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在西班牙读的什么大学
1. 关于台湾女作家“三毛”资料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着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作品欣赏: 《逃学为读书》
《孤独的长跑者》哭泣的骆驼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
台湾女作家三毛已于12年前去世,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
三毛原名陈平,生于1943年3月26日,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 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三毛崇敬爱情。1973年,三毛与西班牙美男子荷西在撒哈拉结婚,1979年荷西在北非潜水时丧生,三毛哭得死去活来,从此生活在对荷西的思念中。
三毛热爱祖国。她很早就提出“两岸不能再分离了”。1985年,她在一个几千人参加的演讲会上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她是在台湾第一个把《义勇军进行曲》公开唱出来的人。唱后台下一片肃静,许多人替她担心。
三毛对大陆文化名人张乐平、姚雪垠、贾平凹、王洛宾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1989年,三毛到上海与画家张乐平相见,认画家为“爸爸”。她用上海话告诉画家:“我3岁多就离开了上海,那时我刚懂事,看的第一本书就是《三毛流浪记》,那个到处流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孩对我影响可大了。许多年以后,当我在异国他乡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我就取笔名用了‘三毛’这个名字。”
三毛写过一首《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这首歌在台湾被禁唱了十几年,因为当局认为歌词中“远方”指的就是中国大陆。1990年12月,三毛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参加台湾金马奖角逐,夺取8项大奖,却没有三毛的最佳原着编剧奖。《滚滚红尘》引起台湾某些当权者的愤怒:“刻意歌颂中共、肆意攻击政府、丑化国军……”有人认为,三毛有可能因此成为政治牺牲品。
书中把对三毛死因的各种猜测,比如绝症无望说、孤单寂寞说、为情所困说、江郎才尽说及自杀情结说等,都一一予以驳斥。书中还引用了10位着名人士对三毛的谈论,认为三毛死得怪异、突然,她没有理由自裁。把三毛的死解释成自杀是对她的不公平,甚至是对她人格的污辱。
三毛死去10多年了,这次由中国盲文出版社旧事重提,依然引起广泛关注。读者在翻书的同时,思考一如书的编着者张景然在跋中的总结:“三毛之死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是不是“她被人‘送’到了另一个世界,让她永远地闭上了嘴?让她永远地放下了手中的笔?”……
2. 作家三毛的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着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可能为干卦-见《我的快乐天堂》哈尔滨出版社)。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人生年表
1943 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
1946 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
1948 随父母迁台,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
1954 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
1955 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
1956 一度复学,后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腹自杀获救
1962 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
1964 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初恋
1967 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
1968 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
1971 返回台湾,任教于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
1972 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
1974 进入撒哈拉沙漠
1974 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1974 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 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 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1980 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 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 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 赴美度假治病
1985 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 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 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 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0《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绕颈窒息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个人履历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4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台湾省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年仅48岁。
三毛作品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剧本:《滚滚红尘》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
死因相关
台湾女作家三毛已去世多年,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但其中对三毛的很多事都进行质疑,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用三毛助自己出名的动机。
三毛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
3. 三毛 的生平杂样
三毛,当代着名的游记散文作家。她的一系列描写海外生活的作品,在华人世界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三毛热”,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三毛出生于四川重庆,原籍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陈懋平,3岁那年,她嫌“懋”字不好写,自更名为陈平。后取笔名三毛,英文名ECHO。
1949年,三毛一家迁往台湾。6岁时三毛上学,由于酷爱语文致使数学等其它科目学习成绩不佳,再加上身体健康原因,三毛于初二那年休学。但休学并没有影响三毛的成长,在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在诗词古文和英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为她日后从事创作以及游历世界作了很好的铺垫。三毛从小酷爱读书,并对艺术有良好的感觉,先后跟随顾福生和邵幼轩两位名家学习绘画,这种艺术方面的素养有助于三毛日后对平凡生活的发现和感悟。
1964年,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作旁听生,用三毛自己的话说,在哲学系三年的学习,虽然没能告诉她生活和生命的真谛,但教会了她观察和思考,这对三毛日后的人生道路和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967年,三毛离开台湾,远赴西班牙。三年之中,先后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歌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图书馆工作。这段经历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有很大助益。
1970年,三毛回国在台湾文化大学德文系和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死,极度悲痛之下,再次远赴西班牙,和苦恋了她六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开始了她人生中最灿烂的一段。大漠的神秘绚烂,大漠人的纯朴善良,和荷西的深深挚爱,激发了三毛潜在的创作激情,在停笔多年以后重新写作,并且一发而不可收,迅速成为华人世界里最受瞩目的女作家。
1979年,夫婿荷西意外身亡,这件事对至情至性的三毛的打击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也许就是从这时起,三毛已经不是那个我们所熟知的三毛。
1981年,三毛回到台湾定居。虽然不断有新作问世,但在感情世界里三毛一直是极度孤独和寂寞的,这给三毛的生活蒙上了挥不去的阴霾。
1990年,三毛完成了她的最后一部作品,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三毛生平及作品集
本名陈懋平, 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 浙江省定海县人, 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 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 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 写成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 曾在文化大学任教, 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 而以写作, 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 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 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 生平着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懋 ” 这个字是家谱上的排行,而“ 平”则是她老爹期望和平而选取的。洋名叫“Echo”,但“三毛”这个名字,真是不知从那里钻出来。从三毛的《闹学记》一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 但又是什么玄机呢?真是不知道。只知道是一个“懒”得可爱的名字。
爸爸说 : 她很复杂
妈妈说 : 好, 狼又来了。
三毛说 : 暧, 这你们就不懂了。
生平
1943年3月26日 ( 农历2月21日) 生于四川重庆。 幼年期的三毛即显现对书本的爱好, 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 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 初二那年休学, 由父母亲悉心教导, 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 打下深的基础。 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 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 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 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 只身远赴西班牙。 在三年之间, 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 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对她的人生历练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 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后因未婚夫猝逝, 她在哀痛之余, 再次离台, 又到西班牙。 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 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 与荷西公证结婚。 在沙漠时期的生活, 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 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 作品源源不断, 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 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 三毛在父母扶下, 回到台湾。
1981年, 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 在国内定居。 同年1月, 《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 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 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 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 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 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 辞卸教职, 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 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 一偿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 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 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 享年48岁。
三毛生平
三毛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着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着。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作品全集
《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初版
《雨季不再来》 1976年7月初版
本书可归纳为表现心灵生活经验的写作,一种人类深思默省存在的意义,灵魂的归依,命运奥秘等问题的写实.这些作品构成三毛生命的一个阶段,亦是日后成熟三毛的基石.
《稻草人手记》 1977年6月初版
《哭泣的骆驼》 1977年8月初版
《温柔的夜》 1979年2月初版
《娃娃看天下(一)》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娃娃看天下(二)》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季诺笔下的玛法达,跟玩伴菲力普、马诺林、苏珊娜、米盖、自由、吉他,他们的喜怒哀乐二十年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世界读者。作家三毛将他们带来中文世界,是一套感人的漫画。《娃娃看天下》出版至今畅销不绝,是你一能错过的一套感人漫画
《背影》 1981年8月初版
《梦里花落知多少》 1981年8月初版
《万水千山走遍》 1982年5月初版
《兰屿之歌》 1982年6月初版(译作)
《送你一匹马》 1983年7月初版
《清泉故事》 1984年3月初版
《倾城》 1985年3月初版
《谈心》 1985年3月初版
《随想》 1985年3月初版
《刹那时光》 1986年1月初版(译)
《三毛说书》 1987年3月初版(有声书)
《我的宝贝》 1987年7月初版
《流星雨》 1987年7月初版(有声书)
《闹学记》 1988年7月初版
《阅读大地》 1989年7月初版(有声书)
《滚滚红尘》 1990年12月初版(电影原着剧本)
《亲爱的三毛》 1995年5月初版
4. 三毛曾经就读于马德里大学还是马德里自治大学
学费每年4000欧元左右,生活费每月500-800欧,总计花费一年8万元-12万元人民币左右。
5. 三毛的真实名字是什么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
作品集:《倾城》、《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我的宝贝》、《我的快乐天堂》 、《背影》、《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闹学记》、《高原的百合花》、《谈心》 《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亲爱的三毛》、《你是我不及的梦》、《月河》、《秋恋》、《安东尼·我的安东尼》。
剧本: 《三毛全集:滚滚红尘》、《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
译作:《娃娃看天下》、《清泉故事》、《刹那时光》、《兰屿之歌》。
主要作品:
1、《梦里花落知多少》
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的散文集《三毛集》中的一卷,记录了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的孀居生活,共二十三篇,展现了三毛渐渐走出人生低谷,再次坚强面对生命的心路历程,这段时期三毛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2、《滚滚红尘》
三毛所着的第一个中文剧本,也是三毛的遗作。讲述了抗战时期女作家沈韶华和为日本人办事的章能才之间的爱情纠葛。剧本采用剧中剧的形式。1990年,导演严浩改编成电影,由林青霞,秦汉,张曼玉主演。
3、《撒哈拉的故事》
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 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5)三毛在西班牙读的什么大学扩展阅读
人物简介:
1943年3月26日生于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正街,喜欢读书,初二休学后由父母亲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有很好的基础。跟随过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1964年在文化大学哲学系当旁听生;1967年休学到西班牙就读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
1973年,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1981年回国内定居,同年11月去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1990年,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自杀身亡。
主要成就:
台湾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获奖记录:
1、1990 第27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着剧本 滚滚红尘(提名)
2、1991 第10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滚滚红尘(提名)
6. 三毛去过哪些地方
1967年,三毛从台湾文化大学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
1968年,去德国,就读德国哥德书院,在柏林。
1969年,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是在西雅图。
1972年,因为未婚夫猝死,三毛再次去了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与荷西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沙漠小镇阿尤恩当地法院公证结婚。
1976年,与荷西移居大加纳利岛。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1980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到过哥伦比亚,古巴,洪都拉斯,玻利维亚等~
1982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
7. 台湾作家三毛上的什么大学什么学历
三毛初中没有毕业,七年后,被破例在大学跟读!以至楼上所述的一堆成就!你喜欢她估计也是跟众人一样!向往她的爱情跟个性吧!洒脱,直爽,孩子气!半老了也不安生,玩碟仙去通荷西的灵!唯一旁人纠解的是她的死法!莫终一是!我跟你一样,迷她迷疯了
8. 关于三毛:荷西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三毛曾在西班牙留学过多久
三毛本名陈平,生于1943年3月26日,1967年去西班牙留学,1970年回国,1973年在西属撒哈拉与荷西结婚,1979年荷西因潜水意外而去世,1981年三毛结束了14年的异国流浪生活回国,1991年1月4日去世,时年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