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王室欠热那亚商人多少钱
A. 热那亚的历史
在这之后,热那亚成为西班牙帝国统治下的自治共和国,热那亚银行家们于他们在塞维利亚的账房特别提出资金支持多位西班牙国王的外交行动。在尼德兰革命爆发后,西班牙攻陷了布鲁塞尔后,欧洲的经济中心转移到热那亚,历史学家甚至称1557年至1627年的这段时期为“热那亚的时代”,“现代的观光者一但经过热那亚Strada Nova或via Balbi色彩艳丽的风格主义及巴洛克式的建筑前门,都不会不知道热那亚拥有着无比的财富。但这些财产并不是热那亚人所共享,事实上热那亚的财富是集中于一个组织严密的银行金融家圈子里,他们是真正的“风险资本家”。
热那亚银行的借贷活动是起源于1557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宣布国家破产,令德国银行业务陷于瘫痪,完结了西班牙金融家支配银行业的时候。热那亚银行家给予周转不灵的哈布斯堡王室一笔流动的贷款和一笔可信定期的收入。为偿还贷款,他们让来源不可靠的美洲白银用船迅速地由塞维利亚运送到热那亚,提供资金予银行为他们作更长远的投资。例如,热那亚银行家岩布斯奥·史宾路拿,他就利用资金自己集结和带领了一支军队参与17世纪荷兰的八十年战争。17世纪西班牙的衰落也带来了热那亚的再次衰落,而西班牙王室屡次的破产,亦特别地令很多热那亚商人倾家荡产。 热那亚于18世纪继续慢慢衰落,在1768年因科西嘉岛发生地方叛乱而被迫将科西嘉卖给法国。这是继4个世纪前失去塞浦路斯岛对于共和国的又一次重大打击。1797年共和国被出身于科西嘉的拿破仑率领的法国革命军占领,并推翻了以往热那亚历史中统治该市的领主,并以知名的利古里亚共和国代替。拿破仑在夺取法国的权力之后,对热那亚颁布了更保守的法规,但利古里亚共和国只存在一段短时间---在1805年它被法国吞并,成为法国的亚平宁省、则尼斯省和芒特鲁堤省。当1814年春季拿破仑被打败之后,英军代表怂恿热那亚地区的领主们宣布恢复热那亚共和国,但热那亚在维也纳会议中决定给予撒丁王国。英军于1814年12月撤退,而热那亚于1815年1月3日被撒丁王国吞并。独立的热那亚的历史结束了。
B. 与虎谋皮:欧洲银行家族的王室生意
1459年,美第奇家族成员以“智者”身份跟随在国王身边。
中世纪和近代早期,迫于天主教会的强大压力,在欧洲封建国家放贷收取高息是明令禁止的,但在教皇眼皮底下的意大利却活跃着相继统治欧洲金融业数百年的巨贾望族,佩鲁奇、巴尔迪、美第奇和热那亚的家族是个中翘楚,唯一能与意大利银行家比肩的是德国的富格尔家族。
与当时的商人和自由城市相比,欧洲君主王侯们的借贷信用很差。君主的早死、军事失败和意外灾难都会导致贷款人血本无归。
如果王室恶意违约,贷款人无权要求法庭审判,甚至也不能向王侯的继任者追讨。贷款人唯一的制裁措施就是未来不予贷款。因此那时王室的借款利率奇高,尤其是在没有足够抵押的情况下。
奥地利公爵弗里德里克(1286年-1330年)曾以高达80%的利率借款,1319年那不勒斯国王罗伯特借款的利率也有30%,而当时商业贷款的利率大多在10%-25%之间。
巴尔迪和佩鲁齐家族
佛罗伦萨的巴尔迪银行(成立于1272年)和佩鲁齐银行(成立于1310年)是14世纪财力最雄厚的银行,他们一边深耕于当时最繁荣的毛纺业务,一边放高利贷,国王、贵族甚至教皇都是他们的客户。
佩鲁齐银行在西欧和中东设有15家分号(包括伦敦分行),有120个合伙人和代理人。拥有13家分号的巴尔迪银行年收入13万英镑,而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二世的正常年收入仅为3万镑。为了扩大资本,巴尔迪和佩鲁齐按3:2的比例组建了投资联合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1338年和1339年英王爱德华三世为与法国作战(百年战争),从佩鲁齐和巴尔迪借贷125万英镑。其中购买军事装备的75万英镑,利率为50%。
意大利银行家与王室建立借贷关系不仅追求高风险下的高利润,也为得到王室管制的各种商业和贸易的特权。两家银行垄断了英国的羊毛销售以及小麦出口等贸易。作为国王的银行家,他们还可以利用英国财政署强制收缴其他英国债务人的欠债。
到了14世纪40年代,巴尔迪和佩鲁齐银行厄运不断。先是本国的政府债券违约导致流动性危机,佛罗伦萨市民从两个银行大量提现。
雪上加霜的是,那不勒斯王国与佛罗伦萨交恶,国王罗伯特赖账不还,两家银行的那不勒斯分号也遭挤兑,进一步收紧了财团的流动性。
1343年,爱德华三世停止还贷(之前他也经常拖欠),佩鲁齐随即破产。1346年,巴尔迪银行步其后尘。在之后的清算中,存款人只拿到了不到一半的存款。
爱德华三世被大多数学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他的违约导致两大银行破产,引发了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佛罗伦萨金融业与经济崩溃,并连带祸及欧洲近一半的人口,再加之14世纪中期蔓延开来的黑死病,欧洲经济在百余年内停滞不前。
不过有研究认为佩鲁齐和巴尔迪家族兴盛起来的基础——粮食生产和交易业务,从14世纪20年代开始已无盈利是两大家族衰亡的深层原因,爱德华三世的违约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第奇家族
15世纪欧洲王室的很多贷款是非常紧急的短期贷款,利率极高,比如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为入侵意大利进行了军用融资,向热那亚银行家贷款的年利率有42%、56%、甚至惊人的100%。
而英国的王室融资时常耍无赖,不但强制贷款,而且无分毫利息。彼时短期商业贷款通常的利率大致在5%-15%之间。
在15世纪意大利的名门望族里,美第奇家族(银行成立于1397年)最负盛名。学者们认为,虽然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面貌。
伽利略、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提香和马基雅维利等巨匠都曾得到他们的资助。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建立起长期的僭主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建立的独裁统治,原指古希腊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家族中更产生了两位教皇和两位法国王后,积极参与到欧洲的政治博弈之中。
不过由于上述佛罗伦萨银行业大崩溃和欧洲经济衰退,美第奇银行的规模已远不及佩鲁齐和巴尔迪,它只是140家规模相当的佛罗伦萨商业银行中最大的一家。
在爱德华三世的后裔约克分支与兰卡斯特分支为争夺英国王位爆发的玫瑰战争(1455年-1485年)中,美第奇银行两面押注,不料双方的借贷都成了坏账。
1478年,5.1万弗罗林(源于佛罗伦萨,通行于欧洲的货币)的损失致使美第奇伦敦分号清算关闭,其债务由布鲁日分号承担。战后英格兰的都铎王朝当然不会承担前朝的债务。
几乎在同一时期,美第奇家族也在法国政治投机。布鲁日分号借给勃艮第的查理公爵大约3.8万杜卡特(意大利威尼斯铸造的金币,在1284年-1840年发行)。本是法国蕃属的勃艮第公国意欲独立。
法王路易十一是外交天才,以金元外交巩固盟友、收买敌人,令查理腹背受敌。查理亦无战略远见,战场指挥无能,不过是一介莽夫。1477年南锡之役,瑞士人的长枪队击溃了勃艮第的军队,查理葬身山谷。收不回债务的美第奇布鲁日分号于1480年破产。
美第奇家族政治投机屡次失败,也先后有多家分号关闭,然而美第奇银行的衰落竟然持续了30年,未因分号破产而迅速崩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吸取了巴尔迪和佩鲁齐的教训,每个分号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属于合伙关系,虽然存在信誉问题,但还是降低了一损俱损的风险。
兴也政治,亡也政治。美第奇银行覆灭的直接原因就是政治失势,意大利战争(1495年-1559年)开始后,法国军队攻占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被驱逐,美第奇银行也走到历史的终点。
富格尔家族
16世纪,欧洲经济和人口规模都在扩张,主要君主国(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为经济和军事霸权征战不断,在这个世纪只有25年没有大规模战争。
安特卫普在多数时间里是欧洲最主要的金融中心、最富有的城市。频繁战争刺激了贷款需求,由于信贷市场的发达,利率也相应下降,王室短期贷款利率大致在6%-18%之间,紧急情况下,利率会攀升到24%以上。银行家仍然是主要贷款人,但王室也通过债券交易所借钱。
三十年战争
为化解危机,西班牙王室曾多次与热那亚家族达成债务重组协议。1575年,3600万杜卡特的债务到期,西班牙当年收入仅为600万杜卡特。
就重组方案,热那亚银行家与国王花了两年时间反复扯皮拉锯。1577年,腓力二世在谈判中“手起刀落”般砍掉近四成的未还债务,而剩下62%的贷款被转化成低息长期的政府债券。
热那亚银行家于1578年重启贷款,借给王室500万杜卡特。1596年腓力二世再次违约,不过这次他付清了80%的债务。
腓力二世连续违约,每次银行家都遭受严重损失,为何依旧飞蛾扑火?
银行家并没有很多高收益的投资领域,尤其在战争时期的交战地区,王室(主权)贷款这样的大宗生意实在不容错过,而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又是借钱最凶的王室。
更关键的原因在于,热那亚银行家在正常年份的获益在覆盖破产年份的损失之后,其实还有很好的盈利。
1609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阿姆斯特丹渐渐成为欧洲新的金融中心,荷兰的黄金时代开始。随着西班牙资源枯竭、通货膨胀、经济萧条,债务雪球越来越滚不动了。精明的热那亚银行家认识到不能再玩“违约游戏”了。
1627年,腓力四世违约之后,热那亚银行家族的大部分资金撤出了西班牙王室贷款。对于继续贷款给西班牙王室的银行家来说,1647年腓力四世的破产代价高昂:所有债务被一笔勾销(除了热那亚银行家有贵金属作为抵押),债权人发现王室的收入已经被提前7年抵押了。
与富格尔家族相似,1627年之后热那亚家族衰落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白银业务的利润下降。
与西班牙在“八十年战争”对战的尼德兰联邦财务信用可靠,从未垮台,很少拖欠军饷。与之对照,从1572年1607年,西班牙雇佣的佛兰德军队因为欠饷至少发生了46次哗变。
157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提款机安特卫普遭到欠饷的佛兰德军人洗劫,财富繁荣毁于一旦。尼德兰联邦,尤其是其经济最发达的荷兰省出售长期债券(lifeannuity、perpetualannuity和sinkingfunds等)来融资,凭借阿姆斯特丹的资本优势,利率逐渐走低。
守信的政府和发达的资本市场是尼德兰抵抗哈布斯堡王朝80年的关键因素。正是因为前者的坚韧顽强,尼德兰战场成为西班牙财政的黑洞,在一个又一个十年里消耗着西班牙过半的军事支出。
14至16世纪是欧洲银行家族的辉煌时代,他们向欧洲各王室提供债务融资,赚取了超额利润,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从17世纪开始,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的私人银行家终于吸取了贷款人反复破产的教训,与主权(王室)贷款(Sovereign Lending)逐渐划清界限。
17世纪,尼德兰很好地展示了一个严守财务纪律的政府可以从公债市场得到长期低成本资金的支持,欧洲君主国竞相效仿,资本市场渐渐成为主权贷款的蓄水池。
1688年光荣革命后,奥兰治亲王威廉带来的金融人才重塑了英国的金融体系,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中心地位于18世纪后期被伦敦取代。
(作者:祁鑫)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
C. 哥伦布是意大利人为什么是西班牙王室资助他
哥伦布先后向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国王寻求协助。当时,因为教会的关系,人们大多相信天圆地方,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但同时间,欧洲国家极需要东南亚的香料和黄金。但通往亚洲的陆路却为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所阻,海路则要经由南非对开的风暴角 — 好望角,因此欧洲的君主开始改变以往的想法。在到处游说了十几年后,于1492年,哥伦布终于得到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的资助。由于财政吃紧,伊莎贝拉拿出一个自己的装满首饰的首饰盒给哥伦布作为资助,同时答应哥伦布的条件:他和他的后代做为西班牙开拓的殖民地的总督,并获得一成的利润。要不怎么说伊莎贝拉是女中豪杰呢,确实有眼光。
而且,对于哥伦布的国籍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至今未有定论。人们对1470年以前的哥伦布所知甚少,普遍观点认为哥伦布出生于热那亚共和国(今意大利境内),但也有观点认为他出生于葡萄牙,或希腊。
D. 怎么认识《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中的“公平交易”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纺织工人家庭。青年时代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向往东方的富庶。1474~1475年在热那亚的船队工作。1476年移居葡萄牙里斯本,后到马德拉群岛和圣港岛,从事航海生涯,先后航行至英国、冰岛和几内亚等地。他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受P.德埃利地理着作《世界图志》和意大利地理学者P.托斯卡内利影响,深信“地圆说”,想寻找一条从西方通向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并草拟了从欧洲西行至东方的航海计划。
约在1484年,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他的航海计划,寻求财政支持,未成功。1485年移居西班牙,向伊莎贝拉一世女王求助。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为西班牙国王所接受,同他签订航海协议,授予海上大将称号,任命他为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总督,准其从这些地方的产品和投资所得中抽取一定收入,并答应给予必要的财政和物质支持。
第一次航行(1492~1493)1492年8月3日,哥伦布携带西班牙王室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圣玛丽亚”号、“平塔”号和“尼尼亚”号3艘船、船员90人,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启航,经加那利群岛西驶,历尽艰险,终于在10月12日发现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阿尼岛(即今华特林岛。当时哥伦布把这个岛定名为圣萨瓦尔多,即基督教“救世主”之意)。接着发现古巴的东北海岸。继转东航,又发现海地岛,并称之为“埃斯帕尼奥拉”意为“小西班牙”。他在海地岛寻找黄金,筑纳维达德堡,派人驻守,旋即返航。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
第二次航行(1493~1496)1493年9月25日,他在西班牙国王资助下,怀着在新发现地区殖民和寻找黄金的目的,率领约1500人分乘17艘船只,满载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从加的斯出发,第二次前往美洲。11月3日发现多米尼加岛,接着又发现瓜德罗普岛和波多黎各等岛,然后驶抵海地岛。因纳维达德堡已为当地印第安人夷平,于是另筑伊莎贝拉堡,建立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印第安人被课以黄金重税,或被驱使到金矿从事奴隶劳动,有的被捕捉运回欧洲贩卖。1496年,哥伦布返回西班牙,其弟B.哥伦布留在海地岛,另建圣多明各城作为西班牙新的殖民据点。
第三次航行(1498~1500)1498年5月30日,哥伦布率领由6艘船只和200人组成的船队,分两组从圣卢卡尔启锚,3只船直驶海地岛,另3只船由哥伦布率领,经佛得角群岛向西航行,于8月1日发现特立尼达岛。8月5日在委内瑞拉帕里亚半岛登陆,第一次踏上南美大陆。8月31日返回圣多明各。海地岛西班牙人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他实行委托监护制进行安抚,仍不能稳定局势。1500年9月,哥伦布连同他的两个弟弟被强行押回西班牙。哥伦布后虽获释,却失去统辖其所发现土地的权力。
第四次航行(1502~1504)1502年5月9日,哥伦布率领4艘船只和约150人从加的斯出发,企图在古巴和帕里亚半岛之间的海面上尽快找到通往“印度”的航道。1502年6月15日,发现马提尼克岛,然后沿海地岛南海岸西行,过牙买加向中美洲进发,再沿洪都拉斯南驶,越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最后抵巴拿马的达连湾。因无西行航道,只得于1503年6月折回牙买加岛,经圣多明各于1504年11月7日回到西班牙圣卢卡尔。他请求西班牙国王给予他应得的财富和统治新大陆权力,未能如愿。
1506年5月20日,在贫病交加中死于巴利亚多利德。直到去世时哥伦布还以为他发现的陆地是印度。死后留下的航海日记和信件,是研究航行美洲的重要史料。
哥伦布处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瓦解的转变时期,他对美洲的发现顺应了欧洲资产阶级掠夺新财富、发展邮本主义的迫切要求。美洲的发现和殖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扩大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崩溃。同时,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在拉丁美洲建立起殖民奴役制度,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E. 热那亚共和国的发展历史
此后,热那亚经历过成为西班牙帝国中地位较低的附庸国,热那亚银行家们于他们在塞维利亚的账房特别提出资金支持多位西班牙国王的外交行动。历史学家费尔南·布劳岱尔甚至称1557年至1627年的这段时期为“热那亚的时代”,“是一个文明开化、不为人知、历史学家们长时间忽略的盛世。”(Braudel 1984 p. 157),现代的观光者一但经过热那亚Strada Nova或via Balbi色彩艳丽的风格主义及巴洛克式的建筑前门,都不会不知道热那亚拥有着无比的财富。但这些财产并不是热那亚人所共享,事实上热那亚的财富是集中于一个组织严密的银行金融家圈子里,他们是真正的“风险资本家”。
热那亚银行的借贷活动是起源于1557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宣布国家破产,令德国银行业务陷于瘫痪,完结了西班牙金融家支配银行业的时候。热那亚银行家给予周转不灵的哈布斯堡王室一笔流动的贷款和一笔可信定期的收入。为偿还贷款,他们让来源不可靠的美洲白银用船迅速地由塞维利亚运送到热那亚,提供资金予银行为他们作更长远的投资。17世纪西班牙的衰落也带来了热那亚的再次衰落,而西班牙王室屡次的破产,亦特别地令很多热那亚商人倾家荡产。 热那亚于18世纪继续慢慢衰落,在1768年因科西嘉岛发生地方叛乱而被迫将科西嘉卖给法国;但热那亚相当于同时期的威尼斯比较仍比较繁荣。1797年共和国被拿破仑的法国革命军占领,并推翻了以往热那亚历史中统治该市的领主,并以知名的利古里亚共和国代替。
拿破仑在夺取法国的权力之后,对热那亚颁布了更保守的法规,但利古里亚共和国只存在一段短时间---在1805年它被法国吞并,成为法国的亚平宁省、则尼斯(Gênes)省和芒特鲁堤(Montenotte)省。
当1814年春季拿破仑被打败之后,英军代表威廉·斑迪克勋爵(Lord William Bentinck)怂恿热那亚地区的领主们宣布恢复热那亚共和国,但热那亚在维也纳会议中决定给予萨丁尼亚王国。英军于1814年12月撤退,而热那亚于1815年1月3日被萨丁尼亚吞并。
F. 借钱打战,将商人绑在自家战车上的国王是谁
一个最简单的回答是,在十五六世纪以来的欧洲大国竞争中,政府权力受到限制的国家大多崛起为大国,政府权力很少受到限制的国家,虽然一度称霸于世,却都不免于衰落的命运。这里最关键的因素在于金融市场的成立。
在前近代社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而农业的生产力只能产生非常有限的盈余。政府(主要是王室)即使有绝对的权力对百姓进行盘剥,所能获得的财政收入也非常有限。但是,在列国竞争的时代,军事危机不断。每一次军事危机提出的财政要求,都远远超出了政府那些缺乏弹性的岁入所能承担的范围。这时惟一有钱支付这些突如其来的巨大开支的就是商人。于是,各王室为了打仗而不停地向商人借贷。作为贷款的条件,他们把自己在未来几年的主要岁入都抵押给这些商人。这些商人到时候扮演着包税商的角色,替这些王室收税,并把所得直接装进自己的腰包。有的商人则以贷款换得对一些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的垄断。比如英格兰的羊毛和那不勒斯的粮食,就经常被抵押给佛罗伦萨的商人。
商人大笔向政府放贷,政府以来年的岁入逐渐偿还,这就给金融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有的政府,除了向大商人借贷外,索性自己发放债券,甚至强制富人们认购。持有这种债券的人,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刻,则以折扣价格将债券卖出换得现金。政府财政状况好时,不仅可以按时兑现债券的价值,还能支付利息。但当政府财政破产时,债券则如同废纸。比如面值100块的债券,市场价格可能是80块,也可能不足10 块,会随着政府的财政信誉而在市场上大幅度波动。这种债券在市场上频繁交易,实际上和股市交易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华尔街上市公司发放的股票虽然和债券不同,但在从金融市场融资这个意义上,与债券大有相通之处。
这种金融市场,无不镶嵌在具体的政治框架之中。专制君主,如西班牙王室和法国王室,都依赖这样的借贷。但是,因为这样的君主权力不受限制,在财政危机时刻动辄废除自己所欠的债务,借钱不还。那些放贷的商人,在这种情况下则是“秀才碰上兵,有理说不清”,钱收不回来不说,有的甚至还被国王迫害、倾家荡产。所以,这样的国王财政信誉非常糟糕,借贷借不到不说,即使借到了,利息也非常高。相反,立宪君主,特别是共和体制的政府,权力受到种种约束,不能轻易赖账,财政信誉非常好。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背着巨额赤字仍然能以低息获得大笔贷款,最终把对手在财政上拖垮。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金融决定着大国的兴衰。只是这种决定性的因素是长期的历史演进而形成的制度架构,而非个别人在这种架构中的投机。
1756-1763年,英国靠着自己的借贷能力和商人的服务,打赢了“七年战争”。这场战争,实际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主要欧洲国家都卷入,而且战场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和非洲。此战之后,英国基本控制了主要的国际海域,大英帝国对世界的征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只有拿破仑的崛起威胁着英国的独霸。不过,在与拿破仑这场巨人之战中,同样是金融财政决定了两国的历史命运。
G. 世界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是怎样衰落的呢
人口数量衰减,很多西班牙向美洲殖民地移民;掠夺的黄金和白银都在王室贵族手中,这些人整天贪图享乐 ;到处发动战争,损失很大。
H. 西班牙帝国的黄金年代
日不落帝国(1521—1643年) 16及17世纪有时被称为西班牙的黄金年代(SiglodeOro)。
在16世纪,西班牙就从新西班牙得到了相等于1万5千亿美元(1990年的物价)的黄金及白银。当时其版图之广,使之经常被誉为“日不落帝国”。这个黄金时代中运转不灵的帝国,其权力重心并非远在内陆的马德里,而是塞维利亚。哈布斯堡王朝挥霍从卡斯蒂利亚和美洲殖民地得来的财富,为其利益而在欧洲屡开战端,数次拖欠借款,使西班牙破产。帝国与卡斯蒂利亚人民的矛盾,终于引发1520至22年的卡斯蒂利亚社区起义。哈布斯堡的政治目标有数:
获取美洲(金、银、蔗糖)和亚洲的产物(瓷器、香料、丝绸)。
削弱法国的势力,并阻止其东进。
维持天主教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的霸权,以助天主教抵抗宗教改革。
抵抗穆斯林对欧洲的威胁,尤其针对奥斯曼帝国。
两位天主教君主(ReyesCatólicos)的政治婚姻,使其外孙查理继承了卡斯蒂利亚在美洲的帝国、地中海的阿拉贡帝国(包括今意大利大部份地区)、神圣罗马帝国、低地国家及弗朗什孔泰的王位。故此,此帝国是以领土传承而建立,而非征战。
查理平定了卡斯蒂利亚社区起义后,成为欧洲最有权势的人,其欧洲帝国无可匹敌,直到拿破仑年代为止。此外,他又尝试在沃木斯议会遏止宗教改革,但马丁·路德拒绝公开放弃其“异端邪说”。而且,他对宗教的虔诚,并未能阻止其哗变的部队劫掠罗马教廷。
哥伦布之后,一群称为西班牙征服者的探险战士继续在新大陆开拓殖民地。这些军队利用当地族群和国家的争端以获益。当地一些势力为了打败比自己强大的敌人,而过于渴求与西班牙人结盟,例如印加人及阿兹特克人。后来,其他欧洲殖民势力都经常利用同样的战术。而且,疫病的传播也使西班牙人更轻易征服美洲大陆。疫病(例如天花)在欧洲常见,在新大陆却从未出现,使得大量美洲原住民死亡。这造成劳工短缺,因此殖民者最初非正式地渐渐开始大西洋奴隶贸易(详见美洲原住民人口历史)。
当中最成功的西班牙殖民者领袖,可能是荷南·科尔蒂斯。他带领一支小军队,并同时有大约二十万名美洲原住民的支持,于1519至21年间征服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将墨西哥纳入西班牙帝国版图,作为建立新西班牙的基础。此外,佛朗西斯科·皮萨罗征服印加帝国,后来更成为秘鲁总督,可说是同等重要。征服墨西哥后,黄金城市的传言(北美洲的基维拉和西沃拉Quivira、Cíbola;南美洲的黄金国ElDorado)引起更多远征活动,不过很多都空手而回;即使找到城市的人,都发觉所得的比预期少得多。其实,矿场成立后,美洲殖民地才开始为王室带来大部分收益,例如波托西矿场(1546年)。
1521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发觉其国被哈布斯堡领土包围,于是攻击西班牙在意大利的属地,再次引起两国的冲突。法国遭遇灾难性败绩,先后在比克卡会战(1522年)、帕维亚会战(1525年,弗朗索瓦本人被虏)和兰德里亚诺战役(1529年)受挫。结果,弗朗索瓦退出战争,再次放弃米兰予西班牙。 帕维亚会战及奥格斯堡和约(1525—1555年) 1525年,查理五世在帕维亚会战中击败法国,使很多意大利及德意志人感到意外,令人担心他将会继续扩张势力。当时,教皇克莱芒七世倒戈支持法国及意大利一些重要城邦,参与针对哈布斯堡帝国的科尼亚克同盟战争,但是失败。
后来在1527年,查理渐渐厌倦教皇干预他认为与宗教毫无关系的事务,并攻陷罗马,使教皇蒙羞。结果,克勉七世与继任的教皇与世俗势力交往时,都显得加倍谨慎。
1529年,教皇与查理签署巴塞罗那和约,建立更和谐关系。西班牙正式成为天主教的保护者,而查理被加冕为意大利国王(伦巴第)。而且,西班牙需要出兵,以推翻佛罗伦萨共和国。
1533年,克莱芒七世拒绝让亨利八世离婚,主要原因是他不希望触怒查理五世,令罗马再度被洗劫。
1522年,葡萄牙人斐迪南·麦哲伦主导一支西班牙船队进行环球航行,途中在菲律宾去世。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JuanSebastiánElcano)将会承继领导工作,使航行成功。
1528年,着名海军上将安德烈亚·多里亚(AndreaDoria)与查理五世结盟,打败法国军队,使热那亚重新独立,也让查理有改善财政的机会。同年,热那亚的银行首次借贷给查理。
西班牙更积极在新大陆建立殖民地,在1530年代建立新格拉纳达(今哥伦比亚),在1536年建立布宜诺斯艾利斯。
西班牙曾订立法例,保护其美洲殖民地的原住民,首条法例在1542年建立。法例的法律意义,成为现代国际法的基础。欧洲殖民者借着殖民地的遥远,感到权力受制时,便发动叛乱,使部分新法律(LeyesNuevas)被废除。后来,约束力较弱的法律订立,用以保护原住民,但纪录显示这些法律效力不足。监护征赋制(Encomienda)重新建立,印地安人不受保护,反而受到剥削。
1543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宣布首次与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大帝结盟,并与奥斯曼军队占领西班牙控制的城市尼斯。亨利八世虽然不满查理五世阻止他离婚,但更不满法国,所以跟查理五世一起侵略法国。虽然西班牙在萨伏伊的切雷索莱战役遭受重大挫败,但法国仍然难以威胁西班牙控制的米兰,又在北方败于亨利八世,故此被迫接受不利的条件。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领导奥地利军队,继续在东方与奥斯曼军队交战。查理则处理早前未解决的国内问题,由路德派德意志诸侯及其他新教邦国组成的施马尔卡尔登同盟。
这个同盟已经跟法国结盟,并阻止一些德意志人企图破坏它的行动。可是,法王弗朗索瓦在1454年战败,使其与新教徒的同盟瓦解,令查理有可乘之机。首先,在1545年,特伦托大公会议举行,查理尝试进行和谈。然而,新教领导层在会上感到被天主教徒出卖,于是参与由萨克森选帝侯莫里茨发动的战争。于是,查理带领来自荷兰和西班牙的军队入侵德意志,希望能恢复帝国统治。1547年,查理的军队在重要的米尔贝格战役击败新教徒,令施马尔卡尔登同盟崩溃。1555年,查理与新教邦国签署奥格斯堡和约,并根据他的“统治者的宗教乃人民的宗教”(拉丁语:cuiusregio,eiusreligio)原则,重建德意志地区之稳定,但并不受西班牙和意大利宗教人士的欢迎。查理对德意志的政策,令西班牙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天主教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保护者。这样的先例,在七十年后令西班牙参与战争,并结束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查理决定多在海岸与奥斯曼军队作战,结果牵制了奥斯曼军队企图在地中海东部进侵威尼斯共和国领土之攻势。当奥斯曼军队进犯西班牙东岸,查理才亲自率兵进攻非洲大陆(1545年)。 圣康坦到勒班陀战役(1556—1571年) 查理五世唯一合法婚姻所生的儿子腓力二世(1556至98年在位)与叔父斐迪南一世瓜分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腓力二世视西班牙为他帝国的基础,但西班牙人口仅有法国的三分之一,难以为帝国提供足够的兵力。后来,腓力与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联姻,使西班牙与英格兰结盟。
但是,西班牙仍然未得和平。1547年,深具野心的法王亨利二世登位,不久就再与西班牙发生冲突。腓力二世继位后,继续进行西班牙与法国的战争,先后在皮卡第的圣康坦战役和格拉沃利讷战役击败法军。1559年,两国签署卡托—康布雷齐和约,永久确认西班牙在意大利的主权。和约签署后庆祝典礼举行,亨利参加马上枪术比赛时被断矛插中,数天后去世。在往后的三十年,法国陷入长期内战与动荡,故此不能在欧洲强国竞赛中与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竞争。于是,由1559至1643年,没有法国威胁的西班牙国力达到巅峰,版图扩张至最大。
1557年,腓力二世统治的西班牙面对破产,于是给热那亚银行财团发展的机会。它们使德意志银行集团陷入混乱,并取代富格尔家族(TheFuggers)成为西班牙的金融巨头。哈布斯堡王朝制度累赘,热那亚银行为之提供流动借款和可靠的稳定收入。王朝则协助银行,将塞维利亚不太可靠、来自美洲的白银迅速运到热那亚,以提供更多资本。
1565年,佩德罗·梅嫩德斯·德阿维莱斯(PedroMenendezdeAviles)创立圣奥古斯丁,并建立殖民地佛罗里达。后来,法国海军军官让·里博(JeanRibault)与150名同胞企图在西班牙佛罗里达建立非法殖民地,不久后被德阿维莱斯击败。圣奥古斯丁很快就成为重要的战略地点,让满载金银的西班牙船只从新大陆的殖民地航行到西班牙。
同年的4月27日,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MiguelLópezdeLegaspi)在菲律宾创立首个永久的西班牙殖民地,马尼拉大帆船正式开始服务。这些大帆船把货物经太平洋从亚洲运载到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尔科;然后,货物又在墨西哥运上西班牙珍宝船队,最后运返西班牙。1572年,西班牙为了促进此贸易活动,建立了马尼拉。
当时,西班牙需要军队负责占领葡萄牙,以稳定对其之统治。而在1576年破产的西班牙,就仍然在恢复元气。1584年,奥兰治的威廉被一名神智不清的天主教徒刺杀。这位受尼德兰人欢迎的抗争领导人之死,似乎能令战争结束,但事实恰恰相反。1586年,伊丽莎白一世出兵支持尼德兰和法国的新教徒,其部下弗朗西斯·德雷克(FrancisDrake)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攻击西班牙商船,并特地主动进攻港口加的斯。1588年,为了停止伊丽莎白一世的干预,腓力派遣无敌舰队以攻击英军。当时天气良好,英格兰派遣较小型和敏捷的战舰,而且得到在尼德兰的间谍帮助,得以做好做战准备。结果,英军击败了为数更多、防备更佳的西班牙战舰。虽然西班牙遭受重大挫败,但随后的德雷克—诺里斯远征(1589年)是英西战争(1585至1604年)的转捩点,使西班牙占上风。几乎人人都肯定西班牙的舰队是欧洲最强,直到1639年的唐斯战役中,逐渐疲乏、弱态渐现的西班牙被尼德兰海军击败。
法王亨利二世去世后,西班牙参与法国的宗教战争。1589年,瓦卢瓦王朝最后的国王亨利三世在巴黎城外去世。其继位者、首位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纳瓦拉的亨利四世是能力出众的领导者。他在阿尔克战役(1589年)和伊夫里战役(1590年)击败法国天主教联盟,取得重要胜利。腓力二世坚决要阻止亨利成为法国国王,于是分派军队到尼德兰,并在1590年入侵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