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为什么会有瘟疫

西班牙为什么会有瘟疫

发布时间: 2022-08-01 17:26:32

㈠ 1981“西班牙病毒”是怎么一回事

哦 那个是西班牙流感
网络是这样说的(你去网络一下 好像猪流感和这个有关系)
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一千多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2000万到4000万人的性命,

㈡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4千万人死亡,当时中国的情况如何

102年前,曾有一场大瘟疫——西班牙大流感,改变了世界。1918年,世界总人口才堪堪达到17亿。这场大流感,造成5亿人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死亡,致死率高达2.5%~5%。我国在这段时间,也受到了重创。虽说流感的名字叫“西班牙大流感”,可疫情的起源,并非来自于西班牙。

政府和民间随后也开展治疫工作,比如焚烧中草药消毒空气、用石灰水泼洒房屋等。到了12月以后,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国内疫情才慢慢好转起来,之后也就没有发生过了。

㈢ 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告诉详细情况

西班牙流感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类陷入自相残杀之中,死亡者一千多万,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然而,就在这场浩劫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流感的爆发夺去了2000万到4000万人的性命,这就是上世纪人们闻之色变的西班牙流感,或称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学家研究发现,西班牙流感实际上就是禽流感的变异。 西班牙流感并不是从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Funston)军营中(1918年2月)。“西班牙流感”(SpanishLady)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800万西班牙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美国远征军把病菌带到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处于大动乱、大改组,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发生了。当时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称之为西班牙流感。由于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发生在1918年故也称之为1918年流感。
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森军营。1918年3月11日午餐之前,军营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的周末,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很快又传播至底特律等3个城市→3月美国远征军乘坐船带至欧洲前线→4月传播至法国军队,然后至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5月达意大利、西班牙、德国、非洲,印度孟买和各尔各答→6月由英国远征军传播至英国本土,然后至俄罗斯、亚洲达中国、菲律宾、大洋洲至新西兰→1919年1月达澳大利亚,即不到一年时间席卷全球。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这次流感呈现出了一个相当奇怪的特征。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一种“W”型——20到40岁的青壮年人这次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
西班牙国王也不能幸免
美国死亡人数50万,仅10月10日费城就有759人死于流感,西班牙800万人患病,包括国王阿方索三世在内,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门被迫关门,电车停运;英国乔治五世也未幸免,英格兰和威尔士死亡达20万,皇家舰队三周无法入海,影响作战;印度孟买死亡700万;一些因纽特人村遭受灭顶之灾,有一村80人死于流感73人;20%的西萨摩亚人死于流感。许多国家尸体堆山;加拿大渥太华有轨电车没有乘客;学校,歌舞剧院,电影院无灯光,游泳池和保龄球馆空无一人;南非一个小镇由于缺乏棺木,毯子裹尸体草草下葬,白天满街出殡,夜晚救护车穿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国,3月始自广州直至东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广泛,北平警察患病过半,哈尔滨40%人被感染,学校停课,商店歇业。上海也出现过两个流行波。
翻阅资料,看到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报》的一篇报道,题为《救治时疫之布告》。报道全文刊登了当时定海县知事冯秉乾撰写的一份布告,是一首通俗的六言诗:
定邑城乡内外,近来疫症流行。
由于天时亢旱,井河饮料不清,
加以人民习惯,多不讲究卫生,
以致酿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顷。
民生疾苦如此,本县轸念殊深,
特与医家考证,厥病是为风瘟。
主治宜银翘散,有无咳嗽须分。
药味照方加减,初起服之极灵。
兹将各方列后,布告县属人民,
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请医生,
赶紧照方买药,连服自可安宁。
方药并非贵品,万勿吝惜钱文,
须知身命要紧,不可迷信求神,
妄食香灰神水,转致误害己身。
按照清洁方法,大家认真实行,
既于卫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务望通人达士,解说不借口唇,
使彼无知乡愚,俾得一体遵循。
“风瘟”是中医对流感的称呼,“银翘散”为清代医家吴鞠通研制,是治疗流感的名方,可谓对症下药。
美国另一个研究小组也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他们已经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们发现的一些基因密码将有助于对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出预报和准备

㈣ 夺去成千上万人性命,重创四个帝国:改变欧洲历史进程的四场瘟疫有哪些

在欧洲,有四场瘟疫夺去成千上万人性命,重创四个帝国:改变了欧洲历史进程,这四场瘟疫分别是米兰大瘟疫、塞维利亚大瘟疫、维也纳大瘟疫、莫斯科大瘟疫。这四场瘟疫波及范围之广,受害群众之多,影响之深远在欧洲历史上臭名远扬。

维也纳大瘟疫,它残害了维也纳,却又使这座危难的城市免受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守住了基督教文明。与战争爆发的瘟疫不同,它是由维也纳城内垃圾堆积,脏乱差的环境而爆发的。甚至席卷了乘机入侵中欧的奥斯曼帝国,最终奥斯曼帝国军队全面溃散。

莫斯科大瘟疫,导致了克里姆林宫几乎被攻克,沙皇的统治岌岌可危。在俄土战争中爆发的瘟疫,在经过俄军将领的强势隐瞒与战士的拼命填充后,进行了猛烈的蔓延。在大规模的混乱中,克里姆林宫差点被市民攻占。

㈤ 瘟疫是怎么产生的

瘟疫就是传染病的大流行!

瘟疫史话

是非典型肺炎把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一个人类久已荒疏的词——流行疾病——一个多少年来震慑人心、动荡历史而生死攸关的词语。

无论是18世纪全球流行的鼠疫、还是1918年的流行感冒,无论是多少年来困惑世人的天花、还是伴随着战争而肆虐无忌的霍乱……

关注历史不难发现,人类与流行疾病的斗争总是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这毫无疑问是历史,但是在这些胜利的背后,也许积累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才是历史的真谛。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当人类的汗水流淌在一起,当人类的目光交织在一起,当人类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服药,将治愈世界上所有可怕的死亡病毒。毕竟,书写历史的是智慧、是生命,而从来就不是病毒。

当世界各地的一流科学家夜以继日地工作在防非典第一线的时候,我们相信,这一次与病毒的较量将同样以胜利而告终。

千百年来,各种致病的微生物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人类的世界,相反,它们随着人类的演进而不断的变化,在我们的体内寻求适合的存在方式。当这些微生物变异而足以突破我们的免疫防线时,疾病出现了,蔓延了……

病毒凶残触目惊心,人类因顽强奋力前行。人们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劫难之后,重新找回生的力量。

雅典瘟疫——梦魇造就医德规范

■主要经过

直到今天,没有人知道这场发生在2400多年以前的瘟疫从何而来,但可以确定的是,疾病几乎摧毁了整个雅典。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息。不幸的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

疾病像恶魔一样席卷整个城市,任何口服、外敷的药物都无济于事。最后,医生也被感染而生病。

恐慌面前,人们开始选择放纵的生活,没有什么比现时的享乐更能使他们逃避现实的恐惧。于是,雅典城因为人们的绝望而土崩瓦解。

■人类抗争

对这种致命的疾病,人们避之惟恐不及。但此时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的一位御医,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雅典救治。他一面调查疫情,一面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不久,他发现全城只有一种人没有染上瘟疫,那就是每天和火打交道的铁匠。他由此设想,或许火可以防疫,于是在全城各处燃起火堆来扑灭瘟疫。这位御医就是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着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前377年)。

■人类收获

古代西方医生在开业时都要宣读一份有关医务道德的誓词:“我要遵守誓约,矢忠不渝。对传授我医术的老师,我要像父母一样敬重。对我的儿子、老师的儿子以及我的门徒,我要悉心传授医学知识。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我不把毒药给任何人,也决不授意别人使用它。我要清清白白地行医和生活。无论进入谁家,只是为了治病,不为所欲为,不接受贿赂,不勾引异性。对看到或听到不应外传的私生活,我决不泄露。”这个医道规范的制定者就是希波克拉底。20世纪中叶,世界医协大会又据此制定了国际医务人员道德规范。

鼠疫恐怖——催生卫生革命

■病毒

鼠疫杆菌

■主要经过

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这次流行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1亿人。

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4。

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暴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人类抗争

当鼠疫在欧洲各地蔓延时,依文化不同人们想出了各种方法企图治愈或缓和这种令人恐惧的症状,使用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甚至把干蛤蟆放在上面,或者用尿洗澡。

面对瘟疫,米兰大主教无意中找到了一种阻挡瘟疫蔓延的有效办法:隔离。当瘟疫快要蔓延到米兰时,大主教下令,对最先发现瘟疫的三所房屋进行隔离,在它们周围建起围墙,所有人不许迈出半步,结果瘟疫没有蔓延到米兰。在随后的几百年中,地中海沿岸,隔离已经成为了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

■人类收获

国际上把对鼠疫等传染病的防治称为“第一次卫生革命”。在18世纪前后,欧洲各国积极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如上下水道的改进,并且重视对垃圾的处理,加上普遍进行杀虫和消毒,使鼠疫等一度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传染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鼠疫等传染疾病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消失,只是在非洲贫困地区还时有发生,可以说第一次卫生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

痘灭天花——划时代的医学试验

■主要经过

公元846年,在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突然暴发了天花,天花病的流行使诺曼人的首领只好下令,将所有的病人和看护病人的人统统杀掉。1519年,当西班牙军队入侵墨西哥时,他们将天花这种致命的疾病带到美洲大陆,而他们自己并没有察觉。天花当时在墨西哥是没有先例的,当地居民也没有机会增强对天花的抵抗力。在以后的3年里,天花传遍了全国各地,致使两三百万墨西哥印第安人死亡。西班牙人在攻打印加帝国时又把天花传入了南美……

16—18世纪,欧洲每年死于天花病的人数为50万,亚洲达80万人。有人估计,18世纪内有1.5亿人死于天花。

■人类抗争

1796年5月17日,是人类医学史上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位着名的医生成功地进行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医学试验———天花接种。这项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困扰人类一千余年、曾夺走无数人生命的病魔,被医学史家们称为“死神的帮凶”的天花,从此被人类制服了。主持这项试验的人是英国着名医生爱德华·琴纳。

■人类收获:

医学史表明,在工业化早期,对于传染病的防御方法基本上来自技术先进国家。那时候在欧洲等地,城市密集,人口密度非常大而且又没有公共卫生系统,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传染病,扩散得非常快。17~18世纪,伦敦、爱尔兰等地都发生过严重的瘟疫,然后他们政府花大力气逐步发展公共卫生系统。“预防胜过医治”就是从天花疫苗开始的,当时变成了欧洲很多国家的一种政策。这种政策为他们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扩张贡献极大,是欧洲实力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拿破仑军队最早推广天花疫苗预防,这对其军队的长期征战也至关重要。

结核杀手——全球紧急阻击

■病毒

分支杆菌

■主要经过

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因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而今日重提防治结核病,是因为最新资料表明,全世界结核病人的年死亡人数已由1990年的250万增至2000年的350万。75%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最具生产力的年龄组(15—45岁),全球已有20亿人受到结核病感染,每年感染率为1%。

■人类抗争

结核原是不治之症,但是自链霉素、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相继问世后,它已成为可治之症,美国在1980年代初甚至认为世纪末可以消灭结核,但是,近20年世界许多地区政策的疏忽,使结核防治系统遭到破坏;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恶性联系从而使结核病暴涨;近十年在人口出生率高的地区,儿童已达结核高死亡率的年龄段;多种抗药性菌株的产生,以上原因使结核在1984年开始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成为公共卫生严重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1993年4月22~23日在伦敦提出“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我国结核病600万,每年死亡23万。

■人类收获

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提出结核控制战略,内容包括:①控制传染源;②直接监督治疗;③短程化学治疗。

一例肺结核若未被检查出,一年可能感染10人。因此一旦发现一个病例,必须对与此人有接触的人进行跟踪检查。治疗的关键目标是在病菌产生抗药性之前彻底杀灭它们。

霍乱恐惧——首开疾病理论研究

■病毒

霍乱弧菌

■主要经过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自古以来,印度恒河三角洲是古典生物型霍乱的地方性流行区,有“人类霍乱的故乡”之称。从1817年至1923年的百余年间,共发生6次世界性大流行,每次大流行都曾波及我国。

第一次在1817—1823年,传到欧洲边境;第二次在1826—1837年,分三路穿过俄罗斯到达德国,又从德国带到英国。1832年被爱尔兰侨民传到加拿大,在同一时候又达到美国;第三次流行时间特别长,1846—1863年,1848年到达北美并波及整个北半球;1865—1875年的第四次世界性大流行是通过一艘从埃及到英国的航船流传开来的;第五次和第六次分别发生在1883—1896年和1910—1926年。

自1961年起,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开始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向毗邻国家和地区蔓延,迄今已波及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告患者350万以上,称为霍乱的第7次世界性大流行。1992年10月,由O139霍乱弧菌引起的新型霍乱席卷印度和孟加拉国的某些地区,至1993年4月已报告十万余病人,现已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有取代埃尔托生物型的可能,有人将其称为霍乱的第8次世界性大流行。

■人类收获

对于霍乱的治疗,人们认识到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治疗关键是补液,包括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

霍乱让人们知道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被“饭前便后要洗手”所取代。

预防霍乱的措施: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加强人群免疫力;4.严格进行疫点疫区处理。

流感死神——从来没有停止

■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主要经过

翻阅美国年鉴你会惊讶地发现,1917年美国人均寿命大约为51岁,到了1919年,人均寿命仅有39岁,流感病毒在一年中吞噬了50万美国人的生命。

1908年5月,这种流行病在欧洲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中间开始传播。该病很快通过拥挤的战壕和营房扩散开来。到7月份,它又传染给了欧洲大陆的众多平民。

1918年流感,美国有超过25%的人口受到感染。

今天我们不会认为流感是一种致命的疾病,除非是老年人或者已经有病的人得了流感。但是,1918年开始的那次流感却使全世界2100万人丧生。

自20世纪以来已有5次世界性大流行的记载,分别发生于1900、1918、1957、1968和1977年。其中以1918年的那次流感最为严重,死亡人数达2100万之多。我国从1953年至1976年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每次流行均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进入1980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与小暴发为主,没有明显的世界性流行发生。

最近的一次是2003年1月,在刚果(金)赤道省、班顿杜省和首都金沙萨等地已有50余万人患上流行性感冒,其中2000余人已经死亡。

流行性感冒隔几年在世界上传播一次,但由于药物的发展,它的危险性已减轻。现在应用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类型的流感,而用抗生素治疗可减轻该病的危害。

■人类收获

流感病毒临床上有甲、乙、丙三大类。三大类病毒的抗原结构不同,故无交叉免疫。临床上的症状如发热、衰竭、周身酸痛、无力等中毒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如流鼻涕、咳嗽等较轻。其诱因大多是在淋雨、受凉、过度疲劳或体弱、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低下时,容易被流感病毒侵袭而致病。

祖国医学中虽然无流行性感冒这个病名。但早在两千年前的中医文献中即有详细的记载,如《伤寒论》中对热病的论治对其症状治疗方法均有细致的描述。民间长年日久累积了许多治疗流感的小偏方,近20年中国内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已经确定有一些中草药:如银花、板蓝根、蒲公英、野菊花等有抑制、杀死病毒的作用。在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中,通过在军队、工厂、学校及农村煮大锅汤的经验,也充分显示了中草药在防治流感方面具有无比威力。

艾滋病毒——加速蔓延

■艾滋数据

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已达2200万人,世界有2700万人不知道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将超过3300万;全球每天16000人感染艾滋病;每天以感染1000个儿童的速度蔓延;我国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全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11170例,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338例。

■人类抗争

艾滋病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凡隐瞒病情不申报,逃避查验的;已知是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感染者,有传播艾滋病行为的;瞒报携带被艾滋病病毒污染或可能造成艾滋病传播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毒株,生物组织,动物及其制品的,将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罚款并强制采取预防、治疗和消毒措施。

对于违反艾滋病管理条例规定,引起艾滋病传播,或者有引起艾滋病传播严重危险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类收获

倡导科学生活习惯———不要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

艾滋病易感人群———与多个男性有性关系的女性;处于流动状态的无业者、青少年。

埃博拉祸首——神话世界里的魔鬼

■病毒

埃博拉病毒

■主要经过

1967年8月,德国马尔堡小镇一个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生高热,腹泻,呕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环系统衰竭,据查原因是该实验室曾经用来自乌干达的猴子做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研究。共有37人染上这种疾病,其中有9人死去。3个月后德国专家找到罪魁祸首:一种危险的新病毒,形状如蛇行棒状,是猴类传染给人类的,这就是“马尔堡病毒”。

到1976年,这个病毒的一个近亲“埃博拉病毒”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又掀起新的恐怖,杀死了280人。从那时起,“埃博拉、马尔堡”等其他致死性“出血热病毒”几乎成了一个神话世界里的魔鬼。

1995年,在刚果(金)的同一地方又暴发了埃博拉病,315人患病,255人死亡。接着苏丹的马力迪地区在1976年和1979年先后两次暴发了大规模的埃博拉病,造成近200人死亡。2000年,乌干达全国共有428人患病,其中173人死亡,在乌国内及邻近国家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罕见的致命病毒,可通过血液、体液迅速传播,潜伏期为两周左右,患者最初的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肌肉痛,随后出现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这种病毒的感染者死亡率高达50%甚至9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目前为止,该病毒已使大约1500人受感染,其中约1000人死亡。

■人类收获

临床治疗中,医生发现恢复期病人血清及免疫血清球蛋白早期应用有效。而其病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与病人及其带病毒血液及排泄物接触受感染。

美国2000年8月份的《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90%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都会出现内出血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一种病毒蛋白破坏血管内壁细胞。

这项研究结果意义重大,有助于开发出通过攻击这种蛋白来减小或防治埃博拉传染病的药物和疫苗。科学家已能确认破坏细胞的主要埃博拉基因,并已为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提供了方向。虽然现在还没有能够治愈埃博拉传染病的方法和疫苗,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这项研究已在研制这类药物与疫苗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㈥ 当年西班牙那场瘟疫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918年至1919年期间造成全球5000万人死亡的H1N1“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目前在亚太地区流行的禽流感H5N1病毒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从而说明H5N1型禽流感病毒完全有可能成为与“西班牙流感”一样具有杀伤力的世界性超级病毒。根据病毒的遗传基因序列,科学家还首次复原了“西班牙流感”病毒,并揭示其危害性巨大的秘密所在。

㈦ 黑死病的起源

黑死病的起源于中亚,1347年蒙古军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将瘟疫传入,之后由亚欧商人传到欧洲 。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再到俄罗斯等国。有关于黑死病的最早记载是在1348年有一名叫博卡齐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的。

与19世纪发生于亚洲的淋巴腺鼠疫相似,这就使得一些科学家与历史学家推测自14世纪开始的黑死病与鼠疫相同,都是由一种被称为鼠疫杆菌的细菌所造成的。这些细菌是寄生于跳蚤上,并借由黑鼠等动物来传播。不过由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产生淋巴腺肿,因此也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引起鼠疫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而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如鼠类)由蚤叮咬传染给人,这个经由鼠类、蚤类传染的途径也迟至1898年方大白于天下。

(7)西班牙为什么会有瘟疫扩展阅读

爆发于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对欧洲文明发展方向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学者认为它已成为“中世纪中期与晚期的分水岭”、“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科技等方面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许多学者把黑死病看作欧洲社会转型和发展的一个契机。经历了黑死病后,欧洲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更加光明的道路。它不仅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启蒙运动产生重要影响。

㈧ 1918年西班牙的末日瘟疫是怎么回事

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发生流感,接着中国、西班牙、英国都发生了流感。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但到了1918年秋季则在全球大量爆发,至1920年春季,在全世界造成约10亿人感染,近4000万人死亡。其名字来源,因为当时西班牙有800万人感染了流感,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

㈨ 西班牙大流感是怎样的

西班牙大流感由一种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引起的传染病,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
那么西班牙流感的特点有哪些呢?

西班牙流感所造成的灾难是流感流行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也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死亡人数达4000多万,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亡总人数还多。

这次流感呈现出了一个相当奇怪的特征。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一种“W”型——20到40岁的青壮年人这次也成为了死神追逐的对象。

至于在青壮年死亡率较高,有两种假说:一是老年人口已经经历过流感,因此已有抗体,所以对流感比较有抵抗力。二是青壮年免疫系统较好,在消灭外来病毒的过程中,其所产生的发烧、发炎现象也较严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可能会导致细胞激素风暴,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受损;如果发生在肺部,则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难而死亡。

㈩ 黑死病的起因是什么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4世纪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 500万人死亡,其中2 500万为欧洲人。根据估计,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
起因及症状
通常认为,1346年,在鞑靼军队进攻黑海港口城市法卡时,用抛石机将患鼠疫而死的人的尸体抛进城内,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细菌战。鼠疫原产中亚,其携带者是土拨鼠。1348年,一种被称为瘟疫的流行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该病从中国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东,然后由船舶带到欧洲。(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 500万余人的生命。)
黑死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地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 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但是,这次流行并没有到此为止。在以后的40年中,它又一再发生。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劳动力短缺。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芜,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
另外据考证,黑死病的大暴发也与中世纪欧洲大量的屠杀所谓女巫有关,因为当时的普遍信仰宗教欧洲人认为猫是女巫的宠物和助手,所以猫被大量的消灭,以至于在当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猫在欧洲绝迹。黑死病重要的传播媒介老鼠则在这条断裂的生物链中以几何数量增长,为黑死病的暴发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
据统计,黑死病使当时欧洲人死去1/3,但这对猫来说却是个好消息,此时因它们具有捉鼠的本领而大受欢迎。可是一旦黑死病结束,猫又将失宠了。
印度鼠身上的蚤,是致命的瘟疫或称“黑死病”的传播者。
在整个16个世纪和17世纪,都曾发生过严重的瘟疫。
灾难
在14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一般人所称的黑死病。它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并在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区。它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约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只有路途遥远和人口疏落的地区才未受伤害。根据今天的估算,当时在欧洲、中东、北非和印度地区,大约有1/3到1/2之间的人口因而死亡。
黑死病可能是一种淋巴腺肿的瘟疫,这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今天仍然被发现而且同样危险。这种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携带,带疫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等老鼠死后,再跳到人体身上,透过血液把细菌传染到寄生主的体内。黑死病因其可怕的症状而命名,患者会出现大块黑色而疼痛并且会渗出血液和浓汁的肿瘤。受感染的人会高烧不退且精神错乱。很多人在感染后的48小时内就死掉,但亦有少数人能够抵抗这个传染病而存活下来。
许多城镇因此人口大减,上至领主下到农奴都不能幸免,而这些人都对社会都有一定价值,他们若非从事农耕便是其他工作,一旦他们移居到城市,就会加速瘟疫的传染。
黑死病盛行的后期,由于肥皂的发明,使其感染概率下降,最后直到灭绝。目前黑死病病毒仅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实验室存在。
黑死病是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疾病。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1/3的人口,总计约2 500万人!在此后300年间,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尽管准确统计欧洲的死亡数字已经不可能,但是许多城镇留下的记录却见证了惊人的损失:1467年,俄罗斯死亡127 000人;1348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90 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1 500人!在维也纳,每天都有500~700人因此丧命;根据俄罗斯摩棱斯克的记载,1386年只有5人幸存!
650年前,黑死病在整个欧洲蔓延,这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恐怖的瘟疫。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着,引言里就谈到了佛罗伦萨严重的疫情。他描写了病人怎样突然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或者冷冷清清在自己的家中咽气,直到死者的尸体发出了腐烂的臭味,邻居们才知道隔壁发生的事情。旅行者们见到的是荒芜的田园无人耕耘,洞开的酒窖无人问津,无主的奶牛在大街上闲逛,当地的居民却无影无踪。
这场灾难在当时称作黑死病,实际上是鼠疫。鼠疫的症状最早在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缘由。极少有人幸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通常无发热症状。
黑死病最初于1338年中亚一个小城中出现,1340年左右向南传到印度,随后向西沿古代商道传到俄罗斯东部。从1340年到1345年,俄罗斯大草原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1345年冬,鞑靼人在进攻热那亚领地法卡,攻城不下之际,恼羞成怒的鞑靼人竟将黑死病患者的尸体抛入城中,结果城中瘟疫流行,大多数法卡居民死亡了,只有极少数逃到了地中海地区,然而伴随他们逃难之旅的却是可怕的疫病。
1347年,黑死病肆虐的铁蹄最先踏过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最大的贸易城市。到1348年,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都暴发了黑死病。
1352年,黑死病袭击了莫斯科,连莫斯科大公和东正教的教主都相继死去。黑死病的魔爪伸向了各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现实。
没过多久,这种残酷的现象在欧洲已经比比皆是,法国的马赛有56 000人死于鼠疫的传染;在佩皮尼昂,全城仅有的8名医生只有一位从鼠疫的魔掌中幸存下来;阿维尼翁的情况更糟,城中有7 000所住宅被疫病弄得人死屋空;巴黎的一座教堂在9个月中办理的419份遗嘱,比鼠疫暴发之前增加了40倍;在比利时,主教大人成了鼠疫的第一个受害者。从此以后,送葬的钟声就不停地为新的死者哀鸣。甚至历史上着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曾由于暴发了鼠疫被迫暂时停顿下来。
1348年底,鼠疫传播到了德国和奥地利腹地,瘟神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鼠疫吞噬。维也纳也曾经在一天当中死亡960人,德国的神职人员当中也有1/3被鼠疫夺去了生命,许多教堂和修道院因此无法维持。
除了欧洲大陆,鼠疫还通过搭乘帆船的老鼠身上的跳蚤跨过英吉利海峡,蔓延到英国全境,直至最小的村落。农村劳力大量减少,有的庄园里的佃农甚至全部死光。生活在英国中世纪的城镇里人们,居住的密度高,城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更糟糕的是,他们对传染性疾病几乎一无所知当时人们对死者尸体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处理尸体的工人们自身没有任何防护,这帮助了疾病的蔓延。为了逃避死亡,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他们祈求上帝、吃精细的肉食、饮用好酒……医生们企图治愈或者缓和这种令人恐惧的症状,他们用尽各种药物,也尝试各种治疗手段,从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或者把干蛤蟆放在上面,甚至用尿洗澡,但是死亡还是不断降临到人间。一些深受宗教束缚的人们以为是人类的堕落引来的神明的惩罚,他们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口里还哼唱着:“我最有罪”。而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当做瘟疫的传播者而活活烧死,斯特拉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只有少数头脑清醒的人意识到可能是动物传播疾病,于是他们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猫狗等家畜身上,他们杀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满是猫狗腐败的死尸,腐臭的气味让人窒息,不时有一只慌乱的家猫从死尸上跳过,身后一群用布裹着口鼻的人正提着木棍穷追不舍。没有人会怜悯这些弱小的生灵,因为它们被当做瘟疫的传播者。
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每4个欧洲人中的一个。当可怕的瘟疫突破英吉利海峡,在南安普敦登陆时,这座海边城市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在这场瘟疫中丧命,而且死得都非常迅速,很少有人得病后能在床上躺上两三天,很多人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半天时间。
黑死病给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以沉重的打击和深远的影响。黑死病登陆英国土地的同一年,英国土地上的牲畜也难以幸免。一个牧场有5 000头羊突然死亡,它们尸体散发出恶臭,连野兽和鸟都不愿意碰一下。所有牲畜的价格都急剧下降,即便活着的人也很少能保住自己的财产。本来值40先令的一匹马,现在只能卖6?5先令,一头壮实的公牛只能卖4先令,一头母牛12便士,小牛6便士,一头羊3便士,一头肥猪5便士。羊群和牛群在田野里四处漫游,没人去照管它们,听凭它们死在农田里、沟渠里。
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一个收割者替人干活索取的报酬大大提高了,每天不得低于8便士。还得供他吃饭。许多庄稼在田里腐烂掉了,因为请不起人来收割它们。在瘟疫流行的年代,劳动力的匮乏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时,国王发布命令说,无论是收割庄稼的工人还是其他雇工,都不准索取高于往年水平的工资,违反者将给予严厉惩罚。但是劳工们根本不理睬国王的命令。任何人想要雇佣他们,都得付出比往年多得多的钱,否则就让你的庄稼或者果实腐烂在农田和果园里。当国王得知自己的命令无论在雇主还是雇工一方都未得到执行的时候,就对所有教会土地所有者、庄园主、骑士、地主处以罚款;并对所有的自由农业工人处以100先令、40先令到20先令不等的罚金。后来国王又派人逮捕了许多雇工并把他们投入了监狱,他们不得不向国王支付很大数额的罚金,未被逮捕的雇工有很大的部分都躲藏到森林里去了。以同样的方式,国王还处置了许多的艺人。
在英格兰瘟疫肆虐时,苏格兰人也跑来趁火打劫。当他们听说英格兰人中间正在流行着瘟疫时,以为他们的诅咒终于应验了,因为他们一直在诅咒:“让英格兰人遭瘟疫吧!”现在一定是上帝在惩罚英格兰人了。于是,苏格兰人在塞尔克森林聚集起来,准备协助上帝彻底的消灭英格兰人。但这个时候,死神也攫住了他们,在几天的时间里就死了5 000个苏格兰人。剩下的人准备返回自己的家园,却遭到英格兰人的反击,死伤又过大半。
瘟疫之村
英格兰德比郡的小村亚姆有一个别号,叫“瘟疫之村”。但这个称呼并非耻辱,而是一种荣耀。1665年9月初,村里的裁缝收到了一包从伦敦寄来的布料,4天后他死了。月底又有5人死亡,村民们醒悟到那包布料已将黑死病从伦敦带到了这个小村。在瘟疫袭来的恐慌中,本地教区长说服村民作出了一个勇气惊人的决定:与外界断绝来往,以免疾病扩散。此举无异于自杀。一年后首次有外人来到此地,他们本来以为会看到一座鬼村,却惊讶地发现,尽管全村350名居民有260人被瘟疫夺去生命,毕竟还有一小部分人活了下来。
有一位妇人在一星期内送走了丈夫和6个孩子,自己却从未发病。村里的掘墓人亲手埋葬了几百名死者,却并未受这种致死率100%的疾病影响。这些幸存者接触病原体的机会与死者一样多,是否存在什么遗传因素使他们不易被感染?由于亚姆村从1630年代起就实施死亡登记制度,而且几百年来人口流动较少,历史学家可以根据家谱准确地追踪幸存者的后代。以此为基础,科学家于1996年分析了瘟疫幸存者后代的DNA,发现约14%的人带有一个特别的基因变异,称为CCR5-△32。
这个变异并不是第一次被发现,此前不久它已在有关艾滋病病毒(HIV)研究中与人类照面。它阻止HIV进入免疫细胞,使人能抵抗HIV感染。300多年前的瘟疫,与艾滋病这种诞生未久的现代瘟疫,通过这个基因变异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出血热黑死病
不过最近,两名英国科学家又为黑死病这一方增加了新的砝码。鼠疫与CCR5-△32的关系被实验推翻,这并不妨碍利物浦大学的苏珊·斯科特和克里斯托弗·邓肯把黑死病同这个变异联系起来。因为他俩早就提出,黑死病并非通常所认为的腺鼠疫,而是一种由病毒导致的出血热,可能与埃博拉出血热类似。他们曾出版《瘟疫生物学》和《黑死病的回归》等着作,详细阐述有关观点。
斯科特和邓肯在2005年3月的《医学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建立数学模型,用计算机模拟了欧洲人口变化与上述基因变异频率变化的关系,显示驱动这个变异扩散的压力来自“出血热瘟疫”。而天花只在1 700~1 830年间对欧洲形成较大威胁,其流行时间和频率并没有达到此前研究认为的程度,不可能是造成这个基因变异频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斯科特和邓肯告诉记者:“1996年有关(CCR5-△32变异)的成果发表,我们马上就认识到,欧洲的瘟疫促进了这个变异的频率升高。”他们说,“事实上,这其中的推理很明显:△32变异的分布情况与瘟疫在欧洲的分布情况相同,这很好地显示了后者促进了(变异频率)上升,”在谈到欧洲的黑死病瘟疫时,他们说,“我们提出,这些传染病是由一种病毒性出血热导致,后者也使用CCR5受体来进入免疫系统。△32变异为病毒性出血热感染提供了类似的遗传抵抗力。”
纸莎草文献的记载显示,公元前1500—前1350年,在法老时代的埃及,尼罗河谷就存在出血热。此后2000多年间,地中海东岸不断大面积暴发出血热。例如公元前700—前450年、公元前250年,美索不达米亚曾发生出血热。据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的描述,公元前430—前427年雅典瘟疫的症状与黑死病非常相似。“查士丁尼瘟疫”从埃塞俄比亚发源,沿尼罗河谷而下,于公元541年到达叙利亚,然后是小亚细亚、非洲和欧洲,542年抵达君士坦丁堡。它一直持续到公元700年,其间反复暴发,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记载了这场瘟疫的细节,其症状与雅典瘟疫和黑死病都很像。
CCR5-△32变异可能出现于2500—3000年前,人类文明早期这些反复暴发的出血热使其频率持续上升,从最初的单个变异达到1347年黑死病袭来之前的1/20 000。然后,经过黑死病的大清洗,其频率增加到了现在约10%的水平。人们一般认为1665—1666年伦敦大瘟疫是黑死病最后的罪行,但斯科特和邓肯说,出血热瘟疫在这以后并没有消失,持续在北欧和俄罗斯活动,直至19世纪,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北欧和俄罗斯人中的变异频率最高。
斯科特和邓肯认为,要追溯出血热的来源,要回到人类的摇篮——东非大裂谷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地,在那里,人类祖先与动物共生的历史最为悠久。这种病的潜伏期长达37~38天(这与意大利人于14世纪率先发现的40天有效隔离期吻合,而与腺鼠疫的特征不合),即使在中世纪,这么长的时间也足以让感染者将病毒带到很远的地方。如果它在跨国交通非常便利的当代再度暴发,将造成巨大灾难知识点黑死病溯源新解
关于黑死病的源头最近有一个新的说法。公元6世纪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灾难:由于地球上的农业被完全毁灭,全球爆发了一次灾难性的大饥荒,并最后引发了那场在欧洲大地肆虐、让人们谈之色变的黑死病。据英国媒体2月4日报道,最新的科学研究终于找到了那场大灾难的根源:祸起与地球相撞的一颗小彗星!
利用1994年从木星上形成的彗星撞击点上取得的信息,彗星撞地球之后,灰尘就会在巨大的冲击力的作用下,在空气中四处传播,并很快笼罩全球。德里克教授说:“这个时期正好与传染病在欧洲的流行时期巧合。当时欧洲在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人们相信那是黑死病第一次在欧洲出现。”缺少阳光的照射,地球上的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普遍歉收,这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当时给很多人带来了衣食之忧。由于很多饿死的人尸体就流落街头,再加上人们都食不果腹,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很弱,因此黑死病立即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6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2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51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66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6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2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38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196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