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西班牙 » 西班牙舞曲中有哪些乐器

西班牙舞曲中有哪些乐器

发布时间: 2022-07-17 17:23:30

A. 西班牙传统乐器有哪些

西洋乐器一般地讲是指发祥于欧洲的乐器,但习惯上指音乐厅或教堂常使用的乐器,有时特指管弦乐队常用的乐器。西洋乐器大致可分为: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弓弦乐器(通常称作弦乐器)、拨弦乐器、键盘乐器等几类,但这种分类方法不能包括所有西洋乐器,比如口琴就不属于以上类别的任何一类。划分的标准也不统一,比如打击乐器和弓弦乐器的区别在于发音原理的不同,而键盘乐器与其他类乐器的区别则在于演奏方法,像钢琴和钢片琴就不属于打击乐器。值得指出的是,电子乐器的类别划分目前尚不一,看来以演奏方法作划分标准似乎更合理,比如电钢琴归键盘乐器,电吉他归拨弦乐器,对那些演奏方法与传统乐器大不相同的电子乐器可单算作一类。
以下是主要西洋乐器及其类属:
木管乐器组
笛类
——长笛
——短笛
——坚笛
——弗拉佐莱哨笛
——契斯图竖笛
——塔博鼓笛
双簧管族系
——双簧管
——英国管
——抒情双簧管
——海克尔双簧管
——大管
——低音大管
——库塔尔双簧管
——肖姆双簧管
单簧管族系
——C、降B、A 调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
——高音降E 调单簧管
——高音D 调单簧管
——中音单簧管
——倍低音单簧管
——小单簧管
——海克尔单簧管
——木号单簧管
萨克斯管族系
——最高音降E 调萨克斯管
——高音降B 调萨克斯管
(中音降E 调萨克斯管)
——次中音降B 调萨克斯管
——上低音降E 调萨克斯管
(低音降B 调萨克斯管)
——倍低音降E 调萨克斯管
——次倍低音降B 调萨克斯管

铜管乐器组
圆号族系
——自然圆号
——阀键圆号
小号族系
——小号
——短号
——巴赫小号
——低音小号
——别辛号
——克拉罗(即克拉里昂)
长号族系
——高音长号
——中音长号
——次中音长号
——低音长号
——次中音—低音长号
——倍低音长号
——次中音阀键长号
——低音阀键长号
大号族系
——降B 调次中音大号(尤风宁号)
——F 调常规低音大号
——降E 调低音大号,即降E 调邦巴东号
——降B 调低音大号,即降B 调邦巴东号
——C 调倍低音大号
——海利康大号
——苏萨大号
萨克斯号族系
——降E(或F)调最高音萨克斯号,同降E 调短号
——降B(或C)调高音萨克斯号,同降B 调短号
——降E(或F)调中音萨克斯号
——降B(或C)调次中音萨克斯号
——降B(或C)调低音萨克斯号,同降B 调次中音大号
——降E(或F)调低音萨克斯号,同F 调常规低音大号
——降B(或C)调倍低音萨克斯号,略同降B 调低音大号
夫吕号族系
——降E 调高音夫吕号
——降B 调中音夫吕号
——降E(或F)调次中音夫吕号
打击乐器组
鼓类
——定音鼓
——小鼓
——中鼓
——大鼓
——架子鼓
——钢鼓
——塔波鼓
——邦戈鼓
——铃鼓
钹类
——古钹
——闷声钹
——咝声钹
木琴族系
——木琴
——钟琴
——玛林巴琴
——宰洛林巴琴
——颤音琴
——玻璃板琴
其他
——管钟
——三角铁
——响板
——砂槌
——鞭响器
——刮响器
——乐砧
拨弦乐器组
竖琴族系
——双级变音竖琴
——威尔士竖琴
——半音竖琴
——双列弦竖琴
——苏格兰竖琴
——齐特尔琴
——拨弦扬琴
——指键竖琴
——文艺复兴时期竖琴
吉他族系
——西班牙吉他
——夏威夷吉他
——匹克吉他
——低音吉他
——巴拉莱卡
——班杜里亚
——西滕
——吉滕
——维乌埃拉
琉特族系
——琉特
——曼多拉
——曼多林
——安杰利卡
——双颈琉特
键盘乐器组
钢琴
手风琴
簧风琴
管风琴
羽管键琴
古钢琴
电子琴
钢片琴
音叉琴
弓弦乐器组
提琴族系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高音小提琴
——五弦中提琴
——大型中提琴
——轮擦提琴
维奥尔族系
——小型低音维奥尔
——里拉维奥尔
——上低音维奥尔
——低音维奥尔
——倍低音维奥尔
——抒情维奥尔
其他无系属乐器
口琴
马特诺琴
乐锯
木管号
电子合成器
风笛
西洋乐器的种类很多,对那些不很常用的或已被淘汰的乐器,这里不作介绍。由于乐器发展的历史、各国间的语言差异或其他一些原因造成了有些名称不同的乐器实际上相差不大,比如大号族系的某些乐器与萨克斯号族系的某些乐器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另一些相同名称的乐器实际却不是相同的东西,比如次中音大号和克拉德尼1790 年发明的一种玻璃乐器都叫尤风宁。有的时候,作曲家感到现有的乐器不足以表现自己的作意图,就自己设计新的乐器或对原有乐器进行改造,以适合自己的要求,这些乐器有时仍沿用旧名。所以仅通过乐器名并不一定能正确地了解和识别乐器,而要通过了解作曲家的国籍、年代等因素来确定某个乐器名的真正涵义。

B. 响板这个乐器是那个国家的

响板又叫“西班牙响板”,多用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舞蹈之中。 在交响乐、歌剧和舞剧音乐中,响板也通常只限于伴奏具有南欧及拉美风格的音乐、歌舞。有时,响板甚至可以用于独奏。
响板有两种:一种是舞蹈演员随身伴舞使用的,另一种是交响乐队乐器,两者外形有所不同。响板也是从东方传入欧洲的,并且主要成为西班牙伴歌伴舞的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在交响乐队首先也是用于西班牙舞曲性质的音乐中,如波莱罗舞曲...

结构组成:由一对手掌大小、贝壳形状的扁木片构成。两个木
片上 都拴有细绳,可套在拇指上。

使用材质:多用红木或乌木等坚硬木材制成。

乐器特色:属竹木体鸣乐器类,无固定音高。演奏时将两片响板像 贝壳一样相对着挂在拇指上,用其他四个手指轮流弹击 其中一片响板,使之叩击在另一片上发声。音色 清脆 透亮,不仅可以直接为歌舞打出简单的节拍,而且可以 奏出各种复杂而奇妙的节奏花样,别有一番特色。

C. 西方乐器里有没有快板

额,你...呵呵!那个不是快板
那东西是西班牙响板,是西班牙当地的打击乐器,你在《卡门》中或是西班牙舞蹈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下面我给你找了一下响板的资料

响板
碰奏体鸣乐器。流传西班牙民间的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歌舞的伴奏,后亦用于欧洲艺术音乐中,以贝壳形的两块乌木碰击发音。最初是将两块乌木分别绑在拇指和中指上,后改于握掌心内碰奏,或装在一木柄上碰奏,或以双手持板碰击。响板发出坚硬的哒哒声,活泼而清脆,富有特色。响板用于西班牙的歌舞音乐,也出现在艺术音乐中。

来源
尽管“响板”的起源众说风云,但是传统上我们认为 “crusmata ibérica”(如今的西班牙)是它真正的发源响板地, 当时的“响板”是由两块小木块、或是两块海贝壳、或两块扁平的石头组成,被街头的舞者和音乐家放在手指间和手掌中敲打伴奏而用。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crusmata ibérica地区 的“响板”用一棉绳从各自两块片上端的小洞中穿过,把两块连接起来敲击演奏,这就是如今西班牙“响板”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班牙的“响板”为了能更好诠释舞者或音乐作家们的需要,一直在进行自身的变革,我们不难想象从最原始的“响板”发展到现在的样子,当时的乡村舞者为了让它伴奏方便且声音悦耳,不停寻找更好的技术与质料,其精心改良之路也是颇费一番周折。

发展历史
响板又叫“西班牙响板”,多用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南欧国家以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舞蹈之中。 在交响乐、歌剧和舞剧音乐中,响板也通常只限于伴奏具有南欧及拉美风格的音乐、歌舞。有时,响板甚至可以用于响板独奏。 响板有两种:一种是舞蹈演员随身伴舞使用的,另一种是交响乐队乐器,两者外形有所不同。响板也是从东方传入欧洲的,并且主要成为西班牙伴歌伴舞的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在交响乐队首先也是用于西班牙舞曲性质的音乐中,如波莱罗舞曲。

结构
结构组成:由一对手掌大小、贝壳形状的扁木片构成。两个木 片上 都拴有细绳,可套在拇指上。使用材质:多用红木或乌木等坚硬木材制成。乐器特色:属竹木体鸣乐器类,无固定音高。演奏时将两片响板像 贝壳一样相对着挂在拇指上,用其他四个手指轮流弹击 其中一片响板,使之叩击在另一片上发声。音色 清脆 透亮,不仅可以直接为歌舞打出简单的节拍,而且可以 奏出各种复杂而奇妙的节奏花样,别有一番特色。

西班牙响板
《西班牙响板》、《西班牙鼓舞》和《斗牛士进行曲》。几个节目都是舞蹈演员边跳边击打着节奏,但西班牙响板却是之前国内观众没有欣赏过的技艺卓绝的达人展示。西班牙“响板”——两块放在手中的木板,却击打出了西班牙人斗牛士般狂野激情的生命节奏。

响板演奏
响板通常以木材制成,呈贝壳状,无一定音高,是利用两片响板互相撞击而发音,一般都用右手演奏。使用一对响板时,左、右手各执其一。它和三角铁和小鼓一样,适宜于演奏多种多样的节奏。 响板起源于西班牙,现在仍广泛运用于西班牙民间舞蹈中。早在古罗马时期与中世纪时起即有此乐器。真正的西班牙响板是缚在手指上演奏的,,但要演奏复杂而自由的节奏就很不容易,非有高度的技巧不可。为了便于乐队演奏员们使用,现代乐队用的响板加装了木柄,用手摇即可。当然这种简化了的乐器不可能与真正的西班牙响板相比。 响板作为乐队乐器,常被用于富于西班牙音乐特色的管弦乐曲中。如比才的歌剧《卡门》、夏布里埃的《西班牙狂想曲》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还常用来加强乐曲的节奏性,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及米约的《献祭的人们》中都是这样运用这一乐器的。

希望你能满意

D. 西班牙斗牛士进行曲中都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

电子合成伴奏。
小号独奏,贝斯,小提琴中提琴弦乐类,电子键盘,打击乐等伴奏。

E. 西班牙音乐的内容

西班牙位于 伊比利亚半岛,境内山脉纵横,交通不便,因此民间音乐具有地区特色。但它位于地中海西,为欧洲、非洲交通枢纽,历史上除接触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外,并受到阿拉伯文化以及吉卜赛文化的影响。这一切都使西班牙的音乐极为丰富多采,并带有东方色彩,热情奔放。西班牙人民能歌善舞,不少民间舞曲体裁都被欧洲艺术音乐所吸收采用,如“恰空”、“萨拉班德”、“凡丹戈”、“博莱罗”等。西班牙的民间乐器主要是吉他类的拨弦乐器(源自阿拉伯),打击乐器铃鼓、响板、小铃(与吉卜赛人有关)以及各种管乐器,主要是盖塔风袋管。
公元前西班牙处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圈内2世纪以来,基督教在西班牙传播。415年西哥特人侵入西班牙以后,尽管西班牙在 8世纪时曾受到阿拉伯人、摩尔人的统治,但一直到11世纪西哥特人的仪式和圣歌仍为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教会所采用,被称为“莫萨拉布(为摩尔人统治下的基督教之意)圣咏”。在12世纪,西北地区的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音乐家们是形成中世纪初期多声部音乐的一个重要乐派;而民间艺人和游吟歌手则发展了单声部音乐。阿方索十世(1252~1285在位)主持编写的《圣母歌集》收集了 400首非宗教仪式的单旋律歌曲,法国巴黎圣母院乐派在东北的加泰罗尼亚地区阿拉贡的宫廷中有很大影响。而在南方,阿拉伯音乐的影响到1492年阿拉伯人被赶出西班牙后,仍继续存在。15世纪中,吉卜赛人进入南方安达卢西亚地区,又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产生了所谓“弗拉门科”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主要的世俗音乐形式是浪漫曲(罗曼斯)和“田园歌”(维良西科)。浪漫曲流行于16~17世纪初,为抒情史诗性的,内容多样,常带有哀怨的性质;是有伴奏的带叠歌的独唱歌曲,也有对唱;并带有戏剧形式,可以在舞台上演出。田园歌在15~16世纪最为流行,特点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单声部的以外,还有二声部到三声部的作品,它的节奏接近舞曲,甚至单成一类──“舞蹈田园歌”。15~16世纪的《宫廷歌曲汇编》中有44首浪漫曲,393首田园歌。歌曲汇编中最常出现的作曲家是J.del恩西纳(1468~约1530),他还作有14部田园剧和一些圣剧。但他的许多作品因未用拉丁语作歌词,后来都被宗教裁判所禁止出版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最大的宗教音乐作曲家是C.de莫拉莱斯(约1500~1553)和他的弟子F.格雷罗(1528~1599)与T.L.de维多利亚。维多利亚是当时最杰出的复调音乐作曲家,有“西班牙的帕莱斯特里纳”之称。西班牙的管风琴音乐在16世纪有很大发展,它的代表作家为盲音乐家A.de卡韦松。17世纪中叶,田园歌发展成西班牙民族歌剧,称为“萨苏埃拉”,有前奏、咏叹调、独唱的分节歌、合唱和间奏曲。全国各地大小教堂都有作曲家创作这类作品为宗教节日演出。但因意大利歌剧的流行,未得到充分发展。1750年后,它被在马德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反映城市生活的音乐喜剧所取代。18世纪西班牙唯一的重要音乐家是A.索莱尔(1729~1783),他是D.斯卡拉蒂的学生、管风琴家,以键盘奏鸣曲着称。
19世纪是西班牙音乐逐渐取得世界影响的时期。19世纪中叶,先后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创办了音乐学院。西班牙的传统歌剧“萨苏埃拉”也开始复兴。马德里还有专演萨苏埃拉的剧院。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作曲家和音乐学家F.佩德雷利(1841~1922)领导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复兴运动,他编辑的《西班牙民间音乐歌曲集》4卷,除了搜集了民间曲调和配置和声外,还有西班牙古典音乐的范例。他的学生I.阿尔韦尼斯、E.格拉纳多斯、M.de法利亚是20世纪西班牙民族乐派的代表,在不同程度上都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阿尔韦尼斯的作品达 200首以上,最着名的是他晚年所作的钢琴曲《西班牙组曲》12首。格拉纳多斯以钢琴组曲《戈耶斯卡斯》和《西班牙舞曲》而闻名于世法利亚的影响较大,作有舞剧《爱情魔法师》、《三角帽》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西班牙音乐演奏家有P.de萨拉萨特,他是19世纪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作有《西班牙舞曲》等;P.卡萨尔斯是杰出的大提琴家、指挥家、反法西斯战士;盲人J.罗德里戈(1901~)是吉他演奏家,作有吉他协奏曲等。20世纪中比较重要的西班牙作曲家还有O.埃斯普拉(1886~1976)C.del坎波(1878~1953)、F.蒙波(1893~)、J.奥姆斯(1906)X.蒙特萨尔瓦特赫(1912~)等人。50年代后,涌现了一批采用各种现代主义音乐创作技法的、属于先锋派的作曲家,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L.de巴勃罗(1930~)。

F. “交响乐”一般有哪些乐器组成有哪些名曲作者

交响乐队中的乐器成员详介

我们时常听到交响乐队的演奏,时常听到电台广播的交响音乐,每当我们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都会感到:从这样的交响乐队中不知道会有多少美丽的、雄壮的、激动人心的、热情横溢的音乐奔泻出来。但是,一个交响乐队到底有哪些乐器?这些乐器各有哪些特殊的性能和表现力?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结合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整体的?一个交响乐队所具有的那种魔术般的力量又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系列问题,并不是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能完全了解。

因此,要想了解交响乐团有哪些乐器,最好还是从音乐厅的角度来看。

我们来到交响乐队进行演奏的大音乐厅,看到舞台上坐着许多演奏者,他们正聚精会神地演奏着各自的乐器。他们有的用弓拉、有的用嘴吹,有的则用手打。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演奏方法,把种类繁多的乐器划分为几个组:用弓拉的弦乐器是一组,用嘴吹的管乐器又是一组,这一组乐器由于构造的材料不同还可以分为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两组,最后,用手来敲打的叫做打击乐器,也自成一组。

我们看到,弦乐器组基本上占满舞台的前半部,它是乐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一般在一个由一百人组成的交响乐队中,弦乐器组就有六十到七十人。这是因为弦乐器组拥有宽广的音域,又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弓方法而获得各种色彩和力度的变化,再由于它便于奏出悠缓的长音,而不必像管乐器那样需要经常换气,可以自始至终不间歇地演奏,最后,它那格外温暖和富于表情的音色,又最适于表达人的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体验,所有这些,很自然地使弦乐器组成为整个交响乐队的基础。

弦乐器组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种乐器,这些乐器的形状大致相似,只是体积大小不同,相应地各自的音域也不一样。弦乐器组中的每一种乐器都有一位首席演奏者。

小提琴在弦乐器组中体积最小,音域最高,它的表现力格外丰富多样。在演奏技术方面,小提琴在全乐队中也最灵活,它适于演奏任何速度和形式的乐句,包括带有和弦式进行的乐句。因此,小提琴在乐队中总是起着主导的作用,它可以称为交响乐队的“心脏”。在乐队中小提琴演奏者一般有二十二人到四十二人不等。从十八世纪开始,小提琴便习惯于划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部。第一小提琴多半演奏乐曲的主要旋律,第二小提琴有时也同第一小提琴演奏同样的旋律型,即同第一小提琴齐奏或者保持比第一小提琴低八度、低三度或者低六度的旋律进行。因此,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一般都排在舞台的左方,第二小提琴列在第一小提琴的后面;但也有把小提琴声部全部排在舞台前列的情况,即把第一小提琴排在指挥的左边、而把第二小提琴排在指挥的右边。因为第二小提琴有时也同弦乐器组的其他弦乐器一起为第一小提琴伴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它的排列位置同其它弦乐器较相靠近,音响也较易融洽在一起。有时候作曲家由于需要造成特殊的效果,还把小提琴细分成更多的声部,例如瓦格纳的乐剧《莱茵黄金》中甚至把小提琴细分为十二个声部,但这种情况终究是比较少见的。

中提琴的外形同小提琴一样,但体积稍为大一点。中提琴的声音稍低,不如小提琴那样清丽,但它那不大透明的带点忧郁色彩的音色,在乐队中却也是不可多得的。中提琴进入乐队后并不是马上就有机会发挥出与它本身相称的作用。在巴赫和亨德尔的复调音乐中,中提琴与其它弦乐器同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后来的作曲家并不重视中提琴的这一独特色彩,仅仅把它作为乐队的中间声部或者低声部来处理。只是在贝多芬和浪漫乐派作曲家的作品中,中提琴才成为一种演奏旋律的乐器。帕格尼尼、柏辽兹和理查·施特劳斯还为中提琴写了一些着名的独奏声部和独奏曲。中提琴在乐队中通常排在大提琴后面斜对着指挥者的地方,人数有八至十二人不等。一般说来,它多半是同其它乐器、特别是同大提琴一起演奏同样的旋律。

大提琴的外形也同小提琴和中提琴近似,但它的体积要大得多,琴箱也比中提琴来得厚。因此,大提琴不可能像小提琴和中提琴那样放在肩上演奏,它只能竖立在地上,演奏者也只能坐着演奏。大提琴的体积比中提琴大,但是它所用的弓却比后者要短一些;大提琴的声音比中提琴低一个八度,但是它的音色却比后者明亮、深厚。大提琴便于演奏宽广的歌唱性旋律,同样也能演奏朗诵式的宣叙调。换句话说,它便于抒发安宁的心境,也能够体现内心的激动,总的说来,它主要是一种旋律性乐器。但是大提琴在乐队中也长期没有机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直到十八世纪末,作曲家基本上只把它当低声部使用,到十九世纪初还遗留着这个传统的痕迹,即在总谱上用一行谱表来记写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两个声部。可以说只是到贝多芬时才初次充分揭示大提琴的音色的美——这方面,我们只要举出他的《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大提琴的歌唱和《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的宣叙调,就足以充分说明了。同小提琴一样,也有不少作曲家为大提琴写过一些着名的协奏曲,此外,在歌剧、舞剧和交响乐作品中,也时常可以看到大提琴的精彩段落。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唐·吉河德》还把大提琴用以代表这个愁容骑士的形象。大提琴一般排在舞台右前方,但是如果按另一种乐队排列方式,即把第二小提琴排在舞台右前方时,大提琴则移到第一小提琴的后面,或者,同中提琴调换个位置,排在第二小提琴的后面。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人数同中提琴基本上相等。大提琴除了独立演奏旋律或者同其他一些乐器一同演奏旋律之外,也时常用来作为伴奏,这时候它往往同低音提琴共同成为弦乐器组的低声部。大提琴声部有时候还细分为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声部。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第一段开始处的大提琴分成五个声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低音提琴在弦乐器组中是体积最大的一种乐器,它相当于大提琴的两倍,因此演奏者只能站着或者坐在高凳上演奏。低音提琴的音域最低,在乐队中多半起低音基础的作用。这同它的名称是正相符合的。低音提琴较难演奏快速活跃的旋律,也极少担任独奏。但它同大提琴一起演奏旋律时却有很好的效果。低音提琴在乐队中总是排在大提琴的后面,从舞台右端或左端开始围成一个半圆形,仿佛用来增强大提琴的力量似的。低音提琴声部的人数一般在四到十人不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弦乐器组中的四种乐器的外形都相类似,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这些乐器都有四根琴弦,但是低音提琴也有用五根弦的,有五根弦的低音提琴还可以多奏出四个更低的音。总的说来,乐器的体积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小提琴可以奏出最高的音,低音提琴可以奏出最低的音,它在弦乐器组中是声音最低的一种乐器。同时,还可以看到,弦乐器组中所有的乐器都是用弓拉弦发声的。提琴运弓的技术相当复杂,弓法有很多变化,有时平稳流畅,有时断断续续,有时急剧跳动,再加上左手的揉弦,还可以发出各种不同效果的美妙乐音来。此外,例如用手指轻按琴弦发出泛音效果,或者不用弓拉而改用手指拔弦,在交响乐演奏中都是常可遇到的。

木管乐器组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四种主要乐器,此外,这四种乐器又各有它的变形乐器——即短笛、英国管、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大管,在交响乐队中也常要用到。木管乐器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形体并借吹气以发声的乐器,我们所说的“木管”正也就是因为它本身使用的材料而得名的。但是实际上木管乐器并非全是木质的,例如长笛,在十八世纪常有用象牙、水晶、甚至用金子做成的,而现在,则用金属或者有机玻璃制成。我们知道,弦乐器组的各种提琴的外形大致相似,而且几乎同在一个历史时期形成。但是木管乐器组则不然,它的发展很不平衡,其中有的在远古就已闻名,但有的很晚才出现;而且,木管乐器组所有乐器的制作至今一直还在改进和完善。各种木管乐器各有其独特的外形和构造,吹奏的姿势和方式也不尽相同。木管乐器的声音不如弦乐器那样饱满,它的力度变化也不如弦乐器灵活。但是木管乐器的音色多样,音域宽广,它可以激化弦乐器的音响效果。也可以使铜管乐器的音响得到和缓,使整个乐队更加融洽和统一。木管乐器组中的每一件乐器多半单独演奏,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惊人的灵巧,它不像弦乐器组那样主要是集体的表演。木管乐器组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个到四个,因此,这一组的总人数要比弦乐器组少得多。木管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的正中,位于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后面。

长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早在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就已有了,到十二世纪在欧洲已经十分流行。长笛长时期分成竖笛和横笛两种类型:竖笛音色柔和,富于诗意,主要用于室内乐中;横笛声音较响,常与小鼓同时应用于军乐队中,十七世纪末开始用人欧洲早期的交响乐队,到十八世纪下半叶它已经在乐队中占据牢固的地位。这时候,它同竖琴和古钢琴一样,也是家庭音乐演奏最普遍受欢迎的乐器。长笛的制作不时在改进,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基本上达到完善的程度。长笛是木管乐器组中最灵活的一种乐器,它便于出色地演奏音阶或琶音的技巧性乐句,至于断音的演奏则更是无可匹敌的。长笛在交响乐队中通常有两个到三个,它的基本任务是演奏旋律,即重复其他乐器声部或者单独演奏,例如两个长笛齐奏,或者相隔三度、六度或八度不等。长笛的变形乐器——短笛,在交响乐队中也常可看到。短笛的长度还不及长笛的一半,它的声音比长笛高八度;短笛的音响有穿透一切的特点,即使在整个乐队的全奏中,短笛的尖锐的啸叫同样清晰可闻。短笛一般在高八度位置重复长笛或者其他乐器的声部,它往往由第三长笛兼任演奏。

在木管乐器组中除长笛外,都是通过哨片发声。双簧管和大管使用双片哨片(或称簧片),单簧管使用单片哨片;双簧管在这类使用哨片发声的乐器中是声音最高的一种。双簧管起源也很早,它的前身类似原始的芦笛,看来它是从近东传入欧洲的。在十七世纪、双簧管主要用于军乐队中,有时在歌剧乐队中也可以看到它,总之,在这整个世纪中它一直是很走运的。到十八世纪,双簧管实质上已经相当完善,并开始进入交响乐队的编制。亨德尔在这时候为双簧管所写的协奏曲,甚至对今天的演奏者说来也还有一定的难度。双簧管主要不是一种技巧性的乐器、它以柔美抒情的歌唱性见胜;双簧管的音色不像长笛那样冰冷,而是比较温厚、典雅而清新,常用以描绘大自然或乡村的宁静生活,有的俄罗斯作曲家还用它代表东方的色彩。在交响乐队中双簧管的基本作用也是演奏旋律,它或者独奏,或者重复其它的声部。由于双簧管在结构上有许多优点,它的音准可以经常保持不变;因此,整个乐队都要以它为准,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习惯;双簧管的变形乐器——英国管(或称中音双簧管),在十八世纪演奏巴赫和格鲁克作品的乐队中已经出现,但那时候它的名称是“猎角”(Oboeda caccia)。英国管的声音比双簧管低五度,由于它的音色特殊,在古典交响曲的产生和发展时期都不曾使用过它,只是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在法国才开始用于编制自由的歌剧乐队。英国管常被当做装饰性的乐器使用,例如在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用来作为山民的牧笛,借以描写田园的景色,这是因为它的音色具有静观、暝想的特点的缘故。在乐队中,英国管一般由第二或者第三双簧管兼任演奏。

单簧管的外形同双簧管有点相似,但是它比其它木管乐器较迟用入交响乐队中,大约是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才开始被采用的。单簧管的原名“Clarinetto”、同拉丁文“明亮的”(Clarus)一词有联系,这正好也部分地说明了单簧管的音色特点。十九世纪中叶单簧管在技术上已经达到高度完善的程度,但是为了演奏方便起见,演奏者在演奏升记号调乐曲时,还是喜欢选用A调单簧管,而在演奏降记号调时则改用降B调单簧管。单簧管也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乐器,不管是富于表情的歌唱,还是快速度的技巧性乐句,以及音阶、琶音、跳跃进行和颤音等,它都可以得心应手地奏出。单簧管还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特点、即可以随意变换音响的力度,特别是渐强和渐弱的变化。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点,单簧管才得以成为交响乐队中最富有表情的声部之一,它的作用主要也是演奏旋律。单簧管的变形乐器——低音单簧管,只是在1836年在梅叶贝尔的歌剧《新教徒》中才初次被用入交响乐队,它的低音区比单簧管的音域增加一个八度,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三或者第四单簧管兼任演奏。

大管在木管乐器组的四种基本乐器中是音域最低的一种,大管的管身很长,因此做成两个管子重叠在一起的样式,就像它的意大利原名“fagott”所表明的那样,像是“一捆木柴”。大管远在十七世纪就已开始用入交响乐队,但是它只是在十八世纪下半叶才最后在乐队中站住脚。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数量起先没有定规,从一个到八个不等;在亨德尔的时代,人们由于特别喜欢大管,它的数量有时候甚至多于小提琴,例如,小提琴用三个,而大管却有四个。在现代交响乐队中,大管和其它木管乐器一样,一般用二至四个,包括它的变形乐器在内。大管在技术方面也是相当灵活的一种乐器,但是它的特长也同双簧管一样,并不在于技巧性的表演;它可以很好地演奏旋律,但是很多作曲家却喜欢利用它的特殊音色,让它扮演幽默的角色。大管的变形乐器——低音大管,到十九世纪末才最后定型,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一个三管编制的大型交响乐队中也逐渐时常用到它。低音大管在乐队中一般由第三大管兼任演奏。

在铜管乐器组中,小号的音色最为典型。在中世纪西欧音乐文化中,小号成为王室或骑士的乐器,它是代表“英雄”的,常用于战争或队列之中。小号进入交响乐队之后,它的这种作用甚至也还保持了下来,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小号在乐队中坐在特别显眼的位置,比其他演奏员都高一些。因此,许多作曲家时常给小号尽可能多的表演机会,这方面,只须举贝多芬的《列奥诺拉》序曲和瓦格纳《众神的末日》中的葬礼进行曲两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小号几乎从它诞生时起就开始为乐队所采用,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奥菲士》的乐队中已经有五个小号。同法国号一样,小号长时间也是一种自然音乐器,带有很长的管身,只能发挥像军号合奏一类的作用,只是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它才有新的活塞装备。小号在铜管乐器组中是音域最高的一种,它的音色宜于表现雄伟、庄严、节庆、凯旋、胜利的情绪,但抒情性不是它的专长。小号在乐队中不但演奏旋律,或者用作和声背景,甚至也可以作为节奏基础;小号除了擅于提供有威力的音响之外,它的技术性能也很丰富,如各种不同的乐句、断音、快速的同音反复、都可以愉快胜任。小号的变形乐器——短号,主要用于军乐队。短号的外形同小号极相近似,只是号身短了一些,它的音色不如小号那样明亮、雄伟,但更甜腻、更富于歌唱性,技术性能也比小号灵活。短号在交响乐队中第一次露面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像柴科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中的短号二重奏一段和舞剧《天鹅湖》中的《那不勒斯舞曲》中的短号独奏,都是有名的范例。

长号当它早在十六世纪最初二、三十年间出现时就已经是现在这样的样式,它从一出生就是一种半音阶乐器。长号长期自成一族,在大小不同的各个种类,现在的乐队采用的是上中音和低音的两种。长号的技术性能虽然比较有限,但它有其不可替代的特质——长号在瓦格纳的歌剧《唐豪塞》序曲中强力的歌唱和在歌剧《罗思格林》第三幕前奏曲中爆发出的威力,都是它的特点所在。长号三重奏在交响乐队中是最典型的用法,时常用于英雄性或者悲剧性的段落中。

大号在铜管乐器组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但却最“年轻”,它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中才开始用入交响乐队,作为三个长号或者整个铜管乐器组的补充低声部,它的作用相当于弦乐器组的低音提琴和木管乐器组的低音大管。

交响乐队的最后一组乐器是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在乐队中没有独立的意义,它除了一般用以增加乐队音响的光辉和华彩,或者用作声音模仿的目的之外,主要是从节奏上强化乐队的音响,它在节奏方面所起的作用和造成的效果,在整个交响乐队中没有一件乐器可以同它相比。打击乐器的种类、样式和质地以及发音方法都很不相同,从制作材料上说,有的用皮,有的用金属或者木材。打击乐器组所有的乐器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可以调整音准,即可以发出一定高度的音,这类乐器包括定音鼓、木琴、排钟、管钟和钢片琴等;第二类不能调整音准,没有一定音高,这类乐器包括三角铁、铃鼓、响板、钹、小鼓、大鼓和锣等。打击乐器组一般排在舞台后沿偏右的地方,位于铜管乐器之后。

看来,打击乐器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乐器,人们在学会利用弦线和哨片发出声音之前,已经懂得在木头或瓦罐上打出节奏来。在原始社会的整个历史中都有最简陋的鼓存在。有一些打击乐器、如锣、木琴、鼓和响板等,是从古代东方传入欧洲的,其中像响板这种乐器,一直被用于欧洲民族的舞蹈音乐中。打击乐器用入歌剧和舞剧乐队的时间较早一些,只是到十八世纪下半叶才有个别打击乐器,如定音鼓等开始用于音乐会乐队。但是,随着标题音乐的发展,为了充分揭示作品的情节内容,打击乐器也广泛地被采用。打击乐器的数目最不定规,纯粹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而定。

定音鼓在打击乐器组中是最常用的乐器,它的形状很像一只铜制的半球,在这半球的横断面上有一块张紧的皮,可以通过机械调出一定的音高。定音鼓在乐队中一般用三至四个,由一个人演奏。定音鼓可以运用各种敲击技术,(例如滚奏等)造成各种不同的效果,从而大大丰富了交响乐队的表现力。定音鼓难得也有一小段独奏,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和《安魂曲》中大胆而很有效果的例子便是。同定音鼓的发音方法相类似的,还有大鼓和小鼓。大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两面都蒙有鼓皮,这样的大鼓多半用于军乐队、爵士乐队和美国的交响乐队中;另一种只有一面鼓皮,而另一面却是空着,这样的大鼓最初在法国出现,很快地就传遍欧洲的交响乐队。小鼓同大鼓一样,两面都蒙有鼓皮,但它下方一面鼓皮上还有几根绷紧的弦线、使敲击时产生噼啪作响的效果。小鼓可以提供十分复杂多样的节奏型,多半伴随着进行曲或舞曲而出现;在个别情况下、小鼓也可以发挥主导的作用,例如在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中,小鼓(先用一个,后来是两个)自始至终维持着全曲的节奏律动。钹的打法除常见的双钹互击之外,还可以用大鼓捶猛击一面钹,使之发出颤动不已的锣声一样的效果,又可以用小鼓捶在一面钹上滚击,使其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些都是为戏剧性目的而采用的。钹同大鼓往往同时使用,在中、小型的乐队里,钹和大鼓通常交给同一个人演奏。铃鼓原是古代东方广泛用以伴舞的一种乐器,传人欧洲后成为意大利、西班牙和茨冈人伴舞的民间乐器之一,在交响乐队中主要也是用以强调意大利、西班牙、东方或者茨冈舞蹈音乐的地方色彩。三角铁是交响乐队中最小的一种乐器,用弯曲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它的音色清明纯净,用入歌剧乐队后,很长一段时间总是同大鼓和钹同时出现,作为演奏所谓“土耳其音乐”、即异国情调音乐必不可少的参加者。响板有两种:一种是舞蹈演员随身伴舞使用的,另一种是交响乐队乐器,两者外形有所不同。响板也是从东方传入欧洲的,并且主要成为西班牙伴歌伴舞的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在交响乐队首先也是用于西班牙舞曲性质的音乐中,如波莱罗舞曲和凡旦戈舞曲等。锣纯粹是中国的乐器,在十八世纪末传人欧洲后首先用于歌剧乐队中模仿丧钟或警钟,随后也为交响乐队所采用。大锣的声音低沉浑厚,敲击后声音可以持续振动很长时间,有时候在一部篇幅相当长的作品中,锣却只有那么一击,但它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锣声常用以描绘发生重大事件的一瞬间,例如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乍得》中,就是用锣声表示辛巴德的船触礁沉没的一刹那。

在打击乐器组中可以演奏旋律的乐器有木琴、排钟、管钟和钢片琴等。木琴在南美洲、亚洲和非洲有各种不同的样式,欧洲只是到十九世纪初才用作音乐会乐器。木琴用许多大小不同的平木板构成,也是一种十分灵活的乐器,各种急速的乐句、颤音和滑音的特殊效果,它都便于演奏。木琴的音色枯干、尖刺,色彩特殊、常用于需要特殊表现的场合。排钟在早期名副其实地像一排排小钟一样,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改用长短和厚薄各不相同的钢片制成今天的样式,排钟的音色柔和清澈,常用以重复高音乐器的声部,交响乐队使用的管钟,用一根根长短不同的钢管构成,每根铜管只能发出固定的一个音。管钟在乐队中用得较少,它多半用以模仿钟声效果,柴科夫期基的《一八一二年》序曲中的管钟效果便是一例。钢片琴是一种小型的键盘乐器,它的外形很像一架小钢琴,但是它的内部采用排钟那样的钢片以代替钢琴内部的钢弦。钢片琴的音色明亮、清脆,又柔和、悦耳,在乐队中运用得当非常富有效果。

交响乐队除了上述四组乐器之外,还时常用到一个或者两个竖琴。竖琴的起源极早,是一种用手指拨奏的多弦乐器,它从十八世纪在歌剧乐队中出现后,大多作为装饰性乐器,即主要用以模仿诗琴或六弦琴的音响,使听者在想象中恢复古代的形象。由于竖琴的音域很广,技术性能相当丰富,演奏快速乐句、琶音、和弦和滑音等,都十分灵活,所以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作曲家便广泛地把竖琴用于交响乐队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圆舞曲乐章使用两个竖琴的着名声部奠立的技巧性风格,至今一直是经典性的范例。竖琴在乐队中很少用两个以上。瓦格纳的《莱茵黄金》使用了六个竖琴,那是少见的例外。竖琴一般位于舞台右方,在大提琴的后面。

我们已经把交响乐队中各级乐器都简略介绍过了,现在再讲一讲这些乐器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上面说过,弦乐器组的乐器数量最多,单是第一小提琴就有十多个,但是其他各组中的每一种乐器一般只用两三个,甚至也有只用一个的。每一种乐器所能奏出的音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容易奏出高的音,有的容易奏出低的音,有的容易奏出快速度的活泼的旋律,有的则适合于奏出徐缓悠扬的曲调。把这些不同性能的乐器结合在一起,就得考虑到使这些乐器能够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妨碍。因此首先就得使这些乐器在数量上保持一定的比例。现代乐队中的乐器配置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形成的,在这之后虽然乐队的组织日渐扩大,但是乐队中各组乐器的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

唐吉柯德 理查-施特劳斯作曲
维瓦尔蒂:四季
行星组曲 霍斯特
尼尔森第一、第二交响曲
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拉威尔:波列罗舞曲
亨德尔-水上音乐、皇家烟火
海顿-惊愕、时钟交响曲

G. 西班牙舞曲的介绍

莫什科夫斯基最着名的作品就是作于1876年的《西班牙舞曲》Spanish Dances Op.12 ,由五首乐曲组成,为钢琴四手联弹而作,用西班牙风格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构成,演奏效果卓着,广受世人喜爱。其中又以第一至第三首最广为流传,经常连在一起演奏。除了四手联弹版本之外,还有钢琴独奏版(于1910年出版),以及改编的管弦乐、室内乐以及其他乐器独奏曲等多种版本。

H. 什么乐器一直贯穿《西班牙舞曲》音乐的始终

吉他。吉他在《西班牙舞曲》音乐中,以独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奏,来表达西班牙舞曲中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一直贯穿该音乐,从开始到结束。

I. 西班牙舞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吉他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57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934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557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479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584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2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1200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243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213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