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风暴是什么
1. 墨西哥遭飓风袭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美国当地媒体表示今年的飓风季可能非同寻常,将有多达19场热带风暴袭击美国,总共可能会形成6到10个飓风,其中3到6个飓风的风速将达到每小时111英里(约合每小时100公里)或更高。墨西哥遭遇袭击会造成什么影响
美国墨西哥湾北部是美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美国的炼油之都,美国将近一半的炼油产能都在这里,该地区也是美国最大的成品油供应来源。如果美国的石油基础设施受到飓风的影响,石油包括成品油市场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并且由于疫情导致原油库存大增,若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的石油基础设施因飓风受损,导致个别炼油厂或其他设施被迫关闭,高企的库存可能会对供应链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也将导致库存下降。
希望美国能过渡过难关。
2. 地中海海湾和墨西哥海湾分别以什么类型的风暴潮为主
地中海以温带风暴潮为主,它由温带气旋引起,出现于春秋季节,增水过程相对平缓。
墨西哥湾以飓风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为主,由飓风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希望对你有帮助~~
3. “风暴海啸”——风暴潮的成因和影响是怎么样的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气象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2大类。
“风暴海啸”——风暴潮(1)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海洋国家、沿海地区均有台风风暴潮发生。
(2)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方海区沿岸为多。
风暴潮成灾因素
风暴潮能否成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最大风暴潮位是否与天文潮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的高潮相叠。当然,也决定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岸上及海底地形,尤其是滨海地区的社会及经济(承灾体)情况。如果最大风暴潮位恰与天文大潮的高潮相叠,则会导致发生特大潮灾,如8923和9216号台风风暴潮。1992年8月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千米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4人,毁坏海堤1170千米,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成灾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当然,如果风暴潮位非常高,虽然未遇天文大潮或高潮,也会造成严重潮灾。8007号台风风暴潮就属于这种情况。当时正逢天文潮平潮,由于出现了5.94米的特高风暴潮位,仍造成了严重风暴潮灾害。依国内外风暴潮专家的意见,一般把风暴潮灾害划分为4个等级,即特大潮灾、严重潮灾、较大潮灾和轻度潮灾。
风暴潮历史灾害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风暴潮形成的灾害
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一带地区,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曾达3.45米,最高潮位达5.81米。当时,伊势湾一带沿岸水位猛增,暴潮激起千层浪,汹涌地扑向堤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冲毁。造成了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直接经济损失852亿日元(1959年价)。
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并且和我国一样,既有飓(台)风风暴潮又有温带大风风暴潮。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卡米尔-Camille”飓风风暴潮曾引起了7.5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位的风暴潮记录。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这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荷兰、英国、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美国东北部海岸和中国的渤海,都是温带风暴潮的易发区域。
中国历史上,由于风暴潮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1782年清代的一次强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无棣至潍县等7个县受害。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
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据史料记载和我国着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有7万余人丧生,更多的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这是20世纪以来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据《潮州志》载,台风“震山撼岳,拔木发屋,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多被卷入海涛中”。“受灾尤烈者,如澄海之外沙,竟有全村人命财产化为乌有。”该县有一个1万多人的村庄,死于这次风暴潮灾的竟达7000多人。当地政府对此不闻不问,结果疫病横行,又死了2000多人。记录到的这次风暴潮值为3.65米,台风风力超过了12级。
据统计,汉代至公元1946年的2000年间,我国沿海共发生特大潮灾576次,一次潮灾的死亡人数少则成百上千,多则上万及至10万之多。
在近几十年中,我国曾多次遭到风暴潮的袭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956年第12号强台风引起的特大风暴潮,使浙江省淹没农田40万亩,死亡人数4629人;1969年第三号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进水,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在当地政府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98%。1964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30千米,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40千米。
进入21世纪以来,风暴潮仍旧没有“放过”我国,致使近些年我国沿海地区遭受莫大损失。
4. 飓风“汉娜”登陆墨西哥,它是怎样形成的
它只是一个典型的高耸的雷暴云,发展成了飓风。也许同一地区还会有其他几场雷暴。也许所有这些黑色的高耸的雷暴云开始围绕一个叫做热带低压的低气压区域旋转。从热带海水的温暖中汲取足够的能量,这些环绕的雷暴可能会发展成一个风速超过每小时39英里的热带风暴。如果它变得更大,风速以每小时74英里的速度旋转,就称为飓风。
5. 海底“风暴”的形成是怎么样的
几年前,科学家们在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诺瓦斯科特亚南部海域考察时,有2件事使他们大为吃惊:①从5000米深的海底采集上来的海水,竟混浊得漆黑一团,其混浊程度比一般大洋高出100倍;②从海底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出,在平坦的海底沉积物表面出现了一道道有规则的波纹,犹如一阵大风刚刚刮过,水面留下了一片涟漪。在通常是非常平静的深海世界里,出现这种奇异的现象,实在令人费解。
莫非在深海下也出现了“风暴”?为了查明原因,美国的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在诺瓦斯科特亚南部海进行了一次名为“赫伯尔实验”的科学考察。这次考察采集了海底水样,拍摄了海底照片,测量了海水透明度,并在海底设置了一连串的自记海流计,对底层海流进了长时间地连续测量。
科学家在“赫伯尔实验”期间又采到了混浊的水样,再次表明实验地区底层海水的扰动确实异常强烈。科学家还发现,这里海水的混浊程度随地点、时间变化很大,越靠近海底,海水混浊度越大;有一个地点海水非常混浊,可是一个星期后又突然变清了。
实验中还发现,这里的海水透明度的变化也很大。有一架透明度仪观察到3次极端黑暗期,每次持续3~5天,黑暗程度达到伸手不见五指,比世界上任何河口、港湾的海水都混、都脏。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有一股1千米长的沉积物“云雾”状潜流在海底滚滚奔腾的结果。它犹如刮起的一股海底“风暴”,非常地猛烈,将海底沉积物刮起,使海水变得异常混浊。但是,这股深海潜流为什么如此激烈呢?
有的海洋学家认为,这是从附近流来的一支强大的海流——墨西哥湾流左右摆动的结果;另一些海洋学家认为,该海区有一南一北走向的海底隆起,这种上下起伏的地方,使深海水激烈地扰动;还有一些科学家指出,在“赫伯尔实验”区域的南部有水下死火山山脉,这种海底起伏也能够改变海流方向,形成剧烈的涡旋。科学家们的说法不一,有关这支深海潜流产生的原因,仍是一个有待揭示的自然之谜。
6. 太平洋的叫台风,大西洋的叫飓风,印度洋上的叫什么风
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印度洋上的风暴称为热带气旋。
7. 风暴潮历史灾害是什么
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
在孟加拉湾沿岸,1970年11月13日发生了一次震惊世界的热带气旋风暴潮灾害。这次风暴增水超过6米的风暴潮夺去了恒河三角洲一带30万人的生命,溺死牲畜50万头,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1991年4月的又一次特大风暴潮,在有了热带气旋及风暴潮警报的情况下,仍然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1959年9月26日,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一带地区,遭受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曾达3.45米,最高潮位达5.81米。当时,伊势湾一带沿岸水位猛增,暴潮激起千层浪,汹涌地扑向堤岸,防潮海堤短时间内即被冲毁。造成了5180人死亡,伤亡合计7万余人,受灾人口达15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52亿日元(1959年价)。
美国也是一个频繁遭受风暴潮袭击的国家,并且和我国一样,既有飓(台)风风暴潮又有温带大风风暴潮。1969年登陆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卡米尔(Camille)”飓风风暴潮曾引起了7.5米的风暴潮,这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位的风暴潮记录。历史上,荷兰曾不止一次被海水淹没,又不止一次地从海洋里夺回被淹没的土地。这些被防潮大堤保护的土地约占荷兰全部国土的3/4。荷兰、英国、前苏联的波罗的海沿岸、美国东北部海岸和中国的渤海,都是温带风暴潮的易发区域。
在近40年中,我国曾多次遭到风暴潮的袭击,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956年第12号强台风引起的特大风暴潮,使浙江省淹没农田40万亩,死亡人数4629人。1969年第3号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进水,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在当地政府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98%。1964年4月5日发生在渤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使海水涌入陆地20~30千米,造成了1949年以来渤海沿岸最严重的风暴潮灾。黄河入海口受潮水顶托,浸溢为患,加重了灾情,莱州湾地区及黄河口一带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另一次是1969年4月23日,同一地区的温带风暴潮使无棣至昌邑、莱州的沿海一带海水内侵达30~40千米。
据统计,1949~1993年的45年中,我国共发生过程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台风风暴潮269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49次,超过3米的10次。共造成了特大潮灾14次,严重潮灾33次,较大潮灾17次和轻度潮灾36次。另外,我国渤、黄海沿岸1950~1993年共发生最大增水超过1米的温带风暴潮547次,其中风暴潮位超过2米的57次,超过3米的3次。造成严重潮灾4次,较大潮灾6次和轻度潮灾61次。
尽管沿海人口急剧增加,但死于潮灾的人数已明显减少,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和风暴潮预报警报的成功。但随着濒海城乡工农业的发展和沿海基础设施的增加,承灾体的日趋庞大,每次风暴潮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却正在加重。据统计,中国风暴潮的年均经济损失已由50年代的1亿元左右,增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平均每年约20亿元,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每年平均76亿元,1992年和1994年分别达到93.2亿元和157.9亿元,风暴潮正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8. 全世界发生过的着名飓风事件
全世界发生过的着名飓风事件有:
1、雨果飓风(Hugo):雨果被列为第四类飓风,是最可怕的风暴之一。1989年9月底从波多黎各接近查尔斯顿,在美国和加勒比地区造成50人死亡和约80亿美元的损失。
9. 台风、飓风、风暴,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又该如何区别它们
国际上以其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强度并进行分类:12级以上的通称为台风;10-11级的是强热带风暴;8-9级的是热带风暴;小于8级的是热带低压。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掀起巨浪、引发风暴潮。随着它的移动和登陆,给所经洋面上的船只和陆地上的农田、房屋等造成极大的破坏。 台风和飓风都是发生的热带海洋上空的强烈空气旋涡,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各异。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发生的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称为"飓风";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则称为"威力o威力"。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规定,人们所惯称的台风,现改称为热带气旋。全球每年出现的热带风暴(含台风的和飓风)大致有约80个,其中大约76%发生在北半球。我国沿海、中美洲、加勒比海,是经常受台风和飓风袭击的地带。台风是最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它常常带来狂风暴雨,海潮侵袭造成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和局部地区风暴潮、海啸、山崩、泥石流和滑坡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10. 墨西哥湾的成因
墨西哥湾飓风是热带风暴 而热带风暴的成因在下边
热带风暴是热带气旋的一种,是指中心最大风力达8-9级(17.2-24.4米/秒)的热带气旋。产生基本条件:
首先要有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这个洋面不仅要求海水表面温度要高于26 形成.5℃,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要超过这个数值。其中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
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文字中心向四周围翻腾。台风里这种海水翻腾现象能影响到60米的深度。在海水温度低于26.5℃的海洋面上,因热能不够,台风很难维持。为了确保在这种翻腾作用过程中,海面温度始终在26.5℃以上,这个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