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法国和西班牙发生了什么意思
① 《一罐水》阅读理解。 快点,我马上就要。
从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到觉得喉咙口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就喝。是第一段,说的是士兵们很口渴,要水喝,
从可是维龙没有喝。到。直到现在,纪念碑还常常有人去敬献花圈哩。是第二段,说的是母女两语祖国同归于尽了
② 法国和西班牙有过战争史吗
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查理五世)后,法国和西班牙之间一共发生了6次战争。被卷入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军赶出意大利,他得到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的支持,威尼斯则是法国的同盟军。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军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军。1525年2月的帕维亚一战,法军惨败,法皇被俘。1526年,法皇法兰西斯一世回国后立即加入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桎梏的“科尼亚克同盟”,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和佛罗伦萨。1527年,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在不利形势面前被迫与查理五世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主权要求。7年过后,法兰西斯一世再次挑起战争,占领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法国使者在米兰被杀一事引起了1542—1544年的战争。法国同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结盟,查理五世与英国结盟。法军先后占领威尼斯和马里尼亚诺,但查理五世却攻入法国境内。双方于1544年签订《克雷普和约》。1551年再度爆发意大利战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谁也不占明显优势。1559年4月,法西缔结《卡托—康布雷西和约》,正式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争夺,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得以巩固,意大利的分裂局面依然继续。
③ 1996年法国与西班牙发生了什么事
1996年,法国一与西班牙发生了经济战争
④ 1667年法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1667年因遗产继承问题法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荷兰、英国和瑞典都同西班牙结成联盟。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1668年,双方签订阿亨条约,法国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
⑤ 100前法国侵略西班牙的时间,地点
1813年6月21日,
说到威灵顿的战争,不能不提那个被无数次引用的“将军与蜘蛛”的故事。这个故事由来已久,主人公也有其他的版本。但也许是因为威灵顿是他们中声望最高的一个,因此二百年来,这只神奇的蜘蛛主要伴随的是他。
不幸的西班牙战争使我完蛋。它是一个真正的溃疡,是法国失败的一个原因。如果我能够想象这场战争会给他带来如此严重的灾难,我决不发动它。但是在迈出这一步以后,再后退便不可能了……
--拿破仑·波拿巴于圣赫勒拿岛流放时期
⑥ 一道阅读题
是《一罐水》吗?
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军喝水。有一小队法国侵略军在上尉维龙带领下,到处找水喝。它们走了很多路,发现小山坡上有一座房子。
他们冲上山坡,来到屋前,只见井已被石头填没了。法国兵骂骂咧咧地推门进屋。屋里有位西班牙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们向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维龙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在屋里翻开了。突然,里屋发出一阵欢呼声:“搜到啦!”声音刚过,只见两个士兵合捧着一只大罐子,从里屋走出来。士兵们一拥而上,争夺水罐。维龙命令他们放下。他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口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就喝。
可是维龙没有喝。他先斟了一小杯,递给那位西班牙妇女说:“请你先喝!”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了。维龙又倒了半小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孩子母亲的眼睛抽动了一下,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了一下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女儿也像母亲那样,双手捧起杯子,喝干了半杯水。
维龙见母女俩都喝了水,放心了。他倒了满满一杯,一仰脖子,一饮而尽。然后他又让每个士兵都喝了几大口清凉的水。一罐水都喝完了,法国侵略兵坐下歇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在地上死了。西班牙妇女和她怀里的孩子也死了。原来,这位西班牙妇女早在水罐里放了毒药,母女俩为了祖国,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直到现在,纪念碑还常常有人去敬献花圈哩。
文章可分为三段:
1、第一自然段 发现小屋(交代故事发生时间,地点)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喝水过程
3、最后一个自然段 纪念英雄
⑦ 一罐水 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
你的问题没有拷贝全~~
罐水来历
一道阅读题,主要讲一小队法国侵略军到一妇女家搜水,水是有毒的。搜到后让妇女和孩子喝,妇女为了国家,自己喝了,也让孩子喝了,侵略军这才喝了。大家同归于尽。
一罐水
一百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军喝水。有一小队法国侵略军在上尉维龙带领下,到处找水喝。它们走了很多路,发现小山坡上有一座房子。
他们冲上山坡,来到屋前,只见井已被石头填没了。法国兵骂骂咧咧地推门进屋。屋里有位西班牙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们向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维龙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在屋里翻开了。突然,里屋发出一阵欢呼声:“搜到啦!”声音刚过,只见两个士兵合捧着一只大罐子,从里屋走出来。士兵们一拥而上,争夺水罐。维龙命令他们放下。他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口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就喝。
可是维龙没有喝。他先斟了一小杯,递给那位西班牙妇女说:“请你先喝!”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了。维龙又倒了半小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孩子母亲的眼睛抽动了一下,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了一下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女儿也像母亲那样,双手捧起杯子,喝干了半杯水。
维龙见母女俩都喝了水,放心了。他倒了满满一杯,一仰脖子,一饮而尽。然后他又让每个士兵都喝了几大口清凉的水。一罐水都喝完了,法国侵略兵坐下歇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在地上死了。西班牙妇女和她怀里的孩子也死了。原来,这位西班牙妇女早在水罐里放了毒药,母女俩为了祖国,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直到现在,纪念碑还常常有人去敬献花圈哩。
1,当法军上尉倒了一杯水要那位西班牙妇人喝时,那位妇女是怎么做的?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A:把杯里的水喝光了。 法国上尉怕水里有毒,那个妇女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就把水全喝了。
2,当法军上尉要小女孩喝的时候母亲的举动与要自己喝水时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孩子母亲的眼睛抽动了一下,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了一下女儿",说明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也牺牲,但是为了祖国,她选择和孩子一起舍生取义。
3,”孩子为了爸爸你喝吧“母亲这句话什么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应该是为了妈妈? 如果是为了爸爸 说明孩子的爸爸可能已经牺牲在抵抗侵略的途中,也可以引申为为了祖国父亲~
⑧ 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对法国的历史有什么影响
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争夺战。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发生于1701~1714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争夺战争,表面上看来是英、法、荷、奥等国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问题而展开的激烈争斗,然而,其实质则是诸列强借机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殖民地大掠夺。战争结束,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也随之终结了。
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法国在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北美,除继续加强在加拿大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有了这样多的殖民地,才使得国王路易十四狂妄起来,在国内大兴土木,包括修建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殿、开辟巨大的园林,以穷奢极欲来显示他的无限权威;不容法国人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以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幻想,即在法国只能有“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上帝”。对外方面,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力图扩张领土。其目标是:在法国的东北向外发展,以便取得易于攻守的天然疆界;把波旁王室的一个王公置于西班牙的王位,以扩大法国的力量并控制西班牙海外的殖民地。
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逝世,但没有子嗣继承王位。按照亲属关系,既可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也可以由波旁王朝的人继承(因查理二世属于哈布斯堡王朝旁系,但他又是路易十四的内弟)。由于法国外交活动结果,查理二世的遗嘱要把王位传给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安茹的腓力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荷兰、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群起反对,他们结成同盟,对法作战。于是,从1701年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开始了。
这次战争,实际上是同盟战争。一个同盟以封建君主专制的法国为首,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国、萨伏依(很快就转到敌对一方)、巴马参加;另一个同盟以奥地利和英国为首,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德意志小国和意大利小国参加。
1701年,法奥未经正式宣战即在意大利领土上开始军事行动。1702年5月,英国和荷兰(1701年两国在海牙缔结所谓“大同盟”,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成同盟)站到奥地利一方参战。1702~1704年,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海上都发生过战斗。陆上的战斗行动仅局限于争夺要塞、实施行军机动和迂回运动。野战很少进行,仅在解除要塞包围时才使用。1704年,英军从海上攻占了直布罗陀。同年,奥英同盟军集中主要精力击溃法国盟国巴伐利亚。1704年8月13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和马尔波罗公爵统率的奥英联军(达6万人)在豪什塔特附近击溃法巴军队(约6万人),毙俘达2.8万人,使战争的进程变得有利于自己。1706年9月17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统率的奥军在意大利都灵附近取得了巨大胜利。战斗以后,法军渡过波河,撤回本国。都灵之战证明,在防御战中以线式战斗队形抗击集中突击是毫无用处的。1706年,法军在尼德兰的拉米利一带遭到失败。
法军仅仅在西班牙取得了几个局部性胜利,对整个战争进程没有产生影响。1707年7月,奥英联军开始入侵法国,在包围土伦长期未克之后返回意大利。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于1709年7月11日发生在尼德兰马尔普拉凯村附近。1709年秋季,要塞争夺战持续不断。1710~1714年,交战双方持续打消耗战,都避免决战。英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虽占明显优势(联军为16万人,法军为7.5万人),但没有对法采取积极行动。战略不果断的原因在于:当时俄国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获胜。英国为了竭力阻挠俄国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改变政治方针,不愿将法国彻底击败,背着自己的盟国开始与其和谈,实际上停止了对法作战。在英国的影响下,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也都放弃了积极的战斗行动。
1713年4月11日,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以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为另一方,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1714年,奥法又签订《拉什塔特和约》。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根据和约,法国将早先侵占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领地划归英国,法国承认了英国对纽芬兰和哈德孙湾周围地区的权利的要求。法国还割让一些地方给奥地利和荷兰,撤回驻洛林的军队。哈布斯堡王朝,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英国在西班牙势力加强。根据和约,法国的腓力普虽保有西班牙王位,但以他和他的后代永不能继承法国的王位为条件,并规定法西两国不能合并。同时由于在战争中法国屡遭失败,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财政破产,民不聊生,国力大为削弱,盛极一时的法国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次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⑨ 普鲁士,法国和西班牙的故事
色当战役是普法战争的一个重大战役。
普奥战争结束以后,普鲁士日渐强大,但是,紧靠法国南部的四个小国还仍然没有被俾斯麦统一,而俾斯麦是下决心要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所有德意志的国家。
所以要实现德意志的最后统一,必须统一这个小邦国。可是,俾斯麦知道,这四个小国紧靠法国,法国也早怀有吞并之心,一旦普鲁士强行占领,法国岂会善罢甘休?更何况,法国离德国最近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俾斯麦也早就瞄准它们了。
对于正处高峰时期的俾斯麦来说,找个借口与法国打一仗,既统一了南部四小国,又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与法国开战的机会迟迟未到,俾斯麦等得手痒痒的。
再说法国一方,当时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当皇帝,史称拿破仑三世。这个人是个政治阴谋家和军事冒险家。1848年法国革命失败后,他窃取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大权,又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恢复帝制,建立了历史上所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是个独裁、残暴、狂妄之徒,总希望通过战争称霸欧洲,当时皇后欧仁妮就直言不讳地说:“不发动战争,我们的儿子怎么当皇帝?”
这样一个人,当然不会坐视普鲁士的强大而不顾。他曾露骨地表白,“德意志不该统一,应分成三个部分,南北德国应该对立起来。这样法国才可以从中渔利。”
不仅拿破化三世如此,当时法国的另一位大臣梯也尔也哀叹:“奥地利的失败意味着法国400年来遭到的最大灾难。从此,失去一张阻止德国统一的王牌!”
这样,普、法双方各怀鬼胎,开始了明争暗斗,都在寻找挑起战争的契机。
法国率先一步,普奥战争刚结束,三世就派人要求普鲁士兑现战前许下的诺言,要求普鲁士同意法国侵占比利时和卢森堡。并婉言提起德意志南部四小国的领土划分问题。这无异要从普鲁士身上咬去一块肥肉,“铁血宰相”俾斯麦当然不会同意。不过他使了个心眼儿,没有明确予以拒绝,而是要求法国把这事写成备忘录,“我好回去给我们国王商量”。法国大使不知是计,就照办了。
俾斯麦拿到备忘录,没有去见皇帝,而是把它送给了同样想称霸欧洲的英、俄,试图挑起英、俄与法国的矛盾。拿破仑三世知道了俾斯麦的做法,火冒三丈,决心与普鲁士决一雌雄!
尽管如此,法国并未立刻动武。但接踵而至的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终于使战争爆发了。
原来,西班牙女王伊沙贝拉被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女王流亡国外,王位空缺,俾斯麦看到有利可图,就派人收买了新成立的西班牙临时政府,提议让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堂兄利奥波德亲王去继承西班牙王位。俾斯麦的意图很明显,普鲁士的亲王做了西班牙的国王,法国腹背受敌,打起仗来,普鲁士前后夹击。
拿破仑三世也看到了这种危险,随即就把抗义书递到了普鲁士国王手中,抗议书说,西班牙王位应由西班牙人去坐。否则,法国也可派去一个国王!对此,俾斯麦非常气愤。同时,法国政府内部议论纷纷,不少人要求普鲁士收回成命,否则将把这件事视为战争的原因,双方剑拔弩张。突然,事情却有了转机,利奥波德亲王在别人劝说下,宣布放弃西班牙国王候选人资格,他说:“本来,只要西班牙人拥戴,我可以去作他们的国王。但我不想为此引发一场欧洲战争。”
于是,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就告结束。可是,拿破仑三世看到事情这么简单就完结了,认为普鲁士害怕他,所以他得寸进尺,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
他令法国驻柏林大使去面见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要求普鲁士作出书面保证,保证今后决不再派任何普鲁士国王家庭的人去任西班牙国王。
1870年7月13日,威廉一世在度假地埃姆斯会见了法国大使。对法国的要求,威廉一世也感到无理,所以断然予以拒绝。然后威廉一世把会谈结果用电报告诉俾斯麦。
俾斯麦本来对法国这种节外生枝之举十分不满,如果没有法国干预,恐怕利奥波德亲王已经成为西班牙国王了。正在俾斯麦难以咽下这口气时,威廉一世的电报到了。电文的内容主要有:法国大使提出的无理要求不能接受,我已经予以拒绝;西班牙王位继承人问题已经通告了法国大使,由此引出的矛盾已经过去;关于此事,我不准备再接见法国大使了。
俾斯麦饶有意味地仔细阅读着电文,突然他抬起头来问身旁的参谋总长毛奇和陆军总长房龙:“如果与法国开战,我们能否取胜?”
这两个人也是“铁血政策”的得力执行人,立即说:“一定取胜,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
“好!”俾斯麦喜形于色,立刻手指电文,“我们可以……”说完,三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报纸公布了威廉一世的“埃姆斯急电”,但内容已经变味了。原来俾斯麦为了挑起战争,故意激怒拿破仑三世,他把电文作了改动,然后拿去发表。
法国人看了电文,感到普鲁士国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尤其是拿破仑三世,认为普鲁士是在让自己出丑。这样在议会的支持下,拿破仑三世终于忍耐不住,于1870年7月19日,宣布对普鲁士开战。狂妄的拿破仑三世还说:“我们这只不过是到普鲁士作一次军事散步!”
战争开始时,拿破仑三世充满了信心,他把号称40万的大军调到前线,准备采用先发制人的策略一举冲入德意志境内,打败普鲁士。于是他自封司令,在7月28日到前线视察。可是,当他到前线后却发现,前线只有20万军队。军事要塞麦茨的兵力不足10万,而且装备不齐,物资不足,编制混乱。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了,不少官兵还未找到自己所属的部队。根本无法投入战争。战机一个个失去了。
法军坐失良机,普军却赢得了时间。
8月2日,法军闯入德境,立即遭到普鲁士军队的迎头痛击。
8月4日,普军转入反攻,向法军发起凌厉的攻势,攻入法境内法军前哨阵地维桑堡,法军败退。拿破仑三世大怒,急忙电令麦克马洪夺回他丢失的阵地。8月6日,麦克马洪率军开到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村。被普军拦截,双方展开激战,结果,法军全线溃败,继续撤退。普军乘胜追击,战场全部移入法国境内。
拿破仑三世看到情况不妙,立即打退堂鼓,他把元帅印交给元帅巴赞,自己乘上一辆马车向西逃窜。8月14日,巴赞又被普军严密包围在麦茨要塞孤城,已无反抗之力。
拿破仑三世见事不妙,又随麦克马洪所率的12万大军逃向东北,到8月30日,不得不退守色当。普军随即也向色当集结。
9月1日,色当会战开始了。普军700门大炮猛轰法军营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向法军阵地。色当全城一片火海,硝烟弥漫。法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急忙钻进堡垒。麦克马洪几次受伤。
接着,普军20万人向色当发起猛攻,下午3时,法军终于支撑不住,在色当城楼举起了白旗,拿破仑三世还向普鲁士国王写了一封投降书,竟无耻地说:“我亲爱的兄弟,因为我未能死在我的军中,所以我只得把自己的佩剑献给陛下。我希望继续做陛下的好兄弟,拿破仑。”
9月2日,拿破仑三世会见德国首相俾斯麦,正式签署了投降书。拿破仑三世、法军元帅以下的39名将军,10万士兵全部做了普军的俘虏。650门大炮也被普军缴获。
9月3日,拿破仑三世向巴黎发电:“军队已被击败,全体官兵和我本人都已成为俘虏。”
1871年1月28日,普法签订《巴黎停战协定》,宣布法国投降。5月10日,双方在法兰克福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并赔偿50亿法郎,宣告战争结束。
色当战役在历史上被称为“色当惨败”,它使德国最后完成了统一。
⑩ 1494年到1559年,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战争目的是什么
为争夺对亚平宁半岛的霸权,自1494年到1559年,欧洲强国法国和西班牙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争。它以法国对意大利的入侵开始,以西班牙获得对意的控制权而告终。这场战争,破灭了法国南扩的美梦,加速了意大利自身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