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流的水深是多少
A. 有关于海洋的资料
1、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其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
2、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地球四个主要的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部分以陆地和海底地形线为界。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3、世界各大海洋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各处不同,平均约为3.5%,这些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盐,最常见的是氯化钠,即日用的食盐。
4、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冷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
(1)墨西哥湾流的水深是多少扩展阅读:
海洋资料——洋流分布:
各大洋洋流的分布和流动的方向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在赤道至南北纬40°或60°之间,形成一低纬度环流,其流向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成逆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属于寒流。
(2)在北纬40°或60°以北形成一高纬环流。其环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环流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赤道以北的北印度洋,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季风洋流。冬季吹东北季风,表层海水向西流,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吹西南季风,表层海水向东流,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洋
B. 密西西比河到底多深呢
密西西比河通海航道自1928年整治以来,水深已由原来的6.5米加深至12.2米.
C. 墨西哥湾的地理概况
简介 墨西哥湾卫星地图大西洋伸入北美大陆东南部的一个海湾。部分为陆地环绕。透过佛罗里达半岛和古巴岛之间的佛罗里达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并经由尤卡坦半岛和古巴之间的尤卡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通。这两个海峡均宽约160公里(100哩)。墨西哥湾呈半圆形,东西长约1609千米,南北宽约1287千米,面积154.3万平方千米,是仅次于孟加拉湾的世界第二大海湾。平均深度1512米,最大水深5203米。海湾的东部与北部是美国,西岸与南岸是墨西哥,东南方的海上是古巴。墨西哥湾经过佛罗里达海峡进入大西洋;经过尤卡旦海峡与加勒比海相连接。 海湾地貌海湾沿岸曲折多湾,岸边多沼泽、浅滩和红树林。海底有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平原。北岸有着名的密西西比河流入,把大量泥沙带进海湾,形成了巨大的河口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外还有水下冲积扇。沿海多沙质海岸,有沙嘴、沙洲、沙堤,沙堤与海岸间还形成一系列潟湖和小湾。在尤卡旦海峡,有一条海槛,位于海面下约1600米深,作为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分界。 气候概况墨西哥湾位于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降水量多。湾内暖水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成为墨西哥暖流的重要源地。墨西哥湾的潮汐,是每天一涨一落的全日潮;潮差一般很小,只有在台风季节,潮水受台风的驱赶,引起海水陡升,成为风暴潮,水位有时高达5米,会对沿岸洼地造成威胁,特别是湾北岸的风暴潮较多。 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环抱海湾湾口,古巴岛伸居湾口中部,把湾口分为佛罗里达海峡和尤卡坦海峡,成为墨西哥湾连接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水道,在航运贸易、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海湾大陆架较宽,除西侧较窄外,一般都在200~280千米。北部和西北部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业已开采。海湾表层水温较高,比同纬度大西洋的水温高2~3℃,海水盐度为36~36.9。加勒比海暖流穿过尤卡坦海峡流入墨西哥湾中形成顺时针洋流,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进入大西洋,成为湾流的起始段。墨西哥湾沿岸有休斯敦、新奥尔良、坦帕、坦皮科、哈瓦那等重要港口。 编辑本段地质墨西哥湾由几个生态与地质区组成,其中主要为海岸地带、大陆棚、大陆坡和深海平原。海岸地带有潮沼、沙滩、红树 墨西哥湾地形图林地区,以及许多海湾、三角湾和潟湖。大陆棚在墨西哥湾边缘的周围形成一系列几乎连续不断的阶地;宽度由最宽的320公里(200里)以上到最窄的约40公里(25里)不等。佛罗里达西海岸和犹加敦半岛外面的大陆棚为主要由碳酸盐类物质构成的一个广阔区域。大陆棚的其馀部分则为砂砾、泥沙和黏土的沈积物。在大陆棚和向下延伸直到深海平原的大陆坡上,在不同的深度埋藏着许多盐丘;而在经济上十分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与这些盐丘有关。构成海湾底部的深海平原的中部为一大三角形地区,其面对佛罗里达和犹加敦半岛的边缘是陡峭的断层,而北部和西部则是较为平缓的斜坡。该海盆异常平坦,其倾斜度每2,440公尺(8,000尺)只有约0.3公尺(1尺)。墨西哥湾最深处位于墨西哥海盆(锡格斯比海沟〔Sigsbee Deep〕),在海平面以下5,203公尺(17,070迟)。从海盆的底部升起许多锡格斯比海丘,其中有些高达400公尺(1,300尺),这些海丘是埋藏着盐丘的地表显示方式。 编辑本段水文墨西哥湾的东南部有像河一样的海流流过,是北大西洋湾流的主要来源;也是使海洋的水流经海湾的主要洋流。加勒比海的水经由犹加敦海峡流入墨西哥湾,海峡的海底形成一个在水面下1.6公里(1哩)的海底山脊(两个海盆之间的水下脊),这股水流然后沿顺时针方向经由佛罗里达海峡流出。被称作环流(loop kulrents)的曲流水体从主流中脱离出来,也按顺时针方向流动,流至湾的东北部。这些环流有着季节性变化和年度变化。墨西哥湾西部的海流模式则轮廓不太分明。那里的海流都相对较弱,其强度随季节和地点之不同而变化。湾内大陆棚上和沿海的海水在流向和速度上有着极端的变化,此处海流的季节性变化和年度变化不但受制于主要的环流模式,而且受盛行风向变化的影响。 墨西哥湾精准卫星地图流入墨西哥湾各河流的陆地流域总面积约为海湾面积的两倍。湾内各处海水的盐度差别很大。湾内广阔水域的盐度与北大西洋类似,约为36。不过,沿岸海水的盐度比率,在一年内各个时期变化极大,尤其是在密西西比河口广大的三角洲附近。每当密西西比河的流量最大之时,远至离岸30~50公里(20~30哩)的范围内,其盐度低达14~20。 海湾表层水温较高,夏季最热月为29℃,冬季最冷月为20~24℃,比同纬度大西洋的水温高2~3℃,这是海湾地处热带和副热带、深居内陆以及赤道暖流流入的结果。2月海面温度由北部的18℃(64℉)到犹加敦岸外的24℃(76℉)不等。在夏季,海面温度曾被测到32℃(90℉)左右,但通常有着和2月几乎一样的差异。犹加敦海峡北部附近的水底温度约为6℃(43℉)。等温层(恒温的海水表层)的厚度,随季节和当地环境以及地点之不同,由1~150公尺(3~500呎)不等。潮差很小,在大多数地方小于2呎;一般说来,只产生全日潮──即每个潮汐日(24小时又50分)为一个高潮期和一个低潮期。
D. 世界最大的海湾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位于太平洋中西部的北玛利安纳群岛东侧的玛利安纳海沟是一条世界着名的海沟。早在1957年,前苏联科学院的考察船“斐查兹”号对玛利安纳海沟进行了详细地探测,并用超声波测探仪在它的西南部发现海洋中最深的海渊,高度达11,022米。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它的西南面和南面为高加索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的连绵雪峰环绕,其它三面只是坦荡辽阔的平原。里还是我国的称呼,它的译名应为卡斯皮海,得名于古代居住在高加索东部的一个部落——卡斯皮人。
人们称里海为“海”,不仅是由于它具有一些海的特征,如面积大、水深、常有狂风巨浪、动植物与海洋相近等,而且也由于它过去确实是海的一部分。大约在几百万年以前,里海是与黑海和地中海相同的,以后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陆范围曾多次变化,里海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万1千多年。在地理学上,这一类湖泊被称为“海迹湖”。
里海简介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水体。它的面积为37.18万平方千米,比德国大,接近日本的面积,北美洲五大湖总面积的1.5倍.里海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左右在伊朗境内。其余部分在俄国境内。这个巨大的湖泊(实际上不是海)全长1225千米。
名叫卡拉博加兹戈尔的大海湾在里海主体之外,低长的沙嘴几乎上把海湾与里海隔离。冲入海湾的水迅速蒸发。海湾水深均不足10米,含盐度为35%,相比之下里海主体的含盐度是11.3%,世界大洋为3.5%。
里海地处一巨大的盆地,深达1025米,而北部平坦的湖底只有5米深左右。伏尔加河接纳北部高地的径流,注入里海,约四分之三的里海水量来自于伏尔加河。没有河流从里海流出,里海也没有潮汐。
里海水面约低于海平面28.5米。这低于19世纪初的水面,当时里海水面低于海平面22米。换句话说,该湖泊正在逐渐失去其水量。这不是因为气候的缘故,而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所造成的。通常供给该湖泊的河水已转为其他用途。如灌溉等。
已建成的大坝也使流入里海的水量减少。近些年来俄国政府设想改变某些西伯利亚河流的流路,使它们由现在的向北流淌改为向南流入伏尔加河。这部分水量将会充注伏尔加河。为棉花生产提供更多的水。伏尔加河又转过来充注里海。
大约1200万年前,黑海、里海和咸海(在里海的东北方)都是一个大得多的名叫特提斯海的组成部分,特提斯海还与地中海连接。这种情形在200万年前又短期出现过。
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亚洲,约4461.4万平方千米;
地球上海拔最高点——亚洲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约8848米;
世界上海拔最低点——亚洲死海,低于地中海水面392米;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约300多万平方千米;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约243万平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约218万平方千米;
海或洋伸进陆地的部分叫海湾。海湾的深度和宽度一般向内陆逐渐减小,面积大小不一,大的比海还大,如哈德逊湾、墨西哥湾、孟加拉湾。有的海和湾不加区别,如阿拉伯海是湾、又称为海;墨西哥湾是海.却又称它为湾。
世界上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大海湾共有5个,即位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位于大两洋西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位于非洲中部西岸的几内亚湾,位于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
孟加拉湾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之间,面积为217.2万平方千米,深度在2000~4000米,南半部较深。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注入。沿岸的重要港口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吉大港等,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通道。
墨西哥湾在美国、墨西哥、古巴之间、东西长1609千米,南北宽1287千米,面154.3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512米。最深处4023米.有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由北岸注入。尤卡坦半岛和佛罗里达半岛环抱湾口,穿过尤卡坦海峡、佛罗里达海峡分别与大西洋、加勒比海连接。大陆沿岸及大陆架富藏石油、天然气和硫磺等矿产。湾内有新奥尔良、阿瑟、休斯敦、坦皮科等重要港口。
几内亚湾在西非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爾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等国沿岸,面积153.3万平方千米。有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爾尔河等河流注入。大陆架及大陆沿岸蕴向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沿岸主要港口有洛美、拉各斯、哈尔科特、杜阿拉和马拉博等。
阿拉斯加湾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科迪亚克岛、亚历山大群岛之间,面积132.7万平方千米。沿岸主要港口有奇尔库特港等。大陆沿岸地区多火山,渔业资源较丰富。
哈德逊湾在加拿大东北部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西侧,面积120万平方千米。湾内水较浅,平均深度257米。湾内主要港口有彻奇尔等。
除上述五大海湾外,世界最着名的海湾是波斯湾。该湾又称阿拉伯湾,在印度洋西部,介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以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与阿拉伯海衔接。它长约970千米.宽56~338千米.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只有25米。最深处102米。湾底和沿岸为世界石油蕴藏量最多的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石油湖”之称。
界上最大的岛群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称
为马来群岛。其中主要的岛屿有印度尼西亚的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摩鹿加、伊里安,菲律宾的吕宋、棉兰老、米鄢群岛。该群岛还包括东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500公里,总面积约243万平方公里。西与亚洲大陆隔有有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北与台湾之间有巴士海峡,南与澳大利亚之间有托雷斯海峡。
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各岛都在赤道10度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从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区超过2000毫米。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风20余次,常袭击菲律宾。马来群岛的动植物群非常丰富且种类各异。农村和农业经济占压倒优势,农村居民绝大多数为定居耕种者,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商品作物有橡胶、烟叶、糖等。森林资源重要,提供贵重木材、树脂、藤条等。石油为主要矿产,锡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0%。水力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开发,制造业不发达,轻工业主要是纺织、造纸、玻璃、肥皂、卷烟
E. 墨西哥湾的油气状况怎样
墨西哥湾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地区之一,1938年美国在离海岸2.4千米处开凿了第一口油井。1947年11月在离海岸19千米处发现大油田。钻探和开采设备则居世界首位。属美国的油、气田,主要分布在路易斯安那州岸外,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岸外,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1/2以上;属墨西哥的油、气田集中在坎佩切湾,石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钻探活动已向深水区推进,在深海平原盐丘中发现了油、气储藏。
一、得天独厚的油气条件
墨西哥湾盆地是世界第三大含油气盆地,它呈向西北凸出的弧形,盆地包括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部的陆地,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在早白垩世阿尔比阶—早中新世时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在南大西洋陆坡区,广泛发育深水扇碎屑岩和浊积岩,其中早白垩世阿尔比阶、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的大型浊积砂体,其孔隙度高达20%~30%,渗透率可达1达西,是良好的储层。如坎波斯盆地阿尔巴利拉油田就是一个大的始新世浊积砂体,面积200平方千米,厚150米;马林油田的渐新世、中新世砂体面积500平方千米,厚30~100米。
墨西哥湾最好的源岩与抬升构造阶段有关,由于沉降速率不同,在该阶段发育的独立构造断块具有不同的沉积相岩套,在地堑中沉积了自牛津阶至提通阶时的富有机质缺氧海相碳酸盐。从与之相关原油的分子特征中可以鉴定出其含盐量、氧消耗水平、黏土和碳酸盐含量的变化。提通阶的原油在整个墨西哥湾海岸盆地(从Tampico-Misantla盆地至Campeche Sound盆地)中分布很广。
海洋碳酸盐台地发育于凹陷阶段,自纽康姆阶至中白垩世。在该阶段Tampico-Misantla、Veracruz、Campeche Sound、Chiapas-Tabasco、Sierra De Chiapas和Yucatan等地区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序列。碳酸盐白垩纪岩石含有富油有机物的细脉,也许是细菌的残余,因此它们可以是油源岩。与这些环境有关的原油出现于Veracruz、Chiapas-Tabaso 和Sierra De Chiapas等地区。
与墨西哥湾的许多地区相似,古近—新近系是三角洲沉积时期。古近—新近系源岩可以产气、凝析油,可能有某些轻油。古近—新近系原油主要产于Burgos和Macuspana盆地,其分子特征表明其源于硅质碎屑贫气沉积环境的再造的陆相高等植物。
墨西哥湾盆地生油亚系统的多样性可以解释墨西哥湾海岸盆地的巨大石油潜力。
墨西哥湾盆地是三叠纪时北美和南美板块分离而形成的被动陆缘盆地,中生代沉积厚度达1000~6000米,新生代沉积厚度为14000~15000米,总厚度达20000米。中侏罗世时墨西哥湾是一个半封闭的海盆,发育了厚度达500~600米的含盐沉积,在路易斯安那沿岸地区,含盐沉积厚度为3000~4000米。盐层经过塑性蠕动,可刺穿不同地层,形成一系列与盐丘有关的圈闭,地质学家在油气勘探时,将中侏罗盐层以上地层称为盐上层,其下部为盐下层。
墨西哥湾盆地从上侏罗统—更新统,海相泥岩普遍发育,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烃源岩。盆地内的白垩系(是主要油气产层)、始新统、渐新统、中新统、上新统和更新统砂岩和碳酸盐岩,其孔渗条件良好,均可作为油气储层。墨西哥湾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坎佩切湾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沿海。1978年,坎佩切湾石油探明储量50多亿吨,美国所属墨西哥湾大陆架区石油储量为20亿吨,天然气储量3600亿立方米。
根据有关国际协议,墨西哥湾分为三个经济区,分别属于美国、古巴和墨西哥。它们都对墨西哥地区的石油进行了勘探和开采。
至1991年美国部分的墨西哥湾已发现油气田5000多个,其中储量大于5000万吨的大型油田近80个,原始石油可采储量98亿吨,天然气为19.11万亿立方米。当时,墨西哥湾石油产量约1.7亿吨,天然气产量3000亿立方米,分别占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总产量的31%和48%。墨西哥部分的墨西哥湾发现油田47个,探明石油可采储量53亿吨。
濒临墨西哥湾的古巴尽管拥有可观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石油勘探和开发技术落后,如今每天生产约7.5万桶原油,只能满足国内将近一半的需求,另一半从委内瑞拉进口。
二、深海油气突出
墨西哥湾石油大部分都在深海水域,20世纪90年代末,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为深水区。目前,以大于500米为深水,大于1500米则为超深水。深水区油气资源潜力大,据估计,世界海上44%的油气资源位于300米以下的水域,其中墨西哥湾深水油气资源量高达400亿~500亿桶油当量,约占墨西哥湾大陆架油气资源量的40%以上,水深大于2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在1990年分别占该区总产量的8.7%和3.5%,1997年提高到32.6%和11.9%,2003年64%的石油产量来自深水。所以墨西哥湾深水海域石油开发的潜力相当大。
截至1999年7月,在墨西哥湾已有96个油气发现位于水深超过300米的海域。由于墨西哥湾深水区的油气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以及深水钻井技术提高,近年来连续取得重大发现。2001年在墨西哥湾深水区获得了17个油气发现,其中较大的发现有两个:Thunder Horse North油田,估计储量为6850万吨;Sub-Salt Princess油气田,估计储量在2740万吨油当量以上。2002年又发现了Great White、Deimos和Tahiti等深水油气田。
近年来,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批与地层圈闭和深海扇有关的深水油气田(主要为Nakika、Princess、User、Mars、Bratos和Augar等),这些油气田的储层为中新统—上新统砂岩,砂岩孔隙度达23%~30%。
2004年,墨西哥湾深水油田开发水深已达2301米。自1999年11月起,墨西哥湾深水区石油产量已超过浅水区,当时在深水区生产的只有30个油气田,仅占墨西哥湾747个海洋油气田的4%,但提供的石油产量已超过墨西哥湾总产量的一半。到2004年,在墨西哥湾共有207个深水油气发现,正在开采的深水油气田44个,还有16个深水油田正在建设中。
2004年,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储量占整个墨西哥湾油气储量的89%,深水石油和天然气的产量分别占其总量的60%和23%。
三、飓风的影响
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使得美国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据美国矿业管理局统计,在墨西哥湾,70%石油生产线和一半的输气系统受到破坏,依然处于停产状态,目前只有两个因飓风关闭的设施重新运转,将原油输送到墨西哥湾沿岸和中西部的一些炼油厂。
2008年“古斯塔夫”四级飓风使墨西哥湾地区3/4以上的离岸油气平台暂停。
由于美国石油产量的31%、天然气产量的48%来自墨西哥湾地区,这一生产规模的缩减对该国油气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四、安全的影响
墨西哥湾仅石油平台就有7000多个,完全改变了该海域的航海路线和渔业捕捞的自然状况,严重地威胁着安全。
1979年6月在墨西哥湾一平台发生的溢油事故,为石油平台问世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石油平台溢油事故。直到1980年2月该油井所在的海域仍被当局宣布为特别危险区。起初石油与天然气的混合物像喷泉一样,从油井喷向天空,油柱高60米,一瞬间油、气柱变成为庞大的熊熊燃烧的火柱。在其后的数月中每天向海空喷射出约4800吨石油,其中的2200吨被当场燃烧掉,2200吨被蒸发到大气中去,仅有400吨散布在附近海域海面上。并不是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大部分散布于海面上,只见海面上的石油薄层随风飘浮,形成1000多千米长的一条石油带,被人们称为“黑流”。
海上石油设施增多,钻井平台、油井等造成的石油泛滥事故与日俱增,平均每年有10万吨以上的石油溢入海洋中,仅墨西哥湾就有50多起油船与钻塔相撞事故。图6-2为某平台与油船相撞图。
图6-2某平台与油船相撞图
F. 波斯湾,几内亚湾,墨西哥湾在哪里
1、波斯湾是阿拉伯海西北伸入亚洲大陆的一个海湾,介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西北起阿拉伯河河口,东南至霍尔木兹海峡,长970多千米,宽56-338千米,面积24.1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40米,最大深度104米。阿拉伯人称作这一地区为阿拉伯湾,但按亚洲地理学的国际性外海命名规则,已用阿拉伯命名了一个巨大海域(阿拉伯海其实是个大湾),因此采用波斯(伊朗古称)之名命名该海湾,更好标识、区别、记忆。
G. 墨西哥湾,波斯湾,阿拉伯海,它们分别是海还是海湾
海或洋伸进陆地的部分叫海湾。海湾的深度和宽度一般向内陆逐渐减小。面积大小不一,大的比海还大,如哈德逊湾、墨西哥湾、孟加拉湾。有的海和湾不加区别.如阿拉伯海是湾、又称为海;墨西哥湾是海.却又称它为湾。
世界上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大海湾共有5个,即位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位于大两洋西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位于非洲中部西岸的几内亚湾,位于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湾,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
孟加拉湾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之间,面积为217.2万平方千米。深度在2000~4000米之间,南半部较深。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注入。沿岸的重要港口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吉大港等,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通道。
墨西哥湾在美国、墨西哥、古巴之间、东西长1609千米,南北宽1287千米,面154.3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512米。最深处4023米.有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由北岸注入。尤卡坦半岛和佛罗里达半岛环抱湾口,穿过尤卡坦海峡、佛罗里达海峡分别与大西洋、加勒比海连接。大陆沿岸及大陆架富藏石油、天然气和硫磺等矿产。湾内有新奥尔良、阿瑟、休斯敦、坦皮科等重要港口。
几内亚湾在西非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爾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等国沿岸,面积153.3万平方千米。有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爾尔河等河流注入。大陆架及大陆沿岸蕴向着丰富的
石油资源。沿岸主要港口有洛美、拉各斯、哈尔科特、杜阿拉和马拉博等。
阿拉斯加湾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科迪亚克岛、亚历山大群岛之间,面积132.7万平方千米。沿岸主要港口有奇尔库特港等。大陆沿岸地区多火山,渔业资源较丰富。
哈德逊湾在加拿大东北部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西侧,面积120万平方千米。湾内水较浅,平均深度257米。湾内主要港口有彻奇尔等。
除上述五大海湾外,世界最着名的海湾是波斯湾。该湾又称阿拉伯湾,在印度洋西部,介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之间.以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与阿拉伯海衔接。它长约970千米.宽56~338千米.面积为24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只有25米。最深处102米。湾底和沿岸为世界石油蕴藏量最多的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石油湖”之称。
H. 墨西哥湾海底地形
水覆盖之下的固体地球表面形态。由于海水的掩盖,海底地形起伏难以直接观察。早期的铅锤测深法,费时多,精度低。20世纪20年代以来,船舰在航行途中运用了回声测深仪,能够快速地测出海底深度,结合精确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1925~1927年期间,德国“流星”号船考察南大西洋,首次揭示了洋底地形的起伏不亚于陆地。1953年以来,使用精密的回声测深仪获得越来越多的洋底地形剖面。至1967~1969年期间,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立体地貌图相继问世。(见彩图)洋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纵贯大洋中部的大洋中脊,绵延8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总面积堪与全球陆地相比,其长度和广度为陆上任何山系所不及。大洋最深点深11034米,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这一深度超过了陆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8844.43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而岛屿附近洋底深五、六千米,冒纳罗亚火山实际上是一座拔起洋底高约万米的山体。基本单元在地球表面上大陆和洋底呈现为两个不同的台阶面,陆地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0~1公里,洋底大部分地区深度在4~6公里。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盆地一语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大陆架和大陆坡以外的整个大洋;狭义的指大洋中脊和大陆边缘之间的深洋底。这里所用为后一种含义。三大地形单元又可进一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海底地形单元(图1)。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通常将大陆边缘划分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也称被动大陆边缘)和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也称活动大陆边缘)。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三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大陆架是滨临海岸、向海缓斜的浅海地带。陆架外缘水深多为100~200米,这里坡度发生明显转折,下延为陡斜的大陆坡。大陆坡是地球上最绵长、壮观的斜坡,其上有深刻的海底峡谷,主要由浊流冲刷而成,为陆源沉积物输入深海底的重要通道,峡谷口外常有沉积物堆积成的海底扇。大陆坡向下或过渡为大陆隆(在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陡降至深海沟(在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大陆隆是大陆坡麓部,由沉积物堆积成的和缓坡地,向洋侧,过渡为坡度更缓的深海平原。海沟约比相邻的大洋盆地深2~4公里,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形,其陆侧斜坡较陡,洋侧斜坡较缓。洋侧坡过渡为大洋盆地处,有时发育与海沟平行延伸的宽缓的外缘隆起,高出深海平原约500米。岛弧陆侧为弧后盆地(也称边缘盆地),水深浅于大洋盆地,与相邻的岛弧和海沟组成统一的沟-弧-盆体系。另有些大陆边缘地形复杂,为交替出现的盆地和岭脊,称大陆边缘地,如南加利福尼亚岸外。陆架以外水深较大的台阶,称边缘海台,如美国东南岸外的布莱克海台。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与大陆边缘之间,它的一侧与中脊平缓的坡麓相接,另一侧与大陆隆(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海沟(太平洋型大陆边缘)相邻。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大洋盆地被海岭等正向地形所分割,构成若干外形略呈等轴状,水深约在4000~5000米左右的海底洼地,称海盆。宽度较大、两坡较缓的长条状海底洼地,叫做海槽。海盆底部发育深海平原、深海丘陵等地形。深海平原是起伏的玄武岩基底被厚沉积物披盖而成,坡度小于千分之一。除赤道生物高产带外,深海平原的形成多与源自大陆或岛屿的浊流沉积物的大面积铺盖有关。通常分布于邻接大陆隆处。若盆底沉积物无几,则为熔岩流或岩盖组成的深海丘陵,有的个体呈小型盾状火山,起伏为几十至几百米。深海丘陵常分布于深海平原向大洋中脊一侧。太平洋边缘展布着海沟,浊流沉积等陆源的物质难以越过海沟输送到洋盆区,来自上覆水层的远洋沉积一般为量有限,不足以铺覆成深海平原,故太平洋中深海丘陵约占洋底面积的80~85%。而大西洋中深海平原却十分发育。长条状的海底高地称海岭或海脊。洋盆中的海岭几乎没有地震活动,叫无震海岭。海山多属火山成因,有些海山孤立地散布于洋盆中,规模巨大露出水面的构成火山岛。还有些海山出现平坦的顶面,称平顶海山,顶面水深数百米至2000余米不等,是火山岛被海蚀作用削平后沉没而成。三大洋内还散布着宽缓的海底高地,称海隆,如百慕大海隆。一些顶面平坦,四周边坡较陡的海台(也称海底高原),或由熔岩堆积形成,或具有花岗岩基底,后者亦称微型陆块,如印度洋中塞舌尔群岛所在的马斯卡林海台。海台在印度洋中最为发育。大洋中脊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占海洋总面积的33%。太平洋内,山系位置偏东,起伏程度小于大西洋中脊,称东太平洋海隆。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轮廓平行(图2)。印度洋中脊歧分三支,呈入字形。三大洋的中脊南端在南半球相互连接,北端分别经浅海或海湾潜伏进大陆。大洋中脊轴部高出两侧洋盆底部约1~3公里,脊顶水深一般为2~3公里,有的甚至露出海面,如冰岛。中脊被一系列与山系走向垂直或稍斜交的大断裂错开,沿断裂带出现狭长的沟槽、海脊和崖壁,断裂带两侧海底被分割成深度不同的台阶。大洋中脊分脊顶区和脊翼区。脊顶区由多列近于平行的岭脊和谷地相间组成。脊顶为新生洋壳,上覆沉积物极薄或缺失,地形十分崎岖。沿大西洋和印度洋中脊轴部,一般有深约1~3公里的裂谷夹峙于两侧裂谷山脊之间。至脊翼区,随着洋壳年龄增大和沉积层加厚,岭脊和谷地间的高差逐渐减小,有的谷地可被沉积物充填呈台阶状,远离脊顶的翼部可出现较平滑的地形。形成机制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一样,是内营力和外营力作用的结果。不过,海底大地形通常是内力作用的直接产物,与海底扩张、板块构造活动息息相关。大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中心,宏伟的中脊地形实际上是上涌的热膨胀地幔物质的反映。海底在向两侧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冷却下沉。海底扩张慢,有充分时间冷却沉陷,中脊两坡较陡,如大西洋中脊;海底扩张快,则两坡较缓,如东太平洋海隆。自中脊轴带向两侧,随着海底年龄变老,水深加大,沉积层加厚;相应地大洋中脊过渡为大洋盆地,中脊顶部崎岖的地形被深海丘陵以致深海平原所代替。深洋底缺乏陆上那种挤压性的褶皱山系,海岭和海山的形成多与火山、断块作用有关。自大洋盆地向大陆一侧,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未发生板块俯冲活动,形成宽缓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二是板块的俯冲形成深邃的海沟与伴生的火山弧(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地形高差悬殊,火山弧陆侧可因弧后扩张作用形成边缘盆地。外营力在塑造海底地形中也起一定作用。较强盛的沉积作用可改造原先崎岖的火山、构造地形,形成深海平原。深海平原和深海丘陵地貌上的差异实际上取决于沉积厚度的大小。海底峡谷则是浊流侵蚀作用最壮观的表现。波浪、潮汐和海流对海岸和浅海区地形有深刻的影响。海底滑坡、深海底流等也会造成海底陡崖、流痕等小地形或微地形。但除大陆边缘地区外,在塑造洋底地形的过程中,侵蚀作用远不如陆上重要。
I. 世界上最大的海湾是哪一个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湾是孟加拉湾。
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北部,是世界最大的海湾。孟加拉湾宽约1600千米,面积217.2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为2586米,最大深度5258米。总容积为561.6万立方千米。
历史沿革:
从西元8世纪起,孟加拉湾成了它西岸的印度、斯里兰卡和它东岸的直通、马达班和土瓦这些缅甸海港之间繁荣的贸易往来的海上通道。
汉代时云南可走水路沿伊洛瓦底江顺流而下,出孟加拉湾航行到印度。商人在其地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宝石、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
(9)墨西哥湾流的水深是多少扩展阅读
孟加拉湾的重要作用:
1、孟加拉湾是联系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印度洋往西北通过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西欧;向西南经好望角进入大西洋,通向欧美沿海各地;向东北经马六甲海峡和龙目海峡进入太平洋
2、孟加拉湾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向东通过马六甲海峡可以进入太平洋,向西绕过好望角可达大西洋,向西北通过红海、苏伊士运河,可入地中海。航线主要由亚、欧航线和南亚、东南亚、南非、大洋洲之间的航线。
参考资料
网络-孟加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