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沉船上的宝石是什么
A. 加勒比海锡尔伯暗礁中沉船财宝是怎么回事
17世纪中叶,在古巴岛附近的锡尔伯海域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运宝船沉没事件,并演绎出一系列曲折的故事。
锡尔伯海域位于古巴岛东南,加勒比海北部,是这一带最危险的暗礁区。水下几乎到处都是致命的珊瑚暗礁,并且年复一年地演绎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风暴、海潮和沉船。很多西班牙船长都称这一地区为“忧郁之眼”或“向每个人张开眼睛的暗礁”。还有人把这一带称为欧洲最大的船只公墓。
据海底勘查专家估计,有大量的西班牙运宝商船或因为航行技术不佳或因遭遇狂风暴雨而触礁,还有的是被猛烈的海浪抛在了岩石或者珊瑚礁的尖角上。总之,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静静躺在了水下珊瑚的迷宫里。
“努埃斯特拉”号是17世纪时西班牙在美洲新建的一支船队的旗舰。1641年7月底,“努埃斯特拉”号下海开始它的处女之航,经过第一站古巴的哈瓦那之后,被编入由总司令胡安·德坎波斯指挥的舰队。在31艘舰船的护卫下,这只西班牙运宝船开始向东航行。当“努埃斯特拉”号经过佛罗里达角和萨尔乌之间狭窄而纵横交错的珊瑚暗礁水道时,遭遇到强风暴,几十艘船只顷刻之间支离破碎,其中有的沉入海底,有的被卷入巨浪。而“努埃斯特拉”号由于桅杆被折断,船帆也被撕破,就只能在海面上随风飘荡。
1641年11月2号,风雨交加,怒吼的海风和汹涌的巨浪把“努埃斯特拉”号推到了锡尔伯海域。船员们只听得珊瑚暗礁咔嚓咔嚓撞击着“努埃斯特拉”号的船底,还没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卷入冲天的巨浪之中,等从巨浪中颠簸出来,船已断成两截。万分惊愕中,绝大多数船员被抛入海底。有几个船员手疾眼快,赶紧逃到自制的木排上,漂流到露出海面的珊瑚礁石上,用木头搭建了一个平台,在上面靠仅有的一点储备艰难地忍耐了几个星期。但由于好多天没有见到一个人影,也没有救援的船只,他们只好自救。于是这些幸存者又把他们的小平台改造成一只小船,试图前往伊斯帕尼奥拉岛。然而,就在离岛不远处,小船被风浪卷入海底,整个小船上仅有奥塔维奥一人幸存。据奥塔维奥后来透露说,当时,“努埃斯特拉”号船上满载着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哥伦比亚的宝石及委内瑞拉的璀璨珍珠。
“努埃斯特拉”号沉没四十二年后,威廉·费布斯前往锡尔伯海滩去搜寻它的残骸,并成为三百年来世界寻宝史上最幸运、最富有的人。
加勒比海锡尔伯暗礁中的运宝沉船之谜17世纪中叶,在古巴岛附近的锡尔伯海域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运宝船沉没事件,并演绎出一系列曲折的故事。锡尔伯海域位于古巴岛东南,加勒比海北部,是这一带最危险的暗礁区。水下几乎到处都是致命的珊瑚暗礁,并且年复一年地演绎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风暴、海潮和沉船。很多西班牙船长都称这一地区为“忧郁之眼”或“向每个人张开眼睛的暗礁”。还有人把这一带称为欧洲最大的船只公墓。
据海底勘查专家估计,有大量的西班牙运宝商船或因为航行技术不佳或因遭遇狂风暴雨而触礁,还有的是被猛烈的海浪抛在了岩石或者珊瑚礁的尖角上。总之,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静静躺在了水下珊瑚的迷宫里。
“努埃斯特拉”号是17世纪时西班牙在美洲新建的一支船队的旗舰。1641年7月底,“努埃斯特拉”号下海开始它的处女之航,经过第一站古巴的哈瓦那之后,被编入由总司令胡安·德坎波斯指挥的舰队。在31艘舰船的护卫下,这只西班牙运宝船开始向东航行。当“努埃斯特拉”号经过佛罗里达角和萨尔乌之间狭窄而纵横交错的珊瑚暗礁水道时,遭遇到强风暴,几十艘船只顷刻之间支离破碎,其中有的沉入海底,有的被卷入巨浪。而“努埃斯特拉”号由于桅杆被折断,船帆也被撕破,就只能在海面上随风飘荡。1641年11月2号,风雨交加,怒吼的海风和汹涌的巨浪把“努埃斯特拉”号推到了锡尔伯海域。船员们只听得珊瑚暗礁咔嚓咔嚓撞击着“努埃斯特拉”号的船底,还没等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卷入冲天的巨浪之中,等从巨浪中颠簸出来,船已断成两截。万分惊愕中,绝大多数船员被抛入海底。有几个船员手疾眼快,赶紧逃到自制的木排上,漂流到露出海面的珊瑚礁石上,用木头搭建了一个平台,在上面靠仅有的一点储备艰难地忍耐了几个星期。但由于好多天没有见到一个人影,也没有救援的船只,他们只好自救。于是这些幸存者又把他们的小平台改造成一只小船,试图前往伊斯帕尼奥拉岛。然而,就在离岛不远处,小船被风浪卷入海底,整个小船上仅有奥塔维奥一人幸存。
据奥塔维奥后来透露说,当时,“努埃斯特拉”号船上满载着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哥伦比亚的宝石及委内瑞拉的璀璨珍珠。“努埃斯特拉”号沉没四十二年后,威廉·费布斯前往锡尔伯海滩去搜寻它的残骸,并成为三百年来世界寻宝史上最幸运、最富有的人。
费布斯出生于英属北美殖民地一个清教徒家庭,是家里的第21个孩子。此人天生是个乐观派,尽管他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养成了对世间万物强烈的好奇心。多年以来,他一直向往着去探索海底的宝藏。
1651年,他从缅因州来到印第安纳,然后又去了波士顿,靠做甲板上的建筑木工为生。长期的工作实践,使他成了造船的行家。有了一些积蓄以后,他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艘独桅纵帆船——“波士顿之星”号,并自任船长出海航行。
二十三岁那年,他成了波士顿最年轻的船主兼船长。随后的十五年间,他把自己的事业向加勒比海扩展,其主要业务就是向托尔图加和牙买加的海盗们提供存货和商品,在西班牙人和海盗之间扮演走私船长的角色并大发横财,一度垄断了西班牙与新大陆殖民地之间的贸易。
在一次去西印度群岛的航行中,费布斯无意中听到有关锡尔伯海域西班牙运宝船队沉没的故事,从此被“努埃斯特拉”号沉船所吸引。他当即决定去伦敦请求拜见英王查尔斯二世。幸运的是,查尔斯二世对他的计划非常支持,并成为他的资助人。同时,查尔斯二世还允许他租借海军的“阿尔及尔玫瑰”号快速驱逐舰以探险使用,这艘驱逐舰配备有18门火炮。
费布斯一向谨言慎行,包括这次的寻宝,尽管英国国王是资助人,他还是想尽量在秘密状态下进行。1683年,费布斯率领他的手下悄无声息地出发了。为了防止太多人获知他的这次秘密行动,费布斯带领他的探宝船在驶向加勒比海的锡尔伯海域途中从不作长时间的停留。刚开始,因为他对四十二年前的“努埃斯特拉”号沉船地点和周边情况一无所知,就通过多方联系,把当年整个船上唯一的幸存者奥塔维奥请了过来当向导,向他了解情况。等他的探宝船快要到锡尔伯海域时,费布斯就把年老的向导奥塔维奥打发回了伊斯帕尼奥拉乌。因为费布斯十分清楚,掺和的人越多,打捞出宝藏时他得到的越少。
然而,事实并非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多少年过去了,锡尔伯海域依然到处密布着可怕的珊瑚暗礁。“努埃斯特拉”号残骸周围的境况比他预期的更加复杂。几周以来,海员们一直靠驱逐舰的舰载小艇来勘测海面下的地理环境。经过艰难搜寻,他们只发现了一块上面长满了珊瑚的银条,别的什么也没有找到。食物和饮用水却一天天减少。船员们开始抱怨,不想继续搜索下去了。费布斯不得不中断了这次海底探宝。
当他们回到伊斯帕尼奥拉岛后,得知老向导奥塔维奥已经去世,费布斯非常沮丧地继续驶往英国,等待着他的是一条坏消息:此时,他的资助人和最强有力的支持者英王查尔斯二世已经去世。而英国的继任者不但对他的探宝毫无兴趣,还指责他劳民伤财,并把这位痴迷的寻宝者送进了监狱。
幸亏经过宫廷中权高位重的朋友帮助,费布斯总算获得自由。后来,通过宫廷重臣冯·阿尔伯马尔公爵求得英王的同意,费布斯才被允许继续探宝。但这一次他不但得不到英国皇家方面的资助,还必须答应英王王室的一个条件:一旦探宝成功,国王要求分得打捞出水的财物总价值的十分之一。
费布斯最大的特点是从不气馁,愈挫愈奋。他重新找了几位赞助者,并设法搞到两艘200吨的帆船。一艘名为“詹姆斯和玛丽”号的大帆船,排水量为200吨,配备两门火炮。一艘较小的“伦敦之亨利”号为多桅帆船,排水量为50吨,配备十门火炮。他重新组成了探险队,重返锡尔伯海域。
费布斯有着多年的经商经验。这一次,他满载着从各地筹集到的各式各样的交换物品驶向伊斯帕尼奥拉岛,因为当年的岛上有大批的海盗,费布斯带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海盗们所急需的,他因此可以大赚一笔。
费布斯的计划是,一旦他这次探宝再度失败,就要靠卖掉这些货物获得的利润以弥补损失。
他先甩出障眼法,把“詹姆斯和玛丽”号抛锚在普拉塔港(今属于多米尼加共和国),自己扮作一个和善又只想为赚钱而卖货的商人,在岛上与海盗们周旋。“伦敦之亨利”号则肩负着探宝的秘密使命,在罗格斯船长的带领下驶往锡尔伯海滩,去搜寻“努埃斯特拉”号的遗骸。
几个星期下来,罗格斯船长毫无所获。最后,这位身心疲惫的船长也想重蹈上次探险无功而返的后辙。将要撤退的前一天上午,在卡布隆角附近晶莹透彻的浅水中,他突然看见一颗光彩夺目的海鳃珊瑚,只见它在浅浅的海底时隐时现,似乎把罗格斯船长眼前的一大片海面都闪耀得五彩缤纷。
罗格斯船长马上叫了一个潜水员下去采摘,他想把这个美丽的珊瑚作为礼物送给费布斯以作为这第二次探宝失败的留念。没想到潜水员下去后,在这个珊瑚边突然发现了几门全身长满珊瑚的火炮,火炮位于水下10米至15米深处。他马上把这个意外的发现上来告诉了罗格斯船长。船长一听,当即又让另外几个潜水员下去勘查。终于,“努埃斯特拉”号在大片大片珊瑚的簇拥中露出了她神秘的面容!
原来,四十多年以来,“努埃斯特拉”号一直夹在岩层中间,周身又被珊瑚缠绕覆盖着,静躺地沉睡在加勒比海海底。
随后,罗格斯手下的潜水员们陆续从“努埃斯特拉”残骸中打捞出许多银条及大量的西班牙货币。当然他们知道这些东西并不重要,他们急于搜寻的还是当年“努埃斯特拉”号的幸存者奥塔维奥告诉他们说的船上那些价值连城的黄金、宝石和珍珠。然而,正当他们试图再度下海时,突然强风暴来临,“伦敦之亨利”号不得不全速逃往伊斯帕尼奥拉岛,向费布斯汇报他的战绩。
当费布斯得知他的“伦敦之亨利”号已发现运宝沉船的消息后,立即指挥他的两艘事先已经检修过的、装满补给品的舰船驶往锡尔伯海域,于1687年2月22日抵达。
打捞工作从一开始就处处危机四伏,潜水员要想进入沉船遗骸的内部,每一次都必须用铁爪把甲板和船舱板使劲地撬开,才能挤进被珊瑚缠绕的船舷。此外,潜水员的氧气供给是通过很长的皮管来完成的,橡皮管与漂浮在海面的猪膀胱相连,把空气导入潜水帽。由于受到这种几近原始的通气方式限制,潜水员在水下就不能长时间停留。猪膀胱容积有限,里面的空气很快就会耗尽,以至于潜水员很快就都生了病,几天后有几个潜水员连连吐血。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还是坚持着下海,打捞出大量的金条和银条。
几个星期以来,费布斯一直日夜坚守在打捞现场。原来他所关注的还不是那些零散的金条和银条。因为,当年“努埃斯特拉”号运宝沉船的唯一幸存者老奥塔维奥曾向费布斯详细讲述过,1641年7月底,总司令胡安·德坎波斯曾命令把一只价值连城的珠宝箱存放在“努埃斯特拉”号运宝船的最尾处,那只箱子里装满了专门为西班牙国王陛下准备的珠宝。令费布斯担忧的是,存放那只箱子的地方恰恰是沉船在海底的最深处。费布斯几次要求潜水员潜到残骸的最深处,但每次都遭遇失败。
后来,费布斯派出最有经验的潜水员,让他们无论如何搜索到那个珠宝箱。然而,以18世纪的潜海技术来说,下潜到水下10米至15米海底以下,简直是用生命作赌注。最后,费布斯自己竟然要亲自下潜,去搜索那只珠宝箱。费布斯几次下潜,只要他一出海面,他的嘴里和鼻孔就会血流不止,显得十分吓人。
最终,费布斯和他的手下还果真找到了那只珠宝箱,并经过三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把它从残骸中拖到了“詹姆斯和玛丽”号的甲板上。费布斯和船员用自带的斧头万般小心地打开了珠宝箱。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像天使,走进了《一千零一夜》中的童话世界,眼前看见的都是晶莹的钻石、珍珠、绿宝石和红宝石,简直像是在做梦。”
费布斯的打捞工作从1687年2月22日开始到5月初风暴即将来临时结束。这期间,他仔细地把打捞出来的每一件珍宝都进行了极为严格的整理,并认真做了记录、图样和目录清单。
当费布斯的“詹姆斯和玛丽”号及“伦敦之亨利”号急速张帆,要离开锡尔伯海域时,没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法国海盗船“格洛伊”号早已得知风声,企图夺走他们千辛万苦打捞出来的珍宝。“格洛伊”号海盗船是一艘配备有20门舰载火炮的双桅横帆帆船,此刻,它正虎视眈眈地跟着费布斯的两艘运宝船紧追不放。费布斯十分清楚,由于他的船上满载着宝藏,根本无法与海盗交战。他想尽一切办法争取能逃脱出海盗的魔掌。夜半时分,等到海上明亮的月光隐没之时,费布斯突然下令关掉船上所有的光源。海盗船一时措手不及。这样,费布斯的“詹姆斯和玛丽”号与“伦敦之亨利”号才借着夜幕的掩护逃出锡尔伯海域,直接驶往英国。作为一个成功的寻宝者,费布斯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重新返回了维特福德港。
费布斯打捞的宝藏到了英国后,交给了英国王室国库官员接管,经过国库官员严格的清点,费布斯和他手下的潜水员从“努埃斯特拉”号打捞出来的珍宝总共重达34吨,其中白银3.5万磅,黄金2.5万磅,其他贵重物品3.47万磅以及数不胜数的西班牙货币皮阿斯特,据估算相当于当时英国最富有的人的年收入总和。
按照协议,普通海员、随部军官每人都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一份。而英国王室所获份额则达三万英镑之多,当年在危难关头毅然支持费布斯探宝的冯·阿尔伯马尔公爵更是获得其中的五万英镑。费布斯本人则分得这批珍宝的第16份,大约将近两万英镑。
更大的喜事还在后面,费布斯可谓名利双收。由于他探宝成功,不但被英国国王于1692年任命为第一任马萨诸塞州的州长,还由于他在探宝中表现出来的坚韧、勇敢和机智而被加封为骑士,从此人们尊称他为“威廉阁下”。
费布斯探宝成功的消息在欧美广为流传,成为千家万户的美谈。他不仅刺激了海洋探险热和冒险精神,同时,在他之后,到加勒比海探宝之风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股不断高涨的风潮。在伦敦,沉船打捞公司为扩大企业的影响,曾经在泰晤士河由潜水员向市民们展示其技术。被打捞上来的财宝除分给赞助者、船员、潜水员之外,按惯例十分之一归皇室所有。
费布斯后来移居伦敦,于1695年四十四岁时死去。临死之前,他把他成功的探宝历程写成《恶魔及其海底秘话》一书。然而,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是,费布斯自己在书中对他打捞珍宝的沉船残骸到底是不是西班牙的“努埃斯特拉”号运宝沉船提出质疑,并含糊其辞地指出,他的那次打捞“只不过是一种伪装了的海盗行为”!费布斯的书出版之后,他在书中的说法,马上引起世界各地寻宝者广泛的关注和各种各样的猜疑和联想。
人们不禁疑惑,莫非他打捞的根本不是“努埃斯特拉”号运宝船?假如不是,那真正的“努埃斯特拉”号是不是还在锡尔伯海域?沉船的宝藏是否还静静地沉睡在海底呢?
于是,在时光又过了将近300年之后,1968年,雅克·伊夫·库斯托萌生了前往锡尔伯海域探宝的念头,希望能找到“努埃斯特拉”号,那艘传说中的西班牙运宝大帆船。此人在寻宝界享有盛誉,是进行水下研究的知名先驱者和水下考古的开路先锋。1968年夏天,经过精心的准备,他乘坐“卡利普斯”号考察船前往锡尔伯海域,但最后只挖掘出一些几个世纪以前的商船遗骸,里面也没有他期望的金银珠宝,只发现一些诸如带柄的罐子、多棱角的酒瓶、火炮和炮弹、钉子、汤匙、盘子和锅,奖章和十字架等简单的生活用品。
那么,费布斯打捞的到底是不是“努埃斯特拉”号运宝沉船,假如不是,他的宝藏到底是从哪条船上打捞出来的?而真正的“努埃斯特拉”号船上的宝藏到底被发现了吗?
B. 四大沉船宝藏森林分别是谁
四大沉船宝藏:
第一个就是“圣荷西”号的沉船宝藏。
在17世纪的时候,西班牙在南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珠宝,当时的西班牙政府为了缓解财政问题,命令南美洲殖民地政府抓紧把黄金运到西班牙国内。当时西班牙组成了17艘联合运输队把大量的黄金和珠宝从南美洲运回西班牙,因为这17艘船大部分都是装载的黄金,因此也被称为黄金船队。公元1708年,一艘满载黄金珠宝的西班牙帆船“圣荷西”号,从巴拿马起航驶往西班牙。船上满载秘鲁金矿出产的金条、银条、金币、金铸灯台等,还有来自巴拿马的珍珠、来自安第斯山的绿宝石、紫水晶和钻石。正是“圣荷西”号上载有巨额财富,结果引得和西班牙敌对争夺海上霸权的英国的不满,他们虎视眈眈。于是英国海军准将查尔斯·瓦格尔率领着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小型舰队,在半路伏击了这首“圣荷西号”黄金船队,最终这首船上的600多名士兵和价值20多亿美元的财宝一起葬身大海。至今都未找到。
第二个是“阿托卡夫人”号的沉船宝藏。
自从哥伦布在公元1492年第一次远征开始,西班牙就开始源源不断地用最野蛮的方式对殖民地的财富进行掠夺,从新大陆获取贵重资源和特产品。公元1622年8月,阿托卡夫人号所在的船队载满财宝从南美返回西班牙,安全起见,最贵重、最多的财宝都放在阿托卡夫人号这艘护卫舰上。遗憾的是阿托卡夫人号的大炮对飓风没有什么威慑力。当船队航行到哈瓦那和古巴之间海域时,飓风袭来。突如其来的飓风席卷了船队,原本坚强的后盾阿托卡夫人号,由于载重太大,航行速度最慢,成为首当其冲的袭击目标。船很快沉到深17米的海底。其他船只上的水手马上跳下水,希望抢救出一些财宝,但是就在他们找到残骸,准备打捞金条时,又一场更具威力的飓风袭来,所有水下的人都在飓风中丧生。后来有一个叫梅尔·费雪的寻宝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海底发现。这个号称海底最大宝藏的沉船上有40吨财宝,其中黄金就有将近8吨,宝石也有500公斤,所有财宝的价值约为4亿美元。
第三个是“南海一号”的沉船宝藏。
“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的宋代商船,船体长24.58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该船现沉没于阳江海域水下20米深处,被两米厚的淤泥所覆盖,在海底沉睡了将近1000年,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公元1987年被意外发现,最终被于2007年打捞完毕。从初次发现,到最终被打捞,南海一号的出水花了30年。南海一号被形容为“满船尽带黄金甲”,专家估计,古船的文物价值超过千亿美元。船上出土铜钱17000枚,更有金手镯、金腰带、黄金戒指等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其中最多的是瓷器,已经发掘出的达13000多件。汇集了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龙泉窑等宋代着名窑口的陶瓷精品,品种超过30种,多数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第四个是日本“阿波丸”号沉船宝藏。
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油轮。公元1945年3月28日,阿波丸号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人驶向日本。结果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平潭牛山岛以东海域时,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后沉没,船上2008人葬身大海。据说与“阿波丸”一起沉入海底的还有船上的一大批宝藏。据日本官方披露,船上装载了四十吨黄金、十二吨白金,大概四十箱珠宝文物还有很多的橡胶和大米等等, 甚至有人传言,在“阿波丸号”上还有中国的珍贵文物“北京人头骨”。直到今天,“阿波丸号”的一系列谜团依然没有被揭开,沉没在海底的 宝藏仍是未解之谜。
以上就是人类史上装满财宝的四大沉船宝藏。其中两个已经发现,两个下落不明,至今未发现。
C. 寻找海中“金矿”讲述了什么
海底寻宝和陆上淘金一样,首先要找到“金矿”。早期的潜水寻宝者,是靠渔民提供线索来确定沉船的位置,通常要向提供线索的渔民支付一定的报酬或合资打捞。有的靠渔民的指引确实找到了沉宝,有的却买到了假情报,或者沉船早已被打捞过。今天的专业或业余潜水员,不再依赖于渔民提供的或真或假的情报。他们可以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从中寻找有关沉船的确切记载。
潜水寻宝者最感兴趣的是西班牙强盛时期的沉船。1492年~1830年,西班牙人在美洲找到了50亿比索的金银。在运回国的航途中,有约1/10的大帆船沉入大海。沉船海区多在加勒比海、巴哈马和佛罗里达沿海。在东方,西班牙人使用的是马尼拉大帆船,这种船重1500吨,是西班牙大帆船的3倍(运载量5~10倍)。从1565年开始,在之后的3个世纪里,每年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和马尼拉之间进行漫长和危险的航行。船上除金银外,还载有贵重的象牙、翡翠工艺品和中国瓷器,成箱的珠宝。有人从冲上德雷克湾海岸上的砂石中发现了古代瓷器的碎片,经查证,是来自一船名叫“圣·艾格斯特”的大帆船。1595年它沉没在旧金山附近的德雷克湾。人们估计沉船就在离发现碎瓷片处几千米的海域内。
在西班牙统治美洲的300年里,约有2000条西班牙运宝船沉入海中。95%的船只都沉没在水深不到50米的浅海区。虽然这个深度对专业潜水员和业余潜水员都是安全的,可是,真正打捞上来的沉船为数很少。
西班牙殖民地时期的财宝吸引了德国人、葡萄牙人、法国人和英国人。他们一哄而起,瓜分和掠夺海底的财宝。同时,海盗船和走私船大量出现,到18世纪初,每年通过加勒比海的非西班牙船只有600艘,到1785年增加到1300艘,1800年超过2500艘。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沉船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到1830年,每年约有500艘船沉没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东海岸了。
即使在有了现代化航海手段的今天,沉船事件仍不断发生。不难想象,在仅靠罗盘确定方位,没有海图或仅有不准确的海图的时代,木制海船极易受热带风暴的袭击,触礁沉没是常有的事。所有沉船,不管是西班牙大帆船、19世纪英格兰的商船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货船,一旦重见天日,它们载有的珍宝器皿都会身价倍增。
潜海寻宝的人们早在17世纪英国人迁居百慕大的时候,大量的小船就漫游于西印度群岛沿海,人们开始打捞这里的沉船。19世纪,巴哈马人把潜水寻宝作为效益最高的致富手段。在开曼岛,许多富户都是前两个世纪潜海寻宝者的家族。到了20世纪,水下呼吸器开始应用到潜水寻宝活动中,在海底金银财宝的引诱下,许多人把猎取水下珍宝作为自己的职业。
对业余潜水爱好者来说,他们也能在偶然的情况下交上好运气。1906年,在牙买加南边的培州暗礁群,一个渔夫没有戴潜水装具捕捞龙虾,结果发现了大量的西班牙金条。1958年,一对在巴哈马海滨城市拿骚度蜜月的年轻夫妇,在海边潜水时无意中发现了300磅的金锭。然而突然而降的幸福,使他们未经考虑便轻率地以黄金价格把金锭卖掉了。他们没有卖出应值的价钱。1963年,两个十几岁的孩子穿着轻便潜水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靠近维罗的近浅滩上找龙虾,发现海底闪闪发光,这两个小家伙胆战心惊地靠近观察,结果发现的是价值超过20万美元的美国双鹰金币。他们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把金币全部打捞上来。更多的发现是在1969年。一个潜水员和他的妻子来到大开曼岛度假。一天,他们夫妇在海边拾贝壳,无意中发现在水深不到1米的海底有一枚嵌有宝石的金十字架。他没有声张,悄悄拿来潜水呼吸器,潜入海中。当他扒开一层沙石后,下面露出了一艘沉船的舱室,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经打捞查证,舱内有1521根金条银条、1个3磅(1磅≈0.45千克)重的金盘、一个嵌满绿宝石的金手镯、300个小金塑像和其他贵重物品。令人难以相信的是,这片海滩就在一个旅馆的前面,而且里面住着上千名专业潜水员。他们经常在这一带海域寻找沉船。
但作为一个潜水员来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报酬。一名美国潜水员,利用假期在佛罗里达近海找到了一艘19世纪的沉船,打捞上来50000个小铜币。另一名美国潜水员在3年的时间里坚持业余潜水,找到了西班牙沉船中的宝石、壁炉等,净得50000美元。
更多的沉船是由一些专业打捞公司打捞上来。1955年,一家美国打捞公司打捞上来一艘19世纪的帆船,里面有3000枚金币和上千瓶威士忌。到1950年,几乎每年都有60多条沉船被发现和打捞。这种无节制的打捞一方面给海底文物造成破坏,另一方面也会使海底“金矿”渐渐穷尽。于是,有关海底寻宝的规定便制订了出来。1964年在佛罗里达沿岸的寻宝组织只有109个是合法的,到了1972年,这种寻宝组织只剩下了6个。
今天,潜水装具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潜水深度和水下停留时间;水下金属探测器会使业余潜水员不致失去良机。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潜水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中会有不少人将成为水下的幸运者。
D. 西班牙18世纪宝船沉在加勒比海底,1400亿珍宝该归谁所有
在争夺战火中沉没的西班牙宝藏船“圣荷西”号,如今现身海底引燃哥伦比亚、美国寻宝公司和西班牙之间的“战火”1708年,一艘满载金银的西班牙大帆船在哥伦比亚附近海域沉没。
所载财富相当于当时西班牙一年收入1708年5月28日,西班牙“腓力五世”船队从巴拿马起航了,船队中最着名的要数“圣荷西”号。这艘西班牙大帆船长150英尺(约45.7米),宽45英尺(约13.7米),船上有500名船员和100名乘客。船上满载秘鲁金矿出产的金条、银条、金币、金铸灯台等,还有来自巴拿马的珍珠、来自安第斯山的绿宝石、紫水晶和钻石。这简直就像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童话中那个装满金银的山洞。
E. 阿托卡夫人号沉船的执着的寻宝人
梅尔·费雪给自己的定义是寻宝人。1955年他成立了一个名叫“拯救财宝”的公司,专门在南加州一带的海域寻找西班牙沉船。20年的打捞生涯里,费雪先后打捞起6条赫赫有名的西班牙沉船,成为圈中名人,也赚了大把钞票。不知不觉,费雪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不过他不愿意离开打捞船,因为他曾发誓一定要找到传说中有着最多财宝的阿托卡夫人号。于是全家人为这个理想放弃了公司的正常运转,费雪的妻子、儿子和女儿陪着父亲一起下水,在海底寻找梦想。他们的搜寻一丝不苟,只要看到不是石头的东西都要用金属探测器探测。1985年7月20日,费雪和家人找到了阿托卡夫人号和上面数以吨计的黄金,不过这种喜悦却被30年的艰难磨得平淡。费雪认为上帝一定会让他找到阿托卡夫人号,只不过一直考验他的耐心而已。
这个号称海底最大宝藏的沉船上有40吨财宝,其中黄金就有将近8吨,宝石也有500公斤,所有财宝的价值约为4亿美元。费雪寻找阿托卡夫人号的故事在美国成了中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寻找阿托卡”竟然也成了常用短语,意思是坚持梦想,必会成功。
阿托卡夫人号上的宝藏完全是以量取胜,以吨计的黄金和一个家庭30年的流年使它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三位。
F. 令人疯狂的十大宝藏之谜,你知道吗
在16世纪下叶,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险来到此地,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头人引路,穿过错综复杂、九曲十折的地下迷宫,来到这座地下的国王陵寝,瞬间,这位青年商人被金光灿烂的黄金珠宝照耀得不知所措,这座陵寝内摆设满珍奇珠宝,其中包括一些镶有翡翠眼睛并用黄金铸造的鱼,印第安头人平静地告诉面前这位惊恐万分的西班牙人,只要他协助建设当地的公共工程,这些黄金便全归他了。无须犹豫,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古特尼茨拼命点头,于是,他如愿以偿以一个巨富的姿态返回西班牙。
世界十大宝藏之一:地下陵寝的宝藏之谜
至于古特尼茨捞得多少黄金可能永久成为未知数,但根据1576年的西班牙税收记录 记载,古特尼茨不仅向国王密报了这处“小鱼”宝藏,而且慷慨地奉献了900磅黄金为税金,可见,他得到了多少财富。然而,在他之后的无数探宝者却没有这种运气,但总有人提供了激动人心的线索:在当地废墟下面,隐藏有一处“大鱼”宝藏,里面摆满更多陪葬的黄金物品。
此说真真假假,为陵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而揭开这层迷雾,则有待于那两位秘鲁考古学家的运气了。
世界十大宝藏之二:金银岛上埋藏的秘密
苏格兰作家斯蒂文森的着名小说《金银岛》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探险故事,主要说以 海盗和船长各自一帮人为争夺荒岛宝藏而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拼斗,在尾声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笔财宝隐藏在荒岛的某一处。
《金银岛》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岛为背景写的,该岛位于距哥斯达黎加海岸300英里的 海中,曾是17世纪海盗的休息站,海盗们将掠夺的财宝在此装装卸卸,埋埋藏藏,为这个无名小岛平添了神秘色彩,据说岛上至少埋有6处宝藏,其中,最吸引寻宝者的是秘鲁利马的宝藏。1820年,利马市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当被称为“解放者”的秘鲁民族英雄玻利瓦尔所率领的革命军即将进攻利马,利马的西班牙总督仓皇出逃,他将多年搜刮的财宝,包括黄金烛台、金盘、真人般大小的圣母黄金铸像装上一艘“亲爱玛丽”号的帆船上逃走。不料,到了海上,船长见财起意,杀死了西班牙总督,为了安全起见,船长将财宝藏进了可 可岛上的一个神秘的洞穴内。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却又一直没有找到适当机会重返可可岛取走宝藏,直至1844年,船长离开人世,留下了一张难辨真伪的藏宝图。
金银岛上宝藏之谜
这张图混杂在后来流传的形形色色的藏宝图中,诱惑着众多人前往可可岛,试图找到船 长的藏宝。也许太神秘,也许太虚假,也许太隐蔽,这些传说中的宝藏仍然不见天日,它依旧使人着魔。
1978年,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使所有寻宝者目瞪口呆,哥斯达黎加政府以保护生态 环境为理由,封闭了可可岛,严禁任何人挖掘。然而这之中又隐藏了一个怎样的新秘密呢? 那“金银岛”的宝藏会永远被埋藏吗?
世界十大宝藏之三:“圣荷西”号沉船的珍宝
1708年5月28日,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一艘西班牙大帆船“圣荷西”号缓缓从巴拿马启航,向西班牙领海驶去,这艘警备森严的船上载满着金条、银条、金币、金铸灯台、 祭坛用品的珠宝,这批宝藏据估计至少值10亿美元。当时,西班牙正与英国、荷兰等国处 于敌对状态,英国着名海军将领韦格正率领着一支强大的舰队在附近巡逻,危险会时时降临 。然而“圣荷西”号船长费德兹全然不顾,一则他回国心切,二则他过于迷信偶然性的幸运,竟天真地认为:大海何其广大,难道会这么巧遇上敌舰吗?
“圣荷西”号帆船平安行驶了几天,船长显得轻松自信了,直至6月8日,当人们惊恐 地发现前面海域上一字排开的英国舰队时,全都傻了眼,猛然间,炮火密布,水柱冲天,几 颗炮弹落在“圣荷西”号的甲板上,海水渐渐吞噬着这巨大的船体,“圣荷西”号连同600多名船员以及那无数珍宝沉往海底。沉落地点经无数寻宝者的测定,终于有了一个大概的结果:它大约在距哥伦比亚海岸约16英里的加勒比海740英尺深的海底。
“圣荷西”号宝藏之谜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1983年,哥伦比亚公共部长西格维亚正式庄严宣布:“圣荷西”号是哥伦比亚国的国家财产,不属于那些贪得无厌的寻宝者。人们估计,哥国 政府已经勘察出沉船的地点了,尽管打捞费用高达3000万美元,但它与这批宝藏相比就 算不了什么。今年,打捞可能开始进行了。结果如何,仍是未知数。
世界十大宝藏之四:沉睡海底的黄金船队
“圣荷西”号船的沉没,对西班牙人来说并非先例,早在1702年,西班牙历史上着名的“黄金船队”就在大西洋维哥湾被英国人击沉,从而留下探宝史上一大遗案。
那时,西班牙财政困窘,一支由17艘大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遵命载着从南美洲掠夺的 金银珠宝火速运回西班牙,其间将经过一段最危险的海域,在6月的一天,正当“黄金船队 ”驶到亚速尔群岛海面时,突然一支英、荷联合舰队拦住去路,这支150艘战舰组成的舰 队迫使“黄金船队”驶往维哥湾躲避。
黄金船队
面对强敌的包围,唯一而且最好的办法是从船上卸下财宝,从陆地运往西班牙首都马德 里,但偏偏当局有个奇怪的规定:凡从南美运来的东西必须首先到塞维利亚市验收。显然不 能违令从船上卸下珍宝,侥幸的是在皇后玛丽-德萨瓦的特别命令下,国王和皇后的金银珠宝被卸下,改从陆地运往马德里。
在被围困了一个月后,英、荷联军约3万人在鲁克海军上将指挥下对维哥湾发起猛攻,3115门重炮的轰击,摧毁了炮台和障碍栅,西班牙守军全线崩溃,由于联军被眼前无数 珍宝所激奋,战斗进展迅速,港湾很快沦隐,此时“黄金船队”总司令贝拉斯科绝望了,他下令烧毁运载金银珠宝的船只,瞬时间,维哥湾成为一片火海,除几艘帆船被英、荷联军及 时俘获外,绝大多数葬身海底。
这批财宝究竟有多少?据被俘的西班牙海军上将恰孔估计:约有4000~5000辆 马车的黄金珠宝沉入了海底。尽管英国人冒险多次潜入海下,也仅捞上很少的战利品。于是 ,这批宝藏强烈吸引着无数寻宝者。从此,在近1000海里的海底,出现了一批批冒险家 的身影,他们有的捞起已空空如也的沉船,有的却得到了纯绿宝石、紫水晶、珍珠、黑琥珀等珠宝翡翠,有的仍用现代化技术和工具继续寻觅。随着岁月推移,风浪海潮已使宝藏蒙上厚厚泥沙,众多传闻又使宝藏增添了几分神秘,无疑给冒险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沉入海底的宝藏
不幸的是那部分由陆地运往马德里的财宝,在途中有一部分被强盗抢走。这部分约15 00辆马车的黄金,据说至今仍被埋藏在西班牙庞特维德拉山区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这 显然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梦想发财的人们。
世界十大宝藏之五:亚马逊密林的黄金城
在古代,有一个以南美秘鲁为心的印加帝国,十分强盛,京城内所有的宫殿和神殿都是 用大量金银装饰而成,金碧辉煌,灿烂无比。16世纪初,西班牙人推翻了印加帝国,掠夺了所有黄金宝石,西班牙统帅庇萨罗听说印加帝国的黄金全是从一个叫帕蒂的酋长统治的玛 诺阿国运来的,而且那里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庇萨罗立即组织探险队,开赴位于亚马逊密林 深处的黄金城。然而在这个广袤无垠的原始森林里,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恐惧和死亡,这里 有猛兽毒蛇,有野蛮的食人部落,有迷失道路和威胁,一支支探险队或失望而归,或下落不明,使庇萨罗遥望这片森林只有以想象自慰了。
随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荷兰人和德国人风闻黄金城的消息,谁都想一攫千金,于是蜂拥而至,深入亚马逊密林。其中,有位叫凯萨达的西班牙人率领约716名探 险队员向黄金城进发,在付出550条性命的惨重代价后,终于在康迪那玛尔加平原发现了 黄金城和传说中的黄金湖,找到了价值300万美元的翡翠宝石,然而这仅是黄金城难以估价的财宝中的微小部分。
传说中的亚马逊密林的黄金城
传说中的黄金湖就是哥伦比亚的瓜达维达湖。在17世纪初时,一位印第安族最后一位 国王的侄儿向人们描述了在黄金湖畔所举行的传统加冕仪式:当时,王位继承人全身被涂上金粉,如同黄金塑就,然后在湖中畅游,洗去金粉,他的臣民纷纷献上黄金、翡翠,堆在他 的脚旁,这位新国王将所有黄金丢进湖中,作为对上帝的奉献,这种传统仪式举行过无数次 ,可见黄金湖的蕴藏量对人们的诱惑了。
从16世纪以来,对黄金湖的打捞一直没有停止过。1545年一支由西班牙人组织的 寻宝队,在3个月时间内就从较浅的湖底捞起几百件黄金用品。1911年,英国一家公司挖了一条地道,将湖水抽干了,但太阳很快地把厚厚的泥浆晒成干硬的泥板,当英国人再从 英国运来钻探设备时,湖中再度充满湖水,这次代价巨昂的打捞归于失败。
1974年,哥伦比亚政府担心湖中宝藏落入他人之手,出动军队来保护这个黄金湖, 从此再也无人能够接近这批宝藏。于是,神秘的黄金湖便成为一个无法揭开的谜底了。
世界十大宝藏之六:神秘失踪的第八奇观
18世纪初,以追求豪华生活而着称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心血来潮,异想天开,建造了被他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琥珀屋。
琥珀屋约55平方米,全部用琥珀板镶成,室内的装饰板也全部用带银箔的琥珀板镶成 ,堪称旷世珍宝,世界一绝。不久,为了讨好俄国,腓特烈一世将这稀世之宝作为礼物送给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病逝,继位的女皇又对琥珀屋加以扩整,使之更加精美、珍贵、华丽,成为皇宫里的一颗灿烂明珠。二次大战期间,德军占领苏联,一个以掠夺文物为目的的法西斯组织将琥珀屋拆卸装箱运住柯尼斯堡。战后,苏联的一个寻找琥珀屋的组织根据一个德国人的指点,在波罗的海水 中打捞起17个箱子,可是,箱内装的不是琥珀屋,而是滚珠和轴承。在重新研究大量材料时,寻宝人员发现德国一位研究琥珀极有造诣的艺术教授罗德博士 是位知情人,原来罗德不仅从纳粹手中接收了琥珀屋,并亲自为它编排目录,举办过小范围 展览,而且在法西斯失败前曾下令拆卸琥珀屋,但是,罗德对琥珀屋的确切收藏位置模糊不清,正当他继续考虑线索时却不明不白的暴死了。搜寻队又将线索转向一位名叫库尔任科的苏联妇女身上,她曾与罗德一块共事,并负责保管被认为是包括琥珀屋在内的艺术展品。
琥珀宫
这位妇女回忆说:在德军撤退时,一群军人曾歇斯底里地破坏这些艺术品,接着城市又 燃起了熊熊大火,那些展品和放置它们的城堡被烧成一片灰烬。因此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琥珀屋是否就混同在这批艺术品中?
线索中断了,但并没有阻止搜寻队的行动,而且不少德国人也纷纷协助寻找琥珀屋,一家图文并茂的杂志甚至登出广告,号召人们提供有关琥珀屋的线索,一时间,从柏林、莱比 锡、慕尼黑、汉堡等地来的信件犹如雪片飞向编辑部。
一位青年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情报,他的父亲乔治-林格尔曾是纳粹的军官,具体过问 并执行了掩藏琥珀屋的命令,并在生前曾亲口告之,琥珀屋藏在一个名为斯泰因达姆的地下 室。这份情报又给人注射了一针兴奋剂,搜寻队推断,琥珀屋至今未转移出罗德博士所在的 那座城市,也许它仍在一个地下室静静地沉睡着,揭开琥珀屋之谜是件不易的事情。
世界十大宝藏之七:葬于海底的加州金矿
公元1849年,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一时间便掀起淘金热,西部和东部的冒险者云集此地,为一寸矿地而争夺,火并、流血整整8年后,一群群人带着用血汗换来的黄金,准备回家,结束这种残酷危险的日子。
一大群淘金者风尘仆仆,带着他们的妻子、孩子,辗转万里,开始了又一种恐惧的行程 。他们从旧金山搭船到巴拿马,再搭骡车横越巴拿马地峡,最后乘船驶往纽约。这群人离开巴拿马两天后,也就是1857年9月10日,所乘坐的“中美”号汽船遇上了意料不到的灾难,这艘小小的汽船有750余人,吃水太紧,加上遇到飓风,狂风暴雨 的袭击使船舱破裂,海水漏了进来。人们发现船帆被强风吹断,锅炉的火熄灭了,一望无际 的大海使这群人感到绝望。他们组成自救队,妇女和儿童被送上救生艇,全部获救,但423名淘金汉连同那无法估量的黄金葬身海底。那些幸存者们个个已无法确定沉船的准确方位 ,这批加州黄金宝藏的下落成为一个谜团。
加州金矿宝藏之谜
一位着名的寻宝专家名叫史宾赛,他曾有过寻获几艘在美国内战中沉没船只的成绩,对这艘载有黄金的“中美”号汽船表示了强烈兴趣,目前,他已花费了15年时间来寻找“中美”号,并深信已找到该船沉落的确切地点,并希望在两年内打捞出这批黄金。史宾赛似乎为解开加州宝藏之谜带来一线光明。
世界十大宝藏之八:恐怖的亚利桑纳州金矿
在美国亚利桑纳州,有一个称为迷信山的山区,这里荒草丛生,怪石峥嵘,猛兽出没,到处是凶狠的响尾蛇。在山中的某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们称为“迷失荷兰人金矿 ”吸引着无畏的探险者们。
1840年末,一位名叫伯拦塔的探险人深入山区,几经艰险,终于发现一处矿藏丰富的金矿,他仔细地作了标记,以便终生受用,从此很多探宝人一直想找出这处金矿,但很多人不幸葬身荒野,有些人则在途中惨遭印第安人们的伏击而身亡,在通往黄金通路上障碍重重,充满恐怖的气氛。
后来有一位德国探险者华兹终于找到了这处金矿,他经常在山上待上两三天,然后神秘地潜回老家,每次总会捎上几袋高品质的金矿。知道这个金矿地点的还有他的两个同伴,但是他俩全被人神秘地杀害了,兇手是谁?不得而知,大概和这座金矿一样成为永久的秘密。
亚利桑纳州金矿宝藏之迷
1891年,华兹死于肺炎,他在临终前画了一张地图,标明了这处金矿的位置。1931年,一位名叫鲁斯的男子通过种种途径弄到了这张不知真伪的地图,于是他携带地图,进入了迷信山山区,然而他却一去不返,6个月后,有人在山区发现了他的头颅,头上中了 两枪,样子很惨 ,可以想象他一定被一种极为可怕的景象吓呆了,那么杀手又是何人呢? 1959年,又有3位探险者在这处山区遇害,是谁杀了他们呢?无论怎样,兇手肯定是金矿的知情人,他们试图保留这不成为秘密的秘密,然而,这一切阻止不了倔强的寻宝人,因而,探险者的身影、枪声、腥血、响尾蛇、荒野的呼啸构成了亚利桑纳金矿恐怖的色调。笼罩在迷信山山区的迷雾更加使人混沌不安。
这些尚未出土的十大宝藏,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已知或未知宝藏的一部分,它们是已经产生或未产生的惊险故事的线索,无疑,它给人以惊喜、疑虑、遗憾和悲伤。
世界十大宝藏之九:变化莫测的钱坑宝藏
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汤姆历险记》中描述说,海盗的宝藏都是装在破木箱里,埋在老枯树下,半夜时,这棵树的树枝阴影所落下的地方就是藏宝地,这类情景几乎就是“钱坑” 宝藏的再版。
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离加拿大仅3英里处的橡树岛旅游,他们发现朝海一面的大片红橡树林中突然出现空旷地,地中间独立着一颗古橡树,树枝上似乎挂过一个古船的吊滑车,正下方有一个浅坑,根据迹象判断,这里可能埋有海盗的宝藏。
原来,橡树岛在17世纪时是海盗出没之地,有一个着名海盗叫威廉-基特,1701 年他在伦敦被处决,临死前提出一个交换条件:若他能免一死,愿告诉一个埋宝地方。但他被遭到拒绝,连同那个宝藏一道被送进阴间。
变化莫测的钱坑宝藏之谜
那么,基特的宝藏是否就是埋在此地呢! 三位少年开始挖掘,发现那坑像个枯井,每融10英尺就碰到一块橡木板,最终毫无结 果。1803年,又一群人继续挖掘,当挖到90英尺深时,发现了一块刻有神秘符号的石板,经专家破译,意思是:在此下面40英尺埋藏了2000万英镑。人们欣喜若狂,他们 一边抽水一边挖掘,在一天晚上用标杆探底时,在98英尺深处触及到类似箱子的硬物,当 即大伙谈起了宝藏分配,可是第二天,人们惊讶地发现,坑内积水已达60英尺深,于是希 望成为泡影。
仍不死心的掘宝者又陆续做过15次挖掘,耗资300万美元。在1850年时,人们 又有个奇怪的发现,退潮时,“钱坑”东面500英尺处海滩上不断冒出水,犹如吸满水的 海绵不断受挤压一样,同时又发现了一套精巧复杂的通向“钱坑”的引水系统,它们使“钱坑”变成一个蓄水坑。
于是人们作出一个推论:海盗将钱坑挖得很深,然后从深处倒过来挖出斜向地现的侧井,宝藏可能离“钱坑 ”几百英尺远而埋在斜井尽头,离地面不过30英尺深,这使海盗们可以迷惑掘宝者而自己又能轻易挖出宝藏。
1897年人们又在155英尺深处挖出一件羊皮纸卷,上用鹅毛笔写着二封信,有的 人还挖出了铁板,这些发现更使人相信:海盗们埋了一笔巨大财富,20世纪时人们估计有1000万美元,在60年代,便传说有1亿多美元了。在“钱坑”挖掘时,曾有一个传说:必须死掉7个人才能揭开其秘密,到目前,已有6人在企图到达坑底途中丧生。看来,真正秘密的揭开已为期不远了。
世界十大宝藏之十:洛豪德岛的海盗遗产
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洛豪德的小岛,该岛并非鸟语花香、景色宜人的胜地,然而,“岛不在美,有宝则名”。相传岛上藏有无数财宝,周围海底也铺满耀眼炫目的宝石。17世纪70年代,一位名叫威廉-菲波斯的人,在偶然中发现一张有关洛豪德岛的地图,图上标有西班牙商船“黄金”号的沉没地,他惊喜若狂,感觉到一个发财的机会到来了。
原来,“黄金”号商船有一段神秘的故事,那是在16世纪50—70年代,西班牙人 沿着哥伦布的航迹远征美洲,从印地安人手里掠夺了无数金银珠宝,然后载满船舱回国。然而,他们的行动被海盗们觉察了。于是,海盗们疯狂袭击每一艘过往的商船,惨杀船员,抢 夺了大量财宝。
如山沉重的财宝,海盗们无法全部带走,于是将剩余部分埋藏在洛豪德岛, 并绘制了藏宝图,海贼们发血誓表示严守秘密,以图永享这笔不义之财。哪知海盗们终归是 海盗,哪有信用可言,一些阴谋者企图独吞宝藏,一时间血肉横飞,一场火并留下了具具尸体,胜利者携带藏宝图混迹天下,过着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生活,而藏金岛的传说也不胫 而走,风靡世界。
菲波斯怀揣这张不知真假的藏宝图,登上荒岛,四处勘察,然而他一无所获。正当他徘徊海滩时,无意中脚陷入沙中,触及到一块异物,经发掘是一丛精美绝伦的大珊瑚,在珊瑚 内竟又藏有一只精致木箱,箱中盛满金币、银币和珍奇宝物。菲波斯狂喜万分,他在岛上待 了3个月,疯狂地寻觅,整整30吨金银珠宝装满了他的纵帆船,他实现了发财梦。
一时间许多真真假假的“藏宝图” 应运而生,充斥欧洲,高价出卖,不少发财狂们重金购买,不惜血本,结果呢?不少人或葬身海底,或暴死荒岛,或苦苦寻觅,久远踪影。海盗的遗产成了一个充满诱惑的谜团。
G. 因沉船到海底的藏宝到底有多少
据美国学者对近2000年世界发生沉船事件的统计,世界上大约共有沉船约100万艘之多。据专家估计,沉船埋在海底的宝藏价值在数百亿至数万亿美元之间。大家从以下的资料中可见一斑。
1512年,葡萄牙战舰“海上花”号在马六甲海峡北方的苏门答腊水域触礁沉没,该船装载有20吨黄金以及数以百计的宝箱,估计财宝价值不少于90亿美元。
1553年,16艘西班牙大帆船在得克萨斯海域沉没,船上装有大量金块、银块、宝石和珠宝,价值高达30亿马克。
1588年,西班牙66艘“无敌舰队”在对英战争中被击沉,船上装有大量金银首饰、艺术品以及金杜卡特,其价值无法估计。
1614年,西班牙“门多萨舰队”沉没在尤卡坦半岛外海域。船上载有秘鲁黄金、玻利维亚白银和哥伦比亚绿宝石。总价值达15亿马克。
1622年,“我们的阿托查夫人”号帆船,在佛罗里达群岛附近海域沉没。其价值为3亿多美元。
1679年,西班牙“圣克鲁斯”号船在威尔士附近海域沉没,船上装有220箱黄金和2.5吨白银,估计价值为1.1亿马克。
1683年,法国海盗船“女骗子”号,被一艘英国战舰的船员强行占领并击沉。船上装有海盗多年抢夺的大量金银珠宝,价值共计4.57亿马克。
1711年,西班牙大帆船“桑蒂西马•特里姆达德”号,在航行中遭遇暴风,沉没于古巴以西15海里的海域中,船上装载宝物价值为7.41亿马克。
1752年,荷兰商船“海尔德玛尔森”号,在南中国海触礁沉没,船上装有约百块金锭、23万多件中国青瓷器等,价值连城。
1782年,英国“格罗斯维纳”号触礁,沉没在南非卢西亚角。船上装有金块、钱币、珠宝和一顶镶有宝石的王冠,总值约为1.48亿马克。
1792年,西班牙船“普雷西亚多”号沉没在乌拉圭沿海。这条船装有47吨黄金、147吨白银和一尊金圣母像,总值4亿美元。
1799年,英国三桅快战舰“卢提那”号在荷兰须得海沉没。船上装有金条、钱币等,估价约为3.2亿马克。
1857年,英国巴拿马班轮公司“中美洲”号在卡罗来纳海域因遇飓风沉没。这艘船装有3吨黄金和其他贵重物品,总值4.5亿~10亿美元之间。
1911年,美国货船“梅里达”号与一艘汽轮碰撞后,沉在弗吉尼亚海域,该船装有约值9亿马克的金条。
1945年,日本巨轮“阿波丸”号沉没在中国内海。船上满载从中国掠夺的40吨金锭、12吨白金、40箱珍贵工艺品以及几千吨钛、钨、锡等贵重物品,价值连城。
H. 找一些沉船宝藏的资料
1622年8月,阿托卡夫人号所在的,由29艘船组成的船队载满财宝从南美返回西班牙。由于是护卫船,大家把最贵重、最多的财宝放在阿托卡夫人号上,遗憾的是阿托卡夫人号的大炮对飓风没有什么威慑力。当船队航行到哈瓦那和古巴之间海域时,飓风席卷了船队中落在最后的5艘船。阿托卡夫人号由于载重太大,航行速度最慢,成为首当其冲的袭击目标。船很快沉到深17米的海底。其他船只上的水手马上跳下水,希望抢救出一些财宝,但是就在他们找到残骸,准备打捞金条时,又一场更具威力的飓风袭来,所有水下的人都在飓风中丧生。 梅尔·费雪给自己的定义是寻宝人。1955年他成立了一个名叫“拯救财宝”的公司,专门在南加州一带的海域寻找西班牙沉船。20年的打捞生涯里,费雪先后打捞起6条赫赫有名的西班牙沉船,成为圈中名人,也赚了大把钞票。不知不觉,费雪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不过他不愿意离开打捞船,因为他曾发誓一定要找到传说中有着最多财宝的阿托卡夫人号。于是全家人为这个理想放弃了公司的正常运转,费雪的妻子、儿子和女儿陪着父亲一起下水,在海底寻找梦想。他们的搜寻一丝不苟,只要看到不是石头的东西都要用金属探测器探测。1985年7月20日,费雪和家人找到了阿托卡夫人号和上面数以吨计的黄金,不过这种喜悦却被30年的艰难磨得平淡。费雪认为上帝一定会让他找到阿托卡夫人号,只不过一直考验他的耐心而已。 这个号称海底最大宝藏的沉船上有40吨财宝,其中黄金就有将近8吨,宝石也有500公斤,所有财宝的价值约为4亿美元。费雪寻找阿托卡夫人号的故事在美国成了中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寻找阿托卡”竟然也成了常用短语,意思是坚持梦想,必会成功。 阿托卡夫人号上的宝藏完全是以量取胜,以吨计的黄金和一个家庭30年的流年使它排在世界十大宝藏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