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光复运动赶走了多少摩尔人

西班牙光复运动赶走了多少摩尔人

发布时间: 2022-08-12 10:32:48

Ⅰ 摩尔人与西班牙

1、摩尔人入侵西班牙实在公元711年,一直持续到1492年,将近800年,这800年被西班牙人称为国土光复运动时期。
2、1492年最后一个摩尔人政权格拉纳达投降给伊莎贝尔女王和费迪南国王,西班牙完成统一。是摩尔人在伊比利亚统治彻底结束的标志。
3、摩尔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他们在伊比利亚将近800年,影响力是可想而知的,今天西班牙的南部几个大城市仍然保存着完好的伊斯兰式建筑。若说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到1492年以后基本被消除了,因为伊莎贝尔进行宗教改革,大幅驱赶摩尔人,建立了全新的天主教为中心的文化政治体系。
4、摩尔人统治时期相当于唐代到明代。

Ⅱ 西班牙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西班牙历史 主词条:布匿战争
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开始,外来民族开始向伊比利亚半岛大规模移民。
公元前1200年,来自中北欧的凯尔特人从北部进入半岛,并且扩展到整个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来势力侵入的地区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区。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创建了加迪尔(加的斯城)。腓尼基人与西班牙建立了贸易关系。为进一步开发半岛资源,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永久居留地。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着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新迦太基”)。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很快占领整个半岛。
公元前6世纪,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凯尔特人和伊比利亚人相互通婚、融合,产生了后来的塞尔梯贝里亚人。腓尼基人联合卡塔戈人抗击塞尔梯贝里亚人,后来卡塔戈人成为半岛的主人。
公元前218年,罗马人大举入侵西班牙。
公元前206年,罗马人将卡塔戈人逐出伊比利亚半岛。罗马人在征服塞尔梯贝里亚人的过程中遭到英勇抵抗。
公元前19年,罗马人才彻底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此后,在长达500年的时间里西班牙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开始走向崩溃。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国,从而开始了长达300年的统治。
公元711年,西哥特人的结束了对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 主词条:瓜达莱特战役
公元710年,由于争夺王位,西哥特人的一位王位竞争者寻求阿拉伯人(又称摩尔人)的帮助,从而开始了摩尔人的入侵历史。
公元711年,摩尔人入侵西班牙,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只用了7年时间就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从而西班牙开始了为期近800年的伊斯兰统治,称做“安达卢斯国”,中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初期,西班牙有几个酋长国并存,隶属于大马士革哈里发帝国。
公元722年,在阿斯图里亚斯地区的科瓦东加山打响了光复运动的第一役。在这场战斗中,基督教军队在领袖佩拉约的领导下战胜了阿拉伯军队。欧洲其它国家的基督教徒也纷纷响应教皇的号召,到西班牙参加反阿圣战。在同阿拉伯人征战的同时,基督教形成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大王国。
公元756年,第一位摩尔国王阿夫德拉曼一世,定都科尔多瓦,同时宣布独立。
公元10世纪,摩尔人统治达到鼎盛时期。后来,科尔多瓦哈里发帝国分裂为若干个王国。面对阿拉伯人对西班牙的侵略和占领,基督教人开始进行反抗。
1085年,基督教军队收复了托莱多,卡斯蒂利亚将该城定为首都。
1212年,在阿方索八世的领导下,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军队在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取得了战胜摩尔人的决定性胜利;此后,又收复了科尔多瓦、塞维利亚、赫雷斯、加的斯等城市,最后只剩下格拉纳达王国。
1469年,伊莎贝尔嫁给了阿拉贡的王子费尔南多,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联姻,为两个王国的最后统一奠定了基础。
1474年,23岁的伊莎贝尔被立为卡斯蒂利亚女王,她建立起新的法庭和城镇行政制度。
1479年,费尔南多继位,成为阿拉贡国王,两国正式合并为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夫妇二人被称为“天主教双王”。 主词条:西班牙光复运动
1492年1月2日,摩尔人首都格拉纳达陷落,西班牙光复运动宣告完成,西班牙最终实现统一。
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由西班牙加迪斯出发,10月12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并登上巴哈马的圣萨尔瓦多岛,然后带了几个土着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此后,西班牙殖民者开始了对拉美的征服和占领,将疆土扩展到大西洋的彼岸和菲律宾。
1516年,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儿子查理一世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纳瓦拉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邦联的国家。十六世纪是海上强国,以后渐衰。
1519年,埃尔南·科尔特斯等从古巴抵达墨西哥,征服了阿兹特克部落的首府特诺奇蒂特兰。
1530年,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人从巴拿马出发,几个月后到达印加帝国,征服了印加帝国的首府库斯科。许多部落被消灭、印第安人文明被毁灭。
1588年,腓力二世对英进行讨伐,但西班牙海军装备落后,加上风暴袭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出身海盗的德雷克率领的英国海军击溃,从而西班牙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开始衰落。
1648年,西班牙对法国作战失利,在陆地上的军事优势也宣告结束。此后,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又向英国割让了直布罗陀并陆续丧失了葡萄牙和在意大利与荷兰的领土,西班牙逐渐走向衰落。
1700年,查理二世去世,其姐玛丽亚·特里萨和法国国王路易十世的孙子费利佩继位(腓力五世),从此西班牙王位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转到法国波旁家族手中。尽管费利佩当上了西班牙国王,但为争夺西班牙王位,法西与奥地利(英、荷支持)开始了一场战争,并于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奥地利得到了佛兰德、米兰、撒丁岛和那不勒斯,英国得到直布罗陀等地,荷兰得到佛兰德的许多要塞,西班牙只剩下本土,换取的是各国对腓力五世的承认。
19世纪,拿破仑夺取法国政权后,将扩张的目标对准西班牙。以借路攻打葡萄牙为借口,派军队占领了西班牙并安排自己的兄弟任西班牙国王。西班牙人民奋起抗法。1808年5月2日,独立战争爆发,西班牙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沉重代价,西班牙丧失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837年,伊莎贝尔二世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源于腓尼基语,意为“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邦联模式。 主词条:美西战争
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24日王朝复辟。
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古巴获得独立,西班牙向美国割让了波多黎各、关岛并廉价出售了菲律宾(2000万美元)。西班牙丧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国际大国地位不复存在。 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市政选举中,左翼势力获胜;14日在巴塞罗那、圣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国;在马德里,革命委员会宣布成立临时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愿流亡国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举行全国大选,宣布宗教自由。同年12月,西班牙通过了新的《宪法》,新政府着手进行农业、教育、区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与此同时,一些右翼政党相继成立。
1932年,政变军人被赦免,中央政府与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发生冲突。
1933年11月的大选中,右派政党获胜,一些新法律(如农业改革基本法)被废止。
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由人民阵线领导的联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发动叛乱,引发三年的西班牙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1日,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道弗·苏亚雷斯·冈萨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1978年12月新宪法正式出台。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约。1986年,西班牙加入欧共体。
1996年至2004年,人民党连续执政。
2004年至2011年,工社党重新上台执政。
2011年11月,工社党在大选中失利,人民党重掌政权。

西班牙什么时候被阿拉伯人统治的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又称摩尔人)入侵西班牙。阿拉伯人只用了7年时间就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从而西班牙开始了为期近800年的伊斯兰统治。

在阿拉伯人统治时期,西班牙政治、经济、文化等再度辉煌。许多经济作物(如茄子、西瓜、柑桔等)通过阿拉伯人引入西班牙和欧洲,阿拉伯数字的使用促进了科学发展,天文、医药、数学、建筑等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等人的着作及圣经、古兰经通过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翻译传到了欧洲各地。西班牙语中关于行政、建筑、数学、医药等领域的词汇很多来自阿拉伯文。阿拉伯统治对西班牙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西班牙光复运动赶走了多少摩尔人扩展阅读:

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语:Reconquista),又称再征服运动、列康吉斯达运动,是公元718至1492年间,西班牙人反对阿拉伯人占领,收复失地的运动。

从 718年的科法敦加战役开始,到1492年格拉纳达战役结束,共经历了8个世纪。 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中,“Reconquista”一词有“重新征服”的意思。

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原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岛的北部。以后在北部地区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纳瓦尔、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等王国,这些王国时有分合,并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亚山区及比利牛斯山区向南推进,开展驱逐阿拉伯人、收复失地的运动。

718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国王佩拉约在科法敦加与入侵的阿拉伯人发生战斗。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也进行了收复失地的斗争。

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共同开展了驱逐阿拉伯人占领的斗争。西班牙人先后收复了托莱多(1085)、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1212)、塞维利亚(1248)、萨拉戈萨(1118)、马约尔(1229)、巴伦西亚(1238)、萨拉多(1340)和阿尔赫西拉斯(1344)。

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个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被打败,国王穆罕默德十二世(即西班牙称博阿布迪尔)投降,西班牙统一,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

资料来源:网络—收复失地运动

Ⅳ 西班牙光复运动的背景

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
公元前1100年,强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岛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加迪尔,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时,希腊人则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人趁机占领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们留下的着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纳,这个词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罗马人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迦太基人之后,也把殖民地扩展到了西班牙,并且很快占领整个半岛,着名的努曼西亚英雄故事就诞生在伊比利亚人抵抗罗马人入侵的过程中。从此,半岛便作为威震海内的罗马帝国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国内地位十分重要,两位罗马皇帝特拉加诺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学派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卡都是在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罗马文化,包括希腊拉丁人和犹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习俗,罗马的语言也在半岛上开始使用。梅里达是今天保存古罗马遗迹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维亚,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水渠从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岛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强悍的哥特蛮族侵入日渐衰颓的罗马帝国,并于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定都托莱多。但是哥特人没有对西班牙文明的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
西哥特人的统治持续到了公元711年。当时五万穆斯林战士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用手中的弯刀战胜了曾令罗马人闻风丧胆的哥特武士,赢得了瓜达莱特战役大捷。四年之后,阿拉伯人席卷整个半岛,把她变成了一个埃米尔国,也是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叫做“安达卢斯国”。我国古代称之为“绿衣大食”。尽管半岛北部地区的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公元八世纪到十一世纪穆斯林帝国的势力仍旧令人惊叹地不断巩固。西班牙在这个时期吸收了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渐脱离了大马士革的中央统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终把西班牙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哈里发王朝。在他的统治下,西班牙迎来了文化上的空前繁荣。城市建设和商品经济的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甚至推动了整个欧洲的发展。阿拉伯人带来了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最先进的知识,并且在西班牙的音乐、美术、文学、建筑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阿尔罕布拉宫便是阿拉伯艺术登峰造极之作。同时,阿拉伯语也在西班牙语里留下了许多词汇。当时最重要的城市有瓦伦西亚、萨拉戈萨、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拥有五十万居民和一座巨型图书馆的科尔多瓦是十世纪西欧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纪,王族间(39个王子)的不断内讧使穆斯林帝国分裂败落。光复运动逐渐兴起并愈演愈烈。公元800年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元1000年的伊比利亚半岛。

Ⅳ 西班牙文学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西班牙驱逐了摩尔人,完成了光复运动。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萨贝尔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的联姻,标志着西班牙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它对外进行扩张,武力征服意大利和非洲北部,对内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异教徒。在文学上的最大特点,是意大利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人文主义思想开始扎根另一个特点是宫廷文学已经形成,改变了教士们在文学领域里占优势的状况其主要成就表现为弗朗西斯科?因佩里亚尔(1373~1408)在意大利诗歌的影响下创作的《七种美德的格言》,它开创了但丁式的寓言诗流派。胡安?阿方索?德?拜纳在1445年编纂的《拜纳歌谣集》、《斯图尼加歌谣集》,收录了14世纪下半叶至15世纪上半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个朝廷大量优秀的宫廷诗篇。
这个时期的杰出诗人有以桑蒂利亚纳侯爵的加冕和《命运的迷宫》而享盛名的胡安?德?梅纳 (1411~1456),有以写讽刺诗着称的桑蒂利亚纳侯爵(1398~1458) 以及以感情炽烈、语言动人闻名的豪尔赫?曼里克(1440~1479)。
民间抒情诗“谣曲”,至15世纪开始盛行。这类诗歌是从古代史诗中最生动、最富有诗意的片断演变而来,语言简洁朴素,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流行于这个时期的伤感小说的代表作,有胡安·罗德里格斯·德尔·帕德隆(1395?~1452 的自传体小说《没有爱情的奴隶》和迭戈·德·圣佩德罗(生卒年不详)的书信体小说《爱情的牢狱》。加尔西·罗德里格斯·德尔·蒙塔尔沃的着名骑士小说《阿马迪斯·德·高拉》,也在这时期出版。
在散文方面,第一次出现了包含大量格言和谚语的通俗口语的作品,其代表作是塔拉贝拉大主教阿方索?马丁内斯?德?托莱多(1398?~1470?)的《皮鞭》,它的副标题为《对世俗爱情的责难》,以简明的语言,幽默的笔触,生动地描写了西班牙社会的风俗画面。这种讽刺散文成为以后流浪汉小说的先声,着名对话体小说《塞莱斯蒂娜》即模仿此书的风格写成。
到了16世纪,西班牙成为称霸于欧、美两大洲的强大王国。在王权鼓励下,国内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度得到繁荣,同时在文化上也开始向文艺复兴时代过渡。一批人文主义者创办学校,批判宗教偏见,模仿古代希腊、罗马和意大利的文学。诗人胡安?博斯坎·阿莫加维尔(1493?~1542)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1503~1536),开始运用意大利诗歌的新韵律和新风格。后者在模仿意大利诗歌时却保持着西班牙诗歌的优良传统,创造了西班牙的感怀诗。他的作品影响了后来的古铁雷·德塞·蒂纳(1514~1554)和迭戈·乌尔塔多·德·门多萨(1503~1575)等诗人,但同时遭到了克里斯托瓦尔·德·卡斯蒂列霍(1490?~1550)的批评和反对。
这一时期的散文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自然地表达时代思想,另一种是单纯追求形式的优美。前一种倾向的代表是胡安·德·巴尔德斯(1500?~ 1545)和阿方索·德·巴尔德斯(1490~1532)兄弟。在此时期,更深刻地反映当时的时代精神面貌的是流浪汉小说《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1554)。这部作品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腐朽,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从未有过的机智幽默的流浪汉形象。其后,马特奥·阿莱曼(1547~1614)写了《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的生平》两卷,使这一类作品盛极一时。

Ⅵ 西班牙是怎样被摩尔人占领的

当时的欧洲,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科技落后,思想愚昧。总而言之,在各方面都无法和鼎盛时期的阿拉伯文明相提并论。所以,这一小支摩尔人部队居然在八年时间内,占领了除阿斯图里亚斯外的整个半岛。

在发现了欧洲人的暗弱之后,摩尔人开始试图向富庶的法兰克进军。结果一来是来自北非的他们在翻越寒冷的比利牛斯山时疲病交加,二来是法兰克毕竟比没落的西格特王国要厉害许多,三来是自己背后还有大量的城市需要驻军,摩尔人的前线实际兵力相对不足。

这三大主因,导致摩尔军队在图尔战役惨败,失去了向西欧发动全面进攻的第一次机会。

经过几年的修整,摩尔人准备再度向法兰克进军。可是,欧洲人似乎真有上帝的保佑。每逢大难,匈奴王阿提拉也好,蒙古拔都的大军也好,蒙古帖木尔的雄狮也好,还是突厥人也好,都是眼看要打下欧洲了,背后却出了问题。不是国王被刺杀,就是老国王死去,大家需要回去争王位。

于是,摩尔人在半岛建立的被称作安达卢斯的大区渐渐被蚕食。1085年,西格特人的故都托莱多被攻占。十三世纪,摩尔人被完全赶出半岛中部。

1236年,曾经的摩尔人在西班牙的首都科尔多瓦沦陷。到十五世纪末,也就是着名的1492年,半岛最后的摩尔人领地格拉纳达陷落。摩尔人退回非洲。现代欧洲最初的两个封建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诞生。

Ⅶ 求大大帮助求西班牙守护圣人圣詹姆斯的事迹和资料,咱只查到他曾经抵抗过摩尔人

圣詹姆斯·马塔莫罗斯(摩尔杀手),是西班牙着名的神话人物帮助基督徒战胜穆斯林。据传说,马塔莫罗斯是耶稣基督使徒的圣雅各的儿子,。西班牙传说讲述他出现在844年5月23日克拉维霍的争斗,骑着一匹白马以及带着一面白旗帮助基督徒击败摩尔人(穆斯林),发动收复失地运动(“光复运动”)。这场战役首次被提到是在13世纪的托雷多总主教罗德里哥·希梅内斯·德拉达所编纂的史书中。
在十七世纪前,他是西班牙民间崇拜的圣人,称他为西班牙的守护圣人。直到1760年11月,当教皇克莱门特十三世撤销这一荣誉,并正式宣布无原罪圣母作为西班牙的守护圣人。
在马德里三一一连环爆炸案后,他不再被称国家圣人,但雕像仍保留在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

Ⅷ 葡萄牙西班牙兴起衰败的原因

1、兴起

西班牙和葡萄牙之所以先于欧洲其他国家崛起,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两个国家先于其他国家建立了民族性国家;相较于当时欧洲其他封建王国基于基督教世界共同信仰的最高原则,民族国家更能将国运与国民的世俗利益放在首位。也是基于这一点原因,两班牙和葡萄牙王室才牵头,鼓励和资助了两国的冒险家前去海上探险。

不管是达伽马、麦哲伦还是哥伦布,均是接受葡萄牙或两班牙王室的资助,领了王命前去开拓新航路的。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葡萄牙和两班牙在进行海上贸易的同时,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两国殖民者通过赤裸裸的掠夺,将大量真金白银运回本国。葡萄牙和两班牙几乎是以“暴发户”的姿态登上彼时的欧洲历史舞台中央的。

2、衰败

西班牙与敌对国家持续斗争,引起领土、贸易和宗教冲突,都使得西班牙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地中海与奥斯曼帝国战事频繁;在西欧,法兰西殖民帝国逐渐崛起并威胁西班牙的霸权;在海外西班牙首先与葡萄牙帝国竞争,后来的对手还包括大英帝国和荷兰殖民帝国,而且英、法、荷三国支持海上抢劫,西班牙过度动用军力、政府贪污渐趋严重以及军费导致经济停滞,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

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的军队和西班牙的军队进占葡萄牙,王室全体成员和国王去巴西避难。14年后,葡萄牙人在英国军队的帮助下赶走了法国人,葡萄牙国王若昂六世将佩德罗王子留在巴西继续执政,他自己回了国。

第二年也就是1822年,若昂六世写信给佩德罗王子要他回葡萄牙,但佩德罗王子撕毁了父亲的信,向周围的人宣布说:巴西从此脱离葡萄牙。他说这话时,是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伊皮兰加河。从此,佩德罗成为巴西帝国的首任皇帝。葡萄牙在东方帝国崩溃之后,在美洲的这一大块殖民地也失去了,从此它走向衰落。

(8)西班牙光复运动赶走了多少摩尔人扩展阅读:

葡萄牙的发展史: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也是欧洲最西端的国家,与北非隔海相望。土地面积9.2万平方公里,15世纪末其人口仅110万。11世纪前曾经先后置于罗马人、阿拉伯人、摩尔人的统治之下。1143年,教皇承认葡萄牙王国独立,它是欧洲最早实现民族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国家。

1147年,阿丰索一世夺取了摩尔人占领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里斯本。葡萄牙在立国初期就非常注重发展航海事业,将之作为传统国策,并用王权来保证实施。1375年,犹太制图家贾•克雷斯奎父子在葡萄牙绘制出当时欧洲最完备也是最准确的世界海图-“加塔兰地图”,成为葡萄牙航海者的指路明灯。

1420年前后,亨利在萨格雷斯半岛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航海学校,为葡萄牙培养了大批熟练的航海者。1420年,马德拉群岛发现,此前发现的加那利群岛则不得不让给西班牙。1431年,亚速尔群岛发现,成为大西洋航行的补给基地。

1434年,亨利的远征船队首次越过西非的博哈多尔角。1445年,贡萨尔维斯发现佛得角(葡萄牙语“绿色之岬”)群岛。同年,葡萄牙人开始闯入黑非洲。1448年,亨利在阿尔金建立了葡萄牙在西非的第一座堡垒,作为大规模掳掠的根据地。从黑非洲掠得的黄金、象牙、黑奴使葡萄牙人得以继续在摸索中向东方扩张。

以后葡萄牙每进至一地,就建立起商站或据点,并用当地获得的收益来支持下一步的行动。“航海家”亨利毕生从未参加过任何探险远航,他扮演的是葡萄牙这艘航船的领航员。到1460年亨利去世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进入繁荣期。

Ⅸ 西班牙的国光复运动

简史: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

西班牙位于西南欧伊比利亚半岛上。西南部临大西洋,西北邻靠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东北部与法国和安道尔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临地中海,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北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它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绝大部分,面积504748平方公里,人口3719万。天主教为国教。当葡萄牙成为独立王国,开始进行探险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其他地方在为光复西班牙而努力。当葡萄牙人开始从探险中得到收益时,西班牙人心情复杂地看着葡萄牙人不断地向南开拓,却只能在几个群岛上与之展开争夺。但在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凭借殖民美洲所获得的财富,很快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国。

一、光复伊比利亚

光复运动迅猛发展

在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中,基督徒逐渐形成了几个小王国,随着形势的发展,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形成几个较大的天主教国家。11世纪至13世纪是收复运动大发展的时期。11世纪前半期,形成的国家有雷翁、卡斯提、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1076年~1134年,纳瓦拉并入阿拉贡;1134年阿拉贡与加泰罗尼亚合并为统一的阿拉贡王国;1230年雷翁王国合并于卡斯提王国。这种联合过程的发展,使卡斯提王国和阿拉贡王国,从12世纪前期起,就成为西班牙光复运动斗争中心。天主教国家的大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统治西班牙的倭马亚王朝的分裂和大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在基督徒的进攻下,节节败退的穆斯林向北非摩尔人求援。约两万北非的摩尔人在伊本·优素福的率领下于1086年来到伊比利亚半岛。在这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阿方索六世大败,只带了300人死里逃生。伊本·优素福则把4万多个首级作为战利品带回北非,垒成一个金字塔以夸耀战功。到了1090年,伊本·优素福一度占领西班牙大部,只有几个城市还在基督徒手中。在重大失败面前,基督徒不屈不挠,13世纪初,基督教诸王国(雷翁、卡斯提、阿拉贡、纳瓦尔)联军在西欧各国十字军的支援下,在托洛萨的那瓦斯战役中(1212年7月16日)使穆瓦希德王朝的军队遭到决定性的失败。摩尔人被杀的至少有16万人。此后,斗争形势发展迅速。到13世纪,半岛上形成三个较大的基督教国家纳瓦拉继12世纪并入阿拉贡后,后来又分裂出来,13世纪时成为法国的一个省,到了14世纪中叶又独立,1512年归并于西班牙。:卡斯提、阿拉贡和葡萄牙,阿拉伯人仅剩下格拉纳达一个小王国偏居一隅。

光复运动的混乱时期

在光复运动的大好形势面前,各个基督教王国内却为争权夺利混乱不堪。纳瓦尔王国在查理三世死后就陷入了分裂。雄心勃勃的卡斯提国王阿方索十世在晚年陷入儿子桑什为保证继承王位而发动的叛乱中。1350年逝世的阿方索十一世留下了一个儿子佩德罗和五个私生子。在佩德罗统治时期,阿拉贡向卡斯提宣战,佩德罗决定在讨伐阿拉贡之前把那五个私生子都除掉。军事行动为残忍的报复提供了借口。亨利要把佩德罗的老婆和女儿拿来取乐,佩德罗则处死了所有与亨利接触过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阿拉贡和卡斯提媾和后,亨利始终没有放弃向佩德罗复仇的念头。他撺掇阿拉贡国王再起战端,并从法国搬来雇佣兵,佩德罗则与格拉纳达的穆斯林结成联盟。支持阿拉贡和亨利的法国与支持卡斯提和佩德罗的英国的干预使战争越发激烈起来。法国派遣的雇佣军轻易地攻占了卡斯提,亨利加冕为卡斯提国王,佩德罗逃到了托莱多。但后来,亨利和迪·吉斯盖克兰进入西班牙的法国雇佣军的指挥官。的军队与英军遭遇,亨利战败,迪·吉斯盖克兰被俘,但不久在付出了巨额赎金后被释放。迪·吉斯盖克兰发誓要报仇,他与亨利会合后,围攻托莱多,佩德罗被捉。亨利和他进行了一场肉搏,真正的肉搏,佩德罗最后被亨利杀死。私生子亨利成为了亨利二世,他与法国合作,对葡萄牙人作战。很快他就死了,据传是被纳瓦拉人毒死的。其子胡安一世被葡萄牙人打败,1390年坠马身亡。其后王位相继由亨利三世和胡安二世继承。

胡安二世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阿拉贡王国的玛丽亚,她于1425年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亨利四世。第二任妻子是葡萄牙的伊莎贝拉,她于1451年生下了女儿伊莎贝拉,1452年生下儿子阿方索。亨利四世是个平庸无能的人。面对全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他对此一筹莫展。在与格拉纳达的战争中也屡战屡败,平时对其下属又赏罚失衡,用人不当,国内各贵族都抱反抗之心。亨利四世也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纳瓦拉的布兰卡,因为没有生育被休。第二任妻子是葡萄牙的胡安娜,生下了一个女儿贝尔特拉尼娅。由于亨利四世太过无能,一部分贵族宣布废黜亨利四世,拥立未成年的阿方索为王。但阿方索很快死亡,年仅15岁,据说是被亨利四世派人杀死的,于是这部分贵族转而支持伊莎贝拉。两方势力展开内战,1468年7月,亨利四世虽镇压了贵族们的反叛,但考虑到反对者们仍然拥有强大的力量,仍与他们签订了《托洛斯·德·基桑多和约》。根据和约,亨利四世承认伊莎贝拉公主为其合法王位继承人;国王不得强迫伊莎贝拉公主与某人结婚,但伊莎贝拉公主的婚事须经由国王恩准;所有阿方索派贵族必须向亨利四世宣誓效忠;双方应停止内战,共同为卡斯提王国强盛而努力。

1276年,阿拉贡国王雅各一世死后,留下遗嘱将王国平分给两个儿子,这带来了灾难。兄弟、堂兄弟之间时常相互打仗。1410年,由于没有继承人,阿拉贡国王的王冠落到了卡斯提王子斐迪南头上,史称斐迪南一世。斐迪南死后,其子阿方索五世继位,他于1442年征服那不勒斯王国,把版图扩大到意大利半岛。阿方索五世把王位留给了弟弟胡安二世(与卡斯提的胡安二世不是同一人),他由于其父而为卡斯提人,由于其兄而成为阿拉贡国王,由于其妻而成为纳瓦拉国王他的妻子是纳瓦拉女王布兰卡一世,也就是亨利四世第一任妻子的母亲。妻子死后,胡安二世成为纳瓦拉国王。。胡安二世怀有统一西班牙的野心。由于他与第一个妻子生的儿子卡洛斯不承认继母的纳瓦拉王后的称号,胡安二世把他投入监狱,剥夺了其王位继承权,把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儿子斐迪南立为王位继承人,实际上就是王子。胡安二世还把一个女儿嫁给了法国伯爵加斯顿·福阿,并向他表示了支持法王的意思。此举引发了各国大贵族的反对,因为他们怕法国势力加强而危及自身利益,从而选择支持卡洛斯。因为加泰罗西亚支持卡洛斯,胡安二世与之作战,纳瓦拉因为内战四分五裂。形势在对卡洛斯极为有利的情况下,他却突然死去,据推测很可能是被毒杀。

伊莎贝拉女王

17岁的卡斯提王位继承人,漂亮的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伊莎贝拉,未来的卡斯提女王成了欧洲众多王孙贵族眼中的香饽饽。围绕她的婚事,各方势力展开激烈角逐。亨利四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决定将妹妹嫁给与卡斯提王室有血缘关系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此举得到了大贵族的支持,因为他们怕卡斯提与阿拉贡合并后王权会得到加强,他们的独立地位得不到保障,封地也有可能会被没收。支持西班牙统一的贵族则支持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结合,希望用阿拉贡的势力保住伊莎贝拉的继承权,进而实现两国的合并。阿拉贡的胡安二世全力支持两人成婚。伊莎贝拉具有十分清醒的头脑,中意于精明强干的阿拉贡王子斐迪南,她要权力更多于爱情。1468年秋,她派人秘密地与斐迪南谈判,随后于1469年1月7日签订了婚约。亨利四世得知妹妹不经他允许私订终身,十分气愤,决定在结婚以前把她囚禁起来。但伊莎贝拉机警地逃脱了,并且写信向斐迪南求援,要他立即前来完婚。1469年10月19日,两人在巴利亚多利德完婚。根据当时的法律,堂姐弟结婚必须得到教皇的许可,显然这是来不及的,于是阿拉贡的大主教只好伪造了一纸许可,这日后又成为内乱的一个缘由。

伊莎贝拉与斐迪南的结合,适应了西班牙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统一进程起了加速作用。但这一违反和约的行为使亨利四世极为恼怒,他剥夺了伊莎贝拉的王位继承权,把贝尔特拉尼娅确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还派出军队逮捕伊莎贝拉。逮捕行动遭到了渴望统一安定的卡斯提和阿拉贡人民的反对,他们走上街头,挥舞两国的旗帜,高喊“卡斯提—阿拉贡”的口号阻挡国王的军队,伊莎贝拉趁机逃脱。为了借助法国抗衡阿拉贡,亨利四世又把女儿贝尔特拉尼娅许配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弟弟吉恩斯基公爵。1470年两个人订婚,就在要举行婚礼的前夕,公爵突然死去。公爵之死是因为路易十一深恐公爵娶了卡斯提的王位继承人之后势力强大,因此派人将他毒死的。1474年12月11日,亨利四世逝世,第三天,伊莎贝拉宣布继承王位。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真正的王位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从法律上讲,王位应该属于贝尔特拉尼娅,但她的血统却遭到了怀疑,认为不是国王所生。而且一些大贵族为保住自己的特权,让年仅15岁的贝尔特拉尼娅与年过半百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订婚,借重葡萄牙的势力对抗伊莎贝拉。让一个葡萄牙人来统治卡斯提是让人不能接受的。在此情况下,伊莎贝拉纯粹的血统、良好的道德和显而易见的能力让她得到了广泛的拥护。为了得到卡斯提王位,阿方索五世率兵两万跨过边境,并且宣布自己为卡斯提国王。伊莎贝拉面临严峻挑战,这时的她既缺少军队也缺少金钱。但在保卫家国的号召下,40000人的队伍很快组织起来,双方开始了激烈争夺。战争持续了四年,直到1479年,斐迪南继承阿拉贡王位后,卡斯提和阿拉贡的联军才把葡萄牙军队打败。贝尔特拉尼娅后来在一个修道院中度过了她的五十年余生,直到68岁时死去。

1479年斐迪南继承王位,使两国实现合并,但这并不是统一,两国仍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独立,没有通用的货币,没有通用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使西班牙联合起来的是共同利益而不是政府和法律,只不过是西班牙王国拥戴这一对夫妇共主而已。当时的卡斯提和阿拉贡之间还互征关税,所有的阿拉贡的海外领土,伊莎贝拉无权过问,同样,卡斯提发现的新大陆,阿拉贡也不得染指。但是这桩婚姻仍然标志着“统一的西班牙王国的形成”。

伊莎贝拉是一个充满活力,很有才干的统治者,在两人的联合统治中,她是主角。伊莎贝拉严厉打击割据分裂的大贵族,西班牙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伊莎贝拉和斐迪南被称为“天主教国王”,王权和神权得到充分结合,西班牙也从专制王权和教会的双重利益出发,强化了对“异端”指的是犹太人、已皈依天主教的摩尔人(被叫做摩里斯科人)、反对国王和教会的人。的镇压和破坏。从1477年开始,在全国遍设宗教法庭,任何人一旦成为被告,轻则查抄财产,重则处以火刑,由于原告同时也是证人,所以没人敢为被告辩护,被告若是不认罪名就会遭到严刑拷打,直到承认为止。从1483年起的15年间,有8000多异教徒和异端分子被处以火刑。这个政策虽有利于政权的巩固,但消极面也非常大,1492年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西欧思想文化界群星灿烂,而西班牙却一片沉寂, 因为在审判制度下, 任何一种与官方不一致的学说都会被视为异端, 并且会招致杀身之祸。在这样一个社会里, 不可能有思想家出现。

攻占格拉纳达

经过250多年的内部混乱后,光复运动终于又走上了正轨。作为正统的天主教徒,在实现两国合并后,伊莎贝拉立即着手实现夙愿:打败阿拉伯人,彻底光复伊比利亚。在加强国内统治的同时, 于1482 年开始同格拉纳达的阿拉伯人进行战争。在战争中,伊莎贝拉表现出其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大无畏勇气。她联络西欧各基督教国家以取得支持, 同时分化瓦解敌人阵营而屡屡得手, 她动员全国的力量投入战争, 典押自己的金银首饰以筹集军费, 并经常亲临前线鼓舞士气。1485 年她建立了欧洲第一所军事医院——女王医院, 以加强军事后勤工作。这些措施都激发了西班牙军队的斗志。

另一方面,格拉纳达这时陷入内乱之中。苏丹宠信外室索拉雅,一个皈依了穆斯林的基督徒,把王后爱恰赶走。爱恰逃到瓜迪斯,把自己的儿子保布迪尔加冕为格拉纳达国王,并组成一支军队同她的丈夫作战,把他逐出格拉纳达,让儿子登基为王。局势非常混乱。

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看到了这个极好的机会,他们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从议会中得到了100万银杜卡托的支持。教皇西克塔斯四世授予他们教皇谕旨,组织了十字军进军,还给他们送来一个银十字架。在重重围困下,最终经过谈判穆斯林投降了。1492 年1 月2日,西班牙军队进入格拉纳达——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王国, 从此结束了穆斯林在西欧的统治, 长达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宣告结束。为了共同庆祝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光辉胜利, 当时整个欧洲几乎所有的天主教堂都钟乐齐鸣。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5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1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48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57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50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1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7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5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8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