种假说都只考虑了一种情况,事实上,从前边的列举中可以清楚地知道:百慕大海域不仅能使船只、飞机方向失控,罗盘磁场偏离无线电系统失效,还能使神秘失踪的飞机、轮船又神秘地显形,它能无缘无故,不露声色地吞噬人的性命,却又让一些生命体游离于灾难以外。意思是说,它只想与人类过不去。
1963年时,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边发现了一个怪物,立刻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前去追踪,追了4 天也没近前,因为这个怪物能一下子钻到8000米的海底,而人类各种笨拙的潜水器根本不可能达到那么深的海底,唯一的收获是看到那个怪物有一个螺旋桨。在西班牙,工人们曾在海底发现过一个体积特别大,圆顶透明的东西,正是这个也曾在百慕大海域内出现过的东西支撑了我们的判断:百慕大三角海区可能是外星人的一个海底发射场,那个怪物也许就是外星人的飞碟,那些失踪了的船只和飞机,也许就是被外星人弄走了!
百慕大三角区处于地球北纬30度线上,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地球南北30度线上,常常都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把这些地方叫“死亡旋涡区”。在北纬30度线上,有百慕大、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五个异常区,加上南半球的五个异常区,等距离分布于地球上,如果把这些区域间用线连起来,整个地球就会被分割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这些区域的海流、涡漩、气旋、风暴及海气相互作用,加上磁场,都远较其他地区剧烈和频繁。这些在地球上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的死亡涡漩区,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也为人类增添了探寻其奥秘的兴趣。
1973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大西洋上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时,一艘主力舰发现了不明潜水物。当时,这个半浮于海面的巨大物体被当成不明国籍的间谍潜艇,于是,一声令下,炮弹、鱼雷纷纷向它飞来,但不明潜水物毫无损伤,而且当它悄悄下潜时,整个舰队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统统失灵,直到10分钟后潜水物完全消失后,舰队的无线电通讯才恢复正常。
同年4 月,一个名叫丹。德尔莫尼奥的船长,指挥船只到达百慕大三角区附近的斯特里姆湾的明澈的海面时,一个形如圆形的大雪茄烟似的怪物浮出水面,它长约40-60米,时速达60-70海里,两次都是在下午4 点左右出现,地点一直在比米尼岛北部和迈阿密之间,而且都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位船长不知该怎样应对,下令水手小心翼翼地躲开,可是这个神秘的怪物却总是先主动地消失在船体的龙骨之下,显得极其友好。
有科学家据此认为,在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海域里,一定隐匿着外来文明!因为那种超级潜水物所显示的异乎寻常的能力,实在是地球人不可企及的。海洋是地球的命脉,因此倘有地球本土之外的文明存在,那么它对地球海洋的关注是必然的。这些超级潜水物也许已拥有它们的海底基地。海洋是地球上最险恶的环境,同时它能够提供生态情报,这对外来文明就已可构成足够的吸引力了。
1968年1月,美国TG石油公司在土耳其西部一处270米的地下,发现了一条深遥的穴道。穴道高约4-5米,洞壁光滑异常,如人工打磨一般。穴首向前不知延伸至何处,左右又连接着无数的空道,宛如一个地下迷宫,工人在万分惊恐的情状下突然发现一个白色巨人,身高足有4 米,无声无息就来到了工人面前,巨人在手电光下闪闪发亮,伴随着雷鸣般的吼声,所有的工人都被声浪掀翻在地。很显然,巨人对一群偶然闯进自己家门的不速之客发怒了!
如果这事确凿,那么巨人当是生活在地下的高级智能生物无疑。发现巨人的地点在地图上与百慕大正处在同一纬度!这是一个令人兴奋无比的发现!此后,科学家一直坚持,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海域下面有个大洞,海水就是从这里流进去,穿过美洲大陆,然后在太平洋的东南部的圣大社岛海面重新冒出来。大家可以推测,在地下数百米深处有如此庞大的地下迷宫,你还担心地球是钻不穿的吗?这个通向百慕大区域的大洞口肯定会产生巨大的涡漩,在外星人出入洞口时,超乎想象的涡漩能量肯定会轻而易举就吞噬了刚好经过的一只轮船或一架飞机了。
也许地下真有一个我们暂时不可知的世界?或者说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果真是那个世界通向地面的出入口?照此推测,水下不明潜水物或巨人真是那个世界派遣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的探测器或密探了!
奇特的巨石文化巨石文化是由一些粗石巨柱或条状块石组成的,石碑、石塔、石墓道或石圈等代表着一种史前文化。散布于地球北半球北纬30度及附近区域的巨石遗址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在讨论地球巨石遗址这个话题时,我们需要把范围稍稍扩大一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位于英国南部索尔斯伯利平原的巨大石柱群,因为这些最壮观因而建造难度也最高的巨大石柱群与散布于北纬30度的各类巨石阵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正本溯源,它们应是搭乘大陆板块漂移从北纬30度附近出发的。
英国这组巨大石柱群是一座高4 公尺、重25-30吨的巨石排列成图形的巨石遗物。
正当地球北半球30度附近的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黄河文明成立不久之时,这些巨大的石柱群也已开始兴建,换句话说,当古埃及在大建金字塔时,西欧也已开始建起了数万座巨石建筑物。
迄今为止,包括巨大石柱群在内的所有巨石建筑物,究竟为谁所建,目的为何,以何种方法建造等,都是一个谜团。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巨石柱是由高水准的土木技术建造完成的。但每当人们解开一道围绕巨石阵的谜团,立即就会产生另一个谜团,因此,始终都无法完整地破译出环绕于巨大石柱群的神秘谜底。也许巨石建筑的建造者们至今还操作着我们现代人不知道的某些能量呢!
从飞机上俯视,巨大石柱群看来就像是有柄的镜子,相当手柄的部分被称为林荫路,是面向巨大石柱群中心的道路,在入口处附近则是着名的鞋跟石。除此之外,还有周沟、山石、洞穴等配置于同心圆上的构造,现在通常是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三石塔、撒逊圆、工穴、丫穴、顾普力穴及周沟。
从多个则面和角度的分析研究表明,巨大石柱群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费时1000年以上,经过多次整修而成的,科学家将巨大石柱群从建造上分为三大部分。
“巨大石柱群1 ”建于公元前2750-2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此时先挖掘了一条直径98米的环状沟渠,再将挖出的土制成高2 米的土堤。在沟渠的内侧挖有56个称为顾普力的洞穴,石柱入处有两根门柱石,另外还有一根立着的“站石”。
“巨大石柱群2 ”建于公元前2100-2000年,这个时期的工程主要是在周沟的内侧竖立了两层半圆状的蓝石。
“巨大石柱群3 ”建于公元前2000-1100年的青铜器时代初期,也是建造三石塔及撤逊圆的最重要的时代。所谓三石塔,指的是组合3 个石材而成的牌坊型构造物,三石塔共5组,排列成一个U形,开口处朝向鞋跟石。
1964年,英国考古学家对其中34个穴加以考查,并从25个穴中出土了火葬的人骨,这些人骨看上去像后来才埋入的,当时许多人都这样说,但这个理由是解释不通的。还有正确地组织撒逊圆和三石塔的技术也是谜之一,因为这些构造物必须取得在石柱和其上的盾石(称为“林特尔”)的微妙的平衡。
建筑巨大石柱群的场所并非是完全的平面,而是向西北方倾斜约45公分。由于现在的盾石大都脱落,所以并不清楚当初的情形。
撒逊圆、三石塔是用石斧将石材加工而成的,身入其中时会发现每根柱子是一点点地变粗的,也就是典型的凸肚型建筑,众所周知,这是希腊式建筑的显着特色。
盾石也并不是简单地将石块平放了事,在加工之前,必须像画圆弧一样画出弧度,这还不算,在组合柱子与盾石时,还要挖榫和榫穴,这是木造建筑物使用的技术,即一边作凸部,一边开穴,然后借其接合力提高强度,并防止参差不齐。
不间断的发掘工作在距巨大石柱群3 公里处又挖掘出了一处圆形集会场遗迹,这是一座顶呈圆锥形的建筑物,其精确和细致的技术使人相信,正是这种技术保证了巨大石柱群的建造。
难以推测的是,人们花费长达1000年的时间去建筑巨大的石柱群的直接动机到底是什么?我们虽然立足于人类历史所形成的文明之上,但我们又习惯以自己所谓的文明视角去透视古人的思想,在我们并不能很清楚地证明他们的目的之前,似乎只能从现代的观点证明这是属地球人的行为,或为使死者的灵魂获得自由而建造的?但以巨大石柱群为首的许多巨石建造物,看来似乎都拒绝了我们的理性分析。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早期的历史是用石头、力量和技术塑造的,而巨石则是远古文明中最辉煌的经典篇章。
置身于这圈广为人知的巨大石柱群之间,只要于夏至当天站在三石塔的中央,即可透过撒逊圆和鞋跟石,成一直线地望见日出,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夏至已过。
1969年,波士顿大学天文学家雪拉鲁特。中勃金斯发表了“巨大石柱群天文台论”
一文,正确地记录了巨大石柱群的构造物、洞穴及蓝石等的配置,并修正了4000年时间经过的不吻合之处,并指出构成巨大石柱群的重要巨石排列,具有用来指示夏至点方向的指示器作用,同时表示某固定年之月份的特别周期,至于顾普力穴,则是为追寻日食和月食图设置的“电脑”,这一假设一出,怀疑论接踵而至,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如果这个民族拥有如此高度的技术,那又为何全然看不到天文学以外的发明?
1921年,英国实业家阿尔弗雷特。瓦特金斯在一次旅行中,偶然发现了海利弗德复的丘陵地带突然出现了一条不可思议的路,在这条路上,成一直线地排列着古老的石碑、神木、古堡、教会及圣井,而且这条直线也连接其它的石碑和教会,并呈直线相交,看来就像一种很明显的网状组织。
瓦特金斯很快发现直线上大都是语尾中有Ley、Lay、Lea、Leigh的地名,因此他就将这条直线命名为“雷线”。事实上,巨大石柱群正位于连结索尔斯伯利巨石遗迹的路线上。
瓦特金斯随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雷线可能是罗马人入侵英国以前所制定的古代直线道路计划,只是雷线建筑在沼泽地的险峻的道路上是否还昭示着什么别的意义没有?
随后,着名地理学家盖。安达乌特确认了这些遗迹的地下有着山脉线、水源线、道路线之别的分歧点。他将这些地下线解释为“用发生于地球内部的,随着波动传来的能量,在地表各处制成网状组织,这样它既会对植物的萌芽及成长产生重大影响,也会让动物及昆虫一边感应其流动一边行动”。
雷线肯定预示着某种能量,正如另一巨石文明的埃及金字塔拥有神力一样,古代人正是用某种特殊方法感觉出雷线的存在,并在雷线所在位置以巨石设标志,而且,在近代科学思想未侵入之前,沿雷线分布的国家或地区岂不也仍于无意识之中遵守其法则,并建造教会或圣井吗?
也许像巨大石柱群这种既巨大又精巧的遗迹,真是作为能源站来使用的也说不定?
常有人在巨大石柱群附近目击到UFO ,这说不定也与雷线有关?
为了全面判别大致处于同一时期的巨石遗址的文化信息,沿瓦特金斯指出的雷线,我们采访了另一处着名的巨石遗址。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摩比尔昂,有一座名为卡尔纳克的村庄,村庄的田野上耸立着一排排巨大的石头,犹如行进在田间的一队队威武的士兵,这一巨石长阵就是欧洲巨石遗址中蔚为奇观的代表性遗址之——卡尔纳克巨石群。
卡尔纳克巨石群每块立足高约1-6米,共分数列,长度近4 公里,总数近3000块,分为麦克、克乐马利沃和克尔勒斯康3 个群落。此外,在麦克石群和克尔勒斯康石群的附近,还有两处圆形的名列,上述石群小最高的石块达7 米,如同阵中挺立的高大旗手,整个巨石阵排列整齐有序,显然事先经过周密的布局配置,巨石长阵中石头均为天然石,未加雕琢。
这是一群什么性质的巨石阵?至今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在黎巴嫩巴尔别克小村,又发现了有一个原始部落的神殿遗址,神殿外围城墙是用3 块巨石砌成,估计都超过1000吨,另外,还有一块被称为“南方巨石”的巨石,长度达20.8 米,宽、高各超过4 米,重量在1200吨以上,仅这一块石头,就可造3幢5层高、宽6米、深12米的高楼,并且墙厚可达30厘米!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着地矗立于这个古老星球上的各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渴望被知识浇造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们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主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上一直埋藏着3 个异乎寻常的谜,第一个谜面是勒在地面上的奇特的轨迹,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大车印的轨迹凹槽深度达72厘米。说它是车轨吧,但它又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辙印。对这些奇特的轨迹的猜想大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轨迹的凹槽越过了高山与峡谷并始终保持非常紧凑的曲线。从古到今,产生过关于轨迹的20余种猜想,无一能站住脚。
马耳他岛的轨迹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即使在水深42米的地方,潜水员还可以发现。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马耳他岛大幅度下沉过?
另一个奇特的大胆设想是这样的:我们人类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过车辙,月球车也曾在月亮表面四处行走;马耳他岛地面为风化的石灰岩,它最初在潮湿的时候是非常松软的,也许就在这期间某种不明飞行物光顾过,并以一种我们还不熟悉的方式“滚”
过马耳他岛的地面?
法力无边、不可妄动的“圣物”
我们和人类的先民受着同样的诱惑,特别是面对浩瀚的夜空,点缀在圆拱形天空中成千上万颗闪亮的星星一直显得神秘莫测,无语的苍穹以其宏伟壮丽的闪烁群星点燃了人类的想象力,不过,对于先民来讲,天上居住着诸神的想法并不只是一种模糊的猜测,而是一种真实的思想。这些神明是宇宙中的智者,因此他们有时离开天上,降临地球,指导尚未开化的人类,甚至这想法在今天一部分人眼中也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不是吗?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有一块相当于好几间房子那么大的岩石,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印第安人纷纷聚集在巨石周围,点起簧火,虔诚地礼拜这块石头……巨石不久就慢慢地发出了一阵阵迷人的乐声,那乐声时而委婉悠扬,似一首优美抒情的小夜曲,时而又哀怨低回,好比一首低沉的悲歌……
更令人神秘莫测的是,在这些发声石头周围散步,就会发现磁场会失灵,人们不辨方向,好比飞机、轮船在百慕大三角区遇到的情形一样,也许这二者真有什么奇特的联系吧?但我们还不能忘记对事情本身发问: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什么要对这块巨石那样顶礼膜拜?这块巨石为什么会发出那样动听的乐声呢?这块巨石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本世纪30年代,美国人在哥斯达黎加的马尔苏尔小镇上发现了大批巨形石球,巨大的石球甚至被当做装饰摆在小镇居民的家门口。这些巨型石球有什么用?人们为什么要制作这些巨型石球?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仍旧只有猜测:这些石球也许代表着天上不同的星球之间的相对位置?这些石球也可能是外星人放在这里的?
不过,在北纬30度附近,比如埃及的卡尔加、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州,都大量存在着这种巨型石球,这也就见怪不惊了。
相对于这些可以随意搬动的石头,在墨西哥夸特林昌村的一条河里发现的一座石雕像,却仿佛是一个法力无边、不可妄动的“圣物”。
这尊巨型石雕高7.5米,直径达4 米,总重达167000公斤,上面镌刻了“不能随意搬动,否则暴雨无情”的字样。
1946年,墨西哥政府不顾当地村民的百般劝阻,强行将石雕搬运至首都,令人万分惊讶的是,雕像刚刚安置完毕,暴雨倾盆直下,全国城乡到处闹水灾,只有一个村的村民在刚把石雕运走时就组织筑堤修路,作了防洪抗涝的一切准备,因而才得以安然无恙。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流传已久的“巴别”通天塔吧。“巴别”通天塔最早在巴比伦人中被称为“埃特曼南基”,意为“天地的基本住所”。它建成后矗立于巴比伦城,昔日曾与“空中花园”齐名,一直被当做5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城都鼎盛时代的标志。但是,为什么要建造通天塔呢?通天塔究竟是什么样子?它是奴隶制国君主的陵墓?还是古代的天文观测台?抑或真是供诸神“下凡的”踏脚处?
关于建造通天塔的传说和记载纷繁复杂,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无疑是人类初期文明的标志之一。它也像其他许多众说纷坛的巨石文明一样,给我们这个自以为是的现代文明带来了同样巨大的疑问和对自身的怀疑。
石头死了,因为这些历经地球历史长河的无情冰冷的见证物,没法儿告诉我们曾发生过什么,谁搬动了它们,从什么地方搬来的,使用什么工具打磨?
巨石文明是地球历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正是横亘于我们现代人心目中的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峰,它的建造者也许没意识到这个令后世头痛的大问题。他可能只是随手拿过几块石头,不经意垒起了一些建筑物,但也许是专心经营,把一切谜底都转换成了石头。
我们可以给无数的巨石遗址建造者列出一道公式:规划十算术十几何十预制建筑构件十硬钢工具十金属钳十载重运输二一项了不起的技术。但这项了不起的技术显然是不随便传人的,要不我们也可以轻易仿造出金字塔、通天塔、巨大石柱群。但我们显然不能妄想去与古代先民比赛,我们已经输了,因为我们还不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类分别建造了那么多远古巨石建筑,他们生活的时代到底是什么模样?
流传在北纬30度的洪水传说世界各地民族流传着许多关于洪水的传说,特别是在沿北纬30度一线的民族,几乎都在各自先民的记忆里保存着有关洪水的详尽的历史。
苏美尔人的洪水传说在古代中亚地面,是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就是苏美尔文明的发祥地,在苏美尔这个谜一般的文明国度中,有一位叫吉尔格梅施的君王,他一生致力于追求永生,考古学家在发掘出的几块泥板上,读到了用楔形文字记载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和传说,并因此穿越时空与古代这位君王相识。这些泥板,有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现代伊拉克的河汉地区曾大量出上,总数有好几千。
这是一个保藏在泥板上的已经消失了的文化,泥板提醒我们,即使在那么遥远的古代,人类还是设法保存了古老的记忆。
“我将向世人宣告,吉尔格梅施君王通晓世间一切事务,他的足迹遍及地球上每一角落,睿智的君王探问人间种种幽秘,看透人世种种风情,现在,让我们静听他讲述一则发生在远古大洪水来临前夕的故事。”
在我们所查找的有关苏美尔历史的典籍中,也记载着早在吉尔格梅施之前,乌纳皮施汀君王完整地讲述了在他执政期间一场大洪水的故事,他是因为贤明受到上苍恩赐永生。洪水来临前,乌纳皮施汀君王设法保存了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子。
乌纳皮施汀向吉尔格梅施交待:很久以前,有四位神抵共同统治着我们这个地球,他们是苍天之神阿效、大护法恩里尔、战争及性爱女神伊施越儿、水神艾亚。
“在那个时代,地球上人烟十分稠密,人类不断繁衍,整个世界充满噪音,野牛吼叫不已,吼得天神不能成眠。大护法恩里尔听到人间的喧嚣,便对座上诸神言道:人类的吵闹实在刺耳,吼得我们从此彻夜难眠,于是众神一致决定消灭人类。”
水神艾亚怜悯马纳皮施汀王,忙跑来报信,叫他赶紧造一只船。
“拆掉你的房子,制造一艘船,抛弃所有的财物赶快逃命!世俗的财货有什么用?
拯救灵魂才是紧要……听着,逃命的船必须按一定的尺寸,以均衡相称的比例建造,要将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种子贮存船中……“
乌纳皮施汀赶紧动手造船,随即登上船准备逃命,他把牛马和其他牲畜及各行各业的工匠带到船上。洪水终于来了,是在一个黎明前,天际突然涌现出一堆乌云,风暴之神阿达德纵马驰骋,大显神威,只听得铁骑过处传出阵阵惊雷;白昼随即变为黑夜,大地如同一只敲碎的杯子,地上一团黑雾昏昏暗暗,直涌上空……
第一天,风暴席卷整个大地,四处引发山洪,天地一片漆黑,连众神也胆战心惊,纷纷避祸在天神阿奴居住的小天宫。爱神伊施越儿有些后悔了,扯起尖噪子大叫:这些都是我的子民啊!难道我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像一群鱼儿一样葬身海底吗?
乌纳皮施汀给吉尔格梅施继续描述了这场大洪水:“一连六天六夜,暴风不断袭击,涛翻浪涌,洪水淹没了眼见的一切,第七天黎明,南方刮来的暴风终于平息,海面遂归于平静,洪水又开始消退。大地在洪水过后一片死寂,海面升高了,一望无际,连成一片,平滑如屋顶的天台。但四周都没有一点声音,生灵全都葬身于水中了”我打开舱门,阳光直直地照进来,看着眼前的一切,巨大的悲悯和恐惧包裹了我的身心,水!洪水!我触目所及尽是白茫茫的大水。船在水面上漫无目的地漂着,约模漂过40余里处,水中突然耸立出一座高山,我又惊又怕,赶紧把船绕过去,在山腰处停住了,我打开鸟笼放出了一只鸽子,让它飞出船舱,这是我的 .
D. 墨西哥的经纬度
墨西哥的经纬度是:经度:西经 98°57′~ 99°22′ ,纬度:北纬 19°36′~ 19°03′。
墨西哥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濒临加勒比海,与伯利兹、危地马拉接壤,东部则为墨西哥湾。
(4)墨西哥电视转播卫星多少度扩展阅读:
墨西哥是美洲大陆印第安人古文化中心之一。这里曾孕育出闻名世界的奥尔梅克文化、托尔特克文化、特奥蒂瓦坎文化、萨波特克文化、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后者更是成为了前哥伦布时期北美洲最大的国家阿兹特克帝国。
152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人民掀起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战争,1821年取得独立。1824年10月建立联邦共和国。1917年颁布宪法,改为现国名。
墨西哥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体,经济实力排名美洲第四,世界第十三,拥有现代化的工业与农业,私有经济比重也在大幅提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后,墨西哥与美国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增加很快,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提高。
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乡”之称。墨西哥在不同历史时期还赢得了“仙人掌的国度”、“白银王国”、“浮在油海上的国家”等美誉。
E. 地理西经108度到96度,北纬20度到28度是哪个国家
墨西哥面积1,964,375平方公里,是拉美第3大国,位于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素称“陆上桥梁”。北邻美国,南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东濒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临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亚湾。海岸线长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万平方公里经济专属区和35.8万平方公里大陆架。着名的特万特佩克地峡将北美洲和中美洲连成一片。 墨西哥卫星地图全国面积5/6左右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两侧为东西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脉和南马德雷山脉,东南为地势平坦的尤卡坦半岛 ,沿海多狭长平原。全国最高峰奥里萨巴火山,海拔5700米。主要河流有布拉沃河、巴尔萨斯河和亚基墨西哥河。湖泊多分布在中部高原的山间盆地中,最大的是查帕拉湖,面积1109平方公里。墨西哥气候复杂多样。沿海和东南部平原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5—27.7℃;墨西哥高原终年气候温和,山间盆地为24℃,地势较高地区17℃左右;西北内陆为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全年分旱、雨两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西北部不足250毫米,内地为750—1000毫米,墨西哥湾沿岸中部与太平洋沿岸南部为1000—2000毫米。因墨境内多为高原地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万木常青,自然条件极其优越,有“高原明珠”的美称。
F. 墨西哥温度
摘要 您好,朋友,墨西哥城春季平均温度是9.0℃ - 25.0℃,夏季平均温度是12.0℃ - 25.0℃,秋季平均温度是11.0℃ - 23.0℃,冬季平均温度是7.0℃ - 21.0℃,
G. 卫星直播的答疑
一个天线能收两个轨道节目吗
利用一个来能转动的碟状天线,如何才能接收来自两个轨道位置的DISH节目?
答案是不能。
如果要接收来自两个轨道位置的节目,订户必须安装两个独立的碟状天线,而且其中一价目天线必须指向119度轨道位置,另外一个天线必须指向美国东部上空的61.5长轨道位置或是美国西部上 空的148度轨道位置。购买第二部碟状天线升级套件的价格约为100美元,希望能够接收所有节目的观众可以自己去买。
回声星公司在这一套件中配装了一个信号合成器,来自两卫星的信号可以合并到一起,由一根电缆引到家中,因此不另行铺设电缆。所有已有的和未来的解码器都能够接收来自两个轨道位置的节目。完成安装之后,在各个卫星间和轨道位置间进行切换时,用户是感觉不到的。
不同轨道位置,有哪些DISH节目呢
回声星公司最受欢迎的有线节目包括在从119度轨道位置进行广播的100个左右频道中,所以几乎全部用户都有一个指向119度轨道位置的碟状天线。
来自其它轨道位置的业务内容尚未完全确定,但很可能将是区域性频道(见下文的介绍)数据业务和诸如外语节目之类的一些壁龛节目。希望收看紫节目的观众需要增设另外一个碟状天线。
回声星公司在这些轨道位置上有多少颗卫星呢
回声星公司的高功率卫星分别是喟声星卫星一号、二号、三号和四号,回声星卫星一号和二号目前位于119度的轨道位置,回声星卫星三号位于61.5度的轨道位置, 回声星公司四号位于148度的轨道位置。然而,该公司曾经提出申请,要求把回声星卫星四号发射到119度轨道位置的两颗卫星中的一颗漂移到148度的轨道位置,最终结果如何,只有让时间来证明。
空中天使业务是什么
回声星公司把位于61.5度轨道位置的回声昨天一号的一个转发器租借给了多明我教会卫星组织,多明我教会用它来广播8个频道的宗教节目,并把它命名为“空中天使”(Sky Angel)。空中天使业务使用回声星公司的接收硬件,是DISH业务的免费附加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和DIRECTV与USSB之间的关系相似。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同时接收空中天使和其它DISH节目,可能需要另设一部碟状天线。
似乎只有61.5度轨道位置才有空中天使节目,所以美国西海岸地区只能在东方极低视角的条件下来接收这一节目。
收看广播网络和当地频道时又如何呢
缺少当地频道是人们来大气愿购买卫星直播系统的主要原因。卫星直播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正在以多种方式来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回声星公司率先投入到这一努力中,它使用了相当大的带宽容量,把几个大城市中的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FOX公司的当地分社节目,增加到它的卫星直播业务中。只有身处这频道的地面覆盖范围内的观众,才有权接收这些频道,这组频道的总售价为5美元。
卫星转播广播这些频道时,没有征求这些分社的同意,这引起了广播商的抗议,甚至提出了法律起诉。目前尚不清楚回声星公司能够继续这样做下去的话,它将成为唯一一家把当地频道当作组成部公的卫星进播业务公司。目前它正在纽约、波士顿、华盛顿特区、芝加哥、亚特兰大和达拉斯进行广播,不久将把几个东部和中部城市也列入这一行列中。回声星公司没有能力传送选中城市的所有当地频道,同时也无法在近期内向数目远远超过20个的大市场提供服务。
回声星卫星三号进行当地频道的广播,所以需要另设碟状天线来进行接收。1998年中期,回声星卫星四号已经开始工作,它广播西部地区的当地分支频道。
在其他卫星直播公司中,没有一家公司拟定有载送当地频道的计划,他们相信当地频道应当从空中接收,因此他们努力帮助提高当地地面接收的效果,以使其用户从中受益。
解码器制造商正在开发一种附加的功能,使当地频道与卫星传送的频道在节目预报表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切换更加容易。USSB公司正在带头推行一项研究计划,以确定每个邮政编码地区应该选择哪种最好的天线,推销员籍此可以买出最合用的地面天线。
很多用户由于所住的地方,无法从空中接收当地频道。对这些用户来说,可以选用分支节目汇总网络(分支很可能不是订户居住地区的分支),以便接收主要网络节目,根据1994年重新颁布的《家庭收看卫星节目法律》,使用房顶安装式天线接收网络的订户,不能从卫星上接收这一成套节目(但是法院目前还没有对回声星是公司的当地频道业务做出裁决)。这是国会制定的法律,而不是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规章制度。
应当选用什么样的卫星直播系统
应当选用什么样的卫星直播系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你希望收看的节目种类、你所希望采用的天线尺寸、你准备投入的资金数量、在你居住的地方有哪些轨道位置可供选择、以及其他几方面的因素。
DIRECTV和USSB拥有的频道种类最多,对于希望拥有电能大节目选择余地、而且可以承受多种业务的订户来说,这应该是最佳的选择。全国橄榄球联盟(NGL)橄榄球球迷和其他体育爱好者也可以选择DIRECTV,希望收看很多Premium业务、每次付费电影和事件的用户也一样可以选择DIRECTV。
Primes+ar所需的最初投资量最少,而且订户不用为设备理承担责任。虽然所用的碟状天线较大,但最初的订费却最低,极受乡村用户的欢迎。Primes+ar还是在气象预报频道中啬了当地天气预报信息的唯一一家公司。
回声星公司在低价格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其硬件和节目成本最低,现在还拥有电能大的频道容量。此外,回声星公司在一些大城市设有当地分支,在这方面,它是唯一一家这样做的公司。回声星公司还有更多的超级站类型的节目,看起来好像是S+ar Trek节目的唯一来源。对于希望收看天主教节目的观众来说,回声星公司的同伙“空中天使 ”将是最佳的选择。
每个业务提供商都有相当严重的债问题,而且都是在亏损的状况下继续经营。在选择卫星直播业务提供商时,用户应当考虑一下这家公司有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经营下去,否则,一但这家公司停止经营时,用户购置的硬件就会成为废品。其中一个业务提供商,阿尔法星(Alphas+ar)公司,已经宣告破产,其订户中的解码器硬件变得一无是用。现在预言“空中天使”能否获得成功为时尚早,但是即使它宣告破产,用户的DISH硬件仍可用于接收回声星公司的节目,目前看来,DIRECTV、USSB和加声星都将生存下去,并将取得成功。
这些系统已经买出了多少?有望买多少
到目前为止,DIREC和USSB宣称已经买出了三百多万授权解码器,而且这一数字正在以每天千台的速度增长。Primes+ar宣称已经拥有了近二百万个订户,但是其增长速度较之过去已经有所减缓。回声星公司南在已经拥有一百多万个订户,其增长速度几乎与DIRECTV的一样快。
工业界专家预计到2000年,卫星直播订户的总数将达到一千四百万左右,但这一估计显得的点过于乐观。自卫星直播业务开始工作以来,订户数量一直以每年一百万的速试持结局 增长,在1998年中,已超过这一增长速度,卫星直播业务公司一直没有达到 他们非常乐观的订户数量估计,销售速度也低于预期的速度,然而它仍然是一项处在增长期的行业,每天都会增加数千个新订户。
为了吸引订户,卫星直播业务公司于1997年开始为设备购买提供补贴。通过这样做,达到经营亏赢两平点的时间就远远超过了最初计划的时间。DIRECTV和USSB原来预计在拥有三百万订户时有望实现亏赢两平,但是为了保护长期的持续增长率,现在看来DIRECTV在拥有近四百万订户时才能实现亏赢平衡,而在1998年里,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四百USSB也在1998年中实现亏赢两平。
解码器的价格已经下调了许多,几年前第一代解码器的售价为700美元至900美元,现在已经降到100美元至400美元之间,价格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解码器补贴。因此降价促销将使卫星直播业务授权继续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
这些卫星直播业务公司还提供了哪些其它的业务?
数据业务可能是卫星直播业务中最激动人心的发展方向由于信号以数字化分组形式传递,所以这些系统能够把任意组合形式的视频、音频和计算机数据传递给解码器。几乎全部解码器都配有一个高速率数据接口,这一接口可以接计算机另外一个外部解码器。每个转发器都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至少为每秒23比)
所有卫星直播业务公司都保留了一定的带宽容量,以便用于数据业务,但是数据业务的开展却极为缓慢。
回声星公司率先推出了一种数据业务,这种业务的名称是AGCAST,用于为乡村农村市场提供服务。AGCAST是一项传单式广播新闻业务,在与DISH解码器数据接口连接的微机上可以显示农业新闻和信息。软件和电缆的价格是70美元,每月的服务费为35美元。
回声星公司在1998年中期推出了一种微机解码卡,硬伯将由ADAPTEC公司生产,并将与不久即宣布的一些用户数据业务联合推出。
DIRECTV公司与微机软件公司合作生产了一种基于WINDOWS95的微机系统,这种系统难够接收与数据业务相结合的DIRECTV节目。硬件由ADAPTEC公司或其他公司生产,已于1998年上市。DIRECTV公司说数据业务将成为其未来业务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否采用AC-3音频系统
目前还没有一种卫星直播业务使用AC-3音频系统。
回声星公司说他们将一塌糊涂1998年中期开始在一些频道中(可能是其每次会费式电影PPV频道)进行AC-3音频广播。该公司好像是唯一一家目前拥有AC-3解码器的卫星直播业务公司。
DIRECTV公司在其工程频道进行AC-3广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拥有AC-3广播技术,但却说目前还无法开展这种业务,因为目前还没有AC-3的DSS解码器。然而这家公司的确有意在近期内开展一些AC-3广播业务。
PRIMESTAAR可能会在下文中将介绍的一些新的高功率业务中增加AC-3服务。
有没有高清晰度电视广播计划
DIRECTV公司宣布,它计划在适当时候推出两价目全时制高清晰度电视(HDTV)每次付费式频道,这一计划的前提是高晰度电视制造商能够在规定时间之前生产出符合其要求的高晰度电视DIRECTV公司已经演示了在10801进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并用RCA公司的投影式电视机原型机进行接收。如果这一计划顺利实施的话,到时,全美至少能够接收一部分高晰度电视节目。地面广播商的计划是在推出高晰度电视之前每个位于前十位的大市场至少应该有一个高晰度电视频道,DIRECTV公司近一举措也将会保证这一计划得以实现。
DIRECTV公司计划在一个转发器上开展两个高晰度电视频道的广播,这样,这两个高晰度频道将拥有与三个或四个标准清晰度频道相同的带宽。如果这一计划获得成功的话,卫星更换业务公司就要仔细考虑在增设高清晰度频道应该如何把握好尺度。
数年之后,高清晰度广播才的望形成相当的规模。至于高清晰度电视频道何时才能开通,则主要由美 高清晰度电视的销售量来决定。高清晰电视制造商正在加紧努力,争取尽快开始销售高清晰电视机,但是在一定的时段内,需求量不可能会大幅度增长。
Primes+ar公司说他们目前还高清晰度电视频道的计划。回声星公司还没有高清晰度电视频道的计划。回声星公司还没有公布他们的清晰度电视频道计划。
接收高清晰度广播需要哪些硬件
DIRECTV公司说,他们希望在今后几年中把DSS解码器装入所有的高清晰度电视机之后,每台电视机加装DSS解码器只需只花费50美元左右,因此对电视机的成本影响不大。如果是这样的话。DSS拥有者就只需要把清晰度电视机与碟将卫星接收天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不需要与现有的解码器连接。然而,这样做也意味着需要附加的有条件存取和记账卡,所以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DIRECTV公司如何实现他们的这一计划。
大多数类型的卫星直播解码器都具有速率极高的数据接口,制造商说,它可以直接与分开购买的机器连接,能够解读高清晰度电视广播数据流。然而没有一家公司公布研制这种分开式解码单元的计划,多数人认为这种机器将会相当贵,制造它是不实际的。现有解码器似乎永远也不会用于高清晰度电视的接收,相反,所使用的将是新型的解码器和/或电视机本身(带有内置式直接广播解码器的电视机)。
一个碟状天线上能否连接超过一个电视机
卫星直播碟状接收天线通过同轴电缆与解码器连接。碟状天线电器,视机型不同,有一个或两个同轴连接口,所以一个碟状天线最多可以连接超过一个解码器时,一定要购买允许在一个碟状天线上连接超过一个解码器的套件设备。
Channel Mas+er公司,可能还有其他公司,销售一种名称为Mul+iswi+ch的产品,这种产品从双输出型的碟状天线引出两路同轴输出,允许连接四个解码器。大多数厂商的基本产品只能连接一个解码器,所以说在这种配置下,需要这样的超级单元。
家中的音频/视频系统如何连接直播解码器
在家中的音频/视频系统上连接解码器的方法很多。带有S-视频输入的电视机可以使用解码器上的S-视频输出插口,从而显示纯元件(Y/C)视频。就象是直接与卫星链路连接在一起。对于使用数字带或光纤电缆源进行广播的频道来说,这是最刀的连接方式。在这些频道中,使用Y/C接口能够避免把数字符件信号转化为NTSC,因此能够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对于绝大多数解码器来说,如果用户选择使用射频输出而与电视机连接,这样电视机所声器就不会有立体声或环绕声响效果。只有通过卫星直播解码器的直接音频输出口才能获得立体声效果。
卫星直播系统所使用的压缩机制确实有效吗
是的,但是在其最终所得的质量如何这一问题上却颇有些争论。大多数业务所用的压缩比率偏高,因此偶尔会出现数字化产物现象。每个业务提供商都必须在其系统质量下降和系统的频道数量增加之间做出一种折中性的选择。
很多用户说视频和音频质量非常好,系统的工作性能也非常好。但是另外一些用户则指出至少在某些频道出现了明显的数字化产物。频道之间的质量差别较大,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源材料有些差别。当所有业务的视频和音频质量都非常令人满意时,数字化电视就出现了。
有条件存取系统是如何工件的
在大多数系统中。卫星直播解码器可以接收一个象信用卡大小的处理器板,这块板名称为Smar+Card,该板可以插到解码器的前面,允许解码器接收授权权限内的节目。授权权限数据流和视频音频信息一起被送到每个转发器。在需要抑制盗版活动时,户主可以很容易地更换Smar+Card板。
盗版的DSS Smar+Card板已经被制造出来,而且正在被销售,这类盗版活动大多出现在加拿大。其它的系统目前好像还没有被盗版。DIRECTV公司采用了几种电子对抗(ECM)手段,暂时压制住了盗版卡。该公司控告了几家盗版商,并成功地帮助起诉了其中一些制造商。DIRECTV公司表示将与盗版活动仍旧在继续。
DIRECTV公司为了安全。也可以选择使用更换全部卡的方法,它曾经这么做过一次,当然也可能再做一次。
直接广播卫星位于天空中的什么位置
直接广播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22300英里高空的几个轨道位置,这几个轨道位于与美国全国相对应的赤道上空。碟状卫星接收天线以高于地平线的一定角度指向南方,其角度取决于秘地位离赤道有多远的距离。美国北部地区(如明尼苏达州)的卫星显得更高一些。
DIRECTV/USSB公司的卫星定位于西经101度的轨道位置,这一经度线从南至北穿过了西内布拉斯加地区。在美国中部地区的居民眼中,这颗卫星大约在正南方向。在东海岸地区,这颗卫星位于偏西南方向。在西海地区,则位于偏东南方向。
回声星公司的主卫星定点于西经119度的轨道位置,这一经度线从南至北穿过了西内华达地区。在美国西海岸地区的居民眼中,这颗卫星大约在正南方向。在其它地区,这颗卫星位于西南方向
“空中天使”和回声公司的东海岸卫星定位于西经61.5度的轨道位置.Primes+ar公司的常规型卫星定位于西经85度轨道位置。
直接广播卫星的上行链路设施位于什么位置
DIRECTV公司使用位于科罗拉多州罗克堡的全数字化设施。目前该公司正在建造另外一个备份中心位于洛杉矶附近。
USSB公司使用位于尼苏达州奥克代尔的全数字化设施,这一站址离圣保罗很近。它的两个直径为9米的、Ka波段上行抛物面天线安装在特制的罩中,这种特制罩具有微波透明性,而且能够保护天线不受气候条件的侵扰。
回声星公司使用位于怀俄明州夏廷的全数字化上行链路设施,这套设施的造价为4000万美元。
Primes+ar公司使用位于科罗拉多州丹弗的全数字化设施。
DSS系统有哪些技术细节情况
这一系统有三颗工作卫星,它们分别是:直播卫星一号、直卫星二号和直播卫星三号。每颗卫星有16个转发器,由120瓦行波管放大器(TWTA)提供功率,能够进行数字化和模拟式传输。
这些卫星工作在KU波段谱的广播卫星业务(BSS)频率(12.2至12.7GHZ)上,采用圆极化方式。它们可以向美国本土和加拿大南部发射58至53dBW的辐射功率。
每颗卫星重3800磅,天线和太阳能翼板展开时,卫星长26米,宽7.1米。太阳通用翼板能够提供4300瓦的电力。
DSS系统采用四相相移键控(QPSK)调制方式,对射频载波上的数字化数据进行编码方式是MPEG-1LayerII。在行MPEG编码之前,对音频进行多比环绕声响的效果。使用MPEG-2语法对视频进行编码,取样速率可达CCIR601-1能够处理720×480的图像,但是目前采用的分辨率较低。
这一系统使用一种统计式多程序编码器,这一编码器的名称是S+a+Mux,它可以根据视频内容,并结合考虑到在同一转发器上复用的其它节目,而动态地改变比特速率。
每颗直播卫星都可以配置成16个120瓦转发器的配置方式,或是8个240瓦转发器的配置方式,或是8个240瓦转发器的配置方式,这是由卫星太阳能翼板所产生的直流电量决定的。
DSS结构在两种差错控制方式下,每个转发器都可以以每秒40兆比的速率分配给了信息,每秒10兆比的速率分配给差错控制;在低差错控制方式下,每秒23兆比的速率分配给了信息,每秒17兆比的速率分配给差错控制。实现同样的端到端可用性,高差错控制方式所需的信号强度比低差错控制方式的高3Db。
直播卫星一号以低差控制方式运行,而直播卫星二号和直播卫星三号则以高差错控制方式工作。因此DIRECTV和USSB公司拥有16个240瓦、以高差错控制方式工作的转发器和16个120瓦、以低差错控制方式工作的转发器。第四颗卫星发射升空后,所有的转发器功率都将改变为240瓦,但是DIRECTV公司说他们目前还没有发射第四颗卫星的计划。
高率直播卫星与一般直播卫星有何区别
几年前,联邦通信委员会为被称为直接广播卫星(DSS)的电视业务保留了一部广播频谱和美国的几个卫星轨疲乏位置。这些卫星相隔九度(常规卫星之间的间隔为两度)这些卫星可以用更主的功率进行广播,以便使特别小的卫星接收天线能够进行无干扰的接收。这就是联邦通信委员会对直播卫星的定义,它还特别为几家公司发放了卫星直播业务的营许可证,这些公司分别是DIRECTV公司和回声星公司。
没有卫星直播许可证的其他的其他广播公司可以用常规卫星来提供直接入户业务。对用户来说,直接入户业务与有许可证的卫星直播业务是一样的,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前者通常需要使用较大的碟状接收天线(虽然这种天线远比常规的抛物面天线小)而且这种天线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因此卫星直播的定变色镜也常常用来指用小型碟状天线从固定卫星位置而提供的直接入户业务,但是高功率直播卫星一词则是联邦通信委员会用来义卫星直播业务的专用词。
联邦通信委员会美国的高功率卫星直播业务预留了八个轨道位置,其中四个用于向东海岸地区提供服务。另外四个轨道位置用于向西海岸地区提服务。在每个轨道位置,联邦通信委员会允许最多可以设置32个广播频率(即转发器)。联邦通信委员会向申请者分配直播卫星频率时,也为其东海岸卫星和西海岸卫星分配了相等数目的轨道位置。其指导思想是让每个公司同时从其东海岸卫星和西海岸卫星进行广播,从而向整个美国提供报务。
然而,利用今天的先进技术,四个东部轨道位置中有三个轨道位置(即西经101度、西经110度和西经119度)实际上都可以覆盖整个美国本土。这些轨道位置补称作是Full-Conus(全美本土)轨道位置,当然也是最佳的轨道位置。
有没有其他卫星直播业务计划
罗珀特、默多克的新闻公司已经购买了西经110度轨道位置的28个转发器使用权。最近该公司宣布将与Primes+ar公司合作,在西经110度的轨道位置上提供一种新的、拥有很多频道的高功率Primes+ar公司就将由一个中等功率、而且大部分是乡村业务公司而一跃成为重要的、资金雄厚的高功率卫星直播业务公司。
由于有线电视集团拥有Primes+ar公司,华顿担心这一计划不会提高有线电视的竞争力,所以对这一计划有些不满。然而很多人认种卫星直播业务三大巨头的格局中受益,三家都使用高功率,当然所用的碟状天线又都很小。
Primes+ar公司说,最早可以在1998年4月开始提供这种型的高功率业务。该公司坚信计划将在1998年年底之前得到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他们可能会决定把现有的用户从中等功率卫星上移换老祖宗来,方法是移动用户的天线、更换和/或强化用户的解码器;该公司也可能会把现有用户无限期地留在中等功率业务上。这种迁移活动很费事,而且也需要大量的投资。
Primes+ar公司的股份摇拥有者,TCL公司,拥有西经119度轨道位置11个转发器(这是回声星公司的主卫星轨道位置位置)的使用权。联邦通信委员会需要对这一问题做出裁决。Primes+ar公司说,如果允许它使用西经110度的轨道位置,它可以拍卖掉西经119度的卫星容量使用权。
这些附加的轨道位置最终有可能会落到回声星公司的手有可能被其他公司买去。时间会告诉我们这些余下的全美本土轨道会得到怎样的应用。
USSB公司拥有西经110度轨道位置三个转发器的使用权,看起来该公司准备在这一位置开展某些业务。
加拿大、墨西哥和一些南美洲国家也拥有实际上能够向整个北美洲提供服务的一些卫星轨道位置。至少其中的一部分将拍卖掉他们的频谱,一些美国公司有望赢得这些轨道位置,从而向美国提供服务。
H. 我在南美洲,巴西(里约热内卢)想装台卫星接收机-接收中国电视节目,不知可以接收那个卫星
你好,我在墨师哥,你我的经度都差不多,相信接的卫星也差不多,我接的是亚洲3S(105.5)、中星6B(115.5)、鑫诺3号(125),三个高频头,仰角60度左右就可以了,1.5M的锅,丝高贝高频头,至你哪里可以买到我就不知你处了,能收120个台,90个中文的,其中除了CCTV3、CCTV5、CCTV6几个台外都可以收到,30个外国台。圣保罗、里约市场上有售。。可以参见《南美侨报》。如下这里有你想找的东西,包括各个星发射的电视节目。http://www.weixing.org/
I. 首都墨西哥城的大致经纬度位置是位于哪个半球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墨西哥城位于西经99.15°,北纬19.45°,位于北半球,属于热带。
J. 谁知道一些卫星电视的频率什么的,告诉我一些啊
bordercolordark="#008080" width="700" class="table">
轨道位置
卫星名称
经营者
发射年
所属国家或组织
转发器/台
制造商
卫星型号
覆盖区
177.0°W
国际通信卫星-513
国际卫星组织
1988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174.3°W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5
哥伦比亚通信公司
1991
美国
12
TRW公司
TDRS
国际
139.0°W
极光卫星-2
美国电话电报与GE公司
1991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7.1°W
萨特康-C1
美国GE公司
1990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5.0°W
萨特康-C4
美国GE公司
1992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33.0°W
银河卫星-1R
泛美卫星公司
1994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30.9°W
萨特康-C3
美国GE公司
1992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dv Satcom
北美
129.0°W
电信卫星-7
劳拉天网公司
1999
美国
2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北美
125.0°W
银河卫星-5
泛美卫星公司
1992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23.0°W
银河卫星-10
泛美卫星公司
1998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601HP
北美
122.9°W
银河卫星-9
泛美卫星公司
1997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20.0°W
电信卫星-303
劳拉天网公司
1985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116.8°W
墨西哥卫星-5
墨西哥卫星公司
1998
墨西哥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13.0°W
团结卫星-1
墨西哥卫星公司
1994
墨西哥
18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11.1°W
兄弟卫星-E1
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
1991
加拿大
24
洛马公司
5000
北美
109.2°W
团结公司-2
墨西哥卫星公司
1993
墨西哥
18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107.3°W
兄弟卫星-F1
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
2000
加拿大
24
洛马公司
A-2100
北美
107.3°W
兄弟卫星-E2
加拿大电信卫星公司
1991
加拿大
24
洛马公司
5000
北美
103.0°W
GE卫星-1
美国GE公司
1996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101.0°W
空间网卫星-4
美国GE公司
1991
美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北美
101.0°W
GE卫星-4
美国GE公司
1999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99.0°W
银河卫星-6
泛美卫星公司
1990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97.0°W
电信卫星-5
劳拉天网公司
1997
美国
24
洛马公司
5000
北美
95.0°W
银河卫星-3R
泛美卫星公司
1995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93.0°W
电信卫星-6
劳拉天网公司
1998
美国
2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北美
92.0°W
巴西卫星-A2
泛美卫星公司
1986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
北美
92.0°W
巴西卫星-B4
巴西电信公司
1999
巴西
28
休斯公司
HS-376W
南美
91.0°W
银河卫星-7
泛美卫星公司
1992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601
北美
89.0°W
电信卫星-4
劳拉天网公司
1995
美国
24
洛马公司
7000
北美
87.2°W
GE卫星-3
美国GE公司
1997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84.9°W
GE卫星-2
美国GE公司
1997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83.0°W
空间网卫星-3R
美国GE公司
1988
美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北美
79.0°W
GE卫星
美国GE公司
1999
美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A
北美
77.0°W
电信卫星-8
劳拉天网公司
1999
美国
2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北美
74.0°W
银河卫星-11
泛美卫星公司
1998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702
北美
70.0°W
巴西卫星-B1
巴西电信公司
1994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W
北美
69.0°W
电信卫星-9
劳拉天网公司
1999
美国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北美
65.0°W
巴西卫星-B2
巴西电信公司
1995
巴西
24
休斯公司
HS-376W
南美
58.0°W
泛美卫星-5
泛美卫星公司
1997
美国
24
休斯公司
HS-601HP
国际
55.5°W
国际通信卫星-805
国际卫星组织
1998
国际卫星组织
2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55.5°W
国际通信卫星-512
国际卫星组织
198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53.1°W
国际通信卫星-706
国际卫星组织
199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50.0°W
国际通信卫星-709
国际卫星组织
1996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45.0°W
泛美卫星-1
泛美卫星公司
1988
美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国际
45.0°W
泛美卫星-1R
泛美卫星公司
1999
美国
36
休斯公司
HS-702
国际
43.1°W
泛美卫星-3R
泛美卫星公司
1996
美国
16
休斯公司
HS-601
国际
41.0°W
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4
哥伦比亚通信公司
1989
美国
12
TRW公司
TDRS
国际
34.6°W
国际通信卫星-601
国际卫星组织
1991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34.5°W
国际通信卫星-904
国际卫星组织
2000
国际卫星组织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27.5°W
国际通信卫星-605
国际卫星组织
1991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24.5°W
国际通信卫星-603
国际卫星组织
1990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24.5°W
国际通信卫星-903
国际卫星组织
1999
国际卫星组织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23.8°W
国际通信卫星-515
国际卫星组织
1988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21.5°W
国际通信卫星-903
国际卫星组织
1997
国际卫星组织
3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18.0°W
国际通信卫星-705
国际卫星组织
199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14.1°W
快讯卫星-1
俄罗斯
1994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Express
国际
8.1°W
电信卫星-2A
法国电信卫星公司
1991
法国
10
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5.0°W
电信卫星-2B
法国电信卫星公司
1992
法国
10
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5.0°W
电信卫星-2D
法国电信卫星公司
1996
法国
10
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1.0°W
国际通信卫星-7A
国际卫星组织
1996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3.0°W
电信卫星-2C
法国电信卫星公司
1995
法国
10
马特拉公司
Eurostar
大西洋
26.0°E
阿拉伯卫星-2A
阿拉伯通信卫星组织
1996
阿拉伯
25
法国宇航公司
SB-3000
中东
26.0°E
阿拉伯卫星-3A
阿拉伯通信卫星组织
1999
阿拉伯
25
法国宇航公司
SB-3000
中东
30.8°E
阿拉伯卫星-2B
阿拉伯通信卫星组织
1996
阿拉伯
25
法国宇航公司
SB-3000
中东
33.0°E
国际卫星-510
国际卫星组织
198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39.6°E
地平线卫星-31
俄罗斯
1996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俄罗斯
47.1°E
国际卫星-804
国际卫星组织
1997
国际卫星组织
3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52.9°E
地平线卫星-32
俄罗斯
1996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俄罗斯
53.0°E
地平线卫星-53E
俄罗斯
1998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俄罗斯
57.0°E
国际卫星-703
国际卫星组织
1994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60.0°E
国际卫星-604
国际卫星组织
1990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60.0°E
国际卫星-901
国际卫星组织
2000
国际卫星组织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62.0°E
国际卫星-602
国际卫星组织
1989
国际卫星组织
38
休斯公司
自旋体
国际
62.0°E
国际卫星-902
国际卫星组织
2000
国际卫星组织
4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64.3°E
国际卫星-801
国际卫星组织
1997
国际卫星组织
3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65.9°E
国际卫星-704
国际卫星组织
1995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68.5°E
泛美卫星
泛美卫星公司
1995
美国
16
休斯公司
HS-601
国际
68.5°E
泛美卫星-7
泛美卫星公司
1998
美国
1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72.0°E
泛美卫星-9
泛美卫星公司
1999
美国
12
休斯公司
HS-702
国际
73.9°E
印度卫星-2A
印度
1992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亚洲
74.0°E
印度卫星-3A
印度
1999
印度
待定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3
亚洲
74.2°E
印度卫星-2D
印度
1997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亚洲
75.0°E
LMI-1卫星
洛马/俄联邦国际卫星组织
1999
美国
30
洛马公司
A-2100
国际
75.0°E
Yamal卫星
Gazprom公司
1998
俄罗斯
12
能源火箭与航天公司
Yamal
俄罗斯
76.5°E
亚太卫星-2R
亚太卫星公司
1997
中国
28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78.4°E
泰国通信卫星-2
Shinawatra卫星公司
1994
泰国
10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78.5°E
泰国通卫星-3
Shinawatra卫星公司
1997
泰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79.9°E
快讯卫星-2
俄联邦国际卫星组织
1996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Express
俄罗斯
81.6°E
东方红-2A1
中国
1988
中国
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STW
亚洲
82.9°E
印度卫星-1D
印度
1990
印度
1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Insat-1
亚洲
83.0°E
印度卫星-2E
印度
1998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国际
87.5°E
中卫-1
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
1998
中国
24
洛马公司
A-2100
亚洲
88.0°E
中新-1
新加坡通信公司/中国台湾
1998
新加坡
14
法国宇航公司
SB-3000
亚洲
90.1°E
地平线卫星-28
俄罗斯
1993
俄罗斯
10
应用力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俄罗斯
91.4°E
马来西亚东亚卫星-1
Binariang公司
1996
马来西亚
12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93.4°E
印度卫星-2B
印度
1993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亚洲
93.4°E
印度卫星-2C
印度
1995
印度
18
印度航空设备公司
Insat-2
亚洲
97.9°E
东方红-2A2
中国
1990
中国
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STW
亚洲
100.5°E
亚洲卫星-2
亚洲卫星公司
1995
中国
28
洛马公司
7000
亚洲
105.5°E
亚洲卫星-3S
亚太卫星公司
1999
中国
28
休斯公司
HS-601HP
亚洲
105.5°E
亚洲卫星-1
亚太卫星公司
1990
中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07.8°E
统一卫星-B2R
印尼无线通信管理局
1990
印度尼西亚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08.0°E
Telekom卫星
印尼无线电通信管理局
1989
印度尼西亚
24
洛马公司
A-2100
亚洲
110.4°E
东方红-2A1
中国
1988
中国
4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STW
亚洲
110.5°E
鑫诺卫星-1
中国
1998
中国
24
法国宇航公司
Spacebus
亚洲
113.0°E
统一卫星-C2
印尼卫星公司
1996
印度尼西亚
30
休斯公司
HS-601
亚洲
115.3°E
中星-5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1984
中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亚洲
115.5°E
中星-8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1984
中国
18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115.6°E
中星-5R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1984
中国
18
洛马公司
3000
亚洲
117.9°E
统一卫星-B4
印尼无线电通信管理局
1992
印度尼西亚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20.1°E
泰国通信卫星-1
Shinawatra卫星公司
1993
泰国
10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22.2°E
地平线卫星-30
亚洲卫星公司
1994
中国
10
应用力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亚洲
124.9°E
东方红-3-2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1997
中国
10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DFH-3
亚洲
127.9°E
日本通信卫星-3
日本卫星系统公司
1995
日本
12
休斯公司
HS-601
亚洲
131.8°E
N星-1
Tel Adv公司
1995
日本
5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134.0°E
亚太卫星-1A
亚太通信公司
1996
中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36.0°E
N星-2
Tel Adv公司
1996
日本
5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138.0°E
亚太卫星-1
亚太通信公司
1994
中国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39.0°E
奥里昂-3
劳拉/奥里昂公司
1998
美国
10
休斯公司
HS-601
国际
140.6°E
Agila-1/统一卫星-B2P
PSN公司
1987
印度尼西亚
24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45.9°E
Agila-2(马部海-1)
马部海卫星公司
1997
菲律宾
30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亚洲
148.0°E
马来西亚东亚卫星-2
Binariang公司
1996
马来西亚
12
休斯公司
HS-376
亚洲
150.0°E
日本通信卫星-4
日本卫星系统公司
1997
日本
12
休斯公司
HS-601
亚洲
150.5°E
统一卫星-C1
印尼无线电通信卫星公司
1996
印度尼西亚
30
休斯公司
HS-376W
亚洲
160.8°E
地平线卫星-C1
俄罗斯
1993
俄罗斯
10
应用力学科学生产联合体
Gorizont
亚洲
166.0°E
泛美卫星-8
泛美卫星公司
1998
美国
24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169.0°E
泛美卫星-2
泛美卫星公司
1994
美国
16
休斯公司
HS-601
国际
174.1°E
国际卫星-802
国际卫星组织
1997
国际卫星组织
38
洛马公司
7000
国际
177.0°E
国际卫星-702
国际卫星组织
1994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180.0°E
国际卫星-701
国际卫星组织
1993
国际卫星组织
26
劳拉空间系统公司
FS-1300
国际
http://www.jfspkj.com/ViewDebug.asp?ID=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