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国王为什么耶酥会
① 西班牙 皇室 军权
细读西班牙王国的历史,略为思考便不难明白,西班牙在16世纪时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跻身世界列强的。在西班牙的发迹过程中,一位航海家兼冒险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位不但在西班牙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也可大书一笔的人物便是哥伦布。西班牙阿拉贡地区出生的“天主教国王”费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看中了哥伦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们也想借助哥伦布,让他为西班牙在海外寻找一个新世界。于是,他们于1492年资助哥伦布探险。哥伦布不负重托发现了美洲,新世界几乎无穷无尽的金银使西班牙暴富起来。拥有了玻利维亚波托西银矿等巨额财富,西班牙也几乎拥有了整个世界。
遗憾的是,飞来的横财却没有使西班牙的经济飞跃。王公贵族们不是将财富挥霍掉,便是用它重整军备。因此,西班牙虽然拥有了一支令对手敬畏的无敌舰队,但它的经济实力却远远滞后于其军事实力,更不能与其强劲对手大英帝国相提并论。而且,无敌舰队并非无敌,就如同常胜将军并非没有过失败一样。西班牙王公贵族生活上的骄奢淫逸与政治上的短视无能,为日后西班牙帝国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当时在欧洲大陆君临天下的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朝只是它的一个分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因为没有子嗣,便立下遗嘱,确认法国王储的次子安茹公爵为其继承人。1701年,安茹公爵即菲力浦五世加冕成为西班牙国王,波旁王朝正式入主西班牙。此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为夺回在西班牙的王位发动了所谓的王位继承战争,双方在欧洲大陆厮杀、征伐达12年之久,欧洲列强均被牵涉其中。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确认菲力浦五世为西班牙合法的国王。
菲力浦五世去世后,其子费迪南德六世于1746年即位;1759年费迪南德六世夭折,其弟查理三世即位,并统治西班牙达29年之久。
在波旁王朝众多的西班牙君主中,查理三世是最受历史学家们青睐的一位。查理三世痛感教会干政造成的诸多流弊,以空前的铁腕在帝国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下令驱逐耶稣会会士,禁止僧侣团活动,把他们解散并没收其财产。查理三世最受人民欢迎、最遭教会痛恨的着名行动,结束了宗教法庭和残酷刑讯带来的恐怖。
与其父相比,查理三世之子查理四世遭到历史学家众口一词的批评。查理四世重用弄臣曼努埃尔·戈多伊,此人担任王朝的首席国务部长和首相,把持朝政长达25年之久。在戈多伊的唆使下,查理四世与欧洲新贵拿破仑结盟,这次决策的失误导致西班牙历史最大的失败之一。1805年在着名的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几乎将法西联合舰队彻底歼灭,“无敌舰队”从此蜕化为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历史名词。
1801年西班牙民众暴动反对戈多伊的专制统治,戈多伊在最后关头仓皇逃遁,寻求法国的庇护。拿破仑则以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接待这位昔日的盟友。
查理四世愧对苍生,引咎退位,让位于其子费迪南德七世。拿破仑见势不妙,引兵攻入西班牙,费迪南德尚未当上国王,先沦为俘虏。拿破仑任命其哥哥约瑟夫·波拿巴为新国王。西班牙人奋起反抗,开展了所谓的“游击战”抵御法军的入侵。1812年西班牙各路人民代表齐聚加的斯,通过了新宪法,确定了王权和教会权力的界限。这一刻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因为它标志着西班牙历史上首次君主立宪制的诞生。
拿破仑兵败大陆,被流放海外,费迪南德也于1814年重新掌权。他虽然接纳了1812年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新宪法,但与此同时,这位生性多变、易为他人左右的君主又把其前任查理三世的许多改革措施予以推翻,僧侣团、宗教法庭和刑讯又回到了西班牙。这一不得人心的举措遭到自由党人的反对。费迪南德又顺从了他们的要求,他对1812年的宪法重新发誓,划分他和教会的权力,宗教法庭随之又被取缔。
三年之后,费迪南德七世又在西班牙建立了专制的君主制。直到19世纪以后很长时间,君主专制和自由政体交替主导着西班牙的政局,内乱频仍、世事跌宕是19世纪西班牙的真实写照。
1833年,费迪南德七世去世引发了一场内战。费迪南德七世死时,其女儿伊莎贝拉公主尚未成年,因此暂由他的第四个妻子玛丽亚·克里斯蒂娜摄政。对此,费迪南德的小弟卡洛斯坚决反对。他在巴斯克地区、纳瓦拉、阿拉贡及加泰罗尼亚等地呼吁反对王后摄政,为此导致了欧洲历史上着名的1833年~1840年及1872年~1876年间两度祸害西班牙的王位继承战争。
伊莎贝拉女王统治西班牙直至1868年。同年,她被军人推翻流亡国外。第二年西班牙被自由派统治,短期内甚至成为共和国。之后,阿方索十二很快在西班牙恢复君主统治,西班牙又回到了保守状态。阿方索重新给予教会过去的权力地位。在其后任阿方索十三统治期内(1886年登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相继获得独立。1898年,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也交给了美国,至此,查理五世开创的庞大的西班牙帝国分崩离析……
而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斗在世纪之交之后依然没有停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931年4月14日,共和党人在选举中获胜后,国王退位,这标志着波旁王朝的终结,共和党人为此欢呼雀跃。然而随后的1936年便爆发了内战。陆军参谋长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在内战中渔利,建立了独裁统治。与西班牙颇有势力的君主主义者相比,工于心计的佛朗哥更像一个老练的权术家。他一步步向对方妥协,1945年他答应恢复君主制,1947年又颁布一部法律,确定在他死后由一位经他确认的王室成员出任国家元首。佛朗哥在多方寻觅之后,终于确定阿方索十三的孙子、波旁王朝的直系后裔胡安·卡洛斯为其继承人。
胡安·卡洛斯1938年1月5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是巴塞罗那公爵、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的儿子。他生长在意大利和瑞士,10岁时才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国土。
胡安·卡洛斯和弟弟阿方索一块儿在圣塞巴斯蒂安上学,1955年入萨拉戈萨军事学院,随后又进马林海军学院、圣哈维尔空军学院就读。在军事学院就读期间发生了一场悲剧,胡安·卡洛斯的弟弟死于非命:当时兄弟俩正擦枪准备一起去打猎。阿方索的枪意外走火,阿方索当即身亡。
胡安·卡洛斯在三个兵种中均被任命为中尉。作为未来的武装力量总司令,他对西班牙的军队知之甚详。此外,他还在马德里大学修读了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学。在父亲同意下,他接受了佛朗哥的建议,成为这位大独裁者的继承人。1969年7月23日,佛朗哥的继任人选正式公布。
1962年5月,胡安·卡洛斯与一位欧洲王室的公主结婚,她便是希腊公主索菲,西班牙人按自己的习惯称她为索菲亚。这起婚姻符合传统的观念,结婚仪式在教堂举行。所有人都相信,王子将是未来西班牙称职的国王。他由佛朗哥任命避免了国内局势的动荡。
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后仅几天,胡安·卡洛斯宣布成为西班牙国王。1976年11月17日通过了关于政治改革的法律,佛朗哥的独裁政体被彻底结束,重新在西班牙实行两院制。1978年在对政治犯进行大赦后,君主立宪制宪法被人民所认可。现在西班牙是一个根据现代议会制原则进行统治的王国。为了能从现行的君主专制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胡安·卡洛斯主动剥夺自己的权力。为此,他在世界范围内达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如今,他同其他欧洲君主一样享有类似的权力和义务。
1981年2月23日下午,以国民卫队军官特赫罗斯为首的一批对改革不满的军人突然袭击议会,发动了政变。大批支持政变者的军队和坦克开往首都,占领了马德里的国家电台,要求恢复佛朗哥的独裁制度,新生的西班牙君主立宪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胡安·卡洛斯国王在得知政变的消息后,立即于当天夜里亲自向各省的军区司令打电话,警告他们同叛乱分子保持距离。各军区司令知道国王对政变的态度之后,明确表示不支持政变者。胡安·卡洛斯国王还亲自说服军队的高级领导人站在自己一边,他们中有许多是国王军校时的同学。国王甚至披挂上阵,身穿军队总司令的戎装在电视台发表讲话,呼吁人民反对政变,支持国王和政府。气势汹汹的政变分子内心其实很虚弱。他们眼见国王的态度如此坚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君主立宪制,于是俯首就擒,参加政变的部队也纷纷投诚。在1981年2月23日这个决定性的夜晚,胡安·卡洛斯真正成为西班牙的国王,他也因此赢得了西班牙乃至全世界的敬佩。
胡安·卡洛斯一家住在萨苏埃拉王宫里。这座别墅式王宫坐落在马德里城边上,外表看上去像一个庄园。胡安·卡洛斯喜欢书籍和古典音乐,也爱收集历史上着名的帆船模型,他曾被牛津、剑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博洛尼亚、斯特拉斯堡、哈佛、利马和曼谷等世界名校均授予过名誉博士学位。国王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工作,每天4小时的午休时间用来长距离散步或骑马。总理定期来到王宫向国王通报近期国务。当然,国王在马德里皇宫里也有工作间。正式的会面,如国王夫妇接见国宾和大使等都在这里的豪华房间里进行。每逢节日,国王夫妇还在此举行宴会。这里的大餐厅约有400平方米,设145个座位,而在萨苏埃拉宫则只能款待20名左右的客人。加冕厅内设有国王夫妇的加冕椅,四级铺着红地毯的台阶通向加冕椅前。国王夫妇很少坐在加冕椅上,接待客人时他们总是站在客人中间。
胡安·卡洛斯和王后索菲亚都热心于运动。夏季,国王一家喜欢在马约卡岛附近的海面上驾驶帆船;冬季,则在比利牛斯山滑雪。国王还喜欢飞行、高速驾驶摩托车和汽车飞驰。国王为人非常随和,据说有一次国王骑摩托车旅行,途中碰到一个摩托车手因缺油而抛锚,国王驾驶摩托车疾驰,带这位车手买来了汽油。在国王摘下头盔擦汗时,那个摩托车手才认出眼前的热心人原来是国王陛下。
在西班牙,人们不称王后索菲亚为“殿下”,而是平民色彩较重的“夫人”。国王夫妇共有三个孩子:公主伊蕾娜、克里斯蒂娜和王储菲力浦。孩子们上学、放学,都是王后亲自接送。王后爱好考古和音乐,她还是名出色的护士。王后在马德里的慈善机构工作,她支持红十字会,是一家精神障碍者救助组织的成员。
国王一家一般都在马约卡岛的马里温特宫度假。1995年夏季,警方在马约卡岛上破获了一起针对国王的刺杀事件。这起事件是西班牙巴斯克地下组织埃塔(ETA)所为。幸亏马约卡岛上的警察在行动开始前便将杀手抓获。
国王的两个女儿均受过高等教育。伊蕾娜公主当了老师,1995年3月18日与一位同龄银行家海梅·马里夏拉尔结婚。克里斯蒂娜公主先是学社会学,后又在美国进修语言。因为早在儿时父亲便带她出海航行,她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帆船手。
王储菲力浦中学毕业后到加拿大莱克菲尔德学院深造。像父亲一样,他接着读军事学院,三年后完成了在三个兵种军事学院的巡回。1988年开始攻读法学和经济学。身高1.97米的王储自少年时起就跟随在父亲的左右,9岁时被确认为亚斯都里阿斯王子(西班牙西北部地区,历史上曾是王国)。在一次欢庆仪式上,父亲授予他胜利十字勋章,接着意味深长地告诫儿子:“这枚十字勋章既是颁给现在的你,同时也是颁给作为未来国王的你。你必须像王冠所要求的那样,以自豪和尊严来佩带它。你必须勤奋、勇敢、知人善任。这枚十字勋章要求你和所有西班牙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永远去做西班牙要求和期待你去做的事情。”
② 伊莎贝尔二世的争位
在伊莎贝拉二世继承王位之后,斐迪南七世的弟弟唐·卡洛斯亲王立刻发动了叛乱,即所谓第一次卡洛斯战争(1833年10月4日。唐·卡洛斯认为他自己是最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伊莎贝拉二世作为女人无权成为国王。唐·卡洛斯自称为“卡洛斯五世”,其支持者不在少数。支持唐·卡洛斯及其后代成为西班牙国王的人被称为卡洛斯派,主要由旧贵族和天主教教会中的保守分子(如耶稣会)组成。他们的活动成为19世纪西班牙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伊莎贝拉二世的支持者包括军队和国会中的自由主义者;这些人希望从没收耶稣会和宗教骑士团财产的行动中获利,并在西班牙通过一部限制国王权力的宪法。西班牙的资产阶级也抱着削弱封建贵族势力的愿望支持女王。10月17日,得到葡萄牙、法国、英国等国支持的摄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宣布对叛乱者进行讨伐。战事延续了7年,其间唐·卡洛斯曾于1837年进攻西班牙首都马德里。1839年卡洛斯派的主力才被粉碎,唐·卡洛斯被迫逃亡法国。1840年7月,在西班牙作战的卡洛斯派分子被全部消灭,伊莎贝拉二世的王位终于获得稳固。
③ 求历史大神解答西班牙不详十年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没有称为“西班牙不详十年”的事件。历史上,与西班牙有关的有十年战争的史实--古巴十年战争。
古巴独立战争。1868~1898年,古巴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亦称古巴三十年解放战争。先后经过第一次独立战争(又称十年战争)和第二次独立战争。
古巴十年战争(第一次独立战争,1868~1878年)
19世纪20年代,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崩溃后,进一步加强对古巴的控制和奴役。古巴人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1868年9月,西班牙爆发革命,女王伊莎贝拉二世被推翻,古巴人民乘机掀起争取独立的斗争。10月10日,以种植园主、律师C.M.de塞斯佩德斯-博尔哈·德尔卡斯蒂略为首的爱国人士在古巴东部奥连特省亚拉附近发动起义,发表“亚拉号召书”,号召人民为自由、平等和独立而战,得到各阶层人民包括契约华工的响应。1869年4月10日,起义军在卡马圭省瓜伊马罗召开制宪会议,通过宪法并选举塞斯佩德斯-博尔哈·德尔卡斯蒂略为总统。
为摧毁殖民军占领区的经济与军事潜力,1874年1月,M.戈麦斯-巴埃斯和A.马塞奥-格拉哈莱斯率起义军向西挺进,在拉斯瓜西马斯之战中以1300人击败殖民军3000人。起义军进入拉斯维利亚斯省后,西进计划因保守派阻挠而失败,陷入消极防御的被动地位。1877年初,西班牙派A.M.de坎波斯率2.5万名援军前往古巴,在当地保王势力支持下对起义军发起强大攻势,并以政治收买等手段分化革命队伍。起义军接连受挫,1878年2月同坎波斯签订《桑洪条约》,第一次独立战争失败。战争中,殖民军共死伤14万人,耗资7亿比索。战后,殖民当局被迫承认参加独立战争的黑奴和契约华工享有自由,并宣布废除奴隶制,进行政治改革。
十年战争,是古巴30年解放战争为争取自由的第一仗,其他两个战争是The Small War(La Guerra
Chiquita;1879年-1880年)和古巴独立战争(第二次独立战争,1895-1898年)。1898年最后3个月的冲突升级,成为西班牙—美国战争(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是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1898年12月10日,美西双方于巴黎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
西班牙殖民帝国的暮年(1808-1898年),是从1808年就开始了。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西班牙在19世纪第一次失去的主要海外领地,就是辽阔的路易斯安那领地。它一直向北方延伸至加拿大,是在1763年由法国割让而得来的。1800年,法国皇帝拿破仑按照秘密签订的圣伊尔德丰索第三条约夺回其统治权,并把它卖给美国(1803年路易斯安那购地)。1805年特拉法加海战中,西班牙主力舰队被法军下令击毁。1808年,拿破仑大军入侵西班牙,被拿破仑吞并。后来,西班牙出现权力真空近十年,动荡持续数十年,又因继位问题引起内战,后来共和国诞生,以至最后发展出自由民主。19世纪,西班牙失去很多殖民地,只剩下古巴、波多黎各,以及偏远地区的诸如菲律宾、关岛及邻近的太平洋岛屿,还有西属撒哈拉、摩洛哥部份地区和西属几内亚。
④ 1556年,西班牙国王是谁
1556年,查理五世之子腓力继位为西班牙国王,称腓力二世,他作为欧洲第一强国的统治者,自命为执行上帝意志的卫教士,出动海陆军连年征讨攻杀于外,遍竖宗教裁判所火刑柱于内,操纵耶稣会的间谍兇手们作乱于敌后,充当了16世纪下半叶天主教势力向宗教改革运动猖狂反扑的元兇。
⑤ 75年,西班牙的佛朗哥为什么让皇室继承西班牙的统治权
他作为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他意识到了民主化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也是西班牙以正面形象溶入国际社会的前提。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具有西班牙皇室正统并且必定会推行民主化的继承人来继承统治权。
1936年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发动西班牙内战,并于1939年取得胜利,建立独裁政权。
(5)西班牙国王为什么耶酥会扩展阅读:
对佛朗哥的负面评价:
佛朗哥自认国家元首后,取消其他一切政党,法西斯长枪党成为唯一合法的政党,逮捕、枪杀共产党以及进步人士,大批西班牙人流亡到欧洲以及拉美各国。
佛朗哥是法西斯势力喂养长大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为德、意法西斯做了许多事,最突出的,就是他曾派出“蓝色师团”参与了希特勒的反苏战争。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英等帝国主义的包庇下,他依然统治着西班牙。一切进步的力量继续遭到残酷的迫害,人民继续遭到沉重的剥削和压榨。
佛朗哥领导的右翼法西斯势力在西班牙内战中杀害大约20万名支持共和政府和反法西斯人民阵线的民众,这些遇难者被随意埋在乱葬岗内。
当他死后,西班牙当代最着名的诗人之一阿尔维蒂说:“西班牙史上最大的刽子手死了,地狱的烈火烧他,也不足解恨”。
⑥ 1566年,西班牙尼得兰独立运动的始末
尼德兰 荷兰语意为“低地”。
①即“荷兰,比利时”。
②尼德兰(The Netherlands, 荷: Nederland)。指莱茵河、马斯河、斯海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死后,他的外孙查理一世即位。查理已经在1506年从他父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子)方面继承了尼德兰,这时又以西班牙国王的身份领有这片土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即十六世纪初叶后,受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566年,北方各省掀起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579年北方八个省和南方部分城市成立“乌特勒支同盟”,1581年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795年后,成为法国统治下的荷兰王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原南部各省和荷兰合并为尼德兰王国。1830年南部脱离尼德兰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
尼德兰濒临北海,地势低平,耳德河的深水便于大船出入,因此海外交通十分便利。尼德兰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很快,外国商人纷纷来到这里经商。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业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尼德兰的经济又有进一步的增长。十六世纪前半期,尼德兰已经有三百多个城市。南部城市安特卫普是欧洲贸易的一个中心。这里,每日往来的外商有五、六千人,港口同时可以停泊大小船只二千多艘。商人们运来美洲的金银、东方的香料等奢侈品,运走西欧、北欧的纺织品、金属制品、船舶用具,等等。安特卫普有发达的纺织、玻璃制造、制糖、印刷等业;银行、汇兑、信贷业务应运而生。北部农业发达,荷兰、西兰两省渔业、造船业、麻织业、毛织业都很兴旺。北部各省与英国、波罗的海诸国和俄罗斯都有贸易往来。阿姆斯特丹是北部各省的经济中心,是谷物贸易的重要市场。
十五世纪后半期的安特卫普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早在十四世纪就开始出现于尼德兰,十六世纪得到迅速发展。最重要的是北部荷兰、西兰两省经营纺织和造船业的手工工场,南部佛兰德尔、布拉奔两省经营纺织、冶金、制糖、印刷业的手工工场。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毛、麻纺织手工工场。但是南部毛织业的原料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西班牙和英国市场。这里的大资产阶级同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尼德兰农村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农场。
西班牙在尼德兰的专制统治
在宗教改革的浪潮中,路德、慈温利、卡尔文等教派先后传入尼德兰。卡尔文教派的影响最为广泛,接受者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有劳动人民,它成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强大力量。旧贵族力图保持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各种既得利益。他们仿效德意志路德派诸侯的做法,没收教会的土地财产来扩大势力。
查理是君临经济发达、城市富庶、资本主义因素正在迅速增长的尼德兰的专制统治者。他在这里派驻总督,设立财政、行政机构和宗教裁判所,在政治、经济和宗教问题上推行专制政策。原来尼德兰的各个省和城市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和传统的权利。查理为了维持神圣罗马帝国的庞大的行政、军队、战争开支,到处征款。尼德兰最富庶,查理在这里的勒索也最疯狂。他还利用天主教会作为统治工具。1550年的敕令(被称为血腥敕令)规定,禁止传抄、保藏、散发、买卖路德或卡尔文等改革者的文集。凡散布“异端”学说者,男的杀头,女的活埋。查理统治期间,有五万到十万尼德兰人死于宗教迫害。尼德兰爆发了几次起义反对查理的专制统治。
奥伦治亲王威廉
1556年,腓力二世继承了查理的西班牙王位,也继承了他的四百五十万锂的债务,对尼德兰的高压政策变本加厉。他排挤尼德兰贵族的势力,废除商人直接与西班牙殖民地通商的特权,拒绝偿付国债,使尼德兰的银行家蒙受巨大损失;接着他又提高在西班牙收购羊毛的税额,使尼德兰的羊毛输入减少百分之四十。尼德兰的资产阶级受到很大的打击,许多手工工场倒闭,工人失业。他无情地迫害新教徒,推行耶稣会的活动。他企图改组尼德兰教会,增设十四个主教区,由国王直接任命主教,从而加紧控制人民。他的政策激起教俗各阶层的反对。尼德兰各城市的卡尔文教派组织起数以千计的武装队伍,以传道集会的形式宣传反对西班牙的统治,并且举行暴动。与资产阶级利益有联系的大贵族组成以奥伦治亲王威廉为首的“贵族同盟”。1565年,他们派代表到西班牙去面见腓力二世,要求改变专制政策。第二年,在威廉的赞许下,由大约二百名中小贵族组成的代表团(其中包括威廉的弟弟路易)到布鲁塞尔去向西班牙总督请愿,反对西班牙的政治压迫和宗教迫害,同时表示效忠国王。这些要求毫无结果。当贵族企图用温和方式取得和解的时候,群众却采取了积极行动。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⑦ 西班牙王室的发展
当时在欧洲大陆君临天下的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朝只是它的一个分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位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因为没有子嗣,便立下遗嘱,确认法国王储的次子安茹公爵为其继承人。1701年,安茹公爵即菲力浦五世加冕成为西班牙国王,波旁王朝正式入主西班牙。此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为夺回在西班牙的王位发动了所谓的王位继承战争,双方在欧洲大陆厮杀、征伐达12年之久,欧洲列强均被牵涉其中。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确认菲力浦五世为西班牙合法的国王。
菲力浦五世去世后,其子费迪南德六世于1746年即位;1759年费迪南德六世夭折,其弟查理三世即位,并统治西班牙达29年之久。
在波旁王朝众多的西班牙君主中,查理三世是最受历史学家们青睐的一位。查理三世痛感教会干政造成的诸多流弊,以空前的铁腕在帝国内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下令驱逐耶稣会会士,禁止僧侣团活动,把他们解散并没收其财产。查理三世最受人民欢迎、最遭教会痛恨的着名行动,结束了宗教法庭和残酷刑讯带来的恐怖。 与其父相比,查理三世之子查理四世遭到历史学家众口一词的批评。查理四世重用弄臣曼努埃尔·戈多伊,此人担任王朝的首席国务部长和首相,把持朝政长达25年之久。在戈多伊的唆使下,查理四世与欧洲新贵拿破仑结盟,这次决策的失误导致西班牙历史最大的失败之一。1805年在着名的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国舰队几乎将法西联合舰队彻底歼灭,“无敌舰队”从此蜕化为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历史名词。
1801年西班牙民众暴动反对戈多伊的专制统治,戈多伊在最后关头仓皇逃遁,寻求法国的庇护。拿破仑则以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接待这位昔日的盟友。 拿破仑兵败大陆,被流放海外,费迪南德也于1814年重新掌权。他虽然接纳了1812年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新宪法,但与此同时,这位生性多变、易为他人左右的君主又把其前任查理三世的许多改革措施予以推翻,僧侣团、宗教法庭和刑讯又回到了西班牙。这一不得人心的举措遭到自由党人的反对。费迪南德又顺从了他们的要求,他对1812年
的宪法重新发誓,划分他和教会的权力,宗教法庭随之又被取缔。 而保守派和自由派的争斗在世纪之交之后依然没有停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1931年4月14日,共和党人在选举中获胜后,国王退位,这标志着波旁王朝的终结,共和党人为此欢呼雀跃。然而随后的1936年便爆发了内战。陆军参谋长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在内战中渔利,建立了独裁统治。与西班牙颇有势力的君主主义者相比,工于心计的佛朗哥更像一个老练的权术家。他一步步向对方妥协,1945年他答应恢复君主制,1947年又颁布一部法律,确定在他死后由一位经他确认的王室成员出任国家元首。佛朗哥在多方寻觅之后,终于确定阿方索十三的孙子、波旁王朝的直系后裔胡安·卡洛斯为其继承人。
胡安·卡洛斯1938年1月5日出生于意大利罗马,是巴塞罗那公爵、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的儿子。他生长在意大利和瑞士,10岁时才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国土。
胡安·卡洛斯和弟弟阿方索一块儿在圣塞巴斯蒂安上学,1955年入萨拉戈萨军事学院,随后又进马林海军学院、圣哈维尔空军学院就读。在军事学院就读期间发生了一场悲剧,胡安·卡洛斯的弟弟死于非命:当时兄弟俩正擦枪准备一起去打猎。阿方索的枪意外走火,阿方索当即身亡。 胡安·卡洛斯在三个兵种中均被任命为中尉。作为未来的武装力量总司令,他对西班牙的军队知之甚详。此外,他还在马德里大学修读了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学。在父亲同意下,他接受了佛朗哥的建议,成为这位大独裁者的继承人。1969年7月23日,佛朗哥的继任人选正式公布。
1962年5月,胡安·卡洛斯与一位欧洲王室的公主结婚,她便是希腊公主索菲,西班牙人按自己的习惯称她为索菲亚。这起婚姻符合传统的观念,结婚仪式在教堂举行。所有人都相信,王子将是未来西班牙称职的国王。他由佛朗哥任命避免了国内局势的动荡。
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后仅几天,胡安·卡洛斯宣布成为西班牙国王。1976年11月17日通过了关于政治改革的法律,佛朗哥的独裁政体被彻底结束,重新在西班牙实行两院制。1978年在对政治犯进行大赦后,君主立宪制宪法被人民所认可。西班牙是一个根据现代议会制原则进行统治的王国。为了能从现行的君主专制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胡安·卡洛斯主动剥夺自己的权力。为此,他在世界范围内达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如今,他同其他欧洲君主一样享有类似的权力和义务。 1981年2月23日下午,以国民卫队军官特赫罗斯为首的一批对改革不满的军人突然袭击议会,发动了政变。大批支持政变者的军队和坦克开往首都,占领了马德里的国家电台,要求恢复佛朗哥的独裁制度,新生的西班牙君主立宪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胡安·卡洛斯国王在得知政变的消息后,立即于当天夜里亲自向各省的军区司令打电话,警告他们同叛乱分子保持距离。各军区司令知道国王对政变的态度之后,明确表示不支持政变者。胡安·卡洛斯国王还亲自说服军队的高级领导人站在自己一边,他们中有许多是国王军校时的同学。国王甚至披挂上阵,身穿军队总司令的戎装在电视台发表讲话,呼吁人民反对政变,支持国王和政府。气势汹汹的政变分子内心其实很虚弱。他们眼见国王的态度如此坚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君主立宪制,于是俯首就擒,参加政变的部队也纷纷投诚。在1981年2月23日这个决定性的夜晚,胡安·卡洛斯真正成为西班牙的国王,他也因此赢得了西班牙乃至全世界的敬佩。
⑧ 若昂四世的光荣的独立
由于西班牙在葡萄牙的统治越来越不得人心,葡萄牙的所有人都开始流传着塞巴斯蒂昂一世没有死,有朝一日将重返葡萄牙夺回王位。17世纪20年代,许多人把塞巴斯蒂昂的合法继承人布拉干萨公爵当成未亡的塞巴斯蒂昂。随着贫困的加剧,葡萄牙国内起义不断:1637年,埃武拉和阿尔加尔维发生暴动;1640年6月卡塔卢尼亚起义。最终在1640年11月,葡萄牙贵族们策划了一场阴谋并得到了布拉干萨公爵若昂的正式支持。12月1日清晨,贵族们占领了里斯本王宫,处死国务大臣,迫令西班牙驻军投降,废黜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立布拉干萨公爵若昂为新国王,称若昂四世。葡萄牙本土和除休达之外的所有海外领地都宣布效忠新王若昂四世。并与英国、法国、尼德兰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独立后的葡萄牙人民仍未团结一致,下层民众坚决支持新王,很多贵族由于与西班牙有家庭关系(连若昂四世的母亲和妻子都是西班牙贵族)而犹豫不决,只有一部分贵族坚定得站在若昂四世一边。大部门官僚拥护若昂四世,而资产阶级多保持中立。耶稣会支持若昂四世,宗教裁判所则站在西班牙一边。
1640年若奥由公爵变成国王之后,立即于第二年召开宫廷会议,决定为了将独立战争进行到底,向全国增收赋税;得来的税款用于组建一支常备边防军、在边境修筑要塞、重建海军、建设一批兵工厂和造船厂等等。同样是增收赋税,这次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老百姓们都没有表示反对。不仅如此,葡萄牙人民还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无比的爱国热忱。1641年东北地区山后省的一个边境小村遭到西班牙人的进攻,村民们躲进教堂进行战斗,但最终失败。70多名村民被侵略者砍掉了头颅。在西班牙方面的军方报告中这样写道:“这些叛逆者是如此顽固,除一名老年妇女之外,没有一个人要求怜悯或者同意呼喊‘菲利普国王万岁’的口号。”在第二年的另外一次军事冲突中,西班牙人在报告中说:“葡萄牙士兵力量虚弱,也不机警,但是反抗精神十分顽强。”
幸亏当时处在三十年战争的最后阶段,西班牙忙于在比利牛斯、比利时、阿尔萨斯、意大利等地与法国作战,无暇顾及葡萄牙,所以在若昂四世时期所谓的“光复战争”除了1644年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之外,基本上都维持在边境冲突的水平上;双方互有胜负。在海外也逐渐开始了收复失地的行动。丹吉尔、安哥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及巴西的伯南布哥等地相继被葡萄牙从荷兰人手中夺了回来。但是印度洋的锡兰岛(斯里兰卡)、马六甲等地依然鞭长莫及。
⑨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日不落帝王
1504年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病逝。由于,她与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二世所生的儿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贝拉身故以后,其女胡安娜(即“疯女胡安娜”)继承卡斯蒂利亚王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的儿子菲利浦(即卡斯蒂利亚的菲利浦一世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份,和岳父斐迪南一起监国。
1516年,斐迪南病逝后,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儿子,西班牙王子兼奥地利大公卡尔(西班牙文名:卡洛斯,英译查理)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
作为德意志南部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人,卡洛斯是一个不具吸引力,缺乏经验又不会讲西班牙语的人,这样一个外国人统治下的西班牙,前景实在令人担忧。他在1517年到达桑坦德,他初到所表现的姿态并未减轻人们的恐惧,尤令西班牙贵族气愤的是国王只听他的弗兰德斯顾问的意见,而不愿与他们磋商,例如任命他的外甥担当声名显赫并拥有财政大权的托莱多大主教,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决定。更糟的是,卡洛斯试图向教会和贵族征收新税,以及提高买卖税。
当他的祖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1519年离世后,卡洛斯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称查理五世。但当他准备前往德国时,因赋税过重,备受冷落的卡斯蒂利亚人发起了叛乱,这就是名噪一时的平民大暴动,在托莱多城镇的带领下,人们希望推翻卡洛斯,由疯女胡安娜重新领导他们,他们还宣称只有卡斯蒂利亚人才能拥有行政职位,是议会而不是国王才有权对外宣战。他们骄傲地向国王宣告:“你不过是议会领工资的仆人”。贵族们开始犹豫动摇,但当他们最终与宫廷站在一起时,军队于1522年维亚拉战役中击溃了反叛,平民暴动领导人被处决,君主的权利得以恢复,为答谢贵族在平定叛乱中给予的支持,卡洛斯一世国王取消了某些赋税的征缴。
卡洛斯一世统治时期,也是美洲得以开发的时期,他上任后赞助了麦哲伦的环球旅行。荷南多·科尔特斯征服了用活人祭祀的阿兹特克帝国,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了印加帝国,西班牙人将基督教带到了美洲的偏远地区,将荒凉的土地发展成为拥有城镇、教堂、大学的地方。而征服者又席卷了大量的财富,并在墨西哥、玻利维亚开设大型金银矿。塞维利亚成为金银贸易初始的中心,在几年后,该城规模增长了一倍。
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包括4个总督区:◆西班牙总督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新格林纳达总督区(包括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总督区(包括秘鲁、智利) ◆拉普拉塔总督区(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 总督由西班牙国王任命。每年有两支舰队从每周运送各种货物回西班牙,垄断了世界可可豆市场长达1个世纪。16世纪中叶,每年从美洲运回的黄金达5500公斤,白银24.6万公斤,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3%归西班牙所有。
在国内和平安定,黄金穿越大西洋源源不断流入的同时,当时成为欧洲最大强国的西班牙不断陷入几场漫长而且代价昂贵的海外战争,当查理五世皇帝出兵保护南部意大利不受土耳其人入侵时,他卷入了同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还与法国发生了几次意大利战争,在他统治末期,几乎同欧洲每个国家都有过交战。
西班牙被迫利用美洲的金银做抵押,以确保外国银行家贷款资助战争。当物价上涨时,西班牙王室就征收高额赋税并控制物价。但当贵族将他们新获得的财富投资于土地、珠宝和装饰品而不是工业和农业时,西班牙的经济开始衰退,并缺乏竞争力。在西班牙的债务越来越深时,它的欧洲对手却在发展自己的工业。
查理五世的另一场斗争与新教运动有关,当马丁·路德的思想在德国、瑞士、英国生根后,教皇利奥十世求助皇帝查理消灭异教,该教宣称“教皇不能付出一笔费用,使灵魂从炼狱中释放出来。”并允许基督徒不经过中间媒介直接与上帝交流,查理同意支持天主教的军事武装,包括为维护教皇权威而战的罗耀拉的耶稣会。在西班牙出现的反宗教改革的运动中,某些书籍被查禁,连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倍受欢迎的人道主义理念也被认为是异端邪说。
1556年查理为德意志的混乱而伤透脑筋,决定退位,隐居到埃斯特雷马杜拉修道院。将从父系继承而来的德意志领地和皇位让给弟弟斐迪南一世,开创奥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将从母系继承而来的西班牙王位、弗兰德斯和自己打下的意大利领地和广阔的美洲殖民地留给其子菲利浦二世(英译腓力二世),并废除了菲利浦及其后裔继承奥地利爵位的权利,正式揭开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页。
⑩ 关于Carlos 三世……
卡洛斯三世
开放分类: 西班牙国王
卡洛斯三世 Carlos III (英语文献中常写作:查理三世 Charles III;1716年1月20日—1788年12月14日)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国王(1759年—1788年在位),即位前封号为帕尔马公爵(称卡洛斯一世,1731年—1735年)。他也是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七世,1735年—1759年)和西西里国王(称卡洛四世,1735年—1759年)。
一、早年事迹
卡洛斯三世是西班牙波旁王室的第一位国王腓力五世第二次婚姻所生的儿子,母亲是帕尔马公主伊莎贝拉。1716年出生于马德里。1731年,卡洛斯得到帕尔马公国作为自己的封地。他在1734年波兰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趁哈布斯堡王室无暇南顾,从奥地利夺取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并以帕尔马公爵身份兼任两国君主。1759年异母兄长斐迪南六世国王去世后,卡洛斯三世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
二、国内政治
卡洛斯三世起用冈波斯、洛里达布兰卡等大臣整顿国政,执行一种开明专制政策。他还设立一个国务会议以协调各大臣的工作。在军事方面,卡洛斯三世把雇佣兵制度改为征兵制,并学习陆军强国普鲁士的训练方法。一时间,西班牙的国势颇有起色。卡洛斯三世采取的另一件有影响的大举措是:将耶稣会会士从西班牙及西班牙的海外领地驱逐出境。长期以来,耶稣会卷入一系列的政治阴谋之中,已经令许多国家,包括最重要的天主教国家西班牙和法国感到不满。卡洛斯三世的举动可能直接影响了教皇后来解散耶稣会。
三、对外行动
卡洛斯三世的对外政策相比之下显得有些冒进。他的主要方针是,联合同为波旁家族统治的法国反对英国。1761年,卡洛斯三世与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签订波旁家族条约,约定共同遏制英国。但这个条约却使西班牙卷入了与英国直接对抗的、极不明智的七年战争之中。由于在战争中失败,西班牙失去了在北美洲的重要殖民地佛罗里达。1770年,卡洛斯三世又险些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与英国发生冲突。
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卡洛斯三世又站在殖民地人民一边反对宿敌英国,虽然有些勉强。1779年,卡洛斯三世正式对英宣战,并为北美殖民地提供援助。这次他找对了阵营:随着美国的胜利与独立,西班牙又收回了佛罗里达并获得米诺尔卡岛(巴黎和约)。
生活中的卡洛斯三世酷爱打猎,以致他整天穿着猎装。
四、婚姻家庭
1738年娶萨克森选帝侯的长女玛丽·阿梅丽(1724-1760),育有13名子女当中7名长大成人。
1.玛丽亚·伊莎贝[大](1740-1742),2岁夭折。
2.玛丽亚·约瑟珐[大](1742年1月20日-1742年4月3日),2个半月大夭折。
3.玛丽亚·伊莎贝[小](1743-1749),未满6岁夭折。
4.玛丽亚·约瑟珐[小](1744-1801),未婚,终年57岁。
5.玛丽亚路易莎(1745-1792)1765年嫁利奥波德二世 (1747-1792),终年未满47岁。
6.菲利佩(1747-1777)因智障而被取消继承权,未婚,终年30岁。
7.西班亚卡洛斯四世(1748-1819)1765年娶堂妹帕马公国的玛丽亚·路易莎郡主(1751-1819),享年70岁。
8.玛丽亚·特丽莎(1749-1750),5个月大夭折。
9.两西西里国王斐迪南一世(1751-1825),1768年娶奥地利女大公玛丽亚·卡罗莲(1752-1814),享年74岁。
10.盖布列尔(1752-1788),1785年娶葡萄牙的玛丽亚·安娜·维多利亚公主(1768-1788),终年36岁。
11.玛丽亚·安娜(1754-1755),10个月大夭折。
12.安东尼奥(1755-1817),1795年娶侄女阿玛利亚公主(1779-1798),享年61岁。
13.弗朗西斯科(1757-1771),14岁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