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鼠疫泉州死多少人
⑴ 黑死病一共死了多少人
历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共致死一亿三千五百万人左右。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走上亿条生命。疫情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542年开始在君士坦丁堡爆发。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队、船队在此聚集。因疫情爆发适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其影响范围随地中海而向西延展,使众多地中海岸的国家和地区饱受疾病折磨之苦,因此有时又称其为“地中海瘟疫”。但是在那时,人们不知道这是鼠疫。
2、第二次鼠疫
从14世纪中叶开始,持续近300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欧洲人普遍认为传染源是蒙古人带来的。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348年~1350年再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此后,在十五、十六世纪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袭欧洲。
此次鼠疫流行前后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两千五百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
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两千人,一个月后竟达八千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在历史上称为“黑死病”。整个欧洲大陆因此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从19世纪末期开始,20世纪30年代以后结束,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从中国南部、孟买开始,最后汇聚于当时的北满地区。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的鼠疫,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这次疫情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此次疫情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1)西班牙鼠疫泉州死多少人扩展阅读:
鼠疫的症状体征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⑵ 14世纪横行欧洲的黑死病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后续是怎么结束的
黑死病原名为鼠疫,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临床表现上,鼠疫的症状为发热、野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但后来,欧洲各国开始积极加强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开始挖掘下水道,重视对垃圾的投放和处理,大力宣传使用消毒剂,这就使得黑死病的传播得到有效地控制。
因此,国际上把对鼠疫的防治称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⑶ 黑死病持续了多长时间
瘟疫在欧洲蔓延,夺走约2500万-5000万欧洲人的生命,欧洲总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那些曾经熙攘喧哗的城市沦为了空城。这个瘟疫就是“黑死病”!
据载,最先是在一支塔塔尔人军队包围了位于黑海周边克里米亚西南部的卡发城时,在部队里突然发现了黑死病患者。塔塔尔人是中亚突厥人的一支,他们就把病人的尸体用巨大的石炮发射到了卡发城里,让居民也染上这种可怕的疫病。有些难民设法逃到海上,但还是死在了船舱里。不久,水手们也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就这样,海船载着他们的尸体来到了地中海,同时载来的还有死亡的种子。
到1347年底,黑死病已经传播到西西里,从那里又被往来的船只带到科西嘉岛、撒丁岛、北非和意大利本土。然后,黑死病又通过陆路,从意大利向北蔓延,呈放射状扩散到法兰西、尼德兰、德意志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1348年,死神还漂洋过海到了英国。瘟疫开始在欧洲各国蔓延起来。“黑死病”因患者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而得名,中世纪欧洲无论是卫生条件还是医疗条件都很差,根本无力抵抗黑死病的入侵,痛苦地死去几乎是必定的结局。
走出机场,打车直奔分公司,交待了一下工作的事情,就让同事把我带到公司准备的住处,环境不错比较满意。将行李摆放好,看了看时间还早才5点多,就想着出去逛逛吧,宽别多年的GZ市,其实真的很熟悉了,这城市曾经有我美好的回忆,心底里的那个女孩现在还在这生活着呢,这地段真好离地铁近,公交车站也多,人也多,走着走着来到地铁站,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要去哪里,正思考着要不要找以前的哥们聚一聚呢,哇这人也真多还得排队买票,突然不想去了,找出手机准备联系司机(公司配的一大叔司机)问问路况,打车算了。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响起,多么熟悉呀,转头一看,果然是她,就在离我两三米的地方边走边跟地铁里头的一女孩打招呼,完了扭过头和后面的姑娘说话,那个笑容很甜很美,我真想冲上去抱抱她,但不敢,她还恨我吧,估计也不会原谅我,想到这就杵在那里就这样看着她们的背影消失在地铁站内。不见还好,这一见我就心绪不宁,没有再去逛的心情了,又走回住处,一路上想了很多很多……突然公司来电说一起吃晚饭,第一天大家熟悉熟悉,其实分公司的人基本上是认识的,在总公司就有联系的,这顿饭说真的我不想去吃,没心情
⑷ 在欧洲曾经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传染病,叫黑死病,我想知道在那次灾难中共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
1348年,一种被称为瘟疫的流行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该病从中国沿着商队贸易路线传到中东,然后由船舶带到欧洲。(据我国有关资料记载: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国也有流行。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译注)
黑死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引起瘟疫的病菌是由藏在黑鼠皮毛内的蚤携带来的。在14世纪,黑鼠的数量很多。一旦该病发生,便会迅速扩散。在1348~1350年间,总共有2500万欧洲人死于黑死病。但是,这次流行并没有到此为止。以以后的40年中,它又一再发生。
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劳动力食缺。整个村庄被废弃,农田荒鞠,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了饥荒。
据统计,黑死病使当时欧洲人死去三分之一,便这对猫来说却是个好消息。猫以前往往与巫术和罪恶连在一起,但此时因他们具有捉鼠的本领而大受欢迎。可是一旦黑死病结束,猫又将失宠了。
印度鼠身上的蚤,是致命的瘟疫或称“黑死病”的传播者。
在整个16个世纪和17世纪,都曾发生过严重的瘟疫。图中这些耶稣会会员正在将瘟疫病人送到城外照料,那些死去的患者很快被埋葬。
在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一般人所称的黑死病。它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并在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区。它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约在1348年,黑死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只有路途遥远和人口疏落的地区才未受伤害。根据今天的估算,当时在欧洲、中东、北非和印度地区,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的人口因而死亡。
黑死病可能是一种淋巴腺肿的瘟疫,这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在今天仍然被发现而且同样危险。这种病菌是由跳蚤的唾液所携带,带疫的跳蚤可能是先吸到受到感染的老鼠血液,等老鼠死后,再跳到人体身上,透过血液把细菌传染到寄生主的体内。黑死病因其可怕的症状而命名,患者会出现大块黑色而疼痛并且会渗出血液和浓汁的肿瘤。受感染的人会高烧不退且精神错乱。很多人在感染后的四十八小时内就死掉,但亦有少数人能够抵抗这个传染病和存活下来。
许多城镇因此人口大减,上至领主下到农奴都不能幸免,而这些人都对社会都有一定价值,他们若非从事农耕便是其它工作,一旦他们移居到城市,就会加速瘟疫的传染。
黑死病盛行的后期,由于肥皂的发明,使其感染几率下降,最后直到灭绝.目前有黑死病病毒仅在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实验室存在
黑死病是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疾病。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在今后300年间,黑死病不断造访欧洲和亚洲的城镇,威胁着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尽管准确统计欧洲的死亡数字已经不可能,但是许多城镇留下的记录却见证了惊人的损失:1467年,俄罗斯死亡127000人,1348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90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1500人!在维也纳,每天都有500-700人因此丧命,根据俄罗斯摩棱斯克的记载,1386年只有5人幸存!
650年前,黑死病在整个欧洲蔓延,这是欧洲历史上最为恐怖的瘟疫。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先驱薄伽丘在1348-1353年写成的《十日谈》就是瘟疫题材的巨着,引言里就谈到了佛罗伦萨严重的疫情。他描写了病人怎样突然跌倒在大街上死去,或者冷冷清清在自己的家中咽气,直到死者的尸体发出了腐烂的臭味,邻居们才知道隔壁发生的事情。旅行者们见到的是荒芜的田园无人耕耘,洞开的酒窖无人问津,无主的奶牛在大街上闲逛,当地的居民却无影无踪。
这场灾难在当时称做黑死病,实际上是鼠疫。鼠疫的症状最早在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源由。极少有人幸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通常无发热症状。
黑死病最初于1338年中亚一个小城中出现,1340年左右向南传到印度,随后向西沿古代商道传到俄罗斯东部。从1340年到1345年,俄罗斯大草原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1345年冬,鞑靼人在进攻热那亚领地法卡,攻城不下之际,恼羞成怒的鞑靼人竟将黑死病患者的尸体抛入城中,结果城中瘟疫流行,大多数法卡居民死亡了,只有极少数逃到了地中海地区,然而伴随他们逃难之旅的却是可怕的疫病。
1347年,黑死病肆虐的铁蹄最先踏过康坦丁斯堡—拜占庭最大的贸易城市。到1348年,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都爆发了黑死病。1352年,黑死病袭击了莫斯科,连莫斯科大公和东正教的教主都相继死去。黑死病的魔爪伸向了各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现实。
没过多久,这种残酷的现象在欧洲已经比比皆是,法国的马赛有56000人死于鼠疫的传染;在佩皮尼昂,全城仅有的8名医生只有一位从鼠疫的魔掌中幸寸下来;阿维尼翁的情况更糟,城中有7000所住宅被疫病弄得人死屋空;巴黎的一座教堂在9个月中办理的419份遗嘱,比鼠疫爆发之前增加了40倍;在比利时,主教大人成了鼠疫的第一个受害者。从此以后,送葬的钟声就不停的为新的死者哀鸣。甚至历史上着名的英法百年战争也曾由于爆发了鼠疫被迫暂时停顿下来。
1348年底,鼠疫传播到了德国和奥地利腹地,瘟神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鼠疫吞噬。维也纳也曾经在一天当中死亡960人,德国的神职人员当中也有三分之一被鼠疫夺去了生命,许多教堂和修道院因此无法维持。
除了欧洲大陆,鼠疫还通过搭乘帆船的老鼠身上的跳蚤跨过英吉利海峡,蔓延到英国全境,直至最小的村落。农村劳力大量减少,有的庄园里的佃农甚至全部死光。生活在英国中世纪的城镇里人们,居住的密度高,城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更糟糕的是,他们对传染性疾病几乎一无所知。 当时人们对死者尸体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处理尸体的工人们自身没有任何防护,这帮助了疾病的蔓延。为了逃避死亡,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他们祈求上帝、吃精细的肉食、饮用好酒……医生们企图治愈或者缓和这种令人恐惧的症状,他们用尽各种药物,也尝试各种治疗手段,从通便剂、催吐剂、放血疗法、烟熏房间、烧灼淋巴肿块或者把干蛤蟆放在上面,甚至用尿洗澡,但是死亡还是不断降临到人间。一些深受宗教束缚的人们以为是人类的堕落引来的神明的惩罚,他们穿过欧洲的大小城镇游行,用镶有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口里还哼唱着:“我最有罪”。而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被活活烧死,斯特拉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只有少数头脑清醒的人意识到可能是动物传播疾病,于是他们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猫狗等家畜身上,他们杀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满是猫狗腐败的死尸,腐臭的气味让人窒息,不时有一只慌乱的家猫从死尸上跳过,身后一群用布裹着口鼻的人正提着木棍穷追不舍。没有人会怜悯这些弱小的生灵,因为它们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
黑死病夺走了当时每4个欧洲人中的一个。当可怕的瘟疫突破英吉利海峡,在南安普敦登陆时,这座海边城市几乎所有的居民都在这场文艺中丧命,而且死得都非常迅速,很少有人得病后能在床上躺上两三天,很多人从发病到死亡只有半天时间。
黑死病给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以沉重的打击和深远的影响。黑死病登陆英国土地的同一年,英国土地上的牲畜也难以幸免。一个牧场有5000头羊突然死亡,它们尸体散发出恶臭,连野兽和鸟都不愿意碰一下。所有牲畜的价格都集聚下降,即便活着的人也很少能保住自己的财产。本来值40先令的一匹马,现在只能卖6.5先令,一头壮实的公牛只能卖4先令,一头母牛12便士,小牛6便士,一头羊3便士,一头肥猪5便士。羊群和牛群在田野里四处漫游,没人去照管它们,听凭它们死在农田里、沟渠里。
到了第二年的秋天,一个收割者替人干活索取的报酬大大提高了,每天不得低于8便士。还得供他吃饭。许多庄稼在田里腐烂掉了,因为请不起人来收割它们。在瘟疫流行的年代,劳动力的匮乏成为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时,国王发布命令说,无论是收割庄稼的工人还是其他雇工,都不准索取高于往年水平的工资,违反者将给予严厉惩罚。但是劳工们根本不理睬国王的命令。任何人想要雇佣他们,都得付出比往年多得多的钱,否则就让你的庄稼或者果实腐烂在农田和果园里。当国王得知自己的命令无论在雇主还是雇工一方都未得到执行的时候,就对所有教会土地所有者、庄园主、骑士、地主处以罚款;并对所有的自由农业工人处以100先令、40先令到20先令不等的罚金。后来国王又派人逮捕了许多雇工并把他们投入了监狱,他们不得不向国王支付很大数额的罚金,未被逮捕的雇工有很大的部分都躲藏到森林里去了。以同样的方式,国王还处置了许多的艺人。
在英格兰瘟疫肆虐时,苏格兰人也跑来趁火打劫。当他们听说英格兰人中间正在流行着瘟疫时,以为他们的诅咒终于应验了,因为他们一直在诅咒:“让英格兰人遭瘟疫吧!”现在一定是上帝在惩罚英格兰人了。于是,苏格兰人在塞尔克森林聚集起来,准备协助上帝彻底的消灭英格兰人。但这个时候,死神也攫住了他们,在几天的时间里就死了5000个苏格兰人。剩下的人准备返回自己的家园,却遭到英格兰人的反击,死伤又过大半。
⑸ 14世纪横行欧洲的黑死病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后续是怎么结束的呢
对这个历史事件,大部分人孤陋寡闻,只知道黑死病是在西欧发生的一场大瘟疫,不知道这是第二次全球鼠疫大流行,波及整个旧世界。
让我们看看真实的历史是怎么回事。
起源
2010年,科学家完成了对全球的鼠疫杆菌的基因分析,证实鼠疫杆菌的源头在中国。引起黑死病的鼠疫杆菌先在中国流行,然后随着商队来到中国古书称为热海的伊塞克湖,在那里进入了野生旱獭,或者和旱獭身上的鼠疫杆菌相互杂交,演变出新株。
考古学家伊塞克湖发现早期黑死病的痕迹,时间为1339年。1343年金帐汗国札尼别率军围攻热那亚殖民地卡法,将属于带到那里,四年后解围而去,之后鼠疫随商船传入西欧。
1358年6月,汾州大疫。“两河被兵之民携老幼流入京师,重以饥疫,死者枕藉”。宦官朴不花出钱雇人收埋死者尸体,到1360年4月,京城一共掩埋了20余万人。
1359年春夏,鄜州、莒州和广东南雄路大疫。
1360年夏,南方疫病流行。两年之后的春夏之交,又一次出现大疫。
黑死病在中国的死亡人数和影响
据西方学者估计,1333年黑死病在中国的第一波便杀死了1300万人,在整个亚洲估计杀死了2500万人。而从1351年开始的第二波黑死病流行,死亡的人数起码比上一次多一倍。整个中国死于瘟疫的总人数绝对不低于欧洲。
1200年中国人口1亿2300万,到1400年只剩下一半,为6500万人。固然有战乱和蒙古统治下之暴虐,但黑死病无疑是最大的杀手。
黑死病彻底摧毁了元朝的经济,也让社会陷入末世情节,蒙元对此不善处置,导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朱元璋之所以出家,就是因为8岁的时候全家死于鼠疫。后来又得了天花,两次劫后余生,无产者一无所有,就剩下一脸麻子。
⑹ l历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共死了多少人
历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共致死一亿三千五百万人左右。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走上亿条生命。疫情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542年开始在君士坦丁堡爆发。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队、船队在此聚集。因疫情爆发适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其影响范围随地中海而向西延展,使众多地中海岸的国家和地区饱受疾病折磨之苦,因此有时又称其为“地中海瘟疫”。但是在那时,人们不知道这是鼠疫。
2、第二次鼠疫
从14世纪中叶开始,持续近300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欧洲人普遍认为传染源是蒙古人带来的。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348年~1350年再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此后,在十五、十六世纪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袭欧洲。
此次鼠疫流行前后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两千五百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
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两千人,一个月后竟达八千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在历史上称为“黑死病”。整个欧洲大陆因此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从19世纪末期开始,20世纪30年代以后结束,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从中国南部、孟买开始,最后汇聚于当时的北满地区。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的鼠疫,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这次疫情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此次疫情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6)西班牙鼠疫泉州死多少人扩展阅读:
鼠疫的症状体征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
⑺ 鼠疫的死亡人数最多是多少
黑死病(Black Death或Black Plague)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约在1340年代散布到欧洲,而“黑死病”之名是当时欧洲的称呼。这场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根据估计,中世纪欧洲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黑死病。
⑻ 历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共死了多少人
历史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共致死一亿三千五百万人左右。鼠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曾被称为黑死病,各型鼠疫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均会引起死亡。
1、第一次鼠疫大流行
从6世纪中叶开始至8世纪消失,在欧亚夺走上亿条生命。疫情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542年开始在君士坦丁堡爆发。当时的君士坦丁堡是全世界范围内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商队、船队在此聚集。因疫情爆发适逢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故此次瘟疫被后人称为“查士丁尼瘟疫”。
其影响范围随地中海而向西延展,使众多地中海岸的国家和地区饱受疾病折磨之苦,因此有时又称其为“地中海瘟疫”。但是在那时,人们不知道这是鼠疫。
2、第二次鼠疫
从14世纪中叶开始,持续近300年,欧洲大陆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欧洲人普遍认为传染源是蒙古人带来的。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348年~1350年再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此后,在十五、十六世纪黑死病多次再次侵袭欧洲。
此次鼠疫流行前后此起彼伏持续近300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欧洲为甚。欧洲死亡两千五百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意大利和英国死者达其人口的半数。
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两千人,一个月后竟达八千人。直到几个月后一场大火,烧毁了伦敦的大部分建筑,老鼠也销声匿迹,鼠疫流行随之平息。这次鼠疫大流行在历史上称为“黑死病”。整个欧洲大陆因此丧失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
3、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从19世纪末期开始,20世纪30年代以后结束,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从中国南部、孟买开始,最后汇聚于当时的北满地区。其后有山西鼠疫,东北第二次鼠疫,以及欧亚非其他地区的鼠疫,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才销声匿迹。这次疫情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全世界因鼠疫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此次疫情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这次流行的特点是疫区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家养动物中也有流行。
(8)西班牙鼠疫泉州死多少人扩展阅读:
鼠疫的症状体征
1、轻型:有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2、腺型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偶有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发病时即可见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
3、肺型可原发或继发于腺型,多见于流行高峰。肺鼠疫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呼吸困难与发绀迅速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湿性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未经及时抢救者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临终前高度发绀,皮肤常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称。
4、败血症可原发或继发。原发者发展极速,全身毒血症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出血现象严重。迅速进入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至3天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