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石油怎么卖的
㈠ 墨西哥为什么这么乱
1、一半的国土被美国吞并:1846~1848年,美国为了领土扩张挑起了与墨西哥的战争,史称美墨战争。墨西哥人进行了殊死抵抗,无奈军事实力相差太大。美国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墨西哥城。随后,美墨谈判,墨西哥被迫割让了2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占墨西哥领土面积的一半。美墨战争让墨西哥元气大伤,还错过了第一工业革命的大潮。
2、控制墨西哥经济支柱:1910~1917年,墨西哥爆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国家陷入内战旋涡。1914年,美国军队以保护本国利益为名介入墨西哥内战,在军队的胁迫下,美国获得了墨西哥75%的采矿业,50%的石油开采产业和几乎全部的金融资本市场。从此,墨西哥变成了美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实际沦为半殖民地。
3、美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成本非常低,政府还经常补贴,墨西哥农业被瞬间摧毁。农民种植农作物不赚钱,只能去种植美国人不种的东西毒品作物。于是,墨西哥毒品开始泛滥。美国军火商还向墨西哥毒贩卖武器,毒贩势力越来越强大。
(1)墨西哥石油怎么卖的扩展阅读:
墨西哥毒贩猖獗的原因:
如果美国人没有毒品需求,那墨西哥也不会毒贩猖獗。但实施情况是,美国以占世界5%的人口,却消费了世界六成以上的毒品,是世界第一大毒品市场。每12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人吸过毒,每年毒品消费额达到1600亿美元。
墨西哥很乱,正是美国百年来以邻为壑的结果。邻居家乱成一锅粥,自家也不会好。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希望美国有一天会明白。
㈡ 墨西哥湾的油气状况怎样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地区之一,1938年美国在离海岸2.4千米处开凿了第一口油井。1947年11月在离海岸19千米处发现大油田。钻探和开采设备则居世界首位。属美国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州岸外,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岸外,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1/2以上;属墨西哥的油、气田集中在坎佩切湾,石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钻探活动已向深水区推进,在深海平原盐丘中发现了油、气储藏。
一、得天独厚的油气条件
墨西哥湾盆地是世界第三大含油气盆地,它呈向西北凸出的弧形,盆地包括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部的陆地,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在早白垩世阿尔比阶—早中新世时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在南大西洋陆坡区,广泛发育深水扇碎屑岩和浊积岩,其中早白垩世阿尔比阶、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的大型浊积砂体,其孔隙度高达20%~30%,渗透率可达1达西,是良好的储层。如坎波斯盆地阿尔巴利拉油田就是一个大的始新世浊积砂体,面积200平方千米,厚150米;马林油田的渐新世、中新世砂体面积500平方千米,厚30~100米。
墨西哥湾最好的源岩与抬升构造阶段有关,由于沉降速率不同,在该阶段发育的独立构造断块具有不同的沉积相岩套,在地堑中沉积了自牛津阶至提通阶时的富有机质缺氧海相碳酸盐。从与之相关原油的分子特征中可以鉴定出其含盐量、氧消耗水平、黏土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提通阶的原油在整个墨西哥湾海岸盆地(从Tampico-Misantla盆地至Campeche Sound盆地)中分布很广。
海洋碳酸盐台地发育于凹陷阶段,自纽康姆阶至中白垩世。在该阶段Tampico-Misantla、Veracruz、Campeche Sound、Chiapas-Tabasco、Sierra De Chiapas和Yucatan等地区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序列。碳酸盐白垩纪岩石含有富油有机物的细脉,也许是细菌的残余,因此它们可以是油源岩。与这些环境有关的原油出现于Veracruz、Chiapas-Tabaso 和Sierra De Chiapas等地区。
与墨西哥湾的许多地区相似,古近—新近系是三角洲沉积时期。古近—新近系源岩可以产气、凝析油,可能有某些轻油。古近—新近系原油主要产于Burgos和Macuspana盆地,其分子特征表明其源于硅质碎屑贫气沉积环境的再造的陆相高等植物。
墨西哥湾盆地生油亚系统的多样性可以解释墨西哥湾海岸盆地的巨大石油潜力。
墨西哥湾盆地是三叠纪时北美和南美板块分离而形成的被动陆缘盆地,中生代沉积厚度达1000~6000米,新生代沉积厚度为14000~15000米,总厚度达20000米。中侏罗世时墨西哥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海盆,发育了厚度达500~600米的含盐沉积,在路易斯安那沿岸地区,含盐沉积厚度为3000~4000米。盐层经过塑性蠕动,可刺穿不同地层,形成一系列与盐丘有关的圈闭,地质学家在油气勘探时,将中侏罗盐层以上地层称为盐上层,其下部为盐下层。
墨西哥湾盆地从上侏罗统—更新统,海相泥岩普遍发育,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烃源岩。盆地内的白垩系(是主要油气产层)、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和更新统砂岩和碳酸盐岩,其孔渗条件良好,均可作为油气储层。墨西哥湾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湾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1978年,坎佩切湾石油探明储量50多亿吨,美国所属墨西哥湾大陆架区石油储量为20亿吨,天然气储量3600亿立方米。
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墨西哥湾分为三个经济区,分别属于美国、古巴和墨西哥。它们都对墨西哥地区的石油进行了勘探和开采。
至1991年美国部分的墨西哥湾已发现油气田5000多个,其中储量大于5000万吨的大型油田近80个,原始石油可采储量98亿吨,天然气为19.11万亿立方米。当时,墨西哥湾石油产量约1.7亿吨,天然气产量3000亿立方米,分别占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的31%和48%。墨西哥部分的墨西哥湾发现油田47个,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3亿吨。
濒临墨西哥湾的古巴尽管拥有可观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落后,如今每天生产约7.5万桶原油,只能满足国内将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从委内瑞拉进口。
二、深海油气突出
墨西哥湾石油大部分都在深海水域,20世纪90年代末,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为深水区。目前,以大于500米为深水,大于1500米则为超深水。深水区油气资源潜力大,据估计,世界海上44%的油气资源位于300米以下的水域,其中墨西哥湾深水油气资源量高达400亿~500亿桶油当量,约占墨西哥湾大陆架油气资源量的40%以上,水深大于2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在1990年分别占该区总产量的8.7%和3.5%,1997年提高到32.6%和11.9%,2003年64%的石油产量来自深水。所以墨西哥湾深水海域石油开发的潜力相当大。
截至1999年7月,在墨西哥湾已有96个油气发现位于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由于墨西哥湾深水区的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以及深水钻井技术提高,近年来连续取得重大发现。2001年在墨西哥湾深水区获得了17个油气发现,其中较大的发现有两个:Thunder Horse North油田,估计储量为6850万吨;Sub-Salt Princess油气田,估计储量在2740万吨油当量以上。2002年又发现了Great White、Deimos和Tahiti等深水油气田。
近年来,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批与地层圈闭和深海扇有关的深水油气田(主要为Nakika、Princess、User、Mars、Bratos和Augar等),这些油气田的储层为中新统—上新统砂岩,砂岩孔隙度达23%~30%。
2004年,墨西哥湾深水油田开发水深已达2301米。自1999年11月起,墨西哥湾深水区石油产量已超过浅水区,当时在深水区生产的只有30个油气田,仅占墨西哥湾747个海洋油气田的4%,但提供的石油产量已超过墨西哥湾总产量的一半。到2004年,在墨西哥湾共有207个深水油气发现,正在开采的深水油气田44个,还有16个深水油田正在建设中。
2004年,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储量占整个墨西哥湾油气储量的89%,深水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分别占其总量的60%和23%。
三、飓风的影响
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使得美国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据美国矿业管理局统计,在墨西哥湾,70%石油生产线和一半的输气系统受到破坏,依然处于停产状态,目前只有两个因飓风关闭的设施重新运转,将原油输送到墨西哥湾沿岸和中西部的一些炼油厂。
2008年“古斯塔夫”四级飓风使墨西哥湾地区3/4以上的离岸油气平台暂停。
由于美国石油产量的31%、天然气产量的48%来自墨西哥湾地区,这一生产规模的缩减对该国油气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四、安全的影响
墨西哥湾仅石油平台就有7000多个,完全改变了该海域的航海路线和渔业捕捞的自然状况,严重地威胁着安全。
1979年6月在墨西哥湾一平台发生的溢油事故,为石油平台问世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石油平台溢油事故。直到1980年2月该油井所在的海域仍被当局宣布为特别危险区。起初石油与天然气的混合物像喷泉一样,从油井喷向天空,油柱高60米,一瞬间油、气柱变成为庞大的熊熊燃烧的火柱。在其后的数月中每天向海空喷射出约4800吨石油,其中的2200吨被当场燃烧掉,2200吨被蒸发到大气中去,仅有400吨散布在附近海域海面上。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大部分散布于海面上,只见海面上的石油薄层随风飘浮,形成1000多千米长的一条石油带,被人们称为“黑流”。
海上石油设施增多,钻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滥事故与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溢入海洋中,仅墨西哥湾就有50多起油船与钻塔相撞事故。图6-2为某平台与油船相撞图。
图6-2某平台与油船相撞图
㈢ 墨西哥石油
1.5亿
㈣ 墨西哥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着全国的石油生产经营。1870年墨西哥就有石油开发记录,1917年宪法规定地下资源归国家所有,1938年建立国家石油公司。1994年墨西哥加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政府财政收入的1/3依赖石油,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企业。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发现雷福马陆上油田和坎佩切海上油田,使其原油储量增加10倍,至今仍是主力油田。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现墨西哥最大海上油田——坎塔雷尔油田。
由于新探明储量不足以弥补开采量,墨石油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墨西哥石油公司的石油日产量仅为325万桶,比前一年减少了2%。墨西哥石油专家认为,深水石油开采是弥补墨西哥石油产能不足的唯一途径。2004年8月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宣布,该公司在墨西哥湾发现丰富的海底石油,据保守估计,储量为540亿桶。新的发现使墨西哥原油日产量有望增加到700万桶。
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是经营从原油勘探开发到炼油加工,以及石化产业的上下游一体化大型石油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人。1972年石油企业实施体制改革,成立墨西哥国家石油股份公司,由其5个子公司分别负责经营运作勘探开发、炼油、天然气、石化和出口业务。
据介绍,位于墨西哥东南部韦拉克鲁斯州的夸察夸尔科斯近5万平方米的深水区,已探明了近100亿桶的石油储量。
目前墨西哥石油公司拥有开采水深超过1000米原油开采设备,真正大规模的深水石油开采可能到2014年才能实现。
墨西哥湾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世界上海上油气资源商业开采最早的地域,60多年的发展历程,聚集了高水平的海上石油开采技术,有力地推动了墨西哥及其他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健全的石油经济模式,在世界石油经济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说资源是有限的,但在不久的未来,墨西哥湾仍是重要的产油区域,尤其是深水海域的大规模开采,势必稳坐领头羊的宝座,推动世界油气资源开拓更广的领域。
㈤ 墨西哥消费高不
1。犯罪率高于一般正常国家,七成犯罪者集中在19至35岁人群中,其中男性占92%
2。贫富悬殊严重,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3%。
3。1995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民购买力空前下降,中产阶级生活也受到影响。近几年,经济虽恢复增长,但人民生活水平尚无明显改善。
4。原始,荒凉,纯朴,执着。这是墨西哥给我的印象
5。这个有两千万人口世界上第三大的城市,有些像我的故乡柳州。南方热带风情。街上,几分杂乱。小摊到处可见。我胆子大,不怕脏,吃了好几个小摊上的食物。好吃极了!
6。这个大城市和纽约一样,穷富两极化。穷人区不少。富人区POLANCO 却比曼哈顿中上城富人区漂亮得多。
7。墨西哥的物价高得离奇。比如一个洋娃娃要100比索。大体上看,好像是把同样的美国商品的价格乘上10。现在美元对比索是一比十点多,有的地方十一点多。对于美国人来说,一些商品换算成美元也不算便宜。我在店里看到一套不是皮面的三件套沙发,5000比索。浴室里的马桶,从450比索到1000比索不等。皮扎饼整个的190比索。各种小吃,一般都是10个比索起价。打个比方,在北京一个芝麻火烧卖十块钱一个,你嫌不嫌贵?说到出门,坐头等汽车从德州边境的新拉瑞多到墨西哥城要800多比索。从墨西哥城到加州边境的提华纳要1696比索。一般的长途旅行还只有头等车可坐。我问墨西哥人,一般有工作的人的平均月收入是多少,几次问下来,印象是2000到3000比索。这是指大部分的非专业的雇员,比如店员。大学教授我不知道。我搞不懂普通人这样的收入是怎么安排生活的。然而大部分人吃穿都很正常,买东西的劲头也不小。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讨乞的,但是大部分是墨西哥的土着印第安人。我后来问旅店里那个值夜的女人,她把全家人的收入都算起来。如此看,普通墨西哥人的生活,大概是以家庭为单位,不是以个人为单位消费的
㈥ 石油价格是如何形成机制的
国际原油价格体系 随着世界原油市场的发展和演变,现在许多原油长期贸易合同均采用公式计算法,即选用一种或几种参照原油的价格为基础,再加升贴水?现货相当于期货而言,升水就是期货价格相对目前现货价格来说低,市场预期普遍看好,贴水则反之。,其基本公式为:
其中参照价格并不是某种原油某个具体时间的具体成交价,而是与成交前后一段时间的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或某报价机构的报价相联系而计算出来的价格。有些原油使用某个报价体系中对该种原油的报价,经公式处理后作为基准价;有些原油由于没有报价等原因则要挂靠其他原油的报价。石油定价参照的油种叫基准油。不同贸易地区所选基准油不同。出口到欧洲或从欧洲出口,基本是选布伦特油(Brent);北美主要选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中东出口欧洲参照布伦特油,出口北美参照西得克萨斯中质油,出口远东参照阿曼和迪拜原油;中东和亚太地区经常采用“基准油”和“价格指数”相结合定价,并都很重视升贴水。
(1)欧洲原油。
在欧洲,北海布伦特原油市场发展比较早而且比较完善。布伦特原油既有现货市场,又有期货市场。该地区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布伦特原油已经成为该地区原油交易和向该地区出口原油的基准油。该地区主要包括:西北欧、北海、地中海、非洲以及部分中东国家(如也门)等。其主要交易方式为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1 Petro1eum Exchange,简称IPE)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此外,其他衍生品在场外交易。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可分为两种:即期布伦特现货价(Dated Brent)和远期布伦特现货价(15 day Brent)。前者为指定时间范围内指定船货的价格;后者为指定交货月份,但具体交易时间未确定的船货价格,其具体交易时间需卖方至少提前15天通知买方。
(2)北美原油。
与欧洲原油市场一样,美国和加拿大原油市场也已比较成熟。其主要交易方式为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1e Exchange Inc,简称NYMEX)交易,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成交非常活跃,也有场外交易。在该地区交易或向该地区出口的部分原油定价主要参照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um,WTI)。如厄瓜多爾尔尔出口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的原油、沙特阿拉伯向美国出口的阿拉伯轻质油、阿拉伯中质油、阿拉伯重质油和贝里超轻油。
(3)中东原油。
中东地区原油主要出口北美、西欧和远东地区。其定价中参照的基准原油一般取决于其原油的出口市场。中东产油国出口油定价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其基准油挂钩的定价方式;另一类是出口国自己公布价格指数,石油界称为“官方销售价格指数”(“官价”,OSP)。阿曼石油矿产部公布的原油价格指数为MPM,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公布的价格指数为QGPC(包括卡塔尔陆上和海上原油价格),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为ADNOC。这些价格指数每月公布一次,均为追溯性价格。QGPC和ADNOC价格指数基本参考MPM指数来确定。官价指数是1986年OPEC放弃固定价格之后才出现的。目前亚洲市场的许多石油现货交易与OSP价格挂钩。从OSP的定价机制可以看出,以上三种价格指数受所在国政府的影响较大,包括政府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相应采取的对策。
(4)亚太原油。
在亚洲地区除普氏、阿格斯石油报价外,亚洲石油价格指数(APPI)、印尼原油价格指数(ICP)、OSP指数以及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远东石油价格指数(FEOP)对各国原油定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原油长期销售合同中定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以印尼某种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或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调整价;另一种以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加上或减去调整价。如越南的白虎油,其计价公式为印尼米纳斯原油和亚洲原油价格指数加上或减去调整价;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口原油,其计价公式由以马来西亚塔皮斯原油的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为基础;我国大庆出口原油的计价则以印尼米纳斯原油和辛塔原油的印尼原油价格指数和亚洲石油价格指数的平均值为基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出口原油既参考亚洲石油价格指数,也参考OSP价格指数。
国际成品油价格体系 相对来说,国际成品油市场的发展历史较原油市场短,作价方式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大成品油市场,即欧洲的荷兰鹿特丹、美国的纽约以及亚洲的新加坡。各地区的成品油国际贸易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作价。此外,最近发展起来的日本东京市场对远东市场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随着新加坡成品油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的日益活跃,远东地区基本上所有国家成品油定价都主要参考新加坡成品油市场的价格。
4.石油现货市场国际石油现货贸易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产生而产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石油现货市场最初是为了解决石油公司炼厂产品同市场需要不完全相同的问题而产生的。这些石油公司不得不在市场上出售或购进一部分产品以求保持自己的产品平衡。这一时期的现货市场价格是按合同价格(通常打一定的折扣或有一定的溢价)成交,对石油价格走势不产生什么影响。石油现货贸易量也不大。据估计,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现货贸易量大约只占总交易量的5%。
20世纪80年代以后,石油市场结构和价格形成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市场结构日益多元化,市场供需参与者都增加了。石油价格较以前低迷而又多变。1986年和1998年西得克萨斯中质油的价格曾暴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海湾战争期间又快速上涨。由于传统的官价体系已不能反映发生石油冲击后复杂多变的价格变动,更多的石油交易商从价格固定的长期合同转向现货市场交易。1985年,通过现货市场进行的交易比例已增加到55%以上,具有规避风险作用的远期市场也有很大发展。
世界石油现货贸易市场的地方一般都拥有很大的炼油能力、库存能力和吞吐能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贸易市场有:欧洲的鹿特丹、美国的纽约和墨西哥湾海岸、中东的波斯湾、亚太地区的新加坡等。
西北欧市场 西北欧市场分布在ARA(Amsterdam—Rotterdam—Antwer,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地区,是欧洲两个现货市场中较大的一个(另一个是伦敦市场),主要为欧洲5个大国中的德国、英国、荷兰、法国服务。这一地区集中了西欧重要的油港和大量的炼油厂,原油及油品主要来源于原苏联,来自原苏联的粗柴油供应占总供应量的50%,另外还有北海油田的原油和ARA地区独立炼厂的油品。鹿特丹是西北欧市场的核心。
地中海市场 分布在意大利的地中海沿岸,供应来源是意大利沿海岸岛屿的独立炼厂,另外还有一部分经黑海来自原苏联。地中海市场比较平稳,是这一地区重要的油品集散地。
加勒比海市场 该市场是一个较小的现货市场,但它对美国与欧洲的供需平衡起到了很重要的调节作用。该市场的原油及油品主要流入美国市场,但如果欧美两地差价大,该地区的油品及原油就会流入欧洲市场,特别是柴油和燃料油。
新加坡市场 这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市场。尽管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它已成为南亚和东南亚的石油交易中心,主要供应来自阿拉伯海湾和当地新发展的炼厂所生产的油品。石脑油和燃料油在该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美国市场 美国是世界石油的消费大户,尽管美国的石油产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但它每年仍然要进口大量的原油,于是在美国濒临墨西哥湾的休斯敦及大西洋的波特兰港和纽约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㈦ 经济并不发达的墨西哥,为何能成为北美和欧盟争相争夺的贸易合作伙伴
其实北美和欧盟相互争夺的是墨西哥的市场以及墨西哥的资源,有利用价值才会被被争夺。墨西哥虽然经济并不发达,但是对于北美和欧盟来说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虽然加入了北美或者欧盟,对于它们自己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不会让整体的实力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是加入了对手的阵营,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北美和欧盟才会一直争夺墨西哥作为贸易合作伙伴。
虽然墨西哥的经济不发达,但是不代表墨西哥的经济永远都是不发达,我相信欧盟和北美也是看到了墨西哥的发展潜力,才会向墨西哥抛出橄榄枝,想要达成合作关系。如果墨西哥什么都没有,根本不会被争夺成为贸易合作伙伴。
㈧ 墨西哥石油公司的历史发展
LOGO
1938年3月18日,墨西哥着名的民族主义者卡德纳斯政府排除国内外种种压力,将设在该国的英、美、荷等国的石油公司全部收归国有,同时建立墨西哥石油公司,负责经营全国石油的勘探、开采、提炼和石油化学工业。由于昔日外国公司掠夺性的开采,墨西哥石油产量在国有化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徘徊不前。自60年代起,在墨西哥石油公司统一指导下,全国石油工业逐渐步入恢复和发展时期, 1974年重新开始出口石油。为发展和扩大本国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该公司积极勘探石油资源,逐步增加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扩大石油炼制能力,并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稳步扩展石油销售和运输系统,增加出口。
1993年,该公司资产额为492.94亿美元。总部在墨西哥城。1995年综合排名列第6位的石油公司。1995年公司总收入为211.38亿美元,总资产为319.84亿美元。拥有雇员13.6 万人。1996年公司拥有石油储量为66.55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916万亿立方米(1995年);石油产量为1.48亿吨,天然气产量为434.63亿立方米。
㈨ 墨西哥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墨西哥与美国共有一个墨西哥湾,又与美国关系紧密,其油气开发的进展一定程度上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一、资源与储量
墨西哥2007年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油气资源的80%来自于墨西哥湾,目前日产量约为290万桶,其中向美国出口约150万桶。
墨西哥湾的坎塔雷尔油田被视为墨西哥的“掌上明珠”,该油田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一名渔民抱怨油污毁损了渔网,随即墨西哥政府发现了这个储量位列世界第二的“超级油田”。坎塔雷尔油田产量超过墨西哥石油总产量的2/3,坎塔雷尔几乎等同于“超级便宜”“超级容易开采石油”的代名词:一口普通的近岸油井,其日产量也就数百桶,而坎塔雷尔的一些油井,其喷涌的原油每日可高达5万桶,开发这些原油的成本仅为每桶4.2美元。
这个“物美价廉”的时代已成历史,坎塔雷尔油田目前已进入了枯竭期,其产量在过去数年里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墨西哥石油公司勘探与生产业务负责人卡洛斯·莫拉莱斯·希尔表示,目前典型的坎塔雷尔油井产量已经降至日产约8000桶的水平,坎塔雷尔油田的产量仅占墨西哥全国石油总产量的45%。
产量的下滑,加上墨西哥石油公司拥有的原油储量日渐缩小,对墨西哥整个国家的石油行业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墨西哥正面临着严峻的石油改革问题。
二、勘探和生产
2005年,墨西哥原油产量1.87亿吨,同比下降1.6%,占全球产量的4.8%;天然气产量3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占全球产量的1.4%。原油和天然气出口量分别为9740万吨和101亿立方米。墨西哥原油生产中轻质和重质原油分别约占30%和70%,出口原油中轻、重质分别约占20%和80%。主要出口美国、欧洲和南美等,分别占78%和10%左右;天然气通过管道全部输往美国。墨西哥中东部陆上生产的轻质原油,坎佩切海上油田生产的重质原油,都集中到米纳蒂特兰附近的中心站,经4225千米的输油管道输送到国内6座炼厂,以及墨西哥湾的太平洋出口基地。
如图22-2和图22-3所示,墨西哥原油产量虽然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1.5亿吨的产量,而且,天然气的产量增长势头很快,2009年达到600亿立方米,稳定了墨西哥的油气资源大国形势。
图22-2墨西哥原油产量变化图
图22-3墨西哥的天然气产量变化图
墨西哥现有的6座炼油厂,2005年总加工能力为146.3万桶/日,随着重质油裂化能力的提高,现加工重质油能力占40%。目前,西半球墨西哥的海上油田规模最大,美国进口的重质油主要来自墨西哥。坎佩切海上油田已达到生产顶峰,后期产量可能急速下降。为此,墨西哥国家石油股份公司努力勘探新区,以维持产量,但其前景未卜。在坎佩切湾深海和陆上废弃油田的下层深度达2700米的储层虽有希望,但面临资金、技术困难,墨西哥国家石油股份公司难保勘探投资。专家指出,墨西哥有必要与深海资源开发经验丰富的跨国石油公司合资或合作,分散深海勘探风险。目前重油日产量200万桶以上,10年后日产量有可能减少至50万桶,为了弥补产量下降,必须努力增加储量和产量。墨西哥国家石油股份公司的炼油部门期望增加投资,实现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到2012年,实现炼厂现代化,提高油品质量,达到环保要求。最小目标为确保维持运营投资,至少实现一座大型炼厂现代化;除此之外,计划改造一座小炼厂,引进主要炼制设备、裂化装置等;更为积极的目标是计划投资新建两座较大的炼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