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人在明朝叫什么

西班牙人在明朝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7-21 10:37:34

① 明朝是被西班牙人搞衰的吗

明朝是被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武宗、明神宗搞衰的

② 历史上的西班牙人真的觉得2万军队就可以征服明朝吗

历史上的西班牙人并不是觉得他们可以用仅仅2万的部队就能够征服整个明朝。当时的西班牙人的目的是用2万人左右的部队来占领明朝的东南沿海地区。而如果是这样的话,根据当时的西班牙的人的素质以及他们那里的武器先进程度以及作战能力方面种种比较的话,其实是很有可能的。

其次来说的话,当时西班牙人考虑到他们的军队需要长途跋涉那么远的距离来明朝和我们战斗,所以当时他们怕自己的士兵水土不服,所以就放弃了这次攻击。但是说他们可以派2万个部队和我们明朝的士兵对抗,这绝对不是传言,是真的。

③ 中国历史上曾与西班牙交战的海上强盗,汉语拼音是limahong,有谁知道吗

你说的是林凤吧。。。
林凤,广东潮州人。当时的沿海群众为反抗明朝的海禁政策,很多挺而走陷进行海洋贸易,林凤19岁时参加海上绿林泰老翁队伍,后继其业,以澎湖为基地,开拓海上贸易,之后到魍洪(台湾)的鸡笼(基隆)建立基地。林凤曾修书向明朝求抚,要求开启海禁,广东总兵殷正茂不予接纳。
林凤在台湾北部组建了一支海岛队伍,陆续收编了一些海上活动组织,拥有一支强大的船队。
1556年西班牙侵占马尼拉,随后吕宋岛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改吕宋为菲律宾。西班牙人侵占吕宋后,污辱屠杀当地华人,华人向林凤救助,闻知此事的林凤非常气愤,决定率舰队远征,讨伐西班牙人。
吕宋岛与台湾一水之隔,宋元以来,侨居吕宋的华人很多,在西班牙人未屠华前,吕宋华人高达十多万。
明万历二年(1574),林凤率领战船六十二艘,武装男丁四千人,妇女一千五百人,从台湾开赴菲律宾,联合当地华人和土着共同驱逐西班牙殖民者。船队急航两天,到达吕宋边界,立即攻占密雁,西班牙守将撒示洛驾舟逃走,船队乘胜前进,直逼马尼拉。兵贵神速,林凤即命先锋率七百精兵乘夜袭击马尼拉。不料入夜天气骤变,风雨交加,巨浪如山,船只一半沉没,损失二百余人,同时因天黑难航,错登地点,辗转至马尼拉时,天已大亮,西班牙人已有准备。先锋部队不顾疲劳,奋勇进攻,攻入西班牙人的指挥部,杀死总指挥高第,许多西班牙人束手就擒。
马尼拉室内的西班牙人见状,紧急集合,进行坚决抵抗。萧柯建议是难于攻占市区,将队伍撤回船上,向林凤报告情况。接着林凤发起第二次进攻,他号召部中奋勇杀敌,夺回马尼拉。随即分兵三路,第一路直攻马尼拉大街,第二队从海滨进攻,第三队从河边进攻。由于室内的西班牙人作殊死抵抗,未能攻进市区。林凤改变战略,命令部队向北转移,到彭加钖南驻扎,筑城堡及炮台据守,伺机再战。西班牙人视林凤为大敌,实行紧急动员,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以萨罗塞多为元帅,进行反攻,袭击林凤舰队与驻地。林凤指挥部中击退了西班牙人的进攻。
林凤在班诗兰建立都城。几个月间,他率部众建立城寨,宝塔,并凭险筑垒,设炮台多处,准备对抗西班牙殖民者。林凤被拥为国王,国号汉,在菲律宾华人和土着的支持下,林风率林部众一边战斗,一边乘战隙之机,补充给养,建造战舰,充实战备,以期再战,彻底将西班牙人赶出吕宋。
在关键时刻,西班牙与视林凤为心腑大患明朝勾结,联合进攻林凤舰队。1575年春,明朝调吴慕康率明朝海军,追剿林凤至菲律宾彭加钖湾。明朝朝廷以允许西班牙人在厦门通商为条件,急切地要求西班牙人共同击败林凤。
西班牙人见林凤筑城建国,视为心腹之患。驻菲总督勒比撤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调集舰队兵员六千多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三月协同明军潮州把总王望高联合围剿林凤。林凤率众抗击,战斗激烈,相持四个多月。西兵及军械源源不断,而林凤却孤军作战,粮械不继。
在中西两国舰队夹击下,林凤海陆作战相继失利,林凤军及吕宋华人土着武装战死近万人。
1576年初,吴慕康率舰队与西班牙殖民者共同进攻林凤,林凤被击败后,曾重返澎湖,后来相传远走印度洋,不知所踪。
中国海外第二次大规模的开拓又以内战的形式告终。英国近代向海外开拓,往往以英国海盗为先锋。英国政府招抚了着名的海盗德雷克,以对抗西班牙,结果打败了西班牙,取得了海上霸权。

④ 西班牙曾经想二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却没有实施

在进攻明朝前,西班牙就集结了130艘战舰去进攻英国,但是并没有取得胜利,实力受到削弱,自然进攻明朝的计划也没有得到实施。

⑤ 明朝比较着名的海盗有哪几个!

1浙东“海精”方国珍
方国珍是浙东台州黄岩县洋山澳人,出身贫苦。史书说他“身长七尺,貌魁梧,面黑体白,坚毅沉勇,力逐奔马”,有歌谣“杨屿青,出海精”,为方国珍起义作舆论准备。元朝未年,公元1348年方国珍海上起兵,转战浙苏,二十年间分居浙东三郡,威行海上阻抢粮运,在推翻元王朝的武装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方国珍后归顺朱元璋,被朱称为威行海上的英雄豪杰。
2东南私商领袖——净海王王直

王直,《明史》误作汪直徽州歙县人,少任侠,多智谋。 众所周知,明王朝闭锁国,实行海禁。汪直长期从事海外走私贸易,开辟宁波双屿港,他既是海商集团首领,又是海盗魁首。那时候,江浙海上海盗分群分党,形势复杂。“素有沉机勇略”的汪直依仗强大实力,攻灭多股海盗,千里海疆悉归王直控制。汪直靖海有功,多次上疏请求朝廷开放海上通商贸易,被拒绝,反遭官府水师围攻。王直突围逃到日本,重振旗鼓,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 1552 年,率庞大的武装船队进犯东南沿海,攻城掠地,江浙为之动摇,官军望风披靡。汪直占据定海,自称“净海王”,后称“徽王”。
明朝廷武力征剿失败,就改换手法,逮捕了汪直徽州老家的妻儿母做为人质, 派员日本,欺骗汪直同意解除海禁开市通商,设计诱捕汪直,汪直入狱后两年,被朝廷下令斩杀于杭州官巷口,至死不屈。当时人言汪直以威信雄海上,无他罪状,杀之无理。徐光启为他鸣不平说:“汪直向居海岛未尝亲身入犯,招之使来,量与一职,使之尽除海寇以自效。”十分明显,捕杀汪直是不得人心的。汪直临死前预言: “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汪直是明嘉靖时期徽州商人和东南海商代表人物,东海枭雄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3七海霸主——陈祖义

祖籍广东潮州,明洪武年间,全家逃到南洋入海为盗。盘踞马六甲十几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头目之一,成员最鼎盛时期超过万人。战船近百艘。活动在日本、中国台湾、南海、印度洋等地。劫掠超过万艘以上的过往船只,攻陷过五十多座沿海城镇,南洋一些国家甚至向其纳贡。明太祖曾悬赏50万两白银捉拿他。后来,他逃到了三佛齐(今属印度尼西亚)的渤林邦国,在国王麻那者巫里手下当上了大将。
国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盗,自立为王,陈祖义成为了渤林邦国的国王。明永乐五年,他诈降郑和,郑和识破他阴谋,施巧计发动突然袭击,当场杀死海贼5000多人,并将陈祖义活捉。永乐五年(1407)九月郑和回国,并把陈祖义押回朝廷,朱棣下令当着各国使者的面杀掉了陈祖义,并斩首示众,警示他人。
4大洋波涛中的匪徒僧侣——徐海

徐海的别号叫做普静,这个称呼看上去很像是和尚的法号,而实际上,它确实是一个和尚的法号。。从本质上看,汪直是一个一流的商人,二流的海盗,通俗点说,他最擅长的是经济,之后才是军事。而徐海却恰恰相反,在成为一个成功商人之前,他是一个军事天才。 徐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算是自学成才,但他有着惊人的天赋,极具组织才能,而且十分精于海上作战,和那些死脑筋的日本人比,他实在是个过于突出的人,所以没多久他就加入了倭寇抢劫公司,成为了正式成员,获得了自由,之后还曾一度跻身管理层,当上了高级领导。 后被总督胡宗宪用计诱降,缚同党陈东以献,终受困投水死。
5明末“海上大王”郑芝龙

郑芝龙,字日甲,福建南安县石井乡人,明末着名海盗兼大海商,郑成功的父亲。在海上拼搏几十年,演出独具特色的三部曲:早年离乡背井闯世界;继而当海盗,兼营海商,亦商亦盗;最后由盗而官,亦商亦官。像他这样一身商、盗、官三种名份与经历的人,中国历史上实不多见。
郑芝龙从事海商活动范围广泛,从海上到陆地,从国内到国外,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有过接触。在海外商业竞争中,他善于经商,大获其利,成为富可敌国的大海商。当海盗时,拥有千艘舰船与十万部众,入仕明王朝后控制各种海船万艘,能号集大海船三千艘,可称之为世界史上第一个船王。明末,郑芝龙率领武装船队纵横海上,冲击闭关锁国的明王朝,屡败官兵,击退荷兰殖民者几次入侵福建沿海,消灭其它海盗集团,统一海洋,威震东南海上;后入仕任海疆将官,“坐论海王,奄有数郡”,专制海滨,垄断海外贸易.

⑥ 明朝时期西班牙人屠杀菲律宾华裔是怎么回事.明朝

万历这人好大喜功,三大征耗费大明无数财力。。也导致大明财政窘迫。。万历也是因为缺钱所以开始打起菲律宾的注意(因为他听说那边有金山)。。
后来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屠杀华人数千以报复大明的觊觎。。万历一怒之下下令出兵报复、、
但大臣们劝阻到:本来国力窘迫,觊觎菲律宾以为那边有金山。哪知吊毛都没有,,现在出兵也搞不到钱不说还要浪费钱,讲白了,这仗不能打。打了没好处,还损耗国力,但面子还是要的,于是派个太监拿着圣旨到菲律宾严重谴责这种屠华行为(原来谴责外交辞令那时候就有了),并表示大明对菲律宾没有任何企图。。然后菲律宾道歉了。这事就完了。。

⑦ 请问明朝时期西班牙人屠杀菲律宾华裔是怎么回事。

下西洋后是禁海制度,大地主文官集团垄断海洋贸易,大量走私,获取巨额利润,沿海平民百姓受禁海政策影响不吃海没活路,就大量逃逸到南洋,继续还中求生存,以闽广人为主,国人普遍忍耐较强,西班牙人来后就没反抗,而西班牙人把华人当成羊,一茬一茬的宰割,第一次屠杀时指使土人杀人,怕大明报复一直提心吊胆,结果大明掌权阶级本就不看重华人,更别说跑到海外的,后老西班牙人有恃无恐杀的更凶,并且海盗也为虎作伥,帮西班牙人运汉人去吕宋……

⑧ 谁知道明朝晚期西班牙殖民者在南洋屠杀华裔具体是怎么回事

明朝政权是在异族统治后光复中国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正统性最强的朝代之一,与汉朝相匹敌,唐宋皆有所不及,而我们所说的王朝的正统性,实际上就是政权来源的合法性。这种立国基础既给明朝打上了鲜明的汉族民族主义烙印,同时也使这个朝代更具有国家民族责任感。明朝建国之初的政治纲领就是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是将汉族民族主义,重建中华传统道德、民本主义结合在一起做为立国之本的,在明太祖时代,这些纲领基本得到了全面的实行。儒家思想,特别是提倡民族大义和民本思想的程朱理学,在明朝是做为宪法性意义的存在,是政权合法性的源泉。而儒家核心的“华夷之辨”和“仁”的思想,都要求是否维护汉族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关乎这个政权是否属于合法政权的重要标准。同时,科举制度在当时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公平化和广泛化的社会阶层流动,使政权中枢能向认同中华的各阶层人士敞开,使基层民意最少阻碍的进入上层。而明朝政治的公开性,在中国也可能是空前绝后的,这加强了政权与民间舆论的互动性,明朝社会舆论对国家决策的影响同样是以后很难达到的。同时也有很重要的一点,按照儒家思想,明朝最高统治者是不可以将国家的、汉族的利益与自身利益视为对立面,而且明朝内阁权力的增加和制度的完善,也使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的能力不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且在重大决策上是很难做出明显违背基本民族利益、道德和意愿的行为。尤其不可能做出站在外族和外国立场上损害汉族和中国利益的决策。

对于万历年间西班牙人和菲律宾土着屠杀华人的事件,我要对背景进行一番介绍。最初对华人的屠杀发生在1603年,此时中国在同一时期内进行了三场大规模战争,即万历三大征。在西北的宁夏,西南的播州,特别是从万历二十年(1592)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长达七年,与日本在朝鲜进行的战争。虽然这三场大战明朝都取得了全胜,体现了明朝政府和万历皇帝的杰出决策能力。但战争对国家军事和财政能力的损耗也是极大的。建州通古斯酋长奴儿哈赤正是利用这时机扩展自己势力的。因此,在明朝处于财政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万历皇帝决定允许平民开矿,通过征收矿税来缓解财政危机。但由于工商业阶层的抵制,以及代表工商业利益的官僚们的反对,同时也有执行方面的问题,使这一措施收效甚微。而此时,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白银通过菲律宾的大量流入,使明朝误以为菲律宾有银山可采,再加上一些人的诱导,明朝派官员来吕宋调查,试图在此开辟财源。这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恐惧,担心这是明朝征服的前兆,他们将失去菲律宾。西班牙人通过诡计先高价收购华人的武器,然后伙同土着人帮凶对华人进入了大规模屠杀。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必须说明:无论明朝当时有没有进攻菲律宾的打算,西班牙人屠杀华人都是不可饶恕的的。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就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民族尊严和立场问题。

这一次屠杀的消息传到中国,万历皇帝的第一反应是“帝曰:‘嶷等欺诳朝廷,生衅海外,致二万商民尽膏锋刃,损威辱国,死有余辜,即枭首传示海上。吕宋酋擅杀商民,抚按官议罪以闻。’”既惩罚了导致事态恶化的责任人,同时准备对西班牙人兴师问罪。但是此时,中国刚刚结束与日本在朝鲜的战争,实在无力真正执行这一命令。所以明政府官员只能以发文的方式责问西班牙人。

下面是徐学聚《报取回吕宋囚商疏》的原文:

“议照吕宋通商一节,原因漳、泉滨海居民鲜有可耕之地,航海商、渔乃其生业;往往多至越贩诸番,以窥厚利。一行严禁,辄便勾倭内讧;嘉靖季年,地方曾受蹂躏之惨。维时当事议以吕宋素不为中国患者,题奉钦依许贩东、西二洋;华夷相安,亦有年矣。顾一旦屠戮逋商至万计者,变出异常,法应讨罪。但究其祸端,良由张嶷妄奏采榷,为之历阶;及奸商前年杀其酋长,积怨蓄憾,有以激之:情似可原。拟提师渡海远征,胜负难料!国体攸关,何敢轻率启衅,以廑皇上南顾之忧!(这一段是徐学聚说给万历皇帝听的,缓解皇帝的情绪,说明出征的困难。)

臣随会檄传谕佛郎机国酋长吕宋部落知道:(下面的才是说给西班牙人的)‘我高皇帝统一方夏,表则千古;礼乐威信,世守如一。迄我今上皇帝陛下,允奋天纲,该览八纮;北极沙漠、南及尔等东南诸夷所有之海,日照月临,共成正朔。如日本诸岛犯我属国,朝廷三遣吏兵屠釜山,恢复朝鲜,还直其王,以守宗庙;鬼方杨酋不畏王章,夺父、贼弟、弃妻,擅杀其民,南檄吏士驱兵进缚,千里之国夷宗翦土,鞠为茂草:非尔等所耳而目之者乎?(用三大征的胜利来显示国威,恐吓西班牙人)

去年海外奸民张嶷,妄称尔吕宋机易山有矿金可采,有司覆闻;皇帝以为惊扰海邦、贻尔忧戚,遂付法曹斩之西市,传首海上以告奸宄。乃闻张嶷去后,尔吕宋部落无故贼杀我漳、泉商贾者至万余人。有司各爱其民,愤怒上请,欲假沿海将士加兵荡灭如播州例;且谓“吕宋本一荒岛、魑魅龙蛇之区,徒以我海邦小民行货转贩,外通各洋、市易诸夷,十数年来致成大会;亦由我压冬之民教其耕艺、治其城舍,遂为隩区,甲诸海国。此辈何负于尔!有何深仇,遂至戕杀万人!蛮夷无行,负义如此,曷逭天诛”!坚乞再三。(说明事件的来由,显示中国无征服之意,指西班牙人所为理屈。同时表达明朝政府对此事的愤怒,仍然是一种威胁。)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皇帝以吕宋久相商贾,不殊吾民;不忍加诛!又海外争斗,未知祸首;又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又商贾中弃家游海、压冬不回,父兄亲戚共所不齿,弃之无所可惜!兵之反以劳师。终不听有司言。(为了不显示此时明朝无力出兵的困境,给自己找了个台阶,拿皇帝当借口,看来明朝皇帝素来被用来背黑锅,当时也如此。)

爰降旨特行令所在遣使传谕尔等酋长部落,令咸改悔,畏天守善;其海外戕杀,姑不穷治。尔等当思皇帝浩荡之恩、中国仁义之大!张嶷一诳口,辄不惮枭示,以谢尔等;尔等非木石,独不思洒濯其心,以报中国乎?若前事讹传,未有兵革,投款效顺;商舶往来,交易如故。若果有嫌恨、已相雠杀,可将该岛所有漳、泉遗民子孙追歛各夷。”(对中止通商的暗示,其实质也是对西班牙人的威胁,也是防止西班牙人进一步屠杀华人,最后则要求西班牙人将幸存者送回,也是带有断绝与西班牙关系的意味。)

虽然力有不逮,但明朝也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表示,虽然做的并非完善,但至少是负责任,有担当的。而1639年菲律宾西班牙人第二次屠杀华人距离崇祯皇帝殉国只有五年了,明朝政府已经内忧外患,无力声讨了。可见中国之强弱,与海外华人也关系菲浅。

而郑成功在收复<b>台湾</b>后,屡受西班牙人屠杀和迫害的菲律宾华人请求郑成功维护在菲华人的利益,也提出为郑氏进攻菲律宾提供帮助。但郑成功错误的在给西班牙人的警告中,不慎表露了自己的意图,使的西班牙人提前警觉,第三次对菲律宾华人进行屠杀。此事让郑成功愤怒悔恨,一心欲发兵复仇,但因为连受内外部精神打击造成其英年早逝而中止。但明郑政权对此并未忘怀,直至满清灭亡最后一个汉族政权前夕,很多明郑人士仍然力主虽然台湾守不住,但可以用主力攻击菲律宾,占据吕宋以为后图,只是郑克(土爽)辈丧志,终未被采纳。

还要说明的一点,在明朝,由于海关税少,走私盛行,海商对明朝政府并无太多经济上的贡献,也就是说明朝这种反应更多是出于民族责任感。而郑氏集团本身就是海商出身,与海外商人关系密切,彼此利益关系紧密。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朝中央政府更多的是从民族大义考虑,而郑氏更多的具有商业利益考虑。但无论,无论哪一个汉族政权,对海外华人的态度都有血浓于水的感情。

满清时期则是完全是相反的情况,在满清的眼中,在其控制之外的海外汉族人,是推翻其殖民统治的潜在威胁,被其视为心腹大患,欲灭之而后快的。为了困死明郑,满清从顺治到康熙年间不惜将从中国从辽东至广东全部沿海地区用武力来进行史无前例的“迁海”,使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沿海变成无人区,为此屠杀的中国人数以百万计,对最沿海富庶地区的经济破坏,以及中国与世界联系的中断更是不在话下。满清执行锁国政策,严厉防止汉族与外界的交往。注意,满清的防汉性锁国,与明朝为了防范倭寇及加强对海关控制的海禁是两个概念,除了洪武年间和嘉靖年间较为严格外。明朝的海禁就象明人王抒所云“国初立法,……不许下海,百八十年以来,……每遇捕黄鱼之月,巨艘数千,俱属于犯禁,议者每欲绝之,而势有难行,情亦不忍也。与其绝之为难,孰若资之为用”。请看“而势有难行,情亦不忍也”,以汉族为根本的明朝是做不出满清那种靠屠杀来断绝海外贸易的行径的。而满清既没有什么在乎“势有难行”,为了自己殖民统治还有什么难行的吧?至于“情亦不忍”,更对满清没有任何作用,对于在中国屠杀至少数千万汉族及其它民族人民的满清,有什么“不忍”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满清勾结<b>荷兰</b>等外国殖民者,攻打明郑政权。许诺成功之后将台湾送给荷兰,来联合围剿反清义军。满清所在意的,是消灭威胁其统治的汉族反清力量,至于某些人主动送来的“收复台湾”和“统一祖国”的高帽还真是无意而得。只是因为那一次没有成功,否则当时台湾就已经被满清予了“友邦”了,也不必等到甲午战后。在汉奸施琅等人的帮助下,满清最终攻陷了台湾,但为了便于控制和奴役汉族人,意欲将台湾人全部内迁后放弃台湾岛,任其荒芜或为西方占领。只是由于汉奸施琅垂涎于台湾的土地财富力阻,再加上担心会引起更大的动乱方才罢手,从此施琅家族成为台湾最大的地主和剥削者。既使如此,满清也严格限制海峡两岸的往来,使的台湾与大陆的联系相对薄弱,这导致台湾与内地始终有疏离,这也正是造成目前台独理念的一个重要原因。满清是以防汉、制汉作为基本国策的,任何会导致汉族进步、强大和影响扩大都是其所要竭力避免的,满清严格禁止汉族人移民东北,限制汉族人进入蒙、疆、藏等地,并严格防止其它民族汉化都是出于认为汉族是其统治最大威胁这一认识出发的。

满清干隆的1740年,在所谓“康乾盛世”。荷兰人在没有任何理由,只是因为嫉妒华人在荷属东印度的商业才能和财富,就勾结土着人对华人进行大屠杀,华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史称“红河屠杀”。荷兰此时尚未摸清满清对华人的态度,因为需要与中国通商,也担心有所妨碍,所以派人到满清朝廷为自己开脱。但没想到干隆表现让荷兰人明白了满清对华人的态度,干隆说海外华人“内地违旨不听召回,甘心久住之辈,在天朝本应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 满清欲杀之而不能的海外华人,被荷兰人所杀让其非常痛快。有了满清的赞许鼓励,荷兰人越发肆无忌惮,在明朝时期华人在南洋建立的政权及商业优势都逐渐丧失。而满清政权为此与荷兰人的关系不但没有倒退,反而越发紧密了。

到了满清末年,汉族民族主义兴起,反满复汉的革命党纷起。对于中华光复,海外华人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这也正是源于对国家民族的认同。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71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30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54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7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81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3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9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418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0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