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墨西哥瓢虫什么样

墨西哥瓢虫什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7-20 14:45:39

A. 瓢虫都有什么种类

瓢虫 为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英文名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认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圣母玛利亚。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瓢虫种类繁多,可以从它们的颜色上加以区别,有些是黄色,有些是桔色或红色,也可以根据它们的体型来区别,有些体型瘦小,有些则较为粗壮。但识别它们的最好途径是通过它们身上的斑点,有些瓢虫有两个斑点,有些有9个,有些有12个,有些则一个也没有。
全世界记载约500属5000种。中国已记录近400种。其中,植食性的品种约占1/6。食植瓢虫亚科的大多数种类取食茄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荨麻科、五味子科、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数种类取食蕨类(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种以栽培作物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马铃薯瓢虫和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茄二十八星瓢虫危害马铃薯和茄子;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瓜裂臀瓢虫为害瓜类;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大豆瓢虫和分布于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虫为害大豆。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虫。在瓢虫亚科中的食菌瓢虫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丝和孢子)为食。
除此以外,瓢虫亚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虫亚科主要以蚜虫为食,小毛瓢虫亚科和小艳瓢虫亚科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其中食螨瓢虫族专食叶螨,是叶螨的重要天敌;隐胫瓢虫亚科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盔唇瓢虫亚科捕食有蜡质覆盖物的介壳虫(如盾蚧、蜡蚧等),其唇基向两侧和向前伸展,成为掀开蜡质介壳的特殊构造;四节瓢虫亚科和红瓢虫亚科取食绵蚜和绵蚧,其幼虫背面亦覆盖蜡粉或蜡质丝,外形与取食对象相似(拟态)。在捕食性的瓢虫中,七星瓢虫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中国采取助迁和保护的方法用它来防治棉蚜。
2000年以来,美国东北部也出现了七星瓢虫,其分布区在不断扩展。异色瓢虫也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因其色斑变异很大,曾用于遗传学的研究。澳洲瓢虫于1888年从大洋洲引入美国,以防治当时严重为害柑橘的吹绵蚧。散放后的第二年,吹绵蚧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随后,又引入到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都取得长期控制吹绵蚧的良好效果,成为引进天敌的第一个着名成功范例。小红瓢虫原产于亚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舌尔共和国、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以防治塞舌尔吹绵蚧。这也是引进天敌防治害虫的成功范例之一。中国曾把大红瓢虫移殖到湖北省宜都县,以防治柑橘园内的吹绵蚧,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二星瓢虫、四星瓢虫、六星瓢虫、双七瓢虫、九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十四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刀角瓢虫、大红瓢虫、红环瓢虫、纵条瓢虫、六斑显盾瓢虫、艳色广盾瓢虫等等。
瓢虫在我国大约有一百种左右,变种很多,颜色和斑纹多种多样,大都是赤、黄、黑等色,并生有黑、赤、黄、白等颜色斑点,有的根本没有斑点。前胸斑纹,也各不相同,或全部黑色而两侧生有黄、白斑纹,或生有黄白带黑的斑纹。瓢虫并不全都是益虫,有的反倒是害虫。那么,怎么区别哪些是我们的朋友,哪些是敌人呢?,常见的瓢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都属于益虫,全是我们的朋友。这些瓢虫的幼虫也都能捕食蚜虫、介壳虫、壁虱等和其他小虫类。只有十一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属于害虫,是我们的敌人。还有一个简便的鉴别方法,就是凡是鞘翅的表面,生得非常细腻,特别光滑,亮晶晶地闪闪发光的,就属于益虫。凡是鞘翅上生有密密麻麻的细绒毛的,就都是害虫。不管它们的鞘翅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斑纹。瓢虫的自卫能力很强,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很多强敌都对它奈何不得。原来它的三对细脚的关节上装备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人侵袭的时候,三对细脚的关节上,就会分泌出一种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不好受,而仓惶逃走。

B. 这是什么虫求详细信息。

瓢虫的幼虫。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学名:Coccinellidae)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指二十八星瓢虫,这是一种害虫)、金龟,甚至因为某些种其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
英文名ladybirds(又称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认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圣母玛利亚。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瓢虫
多食亚目Polyphaga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瓢虫

二名法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鞘翅目Coleoptera

瓢甲科

拉丁学名
ladybird(又称ladybug)
别称
红娘、金龟、金龟子、臭龟子、花大姐
昆虫纲I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Pterygota

外形特征
瓢虫的成虫体长约数mm至1cm程度,体型呈半圆球状,脚与触角短小。体色有黑、赤、橙、黄、褐色等艳丽 的色彩,身体上的图样也会因为种类的不同而多变。,九星瓢虫(Coccinellanovemnotata)的图案是在橘红鞘翅上各有4个黑斑点,以及各有半个斑点,这是典型的瓢虫颜色图案。瓢虫
分布范围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英文名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认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圣母玛利亚。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和所有的野生动物一样,瓢虫不会像人类那样拥有一个可以庇护的住宅。他们只能坚强地忍受各种恶劣的气候,有时他们会藏身于树叶之下,把它作为挡风遮雨的保护伞。
很少有人知道,瓢虫还是个会游泳和潜水的能手。网友冷血铁面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瓢虫投放于洗脸盘中,这只瓢虫不仅能在水面上游泳,还能潜入水中自由行走。这个实验反复进行了多次,共计20分钟。最后瓢虫爬上洗脸盘边沿,在阳光下打开鞘翅晒干后飞走。瓢虫
生活习性
幼虫的生活
七星瓢虫(Coccinella 7-punctata)的幼虫
瓢虫幼虫
幼虫的生活单调乏味,它们每天游弋在花草之间,疯狂地捕食蚜虫。瓢虫的生命非常短暂,从卵生长到成虫时期只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在花园里同时发现瓢虫的卵、幼虫和成虫。
随着时间的推移,瓢虫的幼虫胃口越来越大,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斑纹,身体也在不断地增长,他们必须挣脱旧皮肤的束缚,开始了一个艰辛的历程--蜕皮。这个过程并不像我们脱掉旧衣服,再换一件大号外套那么简单。瓢虫一生之中,要经历5至6次蜕皮,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继续增长,直到积蓄足够的能量步入虫蛹阶段。
它会从一个身体娇柔的幼虫变成体质强壮的成年瓢虫。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过程,幼虫的身体将被分解,然后重新组合、调整,再加以修饰装扮,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它崭新的生命。当它最后破蛹而出变为一只新的成年瓢虫时,还要经历一些转变,因为此时它的身体仍旧柔软娇嫩,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它必须暴露在阳光下,吸取氧份,使它的体色慢慢加深,斑纹也会逐渐显露出来,几个小时后,它就会变得和花园中其他成年瓢虫一模一样了。
折叠成虫的捕猎
七星瓢虫(Coccinella 7-punctata)的成虫成年肉食性瓢虫会捕食任何肉质嫩软的昆虫,它们最喜欢吃的是蚜虫,但只要是没有披戴盔甲和其他保护外套,而且身体柔软、体型小的昆虫,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美餐。
猎物们不会自投罗网,瓢虫必须经常飞动去搜索目标。瓢虫看上去不大可能会飞,它的体型不像个飞行员,而更像是个药箱。它有一个坚硬的外套,而它那套细小精致的翅膀会从外套下伸出,疯狂地舞动。瓢虫确实是一个技艺精湛的飞行家,也正是因为它们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所以才能在花园的各个角落里来去自如。
雌的肉食性瓢虫会产下大量的卵,它通常把卵分布在蚜虫时常出没的地方,以确保自己的儿女出生后能获取最大的生存机率。卵被孵化后,新出生的幼虫就会把身边的蚜虫做为它们可口的小吃,幼虫的模样与它的父母区别很大,它们还没有装备上厚实的盔甲,身体非常柔软,成节状分布,但却长着些坚硬的鬃毛,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它们的下颚强壮有力,形状就像一把钳子,能够轻易地洞穿蚜虫的身体。
成虫、幼虫在受到刺激时,都会分泌一种淡黄色液体(成分为生物碱),虽然无毒,但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借以驱散敌害。
折叠编辑本段瓢虫种类
折叠种类介绍
瓢虫的种类非常繁多,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在花园里发现不同种类的瓢虫。我们可以从它们的颜色上加以区别,有些是黄色,有些是桔色或红色,我们也可以根据它们的体型来区别,有些体型瘦小,有些则较为粗壮。但识别它们的最好途径是通过它们身上的斑点,有些瓢虫有两个斑点,有些有9个,有些有12个,有些则一个也没有。
全世界记载约500属5000种。中国已记录近400种。其中,植食性的品种约占1/6。食植瓢虫亚科的大多数种类取食茄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荨麻科、五味子科、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数种类取食蕨类(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种以栽培作物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马铃薯瓢虫和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茄二十八星瓢虫危害马铃薯和茄子;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瓜裂臀瓢虫为害瓜类;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大豆瓢虫和分布于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虫为害大豆。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虫。在瓢虫亚科中的食菌瓢虫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丝和孢子)为食。
除此以外,瓢虫亚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虫亚科主要以蚜虫为食,小毛瓢虫亚科和小艳瓢虫亚科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其中食螨瓢虫族专食叶螨,是叶螨的重要天敌;隐胫瓢虫亚科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盔唇瓢虫亚科捕食有蜡质覆盖物的介壳虫(如盾蚧、蜡蚧等),其唇基向两侧和向前伸展,成为掀开蜡质介壳的特殊构造;四节瓢虫亚科和红瓢虫亚科取食绵蚜和绵蚧,其幼虫背面亦覆盖蜡粉或蜡质丝,外形与取食对象相似(拟态)。在捕食性的瓢虫中,七星瓢虫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中国采取助迁和保护的方法用它来防治棉蚜。
2000年以来,美国东北部也出现了七星瓢虫,其分布区在不断扩展。异色瓢虫也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因其色斑变异很大,曾用于遗传学的研究。澳洲瓢虫于188瓢虫8年从大洋洲引入美国,以防治当时严重为害柑橘的吹绵蚧。散放后的第二年,吹绵蚧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随后,又引入到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都取得长期控制吹绵蚧的良好效果,成为引进天敌的第一个着名成功范例。小红瓢虫原产于亚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舌尔共和国、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以防治塞舌尔吹绵蚧。这也是引进天敌防治害虫的成功范例之一。中国曾把大红瓢虫移殖到湖北省宜都县,以防治柑橘园内的吹绵蚧,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二星瓢虫、四星瓢虫、六星瓢虫、双七瓢虫、九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十四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刀角瓢虫、大红瓢虫、红环瓢虫、纵条瓢虫、六斑显盾瓢虫、艳色广盾瓢虫等等。
折叠主要种类
[肉食]
七星瓢虫(ナナホシテントウ)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的代表性瓢虫。体长约8mm,翅膀为红色,正如中文名称所提示,其有7个黑色图纹。在不同个体之间没有图样的差异存在。以蚜虫与叶螨维生,当食物不足时幼虫间会有同类互食的情形发生。
异色瓢虫(ナミテントウ)Harmonia axyridis
广泛分布于亚洲等地,和七星瓢虫并列为代表性物种。体长约7mm。与七星瓢虫不同的是体色变化性大,有黑底2个红斑、黑底4个红斑、红与黄色多图样等。捕食蚜虫。
六条瓢虫(ダンダラテントウ)Menochilus sexmaculatus
体长约5mm,比异色瓢虫略小。翅膀为黑底色4个红斑,有和异色瓢虫图样相近的种类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虫维生。
大龟纹瓢虫(カメノコテントウ)Aiolocaria hexaspilota
又称为六斑异瓢虫,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图样,由于和龟壳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虫的幼虫。瓢虫
龟纹瓢虫(ヒメカメノコテントウ)Propylaea japonica
和大龟纹瓢虫图样相似,但体长只有约4mm。食物来源为蚜虫。
大突肩瓢虫(オオテントウ)Synonycha grandis
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数量稀少。捕食介壳虫。
澳洲瓢虫(ベダリアテントウ)Rodolia cardinalis
体长约4mm的小型瓢虫。翅膀为红色,有黑色图样。以捕食吹绵介壳虫(Icerya purchasi)维生。原产地为澳大利亚,为了驱除吹绵介壳虫而被引进到其他地方繁衍。
黑缘红瓢虫(アカホシテントウ)Chilocorus rubis
以捕食介壳虫维生。多依附于梅树上。学名里的"rubis"(拉丁语中红色的意思)是由于其红色纹路看起来像Ruby。
[菌食]
柯氏素菌瓢虫(キイロテントウ)Illeis koebelei
亦称为黄瓢虫。体长约5mm。胸部上为白底的2个黑色斑点,整个翅膀皆为黄色。以白粉病菌等维生。
十二斑褐菌瓢虫(シロホシテントウ)Vibidia odecimguttata
亦称为白瓢虫。体长约4mm。体色为黄褐色,有淡白的斑点。以白粉病菌等维生。
[草食]
瓢虫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虫亚科为草食性。草食性瓢虫的特征为,与肉食性瓢虫相较下翅膀不具光泽。
茄二十八星瓢虫(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马铃薯瓢虫(オオ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此二种瓢虫体长约7mm,在淡褐色身体上有28个黑色斑点。马铃薯瓢虫亦称为大二十八星瓢虫,身体和黑点比茄二十八星瓢虫略大。由于它们会集体吃茄子与马铃薯的叶子而被视为害虫。在食植瓢虫亚科中马铃薯瓢虫所分布的区域纬度最高,最北达到滨海边疆区。茄二十八星瓢虫则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东南亚一带。
波氏裂臀瓢虫(ジュウニ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boisvali
见于日本冲绳诸岛、台湾兰屿等地。以葫芦科植物的叶子为食。
锯叶裂臀瓢虫(ミナミ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见于日本八重山诸岛内的与那国岛等地、台湾兰屿。
折叠编辑本段生长繁殖
瓢虫为甲虫类生物,会经历卵 - 幼虫- 蛹- 成虫四阶段的完全成长。
秘密
瓢虫的生活周期约需4周,故每年夏季可繁殖数代。幼虫细长柔软,通常灰色,具蓝、绿、红或黑色斑,以其他昆虫或虫卵为食。要经4个龄期,然后附于某些物体上,在最后一龄幼虫所蜕的皮中化蛹。大群的瓢虫常在同一处地点过冬。
成虫于交配后,会攀附在食物近处进行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不具翅膀,腹部向后方延伸。身体上有突起与刺,和成虫型态迥异。
甲虫类之中有幼虫与成虫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虫多为幼虫与成虫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虫当食物不足时,会出现同类相食其他幼虫或蛹的情形。
成长到一定程度后的幼虫在植物的叶背等处结蛹。蛹呈椭圆形,翅膀短小,不过此时已经接近成虫的型态。腹部会附着于枝干处以避免掉落地面。刚破蛹而出的成虫翅膀为黄色,但随着翅膀硬化,会呈现出特征的图样。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见到瓢虫的成虫。大部分的瓢虫以成虫的型态度过冬天,越冬之际会以集团形式躲在石头与倒木的底下,集团的规模从数只到数百只,甚至数万只。
折叠编辑本段生物作用
人们常采集成群的瓢虫卖给农民和园艺业者以防治蚜虫、蚧、螨等害虫。澳大利亚瓢虫(Rodoliacardinalis)被引进到北美西部以防治吹绵蚧(Iceryapurchasi)爆发的灾害,因吹绵蚧会破坏柑橘园。集栖瓢虫(Hippodamiaconvergens)的幼虫和成虫都是蚜虫的重要天敌。有人做过统计,一只七星瓢虫平均每天能吃掉138只蚜虫。
有个耳熟能详的童谣:"瓢虫快快飞,赶紧往家走,你家着了火,孩子满处游"(Ladybugladybug,flyawayhome/Yourhouseisonfire,yourchildrendoroam),说的是英国于收割后焚烧忽布藤,这不但清了地,还烧死了许多瓢虫。瓢虫在民间药方中用以治疗绞痛、麻疹和牙痛。
折叠编辑本段与各科区别
①典型的跗节为隐四节类,第2节宽大,第3节特别细小,第4节特别细长,第3、4节连成一体,细长,称附爪端节,自第2节的凹陷或分裂中伸出;一些种类第3节退化或与第4节愈合,因而附爪端节仅有1节;但在4节瓢虫亚科中,附节的第2节不特别宽大,第3节不特别细小,第4节不特别细长,构成4节式。
②可见的第1腹板在基节窝之后有后基线,仅少数属不具此特征。
③下鄂须末节斧状,两侧向末端扩大,或两侧相互平行;如果两侧向末端收窄,则至少前端减薄而且平截;但小艳瓢虫亚科的下颚须末节锥形、长锥形、卵形或圆筒形而向末端缩小。
大多数瓢虫同时具有上述3个特征。仅有少数类群只具备其中的两个特征。
折叠编辑本段形体特征
瓢虫
因为瓢虫的形状很象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它瓢虫。它的身体很小,只有一粒黄豆那么大。它是一种象半个圆球那样的小甲虫,坚硬的翅膀,颜色鲜艳,还生有很多黑色或红色的斑纹,讨人喜爱,在我国有的地区叫"红娘",也有些地区叫它"花大姐",又由于它生长得圆圆胖胖的,所以有的地区叫它"胖小儿"。它爬行的时候,稳重、缓慢,当人们捉到它放在手心上,它会顺着手指向指尖爬去,然后,就张开翅膀飞走,向天空逃遁,所以日本人民也称它为"天遁虫"。瓢虫有两层翅膀。外面的一层已经变成硬壳,只起保护作用,所以叫作鞘翅。鞘翅下面还有一层很薄的软翅膀,能够飞翔。瓢虫的种类繁多,鞘翅上的颜色和斑纹也很复杂。
折叠编辑本段种类及分布
瓢虫
瓢虫在我国大约有一百种左右,变种很多,颜色和斑纹多种多样,大都是赤、黄、黑等色,并生有黑、赤、黄、白等颜色斑点,有的根本没有斑点。前胸斑纹,也各不相同,或全部黑色而两侧生有黄、白斑纹,或生有黄白带黑的斑纹。瓢虫并不全都是益虫,有的反倒是害虫。那么,怎么区别哪些是我们的朋友,哪些是敌人呢?,常见的瓢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赤星瓢虫、大红瓢虫等都属于益虫,全是我们的朋友。这些瓢虫的幼虫也都能捕食蚜虫、介壳虫、壁虱等和其他小虫类。只有十一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属于害虫,是我们的敌人。还有一个简便的鉴别方法,就是凡是鞘翅的表面,生得非常细腻,特别光滑,亮晶晶地闪闪发光的,就属于益虫。凡是鞘翅上生有密密麻麻的细绒毛的,就都是害虫。不管它们的鞘翅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斑纹。瓢虫的自卫能力很强,虽然身体只有黄豆那么大,但很多强敌都对它奈何不得。原来它的三对细脚的关节上装备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人侵袭的时候,三对细脚的关节上,就会分泌出一种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不好受,而仓惶逃走。
瓢虫还有一套"伪装"的"技巧"。当它遇到强敌感到危险的时候,就赶快从树上落到地面,把它那三对细脚收缩在肚子底下,"装死躺下"瞒过敌人。尽管这样,瓢虫也有它无法对付的敌人,那就是蜘蛛。因为蜘蛛会用蛛丝把瓢虫团团缠绕起来,等它固死以后就把它吃掉。有趣的是,在瓢虫的集团里,属于益虫和属于害虫的两种类别,它们各踞各的地盘,互不相扰。只在双方盘踞地区的交界线上,它们才是混杂"居住" 的。但是,它们之间绝对不产生"混血儿"。科学家们在观察它们的生态过程中发现,就是在有害的瓢虫当中,由于种类不同,即使强迫它们交配,也仅仅只能生出第一代"杂种",第二代就没有生殖能力了。
绝大部分种类的瓢虫;都是在大树根底下泥土里15-30厘米的深处集合在一起共同过冬,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它们就破土而出,全体出动,有时在暖和的阳光照耀下,成群的瓢虫有红有黑,熙熙攘攘地爬来爬去。
折叠编辑本段野外捕捉
瓢虫
七星瓢虫在不同季节的活动场所不一样。冬天,七星瓢虫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也有的在向阳的土块、土缝中过冬。春天,一旦气温升到10℃以上,越冬的七星瓢虫就苏醒过来,开始活动,在麦类和油菜植物株上能找到它。夏天,随着气温升高和食物增多,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凡是有蚜虫和蚧虫寄生的植物,如棉花、柳树、槐树、榆树、豆类等植株上,都能找到七星瓢虫,有时甚至出现大批七星瓢虫聚集的景象。秋天,田间七星瓢虫的数量减少,它常在玉米、萝卜和白菜等处产卵,这时候,早晚的气温较低,七星瓢虫往往隐蔽起来,不易发现,需在上午7点钟以后至太阳下山之前采集。越冬的七星瓢虫不食不动,只要找到,捕捉很方便,用手就能捉住。其他季节的七星瓢虫善爬能飞,可以利用它的假死习性,用塑料袋迅速套住栖息着七星瓢虫的枝条,抖动一下,七星瓢虫立即掉落在袋里,接着,把枝条抽出,扎紧口袋,就可以带回实验室。
折叠编辑本段人工饲养
人工饲养七星瓢虫,首先要解决饲料问题。可以到野外采集天然饲料--蚜虫,但这种方法费工多,有时还不易采到。所以用人工培养大量蚜虫,满足七星瓢虫食用。可用蚕豆苗人工培养蚜虫。当分栽的蚕豆苗长出3-4厘米高时,把野外采集的少量蚜虫放在豆苗上,在室温20-30℃、相对湿度60%-70%的条件下培养10
瓢虫
-15天,蚜虫就能大量繁殖,这时就可用蚜虫作七星瓢虫的饲料。
把七星瓢虫放在玻璃瓶里,瓶底垫一张草纸,纸上放一个盛湿药棉球的小瓶盖,以保持瓶内的湿度,瓶口盖上纱布,并用橡皮筋系紧。每瓶放进七星瓢虫1-2对,每天投一次饲料,它们就能正常生活,并能繁殖后代。
七星瓢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发育阶段。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成虫,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0-25℃之间,相对温度在70%-80%,成虫产卵时要求温度较高,可在25℃饲养。但饲养幼虫以平均温度20℃左右为好。
田间释放
七星瓢虫大量繁殖后,可以放到田间,帮助人类消灭蚜虫和蚧虫。如棉田出现大量蚜虫危害,这时可以把七星瓢虫散放到棉田里,它就能将蚜虫吃掉。
散发时,在棉田边走边放七星瓢虫,走几步放几只,为求散放均匀。
1掌握好散放时间,以傍晚时散放为宜。因为傍晚气温较低,光线较暗,七星瓢虫活动性较弱,不易迁飞。
2采用成虫和幼虫混放。因为幼虫没有迁飞能力,不会逃逸,而它也有吃蚜虫的本领。
3散发前一天停止喂食,再进行散放,可以降低七星瓢虫迁飞活动能力。
4散放后两天内,不进行中耕和其他田间管理,以免使七星瓢虫受惊迁逃。

C. 瓢虫长什么样子 瓢虫简单介绍

1、瓢虫呈圆形、体色鲜艳、具红、黑或黄色斑点、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的样子。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2、最古老的瓢虫化石标本被发现形成于中侏罗纪,是一头小型、近长圆形的甲虫。真正能明确分类的,是在第三纪,例如,瓢虫出现在渐新世、中新世和更新世;大丽瓢虫出现在渐新世、中新世;梅鹿瓢虫出现在渐新世;眼斑瓢虫出现在中新世等。被整理的瓢虫化石记录甚少,但中国中生代的瓢虫化石材料仍待整理,有可能对瓢虫的演化提供丰富的材料。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

D. 关于7星瓢虫。

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总目: 内翅总目 Endopterygota

目: 鞘翅目 Coleoptera

亚目: 多食亚目 Polyphaga

总科: 扁虫总科 Cucujoidea

科: 瓢虫科 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亚科
瓢虫亚科 Coccinellinae
红瓢虫亚科 Coccilinae
小艳瓢虫亚科 Sticholotidinae
盔唇瓢虫亚科 Chilocorinae
小毛瓢虫亚科 Scymninae
食植瓢虫亚科 Epilachninae[1]
刻眼瓢虫亚科 Ortaliinae
隐胫瓢虫亚科 Aspidimerinae[2]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Coccinellidae)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红娘、金龟、金龟子(但金龟子实际上是指另一种甲虫),甚至因为某些种其分泌物带有臭味而俗称为臭龟子(但这也是混称)。

英文名ladybirds(又称 ladybug)里的“lady”一般被认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圣母玛利亚。全世界有超过5,000种以上的瓢虫,其中450种以上栖息于北美洲。瓢虫的成虫体长约数mm至1cm程度,体型呈半圆球状,脚与触角短小。体色有黑、赤、橙、黄、褐色等艳丽的色彩,身体上的图样也会因为种类的不同而多变。

目录 [隐藏]
1 概要
2 生物生命周期
3 主要种类
3.1 肉食
3.2 菌食
3.3 草食
4 关连项目
5 图片
6 参考资料
7 外部链接

[编辑] 概要
瓢虫是典型的半翅目天敌,肉食性瓢虫以蚜虫、介壳虫为食。属于草食性的食植瓢虫亚科(Epilachninae)则是极具破坏力的农业害虫(例如墨西哥豆瓢虫)。然而瓢虫经常被利用作为生物防治剂,引进瓢虫物种能够驱赶并取代既有的瓢虫。

某些种瓢虫遭受到强烈物理刺激时,会呈现假死状态,并且从关节处和刺处分泌出黄色的粘性刺激性体液。瓢虫的体液具有强烈的异臭与苦味,借此可以回避外来敌人的攻击[3]。 瓢虫鲜艳的体色可以说是警告外敌用的警戒色。因此鸟之类的生物少有捕捉瓢虫,但仍然有寄生蜂、寄生蝇、菌类等天敌存在。此外螳螂会补食马铃薯瓢虫的幼虫。

依种类不同则食性迥异,主要可以区分为补食蚜虫、介壳虫之类的肉食性,以白粉病菌等维生的菌食性,以茄科植物等维生的草食性共3种类。因此对农作物而言可以类分为益虫与害虫。近年来肉食性种类在农作物的有机栽培时,被利用作为取代农药的而使用的生物农药[4]。

[编辑] 生物生命周期

瓢虫的幼虫(照片中央 叶子前缘附近)瓢虫为甲虫类生物,会经历卵 - 幼虫 - 蛹 - 成虫四阶段的完全变态。

成虫于交配后,会攀附在食物近处进行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不具翅膀,腹部向后方延伸。身体上有突起与刺,和成虫型态迥异。

甲虫类之中有幼虫与成虫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虫多为幼虫与成虫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虫当食物不足时,会出现同类相食其他幼虫或蛹的情形。

成长到一定程度后的幼虫在植物的叶背等处结蛹。蛹呈椭圆形,翅膀短小,不过此时已经接近成虫的型态。腹部会附着于枝干处以避免掉落地面。刚破蛹而出的成虫翅膀为黄色,但随着翅膀硬化,会呈现出特征的图样。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见到瓢虫的成虫。大部分的瓢虫以成虫的型态度过冬天,越冬之际会以集团形式躲在石头与倒木的底下,集团的规模从数只到数百只,甚至数万只。

[编辑] 主要种类

[编辑] 肉食
七星瓢虫(ナナホシテントウ)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的代表性瓢虫。体长约8mm,翅膀为红色,正如中文名称所提示,其有7个黑色图纹。在不同个体之间没有图样的差异存在。以蚜虫与叶螨维生,当食物不足时幼虫间会有同类互食的情形发生。
异色瓢虫(ナミテントウ)Harmonia axyridis
广泛分布于亚洲等地,和七星瓢虫并列为代表性物种。体长约7mm。与七星瓢虫不同的是体色变化性大,有黑底2个红斑、黑底4个红斑、红与黄色多图样等。捕食蚜虫。
六条瓢虫(ダンダラテントウ)Menochilus sexmaculatus
体长约5mm,比异色瓢虫略小。翅膀为黑底色4个红斑,有和异色瓢虫图样相近的种类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虫维生。
大龟纹瓢虫(カメノコテントウ)Aiolocaria hexaspilota
又称为六斑异瓢虫,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图样,由于和龟壳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虫的幼虫。
龟纹瓢虫(ヒメカメノコテントウ)Propylaea japonica
和大龟纹瓢虫图样相似,但体长只有约4mm。食物来源为蚜虫。
大突肩瓢虫(オオテントウ)Synonycha grandis
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数量稀少。捕食介壳虫。
澳洲瓢虫(ベダリアテントウ)Rodolia cardinalis
体长约4mm的小型瓢虫。翅膀为红色,有黑色图样。以捕食吹绵介壳虫(Icerya purchasi)维生。原产地为澳洲,为了驱除吹绵介壳虫而被引进到其他地方繁衍。
黑缘红瓢虫(アカホシテントウ)Chilocorus rubis
以捕食介壳虫维生。多依附于梅树上。学名里的“rubis”(拉丁语中红色的意思)是由于其红色纹路看起来像Ruby。

[编辑] 菌食
柯氏素菌瓢虫(キイロテントウ)Illeis koebelei
亦称为黄瓢虫。体长约5mm。胸部上为白底的2个黑色斑点,整个翅膀皆为黄色。以白粉病菌等维生。
十二斑褐菌瓢虫(シロホシテントウ)Vibidia odecimguttata
亦称为白瓢虫。体长约4mm。体色为黄褐色,有淡白的斑点。以白粉病菌等维生。

[编辑] 草食
瓢虫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虫亚科为草食性。草食性瓢虫的特征为,与肉食性瓢虫相较下翅膀不具光泽。

茄二十八星瓢虫(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马铃薯瓢虫(オオ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此二种瓢虫体长约7mm,在淡褐色身体上有28个黑色斑点。马铃薯瓢虫亦称为大二十八星瓢虫,身体和黑点比茄二十八星瓢虫略大。由于它们会集体吃茄子与马铃薯的叶子而被视为害虫。在食植瓢虫亚科中马铃薯瓢虫所分布的区域纬度最高,最北达到滨海边疆区。茄二十八星瓢虫则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东南亚一带。
波氏裂臀瓢虫(ジュウニ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boisvali
见于日本冲绳诸岛、台湾兰屿等地。以葫芦科植物的叶子为食。
锯叶裂臀瓢虫(ミナミ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见于日本八重山诸岛内的与那国岛等地、台湾兰屿。

E. 七星瓢虫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

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头黑色、复眼黑色,内侧凹入处各有1淡黄色点。触角褐色。口器黑色。上额外侧为黄色。前胸背板黑,前上角各有1个较大的近方形的淡黄地。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色或橙黄色,两侧共有7个黑斑;翅基部在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白地。体腹及足黑色。

雌虫:体长5.70一7毫米,宽4一5.60毫米,呈半球形,背面光滑无毛。刚羽化时鞘翅嫩黄色,质软,3—4小时后逐渐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同时两鞘翅上出现7个黑斑点,位于小盾片下方者为小盾斑,小盾斑被鞘缝分割成两半。

另外,在每一鞘翅上各有3个黑斑,鞘翅基部靠小盾片两侧各有1个小三角形白斑。头黑色,额与复眼相连的边缘上各有1淡黄色斑。复眼之间有两个个淡黄色小点,有时与上述黄斑相连。

触角栗褐色,稍长于额宽,锤节紧密,侧缘平直,末端平截。唇基前缘有窄黄条,上唇、口器黑色,上颚外侧黄色。前胸背板黑色,两前角上各有1个近于四边形淡黄色斑。小盾片黑色。前胸腹板突窄而下陷,有纵隆线,后基线分支。足黑色,胫节有2个刺距,爪有基齿。

腹面黑色,但中胸后侧片白色。第六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

(5)墨西哥瓢虫什么样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除了冬季外,户外蚜虫堆间均有机会找到前来觅食的成虫。本种分布非常普遍,但是

七星瓢虫还是有机农业的象征哦!

较少成群群聚。另外,人们还把它们称为花大姐。

年发生多代。以成虫过冬,次年4月出蛰。产卵于有蚜虫的植物寄主上。成虫和幼虫均以多种蚜虫、木虱等为食。系益虫,应予保护。

捕食昆虫:棉蚜、麦蚜、豆蚜、菜蚜、玉米蚜、高粱蚜

危害农作物: 棉花(棉蚜)、小麦(麦蚜)、豇豆(豆蚜)、白菜(菜蚜)、玉米(玉米蚜)、高粱(高粱蚜)

F. 甲壳虫长什么样子

甲壳虫长样子如下图:

扩展:

常见的甲虫

1、瓢虫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 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

2、萤火虫内有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可发黄绿冷光;雌虫多缺翅。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发光用以吸引异性,发光时间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不同种闪光间隔不一样。成、幼虫均捕食性,一般多发生在水边和温暖潮湿的地方。其它两科均白天活动,不发光。

3、屎壳郎世界有2万多种蜣螂,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蜣螂大多都具有粪食性,可以将粪便滚动成球状,推行向前。其主要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又名“莫多升”。

形容黑的词语有:

漆黑、乌黑、焦黑、黢黑、昏黑、黧黑、黑黯、暗黑、鹊黑、阴黑、渊黑等。

供参考。

G. 瓢虫的种类

有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四星瓢虫、六星瓢虫、双七瓢虫、九星瓢虫、十星瓢虫、十一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十四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刀角瓢虫、大红瓢虫、红环瓢虫、纵条瓢虫、六斑显盾瓢虫、艳色广盾瓢虫等等。

1、七星瓢虫

鞘翅红色或橙黄色,具7个不规则黑色圆斑,其中一个黑斑由两鞘翅中间接拼而成。年生4—5代。多见于田野、树林、果园,嗜食小型昆虫。

2、四星瓢虫

四星瓢虫背上有四颗红色的斑点,两大两小,会飞,一般身体呈黑色,有红色的斑点,长有黑色的翅膀,也有红色鞘翅,带有黑色斑点的种类,遇到敌害的时候可飞走。

3、六星瓢虫

翅鞘黑色,翅鞘上共有六个黄色椭圆形斑,呈上四下二分布。体长3.5~4.3mm。前胸背板有2个白斑;翅鞘黑色,左右各有3枚黄色大圆斑。

4、双七瓢虫

鞘翅黑色,各有7个黄斑,按2、2、2、1排成内外两行。腹面黑色,缘折及中胸后侧片、后胸前侧片的后半和第一腹板外侧黄色。前、中足股节末端及胫节红褐色,后足跗节及胫节末端红褐色。跗爪黑色。

5、十三星瓢虫

鞘翅基色为红黄色至褐黄色,两鞘翅上共有13个黑斑,其中1个位于鞘缝靠近小盾片处,每一鞘翅上有6个黑斑。腹面大部分黑色,缘折橙黄色,中、后胸侧片黄白色和腹部1-5节侧缘部分黄褐色

H. 瓢虫是什么样子的

瓢虫是一类非常漂亮的甲虫,圆圆的身体,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体长通常在1-15毫米之间.也有一些其他昆虫很像瓢虫,如一些叶甲(图B),但瓢虫的鞘翅上没有明显一列一列的粗大刻点,触角及足都比较短.
从专业上说,多数瓢虫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四节式和第一腹板具后基线.然而,这三个特征并非瓢虫科所特有,也不是所有瓢虫同时具有这三个特征.如果从一个甲虫中可找到二个或三个上述特征,我们可以认定它是瓢虫.但一些属如展唇瓢虫属仅具后基线一个特征.但这样的种类并不常见,至今采到的标本数不多.

I. 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

    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瓢虫的种类非常繁多,全世界记载约500属5000种。中国已记录近400种。在瓢虫中,大部分为捕食性瓢虫品种,植食性的瓢虫品种约占1/6(包括菌食性瓢虫)。捕食性瓢虫品种为益虫,植食性的瓢虫品种为害虫。
一、捕食性瓢虫有一定程度的专一性。
1、七星瓢虫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的代表性瓢虫。体长约8mm,翅膀为红色,正如中文名称所提示,其有7个黑色图纹。在不同个体之间没有图样的差异存在。以蚜虫与叶螨维生,当食物不足时幼虫间会有同类互食的情形发生。
2、异色瓢虫广泛分布于亚洲等地,和七星瓢虫并列为代表性物种。体长约7mm。与七星瓢虫不同的是体色变化性大,有黑底2个红斑、黑底4个红斑、红与黄色多图样等。捕食蚜虫。
3、六条瓢虫体长约5mm,比异色瓢虫略小。翅膀为黑底色4个红斑,有和异色瓢虫图样相近的种类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虫维生。
4、大龟纹瓢虫又称为六斑异瓢虫,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图样,由于和龟壳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虫的幼虫。
5、龟纹瓢虫和大龟纹瓢虫图样相似,但体长只有约4mm。食物来源为蚜虫。
6、大突肩瓢虫体长约12mm的大型瓢虫,数量稀少。捕食介壳虫。
7、澳洲瓢虫体长约4mm的小型瓢虫。翅膀为红色,有黑色图样。以捕食吹绵介壳虫维生。原产地为澳大利亚,为了驱除吹绵介壳虫而被引进到其他地方繁衍。
7、黑缘红瓢虫以捕食介壳虫维生。多依附于梅树上。
瓢虫亚科的大部分和刻眼瓢虫亚科主要以蚜虫为食,小毛瓢虫亚科和小艳瓢虫亚科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叶螨;其中食螨瓢虫族专食叶螨,是叶螨的重要天敌;隐胫瓢虫亚科捕食蚜虫和介壳虫;盔唇瓢虫亚科捕食有蜡质覆盖物的介壳虫(如盾蚧、蜡蚧等),其唇基向两侧和向前伸展,成为掀开蜡质介壳的特殊构造;四节瓢虫亚科和红瓢虫亚科取食绵蚜和绵蚧,其幼虫背面亦覆盖蜡粉或蜡质丝,外形与取食对象相似(拟态)。在捕食性的瓢虫中,七星瓢虫是古北界常见的蚜虫天敌,中国采取助迁和保护的方法用它来防治棉蚜。澳洲瓢虫于1888年从大洋洲引入美国,以防治当时严重为害柑橘的吹绵蚧。散放后的第二年,吹绵蚧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随后,又引入到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都取得长期控制吹绵蚧的良好效果,成为引进天敌的第一个着名成功范例。小红瓢虫原产于亚洲南部,1928年自日本引入塞舌尔共和国、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以防治塞舌尔吹绵蚧。这也是引进天敌防治害虫的成功范例之一。中国曾把大红瓢虫移殖到湖北省宜都县,以防治柑橘园内的吹绵蚧,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植食性瓢虫,只有食植瓢虫亚科为草食性。草食性瓢虫的特征为,与肉食性瓢虫相较下翅膀不具光泽。
1、茄二十八星瓢虫和马铃薯瓢虫,此二种瓢虫体长约7mm,在淡褐色身体上有28个黑色斑点。马铃薯瓢虫亦称为大二十八星瓢虫,身体和黑点比茄二十八星瓢虫略大。由于它们会集体吃茄子与马铃薯的叶子而被视为害虫。在食植瓢虫亚科中马铃薯瓢虫所分布的区域纬度最高,最北达到滨海边疆区。茄二十八星瓢虫则是自北海道以南,遍布到东南亚一带。
2、波氏裂臀瓢虫见于日本冲绳诸岛、台湾兰屿等地。以葫芦科植物的叶子为食。
3、锯叶裂臀瓢虫见于日本八重山诸岛内的与那国岛等地、台湾兰屿。
    食植瓢虫亚科的大多数种类取食茄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也有的取食豆科、禾本科、葡萄科、八仙花科、毛茛科、荨麻科、五味子科、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少数种类取食蕨类(海金砂科)。其中一些种以栽培作物为食,例如分布于古北界的马铃薯瓢虫和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茄二十八星瓢虫危害马铃薯和茄子;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瓜裂臀瓢虫为害瓜类;分布于印度-马来亚区的大豆瓢虫和分布于北美的墨西哥豆瓢虫为害大豆。这些都是重要的栽培作物害虫。
三、菌食性瓢虫,在瓢虫亚科中的食菌瓢虫族以真菌(白粉病菌的菌丝和孢子)为食。
1、柯氏素菌瓢虫亦称为黄瓢虫。体长约5mm。胸部上为白底的2个黑色斑点,整个翅膀皆为黄色。以白粉病菌等维生。
2、十二斑褐菌瓢虫亦称为白瓢虫。体长约4mm。体色为黄褐色,有淡白的斑点。以白粉病菌等维生。
 
 
 
 
 
 

J. 你知道哪些关于瓢虫的知识

‍‍

瓢虫是全变态昆虫,即幼期的形态与成虫完全不一样。一生要经历4个虫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卵:通常是卵形或纺锤形的,颜色从浅黄色到红黄色,不同瓢虫种类中,卵的长度0.25~2.00mm不等。雌虫产卵时,卵通过雌虫的精子贮存器开口时才受精,这时精子通过卵一端的许多小孔(卵孔)进入卵内。幼虫:卵孵化后,爬出来的小幼虫会停在卵壳上,通常几个小时,至多一天,等待体表、口器等器官硬化。随后小幼虫分散觅食。通常有3次蜕皮而把幼虫分为4个龄期。蜕皮前停止取食,用它尾部的肛器固定在基质上,头向下而蜕皮。化蛹前,4龄幼虫不食不动。如遭干涉,体可利起来,但有时未见有外来影响,它也可挺立起来。有些人把这一时期单列为“前蛹期”。蛹:多数裸露,即在化蛹时把幼虫的蜕皮壳蜕在与基质相粘的一端。在生长季节,多数瓢虫的卵历期为2~4天,幼虫9~15天,蛹4~8天,从卵到成虫出现需16~25天。

‍‍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04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361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37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97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00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668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586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165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639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