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为什么西班牙人不喜欢法国人

为什么西班牙人不喜欢法国人

发布时间: 2022-08-23 15:59:58

A. 法国人是不是比西班牙人温柔一些

摘要 法国人和意大利、西班牙有着明显的生活习惯差异和区别,虽同属于拉丁语系。法国人认为西班牙、意大利过于刻版,不会享受生活。意大利人其实更显得开放,在大街上见到不相识的女孩子会拍拍人家的屁股以示亲热,西班牙人将人一把拥入怀中;英国人和德国人见面都很保守,没什么表示。 巴黎人很有地方自豪感,就想中国的北京和上海人,他们自傲。但不全是这样,法国南方人地中海沿岸比较灵活,易接近,但据说不大容易成为更深一层次的好友;相比之下,北方人较迟缓,但可以交到很好的朋友。

B. 美国人鄙视,你怎么看

很多美国人认为欧洲人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鄙视美国人,那么这篇文章就是给这些美国人的一份报告。不要误解我——欧洲人确实喜欢鄙视美国人。但是他们同时 也喜欢相互鄙视,尤其是邻国之间,彼此会画些漫画讽刺对方,局外人会觉得他们其实是半斤八两。我在欧洲生活了4年,以下调查结果就是基于我与欧洲人的频繁 交际所得。

法国人——部分西班牙人(尤其是加泰罗尼亚人)不喜欢法国人,他们觉得法国人太傲慢。一个来自巴塞罗纳的女人告诉我:“拜托!谁喜欢法国人啊?没人!”瑞 士人也不喜欢法国人,他们鄙视法国当局和法国人的懒惰。至于英国人嘛,他们对法国人的感觉最为复杂,一半讨厌法国人,另一半则喜欢法国人。那些讨厌法国人 的英国人倾向于喜欢美国人,反之亦然。在英国人的眼里,法国人臭、没礼貌(他们从不排队);而且纳粹进军的时候,法国人并没有奋起反抗,所以英国人认为法 国人很懦弱。法国人同时也不喜欢英国人;法国人看不起比利时人,觉得他们很傻B;从我的经验来看,法国人对西班牙人和德国人也没有好印象。

C. 为什么很多人都讨厌法国这个国家

有很多人讨厌法国的理由:
1.因为历史纠葛(比如英法的互相讨厌)。
2.法国人的手续效率让人绝望,办张卡拖一年都不是奇事。
3.脏乱差,尤其是地铁,又挤又臭。
4.治安问题,这个很严重。
5.干什么都需要寄信,极其影响效率。
6.周日哪都关门。
7.交通不便(比如从Limoges去lyon要先去paris)。
8.因为众多法国人特有的傲慢与守旧排外,种族主义。
9.法国82年到底产了多少瓶拉菲?

D. 法国人(波旁王朝)的到来是西班牙帝国灭亡的原因吗

法国人(波旁王朝)的到来是西班牙帝国灭亡的原因吗?从未赢得过一场战争的法国人在一个与整个世界都在交战的国家上台。

不,完全荒谬的。

首先,法国赢得了很多战争,声称法国从未赢得过一场战争是荒谬的。

其次,我碰巧是波旁家族的粉丝,请原谅我的无礼,但我相信,如果波旁家族从一开始就统治西班牙,那么西班牙早一个世纪就会实现工业化,我们很可能今天就会成为一个功能性的共和国。

菲利普三世主持马德里市长广场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novatorees(提出“解决西班牙问题”的提议的人)的形象开始出现。事实上,在波旁王朝到来之前,这个问题早就存在了,从克维多的诗歌到有“想法”的平民都是如此。现在还没有波旁家族的人要为此负责。

现任广场市长在菲利普三世时期由戈麦斯德莫拉建造

随着瓦利多被改称为奥里瓦雷斯伯爵公爵,那个臭名昭着、遭人憎恨、受人鄙视的奥里瓦雷斯,情况开始好转。半个世纪后,波旁王朝一抵达西班牙,他的政策就被立即付诸实施,所有这些政策都是模仿法国这个衰落的强国。但是,正如我在一开始所说,在西班牙,我们不知道什么对我们是好的,所以在一个世纪里,唯一能给西班牙带来任何进步和有效解决方案的人,就是这个国家最讨厌的人。

加斯帕·德·古兹曼,奥里瓦雷斯伯爵,菲利普四世的瓦利多

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菲利普四世非常明智地选择了奥利维亚斯

E. 欧洲各国人是怎样相互调侃其他国家的

法国人——部分西班牙人(尤其是加泰罗尼亚人)不喜欢法国人,他们觉得法国人太傲慢。一个来自巴塞罗纳的女人告诉我:“拜托!谁喜欢法国人啊?没人!”瑞士人也不喜欢法国人,他们鄙视法国当局和法国人的懒惰。至于英国人嘛,他们对法国人的感觉最为复杂,一半讨厌法国人,另一半则喜欢法国人。那些讨厌法国人的英国人倾向于喜欢美国人,反之亦然。在英国人的眼里,法国人臭、没礼貌(他们从不排队);而且纳粹进军的时候,法国人并没有奋起反抗,所以英国人认为法国人很懦弱。法国人同时也不喜欢英国人;法国人看不起比利时人,觉得他们很**;从我的经验来看,法国人对西班牙人和德国人也没有好印象。

意大利人——欧洲其他国家的人对意大利人的评论大部分是正面的,但是主要还是因为意大利的美食。北欧人认为意大利人懒惰、古里古怪,而且可能国家管理不当(主要是因为,自二战以来,意大利政府已更迭50余次)。我的一个荷兰教授解雇了一个意大利人,他是这么说的,“所有的意大利人都只关心意大利面和妈妈。”反过来,意大利人对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也没什么好感。而且在意大利内部,南北分裂非常严重。北方人抱怨南方人的懒惰、不思进取,而南方人则抱怨北方人没文化且不懂得享受生活。

德国人——欧洲其他国家人认为德国人勤奋、严谨、缺乏幽默感。二战是德国最大的污点,欧洲其他国家人也因此无情地戏弄和嘲笑德国人。尽管德国是一个经济强国,但是欧洲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人都不想学德语,也不想在德国留学(或者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德国留学)。德国的食物也不受待见,只有柏林的一些有活力的地下俱乐部对年轻的欧洲人有一点吸引力。最反感德国要数荷兰人和丹麦人了,因为德国曾频繁侵略这两个国家。当德国人在荷兰问路时,荷兰人通常会告诉他最短的离开荷兰的路线,或者直接说“把我们的自行车还给我们!”,因为二战的时候德国曾经没收过荷兰的自行车。丹麦人不喜欢你把他们的首都名念成“ko-pen-HAH-gen”,因为这是德语发音。你既可以用英式发音(用“HAY”代替“HAH”),也可以用丹麦式发音(在此无法表示)。德国人对他们西边邻国的喜爱远大于其邻国居民对他们的喜爱,但是他们瞧不起东方邻国,尤其是波兰。但是有一点很奇怪,对于曾经强烈抵制他们侵略的捷克人,他们倒是怀有一丝敬意。

斯堪的纳维亚人(北欧人)——他们受到大多数欧洲人的尊重,因为他们的高质量生活标准……还有他们金发碧眼的外表。但是,在斯堪的纳维亚内部,他们对彼此有些固执的看法。挪威人、丹麦人和芬兰人都认为瑞典人愚蠢又严肃。挪威人被认为是有种族歧视的。丹麦人比其他欧洲国家的人更直率,脾气性格也有点古怪。北欧人比较内向,但即使以北欧的标准来看,芬兰人也还是非常内向的。除了讨厌德国的丹麦人和讨厌俄罗斯的芬兰人以外,北欧人对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并不反感。

比利时人——荷兰人和法国人都认为比利时人是**。反过来,比利时人认为荷兰人是一群脾气暴躁的怪B,法国人是一帮傲慢无礼的二B。

荷兰人——如北欧一样,荷兰因其繁荣的经济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让南欧人羡慕嫉妒恨。但是,他们自以为是,自以为无所不知的声誉也响彻欧洲,他们的固执和刻板也和他们的德国表亲有得一比。但是他们不喜欢别人把他们和德国人做比较。如果你提醒他们,说他们的国歌里有一句“van Duitse bloed(来自德国人的血)”,那你就遇到如同死寂的沉默。大家不喜欢荷兰人,还因为荷兰人是欧洲最着名的守财奴。因为这一点,无论他们去哪旅行,都不受待见。他们去法国南部露营时,甚至会囤好水,把所有物资准备好。在被众人鄙视的时候,荷兰人也鄙视所有人。是的,他们的自以为是并非空穴来风。

瑞士人——即使是德国人,也认为瑞士人极度的严谨死板。瑞士人与“友好的”和“热情的”这两个词完全没有关系,直白地讲,他们是粗鲁无礼的。要注意的是,讲法语的瑞士人和讲德语的瑞士人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的。讲法语的瑞士人就是再版法国人,不过瑞士的食物没有法国那么乏味,对当局的态度也没有法国那么随便;讲德语的瑞士人跟德国人比是青出于蓝,他们比德国人理严肃、死板而古里古怪。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瑞士的好,所以有一点很明朗,外籍人口(大部分来自欧盟国家)占瑞士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要注意的是,瑞士人的德语是变体的德语,如果你只接触过标准的德语,那你会觉得瑞士人的德语非常奇怪。

西班牙人——说实话,对于和来自西班牙的负面评论都很少。没人真正讨厌西班牙人,而且西班牙人基本上也不讨厌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是的,与法国相邻的部分西班牙人不怎么喜欢法国人)具体原因不明。但是,千万别讲一口拉丁美洲口音的西班牙语,不然上帝都不会原谅你的,因为仍然有很多西班牙人非常鄙视拉丁美洲人。西班牙人自认为是白种欧洲人,如果你把他们和拉丁美洲人扯上一丁点儿关系,他们会感觉倍受污辱

希腊人——对其他欧洲国家而言,希腊人只是名义上的欧洲人,但是希腊人坚称自己是欧洲人。自然而然,如果说希腊人不是欧洲人,是对他们的强烈刺激。

波兰人——除了安静以外,波兰和波兰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了。波兰算是一个大国,有四千万人口。在2005年,当以波兰为主的一批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时,大家曾担心东欧人在欧盟的泛滥。德国人非常不喜欢波兰人,在德国的九个邻国中,波兰是最不受德国人待见的。在德国人眼里,波兰人就是一群偷车贼。确实如此,德国和波兰的关系就像美国和墨西哥的关系一样,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差不多(收入差距、战争历史、语言障碍等等)。波兰人则把他们的憎恨转移给了他们东边和南边的邻居们,虽然他们不喜欢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立陶宛人,但他们更讨厌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奇怪的是,他们对德国人并没有特别的情绪,也许是因为他们仍然害怕德国吧——所以你在波兰永远也听不到关于德国人的笑话。

捷克人——对西欧人来说,捷克算是东欧一个不错的亮点,但是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布拉格是一座漂亮的城市和旅游胜地吧。捷克人和德国人有点儿像——有些粗鲁、直白和冷酷。波兰人不喜欢捷克人。

奥地利人——综合了德国人和巴尔干人的最好和最差的特质,奥地利人虽然懒散,但是他们的爱国主义和种族主义值得一提。据说奥地利是希特勒的出生地,但是从来没有像德国一样为大屠杀道歉过。除德国人以外,大多数西欧国家的人对奥地利是中立态度。德国人认为奥地利人不思进取,不能代表德语国家的良好形象。但出于对哈普斯堡王朝的怀念,东欧国家的人对奥地利是敬仰的态度。

英国人——如果你把英国人称之为欧洲人,大约一半的英国人会生气,那么相信你开始了解英国了。英国就是美国的乖乖狗,与欧洲对抗也是美国要英国这么做的。英国人有礼貌,但是有点儿墙头草(所以被称为Janus Britain两面神),还有点儿势利。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都不错,主要是英国之外的人对他们并不了解。直面欧洲其他国家对英国的负面情绪的,当然首当其冲是英格兰了。毕竟,伦敦就在英格兰嘛。
英格兰还因其居民敲诈游客而臭名昭着,比如阿姆斯特丹和伊比萨,那里的居民噪门大而且酒品差。
反过来,英格兰人对其他所有人也看不顺眼。这就是为什么很难找到一个对欧洲其他国家(或者对美国,或者对其他洲的国家)不持负面想法的英国人了。欧洲到处都住着英国人,而且他们在一个国家住得越久,他们就越讨厌那个国家,但是他们又不愿意回自己的国家。

爱尔兰人——虽然夸大了他们在美国人心里的重要性,但是爱尔兰其实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爱尔兰人礼貌而谦虚。爱尔兰人名义上讨厌英国人,但是我没见哪个爱尔兰人真正讨厌英国人。总体来说,来自和对于爱尔兰人的情绪似乎都是积极正面的。

我个人对葡萄牙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其他国家人的感知和被感知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如果你还有其他内容要添加,请在下面评论。几年前,我在意大利见过一张海报,多少可以总结一些方面:

在天堂……
工程师是德国人
厨师是法国人
警察是英国人
情人是意大利人
一切由瑞士人统领

在地狱……
工程师是法国人
警察是德国人
厨师是英国人
情人是瑞士人
一切由意大利人统领

F. 纬度的秘密:为什么西班牙人热情如火,德国人

可以这样说吧,纬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民族性格。越趋于寒带,阴霾越重的地区,民族性格越严谨、缜密;反之,越是温暖晴朗阳光普照的地区,其居民的性格就越是任性、浪漫。
早年看过阿莫多瓦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好多西班牙老人为什么都穷苦、邋遢、悲惨,而德国老人则基本上都过得安康体面?那是因为青壮年的德国人在工作挣钱储蓄的时候,青壮年的西班牙人在夜夜笙歌纵酒狂欢呢。
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务实、勤勉、埋头苦干,不肯苟且,德国人的这种民族性格是非常着名的。
其实,就西班牙和德国这两个对比度强烈的民族来说,没什么好评价的,也谈不上价值序列的高低排列。这只是生命观的差异。有的人,把生命视为不同阶段,是一生这个概念,于是,匀着过,每个阶段都很仔细,每个阶段都尽量过得不错。而有的人则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体现在青春这个阶段,所以要及时行乐,至于说到后面没本钱了,那就能怎么混就怎么混吧,反正也活不了多久了,好在还可以死。
有意思的,高纬度性格,因为寒冷、严谨、缜密、有序,所以,绝望感就更为强烈;不少德国电影是这样的,还有好些北欧电影也是这样的,比如着名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就以其浓重的终极追问意味,而让人感觉质地十分紧密甚至是过于紧密,因而有窒息感。而低纬度性格看似混杂凌乱,却有着一种特别的通达和幽默在里面,跟高纬度性格的纠结和追问不同的是,低纬度性格有一种天然的混沌迷糊的生存理念,天人合一,自在逍遥,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以阿莫多瓦为首的西班牙电影和一些南美电影,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怎样的境遇怎样的遭遇,中间都有颇为可口的喜剧感。
看讲述德国人性格的一些文章,是这样概括的。比如,洁癖,讲究清洁和整齐,德国主妇是全世界最喜欢打扫卫生的主妇;还比如,德国孩子一般都会在写完作业后才玩耍,因为德国人的教育就是先工作再娱乐;再比如,说半夜12点,停在红灯前的那辆车,一定是德国人开的……德国人较为共同的特点就是:实在、勤奋、准时、节俭和做事一板一眼。
老实说,我真有点像德国人。我这人,有洁癖,做事认真、勤奋,特别讲究秩序,无论是居家还是做事,秩序井然就能让我安详。而我恰恰也是半夜12点也会把车停在斑马线前等红灯转绿灯的那种人。有人曾经对我说,你像个德国女人。
这种人,给人的感觉是靠谱,但无趣,一般来说都是虚无主义者。这我知道的。
对德国女人,从感觉上讲,我一向有点敬畏。敬的比重要比畏大很多。这就是一种感觉,没什么道理,更没什么论据。这种感觉来自德国的哲学、德国的纬度、德国特有的黑森林气息。
最初关于德国女人的影像感觉是早年在好莱坞大放光芒的玛琳-黛德丽。她是从20年代中期开始走红的女影星,成名作是1930年的《蓝天使》。《蓝天使》之后,她到了美国签约派拉蒙公司,然后在很多部电影中出任主角。这个长相有点男性化且嗜好男性服装的德国女演员,以其硬朗沉静的表演风格,很快征服了美国观众,与来自瑞典的葛丽泰?嘉宝分坐当时影坛的两把后座,相当于东宫西宫的味道。
上个世纪20、30年代美国影坛的两位皇后,在进入40年代后,前后选择了退隐。嘉宝的退隐是特别绝然和彻底的,她是1941年拍完最后一部电影《双面女人》之后,在36岁的巅峰期选择离去,从此彻底从公众视野中消失。黛德丽选择的是一种渐退的方式,战后,她离开了电影圈,重新做回了早年的歌厅歌手,四处巡回演出。然后,她一点点越退越远,直至彻底消失。
玛琳-黛德丽和嘉宝,都是高纬度国家的女人。她们的例子可以再次有力的证明,高纬度性格跟虚无是有天然的亲近感的。而且,越繁华越虚无。
德国人的味道是非常特别的。他们严谨、端素、条理分明、举轻若重,几乎不带什么游戏色彩。他们不是没有玩笑,但那种玩笑倾向于歇斯底里的闹剧风格,与英国人的幽默和法国人的诙谐相比,口味显得比较重。在东方,与德国特点有类似和相通之处的国度,应该就是日本。德国的闹剧电影和日本的闹剧电影,有好些都有一种笑得几乎闭气的癫狂谵妄,让人有点惊骇。
有时想,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结盟,说起来背后是有一种相通的气场的。这种气场跟同是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是不是有什么关联?二战轴心国结盟中为什么会加上一个意大利?这有点令人费解。意大利和德国与日本,民族气质差别太大,多少有点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但意大利气质中含有某种癫狂自大的成分,这一点倒是与德国和日本不谋而合。
日本文化中的“清简”之味,源头是东方的佛学和哲学本质。在西方人中间,我估计也只有德国人是最有可能体会并欣赏的。从电影的角度讲,“清简”的代表人物是小津安二郎,而在世界影坛上,最着名的小津安二郎的西方学生,就是德国人维姆-文德斯。
德国女导演桃丽丝-多利也是小津安二郎的倾慕者。在对小津的崇拜方面,比她更为人所知的是维姆-文德斯。文德斯称小津为其“电影上的父亲”,还拍了一部记录片《寻找小津》,忧伤无措地想用镜头捕捉1960年代属于小津的东京景象。当然,他找不到了,所以忧伤无措。
但就剧情电影来说,桃丽丝-多利可比文德斯更多更好更逼真地采了小津的气。2008年春天上映的《樱花盛开》,让众多影迷为之倾倒。我认为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佳作。
看资料上说,桃丽丝-多利是少数持续创作超过20余年的德国女导演,她的电影,诸如,《预约下一世纪的温柔》、《光脱不恋》、《渔夫和他的妻子》等,票房和口碑双赢,接二连三获得国际影展大奖的肯定。但就东方观众来说,真正进入视野并为之赞叹的她的作品,就是《樱花盛开》。
生之无奈,生之苦痛,老年的悲伤,失去,永别。这些是所有人都要体会的东西。我喜欢《樱花盛开》这部电影讲的道理,那就是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就是这样的。人生旅程就是一个走下坡路的过程,只是,有的人在这段下坡路上也能多少瞄得几眼不错的风光,摘得几朵美丽的花儿,而有的人就干脆一路朝下,不管不顾,一点也不留恋往返,径直走下去就是了。前者并不一定比后者更快乐,因为那是幻觉;后者也不一定比前者更睿智,因为连幻觉都丧失了。我喜欢《樱花盛开》,就是因为,它呈现了幻觉的色彩,也呈现了生命的本质,而很多作品是无法将二者兼顾呈现的,但《樱花盛开》做到了。更重要的是,《樱花盛开》有一种安之若素的味道。这也是小津安二郎的核心味道。
就我这个被别人视为带有高纬度性格的人来说,我更倾向安于本质。只有安于本质,幻觉才更像是幻觉,也才能够更加纯粹地享受幻觉。

G. 为什么英国人不喜欢法国人的理由

英国人主体为英格兰人,即公元五世纪入侵英伦三岛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更早到群岛的威尔士人是不列颠人,苏格兰人和北爱尔兰人是凯尔特人;而法国人由早期的凯尔特人和后来的法兰克人融合而成,拉丁化程度比英国人彻底。

英语属日尔曼语系,和德语、荷兰语在系属分类上接近。但十一世纪,法国贵族征服了英国,大量古英文词汇被法语外来语代替。今天已演变成英联邦国家和世界法语联盟之间的竞争。

英国是海岛,进可进攻大陆,退可困守孤岛,实在不行还可以走向海洋;法国是大陆,只能攻无法守,大陆不保也不敢走向海洋。这也就是惯常所谓大西洋路线和大陆路线的两种走向。

英国和法国的历史充斥着斗争。1415年英法大战,英军把法国贵族的三分之二都砍死了,太子查理七世不得不重新封了很多贵族。英雄方面,贞德、拿破仑、威灵顿、纳尔逊等人都堪称其中的代表。戴高乐将军真正传世的也是他对英国人的强硬态度。

对各自特点的嘲笑却依然存在。比如,法国人嘲讽英国人不会做饭、不会穿衣、不懂音乐、英国女人长相不精美、苏格兰人不穿内裤……而英国人则讥笑法国人盲目自大、生活迂腐……

H. 美国人和英国人是不是很讨厌法国人

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确水火不容,因为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英国去挑逗德国,然后德国要去打英国都必须先打隔在他们中间的法国,然后英国的军队在法国就很被鄙视,因为民众认为战争是他们挑起的。

美国人不喜欢法国人的原因是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比战前人们期待的差了太多,迫使美国人付出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代价,所以知道现在美国人都认为法国人都是废物~

I. 我想问一下法国人为什么不喜欢墨绿色

墨绿色象征着丑陋

习俗禁忌

法国的国花是鸢尾花。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鹃、水仙、金盏花和纸花,一般不宜随意送给法国人。

法国的国鸟是公鸡,他们认为它是勇敢、顽强的直接化身。

法国的国石是珍珠。

法国人大多喜爱蓝色、白色与红色,他们所忌讳的色彩主要是黄色与墨绿色。

法国人所忌讳的数字是“13”与“星期五”。

在人际交往之中,法国人礼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味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餐具或是带有明显的广告标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其包装,则是一种无礼的表现。
法国是个民族自豪感很强的民族。因为历史上战争的缘故,法国人最恨的就是德国人和英国人了,那种感觉就和中国人不喜欢日本人一样。

法国人最喜欢嘲笑的是比利时人。法国有很多笑话是专门用来挤兑比利时人的,他们认为比利时人总有些傻傻的。不过,实在话,事实上我也看不出人家比利时人有什么不的。到和他们一样属于拉丁区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就会觉得方过于热情,特别是女人过于随便。法国人自以为待女人很适中———既温柔体贴浪漫多情又不过于轻佻,“根本不像那些意大利人或西班牙人那样随便地在大街上拍打女人的屁股”。

提到美国人的时候,法国人还是一脸不屑。他们认为美国人虽然看上去很开放,但实际上却并不开放,法国人见面是要行贴面礼的,而这在美国是万万使不得的,美国人只要稍碰一下女人的手,就有可能被告作“性骚扰”了。而且,法国人自认为比美国人更能宽容别人的私生活。当美国国民知道克林顿有了情人后都纷纷责难这种行为,但是法国已故前总统密特朗的私生女都生出来了,法国人也没有此表示什么不满的。有相当比例的法国人认为婚外恋是情有可原的。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5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0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455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44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3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19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6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2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7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