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为什么和中国不同

西班牙为什么和中国不同

发布时间: 2022-07-26 14:44:14

❶ 西班牙小学生的作息时间为什么和中国不一样

因为西班牙的教育提倡轻松和减负。希望小学生可以在快乐自由自在的学习环境中成长。所以作息时间比中国宽松很多。

❷ 中国 西班牙 区别

西班牙概况

国名:西班牙 (Spain,Espana)

国庆日:10月12日(1492年西班牙-美洲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的横长方形组成,上下均为红色,各占旗面的1/4;中间为黄色。黄色部分偏左侧绘有西班牙国徽。红、黄两色是西班牙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并分别代表组成西班牙的四个古老王国。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有六组图案:左上角是红地上黄色城堡,右上角为白地上头戴王冠的红狮,城堡和狮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标志,分别象征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左下角为黄、红相间的竖条,象征东北部的阿拉贡;右下角为红地上金色链网,象征位于北部的纳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绿叶红石榴,象征南部的格拉纳达;盾面中心的蓝色椭圆形中有三朵百合花,象征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盾徽上端有一顶大王冠,这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盾徽两旁各有一根海格立斯柱子。亦称大力神银柱,左、右柱顶端分别是王冠和帝国冠冕,缠绕着立柱的饰带上写着“海外还有大陆”。

国歌:《皇家进行曲》 国歌无歌词 球迷无法唱 西班牙奥委会宣布停止国歌歌词评选活动

国花:石榴花

国石:绿宝石

货币:比塞塔>>>

国家政要: 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I) ,首相罗德里格斯·萨帕特罗(Rodriguez Zapatero),2004年3月当选,4月宣誓就职,2008年3月连任,4月宣誓就职;西班牙参议长 弗朗西斯科·哈维尔·罗霍·加西亚(Francisco Javier Rojo Garcia),2004年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为505925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北濒比斯开湾,西邻葡萄牙,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的摩洛哥相望,东北与法国、安道尔接壤,东和东南临地中海。海岸线长约7800公里。境内多山,是欧洲高山国家之一。全国35%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仅占11%。主要山脉有坎塔布连、比利牛斯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为全国最高峰。中部高原属大陆性气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属海洋性温带气候,南部和东南部属地中海型亚热带气候。

人口:4606万(截至2008年1月1日),其中外国移民522万,超过人口总数的11%。主要是卡斯蒂利亚人(即西班牙人),少数民族有加泰罗尼亚人、巴斯克人和加里西亚人。官方语言和全国通用语言为卡斯蒂利亚语,即西班牙语。少数民族语言在本地区亦为官方语言。96%居民信奉天主教。 西班牙语2030年有望成使用人数第二多的语言 西班牙将鼓励移民返回原属国

“西班牙广场”堂吉诃德和仆人塑像

首都:马德里 (Madrid),人口301. 6万人(2002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17个自治区,50个省,8000多个市镇。17个自治区为:安达卢西亚、阿拉贡、阿斯图利亚斯、巴利阿里、巴斯克、加那利、坎塔布利亚、卡斯蒂利亚-莱昂、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加泰罗尼亚、埃斯特雷马杜拉、加利西亚、马德里、穆尔西亚、纳瓦拉、拉里奥哈和巴伦西亚。

简史: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
圣费尔明节着名奔牛狂欢

同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在1898年的西美战争中,失去在美洲和亚太的最后几块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会党和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叛乱,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3年2月与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参加侵苏战争。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任命原国民运动秘书长阿·苏亚雷斯为首相,开始向西方议会民主政治过渡。 西班牙奔牛节

西 班 牙 斗 牛 表 演

政治:宪法规定,西班牙是社会与民主的法制国家,实行议会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直系后代世袭。国王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代表国家。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行使国家立法权,审批财政预算,监督政府工作。政府负责治理国家并向议会报告工作。 西班牙恐怖组织“埃塔” 直布罗陀问题
踏访西、英争议之岛——直布罗陀 西班牙、英国和直布罗陀三方签署历史性合作协议

经济:西班牙是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国内生产总值居经济和发展组织第8位,世界第11位。主要矿产有煤88亿吨,铁19亿吨,黄铁矿5亿吨,铜400万吨,锌190万吨,汞70万吨。森林总面积1179.2公顷。主要工业部门有造船、钢铁、汽车、水泥、采矿、建筑、纺织、化工、皮革、电力等行业。服务业是西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包括文教、卫生、商业、旅游、科研、社会保险、运输业、金融业等,其中尤以旅游和金融业较为发达。旅游业是西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着名旅游胜地有马德里、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太阳海岸、美丽海岸等。
在西班牙的维拉弗兰卡,人们参加叠罗汉比赛。叠罗汉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经数百年的历史了。

在西班牙的雷东德拉举行传统庆祝活动,妇女们让女儿站在自己肩膀上一起跳舞。这种风俗源自当地中世纪的一个传说,即两名妇女与站在自己肩膀上的女儿一起跳舞而逃过猛兽的袭击。>>

新闻出版:全国共有报刊155种,全国性杂志170种。主要报纸有《国家报》、《阿贝塞报》、《世界报》、《加泰罗尼亚报》、《先锋报》。主要通讯社是埃菲社,官方通讯社,1939年1月创办。另外还有私营的欧洲通讯社、罗戈斯通讯社。广播电视总局统管电台、电视台。全国共有200多家电台,主要有西班牙国家广播电台和私营的西班牙广播公司、洲际电台、西班牙人民广播电台。西班牙电视台为国营、全国性电视台,有两个频道。此外还有安达卢西亚、加泰罗尼亚、加里西亚、巴斯克和马德里等地方电视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频道、天线-3和电视5台3家私营电视台。1997年两家数码电视台开始运营。

外交:对外主张“和平与安全”,奉行以“和平、裁军、保护人权、国际合作与团结”为主导原则的“欧洲化、西方化和民主化”外交政策。

与中国关系:1973年3月9日,西班牙与中国建交。2005年4月西班牙参议长罗霍·加西亚访华。 2005年7月,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72.23亿美元。2005年1至5月,为39.81亿美元,同比增长48.3%。2005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西班牙进行国事访问 。2006年7月,西班牙王储费利佩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7年6月,国王卡洛斯一世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中国与西班牙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❸ 西班牙舞和中国舞的不同之处

1、创作的理念不一:西班牙舞蹈动作的极度延展,身体限制与舞者突破身体限制的努力,舞蹈中的线条就仿佛是根据几何原理计算出来的,从而追求更大限度的自由与个性。中国舞蹈的动作将感情委婉地融入到了动作当中,追求气韵,强调以意为师,以神领行,以形传神。
2、主要动作不一:西班牙舞蹈通常使用较大的腿部动作,脚下的动作复杂多变,而上身的动作相对简单的多。中国舞蹈都是以手臂动作为主,比较难。以上就是西班牙舞和中国舞的不同之处。

❹ 西班牙和中国的关系为什么那么超然

距离产生美,不想俄罗斯,日本那样就近侵略。
西班牙的商业不发达,更多的是依靠对殖民地的一次性抢夺;不想英,法,美那样长期的剥削,抢夺;自然痛苦就深刻多了。
西班牙的势力范围主要是南美洲,在远东地区基本没有据点,在当时的条件和技术条件下,西班牙没有远洋作战能力。
这些原因就导致西班牙不大可能会和中国产生太多的联系,当然就不会有深仇大恨了。

❺ 西班牙和中国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1500字

总的来说就是中西文化差异
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是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但在交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其原因正是文化差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饮食习俗,不论在其特征、功能,还是在其性质、对象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都是非常鲜明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吃”的问题,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哲学、艺术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

中西方文化有着相通之处,比如:西方人重视培养奋发向上的精神,中国人则主张积极进取;西方人主张教育为先,中国人倡导发展教育;西方人奉行实用主义,中国人讲究实事求是。但是,中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着不同,在美国,个人自由主义形象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得非常鲜明,而在中国,家庭责任感会体现出这样的强烈与鲜明。有人说,文化就像一个磁场,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分布,而同处一个磁场的中西两方的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碰撞出火花。本文主要就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为代表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化跨文化交际研究,以更好的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文化。

一、“分离”与“合同”的特征不同。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今说:“文化异, 斯学术亦异。中国重和合, 西方重分别”[1]。中西文化的差异影响了各自的饮食文化。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了这种“合同”与“分离”的文化特征。

(一)追求自由开放的西方人倾向分门别类。

西式菜肴中除少数汤菜, 如法式洋葱大虾汤,是把多种荤素原料混合在一锅里熬炖而成之外, 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鱼就是鱼,虾就是虾,羊排就是羊排。就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不是搅拌在一起的。如 “美式牛扒”, 一边放着牛扒,另一边是意大利青瓜、干笋,切碎加入植物牛油中拌匀,直至凝固,切成小块,放上已煎好的美国牛扒面,即可供食。色彩上形成对比鲜明,但在口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混,各是各的味。即使是调味的佐料,如植物牛油、盐,也都是现吃现加,而不是一次性放够。即使有所搭配,也是简单明了。以上种种做法都体现了“西方重分别”的饮食文化。

(二) 崇尚和谐的中国人强调统一。

中国人的儒家传统思想,主张以“和”为贵,认为其为最美妙的境界,不但体现在社会为人处世中,而且反映在其他各各方面,当然也包括烹饪思想。这种“合同”的思想集中体现在烹饪上就反映为“五味调和”。要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指导这一调和,调和既要合乎时序,又要注意时令,才能达到“美味可口”的目的。既烹制食物时需要在保留原味的基础上进行调和,所以中国菜几乎每个菜都要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和多种调料来烹制。即使是家常菜也如此,一般主要原料选用荤素搭配来调和烹制的,再加上各种调料,如青椒肉丝、宫保鸡丁、乌鸡红枣汤。中国人认为把多种原料放在一起,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就如多种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经这种过程搭配出来的菜才美味可口,这也是一种集中个体到整体的过程,只不过还有一个把握火候的问题,也就是哲学上说的“度”,不同的火候就会烹饪出不同的味儿,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之互相通、互助渗透[2]。可见中国人烹调追求整体、统一。

二、饮食功能的不同。

中国人认为饮食既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情感沟通的重要媒介,又是一项工作,许多工作都是在餐桌旁进行并完成的,这是中方饮食功能突出特色。中国人往往在节日时邀请客人吃饭,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共享一席,除了寒暄客套便是大讲吃经,款款叙来,滔滔不绝,人们相互敬酒、劝菜。伤心时找人吃饭,倾诉自己的惆怅、委屈,抒发自己的郁闷之感,通过别人的开导,寻找心理安慰,以达释放解脱之目的。谈业务时约人吃饭,既可以寻求到更多的机会,又可以了解对方,在轻松地环境中达成协议。表感谢时也请人吃饭,中国人认为享受美味佳肴最能代表真心诚意,饭局俨然成为了中国式生活的缩影。西方人则认为饮食是一种休息,是一种放松,饮食与工作相对分开,工作主要是在办公桌旁进行并完成的。于是,西方人在吃饭时通常不谈工作,或安安静静地独自享用盘中美食,或轻轻松松地听着音乐并吃着食物,或平心静气地谈一些让人放松而愉快的话题,这也仅限于邻座的宾客,而不像中国进行全席的交流,没有中国人进餐时的热闹,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比作舞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当然也不会因为工作业务或心情失落、表达谢意之类的而请人吃饭。由此可见,中西方的饮食功能是不同的。

三、饮食对象的不同。

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与其生存环境和传统密切相关。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区域,人们的饮食生活都离不开特定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不仅决定了可能获得的食物来源和种类,而且对于食物的获得方式与消费方式等也产生重要影响,“生存环境及其内部诸因素的变化,最终也将导致饮食文化体系的种种变化”[3]。

由于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又加之人口压力以及其他多种原因的存在,使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这就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食物结构。从“食”的内容来看,中国人有明确的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辅以肉类[4]。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五谷杂粮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蔬菜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 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中国人以淀粉为能量的主要来源,荤素搭配比较均衡,喜食果蔬,讲究杂食。对于蔬菜的烹调以熟食为主,不喜欢生吃蔬菜或生饮果汁。这一饮食习惯又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倡导吃斋饭,即素食,认为动物是“生灵”,而生灵是不可以杀死的,更不能食用,另外道教亦倡导忌食鱼肉。中国人一般还喜欢热食,主菜大多是热的,他们认为菜凉了,就失去了菜原有的味道,对肠胃也不好,只有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鲜味,吃到菜原有的特色。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肉类菜肴和奶类食品的比重,肉食已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肴,但以蔬菜为主导的意识却仍然植根于人们的观念中。

在西方,其农业结构是一种农牧混合结构,由于其地理气候不太适合农耕却有利于牧草生长,使得畜牧业占据了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独特的临海区位优势使得他们的航海业也非常发达。西方饮食文化就起源于这种畜牧文化,畜牧文化决定了西方饮食结构尤其偏重于肉类与乳制品,其膳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没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为典型特征,主要以牛肉、羊肉、猪肉等为主要菜肴。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都从动物身上取料炼制。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而且西方人多生吃蔬菜。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一直很高,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肩部宽大、肌肉发达, 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体质较弱。但西方人也认识到这种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开始转向以植物蔬菜为主的清淡型饮食,西方人的餐桌上蔬菜的种类及份量逐渐明显增加且也趋向于熟吃。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总体来看,中西方的饮食结构日趋合理化、营养化。

孙中山先生曾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蔬菜、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益于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之人,饮食不及酒肉者,多为上寿”[5]。他还认为“欧美人之所饮者独酒, 所食者腥腹,亦相习成风,故虽在前有科学之提倡,在后有重法之厉禁”[6]。孙中山先生讲了中西饮食的利弊,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差异,有人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把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这种性格反映在文化行为价值观上就是,中国人喜欢安土重迁,固本守己,而西方人则喜欢开拓、冒险、冲突。美国民俗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曾经提出过“文化模式”这一理论,她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类似于古典世界的阿波罗式,而西方人的文化性格则近似于现代世界的浮士德式。

四、中西饮食归属及性质的不同。

中西方饮食性质的差异,与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节奏是相一致的。在西方,一般实行工资制,重复的工作比较多,且生活节奏较快,人们有意无意地受工作节奏的影响,通常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生活的单一乏味导致了饮食结构的单一性并对此熟视无睹,西方人平常享用的罐头快餐等,口味千篇一律,与从事的工作一样单调重复,他们对此很漠然,就像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不足道[7]。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就可以了。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自然无兴趣、滋味可言。中国则不然,工作节奏相对比较慢,工作形式多样,往往追求两全齐美,边工作边游戏。当然饮食结构也相对复杂,对于色、香、味、形、质、意等都相当讲究,并且种类之多,无所不有。中国人饮食的目的,不同于西方人,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才会有食欲。厨师在炒菜时一般上下晃动炒勺,注意烹炒的节奏感。这些自然不会提高工作效率,但却增加了劳动者的工作趣味,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工作才会使身心愉悦,才能体现出中国菜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五、规范科学与随意特色的烹调准则不同。

西方人在摄取食物时基本上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的,十分注意营养搭配,不论食物的色泽鲜嫩怎样,营养是一到菜谱成功与否的标准,在营养的标准上讲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对他们而言,饮食只是一种手段,所以态度也就较为随便,吃得也较为简单。在西方, 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过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两道菜算得上是菜,其余不过是陪衬。平时宴请,饭菜更为简单。还有一种聚会,称之为“Party”,主人只提供饮料、酒和一些简单的食物,如奶酪、炸薯条、三明治等, 并不提供饭菜。可见, 他们将吃饭看成是聚会和交流的机会,吃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享受在饮食中基本上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像中国过分地追求特色口味。早餐往往是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几片面包再加上一根香肠,热量非常充足。午餐往往是自助快餐,即使是最讲究的晚餐也不外乎是面包、薯条、香肠、牛排、炸鸡、奶酪等, 也很简单,但营养十分丰富。西方人相关的烹调全过程也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从菜谱的制定就可以发现,西方菜谱中的计量都以精确数字计算。从表面上看,菜谱似乎是科学的,西方人买菜和制作菜肴也总是对照着菜谱。但相比中国烹调,它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在复杂的具体情况面前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比如为了体现客人身份,在做菜时要打破常规,在味道花色上稍作调整,使之精致一些。这对于中国的厨师轻而易举,而对于西方厨师就会不知所措。而这种一致性导致了西方饮食的一个弊端--缺乏特色。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要求配料的准备、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使得烹调成为一种机械性的工作,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毫无创造性和艺术可言。而且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都是同一种味道,几乎没有变化。即使是高档的宴席,也不过是更讲究餐具,布置更华贵,服务更为周到而已,菜仍旧是一个味。西方人这种重科学、重营养的理性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也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了,到处打上了方法论中的形而上学痕迹。

❻ 西班牙的哪些习俗与中国的不同

习俗不同点:

1、作息时间

西班牙人习惯晚睡晚起,上班的时间也较晚,早上大概9点或10点才开始上班。 与很多国家不同的是,西班牙人有午休的习惯,而且是一个很长的午休,从下午2点到4点,或者更晚,时间允许的话,很多人都愿意回家吃午餐。因为午餐时间一般是从下午2点开始,经过一个漫长的午休,正常4点才开始上下午班,所以下午也是7,8点才结束上班。由于午休的影响,从午餐到下午下班又很漫长,因此,西班牙人又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午餐和晚餐之间进食,西语叫做“merendar”。

2、饮食

西班牙人早餐吃的不多,早餐种类包括咖啡,酸奶,水果,谷物,面包等,很多人早上只喝一杯咖啡或牛奶就了事了。西班牙家庭的晚饭一般吃得都比较晚,这对于留学生来说可能是刚到达西班牙第一个不习惯的地方。晚餐一般晚上9,10点钟才开始吃,也有更晚的,有的人11点吃晚餐,在萨拉曼卡露天的餐吧在凌晨1,2点依然高朋满座。 如果自己住在住宿家庭,不能控制用餐时间的话,可以先去买些小零食垫下饥饿的肚皮。

3、社交礼仪

西班牙人的见面礼节一般包括:握手,亲吻和拥抱三种方式。如果是第一次别人介绍认识,男女或女女之间要拥抱并行贴面礼,贴面礼是脸颊两侧都要贴的。男男之间就是握手,再寒暄一番,做下自我介绍。留学生对于外国的风俗可能一开始不太适应,但是至少我们要尊重别国的风俗和习惯。入乡随俗也是能很快融入西班牙的好方法。

4、习惯动作

通过关爱留学西班牙部老师的亲身经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刚开始到西班牙的时候,曾经对一个从我身边匆匆路过的西班牙男人的一个动作耿耿于怀。因为他朝我单眨了一次眼睛。这个动作在中国可能代表的负面意思多一些,而且很少有人使用。后来才发现,在西班牙这个动作可以表示打招呼或者赞许,是很褒义的一个表示。

❼ 西班牙留学 在风俗习惯上西班牙人与中国人有哪些不同

作息时间
西班牙人习惯晚睡晚起,上班的时间也较晚,早上大概9点或10点才开始上班。 与很多国家不同的是,西班牙人有午休的习惯,而且是一个很长的午休,从下午2点到4点,或者更晚,时间允许的话,很多人都愿意回家吃午餐。因为午餐时间一般是从下午2点开始,经过一个漫长的午休,正常4点才开始上下午班,所以下午也是7,8点才结束上班。由于午休的影响,从午餐到下午下班又很漫长,因此,西班牙人又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午餐和晚餐之间进食,西语叫做“merendar”。
饮食
西班牙人早餐吃的不多,早餐种类包括咖啡,酸奶,水果,谷物,面包等,很多人早上只喝一杯咖啡或牛奶就了事了。西班牙家庭的晚饭一般吃得都比较晚,这对于留学生来说可能是刚到达西班牙第一个不习惯的地方。晚餐一般晚上9,10点钟才开始吃,也有更晚的,有的人11点吃晚餐,在萨拉曼卡露天的餐吧在凌晨1,2点依然高朋满座。 如果自己住在住宿家庭,不能控制用餐时间的话,可以先去买些小零食垫下饥饿的肚皮。
社交礼仪
西班牙人的见面礼节一般包括:握手,亲吻和拥抱三种方式。如果是第一次别人介绍认识,男女或女女之间要拥抱并行贴面礼,贴面礼是脸颊两侧都要贴的。男男之间就是握手,再寒暄一番,做下自我介绍。留学生对于外国的风俗可能一开始不太适应,但是至少我们要尊重别国的风俗和习惯。入乡随俗也是能很快融入西班牙的好方法。
习惯动作
通过关爱留学西班牙部老师的亲身经验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刚开始到西班牙的时候,曾经对一个从我身边匆匆路过的西班牙男人的一个动作耿耿于怀。因为他朝我单眨了一次眼睛。这个动作在中国可能代表的负面意思多一些,而且很少有人使用。后来才发现,在西班牙这个动作可以表示打招呼或者赞许,是很褒义的一个表示。

❽ 西班牙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作息跟中国有什么不同

西班牙的天气、生活习惯、消费和中国区别不大(因为也属于发展中国家)。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就是那里的吃饭时间。在西班牙,一般早饭在上午10:00左右。午饭2:00左右开饭。至于晚饭都在8:00以后了,9:00开始高峰期。这个是一定要注意的,因为,如果你在那边吃饭的话,饭馆的开门时间,是由吃饭时间决定的,太早去的话,饭馆会不开门(我们上次去的时候,就一直饿到8:30饭馆才开门)

如果饿的话,饭馆没开门,可以吃快餐,或者TaPa(一种西班牙特色小吃),也很不错哟~!

❾ 中国与西班牙在风俗习惯上有什么不同

西班牙女人上街必定要戴耳环,认为如果没戴耳环,简直跟没穿衣服一样。

西班牙人过年时,手上一定要拿一枚金币,才算有福气。穷人没有金币,常用铜币代替。他们认为,小孩在元旦那天打架、骂人和哭啼是不祥之光,因此,大人在这一天为了换得孩子的笑颜,几乎必须满足他们提出的一切要求。

西班牙人对斗牛及足球达到狂热.在复活节时各地也有宗教游行等庆祝仪式.

西班牙人友善热情,少有种族偏见,喜欢舞蹈、音乐、喝酒,对艺术与文化的保存很为重视.但由于生性乐天,甚而过度耽于安逸,而致好逸恶劳,较欠进取心.

西班牙人通常在七、八两月渡假,此段期间内不宜从事商务旅行,此外亦不宜在复活节及圣诞节前后前往.

约会宜事先约定时间,通常是在10-13点及16-18点之间较妥当,服装方面宜正式、保守、约会时勿一下即谈论主题,最好是能先谈些题外话再导入正题.面谈需事先联系约定,用电话或传真确认。习惯上一般定好的约会不需要再次确认。但最好在去前再确认一次。西班牙人原则上是遵守时间的,因此赴约会时提前5分钟到为好。

夏季以8月为中心有一个月的休假日,政府机构、办公室基本上没有人,8月份最好不要预约会见。

西班牙人名通常带有两个姓,最后一个(Last Name)是母姓.

在拜访当地厂商时,如能携带具有我国特有民族风味的小礼物或纪念品给对方,定能赢得对方好感,尤其在圣诞节期间,互赠礼品风气很盛,大致上,1-2瓶威士忌即已够份量.遇西班牙人邀往其家中餐叙述时,如非再三邀约,则仅系客套说词,切勿一口应允,宜加试探,或以西语“Muchas Gracias”(谢谢)即可,如对方出示其珍藏并表示赠予之意时,亦仅为其民族特有的客套而已.前往厂商私宅拜访时,宜携带巧克力糖或鲜花.

葡萄西班牙人在元旦之夜全家团聚,十二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要连续吃下十二颗,则表示来年一帆风顺,大吉大利。

小费:

一般来说,服务费已包括在帐单之中,但适度的小费仍然令人欢迎,通常小费是照个人的意思支付,一般人也有给小费的习惯.给付标准为消费额的10%左右.通常对出租车司机给予10%的小费,机场行李服务员则每件行李约100比塞塔的小费.旅馆、餐厅虽已将服务费用列入帐单里,习惯上仍酌给小费.

电源规格:

一般而言,电源规格为220伏特,50赫兹,交流电.但在某些旧的建筑中亦有使用100-125伏特,交流电,50赫兹.插头为双圆脚插头.度量衡采公制.

气候、服装:

西班牙气候干爽,很少下雨,偶有下雨也集中在每年1-4月之间.全境全年平均温度在摄氏13℃至17℃左右.冬季有的城市则降至零度以下.马德里很少下雪,在夏季温度最高时达40℃,冬季温度则降至5℃左右.由于气候干燥,全年清风袭击,阳光和煦,大部分时间不冷也不热,夏季真正热天只有7、8两个月,但很少人使用冷气,因为气候干燥湿度低并不会觉得闷热.

在服装方面,冬季一般来说着中等厚度的服装即可,在中部及北部较冷地区可准备一件上衣外套.夏季时着轻便服装即可.

把西班牙的风俗习惯告诉你,中国的你自己应该知道吧?

❿ 西班牙有哪些习俗,与中国有哪些不同哦

他们 用刀叉 盘子 吃饭 , 中国用碗 和筷子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6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25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529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7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2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89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40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02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