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长剑怎么样

西班牙长剑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8-12 06:17:07

⑴ 环片甲与斯帕达长剑:罗马帝国时代的军团装备

帝国早期的军团装备变革中,最主要的变化出现在胸甲和头盔方面。着名的库鲁斯G型盔和环片式金属胸甲(lorica segmentata),都要迟到公元1世纪出现。

▲帝国时期的骑兵头盔

在武器方面,斯帕达(spatha)长剑的出现或许是最重要的变化了,这种长剑兼具高卢长剑和西班牙短剑的特点,首先由来自高卢和日耳曼的辅助部队广泛使用。随后,斯帕达剑也逐渐被帝国的骑兵部队,以及所有帝国军团选为标准武器,并直至帝国覆亡。

罗马骑兵的装备类型沿用了共和国时期的标准,椭圆形或六角形的长盾,连同剑、若干2米以下的短矛成为标配。

随着罗马帝国军事体系的逐渐瓦解,帝国巅峰期的装备体系一并遭到破坏,环片甲大致在公元后三世纪就不再使用,铜制为主的鳞甲和锁子甲再度成为主流。着名的罗马方形长盾被逐步废弃,椭圆的平面大盾和较细长的长方形平面盾开始使用,材质也从压合的多层木板改成廉价的单层木板。军团士兵的头盔护颊、护颈均遭到简化,成为廉价而易于生产的类型。

经典的Pilum重投枪被取代,被称为“飞镖”(Spiculum)的轻型标枪取而代之,它具有相似的穿透能力和较轻的重量,也更易于用来直接刺击目标。军团中越来越大的长枪兵比例,使得更长的长矛也成为标配,这一武器不具备投掷功能,主要用于结阵对抗骑兵威胁。

本文经指纹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文章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对刀剑感兴趣可加龙泉铸剑师沈师傅的私人微信:LQLSSFB,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⑵ 古代欧洲大剑巨剑是怎么背在背上的

欧洲大剑较长较重,不方便携带,但如图所示,把剑放入特制的皮带上的短鞘中,然后再斜挎皮带背在后背上,骑马步行都可以的。

正如其名所示,乃堂堂正装入朝所用的礼仪之具。有着修长的多棱刀身和圆盘型的护手。它是一种屏弃了细剑复杂的动作,确保对敌人一击必杀的杀伤力和足以贯穿轻型护甲的破坏力。这种多棱刀身的设计甚至影响了后世刺刀的设计很长的时间。

⑶ 介绍一下十字长剑,最好详细一点。

十字剑,花剑(rapier)西方中世纪几近结束时,随着火枪的出现,剑已经成了配火枪的主武器,金属盔甲渐渐退出了战场,剑术也变成了以刺为主,于是,十字剑便蹬上了历史舞台。这种剑比较华丽,单握的剑柄,盾般的护手和细长的剑身说明了它只能刺击,西班牙和法国的某些十字剑还有较阔的剑刃,可以进行切削,但威力弱的可以,不过,这种剑作为“文明”点的冷兵器被一直保存到今天。
据资料记载,欧洲自中世纪开始,由于冶铁技术的不断提高,士兵盔甲的防护功能也越来越强,促使欧洲各国的冷兵器进入了十字剑时代。在这一时期,苏格兰的克雷默长剑和条顿武士的骑士剑较为有名。
在英国民间传说中,英雄们的手中经常握着一把形制巨大的克雷默长剑。这种剑的长度通常为1.5~2米,形制简朴,呈十字架形状。由于剑体长大,典型的克雷默长剑往往在剑柄后端配有平衡剑身的球形饰物。克雷默长剑的威力非常强大,很适合在混战中与敌方的重型步兵肉搏时使用。
条顿武士剑也是一种比较有名的十字剑,它在15~17世纪之间流行于德意志、奥地利和瑞士。不过,这种剑可不是一般人都能使用的,它的长度约为1.8~2米,只有身高臂长的勇士才能将它舞动起来。条顿武士剑装饰华丽,剑身上伸出两个带刃的小枝,有时还带有锯齿—之所以要做成这么奇怪的样子,是为了增加劈砍时对敌人盔甲的破坏力

⑷ 中世纪西欧兵器大全

中世纪西方冷兵器简介

中世纪虽然黑暗,但是这种黑暗和随之而来的神秘气息中也带上了浓浓的华丽和浪漫。长矛和铠甲、城堡和骑士,都是那个时代中最着名的象征。虽则就战争艺术而言粗陋不堪,但那种浪漫的美感却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永远地存留下来。
一剑
在人类的潜意识里,剑是男性的一种象征,因此很多神话传说中,主角拿的都一定是剑;而现实世界里,从希腊和罗马的时代开始,剑就作为士兵的标准配备而存在了。这种传统延续到中世纪,也没有什么改变。欧洲的斧和矛虽然也有着诸多不同的型号,但基本是相同的东西,不比剑的家族,有着那么多奇形怪状的成员。欧洲的刀剑发展在十六、十七世纪时达到顶峰;在这一段时期之内,除贵族平时佩用的装饰剑以外,主要的刀剑有如下述:
普通装备:长剑(Longsword)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为了修辞上的方便,所有的“剑”都能和“长剑”一词混用;而真正意义上的长剑则出现在中世纪早期,是一种轻、薄、长短适中,无论单手还是双手都能方便使用的一种武器,以切削,突刺为主要攻击方式。长剑的刃长70到80厘米,柄长20到25厘米,但是这种剑的破坏力实在太小,所以主要是给一般士兵用的武器。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长剑的柄头一般没有装饰或只有长椭圆配重球。
单手武器之王:骑士剑(Knightsword)
骑士剑是由长剑发展而来,并且吸收了很多维京剑的特点。在十一世纪时出现了这些在马上的骑士专用的武器:长枪和鸢形盾,但是使用盾牌和操控马匹使骑士的长剑失去了双手使用的价值,而又窄又薄的长剑对锁链甲的破坏力又不足,所以,骑士专用的刀剑出现了。骑士剑的剑刃为锐角等腰三角形,长70到80厘米,握把仅容一手握持,并有较大的配重球,在马战中可以充分发挥突刺的威力,面对站在地上或已经倒地的敌人时它也是最佳选择;《魔戒》的电影里,马上王国罗罕的骑士们用的武器就是骑士剑。但是,万一必须步战,这种剑砍劈的作用实在太差劲……所以到了十二世纪,阔剑和斩剑就诞生了。
苏格兰的巨剑:斩剑(Claymore)
这种剑是纯粹的步兵剑。看过电影《勇敢的心》的人对它应该有很深的印象:至少1.5米的长度,钝圆的头部,宽阔但薄的刃身,握把上方有一段无锋的剑刃,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砍劈”而存在。在苏格兰人抵御英格兰人的战斗中,面对英格兰整齐的长矛步兵阵容,擅长混战中“一斩多”的斩剑发挥出了它的威力。但是作为军队的装备,它实在太过极端了;所以,除了对一些佣兵外,斩剑逐渐失去了价值。
石中之刃:阔剑(Broadsword)
阔剑是有着典型英格兰风味的武器。平行的剑刃,长椭圆的头部,较宽厚的刃身和够双手使用的剑柄,是一种非常没有特色的武器,但是无论是马上、步战、平时防身或水上战斗时都能发挥出作用,在十一到十五世纪中一直是主流的个人武器。传说中亚瑟王的削钢圣剑艾克斯卡里巴(Excaliber)也是一把阔剑;但是到了十五世纪,逐渐发达的冶金技术使它的地位逐步让给了大剑。
伟大的“杂种”:大剑(Bastardsword)
十五世纪,通过阿拉伯人的传播,中国和日本先进的冶金技术传入欧洲。于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军人和佣兵们的“斩刺不能两全”的问题遂由大剑的出现而得到解决。因为同时拥有骑士剑的“突刺”和斩剑的“砍劈”以及阔剑的“顺手”,所以大剑在名字中出现了“杂种(Bastard)”的字样。实际上,这种剑可说是最完美的;无论是否使用盾牌,都能发挥它的效用。
一把顺手的大剑,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刀刃长度为使用者身高一半,柄长为刃长的三分之一是最好的比例(各位发现没有?其实日本刀对古代平均身高155厘米左右的日本人来说也符合这一比例);《罗德斯岛战记》里帕恩的魔法剑和亚修拉姆的碎魂剑都是大剑(但小说里的碎魂是双手巨剑),《魔戒》里阿拉贡的剑也是如此。
穿刺的极端:穿甲剑(Estoc)
正如斩剑将”砍劈“发展到了极至以发挥对付以锁链甲为装备的轻步兵的杀伤力,在十四、十五世纪,和大剑的流行同时,冶金技术的发展也使沉重的板金铠变得坚固且轻巧灵活得多。越来越多的骑士和佣兵开始青睐这种实用而简单的装备(比起由几万个铁环甚至是金属线编织成的锁甲,这种铠甲简单多了)。而一些富有的骑士也在轻锁甲外装上板金铠以提高防御力。连锐利的大剑都不能穿透这样的铠甲,而步兵的短矛也没有这样的穿透力,于是,又一种极端出现了。
穿甲剑和斩剑是同等级的武器,确切地说,它其实是一种放大的锥子。完全不考虑斩杀的需要,在长达90到100厘米的剑身上,往往有着三棱、四棱、菱形甚至圆形的横截面,而在可以双手使用的剑柄后也往往有着如同短枪托似的配重球,可以用肩膀加大突刺的力量。
虽然对穿着铠甲的士兵来说穿甲剑是如同恶魔般的存在,但是在肉搏时实在是吃亏。不过对真正擅长使用它的高手来说,高速挥舞时的穿甲剑锐利的尖端是有着极其可怕的威力的。而这时,他们也会用预备的左手短剑对敌人时间伺机做最后一击。
隐蔽的杀手:左手短剑(Main-corche)
以法语”左手“为名的这种短剑可以说就是为了击剑手而设计的。二十岁左右、看过黑白电影《王子复仇记》的朋友应该记得最后决斗时双方都是拿两把剑的吧?其实左手短剑就是为了弥补讲究轻巧而牺牲防御力的击剑术而出现的,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盾剑。而也有蛇状,带锁扣的各种怪异设计……总而言之,是辅助类的武器。但是却也有着必要时的杀伤力。
破刃剑(Swordbreaker,ソード•ブレイカー):
它是一种特化的左手短剑。和一般靠半球护手抵挡对方攻击的设计不同,碎剑者唯一的目的,就是锁住和摧毁对方的武器。它有着长棒型的护手,略宽的刀身。但是在一侧的刃上有着锯齿或者格栅的设计。用来卡住对方的武器,然后用力一拧,细剑,小剑这样的武器接可以很容易地被别断。之后,军刀逐渐占据决斗中的主流冷兵器地位之后,又出现了靠沉重的棱齿型刀背硬磕断对方武器的猎刀型破刃剑。虽然比一般的左手短剑欠缺灵活性,但是却直截了当地剥夺对方的战斗力。正如西方军事俗语所说“尽快剥夺对方的战斗力是对你和他都最慈悲的办法”,因此破刃剑在决斗中仍非常常见。
细巧而坚强:细身剑(Tinysword)
在现实中,细身剑是德国贵族喜爱的武器,但在奇幻小说的世界里,这种武器就成了精灵和女性极其偏爱的东西。比如说蒂德莉特……当然,在古代,护卫重要女眷的女佣兵中也不乏它的爱好者。
虽然号称“细身”,但是它和后来专门的突刺用西洋剑(Raiper,就是平时击剑比赛中的重剑或花剑)有很大的区别。其实,这应该是一种为女性或体格瘦小者重新设计的大剑。虽然剑身很窄(和剑柄同宽),但是它略厚的刃脊使其在双手握持挥砍的时候也有一定的破坏力。
由于它有很大的装饰余地,所以不少对体力自信的贵族对它青睐有加。从大仲马《三个火枪手》中的波尔多斯擅长斩击来看,他很可能用的也是这种武器。
细剑(Rapier)
细剑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法国。由于城市人口逐渐增加,道路的修缮,使得人们的来往和日常生活比以往更为安全方便。因此一般人也没有必要穿甲佩刀旅行,但是佩剑却在尚武的西方文化中成了男子气概的象征。所以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只要买得起,就一定会佩剑。甚至佩剑还成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标志。同时决斗也由披盔戴甲肉搏转变为了用细剑决胜负。甚至在服装设计中也往往把剑当作全身服饰的一部分考虑进去。从某角度上来说,细剑也许是最广为国人所知的西洋武器。
小剑(SmallSword)、市内剑(TownSword)、散步剑(WalkingSword):
这些指的都是同一种小型化的细剑。自文艺复兴以来,到16世纪,无论市井小民还是达官贵人,男子佩剑已经是一种日常的习惯。剑的装饰,佩带的方法,乃至长度等等都成为了攀比的对象。以至于在一些尚武的国家里,佩上一把华丽的大剑或者弯刀或者细身剑都是一种风尚。但是越来越长的佩剑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麻烦。17世纪巴黎的警察曾经抱怨过一天里出了20件和剑有关的纠纷,却没有一件是拔剑决斗。
而是比如走在前面的人弯腰拣东西的时候剑鞘就戳到后面的人的喉咙,在拥挤的市场一转身就扫掉一个摊子等等鸡零狗碎的麻烦事情。乃至于英国甚至颁布过专门限制佩剑长度的法令。于是很快地,日常用的佩剑已经连细剑都少见了。一种50到70厘米长,重不超过一公斤的小型的细身短剑广泛地流行开去。这种有着圆盘型的护手和用来别断对方武器的副护手设计,细长的刀身仅仅是“刚够用”的长度的小剑其实并不怎么有威力。不过在那个决斗风行而法律不允许的时代里,这种武器倒不如细剑或者长剑那么容易吸引执法者的眼球,从而在私斗(或者说,高级一点的打架)中极其常见,而“挑您最长的那把来让我看看”则成了正式决斗挑战的代称。到19世纪之后,一般人不再佩剑,逐渐地小剑成了一种礼仪性质的仪式用具。一些着名的珠宝设计商就往往要为贵族或者院士们设计独特的仪式剑,所谓的佩剑贵族和长袍贵族,也就是这么来的称呼。
德国劈刺剑(GermanCutandthrustsword):
这种流行在1375到1450年的日尔曼人之间的单手使用的剑是介于骑士剑和大剑之间的典型过渡类型。这种武器最先是为轻装甲的步兵所设计,逐渐也为骑士阶层所接受。它有着漂亮修长的直刃和均匀的浅弧收锋。在保证了穿刺的威力的同时也确保了劈砍时的强度。一般来说,它全长41又3/8英寸,刃长34英寸,刃宽1又7/8英寸,刃厚3/16英寸。无论是砍还是刺都能够保证足够的破坏力和强度。而且这把武器颇为轻巧,只有3磅又4盎司。从这点可以看出它是一种以步战为基础设计的武器。对重型的铠甲破坏力不足,但是却方便使用。这和往往超过4英尺,重过9磅的大剑相比确实是差距很大,但是却是最早将“砍”和“刺”结合在一起的设计,对后世的武器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焰形剑(DesFlamberge):
焰形剑德文原名的意思,直译是“火焰般的刀刃”。正如其名,这种武器在15到17世纪之间,一直是德意志法庭和宫廷权威的象征。穿着法袍的士兵手握双手焰型剑(ZweihandeFlamberge)正如同中国的衙役手持水火棒,罗马侍卫肩扛“法西斯”一样,象征着法律严酷无情的一面。而身不着甲,手舞焰型剑冲入对方弓弩阵中左右砍劈大开杀戒的瑞士佣兵也正如苏格兰令人恐惧的斩剑手一般,是无装甲或者轻装甲士兵最为恐惧的噩梦。但和无法当成冲锋陷阵的兵器使用的水火棒或法西斯比起来,从这点来看也许正象征着日尔曼民族的简洁实用主义。由于当时欧洲战场的第一列步兵往往是长矛手、火枪手等轻步兵,甚至是完全没有铠甲防护的,挥舞着这种巨大而恐怖的武器冲锋的瑞士•德国山民组成的,履山地如平地的佣兵可以很快地撕开第一阵的防线,直接把重步兵和来不及冲锋的重骑兵暴露在己方火力和骑兵冲锋的锐锋之前。而那和马来西亚库里司剑极其酷似的曲刃对于无防御的肉体来说是一种残酷而有效的武器。可以比直锋的剑砍得更深,又不象弯刀那样需要垂直于切面的大力挥舞,一次直抹就可以造成很深的伤口。这一点在德国双手剑(Zweihander)上经常采用的锯齿刃是同样的出发点。
德国双手剑(Zweihander):
德国双手剑和一般被称为“巨剑(GREATSWORD)”的一般双手剑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双手剑的比例,和长剑或者大剑是相同的。而德国双手剑4英尺半的剑身上,刀刃的部分还不到3英尺半。最有趣的是,这种长过6英尺2英寸的巨大细长的武器最常见的握法却是一手握住刀刃下用木材保护的剑身,一手握住剑柄上部,在狭窄的地方充分发挥短小的刀刃和细长坚韧的剑柄两方面打击的能力,而在野战中也可以双手握柄发挥大力砍杀的威力。但是和一般用来对付重铠甲的士兵的巨剑不同的地方是这种武器针对的目标还是轻步兵;可以说德国农民起义中最常见的武器正是这个,因此它也经常采用焰型刃或者锯齿型的设计。与其说是剑,不如说是更接近中国的朴刀和日本的野太刀的武器。
苏格兰笼手剑(Scottishbaskethiltclaymore/Broadsword):
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苏格兰人在他们民族性的武器阔剑和斩剑的基础上吸收了大陆流行的细剑的装饰,将斩剑和阔剑略微的小型化,然后用整体的金属丝编制的笼手(baskethilt)包住整个护手,并在内里衬上鲜红的苏格兰粗呢子。先不提实用性如何,至少那些苏格兰的男人们穿着华丽的紧身外套,插着羽毛的贝雷帽,红色的格子呢短裙和长袜子时,这些装饰华美的剑成了他们身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显得喜气洋洋意气风发。苏格兰人一向高傲而好斗,在那个年代,决斗可说是家常便饭。由于不再需要对抗铠甲,笼手剑几乎都是单手剑,一手笼手剑一手小圆盾正是那个年代决斗中的苏格兰男子的注册商标。当然,源自斩剑的设计,使得这些剑在决斗中依然是以挥砍为主。作为一种民族性的武器和装饰品,笼手剑到今天一直可以在各个苏格兰的民俗庆典中看到。而苏格兰传统的剑舞的道具,也正是这种象征着这个高地民族繁荣的华丽武器。正如同斩剑如同引领自由的十字架,笼手剑也有着象征丰收的篮子的意味在其中。和平时代的武器,和战乱时代的武器,也许也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吧。
阵剑(WarRapier,CidSword):
看遍整个欧洲大陆,也许没有一个民族比西班牙人更喜欢华丽,阔气,要面子。仿佛整个西班牙民族的性格都是用浓烈的红和黑所涂成。也正是这个西班牙,可以说欧洲贵族社会所有华丽到夸张的东西多半都有西班牙人的推波助澜在。包括那着名的硬圈领,和细剑,短套裤,击剑短上衣,花边等等等等。这一切的广泛流行都和西班牙的风流骑士们脱不开关系。就是这样,西班牙的贵族们一向对造型简单干练,机能性远高过装饰性的阔剑,巨剑和大剑嗤之以鼻,称之为“蛮人的武器”,西班牙的绅士老爷们无不以佩带短小华丽的细剑为荣,甚至在上战场时仍然佩着它们。但是在其他国家的骑士们抛下断裂的长枪拔出大剑开始投入绞肉机一般的混战,以自己为中心创造出死亡和鲜血的泥泞旋涡时,我们华丽丽的西班牙大爷们楞是傻眼了。纤细的细剑别说杀人,在不脱掉铠甲的情况下连自杀都做不到。死要面子活受罪,也许说的就是这样的家伙吧……终于,无法忍受这种被动挨打局面的西班牙骑士们在16世纪中叶妥协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愿意象德国骑士那样挂着敲打靴子的大剑在宫廷里登堂入室。无论如何都不肯放弃华丽装饰的西班牙骑士在踯躅再三后,设计出了一种装在细剑般的单手把柄上的重型剑。这种重心偏前的武器在马上有绝佳的破坏力,然而要习惯使用它却是非常困难。不过至少西班牙的骑士老少爷们不用在长枪刺出后就抱着马脖子拼死逃跑了。但是这样的武器却让一大群贵族们,特别是那些和战场上的辛苦无缘的长袍贵族们讥笑不已。于是凡事都爱说个条谱的西班牙人把那位11世纪的风流人物,一等一的罗曼史英雄,毕瓦尔的罗迪利格•迪亚兹,熙德爵爷的故事搬了出来,宣称这种新的武器乃是仿照熙德手中的两把神兵而来,并且将无护掌带的叫做提泽纳(Tizona),是步兵用的。将有护掌带的骑兵用剑叫做科拉达(Colada),以传说中的神兵利器的名字来命名这种武器。一般来说科拉达要比提泽纳来得厚而长。重量在8到9磅。而提泽纳则和阔剑的刃长类似,重5到7磅。在古斯塔夫时代的瑞士军团中,来自芬兰的胸甲骑兵们也使用着类似的武器。不过他们却很老实的称之为“WarRapier”,但是另一个来自他们战斗中呼号的外号“Hakkapelis”要出名的多。这个词的意思,从他们战斗中的怒吼“把他们剁成排骨!”相信大家也猜到一二了。
正装剑(DressSword):
正如其名所示,乃堂堂正装入朝所用的礼仪之具。然而宫廷虽然华丽堂皇,却也是阴谋和暗杀所永远潜伏的地方。于是乎,在冠冕堂皇的礼服之下,全然不下于血腥搏杀的战场上那样五花八门的防身器具也层出不穷,争奇斗艳。从链子甲背心(Chainshirt)到护心甲,从夹着薄铁片的衬衫到穿在长袍里的胸甲。但是仍然免不了在宫廷的阴暗角落或是讲台或是庭院或是来去的路上偶尔遇上那么几个抱着请你去天堂度过安逸人生的好心的路人。英国的绅士们自大革命至光荣革命这短短时间内,受够了这种威胁和恐惧。为了决斗,防贼设计的细剑再也不能给绅士们安全感,武人们将军刀佩在了腰间,而文官们则为自己设计出了正装剑。正装剑有的是一种缩小了的穿甲剑。有着修长的多棱刀身和圆盘型的护手。它是一种屏弃了细剑复杂的动作,确保对敌人一击必杀的杀伤力和足以贯穿轻型护甲的破坏力。这种多棱刀身的设计甚至影响了后世刺刀的设计很长的时间。有的则是厚身的细剑,除了突刺之外,留有锐利刀锋的剑刃一挥之下的威力也可以打倒轻装的刺客。同时,正装剑的外观庄重素雅。和英国风格的正装非常合适。给人以严端正之感。因此在正式场合也是一种普遍的装饰。。而使用正装剑的决斗,正是现代击剑中“重剑”项目所模仿的对象。
当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时所佩带之正装剑和拿破仑皇帝日常的佩剑正是两种设计风格的体现。
印度式长刀(Tarwar):
随着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尔王朝统治印度,印度的武器逐渐带上了浓厚的中东风格,特别是在轻骑兵手中广受欢迎。受土耳其卡拉拜拉长刀的影响,印度在16世纪开始出现了单手的轻型单刃长刀。这种截面成T字型,轻而锐利的长刀在刀全长1/3的刀尖开了双刃,无论是突刺还是斩杀都可以在一个简单的甩臂动作中完成。这种刀除了在马上平端,利用冲锋的冲力取敌首级外,所有的格斗动作都靠手臂和手腕划出或大或小的圆弧。这使得刀手仿佛被包围在一团光弧之中,在凌厉的肃杀之气中透出一种飘逸高雅的潇洒。因此在东印度公司偶然带回了几把这种大马士革钢制的长刀之后,在欧洲的武人间很快就形成了一阵抢购的风潮,甚至连仿制品的价格都一路飙升上天。后来成为皇帝的拿破仑•波拿巴也是这种武器的欣赏者之一。当时欧洲军队的军刀正在直刀和弯刀间徘徊不定。时髦的法国人却已经将自己的军刀定为这种“东方式”的武器。电影“拿破仑先生”中有一段对当时用军刀格斗的传神描写。双方略曲背,左手自然平伸张开,食指和手臂一直线指向对方,右手举刀过顶,刀刃向上,以刀尖和左手食指做依据,攻击时从上而后而掠起,之后再以劈砍和转身回到准备位置对峙。这种简单但是有效地利用了军刀弧度的优雅剑术也正是源于印度。在那个东方文化熏陶着整个欧洲的时代下,法国,英国等等国家都逐一采用这种军刀,也许并不是什么巧合吧
刑剑(Nachrichter):
德文原意是“砍脖子的”。这种在断头台发明之前占据了死刑台上的主角的武器,是仅仅为行刑而设计的。但是却有一些人也把它带到了战场上。这种畸形,有着宽阔刀身和沉重头部的巨剑非常适合举过头顶使用,它的奋力一挥可以轻易地斩下人头。但是这只有熟练的刽子手能做到。历史上正是因为拙劣的刽子手在使用这种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掌握奇特的平衡感的武器时带给犯人太多惨不忍睹的痛苦才发明了断头台。由于仅仅是为了行刑而设计,因此它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在举过头顶挥下时能充分发挥巨大头部和锐利刀刃的作用。一旦在横砍等动作时,全然偏前的重心使得它极度难以控制。3D格斗游戏《SoulCalib》中的齐格飞挥舞着这个武器作战的动作,一向是让笔者狂汗不已顺便怀疑其身份。顺便提一下,这种武器一般来说是禁止一般人拥有的。只有官家的刽子手可以携带。《三个火枪手》中的刽子手用的就是这东西。

⑸ 文艺复兴时期的武器风格是什么

先举个例, 文艺复兴时期的剑是由中世纪初期的“罗马内斯库式”长剑演变而来的。最初,这种骑士剑的剑身和护手柄组成十字形,具有劈和刺双重功能。14世纪后半叶,由于盔甲匠们使用增强甲片的方式,增加了锁铠的抵抗力,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可以刺入铠甲缝隙的细长剑。这种剑又细又长,不便插入剑鞘里,于是骑士们或是直接扛在肩上,或是插入腰带的铁环中,随身携带。15世纪德国出现了一种战斗剑,这种长剑是攻击盔甲的锐利武器。15世纪后半叶,西班牙出现了一种护手柄前面再装上护手圈的长剑。当骑士伸出手指握住护手柄时,护手圈就起到了保护手指的作用。

长剑的种类:
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剑就是“笼形柄”长剑。意大利人称之为striscia[意],法国人称之为rapiere[法]。
“笼形柄”长剑诞生于15世纪中叶,是护手圈长剑espada[西]的进一步发展。到了16世纪后半叶,其“笼形柄”结构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并普及到欧洲各地。
当时,意大利的米兰、西班牙的托莱多、德国的纽伦堡、奥格斯堡、索林根、帕绍等地都能生产这种剑。虽然产量极高,但留下制造商商标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当时规定,只有工匠同盟的成员单位、名工匠制造的产品才能享受如此殊荣。这一结果造成当时生产出的许多优秀长剑,我们今天无法鉴定其制造者。
“笼形柄”长剑有两种制造方法:一种是和骑士剑一样,制成带槽(sguscio)[意]的双刃剑;另一种就象细长剑estoc一样,将剑身打成菱形,剑刃打成棱形(costra)[意]

笼形柄长剑显得豪华,恰好迎合了贵族子弟们的嗜好,于是工匠们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雕刻工艺,给剑柄镀金,使得这种剑更加华丽、耀眼。
但进入17世纪后,复杂的笼形柄结构渐渐趋向简洁化。先是护手柄的双柄减少成单柄,然后将单柄弯曲成弓形。意大利人把这种弓形称为baffo(猫胡子的意思),称这种单柄弯曲的护手为“粗笼形柄”(mezza gabbia)。

在西班牙,“碗锷”(taza)[西] 代替了过去的“护手圈”。这一款式也传遍了欧洲。意大利人称它为tazza[意],英国人称它为“碗柄”(cup-hilt)[英]。

以后又出现了更简洁的“碟柄”,以及在“碟柄”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两片花瓣式的护手。意大利人称这种剑为spadino。这个称谓是spada[意]的指小词。Spadino的长度与普通长剑完全一样,但重量只有长剑的一半。这种剑在睡觉时挂在枕边,用以护卫,因此英国人称它为“枕剑”(pillow sword)。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长剑都朝着简洁化方向发展。维琴察生产的护手反而造得比以往更大、更结实。可能是由于这种护手大得如煎饼(schiacciata)[意]一般的缘故吧,意大利人称这种护手为schiavona。

⑹ 欧洲剑的种类

中世纪的欧洲,剑是力量的象征,或者王权的代表。骑士的配剑是骑士精神的化
身,被赋予神圣的性质和独立的生命。如矮子丕平到查里曼的法国国王明文规定:"骑
士如被俘,不得用自己的剑当赎金。""哪怕失去人身自由,不能放弃自己的剑。"罗兰
在战死之前所作的,就是将配剑在石块上猛砸,不让落进异教徒手中。 从苏美尔发现
青铜的秘密,到温泉关的三百壮士,以及罗马帝国装备的还是青铜武器居多。后来实
战中使用过的剑多为手工打制的铁剑,也有少数钢制的,但冶炼质量多半不过关。武
侠书中什么百炼精钢剑是满口胡柴。常见的剑有下列的种类:

罗马式短剑:这种武器的出现与罗马军队的作战思想有关。首先是远距离投掷标
枪,近距离接敌时用一人高的盾牌防护全身,排的又是摩肩接踵的密集阵,个人没有
很大的回旋余地。故而使用的剑很短,主要用于刺击而不是砍削。青铜浇铸,长度一
般在30-40公分,格斗时尽量刺入对手的要害部位,心脏或腹部(《角斗士》拍的极为
真实)。

英格兰宽刃剑:奇幻小说中最常见的兵器,实际上,亦是中世纪欧洲军队最普遍
的装备。长3英尺左右,单手挥动。剑有两刃,一击不中,不用翻腕即可回击。十字形
把手多为铁或黄铜所制,剑柄末端常有一圆球,非为装饰。注铅,以维持用力砍劈时
手腕的平衡。自罗马帝国湮没后,这种兵器广泛的出现在各个战场上,从百年战争到
红白玫瑰,从《勇敢的心》到《十字军骑士》。直到14世纪,锁子甲取代简易的皮
甲,沉重的宽刃剑逐渐失去用武之地,退出历史舞台。

弯刀/马刀:可视作弯曲的单刃剑,长3英尺左右。在高速奔驰的坐骑上,割削对
手的颈部是最常见的用法。弯曲的锋刃更容易加工,由于在马上交错只有一瞬,所以
只要一侧开锋。刀柄早时也是十字,其后为了保护推刺时的手腕,刀柄被铸成篮状或
杯状。摩尔人与阿拉伯的骑兵最多使用,看过《铳梦》的朋友对凯莉的大马士革刃一
定印象很深,被誉为其时兵刃中最锋利者,主要为十字军所用。大马士革钢刀锋利、
不锈、韧性极好,可弯至直角。其冶炼的秘诀是加入铝使晶体更小,不易折断。以及
在煅打中反复淬炼,大英博物馆中一柄1990年出土的大马士革刃上有15道细微的折
痕,虽埋藏数个世纪仍光亮如镜,一如出炉时的冷艳。

短刀:小号的弯刀,长约7-10公分。主要用于近距离贴身格斗,故剑柄用黄铜打
成杯状。为海盗所用,伟大的时代!西班牙无敌舰队覆灭后式微,沦为装饰。

长剑:宽刃剑的细长版,但仅有一侧锋刃!没有大规模用于实战的纪录,多为男
士装饰,或用于决斗。手柄篮状保护手腕不收割伤,可同时与多个对手作战。西班牙
人是用此兵器之高手,绕着圈子快速出剑挑刺,煞是美观悦目,详见《佐罗》。

刺剑:形状像今天比赛用的花剑,最早出现时并不是武器。而是为了检验铠甲的
质量,用剑在上戳刺看能否贯穿,因而得名。后亦成为装饰品,或者决斗。盖长剑上
修饰过多分量过重,故而刺剑成了欧洲剑客的标志。出剑更快,但杀伤力极小,避开
要害,别的部位被恶狠狠捅个透明窟窿亦无碍。使用典范,参见《三个火枪手》。

花剑:最后一种欧洲剑,四两拨千斤。碗形的护手可以卸开重武器的攻击,其杀
伤力在于良好的弹性。今天仅用于击剑运动,在黑火药刚在欧洲出现时曾经作为火枪
兵的防身武器,但没有实战交手的经历。

双刃大砍刀:苏格兰人用的双手兵器,长达1.2-1.5米,锋刃蜷曲。凯文·科斯特
纳主演的《罗宾汉》中有这么猛大一把,由那位摩尔老爹使用。端的是厉害非常,最
适合独自冲进大群敌人中左劈右斩。在下一直不解为什么要开两刃,历史上仅为苏格
兰的高地民族使用。作为身份级别的象征,只有部落首领方可使用,代代相传。

匕首:加长的小刀,近距离混战时专抹对手的脖子,有多种形状和别称,目的相
同。最特别的当属14世纪英军装备的一种称为Misericord,长度两掌,弹性好。可以
轻易的插进胸甲的接缝中,刺进心脏就结果一名骑兵。阿金库尔战役这种武器解决了
大量重骑兵,现仅见于博物馆中。

我还给你找了个关于欧洲剑图片的链接 挺全的 看看吧

⑺ 这种欧洲双手的大剑在历史上有么叫什么

属于双手大剑,不算巨剑
欧洲的剑大致分为短剑,武装剑,长剑(包括混种剑,手半剑(手半剑和混种剑并不是一回事)双手大剑)巨剑
双手大剑不等于巨剑!巨剑自成一派,有自己特有的结构和用法,和前几种剑都不一样,技术和发力更接近棍术或长杆武器,你不可能把巨剑当做长剑用,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武器。
巨剑包括:日耳曼式、(意大利式),伊比利亚式,丹麦式,苏格兰式(大号的“克雷默屠宰剑”)
图上这种更像是15世纪晚期的德国式双手大剑,并不属于巨剑。
按比例大约1.4米左右,是双手大剑

⑻ 现在击剑运动那种剑,历史上有长这样的武器吗

确实有,击剑用的剑原型应该是西班牙迅捷剑。这种剑和配套的剑术最初是骑士使用的。为了能够刺穿敌方骑士的盔甲,所以突出了刺的动作。而且刺的时候剑和手臂呈直线,不仅长度足够,还能及时收回或防御,而砍则需要举起手臂,这会导致攻击距离受限(刺只要用剑尖对准目标,而砍需要用剑刃,用来攻击的部分和手的距离缩短了,在手臂长度确定的情况下,这就是攻击距离变短),也会露出大量空档,尤其是大多数铠甲都无法有效防御的腋下。这在战场上会大大降低你的容错率,也就是说失误的可能性会更多。

因为这种剑术看起来比较优雅华丽,所以很快就在贵族阶层中流行起来,最终演变成现在的击剑运动。
而在欧洲,带刃的剑一般比较沉重,地位和用法其实都更接近刀。而那些轻便的刃剑,有一部分变成了火枪的刺刀,剩下的都被淘汰了

⑼ 19世纪风靡“新西班牙地区”的武器:西班牙“宽剑”

西班牙的“宽剑”(Wide Sword,西语Espada Ancha)是新西班牙北部边界独特的产物,也就是现在的墨西哥北部和美国西南部。据推测,这种剑是18世纪早期出现,从前一世纪的西班牙民用或狩猎专用的宽剑演化而来的,长度在76至92厘米。自首次面世,平民、屠夫、商人,到士兵、贵族都会使用它。其中士兵还会配有剑鞘以便悬在身侧或马鞍上。

随着不断的进化发展,层状的、铆接的剑柄开始被以一体式木制手柄所取代。虽然之前的双刃剑在战争和狩猎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后期的单刃剑才能真正的称得上是万能工具。不仅能当做武器,砍削戳刺,它都不在话下。因此,到19世纪末期,宽剑在整个新西班牙地区都很风靡。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翻译顾之,顾问西门吹牛,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⑽ 罗马人使用铁还是铜

是铁。 早在波斯以前两百年的亚述开始,西方世界就已进入铁器时代。波斯最引以为傲的军事装备,如波斯剑(大马士革弯刀的鼻祖),波斯矛,锁子甲(即着名的波斯软甲),巨型镰头战车等,都是当时世界最顶级的装备。 往后几百年间西方世界的铠甲技术进步神速,铁甲逐渐克服了延展性方面的技术缺陷成为铠甲的流。罗马铠甲为西方步兵铠甲的集大成者。罗马铠甲是铁铠与皮甲的完 混合体,它的原则在于最大限度保留古典铠甲的防护能力而不影响机 动性。罗马军的头盔也十分优秀,它基本保留了科林斯式头盔的防护性能,但士兵的视野和舒适性有巨大改善 古典时代以刺为主的刀剑,最优良者为罗马军团使用的Gladius ,即西班牙双刃剑。[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 罗马人开始使用的剑并无特色,主要是模仿希腊重步兵的宽口重剑和色雷斯短剑。后来罗马人发现伊比利亚人使用的剑更为轻便,钢铁的质地也更精良,于是开始仿造和使用这种西班牙双刃剑。罗马人用了很长时间改进步兵剑的剑身和剑柄,使得剑的重量和重心位置十分称手。西班牙双刃剑和罗马的铠甲,头盔和长方形大盾(性能优于希腊大圆盾)一起,成为步兵近战的完组合。西班牙双刃剑最大的缺陷在于过度“专业”,它一般只能用于盔甲齐 全的持盾步兵。西班牙双刃剑唯一的长项就是劈刺,很难用于防御格 挡,防御的功能必须由盔甲和盾牌承担。这一致命弱点使得西班牙双刃剑在长剑的柔韧性问题得以改善后就从战场上消失。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58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1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48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57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4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1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73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5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85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