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有哪些经典戏剧

西班牙有哪些经典戏剧

发布时间: 2022-07-18 17:42:33

① 全程“高能”的西班牙悬疑剧,每一部都“烧脑”,你看过几部呢

我看过四部。

《黑暗面》

被称为海上版《东方快车谋杀案》,服化道满分,演员颜值满分,随随便便就可以拉去演偶像剧。如果有看过《浮华饭店》的小伙伴,一定能眼尖地看出,里面主角之一是演大饭店里Alicia的弟弟,花花公子Javier的扮演者。这部剧也是少有的一年两季都出来的剧,如果硬要说缺点,就是剧情略有些狗血,但是在西班牙的电视剧里,横向比较还是很不错的!

② 西班牙戏剧的战后戏剧

3年的内战,使西班牙的文化活动中断了几乎10年之久。战前已经崭露头角的戏剧家,多数流亡国外,如以幻想抒情剧《搁浅的水中女妖》(1934)着名的A.卡索纳(1900~1965)及受了欧洲先锋派影响的M.奥夫(1903~1972)。他们的最好作品都是后来在国外写成的。留在国内的有:E.J.庞塞拉(1901~1952),他认为戏剧本身就是似是而非,主张用荒诞和幻想替代真实的和日常的事物,使观众陶醉于忘情的大笑之中。
文化活动恢复期间,出现了一种“通俗戏剧”,从40年代流行到60年代。它具有批判社会问题的倾向,然而其风格主要是讽刺、嘲笑、逗趣,题材往往局限于男女爱情、家庭问题、社会弊病,以误会、密谋、骗局、作弄等等造成戏剧高潮。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有:J.M.佩曼(1898~),“通俗戏剧”占了他60余部作品中的一半以上;J.I.L.de特纳(1897~ ),他的两部剧本《没有翅膀的鹰》(1951)、《堂何塞,佩贝和佩比托》(1952)获得了国家戏剧奖;C.de la托雷(1897~ ),运用电影的技巧来使其警探侦破的情节结构更加巧妙;J.卡尔沃-索特洛(1905~),写过50多部剧本;J.P.卢比奥(1903~),剧本大部分以爱情纠纷为题材,往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喜欢运用戏中戏的技巧;V.R.伊里亚尔特(1912~)以各种混杂的风格写了30多部剧本,在闹剧和喜剧中掺以幻景、魔幻和歌舞,然而其主题却倾向于严肃;M.米乌拉·桑托斯(1905~1977),作品显示出戏剧艺术的逐步提高、主题的逐步深入,开始摆脱“通俗戏剧”造成的迎合观众趣味的倾向,第一部剧本《三顶高统帽》(1952)以悲剧性的幽默、深刻的现实主义以及逗人发笑而深思的情节,超越了“通俗戏剧”,但是他后来的作品却缺乏真正的独创性;A.布埃罗·巴列霍(1916~),第一部剧本《一座楼梯的故事》(1949)的演出,使当代戏剧达到了新的水平,该剧不仅主题切近现实生活,而且风格趋于多样化,富于独创性,既能为各种观众所接受,也为评论家所称道,从1949~1974年,他一共演出了18部剧本,包括现实的和历史的题材;A.萨斯特雷(1926~),更加具有战斗性,锐意对西班牙当代戏剧进行改革,戏剧实践、戏剧评论和理论都强调戏剧的社会功能,主张在戏剧中揭露暴力、压迫和不公正的待遇,经常采用历史和外国的题材进行创作。
1973年以前,尽管存在着严格的审查制度,西班牙的当代戏剧仍在迅速地发展。一个方向是继续“通俗戏剧”的道路,另一个方向是进行独立的实验性的戏剧革新。前者有A.帕索(1926~ )、J.萨洛姆(1928~ )、J.J.A.米连(1936~)等剧作家;后者则由于60年代起有许多经济独立的剧团出现,如巴塞洛那的演员剧团、大学生组成的戈利亚多斯剧团、反对戏剧商业化的人士组成的塔巴诺剧团等,使新一辈的剧作家有了用武之地,实现向多方面风格发展的理想。1973年以后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可能性具备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活跃于当代西班牙戏剧界的人士,比较突出的有:崇尚现实主义的C.穆尼斯(1927~ )、L.奥尔莫(1923~)、安托尼奥·加拉(1936~ );带有抽象、寓言、讽刺风格的J.鲁伊瓦尔(1925~ )、A.G平塔多(1940~ );写实验性闹剧的L.马蒂利亚(1939~)、L.莫索(1942~);具有强烈社会批判倾向的A.M.巴莱斯特罗斯(1929~);专注于探索新技巧、新方法的M.R.埃斯特奥(1930~)等。
活跃于当代西班牙戏剧界的人士,比较突出的有:
崇尚现实主义的C.穆尼斯(1927~)、L.奥尔莫(1923~)、安托尼奥·加拉(1936~);
带有抽象、寓言、讽刺风格的J.鲁伊瓦尔(1925~)、A.G.平塔多(1940~);
写实验性闹剧的L.马蒂利亚(1939~)、L.莫索(1942~);
具有强烈社会批判倾向的A.M.巴莱斯特罗斯(1929~);
专注于探索新技巧、新方法的M.R.埃斯特奥(1930~)等。

③ 西班牙人洛卜·德·维加的戏剧有何特色

洛卜·德·维加(公元1562—1635),是西班牙最为着名的诗人和最多产的剧作家,他自称一生写过1500多个剧本,这自然包括短小的“帕索”,仅保留下来的就有500多个。

维加一生的戏剧创作,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包括了各种题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即兴喜剧和田园剧,都曾引发过他的创作兴趣;而西班牙盛行的“袍剑剧”也是他得心应手的创作样式;小喜剧“帕索”在他洋洋大观的戏剧里,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取材于古老的历史传说,并从中影射现实问题的历史剧,也是他创作上的拿手好戏。但是,真正为维加创造了不朽声名的,则是他所写的关于农民生活和农民暴动的现实题材的戏剧。

除脍炙人口的《羊泉村》之外,《狗占马槽》、《马德里的矿泉水》也是维加重要的戏剧作品,他还写过戏剧理论文章《今日新的编剧艺术》(1609),主张要打破陈旧的编剧法,反映现实生活,以符合民众的欣赏趣味。

维加所处的时代,是天主教会和封建贵族对民众实行独裁统治的历史时期,尽管文艺复兴的思想意识,已经日渐深入人心,但贵族阶级的暴政还没有从根本上解除,社会上流行的法律制度,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用来压迫广大民众的不满和反抗的。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且出身贫寒、经历坎坷,狂放不羁的维加,自觉地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创作了很多反映现实矛盾和斗争的剧作,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统治阶级对于维加的戏剧心存嫉恨,在他生前,其剧作被列为禁书。

然而,维加以他高超的戏剧才华,为自己赢得了人生尊严和崇高声誉。1635年,当他在马德里去世时,许许多多的人参加了他的葬礼,人们哀悼这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称他是“天才中的凤凰”,“自然界的巨擘”,“最富有的也是最贫穷的诗人”。

④ 西班牙戏剧的19世纪戏剧

浪漫主义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在欧洲各国。它强调个人感情的重要性,要求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创作法则。依次,黄金世纪的戏剧遗产重新受到重视,民族戏剧传统得以在新一代作家的作品中承袭发扬。浪漫主义的思潮复苏,其标志是F.马蒂内斯·德·拉·罗萨(1787~1862)的《威尼斯的魔法》(1834)的上演。同年,又出现了着名的浪漫主义悲剧《马西亚斯》,作者为M.J.de拉腊(1809~1937)。1835年,A.de萨阿维德拉(1791~1865)的《堂阿尔瓦罗,或命运的力量》演出,把浪漫主义戏剧推至高峰。
同时期一种新的短剧赫内罗·奈科,或名钟头戏从1868年开始兴起,为讽刺当代社会弊病的滑稽剧,由于其题材通俗、幽默,受到广大观众喜爱。后期浪漫主义戏剧在这种剧目的影响下转向现实主义题材。
黄金世纪的戏剧遗产重新受到重视,民族戏剧的传统得以在新一代剧作家的作品中承袭发扬。浪漫主义思潮复苏,其标志是F.马蒂内斯·德·拉·罗萨(1787~1862)的《威尼斯的魔法》(1834)的上演。同年,又出现了着名的浪漫主义悲剧《马西亚斯》,作者为M.J.de拉腊(1809~1837)。1835年,A.de萨阿维德拉(1791~1865)的《堂阿尔瓦罗,或命运的力量》演出,把浪漫主义戏剧推到了高峰。这部剧本具有典范的意义,表现出西班牙浪漫主义戏剧的丰富抒情性、崇尚古代题材以及色彩绚丽的特点。
浪漫主义戏剧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是 J. 索里拉(1817~1893),他从古代的谣曲和民间故事取材,传世杰作是《堂胡安·特诺里奥》(1849),以浪漫主义的观点再一次塑造了堂胡安的性格。他最好的作品是早期的《鞋匠和国王》(1840)。同时代人M.B.delos埃雷罗斯(1796~1873),以风俗主义的讽刺和写实取代了浪漫主义的伤感。《马尔塞拉,或三人中的哪一人?》(1831)以各种当代人物和风俗细节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方面。
轻歌剧的流行,吸引了剧场的大部分观众。一种新的短剧(赫内罗·奈科,或名“钟头戏”)从1868年开始兴起,它是讽刺当代社会弊病的滑稽剧,题材通俗,逗人发笑,大受观众欢迎。于是后期浪漫主义戏剧在其影响下转向缺乏抒情性的当代题材。这个潮流的代表人物有:M.塔马约·伊·巴乌斯(1829~1898),他出身于演员家庭,熟悉舞台艺术,杰出作品是《一种新剧》(1867),以演员生涯为题材,在舞台上演出戏中之戏;路易斯·德·埃吉拉斯(1830~1874),主要写历史剧和当代生活的喜剧,后者以《婚姻的十字架》(1861)为代表;A.洛佩斯·德·阿亚拉·伊·埃雷拉(1828~1879)以政治家的犀利笔锋,撰写讽刺社会现象的剧本,如《新的堂胡安》(1863)。
19世纪与20世纪交替之际,是西班牙戏剧的浪漫主义向多方面转化的时期。其代表人物是J.埃切加赖(1832~1916)。他能充分运用各种舞台技巧,取得出色的戏剧效果,并且精心安排结构,往往在困难的境遇中出现高潮。然而他的语言和人物过于做作,只求用来为吸引观众的情节服务。埃切加赖的戏剧,被称为新浪漫主义流派,属于这一流派的还有:E.塞利斯(1844~1926)和莱奥波尔多·卡诺(1844~1934)。与此同时,现实主义戏剧也逐渐形成为一股浪潮,着名小说家B.P.加尔多斯(1843~1920),把他创作的小说改写成剧本,坚持现实主义的风格,在人物性格的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如《堂娜佩费克塔》(1896)、《祖父》(1904);E.加斯帕尔(1842~1902)在问题剧《儿子们的罢工》(1893)、《永恒的问题》(1895)中,揭露了中产阶级道德的堕落;J.迪森塔(1863~1917)写了一部描写工人生活的悲剧《胡安·何塞》(1906)和一部反映农村贫富斗争的悲剧《封建老爷》(1896)。

⑤ 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和代表作

洛贝·费力克斯·德·维加·卡尔皮奥,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着名的古典剧作家、戏剧批评家。维加出身于马德里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年轻时曾参加过对英作战,1614年当了僧侣。维加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平民思想,但他把国王看成是农民利益的保护者。他的一生作品极多,他的剧本竟达一千八百多部,现存462部。在观众中维加建立了很高的信誉,号称“西班牙戏剧之父”。维加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戏剧的奠基人。他的唯一的理论作品是《编写戏剧的新艺术》,其实是在马德里学会的演讲稿,主要谈的是喜剧的创作问题。
维加在《编写戏剧的新艺术》中,为了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提出戏剧必须革新。认为民族戏剧应该以满足当代观众的要求为准则,不必拘泥于古代的陈规戒律,说“把时间限于一天虽然是亚里斯多德的意见,但是这样做是无益的”。他承认悲剧和喜剧的传统区别:喜剧摹仿卑微小民的行动,悲剧摹仿帝王贵人的行动,但认为二者完全可以相提并论,喜剧所讲的也是真理,同样有它的崇高地位。他重视戏剧与时代、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这是他主张革新的出发点。所以,他提出以民间戏剧为基础进行创新;要求喜剧具有针砭时弊,歌颂真理的教育作用,这是他理论的核心。当时社会认为喜剧是“题材卑下的鄙俚小戏”,维加却提出喜剧是“风俗的镜子,真理的活生生的形象”,在“严肃的思考中掺和了嬉笑,有趣的笑谈里带着正经”。喜剧演的是平民间的事,很有群众性,一面严肃,一面滑稽,借此谴责罪恶和当时习尚,充满趣味,同样会给人以美感和教益。

他认为戏剧的教育作用来自对现实的忠实的、逼真的反映。把真实作为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他说:“除了真实以外,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有任何的虚假,不管是为了教谕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艺术的‘规律’和‘规则’!但这种真实并不是浮浅的和无关紧要的,而是巨大的,有意义的,有关重要问题的真实,经过广泛概括的真实,也是整个人民生活的真实。”因此,他要求喜剧必须“反映人生”。他和其他人文主义艺术家一样,始终坚持“艺术的目的是逼真地反映现实”,“可以和自然一样”的原则。他要求题材多种多样,认为总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荣誉”题材,二是“美德”题材。要求戏剧以情节为主,性格服从情节的需要;情节要完整统一,不许夹杂与主题不相容的东西;还要巧妙复杂多变,抓住观众,“除非到了最后的一幕,不允许把结局揭晓”。他的“情节论”基本上是继承和发挥了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此外,他还要求把戏剧人物写成典型。他说的典型就是类型。他说:“如果是一位国王在说话,就须尽量摹仿王侯的严肃;如果是一位老年人在说话,就要显出他谦虚,肯思考;如果写男女相爱,就要写出动人的情感。”并要求语言要合乎人物身分。

维加以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在《编写戏剧的新艺术》中明确表述了自己的戏剧创作观点。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该书是难得的一篇关于戏剧创作理论的宝贵论文。

他的代表作是《羊泉村》、《最好的法官是国王》、《比塞奥公爵》、《塞维利亚的星》、《傻姑娘》等(北京昆仑出版社200年出版)。

⑥ 西班牙人卡尔德隆的戏剧有何艺术特色

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公元1600—1681),是继维加之后,西班牙最着名的剧作家,也是西班牙戏剧处于黄金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马德里的贵族家庭,曾在马德里耶鲜会学院接受教育,后来在萨拉曼卡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1623年,他创作了第一部戏剧《爱情,荣誉和权力》,从此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1635年,他应邀进宫,负责管理宫廷剧院,其间创作了大量剧本。他曾作为军人参加战斗,退役后继续从事戏剧活动。1651年,他入籍成为教士,历任托莱多和马德里教堂的主持,并写了很多宗教剧,晚年在马德里病逝。他一生写过120部剧作,另有80部宗教剧和20篇幕间剧。

在卡尔德隆的早期创作中,主要是一些以维护荣誉为主题的“袍剑剧”,《精灵夫人》(也译作《隐居夫人》,1629)和《扎拉美亚的长老》(1640—1644)是其中的代表。

《精灵夫人》写年轻的女人安哲娜寡居之后,她的两个兄弟为了维护所谓的荣誉,对她严加管束,将其幽闭在房间里,不见世人。一次,她耐不住寂寞,悄悄溜出家门,去观赏游戏,不料她的一个兄弟因为不明就里,竟然追逐起自己的姐姐来。困境中,她向一个路人求救,此人是个胸襟坦荡,维护正义的人,他与她的兄弟展开决斗,安哲娜趁势逃走。安哲娜的另一个兄弟及时赶来。制止了决斗。原来他与过路人是朋友,为了畅叙友情,他将此人请到家中,安排他住在安哲娜的隔壁,这无意中为这对有缘人情感的递进埋下了伏线。经过一番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中的兄弟为了所谓的荣誉,竟然让自己的姐姐像囚徒一样生活;而庭院深深的代价是芳容不识,险些背谬了伦理,真是滑稽可笑,愚蠢可悲。

卡尔德隆的《扎拉美亚的长老》,是一个与维加的《羊泉村》题材类似的剧作。驻扎在扎拉美亚的军官,是个横行霸道的家伙,他强奸了长老的女儿,当长老表示不满时。他就滥施淫威,对其大肆侮辱。长老忍无可忍,就把这个十恶不赦的家伙抓了起来。国王得知消息后,亲自前来交涉,下令放人。长老一气之下,反而把这个军官杀了。国王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没有追究长老的抗君之罪,却赞许他为维护荣誉而采取的勇敢行动,为此,还任命他做了终身长老。

该剧描写了善良对邪恶的斗争,以国王对长老的嘉许,来显示维护正义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像维加一样,卡尔德隆将建立一个有秩序、有公理的西班牙社会的愿望,寄托在有作为、开明、贤达的国王身上。

卡尔德隆与宗教似乎有着不解之缘,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他往往会显得与众不同。在进入而立之年之后,他曾经写过一个剧本叫《人生如梦》(1631—1632),这可以看作是他潜藏于心底的宗教情结的无意识的流露。

剧中,波兰国王巴西略曾经得到过一个预言:他的儿子生性不驯,将会成为一个暴君,国王对此深感惶恐。无奈之下,他只得在小王子年幼的时候,把他送到荒郊野外的城堡,将其羁押在那里。在他稍稍年长以后,国王为了检测小王子的性格是否变好,就把他麻醉之后带回宫中,不想,王子醒来后,性情与从前一样,仍然凶暴异常。国王失望了,就再次将他麻醉后送回城堡。

王子醒来,他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回忆起在宫中的情景,宛如前生的一场幻梦。既然人生是一场梦,又何必在乎它的荣辱得失呢?王子仿佛一下悟透了人生,从此,他淡漠世事,收心敛性。

后来,宫廷之中发生了政变,有人把国王赶下台,把王子从城堡里救出来,让他登上王位。而此时的王子却与从前大不相同,他仿佛已度尽劫波,故心静如水。他无意于国王的权柄,正像无意于荣华富贵一样,最后,他把皇冠交还给父亲,而甘心坦然地走过平凡的人生。

卡尔德隆利用戏剧这个魔杖,将人生巧妙地分成了现实与幻境,或曰今生与来世,尊贵荣耀是现实人心中的法宝,可是它却如梦一样飘忽即逝;平静与安详是来自天堂的福音,而人们却对此漠不关心。剧中,害怕王子残暴的国王,自己却由于实行暴政而被赶下了台,而生性暴躁的王子,却在亲历了尊贵荣耀和平静安详的对比之后,摒弃了俗务,彻悟了人生。

到了晚期,卡尔德隆开始潜心于宗教剧的创作,不过,他所写的宗教剧,与中世纪流行的宗教剧不尽相同,他所感兴趣的不是神的受难或神所创造的奇迹,而是热衷探讨人性与神性的问题。

醉心于宗教问题的卡尔德隆,曾尝试再造此类戏剧的辉煌。他编写过场面十分壮观的宗教剧,并将意大利人发明的多层次透视布景和暗藏式灯光设备,运用于宗教剧的演出。在他晚年,除了宗教剧,他几乎不再写些别的东西了。《世界大舞台》,是卡尔德隆最着名的宗教剧,它所揭示的主题就是: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充其一生,只能扮演上帝最初赋予他(她)的角色。

总的来看,卡尔德隆的戏剧结构完整,情节紧凑,以人的荣誉和命运为主题,具有抒情性和传奇色彩。他的戏剧,对于18世纪的法国戏剧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过影响。

⑦ 西班牙戏剧的近代戏剧

近代西班牙戏剧风格更为多元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融合的题材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以民族史诗和历史轶事为题材的诗剧也在创作者们的笔下复苏,表达形式千变万化,柔情与激烈,浪漫与写实并存。
近代西班牙戏剧中最重要的人物是J.贝纳文特(1866~1954)。他以对欧洲当代戏剧的深刻了解、多方面的才华、敏锐的思考和观察,创作了大量各种不同风格的戏剧,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如《利害关系》(1907),既露出辛辣的讽刺,也饱含抚慰的仁慈,其戏剧艺术和舞台技巧均达到无懈可击的地步。他的后继者M.L.里瓦斯(1878~1938)和G.M.西埃拉(1881~1947)在戏剧艺术和题材选择方面均未能有所超越。堪与贝纳文特相比的唯有阿尔瓦雷斯·金特罗兄弟。他们的剧本充满笑料,冷嘲热讽,偏重于风俗的描绘和人情味的气氛。
另外一方面,以民族史诗和历史轶事为题材的诗剧,在E.马尔基纳(1879~1946)的笔下复苏。他在“九八年一代”强调文艺的民族化现代化思潮影响下,以现代主义的诗风,转向本民族的主题,力图发扬西班牙的民族精神。然而这种思潮,在小说家 R.M.del巴列-因克兰(1866~1936)所作的剧本中,却以完全不同的风格体现。他的剧本重于主题的阐释,而不重于戏剧的技巧,运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进行讽刺和嘲笑,从“荒唐”中求得戏剧的效果。
后来的F.G.洛尔卡(1898~1936),带领剧团深入民间,以演出黄金世纪的名剧为其特色。他的剧本倾向于民间题材,富于抒情性,能够在抒情中体现激越的戏剧冲突。另一位诗人R.阿尔韦蒂(1903~)的早期剧作以抒情手法描写民间传说,后来也写了以现实政治为题材的剧本。

⑧ 西班牙戏剧的18世纪戏剧

波旁王朝王室成员即位后,着重加强法国新古典主义对文学艺术领域的影响。西班牙民族戏剧被法国名作的仿制品取代。优秀剧作的匮乏使意大利歌剧在西班牙大为流行。意大利式的和法国式的剧院也取代了原来古老的西班牙剧场,以豪华装饰、奢侈灯光、复杂布景装点剧院每个角落。尽管如此,散发着强烈新古典主义的歌剧虽得到王室青睐却不受到本国民众的欢迎。
好剧本的缺乏,使意大利歌剧大为流行。意大利式的和法国式的剧院,代替了原来古老的西班牙式剧场,引进了豪华的装饰、奢侈的灯光、复杂的布景。1765年起,圣礼剧的演出被禁止。然而,当时崇尚新古典主义的剧作,虽然受到宫廷供奉和评论界的好评,却不受群众的欢迎。只有 V.G.de la胡埃尔塔(1734~1787)的《拉克尔》(1778)由于成功地吸收了浪漫主义的因素而争取到较多的观众。
广受群众欢迎的是 R.de la克鲁斯(1731~1794)所写的小型闹剧,以滑稽的对白和辛辣的嘲笑讽刺马德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弊病。L.F.de莫拉廷(1760~1828)遵循“三一律”,作品严谨,感情朴素,观察敏锐,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给新古典主义规定了新的内容,主张民族的和外来的两种因素相结合,代表作为《女孩子们的允诺》(1806)。当时着名的女演员有:罗萨里亚·费尔南德斯、马里亚·安托尼亚·巴耶霍。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75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32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553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78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83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33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19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426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11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